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看的片子了。
本来是突然想起来里面的媒介审查。
真是越想越觉得笑不出来。
不过也不想聊太多关于审查的话,大概要避开好多东西,不聊了。
……瞎记几笔。
漫改电影其实一直会有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特点,但这一部漫改电影真的算神仙选角了,荣仓奈奈和冈田准一都好贴角色,身高差真的绝了!!!
神仙!!
加上冈田准一动作戏真的很飒,演技也到位,整个人就贴进角色里,看的特别过瘾。
整个故事走向其实算比较清晰的,主线剧情也不算太出乎意料,但是融入在整个设定里面,冷冰冰的世界观里充满柔和与温情,果然人与人的互动才是最有趣的。
这就是获得过日本科幻十佳(2006)的小说改编?
看来日本的科幻真的也不行。
故事本来应该是少年般的热血加大叔般的沉重,却像少女般的扭捏大婶般的啰嗦,两个小时里讲的故事实在不能使人满意。
毕竟是轻小说改编的,一些缺点都带过来了,不合时机的幽默与抒情,面谱化非常严重的人物,恶人就一个恶字,电影中恐怖份子和净化委员会们完全没有信念,不知道为什么而战,好像疯子一样;主人公们个人与信念纠缠不清,时而还一直在说“正义”“正义”的,好像要表现军人的良心与命令的矛盾,时而说“野蛮就是要用胡作非为去摧毁”开始甩个人英雄主义。
最重要的是,作为科幻,全篇电影中都充满了违和感,明明设定了这样一个荒诞的情景,却没有与之紧密联系的令人信服的其他相关设定,比如说政治,比如说社会风气,比如说媒体新闻,基本上咱想看的都没怎么讲,这使电影里的故事透露出一股让人不能信服的味道,与同样以审查及焚书为主题的小说《华氏四五一度》以及《寂静之城》等比起来在深度上还是差远了。
怪诞的表现可能在大师级作品上,也可能在幼童的幻想里,而这部《图书馆战争》显然是后者。
最后,尼玛拍这么个电影要烧多少本书哇。
【前提】没看过漫画原作,看过TV版,对男主有先入为主的好感。
“为抵抗言论限制而保卫图书的战争”的背景设定特别棒,虽然整篇关于言论自由的话题阐释的很无力,但能有这样的选题就很厉害。
(今年日本电影周最初的排片表上有这部,然后就....没有了)片中的战时逻辑在TC思维看来大概是充满漏洞的,比如干嘛要约定好开战时间?
大家手表没对准怎么办?
怎么我要攻打你了还提前来个通知书?
假惺惺的来走程序有意思吗?
大概是TC一贯的游击战思路导致有“战争就是看谁更会耍无赖,无赖赢了是我机智你愚蠢”这样的潜在观念。
可咱以前也有”先礼后兵“嘛。
司令对笠原郁说”对不起,我们这些大人,给你们留下了这样的世界“。
那些”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事无成,社会风气都败坏在你们手上“摆出一副痛心疾首模样的论调。
最恶。
打斗和枪战略无聊,但是教官真的很帅。
最后....本片最大的看点绝对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粉红泡泡....被萌到号泣....连带着福士小弟栗山千明田中圭全都萌了起来.....
结果还是想写多一点给这部电影。。。
我是开着弹幕看的,好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要为了书拼死战斗。
其实啊,这已经不是单单一本书的问题了,而是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问题。
我们被赋予了读书的权利,我们可以认识字,可以从文字里勾勒出一幅幅景象放在脑海中,而且每个人就算看同一本书,大家脑海中的景象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通过书本,通过文字去学习,去到我们从未去过的世界,去经历我们从未参与过的事件,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描述我们心中的世界,去记录我们的心情,而不仅仅是通过面部表情或者声音来传达我们的感受。
这些都是我们的权利,我们的自由。
如果把一个人的思想当做一张白纸,那从一个小孩子接触文字,学习知识开始,这张纸上便开始慢慢的添加一笔一划,他不喜欢的信息,不重要的信息,他可以用橡皮擦抹去,喜欢的重要的信息便可以一直留在上面,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从今天开始,我们没有办法看自己想看的书,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也都只是经过别人筛选之后才能接收的,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那张白纸上添加的都是别人认为重要的信息,这孩子是不是就会因此失去自由意志,他无法选择自己可以看什么书,无法选择可以接受什么信息,不敢想象这样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岂不是大家都要变成思想意志完全一样的孩子。
正如电影里郁和笃讨厌的那种全班都是一样的孩子。
所以,他们都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努力战斗着的人啊。
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不错。
虽然拍摄场面不够壮观,枪战镜头很随便,不过对故事的推动,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真真切切才感人。
电影虽然表达的是(媒体良化委员会与“图书队”之间的战争),但真正的意图是:“在帮助人类进化阶梯中的那些不一样的书,是应该保存,还是销毁。
” 那些不一的书是不可能毁掉的,有如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而禁止天下人藏铁, 书的好坏永远存在着ta的价值,只是看我们世人如何去看待。
人有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而探索的知识需要书————这个神圣的纽带来传递。
作为一个爱书的人或者喜爱书文化的人,看看这样的电影,像一种享受。
想写好多好多字来夸我心中的漫改天花板!
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我今年初看完第四遍,激情安利给我室友,我室友边看边说:"好中二啊。
"我才意识到这部作品带给我的独特感动的来源——建立在荒诞世界之上的现实投影。
图书馆战争,为了保护图书而发起的战争,听起来就很小题大做。
第一部里面在审查战争中的路人边被疏散边抱怨着:为什么要把我们卷入你们这种过家家式的战争游戏中。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书本是不值得用生命来捍卫的,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一退再退毫无下限,哪怕嘴被缝起来也不愿为之流一滴血,还会抽动嘴角对捍卫者发出轻蔑的讥笑——是小题大做啊。
可是我并不觉得图书馆战争是中二,是荒谬,是战争游戏,是小题大做。
正好相反,书籍和言论自由,正是我们值得付出生命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们组成了生命本身。
失去了表达的人们只能做别人思想的永动机,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着。
或许这是一条通往乌托邦的捷径吧,所以大家才会一退再退,才会有媒体良化法,才会有那样一个现在看来是荒诞的幻想世界。
可是屏幕外的我们就真得可以安心地说出:"太中二了。
"这种话吗?
遗忘是这个世界的天敌。
人类的历史从土地和石壁上到纸笔和书本中不断向前翻滚着,汇成了这条群星璀璨的银河,这是记录的力量,这是所有人类共同回忆的力量。
王小波说中国文人的写作标准总是在向下对齐。
为了照顾为了保护为了和平而将嘴捂住,共同营造出的虚假繁荣,只会是堕落的开端。
限制的常态化不断打破我们的下限,他们笃定,人们会在不断地退让中变得麻木,除了接受毫无他法,最终进化出自我审查。
而故事中图书队的设立,让故事外的我都受到了鼓舞,图书馆战争,是为了守护而战,是为了自由而战。
言论和思想的自由,是值得我们用牺牲去换取的无价宝物。
人类的故事就像是一盏烛火闪耀在这个黑暗未知的宇宙中。
而只要有人能够将故事讲下去,那么这个故事就永远不会完结。
图书馆战争,就是守卫人类共同回忆的战役。
因为人终有一死,而记忆终将永存。
看过最好的小说动画改编电影。
演员还略生涩,但是剧本,镜头,战术武打都是完美无缺。
有人说“为了几本书而开战的设定太扯淡了”这样的话,片中的日本国民大众也是这样的观点吧?
审查就审查吧,不让看就不让看呗。
书就是书而已,仅此而已。
为了一本书而牺牲生命确实是不值得的。
然而,书又不仅仅只是书了,在那样一个对出版书籍有如此严格审查良化的社会,书所代表的是自由,正义,以及对与真理的追求。
简单的说就是,图书队拼尽全力去保护的,是以书为代表是权利和自由。
片中司令被绑后主动放弃那本满载记忆的书,是因为他知道,生命远比一本书重要。
然而司令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图书馆,建立图书队,顶着恐怖威胁抵御审查,是因为他知道自由远比生命重要。
个人以为,对于要拼命去保护书or图书馆的理念的不理解,正如同许多国人对于好莱坞大片中处处渲染的对自由的追求的不理解一样,是因为从来没有过,所以不知道罢了。
和boss吐槽很想看这电影,可是至少要半年后才会有网络资源。
他说不一定哟...查了下4月底上档的片日本居然还在上映。
刚好要去出差,就愉快的决定去电影院看。
7/5 京都站前TJOY电影院午夜场 最后一场图书馆战争,第二天就下档,刚刚好赶上了。
没看过原作小说,上个月刚补完TV动画和动画剧场版。
剧情没有大改动,选角也符合角色的身高差和年龄差。
动作场面拍得很好,看日野图书馆攻防战的战斗场面,很震撼。
冈田好帅好帅....豆丁教官还是好帅爱情线很和谐,教官拍头和单手拥抱之后的死鸭子嘴硬。
身高差也好萌。
音乐也是非常大气,光听音乐就能能吃下三碗白饭。
其他人感觉没有动画里的存在感,栗山千明妹子感觉还不够。
有个场景,图书队司令对部下说,我们是为了【自由の未来を残す為に】而战斗...有点触动。
男主4星,音乐5星,剧情4星,赶上最后一场电影加一星。
有生存目标而为之努力的人,那种热血和执着,是日剧里常见主旋律,可我还是很喜欢呀。
堂上教官和相良宗介并列我中意的角色,求教官摸头_(:з」∠)_
我个人极不喜欢此片中包含的政治意义,也许是我多心,这部作品实质上是为日本军国主义表功之作,当然我的评价只针对影片本身,而不反映政治观点。
把片中图书自卫队的图书换成日本的话,那么此片的政治倾向是相当明显的。
并且影片还刻意重点宣扬“自卫”,说着不为战而战,只是为了保卫图书而战;说什么一切要在法律的基础是行事。
这简单就是表现上隐晦实质上宣扬着日本自卫队的“道德”高尚。
并且片中的整顿队一看就是影射以中国为首的集权国家,恕我多心,其帽徽都形似解放军帽微。
而其武力超强,人数众多,特别是与政府公权力相“勾结”,这一切都与集权国家雷同。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真是昭然若揭。
而影片为什么要捍卫“图书”,其实不然,影片宣扬的是图书所包含的所谓“思想自由”,这点本不算大错,但反过来理解,整顿书籍就一定是扼杀思想自由我却不能认同。
思想不能入罪,但并不代表思想就是无罪。
思想自由和自由表达思想应该是两个概念。
个人的想法是自由的,不能干涉。
但你把它公开表达出来,就已经不是个人的思想了,就要承受别人的社会的批评讨论甚至否定,因为别人的观点也是自由的。
此片就是在观点上割裂了这两者,刻意造成矛盾冲突。
不知道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真的民主观点没学好。
当然从影片故事本身来看,还算是不错,有着足够的想像力,故事情节也算丰满,表演也很是吸引人。
执政党对思想意识的控制戏码在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断重复上演,这样的行为竟然能持续30年,可见即便是平时互掐的死去活来的政敌,在思想控制手段上也是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即使30年里有过政党更替,这个《媒体良化法》始终在运转。
【当然,没准儿这是个bug...】可以想到任何国家任何荒唐都会有人被洗脑而死忠,这样的事真让人觉得无奈,而在荒唐的时候总有一些人是清醒的,是为自由而战的,这实在难得。
当然也实在很难想象经历了30年的“良化”,居然还会不断有那么多的印刷品会出版上架而等待被“良化”,这样没有因高压而屈服的出版商却也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这可能也是个bug....】保卫图书自由也是在捍卫思想的自由啊,更是在为了未来而留存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啊。
即便是信息时代,虚拟的媒介传播影响力虽广泛且快捷,但若论及实质的深远程度则远远无法与纸质书相比。
这也正是媒体良化专注于纸质书的原因吧。
觉得开篇有点急,对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进入剧情会比较慢,或者难以理解吧。
但后面的发展,热血的程度逐渐提高的节奏也算比较好。
说起来,电影版男女主角的身高差年龄差都很神还原,11的动作场面依然是水准以上的精彩!
摸头毛和自带圣光神马的真是苏爆了TVT 可惜小牧在电影里被削弱了不少,以及奈奈的演技真心捉急。。
第一次知道他这么矮。。。
这大概是选演员上最高的映画化了、11和奈々さすが投票一位来的!原作もさすが有川浩、東野的时代结束之后就指望他了!ps:有丢丢感动到,冷漠(無関心)把世界变成这样的地方,想起我曾经也有英雄梦想,可现在只能希望做个普通人。
(¯﹃¯) 。JFF2013。再一次,心心念念的大荧幕观看,不能更棒。图战病应该治不好了www
本身题材与设定就有够无聊没劲的,拍出来枯燥无趣也就不足为奇了。猪一样且坏的毫无缘由的反派,主角永远吊车尾却总能莫名其妙地中二发作拯救世界,拖拖沓沓混杂多余至极的感情戏,俗套狗血。1星吧,为了几本恐怖小说色情图集至于吗
立意很好 可惜并不深刻 过家家式的战争看起来也好无趣~~~
不咋地。
啥时候大陆才能拍出来
什么鬼东西。
7/10。二元对立表现得像游戏的设定,双方都要遵循法律界定的交战规则:在固定地点、有限时间进行武装对抗,为避免误伤平民建立藏匿室,不准用炸弹只许瞄歪的威慑射击,怎么看都像立法者在浪费财政资源。电影也寓意不明,不谈出版界和媒体人士与审查的抗争,文化专制者都是不知羞耻的标检化形象,良化队员把书籍乱扔进所谓的收容箱,从小孩手中抢书并直接制止冲到店里的图书士,最滑稽的是为销毁罪证在葬礼场合放烟雾弹、枪杀和绑架,如此残忍的反面阵营却乖乖守法不去查封私有财产,正面人物过度理想主义,郁没有因为见证那次惨剧而自闭,放弃阅读的渴望,挺身面对暴徒,馆长作为惨剧的象征,作为人质后淡定地用假肢给队员传达信息,堂上和郁刚结束一场枪战就忍不住互表情意,摸头、继而在逆光的背影中心生爱慕,严酷的政治思考转眼被少女漫的清纯消解。
靠!冈田准一好帅!!!
完全看不进去。浪费了这个不错的主题。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原著写的怎么样,但就电影来讲,关于“书”的戏码不够细腻严谨,良化委员会和图书队一人一个法律,对峙的时候谁也不服谁,然后就开打...难道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来相互制衡的吗? 总之感觉这更像是一部爱情片。不管怎样,我是被荣仓奈奈圈粉了,太可爱了~
不知所谓。
这种剧情 是有什么毛病吧 这他么也能扯出个淡来 要意淫到什么地步 境界高的。。。
为了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未来的自由
抱歉接受无力
这才是正确的身高差 以上。
20190919 720P 43"
燃!栗山千明依旧那么美
这能量正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