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因为受不了烂毒的爸爸和毫无保障的家庭,终于狠心抛弃一切寻找自己的幸福,而她也最终幸福了;爸爸因为妈妈的放弃而变得更加堕落,失业,没钱,被追债,不能回家,而片尾最后爸爸另娶了他人,似乎也过的不错,唯一可怜的是,他们留下的阿宝,那个可怜的孩子……阿宝懂事,谁都喜欢。
可是最终怎么样呢?
他生活没有保障,被校车司机赶下车,被追债人堵门不敢出声,被爸爸逼的去偷东西被打的满脸鲜血,最后进了少管所,等他出来后,父母各自有了新的生活,而他的未来又在何处呢……妈妈也曾给过爸爸很多次机会,也曾想努力,但最终还是没信心的离开了;爸爸在妈妈离开的一刻努力挽回,抱着妈妈哭,抱着阿宝哭,发自内心的悔恨,可并没有什么行动,被辞工了也不找工作,带着孩子东躲西藏,最后亲手把孩子送进了少管所。
而阿宝呢,他是最无辜的,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可是所有的惩罚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承受了一切,这个家庭的破碎,伤的只有孩子。
所以我想,这部片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也许能拍的更好一些。
从爸爸的角度就显得让人怨恨。
很灰的调子。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当幸福来敲门那部美国片,境遇很相同,可那个孩子因为父亲的不放弃而是幸运的。
阿宝就只有这种悲惨的下场。
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女人幼稚,毁的是一个男人;而男人幼稚,毁掉的是一个家。
看《父子》,里面洋溢着某些温存与萌动。
其中父是一面异常锋利的刀,他始终在上下挥舞着,或许他一直都在爱着他的妻子与儿子,可他却不知他的棱角太过尖利了。
我有着强烈的恋童癖,忽然觉得。
我万分喜欢那个孤傲里有着些许唯诺的儿子。
他的身上,有着自闭儿童的纯粹,他的哭是那么的沁人心脾,仿佛他的到来就是一张纯白的纸张,他一路走着,在上面满满当当的画着一幅幅好看的图,上面有繁荣的油轮之夜,也有父母间刺耳的争执场面;有对母亲肚子里宝宝的仇恨,也有父亲唆使他偷窃的冤愁。
而这些画面的掌笔人,应当是属于他的父亲的。
我一直觉得,郭富城演的父亲甚至比儿子更加的纯真,他的脑里始终只有一条线横亘在那里,那些错于他来说,始终是别人的,他不曾有过错的。
可在终了的片刻,他领略到了那些错,那些错或许仅仅是隐匿在他身躯里的某些基因,总有喷涌的时候。
直到他徐徐的走到了那个池塘里,那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最为安静的家了吧。
父将满满的爱挥霍着,他始终笃定,那些爱被他牢牢牵在手里的,那是一面面升上空中的风筝,当儿子将父亲的耳朵咬下的时候,那中间的线也就断了,父亲的价值虚空也刹那的得到了升华,他终于无法忍受妻离子散的悲剧了。
恩,必须说的是,一开场的音乐是吸引我的唯一筹码,范晓萱是唯一一个可以将纯真演唱的如此忧伤的女孩。
那些重复的曲调一直都那么缓缓,仿佛是流水的潺潺。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苦难是阳光,历历在目。
昨晚相約朋友一同看父子金像獎入圍電影差不多全都看完了父子此片的背景是馬來西亞開場的幾分鐘就聽出對白的口音與別不同面對兩個熟悉的演員 我們這些港澳人會發現郭富城,杨采妮顯得十分不自然以為又是一套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電影但導演的確用了電影語言來交代事情雖然講故事的力度顯得有點薄弱但看出導演那細膩的眼光 美學的主線帶領著整套電影馬來西的異國風情過份美麗年青的母親六舊腹肌的烂賭父親可愛無知的小男孩美豔動人的妓女........完場時 朋友a一句:藝術電影唔係咁架?朋友b一句:有那處不好呢?馬來西亞朋友c說:很有大马味,几好,演员的表现很不错最後 我覺得這還是值得一看的電影起碼 這不是一部平鋪直敘的悲情電影起碼 這不是一部商業味濃的大眾電影起碼 這部以大馬為背景的電影 能引起大馬人的共嗚我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是真的不合理 還是我們不懂得欣賞?導演的苦心 我們還是看得見的還是覺得 這是一部進步的電影這是一部深邃的電影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完
一個只有佔有慾而沒有責任感、還不懂反省的父親,失去妻子、兒子與及自己的人生將是一件必然的事。
一百六十分鐘的導演版把這個悲劇發展循序漸進而理所當然地展示了出來。
譚家明導演這十七年來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放棄了過往在新浪潮時代的電影語言探索,回歸到人生於社會中最基本的倫理關係描繪,交出一部並不催淚卻叫人看後久久難以釋懷的悲劇。
導演在影片開首打在屏幕上的幾個子表達了他對觀眾的期望:「...我希望觀眾在電影裡感受到的並不是沉溺的傷感,而是清醒的感動。
」白的說,如果你不能通過電影向自身反思,而只沉溺到悲劇情節裡面,那你將錯過了這部不論運鏡、人物與情節都平實不過的電影中最動人的一面了。
它動人的地方源於你將思及你的父親、母親、你對責任的態度、你對別人的倚賴以至你自己是否懂得反省、改過。
你作為觀眾凝視周長勝(郭富城飾)的視角也將會是你身邊的人凝視你的視角。
從電影開始的時候,你或多或少希望周的妻子不要離他而去、寄望周懂得反省改過、為兒子對父親的不離不棄而感動。
到後來,你漸漸認同了妻子的離開,甚至想跳到影片裡面著她帶走兒子,使他免於父親的糟蹋。
這是因為你對周長勝徹底失望,你知道這個不懂反省的人將不會改過。
你知道了一切將以悲劇收場。
你這份對周長勝的失望過程,恰恰為你解釋了一些人怎麼從你生命中離開。
你將無法避免地思及自己過往的一些生活應對,而這就稱作反省,周長勝所不懂得做的一件事。
這種反思,取決於你有多投入到角色,是否能把角色的行事投射到自己身上觀照。
這有賴於影片對角色描寫的功力;《父子》一片則正好告訴了你,這件事能做到多精細。
畢竟,一個角色的生命力在於他能有多大程度喚起觀眾的生活經驗。
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性格上的複雜性、跟生活處境的矛盾(矛盾帶來爭扎,其過程具放大鏡之效,把人的不同性格特質凸顯)和其應對過程中的微妙變化。
於是耐性是不能或缺的,本片為此做了一個精彩的示範,展示了一部由人物帶動的影片如何一點一滴地累積味道同時提出問題,讓觀眾得來「清醒的感動」。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改变命运,而其中又有人不认命。
父子,改变不了的亲情。
如果选择来世,也许他还会选择做他的儿子。
谭家明!
看完电影笔记。
悲剧是撕开好的东西给人看。
我私下觉得,悲剧哪怕是在无意识中也应该给人升华和滤净的感觉。
而不是仅仅把一个有问题的烂棉花团慢慢拆开来给人看。
儿子看似完璧摔碎了,但完璧早已不在。
最后儿子长大后,噙着泪在湖边遥望有意思出来了。
份量不太够。
今早起来后,脑子里对这个片子又转了两转。
觉得很好。
孩子放着相对安全的母亲不选,选了逼他去偷的父亲。
似不逻辑。
可是片子一开始就有铺垫,孩子像个小爸爸,盯着有逃跑前史的妈妈。
孩子哪怕表面再憎恨(恨到咬掉父亲耳朵)但他们永远是站在父母中弱势一方的,带着救赎的心,带着为他死的意志。
当然这些“自甘堕落”,坠到底的救赎心理可能是隐形的,潜在的,自已也不愿面对的。
想到这里,我觉得导演真好。
走到这么深!
孩子要原生的,完整的。
从古到今。
真奇怪,这个片子以出乎我意料的方式,深深印在我脑子里,在潜意识里自己工作着,消化着,再次呈现着。
音乐,摄影色调!
简直没有话说,专业,超专业。
会联想到fuge的博。
电影叙事语言,表演,演员,马来西亚特殊的“异域杂处”,世界尽头般的场景――多种族,多元交汇的,某种意义上危险的的环境呈现得真好。
两场做爱尤其好。
在一团烂棉花般的,底层的背景上的男欢女爱,欲火难抑,最后的挽留又留不住,真好。
北冰洋里的激流。
人的身体里泌出来的热流。
最终还是冻成冰洋。
郭的父亲演得很好,很好的演出了周广胜一角的内心。
周前半生的悲哀在自己,在不知珍惜。
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知道珍惜,在怎么样的求终究无效。。。
周不停的求多一次的机会,向失望的妻子,向前来逃债的人,向儿子,。。
但在得到原谅后却又旧病复发。。
他外在的强悍更显示出内心的脆弱,一个不健全的内心。
若你对南洋风情心有切切之情,那么也许会对这部电影多一些不同的感受。
木头百叶窗、家家户户的小院子、繁盛的叶子和花、水边的栈桥、斑驳的墙壁,还有那些旧的街道、旧的电影院、旧的餐厅、旧的巴士……我在看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了电影的拍摄地点:马来西亚。
有一些细节叫人心里一暖,有一些却真是哑然失笑。
阿胜去登寻人启事的时候,报社的人拿出块板,大小不同的格子收费不同。
当他们搬到鸿乐那个小镇,长途巴士停在老房子旁边,车开走,留下一面斑驳的墙和寥落街角的远景。
叮叮咚咚的吉他,两个黯然的背影。
小旅馆的窗帘是薄薄的花布,被风吹得鼓鼓的。
阿莲的裙子是细细的花纹、细细的褶子。
穿着南洋长衫的林熙蕾手里提着一袋插着吸管的fruit shake走上楼。
摇头电扇转来转去,好像不曾停下来过。
可是,十几年前的小朋友就有PSP玩了吗?
可是,一定要郭富城演那个跟阿胜长得很像的男人吗?
可是,一定要在河对岸应景的出现阿胜和怀孕的新妻散步的情景吗?
而只是那孩子的眼神真叫人难忘,他紧锁眉头的样子,低着头慢慢的走。
一再的隐忍。
可看到天上的星星,难得他还是会露出童真的笑容:“爸爸,你看天上的星星好美……”郭富城其实已经做得不错了,我想,至少比刘德华好。
他放掉了原来的自己,他的背影,走路的姿势,一甩一甩,很底层。
可是,这个角色,也许是剧本或者导演的原因,还是觉得层次单薄。
他只是一个粗暴的没有文化的人,他只是大声地应对所有的事情。
可是他的眼神不对,过于简单,没有挣扎,没有不甘,没有痛苦。
一个失败的男人,不应是如此单纯的暴烈。
我是带着相当大的期望去看谭家明的《父子》,因为自己太喜欢他十九年前的前作《最后胜利》。
然后《父子》在上画前夕就拿了金马奖,一时满城尽写谭大师,传媒都把谭家明的名字与陈冠中、张叔平、王家卫、徐克、电检、禁映、新浪潮等一大堆文艺老中青趋之若鹜的名词捆绑在一起。
《父子》背后的宣传和报导,比电影来得更引人入胜。
意见不会是一面倒的,我有不只一位在不完美家庭真实地活过来的朋友看过《父子》后,不约而同的叫我不要看,不要浪费时间。
他们说,不长进父母领导下的家庭故事,并非如此单薄。
郭富城拿下男主角奖,那是合了台湾人的文艺胃口。
有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说,不应该找郭富城演烂睹父亲,问题也不在他的演技浮夸,而是一个沉溺赌博的厨房佬,哪有环境和自我纪律去完成六块腹肌?
观映多年,我调校着自己过份的期盼,但还是恭敬地看了足本版。
《父子》故事薄弱,自然要靠演员去把它起死回生。
郭富城饰演的周长胜好几次大喊:“屌!
”然而不是你说了粗话就能演活粗人,广东粗口是一种易学难精的语言,斯文人或外省人(如台湾评审)听起来可能觉得有剧力万钧之势(你看《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就知道粗口也可以很exotic),我等会“屌”人之辈一听就知未够火喉,不是那回事。
说到要“屌”,我暗地里也“屌”了几次──周长胜每次痛哭时我心里就要暗骂:“屌!
男人老狗喊乜能野!
(操!
堂堂男子哭哭啼啼的干啥?
)”当然我知道我是太无情,我听到戏院中的男男女女在跟周长胜一起啜泣。
演周长胜儿子的阿BOY吴景滔太可爱了,几乎无人不喜欢他,我也喜欢这个小孩。
问题是,我不能相信一个废柴烂睹爸爸和一个好逸舞女妈妈可以调教出如此温柔敦厚的儿子。
吴景滔的番书仔口音,提醒着我他是其实是名媛司马燕的儿子。
阿BOY本身是个人格分裂的角色,他不愿父亲迫他偷窃,却会在自愿的状况下顺手牵羊。
他并非有良知,只是痛恨父亲不够义气,没有做好掩护,所以本来温顺的他也要咬掉周长胜的耳朵。
有这份强悍,为何不老早把父亲教训,或至少早日脱离他的魔掌。
杨采妮同样没有说服力,她既然只容郭富城的手留在她的上半身游走,谭家明为何不另找一个能豁出去的女星来演,《烈火青春》的夏文汐与《雪在烧》的叶全真都为谭家明交足货,二十年后换来的是倒退。
据说合内地尺度的两小时版本大幅删减了妓女林熙蕾与郭富城的情欲场面,那就等于将谭家明的拿手好戏宰了。
因此,看足本是有必要的。
林熙蕾其实比几个主角都称职,阿肥、阿肥妈咪、杨采妮在舞厅的姊妹,甚至招待所的东主,都比几个主角演得真实到位。
一个人能成为败家睹徒,不是他独自成就的,正如年前谈得热烘烘的“隐藏青年”,同样要靠家人朋友共襄善举方可玉成好事,周长胜的确有个得力儿子,甚至事隔多年,儿子还是对父亲有着依依不舍之情。
可是观众看到的周长胜不过是一面倒的令人讨厌,根本找不到令人又爱又恨的基础。
谭家明重视剪接,剪接是展示他的“电影语言”(引号中的这个唬人的名词常常出现在谭的访问文章)的主要手段。
我算是开了眼界,然而语言是用来说话沟通,而不只是用来摆姿态。
要是这样,这跟某些伪文艺青年一看到电影说法文就大叫浪漫诗意有何分别呢?
那些跳动的镜头是否用得恰当且不说,有组镜头我觉得特别碍眼:输干输净的周长胜坐在小餐厅,手中把玩着他剩下的两块钱,一个快镜剪接,那两块就被侍应生抢去。
这样的手法当然可供文艺影痴解读成山穷水尽的失意无奈,可是我思疑在最下等的食肆的侍应生也不会如此挑衅无礼。
退一步说,就算有如此侍应生,曾两次拿侍应生来刁难的周长胜又为何会突然温顺起来,不哼半句?
日前遇上位朋友的长辈,谈及《父子》的种种不足。
他提出谭家明的东西其实很中产,细想实有道理。
谭家明最著名的《烈火青春》,虽然有来自公屋的汤镇业,但整部电影的主场景,还是饱食终日无须为口奔驰的中产家庭。
《父子》在香港收了六百多万,票房算是相当不俗,看来是对正了中产口味,整个宣传活动的铺陈,属哈佛商学院应该收纳的文艺电影推广成功个案。
谭家明在片首用字幕说:“没有一部电影可以满足到所有的观众。
”有谁不知“绝大部分母亲是女人”呢?
说出这句话,反而令人觉得导演连面对批评的最基本勇气都没有。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很爱笑。
他拙于表达,把温柔体贴这些词语全部让给母亲,他站的离你有点远,仿佛在河的另一岸。
然后年华潺潺溜走,长大了的你,通往他的路途似乎更加遥不可寻。
你身边这个一天一天老去的男人,他也曾有过白马轻裘的岁月,容易脸红,穿白衬衫,给心仪的姑娘写情书,骑自行车载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后来生活打磨,风刀霜剑,他渐渐渐渐学着要成为避风遮雨的屋檐,青春与浪漫这些词,仿佛也随着旧时光一同离他远去。
但是,我知道,他那些年少的回忆其实一直都在,那些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的温暖而美好的事情,就藏在他书房的某张老照片中或者不经意间说漏的话语中。
可是,你看到他额头的皱纹鬓角的白发了吗?
看到他日复一日柔软下来的目光了吗?
看到她心底的柔肠百结怅然叹息了吗?
我们已经馥郁葱翠,而他不再冠盖华阔。
成人世界流畅的表达感情如此的艰难,他从来不说出口,可我们永远是他心中最甜蜜的存在。
他没有先伸出手来,但他一直等着我们给他一个最纯净的拥抱。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他的节日,此时的天空挂着一年当中最炙热的太阳,象征着他给我们最炙热的光与热,明亮了生活,明亮了岁月。
请告诉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个男人,你爱他,还有,父亲节快乐!
没有高潮的片子,结局太勉强了点。两场激情戏半遮半掩的放不开,没劲。
不抑郁的人也看抑郁了,抑郁的人要跳楼了
杨采妮在床上可真``
很好的文艺片,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有一个吃饱穿暖有学上的童年
一个人能成为败家睹徒,不是他独自成就的,要靠家人朋友共襄善举方可玉成好事。
蛮感人温情.他让我知道郭富城还是有演技可言的.没大伙说的差
郭富城非常出色的作品
挺烂。
城城演的好不错的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它想表现什么。
一般般 郭富城演的很不错 结局很不错
看的已经是160分钟的粤语版本了,依然是差的很,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可怜的娃啊!
实在不咋滴。偶们这种俗人无法欣赏
小孩子演的不错
【补標】年年都想再看(父亲节推荐)
剪接,鏡頭都做作。節奏差。劇本弱智。對白太多廢話。配樂倒是好,但與影片無關。
真的吗?这个分数。。在这里看到无数家庭父亲的影子….第一次觉得豆瓣那么脱离现实,全靠一些所谓的“影视概念”,“镜头语言” 试听语言堆砌出来的词藻。
一般般。情欲戲那場很出色。
DVD版本的只有三颗星,后来谭家明在昆明参加一放映展的时候放了完整版,故事前后连贯了不少,最后没给那颗星是因为不喜欢里面风格不统一的音乐,虽然都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