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Blue Amber

主演:王真儿,吕聿来,耿乐,张瑶,王彩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重庆方言年份:2018

《淡蓝琥珀》剧照

淡蓝琥珀 剧照 NO.1淡蓝琥珀 剧照 NO.2淡蓝琥珀 剧照 NO.3淡蓝琥珀 剧照 NO.4淡蓝琥珀 剧照 NO.5淡蓝琥珀 剧照 NO.6淡蓝琥珀 剧照 NO.13淡蓝琥珀 剧照 NO.14淡蓝琥珀 剧照 NO.15淡蓝琥珀 剧照 NO.16淡蓝琥珀 剧照 NO.17淡蓝琥珀 剧照 NO.18淡蓝琥珀 剧照 NO.19淡蓝琥珀 剧照 NO.20

《淡蓝琥珀》长篇影评

 1 ) 本无答案

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

 2 ) 这是一个故事

导演始终利用女主角一成不变的表情营造电影穿插出现的抑郁情绪,迎合影片的美工与题目想要共同完成的忧伤的蓝调主义。

但情感贯通从头至尾并不中断也是可观的一部分,另外遗憾的是,每一个人设都很是轻巧,预知后面的走向几乎对于每一个观众都没有难度。

我们可以辩护说这绝非靠剧情与悬疑哗众取宠的院线流俗之作,但也说明了其人物的干瘪与纸片化,并不立体的摆设感,更像是一幅精美的高仿油彩画。

导演的用意看起来像是想要观众注意到算式,我们都是配合的观众。

很多文艺作品喜欢算式的插入,似乎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结构具有了形而上的功能。

没有情感的永生似乎成了人类拒绝被量化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相反的矛盾的两个群体,并不具有同一的性质。

然而这样的冲突才更有趣,看起来更具有一种悲悯的、朴素的、遗憾的、荒唐的、悲剧性的反照——这看起来也是电影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用数字串联起的故事,具备了本身无纰漏 的情感逻辑。

利用镜像关系与平行空间对整部影片进行分割。

镜像关系的处理比较惊艳,除去同一画面中出现的两个种群不可交叉的关系与身份的反差外,透过望远镜看到的遥远的人生与他人生命的陌生化处理都很不俗。

平行空间的架构为人物通过超现实的方式实现自体的沟通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下与过去的时间点穿梭创造了机遇。

但导演采用的两个时间相互补充交叉的手法虽有心意看着却显得俗气,并没有情感悬殊的高度因而显得不知所云,没有差异化处理的方式也让人感到颇为遗憾。

伦理的冰冷与梦幻性的温存成为一个中心的议题。

人际关系的牵扯以及不可能出现的和融世界为暖色与冷色的对比做出了铺垫。

纠结在道理情感生命死亡之间的女主角作为全片的交叉点给出了非常中国式的讨论命题。

但这不好给出答案,是一个为折磨人的道德底线牵扯出的开放性道德难题。

 3 ) 今晚去看居然卡带了三四次

没看过小说,看完之后断断续续想了想才终于把故事时间线串起来,发现一些观影过程中没发现的因果关系。

剧作很有意思,全篇细想下来很大成分都在谈“利益”。

荷洁和阿峰的婚姻建立在阿峰喜欢荷洁的脸以及其相较于皇宫里的坐台小姐是一种“看得见也摸的着”的存在,荷洁也许是真的喜欢阿锋,但是很难说阿锋对荷洁的爱不掺杂利益的成分(生孩子、满足欲望等等等);而后阿锋和婆婆死后,荷洁不断做出行为让他们死的更“值”一些;最后幻想部分奔驰车老板直接说出“也不知道送什么好就送钱吧”这个就很露骨了。

影片中荷洁为了让阿峰婆婆的死涨价下了不少苦心,但好在出发点是有人情味,手段也都是比较幼稚的,使得至始至终她还算是个好人。

看之前先看了影评,看到有朋友说荷洁的形象在整场戏中没有转变,角色形象较单薄,我觉得在理。

前半部分的声音总感觉有些素材比例不太合适。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看的电影服装都不是很贴合剧情…...神奇动物在哪里故事发生时间早于哈利波特。。

但总体环境服装都感觉是动物比较现代化……….然后这本片里。。。

我真的看不出女主很穷啊!!

虽然衣服很朴素但是设计的小巧思也太多了吧,带入不进他是个家庭贫穷的人设里………话说这部电影的同期录音居然也是作曲,这跨界也太厉害了吧

 4 ) 到底是什么夺命马路,让男人与狗共同殒命于此?

《淡蓝琥珀》与《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不一样的 不只是男女主角、丧子或丧夫、他人的责任还是自己的失职,更根本的区别在导演对角色的态度《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男主因为自己的失责造成孩子们丧生,感官于是奔溃,感知陷入失效状态阿弗莱克不需要“表演”,电影便客观呈现出一个男人真实的痛苦,通过一次次不同的遭遇和情境《淡蓝琥珀》是不同的,女主遭受不幸后的状态都是通过神情、话语和行为这些手段表达出来的她陷入了精神失常的状态,观众从她外在的表现被动地感知到此点。

两部电影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海边的曼彻斯特》与观众间隔一段必要的距离客观呈现男主角的痛苦,这反而引发了共情,而《淡蓝琥珀》看似主观呈示女主角的心理状态,对观众来说却成为一种强迫,迫使他们去感受女主极端的悲苦境况,从而导致了强烈的厌恶与反感《淡蓝琥珀》看似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来,呈现女人在丧夫后陷入的极端痛苦状态,背后实际是男性导演对女性心理的暴力想象,女主角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没能引发任何同情。

与此同时,电影过度使用虚浮美观的镜头表现进一步说明创造者在表达时缺少必要的真诚,只是在剧本创造过程设计一个个情节点,让角色不断遭遇痛苦的境遇同时妄图通过这种悲情的贩卖来引发观众的同情其中没有任何日常生活的质感可言,细节是完构一部电影完整体验的关键所在(侯孝贤意义上的《淡蓝琥珀》是真“PPT电影”,徒有其表的镜头铺陈的叙事节点:相识、死亡、纠纷、帮佣……只不过导演聪明地将其打混在闪回的容器中,让观众难以辨清:影像只提供信息,没能创造体验我们要像拒绝一位擅长撒谎的渣男那样拒绝这部电影,因为它只有对女性心理和情感的无知消费

 5 )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本文首发自【奇遇电影】,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感谢【奇遇电影】编辑:不跳舞的猴子。

---今年上影节一众得奖华语影片中,还有一部足以入围年度最佳华语片的电影。

它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入围亚洲新人单元,最终凭借出色的摄影拿到了最佳摄影奖。

首映后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这部电影就是《淡蓝琥珀》。

上影节拿奖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它也终于在今日揭晓了真面目。

《淡蓝琥珀》改编自作家须一瓜的小说《二百四个月的一生》。

说到须一瓜,大家应该不陌生。

曹保平导演的口碑作品《烈日灼心》,正是改编自她的作品《太阳黑子》。

须一瓜《太阳黑子》文本中蕴藏着的复杂人性,赋予了《烈日灼心》在犯罪推理的类型创作之外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二百四个月的一生》则完全脱离了犯罪推理的类型。

短短几万字的篇幅,用平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位从小镇来到山城重庆的女人的故事。

在小说标题中,《二百四个月的一生》代指204个月。

在故事中,是女主角荷洁(王真儿 饰)的丈夫阿峰意外死于交通事故之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东西,都用金钱(数字)衡量。

包裹住蚂蚁尸体长达几万年的琥珀值20万;名车刮一道痕值4、5千;阿峰活了32年零320天(电影对小说进行了改编),赔了30万,一天值25块。

而这也是一直萦绕在荷洁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荷洁有一个小本本,像是那种街边推销赠送的劣质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的每一笔开销。

在一个中产家庭做保姆的她,在主人不在的时候帮主人付了快递费27元,说起这件事,对金钱数字没有概念的女主人不在意的没有理会。

27元,比她的亡夫阿峰的一天,还要贵2块钱。

影片就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中构建起了剧情,也在同样一笔钱对于不同的人的意义之间,建立起了对立关系。

荷洁所工作的家庭,是典型的中产阶级。

男主人收入不俗,一家三口住着高档小区中的三室一厅,生活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温饱有余,有钱请荷洁来当保姆就是最好例证。

在做保姆之前,荷洁是幼儿园老师,因故丢了工作之后,来到曾经自己的学生家中当起了保姆。

虽面容姣好,但学历、收入、家庭等各方面因素都让她很难选择自由恋爱,经热心大妈介绍,嫁给了底层本地人阿峰(吕聿来 饰)。

这种契约式的婚姻关系,将两个人的条件一一摆上台面作比较,户籍、学历、收入、家庭,最后才是相貌。

但好在,荷洁和阿峰也并不是合同婚姻,两人住在重庆特有的筒子楼,简陋的房屋连电扇都是奢侈品,但一穷二白的日子倒也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炎热的夏夜,荷洁在楼顶帮阿峰洗头,阿峰望着不远处的霓虹灯光,幻想着那里面的女人多少钱可以摸一次,胸到底大不大。

简单的生活被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打破,只留下倒在血泊中的阿峰,和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小狗小白。

阿峰唯一的亲人,他的老母亲因为儿子的去世悲痛欲绝,摔下楼梯死去,荷洁的生活发生了180度逆转,她成了原本的筒子楼的房主,肇事司机赔的30万也都归她所有。

得到了钱,拿到了房,但这并非荷洁所要。

她开始郁郁不得终日,不仅仅是丈夫惨死在心中系下的结,更是在思考,钱和命之间,永远也捋不清的换算关系。

影片并没有建立强烈的戏剧冲突,淡蓝与暖红的色调构建了回忆与现实部分的温暖与冷冽。

我们在银幕中看到的荷洁,永远一副淡然的表情,却怎么也隐藏不住内心的悲伤与汹涌。

急于求解心中的疑问,荷洁病急乱投医,找到了号称能够通灵的大妈,再一次次的加钱才能和亡者继续对话之后,荷洁终于承认这就是一个骗局。

荷洁目睹了肇事司机家的惨案:入室抢劫的小偷不仅偷了价值上百万的钱财,更将肇事司机的老母亲,残忍地杀害。

看着曾经将自己的丈夫压死在车轮下的肇事司机痛不欲生的哀鸣,荷洁惊慌离去。

这是报应吗?

也许。

这是轮回吗?

可能。

但荷洁心中的结系得更紧了,上百万的珠宝,按照阿峰一天值25元计算,将近110年。

这个老太太的命,到底值多少钱呢?

是有钱人的命更加值钱,还是说,人的生命,本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

影片最后,睡梦中的荷洁在梦中回到了和丈夫一起洗头的屋顶。

她的丈夫、婆婆、雇主一家、肇事司机一家都在,在美好的暖红色调中和像极了夜总会门口的彩色挂灯中,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笑着,之前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

就如同片名《淡蓝琥珀》一般,影片的淡然贯穿全片,无论是悲伤还是痛苦都藏于表面之下。

像极了前年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用插叙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痛苦往事静静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慢慢地走进内心,让观众和主人公一起和自己和解。

也正是这样的淡然感,让影片有了超脱大部分国产电影的气质。

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不再是脸谱化的功能型角色,它更像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就如同在生活中的我们,各有自己心中的结。

导演周劼在影像上极具天赋,影片的淡然感绝大部分都归功于影像的气质,宽幅中景的运用,简单的美术置景恰到好处,对人物关系用构图的方式巧妙呈现,都是用影像讲故事的典范运用。

▲导演周劼与女主角王真儿例如荷洁在男主人耿乐家里劳动时,男女主人和荷洁分别置于画框的两端,这样的构图形式更好地表述阶级差异所带来「人的价值」不同,营造失去丈夫荷洁内心的孤独,适应宽银幕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主题表达。

而演员表演方面,周劼的调教功底也可见一斑,饰演女主角荷洁的王真儿已经是大众熟脸,但过往都是在网剧领域积累下来的认知度,从《无证之罪》到《上海女子图鉴》,王真儿饰演的都是强设定的角色,表演也都是外化式的快餐审美。

但在《淡蓝琥珀》中,王真儿彻底沉淀了下来,全程喜悲不显于神色,却用真正理解人物的方式,将角色的气质从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而有趣的是,在《上海女子图鉴》中,王真儿饰演的罗海燕,同样是从小镇前往大城市的年轻女孩,但在这部剧中,展现的是罗海燕通过自生长,逐渐融入大城市的美好童话故事,在剧集介绍中,称罗海燕是不忘初心,坚定、独立的新女性。

但这是否说明《淡蓝琥珀》中嫁给底层本地人,给有钱人做保姆的荷洁就不够坚定,不够独立呢?

我想不是的,《上海女子图鉴》中所编制出来的,不过是少数人才能够拥有的生活,对于大部分小镇女性来说,不过是美好的肥皂泡,颇有意淫色彩。

但在《淡蓝琥珀》中的荷洁,或许才是大部分人,最终成为的样子。

这也便是《淡蓝琥珀》作为现实主义题材与其他影视作品中间的分水岭。

影像和主题气质上的高度统一,现实主义的题材表达,让《淡蓝琥珀》成为了今年年底最好的国产片之一。

 6 ) 破旧天台人亲爱,金屋香阁陌路来

《淡蓝琥珀》是一个很寄生虫的片子。

它的拍摄实际在《寄生虫》之前,不过要是再往前走个三两步,就更《寄生虫》了。

一个外来的底层寄身在“中产”家庭,以至于她的眼底尽是悲凉。

电影在原小说的基础上拓展了她的寄居生活:作为保姆深入一个小家庭,作为外来者借由主人的阳台偷窥这个高档社区的形形色色。

有人放歌有人吵架有人拉上窗帘,灯火幽暗。

即使这样的观看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这是别人的家里。

有一幕她在阳台上偷窥如常,男主与阳台上的鹦鹉对话,她噤声贴于墙壁。

她在偷窥别人,谁又知道男主人是否在偷窥她呢?

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癖好,让她“参与”到一场入室抢劫案。

光天化日,几名歹徒在某个人家里打劫财物。

她慌忙扔下望远镜跑下楼去,正好遇到那些歹徒,随后是保安。

她没有报警,也没有装作看不见,她是匆匆跑下楼去的。

原小说让偷窥和抢劫变成一对暗含因果的关系。

被偷盗,一名老人毙命(女主偷窥的时候并未看见这一幕)的事主正是酒驾撞死女主前夫的有钱人。

女主的放任是有因可循的。

电影不是,发生盗窃的家庭不过是女主观看的对面的人家之一。

她的反应是荒诞的、异化的。

联系社会上曝出的保姆事件,女主的反应也就不难理解。

至少原小说的女主还有一定的反抗性,潜伏到这个小区工作就是为了刮花肇事者的车。

而片中女主纵有千千郁结,却也无可解脱。

也就是说,女主的跻身上流和她前夫的死没有成为有机的联系,偷窥也仿佛仅限于对于前夫爱好的一种模仿,或者过重倚赖于复刻往日的深情。

这也难怪有评论说,这个片子无病呻吟。

改编“成”的地方在于,为苍白的底层生活赋予了些许浪漫色彩。

男主老说,胸这么小要不是脸好看才不会娶你。

厨房里偷偷身后抱。

天台上胡乱哈啦。

别看老子穷,老子快活似神仙。

以及没有告别的告别,两人散着步,他跑起来,命丧车轮。

这大概是俗世能给予女性的最大的幸福,与家底的深浅并无关联。

以至于她一直碎碎念二百四十个月,一天两块七毛钱,这笔肇事者的赔偿费换算成前夫在世每一天的价值。

苍天无眼,枉我深情。

原小说聚焦城乡差异,女主人公是农村背景,目标就是找个城里人嫁了。

婆媳关系俨然是城里人对乡下人的开恩,丈夫是喝着补肾汤的、嘴里哼哼唧唧,时刻被老母亲监视的妈宝。

两人行房都要规定好日子,动不动还要被隔壁母亲敲墙壁斥责,再加上柴米油盐的琐事,丈夫为了点车费都气得半死种种,这种日子称不上有多快活吧。

电影抹去了小说现实冷感的一面,王真儿的演绎也让女主更都市化,更情感化。

如果采用小说中的复仇,这对改编者来说,都是不浪漫的,有损人物的。

让女主的追忆,现实与回忆的平行叙事增添情绪的晕染,让观众更沉浸在女主的情感世界,有些类似纯爱片的女主。

即使身居陋室,你我有情亦能蓬荜生辉。

女主最后用那30万买了一只琥珀。

她怎么看待钱,就怎么看待爱。

 7 ) 我们都是淡蓝琥珀

蓝色,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颜色,但是是会让你喜欢的颜色,《淡蓝琥珀》亦如此。

没看过原著小说的我惊讶于导演的展现,人生诸多问题都需要计算,可是就是有些帐永远算不清。

执拗追逐结果桎梏了自己,走出深渊发现依然可以活着,我们不就是这样吗?

“荷洁”意寓“和解”,和自己和解,和社会和解,和种种的过往和解。

我们都是蚂蚁,是选择做琥珀里的蚂蚁还是凝望琥珀的蚂蚁,未解,可心中答案已定。

整个故事缓缓展开,活在现实却被回忆拉扯,可能觉得女主执拗、对丈夫的死婆婆的死无关痛痒,但当你看到她为了宠物蹲在马路边痛哭难以自已你瞬间就能理解到,啊,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与其说她是故事中的人,不如说她才是那个凝望深渊的人,王真儿把这样的一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你分不清她是演员还是“荷洁”,她立于世俗之外,看着身边的人像小丑一样登场表演,痛苦的来源的不是挚爱的死亡而是自己无法脱离这个世界亦无法融入。

曾几何时,我们都如此。

蓝色黄色交映穿插,回忆为暖现实为蓝,蓝色琥珀,生于黄色浸染变蓝,我们都是蓝色 琥珀。

《淡蓝琥珀》剧照

 8 ) 勇敢面对才是淡蓝琥珀的真正价值

保守的四星也是很宽容的四星评价, 给有想法的中国电影也是给更多未来的中国好电影。

很多人执着于女主算钱的方式, 甚至代入了贫富阶层的对比。

但其实我认为故事所暗含的主旨是幸福生活很容易被破坏,而遭受劫难之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坦然接受的。

而女主就是一个典型劫难后精神上受到打击而不能解脱的例子。

毕竟赔偿的多与少不是本剧的议点, 顶额30万不多,一百万,两百万,一千万就是足够吗?

活着当下, 勇敢面对生活才是值得倡导的, 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阴影中走不出来, 注定就是悲剧的延续。

幸好女主最后算是醒悟了, 也算是作者想要看到的。

作为看客, 怎么活要看你自己了。

 9 ) 人生都是利益交织的

这部电影中,从开始到结尾都有一条主线——利益,女主的丈夫爱女主,可能是因为她的脸长得漂亮、女主的丈夫死了,被赔了30万,其实人生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利益,有时候有可能为了利益连亲情也不顾。

整部电影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色彩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做爱时呈现的是灯红酒绿的,日常生活又是淡蓝色的看到最后的平行空间,惹人思考。

 10 ) 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

又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

她最出名的被改编作品是《太阳黑子》(电影《烈日灼心》)。

而上一部被改编的是《淡蓝色的月亮》(即《夜色撩人》),结果票房口碑都十分惨淡。

对了,一直以为须一瓜是个男的!

有两个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导演爱改编成电影,出来须一瓜,还有一个是胡学文,就是《一个勺子》的作者。

在回忆与现实之间不断跳闪,看着有点累。

大概是实在没多少情节可以挖掘,只能在婆婆妈妈打碎打乱中寻求节奏的变化,不至于太沉闷。

老是在计算,强调生命的价值,一天才值多少钱。

想起《小武》里的称人民币,后来有些地方送礼金就是以斤论的,好像是江浙一带,嫁人就是以钱来衡量一个女人的价值,而死亡赔偿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很不公道,却又是如此残酷。

女主的幼师塑造,一点也看不出来,你说她是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

失败。

正常而言,或者说非套路来讲,女主怎么都会把情绪带入到工作中,甚至会伤害报复小朋友,因为别人无心对她的伤害(撞死丈夫),而对无辜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整个戏看下来,大部分时候女主的表现就像一个神经病,就是那种智商不在线的傻子。

吕聿来床上“定格”谈论闪光球灯的姿势很吸引人。

这灯光看着像城中村不可描述的发廊。

整个戏就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导演架子很足,但完全使不上力,就只是花架子。

整个戏就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导演架子很足,但完全使不上力,就只是花架子。

吕聿来这个“文艺小生”硬是红不起来。

耿乐曾经红过,还有没有机会像潘粤明一样翻红?

女主王真儿某些角度像梅婷,但演技相当一般。

整个戏就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导演架子很足,但完全使不上力,就只是花架子。

最后,重庆还真是适合拍电影的地方。

《淡蓝琥珀》短评

摄影真好,山城真美。导演的出口是平行时空,所以他用镜头语言,包括望远镜里的世界拼贴出了和解。从文本到影片的创作真是一个绮梦。

6分钟前
  • 散步L
  • 还行

女主这形象真不是智力轻微低下的富家女被稀里糊涂卖到底层人家吗……一个前幼儿园老师动不动去找跳大神儿的?人设和选角都有问题吧……毫无烟火气,不断想到万箭穿心,颜丙燕要好太多了……结尾梦境一度以为鬼片儿大家都挂了……喜欢最后定格在蓝玻璃(琥珀)中的女主一幕。

11分钟前
  • Mumu
  • 还行

不喜欢,矫揉造作女主演技尴尬。摄影构图色彩是做得不错,但这种为了画面而画面的美术布置及灯光布置太脱离日常了假的太重

15分钟前
  • 开扑腾龙球迷
  • 很差

耿乐带儿子看的是《星际穿越》,平行时空的话题,引出我们是不同结局的可能。重庆话和普通话对话,对比起来方言味儿特别熟悉。琥珀里封住的不只是蚂蚁,还有死去的人、被封存的日子、30万的钱,女主后知后觉的悲伤是她的纯真终于被这座城市深深伤害的证据。叙事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1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三星半

21分钟前
  • 卡尔
  • 推荐

【豆瓣观影团】摄影和女主气质都挺喜欢的,就是算人命价格的逻辑实在太诡异了……以为会是走火入魔式报复最后居然和解了,行吧

24分钟前
  • 黑特-007
  • 还行

导演基本上舍弃了所有戏剧性,而去发出一种虚无的质问“”人活一生到底值多少钱?”但电影是电影,观念是观念,问题是问题,情绪是情绪。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虚无到没边,以此来支撑一部电影注定形式大于内容。尤其是女主的形象选择上失去了现实感,让人误以为闯进了文艺青年臆想世界。

28分钟前
  • Nut
  • 较差

一条命只值30万,想要更多就是敲诈;补漆要花4500,没人可以不在乎;通灵会元气大伤,加钱才能继续……世上所有东西都明码标价,失去了感性和理解,包容和爱,只剩下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失去爱犬,人们说狗不是人,不能算肇事逃逸。失去丈夫和婆婆,人们却说她一辈子不用愁了。人性灰暗,金钱冰冷,亲人和宠物更有温度。可是,回忆虽美好,却像琥珀中早已死去的虫子。 现实再残忍,但像苦瓜的刨痕一般真实。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螺旋的楼梯,被囚在树脂中的小虫,人不如狗的困局。末尾天台上的皆大欢喜,是一场琥珀幻梦。BTW. 被种草了须一瓜的原著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37分钟前
  • Galois
  • 推荐

片子的色调太舒服了,摄影很棒,喜欢那个梦幻的长镜头。但片子的缺点也很明显,本子改编的不是很好,有些地方演的很尬。总体还不错。

39分钟前
  • 卡夫卡夫
  • 推荐

交叉叙事,城市建筑文化反思,金钱文明拷问,旧迷信调侃…真是一个什么都放进去的学生作品,但是只有一点装不来,没有灵气

43分钟前
  • Payphone
  • 较差

人的价值如何用金钱衡量?还不错啊,阳台聚会的超现实主义长镜头是高光时刻。

46分钟前
  • 不爱红心火龙果
  • 推荐

能看出来是琢磨用心过的制作,摄影光构图把画面弄得挺好,最后下台阶配乐也配合落脚打在点上。但是这种片,和冥王星时刻一样,都是有非常好我比较喜欢的主题,什么人生(无)意义和日常生活,普通人的被困住的细碎稀碎哀愁。但是这个理念远在天边若隐若现。实体的感觉就像武功没有打通僵住卡在那里不上不下动弹不得挠痒痒没到位隔靴搔痒不痛快。想法很丰满,完成很骨感。还有一些镜头就比较明显是故弄玄虚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50分钟前
  • 就在这一刻啊
  • 较差

这故事讲的很一般

53分钟前
  • C.大拿
  • 较差

这片内涵还挺深了,看两遍才完全理解导演的表达。阶级的差距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54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王真儿长得真的好像周韵啊。故事很简单,年轻女子因一场车祸失去了丈夫,原本安稳的生活被彻底摧毁。作为回报的是三十万的赔偿金,她无意间发现,死去的丈夫每一天的作价仅仅是二十五元。她的丈夫死的时候32岁,一年有365天,她的丈夫总共活了11680天,拿30万除以这么多天,平均一天大概是25块。也就是说她的丈夫一天就值25块。由此陷入了 “人活一天值多少钱” 的思索。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是半推半就的,并不热烈,但是她的痛苦却是真实的,来自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的痛苦。「在宇宙里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但是是在不同的时空里。但那些时空里都有我们,但是时间不一样。比如说在现在这个时空里 我正在给你洗澡,但在另一个时空里你可能已经洗完了。而在其他时空 你可能还没开始洗。」

59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影片中断点题,混乱的时间线或可看作某种“平行时空”的展现。从这个角度看,片子还是拍得蛮工整的。女主臆想的某一个时空中,所有给过她哪怕片刻温暖的人齐聚一堂共饮欢宴,不知怎的就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怎么说呢,痛苦带来的并不是成长,痛苦是滚烫的松油,将受难者做成琥珀。

1小时前
  • 江山万岭尽皆迷
  • 推荐

一部90多分钟的电影花了没半小时就把想说的全说完了无疑是有问题的,但更大的问题恰恰出在看上去最值得夸赞的“电影感”构图上,频繁的想方设法将前景与背景并置让画框内永远有且仅有叙事的必要元素,而导演又动不动把已接近不存在的空间反打到一个更加扁平的视角,再加上二元化的配色和缺乏纵深的镜头运动……关键是也没能把压迫感传递到角色的处境里啊…

1小时前
  • OreoEmpanada
  • 较差

当代矫饰美学

1小时前
  • 黎明杂志
  • 较差

人物没立住,痛点?你需要什么?这个摄影有意识,但这个打光也忒牵强了,故事本身就一般,琥珀也是噱头,没有达到实际转变,表演就更搞笑了。还有这个是饱和度战士吧,闪回大可不必如此吧

1小时前
  • 無病呻吟患者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