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正义
Tõde ja õigus,Truth and Justice
导演:塔内尔·托奥姆
主演:普里特·鲁格,埃斯特·昆图,普里特·沃伊马斯特,麦肯·施密特,西梅奥尼·桑德贾,因德雷克·桑穆尔,玛丽卡·瓦里克,里斯托·维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爱沙尼亚语言:爱沙尼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描绘了年轻富农安德烈(普里特·鲁格 Priit Loog 饰)的人生旅程,展现了他与邻居佩尔鲁(普里特·沃伊马斯特 Priit Võigemast 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安德烈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又强壮,与温柔宽容的妻子克鲁特一起购入了一个荒废的农场,希望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们的邻居佩尔..详细 >
文本性强,典型的以家庭为叙述单位,时间跨度大的民间史诗,但格局并未打开,仅限于盗林乡,未能延展普适性,或许只能囿于爱沙尼亚的农场主历史。想讲的太多,主题并未如空旷的远景画面那般足够留白,到后半甚至有说教倾向,丧失了微观解读性。配乐时常故弄玄虚,强行拉扯男主形象以期变形,转折却并未有说服力。还是故事时间跨度大了,舍掉了许多细段。影调视觉并无高级之处。
超出预期。叙事朴素不枯燥,乡村风光牛羊猪狗美如画,带有东欧电影那种对自然充满无力感的主题,结局是痛苦无望的,让人想到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和撒旦的探戈。拍的是19世纪末的爱沙尼亚农村,但总觉得就是现世的感觉。这样想来,有一种时间在有些地方永远凝固的错觉美。我的今年上影节最佳电影。
三星半。似乎脱离不了爱沙尼亚这个语境,是因为爱沙尼亚的史诗,所以才是好看,它的故事十分普通,电影、文学表现过许多次,没有特别玩出新的花样,我不太喜欢,摄影和景外加人物几十年的生活确实有一种史诗的错觉,但可惜都不如妻子呼唤猪那场戏生动有趣,这样的女性角色在历史书写中很常见,生育而亡之后,换来的是“男人的一生到底是什么,只是镰刀前的一斩杂草罢了”这样的思考,幸好有对手的感叹才得以动人。它是一部漂亮的但老旧的电影,尽管感受得到导演很真诚的拥抱了这个故事,就如同张艺谋现在的一些电影一样,“好看”但老,这样的史诗他也能拍,栅栏就是中国大户里的围墙,但也很有可能是这样了。
华美的画面,稳健的叙事,每个环节都几近完美,醇厚如一部经典苏俄长篇小说,思考着为人为生最根本的问题。讲好一个故事就能达到浸润身心的超验奇效,花里胡哨的技法不用也罢。 top 5 2020
太精彩了!史诗。中间说信男主总读上帝之言,听不进人的话。男主不去教堂,但别人都去,很奇怪。对宗教的态度有点模糊。非常有代入感,像是跟着一起回到了188×年的爱沙尼亚,潮湿泥泞。看到一半我就觉得会be男主众叛亲离,的确几乎如此,但喜欢现在的结局,说他又回到了一开始出发的地方。以为他跟邻居会和好。缓慢又深入,没有一丝废话。曾经男主还想追求真相与正义,但是法院不追求,邻居不追求,他也堕落,不再追求。农业社会,家庭与孩子的关系,永远生育哺育的母亲,不会爱人只会劳动的父亲。时代与时间在个人身上不可磨灭的痕迹。清晰地在2.5小时内见证了青年到中年,度过了大半生。一个人,他的一生,到底为了什么?if u lost, just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3.5这种以人性光辉为立意的片子很耐看,寓意很晦涩,但认真来说这片子表现的有些点不是太好,剧本拉胯。
相对于生活、生存,真相与正义重要吗?要知道,社会大众的道德谴责在流氓面前统统无效,恶人仗着自己年龄等特情况有恃无恐,更何况恶人总是很有心机,能够让事件走向在法律监管范围之外徘徊。就算当事人诉诸法律也往往束手无策。加之事件外的我们都是看客,既无权利去管,又不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成本放在对某件事上面深究。最终作恶之人往往能够逃脱一切制裁,受害者只能认倒霉。
很少看这种epic片,摄影和风情是很棒的,故事因为题材就不一定符合现在观众的胃口了最后儿子的质疑和旁白闪回直接拉高了一个档次,文学性的冲击力还是要靠这种结构回收铺垫农业社会实在有太多共同点,儿子对“筚路蓝缕”的质疑和现在国内的一些议题遥相呼应圣经和宗教的影响逻辑没太理解
20/8/2:今年上影最后一部
村民马迪斯对安德烈斯的女儿感叹道:“是什么让安德烈斯变得如此暴躁刻薄?皮埃鲁是不怎么样,但现在你父亲比他更糟糕,我想这一定是因为《圣经》。当一个普通人过于频繁的阅读上帝的不朽名言时,他会变得铁石心肠。上帝的良言会变为恶语。因为上帝之言对人类来说过于强大,就像最纯的烈酒,一旦你喝惯了这烈酒,你就不想喝伏特加了。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习惯了强大的上帝之言,普通人的话他就不在意了。” “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想去往一个地方。一开始,他站在山丘上,看到了他向去的地方。于是他出发,大步前行,穿过树林,越过潮湿的草地和危险的沼泽。他突然停步,发现自己已经迷失了方向。他该怎么办?当他迷失方向,不知该如何继续前行时,他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他的启程之地,因为那里会有答案。”
嗯,宗教味浓的片子,大概就是不适合我
7/10
@BJIFF 2020最后一部。今年没有遇到心水的作品,每个都好像差了一点点。
反正我是没看下去
很空洞的标题,很长的时间,讲了个很普通的故事。也就摄影还可以
令人惊叹的主题,从古至今热爱自己的出身,包括父母、家庭、家乡甚至是自己,都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而本片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这比去年以色列那部《同义词》走得更远。“换一种活法或许更容易”,却坚守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相信吃苦耐来终将会迎来幸福,最后在儿子的一句质疑“那你幸福了吗”时,终生所秉持的信仰在瞬间全部崩塌,蓦然回首却发现这一生就快要走完,但和幸福的距离却越拉越远。
人的一生到底是什么,只是镰刀前的一丛杂草罢了
少生孩子多养猪少生孩子多种树
田园风光摄影美,故事呢,很经典文学的感觉,但缺乏冲突主题模糊
3.5 第三个人将会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