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出现了一个女间谍还有一个要攻击日本的机构,之后就出现中国的地图,北京的地方还有标记……晕,都发现了吗?
看不懂很多东西,所以看个热闹……和服、眼镜、高个子、长腿,和式的男人,和式的动画。
眼睛看不停,脑袋转不停,一道日本风味的小菜在这个夏天留下一些记忆。
不得不承认,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反而会令我们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甚至患上厌食症,对我来说,那个高考前夕每天租十本漫画藏在课桌下狂看不止的自己,那个曾一次借来全套EVA光盘并在年三十前连看三天的自己,那个曾经以“振兴中华动漫事业”作为伟大理想之一的自己,确确实实一去不复返了。
时代变化得太快,曾有某Loli问我:茄子你是同人女么?
我义正词严地回答:我是同人,但不腐。
于是在场全部人类便宛如听见有人说自己是“非江粉的PML粉”一般做出抓狂的表情。
天晓得,在我们那个年代,同人女是一种多么健康向上充满热情貌似很有前途的事业啊。
如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上大学后就不再看科幻一样,如同很多以看电影为生的宅男们一天五六部看到吐血反胃一样,事到如今,当我已经对犬夜叉柯南火影之类完全免疫的时候,当我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连死神银魂叛逆的鲁鲁修之类主角长什么样子也完全不知的时候,当我看完一个cosplay秀后觉得彻底被时代抛弃的时候,当我在L死后就彻底放弃了死亡笔记和Honey&Clover的时候,当我抱着学习的心态看完凉宫春日却依然觉得时代还在很遥远的前方飘摇的时候,是的,不得不承认某种叫做“爱”的东西已经默默从我身上流失了。
绝望了,对这个琳琅满目审美疲劳一切沦为消费品的世界彻底绝望了。
看到这里若是你突然有一丝触动,那么便继续。
《再见了,绝望先生》是我在《虫师》之后唯一一部有勇气有决心看完的大作,无所谓喜欢不喜欢,“被秒杀”这种事情实在是可与不可求的奢望,况且这样的作品原本创作出来似乎也不是用来萌的,那种略带恶毒的恶搞与吐槽,迎合的永远只是小部分品位奇特的群体吧。
真正建立认同感的,是原作者那种拒绝被消费的态度,说自暴自弃也好,特立独行也好,犬儒主义也好,文化浪潮滚滚而下,不能逆流而上,找一个僻静的小水潭等着被晒死也未必就是最坏的选择。
当年曾与人论战,说世界上总有一些处于边缘的非主流群体,过于激进的或者过于滞后,创造出千奇百怪的方式让你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啊,原来世界是这样奇妙的”。
或许他们因为不能保持合群而最终不得不面临被自然淘汰的结局,但正是因为有这些群体存在,才保持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性,并且在各个边边角角形成特殊的张力,另剩下的绝大多数人能够界定一片属于中间的安全地带得以安身立命,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疯子存在,我们才得以确定什么范围什么程度内的行为是正常的,并由此获得安全感。
从另一方面说,人类对超出经验范围的疯狂永远有好奇心,并会因为逐渐融入某个小圈子而产生与众不同的自豪感,此种效应让这些平庸的普通人们趋向各个方向做出尝试,才不会令我们这个族群在原地停步不前。
扯得太远了是么,说回绝望先生,一句话概括剧情,就是名叫系色望(连起来看就是绝望)的青年教师与他的一大群各种问题学生(主要是女学生)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如果你一定想知道它与《麻辣教师》之间有什么不同,那大概只能去网上搜索详细资讯,或者亲自看上一两部了。
请注意,作为一部拒绝被消费的作品,它可能对你的世界观产生又一次严重的冲击。
其实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微妙而耐人寻味的,《重庆森林》和《大话西游》当年也不是为了票房而拍的,幼年时代我曾在这两部片子还没有红透的时候有幸观摩过,那份茫然,那种强烈的精神冲击,令我年幼的心灵在蒙上强大阴影的同时也锻炼出了极强的免疫力。
现在看来,流行实在是一种永远捉摸不透的东西,绝望先生的原作者久米田康治曾经带着自我毁灭的灰暗心理说自己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被动画化,然而世界变化总是出人意料的,如今它不仅成功进化,也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要红的苗头,到底是红成刀郎大哥那样,郭德刚那样,或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只能等待啊只能等待。
基督山伯爵的结尾说,一切意义都蕴含在这四个字中:“等待”和“希望”。
放在系色望先生身上,似乎真的再讽刺不过了。
看到动画片片尾曲最后一幕,那樱花树下随风轻轻飘荡的上吊绳,宛如这漫天花雨的华丽时代一丝微茫而淡红的希望,竟一瞬间有感动落泪的冲动。
只为这一瞬间不靠谱到极点的感动,我便写下此文,看来,自己离疯子的领域似乎越来越不那么遥远了。
嘛……比起动画片本身,我更喜欢片头片尾的风格。
好吧我承认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中文系本科生根深蒂固的装十三传统对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东西有相当强的敏感性和亲切感。
好吧动画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是文本故事的注脚,所以精子、卵子、受精卵、胎儿状地系色望和像锁链一样一圈圈缠绕着他脐带使我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十足的佛洛依德。
系色望先生没事就寻死就是一种对死本能夸张和外化的表现。
故事中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那么点性意味,虽然也是卖肉行为,但其穿插的时机和角度却颇可研究。
一般来说这种动画片目的很明显,叫做绝望其实是在想方设法给观看的人找点希望不然的话系色望先生也不会怎么都死不了。
看起来像是在延续太宰治,无形之中却灌输着某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气氛。
很喜欢故事里各种各样的人,因为觉得人就是要这样才有趣。
唯独讨厌的是风浦同学,她是看起来是希望和阳光,事实上她每次都在把并非真心想死的绝望先生推向死亡的深渊,也只有短信少女在目光的交流中明确的看到了这个阳光女孩内心深处掩盖着的不幸童年带来的深刻怨毒——既然那么想死那就去死吧——我相信她内心中有个声音这样说着。
她其实是最冷漠的一个,轻描淡写看待别人的痛苦并把那形容为无关紧要的,并在某种程度上怂恿了别人在深渊中越走越深。
她的性格来自于逃避面对痛苦和压抑阴暗情绪,而并真的非积极向上。
于是我用最多的笔墨来描述了一个我讨厌的人么……原谅我,不是都说处女座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挑人刺么。
作为一个恋声癖,很欣喜神谷娘娘一如既往将看似游离于边缘实际上却集合着各种主流人生常识的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真的只是常识而已)。
这种人一般在少年漫里都会是很受人欢迎的配角之类,嗯嘛……这不是少年漫,也不是少女漫,所以这货成了主角……其实某清在看的时候一直在自我催眠“这货不是后宫戏这货不是后宫戏”但是事实证明这货就TMD是个后宫戏,所以跟踪狂、加害妄想症、幽闭症、强迫症等等等等都是绝望的后宫,他们共同组成了绝望这个“锁国”的“出岛”,绝望通过他们与这个世界产生了联系。
说起来,好像日本提起社会问题来都会针对高中生来叙事呢。。
几乎所有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都以高中为背景,日本的高中生真的有那么有趣么?
动不动就寻死的老师还有一群稀奇古怪的学生。
一堂热热闹闹的课开始了。
忽然从讲台底下冒出来的家里蹲,为爱疯狂的追踪狂,追求绝对公平的班长,没有存在感的真正的班长。
还有一个可爱的单纯到思维古怪的女主角。。
虽然故事看上去很荒谬,虽然人物看上去很不可思议。
但从他们身上不经意的总是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些学生所拥有的个性,也就是我们普通人身上所拥有的一些特制的具体化和夸张化的表现。
谁都有为爱不顾一切的时候,想要呆在安全的家里不想出去的时候,想把难过的事情都忘却装傻的时候,还有被人忽视的时候。。。
而动不动就绝望的老师就是所以负面情感的至高境界。
然而就是这样可怜的绝望老师还是没有死成,还好好的活着。
让我觉得,在绝望也不过如此,在逼死人的困境面前,人总是能够活下去的。
当然,千万不要去绝望老师的兄弟绝命那里看病啊(笑)。
本座说风浦可符香前,先看看介绍 引用: 《绝望先生》(日原名:《さよなら绝望先生》)是久米田康治的作品,喜欢穿和服的系色望是一位经常负面思考的年青中学男老师,口头禅是「绝望了!
xxxx 绝望了!
」。
因为个性问题,加上名字连写起来就成了"绝望",所以被称为「绝望先生」。
而他执教的「2年へ组」也是出名的「绝望班级」,班上几乎全都是如 超认真少女、超积极少女、不法入境者、超级家里蹲等等各式各人异士。
在这群人中,再不可思议的事,也可以发生。
《绝望先生》很好笑,但不是疯狂的傻笑,是苦笑,书中不少笑位都是拿现实生活中的负面情况来开玩笑,某程度上,可说是作者对他身处的社会和世界吐糟的作 品,剧情看似荒谬绝伦,但当中讽刺的却是这样实在,这麼令人牙痕痕。
不少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身在香港的我们也会有感而笑。
如书中对所谓抬轿现像的讽刺就很到肉,传媒吹捧,明明不怎样的东西却被捧成神物,平平无奇的小孩也被吹嘘成天才儿童,一些以软件执相再炒作人气而成名的网 上偶像,这些现像,身在香港的我们,不也似曾相识?
其他如善意谎言、排毒、不法入境者等等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现像和话题,也是作品拿来开玩笑的对象。
这作品有十分深刻的社会讽剌意味,如讽剌日本国民有加害妄想症,甚麼事也对人道歉(只限日本人),又如出言批评日本首相软弱无能,日本自卫队无用吹牛等 等,本座藉著《绝望先生》不仅看到日本社会的特殊一面,也看到现今社会的共同荒谬性,印证资本社会的堕落一面,如本片一开始就批评资本社会是充满铜臭的世 界,令人感到绝望,想死。
本座认为《绝望先生》一片中,能彻底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片中一直讽刺资本社会的「奇人奇事」,如凡事也可以用钱解决、贩卖恩情(讽刺麦记)、义务论等 等,但是徧徧本片故意走向更商业化,现今动画界以「萌」、「热血」为主,而本片正正大量用「萌」的图片,片中高度「滥用」少女裸体或走光图,乍看是服务男 观众,但事实是高度「滥用」下,反而令人反感麻木,宛如《发条橙》中强迫犯人二十四小时看三级片,令其麻木反感。
恰好,带出了现代社会的麻木感及绝望感, 反对「萌」及现代价值,为本片深意所在。
面对现代社会的扭曲现象,人们应如何是好?正是本片角色的性格分野所在,本座一开始误以为《绝望先生》是玩二元对立,产生了二种对立人格角色 绝望先生及风浦可符香,绝望先生代表了对现代社会的绝望,绝望先生是承认现实的人,亦知道不可改变,一方面讨厌现实,另一方面又十分怕死,形成一 种内心矛盾,正是佛洛伊德的生和死的本能。
绝望先生的反面---风浦可符香是一种超乐观的性格,经常就绝望先生的负面话题,提出正面的独特观点。
这些观点 往往会将故事的节奏逆转,令原先主导话题的绝望先生变成被牵着走的一方,这人正是本座想详谈! 风浦可符香的角色设定虽是超乐观的性格,但她家庭背景却甚复杂,父母曾多次吊颈自杀,叔叔也曾坐牢,要自幼出外工作,可说风浦可符香的乐观性 格是不正常。
本座一路看下去,才明白风浦可符香本身才是最绝望的人。
当她遇到男主角自杀时,她否认绝望先生是上吊自杀,反而认为绝望先生是想增高。
风浦可 符香一开始强迫自己从正面观点看世界,否定现实及人心, 不承认有人间疾苦,如 我的身边不可能有那样躲在家的人喔,那应该是座敷童子才对呢,反而去帮助他们实现。
然而,风浦可符香既然有「正面观点」,就有「正面行动」,如绝望先生自杀,就「帮」他一把。
又如有学生蹲在家不上学,就认定她是座敷童子,一旦离开家,家 就倒塌,结果风浦可符香自身就去「毁灭了」座敷童子的家,让自己的「正面」想法成真。
所以,超乐观的性格产生恐怖行为。
风浦可符香的超乐观的性格所反映了最深层的社会态度---麻木无仁 EVA中,真治说:「大家不是一样用小小的快乐事情去麻木(欺骗)内心的不安吗?」这话一语中的,刚好是风浦可符香及现代社会的写照。
当新闻中有人跳楼自 杀,就有人声讨「他们真是无用」,然后用超乐观言论说:「人生一定有快乐的」,不亚是风浦可符香的言论,完全否定现实,之后又为这种超乐观言论「实现」, 让自己的「正面」想法成真,继续欺骗自己欺骗别人。
现代社会的人面对扭曲现象已经麻木,甚至自我欺骗,所以,对於表达现实不满的人,反而认为是异人。
本座想起一句话:「生活就像强奸,反抗不如享受」,令人感到悲哀,网络上的讨论中有指称其实可符香才是逃避现实最深的人,在动画第四集(20:10)里 面,可以明显看到可符香手上的绷带,那或许是她曾经割腕过的痕迹。
动画十一集中(18:17),有暗示自杀的语句存在。
这种种在意识及行为也否认现实,才是一种绝望,比起绝望先生更绝望,自杀倾向不是绝望,反而否定自杀,令人生寒。
一如可符香口头蝉:「我身边不可能有那样 的XX,那应该是○○喔。
」,一样反映绝望的精神。
据(“上上网” http://upupw.com )确认情报,《绝望先生》将会在2008年春季推出第二季,新番名为《俗·再见绝望先生》于08年1月放送。
久米田康治原作,新房昭之监督的07年4月新番《再见,绝望先生》播出之后一次次挑战了业内人士的神经和Fans们的穿越知识,短短12话TVA就换了3次片头,其中还包括暗藏各种不河蟹示意图的OP2《绝望少女达-人として轴がぶれている》,而充满全剧的吐槽与穿越暗示也获得了广大原作Fan的认可。
一时新房与久米田的奸情(误很大)及天作之合(有歧义)传为佳话。
而大家一定还对《绝望先生》最后第二话的伪全剧ED记忆犹新,也一定还记得在这一话最后由久藤同学和中分少女主持的制作组问答会中副监督对监督的指责,以及答宅男腐女问。
而最后一话拉霸机决定的下一季制作画面也深深的还印在我们的大脑中,而此次第二季制作的消息传出是否意味着监督对于百合的梦想未灭(……),对宅男腐女的义务未尽,对原作者的爱未灭(大误)。
或许如同久米田在新发的第十卷上写的“世间只要还有绝望的种子,本作品就不会被腰斩”。
只盼望到明年春天久米田与新房两位怪蜀黍还没有拆当,可以迎来另一个深夜强档。
又一部吐槽大片,个人觉得比银魂更影射社会,更深刻,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喜欢那个脱线女同学,常人眼中的难题被她以奇特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一样的视角“荼毒”后,反而比所谓的“正常”方法更行得通,更容易解决问题。
说得高级一点,这应该就是乐观豁达的精神和另辟蹊径的高明吧。
怀念那个"不能以常理推断之"的室友了,她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并准备成为房奴,彻底把我们这一群刚刚离开校园的同学远远抛在身后,领先我们至少5年解决了人生的几大头痛事。
糸 色望先生的周围围绕着无数令人绝望的事情,名字也是,2年へ组也是,在他本人来看,这样子简直成了希望的绝缘体。
于是他决定把希望托付给来世,满怀喜悦地在一个美好的早晨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然结果同样令他绝望——上吊用的绳子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他被人从树上硬生生地扯了下来,然后从无数句埋怨的话语里,偏偏挑了这么一句:要是死了怎么办!
要是死了怎么办,说出这话的人,怎么会去死呢。
对面这种问题,绝望先生自己也不会回答。
即便被人取了“桃色理事长”的绰号,接下来也只得老老实实继续绝望地活着,期待着能够在下一次绝望的时候顺利死去。
是一部非常不靠谱的边缘动漫,本着没有最绝望,只有更绝望的精神,有着无数漫不经心的恶搞和讽刺——停留在某一帧上面的一排排蝇头小字,足以使考据狂们窃喜一阵子。
但与银TM有着根本不同,绝望先生更多的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射,由现象直至骨髓地过分思考,以及思考结束后理所当然的绝望。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而面对这种可以称作疯狂的,嫉世奋俗的,特立独行的,形而下的思考,恐怕连上帝都会颇感绝望。
总之这部动漫,绝非是迎合社会讨好大众的,而我非常喜欢。
想来自己也始终被绝望充斥着,抱怨来埋怨去,对理想的透支,对生活的不满,对社会的不公,对云大的树(找不到挂绳子的地方)。
这样的绝望,却在ED最后得到了升华,挂在树上面的绳子随风舞动,这里隐隐约约可以窥视到的希望,到底是绝望的对立面还是延伸面,只有每个观看者心里清楚了。
嗯……我的打分跟这篇评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为我喜欢这部片子,却几乎没为它说好话就好像电影版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完全的反米兰昆德拉,而阿甘正传则在精神内核与原著几乎完全脱离。
这个本来也没有打着太宰治的旗号来做的动画,按说应该跟那个自杀而死的人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系色望这个人在我看来跟太宰治完全没有共通之处。
至少太宰治是真的在一心寻死而系色望却一直在努力锻炼自己的体能以便在自杀时能摆脱死神。
系色望并非绝望者,他只是对社会抱有另一种希望而对与自己希望的社会不同的现实感到不满,总的来说跟一个普通的愤世嫉俗者没什么太大区别,他甚至不像那些人常常做的那样用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方式和自我堕落来反抗。
他所做的唯一的抵抗就是那完全不以死亡为目的的自杀。
如果用文字来描写这样一个角色的话,我一定不会产生任何共鸣,但是因为画风很美,因为娘娘那极度擅长诠释中二症患者的声音,把这个角色萌化了。
我对太宰治的了解仅限于在公交车上看的短短几页人间失格。
那几页中我可以看到一个恐惧集体生活的,表面长袖善舞实际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渴望远离人群的孤僻者,而非系色望那样渴望被社会接纳却由于种种原因被排斥在外的人。
绝望先生是在用绝望的声音对日本社会发出某些呼声,但是如果是太宰治的话,社会于他会是什么呢?
他难道是为了社会而写这些著作的么?
相比于喜欢标举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我更容易欣赏那种着力于向内探索自身灵魂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灵魂深处常常有痉挛和痛楚的人们,我觉得他们的方式更趋近于艺术的本真。
那么若太宰治是我所欣赏的第二种艺术家,则想通过绝望先生这样的作品去接近太宰治,实在是缘木求鱼了。
密集恐惧症者慎入,不仅是台词密集,文字解说部分同样。。。
脱力系的高速吐槽 我老了。。。
我喜欢它华丽丽的表现形式甚于内容~
娘娘吐槽功力了得!!越看越绝望 越绝望越想看 我是抖M 别救!
真心脱力。
特备得太过刻意
有些反讽还是挺出人意料的。不过太多细节镶嵌在画面中,我看不懂日文,就算能看懂,镜头切换太快也来不及看,因此失了很多味道。这点和Futurama很像,但是就单集的结构来讲,这部片子显然随意很多。画风很日本、很多变,戏仿也不少。但是有好几集都觉得虎头蛇尾,怎么突然就完了?。。。
2019.8.23应该在更久远的过去,似乎是刚出没多久时候看的。那时对新房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单纯觉得这部动画不一样。加上青春期被动画填补的空虚,自然觉得一个想要去死的绝望先生如同自己一般亲切。如今再看一遍,像是十年青灯忽灭,在戏谑与无厘头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预言式的跳脱。我无法审判过去,甚至回忆都略显奢侈。社会本身如同生物进化般需要冗长的时间,需要各种尝试,各种生灭。将人的情感倾向(障碍)以一个班级的形式放置,便知人性之复杂以及平衡之艰难。如何以一个渴求终结者的形象,去协调每一个突兀的人格,如何以一种象征去展示一种思想的可能。这部作品总有一种社会实验的感觉,将情绪放大,再引发悖论,再得以反思。
不幸烂尾.
绝望。。
蜜汁尴尬
不知道有什么好绝望的- -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弃了
第一部的绝望先生早八百年被我看过了。。我只是一直没更新记录。。ORZ。。但是也没兴趣跟第二部。。哪天把落下的TV动画一次性看恶心。
清理积攒多年的遗留作品。轻叙事的段子,像是看冷笑话,题材而言谈不上严肃,披着黑色幽默皮的戏谑娱乐小品。看了2集弃了。
看不下去了,为社么评价居然这么高
有点做作
在Shaft得把實驗技法當作商業手段而非作者性格的那幾年,絕望先生無疑是一次形式與內容脫鉤嚴重的嘗試,只有體貼的字卡速度切合原作。然而這終究對當年的我意義非凡--商業也好,實驗也罷,這些把戲徹底逼著一個弱冠青年去意識何謂剪接何謂後設何謂鏡頭。說我今日的影像品味全來自於此,也不為過。
看了前兩話 其實挺新奇的喜愛 反其道而行之的壞作風反而又有趣又有力 可後來問題浮現:針砭時弊與萌,當真可以做到兩全么 我的感覺是在互相抵消 所以一邊吹著裙邊兒一邊大加諷刺 反而讓人不能有感 又或許,這是部專給鬱悶少男看的東西吧~囧 一些套子和臺詞挺不錯,就是都被繁雜的東西遮蓋掉了 而繁
我还是爱看萌一点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