据说老美迁至中国的N多行业都有打道回府的打算,对碳排放税的征收,其实也就是变相关税,奥政府对环保议题的重启重视使得诸如化工、钢铁很多行业竞争天平自然倾向于在其国内发展。
但老美在碳排放限制的环保运动中是否还在拖后腿,就取决于劳工组织与大企业,裹挟各州政府博弈结果了。
环保事业如若给企业带来更明显竞争的优势,又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做出痛快的支持选项是再容易不过了。
回到这部我可以曲解为环保议题的电影里。
男主我可以将其假定为某工厂工程师。
女主可以假定为tree-hugger(极端环保主义者),经济危机里男的失业(因厂子转移到第三世界),女的待业(人家厂子都关了,到哪混运动经费去啊),从郭德纲植物学角度,一曲原本不可能发生的蝶恋花情节开始了,两人开着辆N手沃尔沃,拖着辆报废房车,男主为讨好女主,以宣传环保为名,没心没肺向着穷乡僻壤进发了,由此导致了几个路人的悲催挂掉。
第一个悲催男由男主将其挂掉,理由是乱扔垃圾,污染心情。
第二个悲催男也由男主将其挂掉,理由是开着大排量拖车,碳排放量超出人均水平,同时还恬不知耻的以此为傲,写书为乐。
第三个悲催男也由男主将其挂掉,理由是丫祖上污染了环境,挣够了银子,混上了爵位,现在为了自个多呼吸几口清气,就要支持关厂子,让老子失业吗?
第四个悲催女由女主将其挂断,理由是其对男主有勾引嫌疑,第五个悲催男也由女主将其挂掉,理由是其对男主有追踪嫌疑第六个悲催男也由女主将其挂断,理由是其对男主有诱导嫌疑。
由此可见男主女主分歧开始渐大了,男主嫌弃女主干扰他的环保事业,女主嫌弃男主偏重事业视她于无物。
两人厮打一起,经过干柴烈火一番苦斗,达成共识:以生命作价,捍卫爱情,告诫世人对环境的重视。
然而站在高桥上,男主跳下去了,女主却止步了。
从表面看,女主所做不但在爱情上背信弃义,更与环保无关,可不要忘了开头人物的假定和影片剧情。
男主一直怀有重整旗鼓,复兴厂子想法的,与第六个悲催男更是形成了疑似合作伙伴的关系,两人即刻准备引资建厂。
而女主可是为极端环保主义者,她的理想是杜绝任何工业化的污染可能,她更看透了男主刻意讨好自己营造出了三个路人的悲催假象,于是乎这样的爱情不要也罢,这样能给当地带来潜在巨额碳排放量的男主挂掉也好……以上纯属扯蛋,观者一笑一吐请便。
片中二位,胸中戾气太过。
PS:清人张潮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
如若戾气四散,这世界太可怕了,如若将戾气征税,这世界能消停点吗?
再PS: 对于公共场合,肆无忌惮抽烟的疑似人类,每每遇见,我也有如片里男主女主一样,让他她它的人生瞬间悲催结束的念头。
在羁旅西安时,发现很多电梯都是可以上下活动的烟囱;在公园,有时可以看到以湖为边界,湖中央升起一朵蘑菇云……
我受到了惊吓。
又一次开始觉得生存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不要乱扔垃圾;要和善,不要与人为敌,只是翻个白眼也不可以;要微笑,不要暴躁。
我还是受到了惊吓,因为我知道明天开开门,我还是会不耐烦的对插队的陌生人说,不要插队!
我还是会对迎面走过的陌生人吐痰的行为表示明显的厌恶;我还是会小心翼翼的不想打扰别人,也阻止任何被打扰的可能性。
与神对话里面说,改变这个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每个人具备改变的意识,然后付诸行动,哪怕全球性的温室效应都会得到彻底改变,前提是每个人。
这是明显的理想国思维。
有些事情理论上真的很简单,但是不谈约束别人,我们连自己都无法控制。
所以,一定程度上,是不是,我们不是不具备善良的天性,只是不敢善良。
大家都觉得如今是民风浇漓,善良之心式微,好人越来越少了。
可是,仔细想想,在我认识的人里,善良的人仍是大多数,而且他们对于现在的社会风气也是很不满意的。
推己及人,我相信别人同样会发现自己所认识的人里好人占多数,那么,合在一起,好人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一个判断:大多数人仍然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善良只敢对自己了解的人表现出来,一旦置身于自己不了解的人群中就不敢善良了。
我们都会经常遇见以种种借口,装出种种可怜相而索求帮助的人。
倘若我们心软,几乎百分之百要上当。
虽然恶人是少数,而且永远是少数,但是由于这少数恶人及其恶行为未受到有力的遏制和惩罚,便使大多数善良的人失去了安全感。
人们不敢善良,因为人们怕善会招祸,怕善有恶报。
当不敢善良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时,表现出来的便是普遍的冷漠。
这是真正可怕的,在这种普遍的冷漠中,恶势力就愈加猖獗,善良的人们就愈加失去了安全感,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外,我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两性关系中究竟有没有互补这回事情。
电影里男主和女主杀人如麻,不但没有因为枕边的杀人狂而惧怕,反而产生了点惊险刺激的缠绵感。
所以就像是纯黑跟纯黑相遇结合为另一个纯黑,纯白与纯白相遇结合为另一个纯白,但是互补的话,纯黑和纯白相遇,变成了灰,都不再纯粹,究竟是创造出了全新的彼此更喜悦还是丢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沮丧?
这个其实还是蛮迷思的,大概感情是最难以衡量的事情,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只能当事双方相互碰撞磨合。
磨合的过程想必是不太愉悦的,好在男主和女主的相爱也算是为民除害。
影片讲述一对中年夫妇开着房车穿越不列颠诸岛观光旅行,不曾想这一路盲打误撞大开了杀戒,没心没肺的英式幽默让人哭笑不得。
克里斯想向蒂娜展示自己的世界,他的做法是这样的:开着自己挚爱的那辆大篷车,在英伦列岛上展开旅游。
这样,蒂娜就能在路上和克里斯交心,并且看到克里斯希望蒂娜去了解的东西——克里奇电车博物馆、Ribblehead高架桥和凯瑟克铅笔博物馆,以及这个国家里到处可见的充满石子的小路。
旅程一开始就像是梦想一样美好,两个人也异常地和谐。
可是很快,事情黑暗的一面就显现了出来。
一点点小事,让这两个人杀了一个人。
而在这起凶杀之后,克里斯和蒂娜却再次展开了旅程,并在路上杀了更多的人……
刚开始看个人觉得很温馨,“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杀人没觉得那么重要,但是男主角第一次杀人时女主角干到荒唐,甚至怀疑,但是爱情掩盖了那种怀疑,也同时女主角觉得男主角到底想要什么?
怀疑那幅画的意义,到最后女主角听完男主角说“你觉得怎么样?确定要这么做吗?
女主角明白了,我觉得男主角故意没抓紧女主角的手,甚至知道女主角不会跳,或者不愿意让她跳,从头到尾就是男主角的一甘情愿,如果两个人一起跳下去故事的结尾就圆满了,纠结是结尾女主角没跳有种背叛的感觉,我倒是希望结尾是两人一起跳下去,那就我不写影评了,选择是到底是很有趣的黑色幽默。
看完本片走在路上都害怕有人從背後砍我或推我一把,你不會害怕坐捷運時有人從背後把你推下月台,這就是一種社會的秩序和道德,人人都小心翼翼的維繫公共領域的平衡,我想即使是旅行也是或多或少接觸陌生人的時刻。
你曾經看陌生人不順眼就給它巴下去嗎?
本片將這些不順眼一路下去。
初識的魯蛇男女相偕踏上英國古道旅行,看似一趟充滿性緻的自我發現之旅,在第一站就開始惡意,惡意直接殺戮,亂丟垃圾的男子,事業有成的旅遊作家,指責主角偷來的狗隨地大小便的多事男子,跟自己男友接吻的準新娘,...............只是在路邊慢跑的人,還有看來礙事的輕便旅行箱旅人,劇情發展使本來下手俐落精心設計的男主角讓散漫任性又壓抑的女主角開啟了心中黑暗的機關,事情越發不可控制,在男主心中浪漫瘋狂的燒車跳下古橋殉情的結尾,出乎意料的被女主發現並任性的遺棄了(養成了一個超級大惡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片類紀錄片的手搖拍攝手法,以及路人男女主角的設定,就像平淡無奇的日常公路旅行,還是充滿詩意的英國古道之旅。
偏偏反差的將殺戮與惡意植入。
这不喜剧, 如果期待一个喜剧那真是会失望透顶.影片的叙事偏离现实, 男女主角在稍显过时拖车旅行中 分别杀了三个可以说无辜的陌生人, 原因各种不同: 男主倒车撞死了没有公德的汉子,原因是被无视,但即使是被认定交通意外事故,也很不现实的即刻脱身; 然后偶遇的作家,同样是被作家夫妇的傲慢无视激怒而杀之; 最后那位唧唧歪歪指责女主中年环保人士死的很惨,还被男主制造了性侵的假象. 女主在这三次事件后的反应逐步变化, 从惊讶惶恐- 迷茫跟从- 理解认同.之后女主开始了更感情用事的杀戮. 晚餐遇到在过GIRL'S NIGHT的女孩子们, 即将脱离单身的疯玩游戏,和男主接吻,大庭广众. 女主怒了. 尾随并推下山崖; 男主不悦 两人开车脱逃, 而关系顿时恶化. 次日, 女主自做主张驾车行驶. 被睡梦中醒来的男主勒令停车, 赌气的女主照着路边的running man 撞过去, 轻易的再杀一个,两人关系彻底冰凉; 最后一个受害者是男主新结交的好基友, 俩人相见如故,YY所谓的生意,当然,明显是loser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 女主在多次尝试得到重视未果, 把睡在鱼形舱自行车里的好基友也腿下深谷. 奇妙的是,两人的关系在随后的争执之中突然回暖,应该说是男主似乎突然的顿悟,然后激情的性爱. 这对男女的杀戮都明显的被夸张了,哪有那么随意的,又不是打CS.两人杀人的方式却是很有不同,值得玩味.男主杀人,不留痕迹, 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 以致于他杀完3个人之后全无被缉拿之担忧,所有案件都被粉饰.女主走另一个极端: 不计后果,冲动行事, 说杀就杀,漏洞百出, 杀完第一个女孩就被通缉了. 男主的评论是: you are not qualified. 看到这些极端的事件和态度,不难联想到男人和女人的不同。
男人往往善于计划, 理性思维。
女人常常感情用事, 不计后果。
男人的困扰常常是社会地位,金钱,尊重。。。。
女人的问题是有没有爱,有没有被爱的男人在乎。
故事里的女人在旅行中慢慢理解并爱上了男人,夸张到接受所有的他,正面负面的都爱。
而男人在得到这些爱和认同之后开始感受女人的特点,小气,冲动,甚至不能接受一个好基友的存在。
导演想表达的难道不是对感情的理解吗。
看似无厘头,实际有如心路历程般真切。
影片的结尾耐人寻味:当两人重归于好,而在旅行的终点准备共赴黄泉,男人问,你想好了吗?
女人说 是的,然后男人跳了,女人退缩了。
这里想表达的是怎样的观点,不甚明了。
可能女人都是容易反复的,可能家里的老母成为顾虑,还可能是什么,这个半开放的结尾是不是为了让观众感受感情的难以捉摸呢
从妈妈的态度就能相见女主承受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或许不致命,但绝对让人厌恶。
所以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男人就能轻易的夺走她的心,因为生活的确已经不会更差了,任何改变都是好的。
男主杀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的理由截然相反,一个因破坏环境,一个因阻止破坏环境。
可见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他杀人只是心理畸形。
当然第二个被害者完全是因为写了三本书。
一个失业游民连自己臆想的身份都不能成为资本,这让他更加的羡慕嫉妒恨。
两个人在一起真的会互相推动,好事如此,坏事亦然。
男主杀人的变本加厉是因为女主丝毫没有因他的嗜杀而对他产生厌恶,甚至还会帮腔。
而女主也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自然是近墨者黑的缘故。
女主第一次杀人,理由其实和男主杀的第二个人相近,嫉妒。
但男主的大发雷霆,显然是因为一死者刚和他有过亲密行为,多少还意犹未尽;二她自己决定并实施了杀人,侵犯了他的权威。
其实Martin的死依然也是因为嫉妒。
只有跑步的路人死的十分不值,而这种无动机杀人,也只有女人会有。
可见这个女人已经把杀人看成了和生气时候摔个盘子一样的行为。
女主止步于自杀前,是因为她还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虽然那个地方对她而言仅仅比死强了那么一点点。
看完全片,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惊慌、悲悯或者还有很多别的情绪。
或许凡人心底均有恶的一面,而这种恶一旦被放大——这种放大往往又是由于过于自我而产生的,因为与人的交往中,自我的位置会不断的被修改,被矫正。
人心底的恶被放大,又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下时,很有可能危险就会发生——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对所产生的行为后果并非没有认识,但自我的中心,会让他们在评估这种后果时,把别人放在自己之后——即便是别人的生死,也比不过自己一时的好恶之心。
有时候,这种心理的变态并不会像片中那样随意杀人,视人命为草菅,但确实有太多的人,在生活中表现出这种过分自我的行为恶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总有些人见不得你的好”。
这种普遍的恶意在凡人心底的影响程度,大概就是构成社会道德的基础吧。
胡乱写的,如果有专业的人员愿意分享观点,欢迎私信。
离开家,踏上旅途,去往他处,观看光景或者,抛下自我,远离社会约束,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内观深渊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必将回以凝视人性内在的暴力邪恶,自私自利,无所顾忌,大概是不堪观望的Chris和Tina没有一般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光环 男主失业,自大,有着所有loser都有的出书的幻想,却脑袋空空四肢强壮女主大龄却还和母亲一起生活,毫无自主能力,依赖着男主作她的救星整部电影也毫无可以称之为美的视觉效果就连英格兰那被称赞为民族瑰宝的田野和丘陵,都显得空旷无趣废弃城堡上盘旋的群鸦带来一丝哥特的氛围但立马就切换到这两位无聊透顶又沉闷不堪的神经症患者唯一有点艺术升华的地方 还是反讽审美拿William Blake的诗歌去配男主棒敲路人美好的绿地,充满希望的新田野,溅染上的是鲜血和狗粪什么新希望呀,恐惧哥特呀,甚至连戏剧性情节转折,都被这部电影嘲弄剩下只是无尽的无聊和无缘头的杀戮一开始女主对杀人还有些正常的反应,害怕,恐慌,担忧逐渐地失去了所谓道德和正确的行为标准再然后就是把清除碍眼之人当作自己的个性或欲望的表达方式完全失去了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可以说是神经到了极致 完全脱离了现实二人去往的地方也是与文明和社会渐行渐远如果说不要杀人 不要伤害别人 是社会加到人身上的规训那么剥离了这些规训后人还能安然自我审视么?
最后跳桥,男主或许是认可了审视的后果完全打破了一切常规,回不到社会了内观看到这么黑暗的世界,把自己也消灭掉好了而女主则留下了,是她认为自己这么做也并非大错特错么?
还是她不再需要男主作救星,完全发掘了自己内心的暴力激情可以自行证实自己的存在了?
世界是透过自己的双眼看到的,往内看,往外看,逃不掉;你看到的世界 也是世界看到的你。
当他们踏上旅途时, 背景响起了marilyn manson的tainted love 无比感动啊, 可惜不是原唱 要不然就把这淡淡的重口味电影格调给打破了。
个人觉得 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爱情之中没有对错,没有理性。
结局的话么, 这编剧是不是受过什么刺激 还是想宣传个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
一星给开头一星给结局
男的疯狂,女的变态。表面上普通正常的人,心理和行为确让人生怯。
我的价值观果断扭曲掉了,冷血腥比天生杀人狂热乎乎的血浆子爽多了【其实这是一部观光指南我会说】,不明所以的可爱啊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小矫情片儿,用某人的话来说:“英国人总是能把这种无来由的忧郁表达得淋漓尽致”
原来这就是没心没肺的英式幽默……
院长,这里有两名患者。
fun ride~fun fun fun~旅途居家必备的死神鸳鸯
没有存在的必要。
太他妈的怪了,太他妈的爱了!
一吃可爱多就会见血!EW的植入!小白狗夫妇段棒,自行车男好尴尬,狗狗也有自我认知危机,色彩鲜艳的纪念品,大铅笔大龄青春期,摄影美原声好,结尾女主放手,原来她依旧在观光
每个人都有想杀人的时候!
公路变态杀人狂啊 殉情也不死 这女的真的绝。
难道是传说中的英式幽默?果然只适合英国人看。完全无法判断到底是不是喜剧片。故事很适合让Michael Haneke来拍成他擅长的无因悲剧。
原来这是个“恐怖片”,两个心理变态的扭曲爱情故事~
what a shit!
这是神马节奏?
恶心
这世界变态很多谁能说自己没点变态的小心理呢不过本片中的二位凑一起真是绝配了不过最后还是看谁玩谁了
结局有点儿意思。
道德价值观沦丧的片子。算上男猪脚,男女主一共恶意杀害了7个人。加上男女主丑陋的面貌让我觉得恶心,一副该死的表情。傻逼电影。为了片中可爱的小狗,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