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潮的电子乌贼,人类城市危在旦夕,墨菲斯和崔妮蒂等欲与入侵者决一死战。
此时,“救世主”尼奥的身体和思想却意外分离,后者再度陷入到“母体”中。
墨菲斯和崔妮蒂也不得不带着尼奥的身体,回到“母体”和守护天使一起寻找他。
一场大战之后,守护天使、病毒双胞胎等皆阵亡,而尼奥却在找到先知之后一无所获。
锡安的局势越来越危险,议员及指挥官相继阵亡,机器的攻击却丝毫没有因为人类的反抗而减弱。
此时,被叛徒射瞎双眼的尼奥,依然想通过希望去实现预言。
这时,特工史密斯控制了先知,并变得越来越强大,威胁到了整个“母体”的稳定。
在返回锡安的途中,飞船遭到电子乌贼的突袭,崔妮蒂死了,重伤的尼奥被带到机器城市01。
在和机器的谈判中,尼奥答应为了人类和机器的共同利益,去消灭史密斯。
于是,“母体”又面临着一次翻天覆地的“重载”。
结尾的地方最是意味深长,建筑师和Oracle达成了共识,决定给予Matrix中的人类以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在机器中享受虚拟的平静和快乐或者选择现实的残酷和真实。
这是个基督教新教当中非常重要的命题,上帝以其全知全能当然知道亚当和夏娃可能在蛇的诱惑下会吃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但上帝仍然选择在造人的时候给他们自由意志,不对他们的选择加以干涉,因为上帝认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但是同时可能带来罪恶的世界,要比一个没有罪恶但同时也没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更符合他的期望。
正是这种认识强化了西方文化中对自由的追求和认同,成为现代西方普世价值的核心。
相对来说,第一集更应该叫做“革命”,因为第一集更多的是关于人对自己所处的状态的认识。
试图脱离Matrix的虚幻世界,逃出机器的控制,不做机器的粮食是最初的主题。
第三集革的是机器与人的传统关系的命,但更像是对统治者的劝告,不论你所建构的体系多么完美,不论你的统治力量看上去是多么坚不可摧,你终究会面对建构体系时无法设想的危机。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人不能在产生问题的那个层次上解决问题”,统治者同样需要不同的思维。
在电影中则表现为象征理性建构的建筑师向象征感性和不可知论的Oracle的妥协。
当你剥夺了人们的自由,也就剥夺了人们的创造力,也就丧失了某天依靠人们的自由意志的副产品——真理——来解决系统问题的机会。
只有把自由还给个人,并尊重人类的那些同样具有工具性的感性力量,才能让机体具有永久的活力。
2024年3月21日更新:和《异次元骇客》里的最后一层所谓的真实世界类似,此影片结尾,男主最终排除万难,和女主来到现实中的高科技都市,见了岳父。
却在影片最后一秒被“关闭屏幕”,侧面暗示了此时此刻也可能是虚拟的。
我认为《黑客帝国》的锡安也并非真实世界,只是矩阵的其中一层(应该说是其中一个空间),但锡安是虚拟,基本可以确定了逐一举例:1、史密斯居然可以进入锡安世界里危害人类,全因锡安也是虚拟的啊!
一个病毒程序找到了方法进入另一个地图而已(这个够明显)2、在锡安世界里,neo眼睛被弄瞎后,发觉自己可以看到史密斯的金色代码,从而把这个闯进来的史密斯终结了!
因为这里的锡安也是虚拟的,史密斯和矩阵里面一样也是程序代码啊!
3、neo可以感知,甚至单手控制章鱼,跟矩阵里单手挡子弹一样,如出一辙!
4、neo可以不插插头灵魂出窍进入火车站?
灵魂出窍是不可能的,不插插头能进去,是因为这两个空间地图都是虚拟的。
5、neo来到机器城,可以看到金色代码6、先知说neo能力不局限于矩阵,也能延伸到锡安,哈哈哈。
7、能够在现实大脑里面输入格斗程序,从而在矩阵中使用(这个我可能理解有误,但总是觉得怪怪的)8、矩阵中受伤,现实中会喷血😅(这个我一直理解不了,你说大脑死亡我可以理解,但是neo在训练程序里从高空坠下导致现实中嘴巴出血我真心没办法认同。
)所以我也只能理解为是因为同样是虚拟世界,所以只是一种反馈。
9、崔妮蒂在第一部里对neo说“我爱你”,其实是程序指令,会激活neo而复活获得救世主能力!
所以先知预先提醒过崔妮蒂!
以上所说能够符合逻辑,因为两层都是虚拟的电脑世界。
除非你能解释,neo在(现实世界)看到的代码是什么来的!
还有两人去机器城的路上,neo在飞船里被章鱼的(影子)袭击,都表明一切!
我认为那只章鱼的影子其实和法国人两个手下同理,都有特殊能力(应该说是特别的程序)。
其实neo非真实人类,和史密斯一样都是程序!
观察架构师房间的所有电视里的neo就能明白,所有救世主都是一条又一条的程序,是架构师和先知用来测试,用来平衡矩阵运行的产物!
矩阵里面,有自我觉醒能力的人,对于机器来说是致命的,但又无法避免,那怎么办?
这样的人绝对不宜留在矩阵里面!
机器于是设计这么一个另人类信服的地图,锡安世界!
觉醒后的人会被锡安救出,从而减少对矩阵里其他人的影响。
一段时间后,机器会对锡安地图里的人做一次大清洗),让救世主重建,那矩阵就能一直保持稳定。
锡安实际上等于矩阵的清道夫,neo的作用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一个关键程序,赋予高权限,负责在每一次清洗后带领一批人重建锡安。
下面会解析下两个空间的基本关系,不用任何专业名词,普通人都很容易理解!
我认为矩阵和锡安很可能不是两层空间,(不像盗梦空间那样梦中梦)应该是母体程序里平行的两个空间,锡安里的人的插头是假的,插头只是链接程序,插上就能够进去矩阵地图。
而在矩阵空间中通过电话这类通道能够回到锡安空间,没有所谓的梦中梦,只不过是两幅地图!
所以墨菲的颜色药丸能够让他们定位,只是程序的指令。
而我认为在真正真实的空间里,所有人都泡在水里,有些被接入矩阵地图,有些则被接入锡安地图,认为自己是“自由”的。
只是两个空间的代码不一样,两位大boss的能力也受影响,史密斯目前只能在矩阵中复制,还没能对锡安地图进行影响。
neo在矩阵中的高权限,在锡安地图中也只能使用部分,譬如去机器城的路上单手让“飞弹”自爆。
史密斯最后复制neo后,主机boss利用neo的通道,识别出此病毒的代码,然后删除掉此病毒,史密斯卒。
先知、架构师、法国人、钥匙匠、火车人、各种特工,包括neo、史密斯和其他的npc等等,都是当初机器AI编写的智能程序,各司其职,最终目的均为了虚拟世界能够稳定运行,人类才能一直被控制而浑然不知,即使有少数个体觉醒,也能尽快被转移到锡安,这种高超的运行机制,接近完美。
先写这么多,毕竟文笔有限,希望有人共鸣哈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 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 利用的。
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 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
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 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有这么愚蠢吗?
遗憾的是有些人现在居然还 在说矩阵中机器人把人当作电池使用,真是连初中生的科学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他们没有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 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
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 来源就完全正确,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 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 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 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 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
所以象用相对论,量 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 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人类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超混沌动力系统,有正的李亚普诺夫指数和拓扑墒,人类思 考时的非逻辑性跳跃性会帮助人类产生一些很新鲜的思想,而且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 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 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
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 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 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
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 了他们文明的进化。
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 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
一方 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 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 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 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 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 进步。
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利用人类在矩阵系 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 意。
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 并非如此顺利, 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 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 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 ,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K工具,于是从 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 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 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
这个 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 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 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 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
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 衡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 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neo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
”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
”, 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
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 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K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 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 (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 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
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 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 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 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 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 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 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 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 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 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了 豁然开朗的理解。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 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 ,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 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
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 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 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 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 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
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 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 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 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 长空间了。
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 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 所处的世界。
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 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
所以那个六翼天使, 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 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 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 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 同进步。
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 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 ,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 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 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ith来完成。
人类则彻底灭亡, 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 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ith的方法, 她让**ith复制了她自己。
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 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 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
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 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
oracle最后反复说: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
)还通过**ith的口 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 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 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
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 的代表是**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 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 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 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 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 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他们反抗是死亡 ,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 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 骄傲自豪。
在《科幻世界天蝎号增刊》上克拉克写的长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终结》同样描 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 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矩阵系列 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描述的那种进化,有更为伟大深刻现实的意义。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必须论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
我前 面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 真实的。
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 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 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 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 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
它的所 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 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 source。
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 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 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 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 圾程序。
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 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说source世界是真实世界,真是佩服这些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 么想的。
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 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 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
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 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 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 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 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 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 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 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 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大家注 意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 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有些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说,这是尼奥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 鱼的结果。
这种说法极其可笑,而且漏洞百出 他们事实上必须解释这么几点,才能自圆其说,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 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假定?
事实正和这种假定 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 能反过来,这种假定就如同说一个网络游戏中的人的权力可以带到现实中来一样可笑。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 所用呢?
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
如果无线上 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 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
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 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 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ith的复制品,很 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来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转自杰森的帖子《neo跟oracle最后一次对话》) ne 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
告诉我我怎么只 K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
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 the 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
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 哪里?
oracle: ( 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 。
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
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 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 one ,它的权力可 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
尼奥 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
在矩阵革命中尼 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 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有些人的解释是凡是跟矩阵联系的事物,都能被尼奥无线上网的方式感觉到,根本解 释不通。
那些坚持说zion和机器城是真实的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说如果是虚 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ith附体的人呢 ?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 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 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 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
无所不能,大 家还记得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 这是他们忘记了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 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 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 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还有人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
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 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 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 面。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 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 ,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 ,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 ,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
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 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机器和人类是共生关系,机器的原本计划是这样的:机器从人类那里获得能源,机器提供 人体存活的营养,人类的思维生活在机器创造的Matrix中。
但这个计划暴露出了两大缺点:1 并不是所有人类都愿意生活在Matrix中。
2 并不 是Matrix中的所有程序都是为机器原来的目的而存在的。
由于存在这两种情况,Matrix必须是一个能不断升级的系统,于是The One被设计 了出来,机器的想法是:在现实中建造锡安城,让只愿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愿生活在Matr ix中的人都集中到锡安,并让The One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收集这部分人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原因,然后摧毁锡安城,让T he One回归Matrix系统核心,完善Matrix系统,最后reload Matrix系统进行升级,减少 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的数量,最终使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The One是程序,由Oracle(先知)种植、唤醒并引导,这一次The One被种植在Neo的思维中 了。
在Matrix系统中出现的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按原来的做法,这样的程 序是一定要被删除的(如那个小女孩)。
在机器看来,人类没有选择,人类的思维必须生 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对于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来说,他们认为生活在Matrix是人类被机器奴役,人 类必须生活在真实中,机器必须被消灭。
因此,双方原先都认为:机器与真实世界人是不能和平共处的。
于是.......(我就不说了,大家看电影即可,一些细节自己琢磨) Smith的出现是Matrix建造者未预料到的,它是由于程序The One而引发的副作用, 成为机器超级用户(即建筑师)无法捕捉的病毒程序,他在Matrix里疯狂复制,甚至可以 侵入现实中人类的思维中,如果任其发展,Matrix世界将被摧毁,而现实中的人类的思维 也会受其控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将毁于Smith之手。
最后Neo牺牲自己,在Matrix虚拟世界中被Smith复制,终于被机器捕捉到Smith的 源程序,然后实行杀毒工作。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有权利选择 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人是不可能 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多数人愿意 生活在Matrix中。
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 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是小女孩也 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 有权利选择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 人是不可能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 多数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
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 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 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机器和人类共同消灭了系统病毒Smith,终于可以和平共处(虽然不知道能保持多 久)。
至于Neo本身,可能是死了,也可能其思维在杀毒时被机器一起删除,成了植物人 。
这就留待大家去猜想了。
三刷Matrix时有了新的想法,突然对Neo的爱情和冒险没了兴趣,也懒得再推测Zion究竟是不是Matrix的子系统。
虽然看重结果或本质是人类本能——Zion的人类是否能够得到一场微弱的胜利,Zion是否是Matrix的一个子系统,自以为在为自由奋斗的人们根本只是以奴隶之身在做一场梦中梦。
但我觉得生活的本质是过程!
在活的这段时间里说了什么,干了什么,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有独立意识的个体。
无论你强悍如李小龙,还是只是一只瓶中脑。
这很有可能是沃卓司机兄弟的设计初衷之一。
就故事而言,人类被新物种淘汰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但怎么被淘汰的,以及淘汰之后如何生存,人类的行为模式会如何改变则可以大书特书。
在历史中人们只看到了成吉思汗和曹操,却没有能力看他们的一生。
也许将来技术能辅助人们重构一个历史人物完整的人生时,许多传奇都将归于平淡,许多成功都来于精确计算的必然。
从这个角度讲,我最爱的场面是是机器攻破Zion时人类将士的血战,明知必败,明知必死,目不转睛,牛逼轰轰。
管它真假,管他是谁,老子在这。
片子分为Zion和Neo两条线,Neo那条作为主线更加奇幻和fancy,但我个人更喜欢Zion将士朴实的血战,如果Neo那条线代表人类精英精神的抗争和宗教意味的探索,Zion这条线则代表普世大众本能里的英雄基因,明知存亡与否自个说了不算,但被带走之前,给丫什么样的回应咱说了算。
所以让我精简Matrix三部曲的主题的话俩字:爱,战。
这两件是人类能在造物面前唯二不丢份的事。
我们每个人注定在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面前短暂如白驹过隙,渺小如沧海一栗,微小一生里难以堪破何谓意义,而唯一有一点意义意味的事情就是思考一下,怎么活,怎么说,怎么做。
大爱Zion将军米佛尼的战前动员:You all know me, so I make it as simple as I can.If it's our time to die, it's our time. All I ask is, 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ose baster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时隔二十年,重温《黑客帝国》三部曲,过去没有看懂的诸多细节豁然开朗,忍不住要赞叹编剧神奇的脑洞。
目眩的科技,精彩的打斗,火爆的战争,动人的爱情,在整个系列电影中,都是一片片鲜嫩的绿叶,为要衬托出最鲜艳的那一朵红花:那一套近乎玄奥、又无比写实的世界与哲学。
是的,《黑客帝国》的世界架构与生存哲学,才是整套电影最大的亮眼之处。
多数同类题材的电影(比如终结者系列),内容其实很普通,讲的不过是机器与人类在争夺生存权,即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元对抗的故事。
而《黑客帝国》的对抗故事,却被装进了一个结构复杂的世界里,还上升到了生存意义的探讨。
更有趣的一个部分是,故事不仅进入了哲学探讨,还是透过机器(而非人类)的视角,用机器的嘴,说出它们自己对生存的理解。
许多电影的机器都有思考力,但《黑客帝国》的机器个个都是哲学家。
它们活了,并且思考,却不像人类那样思考,而是形成了自己对世界和生存的理解。
这一点格外有趣,让这套电影变得另类而独特,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观影的难度。
由此一来,了解一下电影主要的几位机器哲学家的思想,就成了看懂电影的一个关键。
一旦知道它们在想什么,就会明白它们的人设,理解它们含蓄的言行,把握它们之间的角色关系。
正是几位机器角色之间的关系,左右了整套电影的故事走向,在这方面,人类角色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Neo的想法对剧情走向的影响最大,但他不是真正的人类。
)在这个意义上,包括墨菲斯(Morpheus)和崔妮蒂(Trinity)在内的整个锡安世界的人类,都只是龙套和道具。
电影真正的主角,真正向观众揭示《黑客帝国》的秘密,讲述它神秘的世界结构和神奇的生活哲学的关键人物,是下面这四位机器角色:设计师,先知,Neo,史密斯。
设计师(The Architect):
设计师是全片最厉害的机器,被一些字幕组译作“造物主”。
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它的确是最接近于造物主的一个存在,强大到无法撼动。
消灭它,是所有人连动都不敢动的念头。
Neo和先知使尽了浑身解数,也只是为了争得设计师的一个许可:放过人类。
怎样能让它接受“放过人类”这件事,是电影的主线剧情所在,这件事一做完,整个故事就讲完了。
然而,阻碍设计师放过人类的,就是它自己的哲学。
设计师是最强大的机器,但始终是一架机器,不会按照人类的思维去看待世界。
它的哲学是简单而机械的,世界在它眼中,就是一套套代码,处理和编写代码,就是它的生存方式。
他的哲学里,人类不过是一种代码,而且还是低等代码,并没有什么特殊价值,完全可以当做动物来圈养。
设计师虽然在Matrix里拥有自己的人形,却丝毫不具有人类的感情(有点像《生活大爆炸》早期的Sheldon,Sheldon还有人性,设计师则完全没有)。
对设计师而言,任何人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可以用冰冷的公式来阐释,就像它与Neo那一场将近10分钟的对话中所表现的那样——全程使用冰冷的程序术语。
据说那段对话,在电影首次上映时,全球只有百分之几的人能看懂(我当时就是一头雾水的人民大军的一员)。
之所以如此难懂,有三个原因,一是术语太多,过分艰涩,二是许多字幕组也没看懂,给不出简明的翻译,三是在剧情安排上,设计师的出现十分突兀,让观众很难一下子就捕捉到如此深奥而冷漠的角色。
但恰恰是这段晦涩的对话,捅破了整个故事的天窗,一下子把电影的叙事结构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也让《黑客帝国》步入了最顶级的科幻剧本的行列。
理解设计师的关键,就在这段对话里。
它的哲学,它的形象,它的审美,在这段对话中尽显无遗。
它认为生命就是一种程序,一种计划下的产物,区别只在于写得好不好。
如果用最简练的话来总结设计师的人生哲学,那一定不是“生命在于运动”,而是“生命在于程序”。
在设计师看来,一个事物好与不好,美与不美,不在于这东西是怎么来的,甚至不在于它有没有用,而在于它是不是符合计划。
在计划内,就是好东西,在计划外,则是糟糕的存在。
即便这个“计划外”的存在,被证明非常有用,设计师也不会喜欢它。
设计师对于自己设计的第一代Matrix就感到极其满意,称之为“完美到登峰造极的艺术大作”(flawless, sublime, a work of art)。
而在事实上,这明明是一款失败之作,无法有效地发挥控制人类的作用,以至于它必须寻找新的替代版本。
但设计师依旧嘴硬,辩称“(正因为)越完美,失败才越大”。
这种“计划至上”的生存哲学,决定了它思考事情的方式,非计划即为不善。
程序与计划就是它的价值观,是它品评一切东西的标准。
第二代Matrix还是失败品,这是必然的。
只要还是设计师独力制作的,就算出了一百代Matrix,也必定失败。
它喜欢计划、喜欢控制一切的性格,导致它所编写的所有程序,都无法与人类兼容。
因为人类是一种拥有意志的产品,他/她里面可以产生无限的变量。
人类这种存在,介于有计划和无计划之间,他们可以被控制,但又无法被彻底控制。
因此,要想真正控制人类,就得设计一种悬在可控而不可控之间的Matrix。
直到先知参与进来,制作了第三代Matrix,引入了(对设计师来说闻所未闻的)一种全新的机制——“选择权”,才保证了这套系统的有效运作。
设计师承认这一代终于有用,但按照它厌恶“计划外”的性格,它打心眼里不喜欢这套新程序,语带讽刺地说先知是“误打误撞地找到了解决方案”,还说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人类不够完美”(意思是人类配不上他设计的前两代),以及只有“(先知这种)次等的、不完美的智商”才能解决。
与Neo的对话过程中,设计师的表情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多数时候,它脸上没有任何情绪变化,但谈到先知、Neo或是人类的时候,它就会露出一丝微妙的鄙夷和嘲讽。
因为在它的哲学审美里,他们全都是一些下等的存在。
奉上设计师在对话中的四副表情。
1.这是平时的表情,一副天塌不惊
2.谈到先知便皱眉,露出不屑的神情
3.用戏谑的眼神观察Neo的反映,仿佛在打量一只虫子,哪怕是坐着,都是居高临下的状态
4.谈到先知搞定了自己搞不定的程序问题,一副“老夫错在太聪明”的表情通过Neo与设计师的这段对话,导演完美地诠释了一个活过来的机器的形象。
人工智能让它活了过来,却没有把它变成人类,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物种,一种“活着的机器”。
作为《黑客帝国》中所有机器的真正大脑,设计师拥有最高的人工智能,最整洁的人工外形,最流畅的语言机制,但它始终是一台机器,仍然是按照机器的思维方式去认知事物。
它的思想、审美、意图,乃至它的价值观,都不是人类式的,而是程序式的。
更准确地说,程序就是它的思想、审美、意图和价值观。
它通过程序去接触一切,认识一切。
它就是程序,程序就是它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哲学。
这套程序哲学,让设计师没有“人性”。
它也不愿意有,因为程序哲学令它鄙视“人性”。
人性中的不规律和善变,都是它这套“计划至上”的程序哲学所厌恶的。
影片的尾声,当先知问设计师说话算不算数,它不屑地答道:“你以为我是人类吗?
”
其实,设计师对人类只是不屑,并不恨恶。
如果它恨恶人类,就会站在史密斯那边,将所有人类赶尽杀绝。
它之所以要控制人类,一来是因为它与人类处于战争期,彼此竞争生存权;二来是因为它早期需要把人类当电池用,到了后期,它似乎找到了获取其他能源的方法,此时如果失去人类,它会有损失,但还是能够生存下去。
所以Neo说它不敢灭掉锡安时,设计师却说“一定程度的损失是我们能够承受的”。
故事结尾时,设计师同意释放所有想要离开Matrix的人类,也说明了它多半已经找到了其他能量来源。
总的来说,设计师就是一架智商顶级、实力强悍的机器(比“天网”厉害多了)。
它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制造能力和战斗能力,把人类文明远远甩在身后,帮助它干净利落地掌管着整个世界。
哪怕是Neo和锡安这些“计划外产物”,其实也仍在它的B计划里。
但是,在它通天的本事背后,一个不改变的事实是:它终归是一架机器。
它没有变成人类,依然像机器一样去思考,像机器一样去认知,像机器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它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作为一台机器骄傲地存在着。
在Matrix里,它住在一个满是屏幕的小房间里,拿着一只神奇的小笔,过着它最喜欢过的生活:观察、计算和操控。
在《黑客帝国》那个物竞天择的世界里,设计师凭借自身的强大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俯视着渺小的人类,一度将他们变成了任由自己予取予夺的“食物”。
因为这份能源需求,设计师勉强接受了先知的建议,创造了自己不喜欢的Matrix版本,又随时提防着这个“残次品”,以免人类彻底脱离掌控。
先知利用了Neo,第二次强迫设计师接受建议,让它同意赋予人类平等的生存权。
设计师虽然从骨子里不信任人类,却没有从骨子里仇视人类,更不害怕人类。
因此,它虽然被迫同意了和平协议,却没有被算计之后的愤怒或忧虑(那都是人类特质), 到最后,它只是质问了先知一句,你以为“这份和平”能够维持多久,便带着机器所特有的那种“平静的骄傲”,淡定地转身离去。
先知(The Oracle):
也有人译作“祭师”,考虑到这个角色并没有任何“祭祀”行为,我还是称之为“先知”。
(改天继续写)后续:法国佬(The Merovingian):尼奥(Neo):史密斯(Smith):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黑客帝国》是1999年由当年的沃卓斯基兄弟(Wachowskis)自编自导的系列科幻动作史诗,由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以及凯瑞-安·莫斯(Carrie-Anne Moss)等大牌明星主演。
其讲述的是在反乌托邦的未来,由救世主尼奥(Neo)带领的反叛军与创造了矩阵(the Matrix)的人工智能机器之间的故事。
Keanu Reeves, Laurence Fishburne, and Carrie-Anne Moss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黑客帝国》是赛博朋克亚流派(cyberpunk subgenre)的代表作品,电影对慢动作特效拍摄以及吊威亚与功夫的结合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极大影响了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拍摄理念,“子弹时间”(bullet time)的诞生更是可以载入影史经典镜头当中。
《黑客帝国》(1999)中经典的“子弹时间”而系列影片所包含的哲学与宗教理念也是数不胜数,也正是这些元素使得该系列的主题晦涩难懂,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其深层次的主旨,以至于主旨的光芒很容易被电影中跨时代意义的动作戏份所掩盖。
本文将列举《黑客帝国》系列中一些角色或者地名的命名,聊聊一些关于名字背后的隐喻。
1. 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饰演的男主人公尼奥(Neo)常被称呼为“救世主”(One),而将Neo三个字母打乱顺序重新组合后正是One。
Keanu Reeves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One在英文中有“一”的意思,而在《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尼奥所住的房间号码是101号。
尼奥所住的房间号码与1有密切联系2. 影片中虚拟世界的名字“矩阵”(Matrix)的灵感来源于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三大满贯科幻著作《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
First edition3. 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饰演的墨菲斯(Morpheus)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摩耳甫斯,而有意思的是在电影中,墨菲斯的使命并不是使人类熟睡或塑造梦境,而是把人类由虚拟世界的梦境中解放到现实中来。
Morpheus by Jean-Bernard Restout而当墨菲斯的飞船尼布甲尼撒号(Nebuchadnezzar)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中毁灭后,墨菲斯说了几句关于自己梦境的话("I have dreamed a dream, but now that dream has gone from me."),这几句台词是来自《但以理书》(Book of Daniel)中,新巴比伦王国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梦到了金子幻境,然后便让但以理帮他解梦。
《黑客帝国》(1999)4. 由上可知,墨菲斯的飞船尼布甲尼撒号的名字来源于新巴比伦王国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他曾征服了犹太王国和耶路撒冷,并流放犹太人,他也修建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而他的事迹均被记录在《但以理书》中,据说尼布甲尼撒经常做梦,且常因梦而惊惶,所以常请术士帮忙解梦;而在电影中,尼布甲尼撒号的船长墨菲斯的名字来源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摩耳甫斯。
An engraving on an eye stone of onyx with an inscription of Nebuchadnezzar II5. 凯瑞-安·莫斯(Carrie-Anne Moss)饰演的女主人公崔妮蒂(Trinity)的名字也有“三位一体”的意思,而崔妮蒂首次在《黑客帝国》中出现时,所在的是303号房间。
崔妮蒂首次亮相身处的房间号码与3有密切联系6. 尼奥工作的公司名为超皮层(Metacortex),meta意为超越,cortex指的是大脑皮层,所以Metacortex意为“超越大脑皮层之外”,而《黑客帝国》系列讲述的故事也正是人与人工智能,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故事。
《黑客帝国》(1999)中的超皮层办公大楼7. 尼奥因迟到在公司与戴维·阿斯通(David Astone)饰演的老板交谈时,老板曾谈及选择的问题,该老板的名字叫莱恩哈特(Rhineheart),该名字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卢克·莱恩哈特(Luke Rhinehart),他的代表作为《骰子人生》(The Dice Man),小说探讨的主旨正是关于选择的问题。
Luke Rhinehart8. 尼奥就读的高中名为欧文·帕特森高中(Owen Paterson High),该名字是以该片的美术总监欧文·帕特森(Owen Paterson)的名字命名的。
《黑客帝国》(1999)中短短的几帧画面彩蛋满满9. 乔·潘托里亚诺(Joe Pantoliano)饰演的塞弗(Cypher)的姓氏为里根(Reagan),他曾在影片中表示想要成为类似演员一样的有身份的人,并且想要忘记一切,据悉他的姓氏里根的灵感来源正是美国第四十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Reagan),他是美国历任总统里面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且他在晚年饱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的困扰。
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Ronald Reagan10. 贝琳达·麦考利(Belinda McClory)饰演的苏薇琪(Switch)的名字起初来源于角色本身的定位,该角色的最初定位为雌雄同体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为女性,而在矩阵中则为男性,但后来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thers)否定了这个设定,角色的性别统一固定为女性,但贝琳达的装扮与表演依然给该角色带来了一种雌雄莫辨的味道。
Belinda McClory in The Matrix (1999)11. 史密斯特工(Agent Smith)的名字来源于圣经,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亮相时,史密斯特工驾驶的奥迪的车牌号码为IS 5416,指的是在《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的以赛亚书第五十四章第十六节(Isaiah 54:16)中记道:“吹嘘炭火、打造合用器械的铁匠、是我所造.残害人行毁灭的、也是我所造。
”(Behold, I have created the smith that bloweth the coals in the fire, and that bringeth forth an instrument for his work; and I have created the waster to destroy.),在英文中,Smith有“铁匠”和“史密斯”的意思。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12. 被称为“汉默号”(Hammer)的飞船的名字其实是姆乔尔尼尔号(Mjolnir),因为太难读了所以电影里没人以真名称呼该船;姆乔尔尼尔的名字来源于北欧神话雷神托尔所用的武器的名字,又称雷神之锤(在英文中,Hammer有“锤子”和“汉默”的意思)。
Drawing of a Viking Age gold-plated silver Mjölnir pendant神话中姆乔尔尼尔被扔出去后,永远会自动飞回主人的手中,而电影中的姆乔尔尼尔号也是为数不多的不被毁灭的飞船之一,更在《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中在危急关头返回锡安(Zion),压制住哨兵(Sentinel)的攻击。
贾达·萍克·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饰演的奈奥比(Niobe)在《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里驾驶姆乔尔尼尔号飞船13. 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中出场的一个一直未透露姓名的由克莱顿·华生(Clayton Watson)饰演的青少年,实际上是在《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中的短片《少年故事》(Kid's Story)里出现的角色,名字叫迈克尔·卡尔·波普尔(Michael Karl Popper),其名字的灵感来源于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他致力于研究自由意志的本质,以及精神和选择与物质领域的关系。
Clayton Watson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14. 由邹兆龙饰演的撒拉弗(Seraph)的名字来源于《旧约圣经》中提到的六翼天使撒拉弗(Seraphim),也叫做炽天使,是神的使者中最高位者。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里的撒拉弗15. 由朗贝尔·维尔森(Lambert Wilson)饰演的梅罗文加(Merovingian)的名字来源于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里的梅罗文加她的妻子贝瑟芬妮(Persephone)则由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饰演,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冥界的王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而梅洛文加掌握着控制虚拟世界中的来世的权利,流亡的程序可以通过前往来世来逃避删除的命运,该角色定位与冥王哈迪斯(Hades)类似,且其拥有一间夜总会名字就叫做赫尔俱乐部(Club Hel)。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里的贝瑟芬妮16. 位于现实世界中的机械世界与矩阵之间的车站,名叫边境大道(Mobil Ave),将Mobil五个字母打乱顺序重新组合后是Limbo,俗称地狱边境,指的是在天主教神学中位于天堂与人间之间的地方。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里的边境大道17. 由坦维尔·阿特瓦尔(Tanveer K. Atwal)饰演的萨蒂(Sati),该名字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为“朋友”。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18. 人类最后一个地下城市,锡安的来源为希伯来语(Hebrew),指的是天主教圣经中所说的熙雍,也就是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居住之地。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里首次展现锡安全貌19. 在《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中的短片《侦探的故事》(A Detective Story)里,由詹姆斯·阿诺德·泰勒(James Arnold Taylor)配音的艾什(Ash)养了一只猫,叫黛娜( Dinah ),这个名字的来源为达谢尔·哈梅特(Dashiell Hammett)的侦探小说《血腥的收获》(Red Harvest)中的角色黛娜· 布兰德 (Dinah Brand);而在《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爱丽丝(Alice)也有只猫名叫黛娜。
Cover of the first edition结语《黑客帝国》用超前特效与缜密的科幻与哲学相结合的剧本,塑造了一个生命力持久的虚拟宇宙,当年的沃卓斯基兄弟用自己的理解加入了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的元素,使得这个系列不仅在商业片领域独树一帜,更在剧情片中有着自己特有的地位,各类角色的名字与隐喻仅仅是理解这个“黑客帝国”的冰山一角,尼奥之前的五代救世主也没能完成预言中的使命,尼奥之后又还有多少救世主的故事尚待开发呢?
Keanu Reeves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定数,我们需要考虑的,就只有选择的问题。
部分资料来源于IMDb与维基百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客帝国》作为作品,被指为“难懂”,只是因为它呈现为一个外在于我们的“故事”,我们没有在其中与作品发生共鸣——这一点也是一些单纯为了解释“黑客世界”的影评缺陷所在。
结合我们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我们就会发现《黑客帝国》真正的经典之处。
当我们内在地观看这部电影时,纵然电影呈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依旧能感受自己与它的关联。
我们看到影片中Neo不断地遭遇并成长,认识着“世界”和自己,这就是作为人在世的一种写照。
Neo通过成长所获得的力量其实也和我们一样,那是一种实现自己同时成就他人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为主角欢喜或叹惋,与他“同甘共苦”的内在原因。
第一集中,Neo被墨菲斯等人从Matrix解放,他原先习惯、认知还有价值被打破了——这种过程有着无可避免的痛苦。
Morpheus为Neo准备的两粒药丸代表着两条路:一条承担起痛苦,走上发现真实的道路;一条选择忘记,麻痹在原有的虚幻中。
Neo和Morpheus等人拥有足够的勇气选择前者;而那个船员之所以背叛,根本上是因为他无法接受“真相”。
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Zion的居民在集会上得知机器的侵略,却为Morpheus的话鼓舞而后进入狂欢——电影里每一个离开母体的人,都为自己和人类骄傲,拥有着内在幸福感。
承受多大的痛苦,也同时意味着有多少真正的幸福。
或者说此刻已无所谓痛苦或幸福,在此中成长起来的人即使遭遇再不堪的命运,也能用双脚坚实而骄傲地站立在大地上——加缪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阐述西西弗斯的神话的。
然而勇敢地面对只是第一步。
西西弗斯的使命只是推巨石,然而对Neo、Morpheus他们,或者对我们来说这远远不够。
关于未来,光说句“存在先于本质”是缺乏开拓的力量的。
只去对抗原先虚无所带来的痛苦,那么这对抗本身也是虚无。
觉醒的小部分人必须思考他们何去何从,这同时就是思考着整个人类的未来。
在第一集中,Neo决斗胜利后找到了他的第一个答案:把现实世界和Matrix对立起来,将解放Matrix中的人作为自己救世主的使命。
而作品的深刻在于“现实”与Matrix的对立、人类与机器的对立并不是它要呈现的最终对立。
对于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对立模式,虽然许多人并未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达到这样的层次,但它还是为多数人能够理解的。
在第二集中,Neo见到了Matrix的设计师,他们的对话使得Neo的认识再一次成为“虚无”。
设计师道出的Matrix真正架构,体现了《黑客帝国》相比于一般作品的过人之处。
离开Matrix的人只是设计师有意放逐的。
因为Matrix的设计缺陷,设计师把不能被系统平衡的余数设定为救世主。
按照程式反叛者最终会被机械军团消灭,同时救世主将回到Matrix重启主机,并挑选Matrix里的23人成为新的“自由人”。
所以一切都是程序循环,所谓自由人也只是生活在更深刻的机器统治中。
这个现实相比Neo之前所认识的更深刻也更残酷,在其中奴役犹如作为一种空气而存在,连呼吸的法则也被它支配。
所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救世主的力量与人类的被奴役是一致的。
而设计师作为机械意志,将通过这一次次循环研究人类从而更好地控制人类。
“就像一位匆匆化妆去赴她的首次约会的女人,当世界涌向刚刚出生的我们时,是已经化过妆、戴上了面具、被预先阐释了的。
而上当受骗的不光是保守者;反叛者,由于急于与一切和一切人对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有多么驯服;他们所反叛的,仅仅是被阐释为(被预先阐释为)值得反叛的东西。
”米兰•昆德拉的话恰好就在说这种被驯服、控制的生存状态。
一个人在这样的处境中,原先的一切信念和努力全部幻灭。
此时他要么被击溃,要么承担下更大的痛苦去开展真正的生存。
面对这虚无的洪流我们只有抓紧真正内化于我们生命中的东西——对于的Neo来说,那就是爱。
设计师给了Neo两条路:要么重启主机延续人类的存在,要么“徒劳”地拯救Trinity而人类将灭亡。
Neo的选择绝不能被指为不顾人类命运。
不妨这样想:若选择重启Matrix不就是选择机器更进一步地奴役人类?
不就是人存在意义更进一步的消亡?
虽然我也认为Neo当时不是如此考虑人类整体的问题:如设计师所说,Neo在那一刻情感战胜了逻辑和理性……但是因此说Neo“看不清现实”却错了——Neo用最直觉的方式掌握着现实——他不顾一切地去拯救Trinity。
感性这种被设计师理解为化学物质引发的、可笑的、虚幻的东西,正是人爆发其激情的地方,也是超越理性和逻辑,真正引导人类上升的东西。
只会 用方程式计算控制一切的设计师不会懂得,Neo的这个行动是个人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完美统一。
而先知评价设计师说:“我们也许参不透自己的选择,但那家伙连什么是选择都不懂。
”从中我们能看出电影中所呈现的真正的对立——一种关乎天命的东西与理性、逻辑推演的对立,这在电影中可以人格化为先知与设计师的对立。
先知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的每一句话都浸透着智慧。
她引导着Neo等人以实践的方式成就自己,而不是为他们提供一切已知条件,靠因果逻辑推论来安排好每个人的未来。
就如Morpheus告诉Neo:“I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path and walking the path.”先知所代表的天命推动着历史前进,她的预言更多的是需要去相信的东西——不是靠思维去计算可能性而相信,而是如先知所说:“balls to bones”,要像去爱一样用全身去相信。
在她的屋子里还挂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历史不会因天命而变得任意,只是我们需要在生存中加倍地相信并且了解自己的选择,未来就不是神秘莫测的。
Neo在人类将遭毁灭,Matrix即将崩溃的最终关头领悟了命运,于是他不再陷于设计师给他带来的迷惘失落。
虽然这样的领悟不会改变现实给予的痛苦,但是关键在于他懂得了如何在他的生命中安置这份痛苦,从而赢得了自由;他要抓紧命运给他仅剩下的一点东西,用最大的努力去体验他的道路。
这种开展出未来的方式微妙而难以言说,因此Neo说出决定时,不断地用“I have to”来表达。
肩负起自己命运之后,我们对未来的筹划就是这样一种“不得如此”的东西。
它不是逻辑的必然。
逻辑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未来,它推演出来的东西早已全包含在事先之义中。
命运的必然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相信,去实现,也许只有经历过我们才能对命运有完全的认识。
在Neo做到了Matrix Revolution之后,设计师对先知说:“You played a very dangerous game.”先知回答他“Change always is.”这再一次说明了,直面命运需要莫大的勇气,那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甚至毁灭,但是真正的幸福、美——如那昭示着Matrix未来的小女孩(程序),如从奴役中解脱出来的人类——就潜藏在其中。
Neo的成长,是从生活在庸常的大流中的人到领会自己命运的独立的人的过程。
然而这并不是作为认识阶段而限定的。
我们在成长中的认知不会是僵死的,它随着经历而改变——也许成长有时只在“一瞬”,但之前浸润在生活中的领会随之被唤起,成为我们自己的成长史。
这样的过程还提醒着我们,在痛苦前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把问题交给别人或者回避。
生活当然不会像电影里史诗一般,但成长之中的人绝不平庸。
设计师能代表的理性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已占有统治地位。。
这样的理性原则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便不一定被主动表达。
虽然我想这些原则在现实世界不至于发展到《黑客帝国》那样的统治,电影也以自己的方式切中了深刻的现实。
Matrix中的一些程序的形象喻义深远。
如先知以及Neo在火车站遇见的“三口之家”,他们呈现为有着浓浓“人情味”的程序。
先知的智慧自不必说,那位父亲竟怀着一种人与人之间“才有”的责任感,向Neo阐释了“爱”。
也许电影试图通过先知、小女孩等人向我们昭示Matrix未来的希望——就如小女孩所创造的彩霞那样。
是否理性的发展最终也会产生对自身的否定,从而带有了“人味”?
《黑客帝国》作为一部艺术创作,不仅能感人至深,也是一次寓意深远而又微妙的思想实验,这两者绝妙的结合让它具有经典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如果第二重世界,锡安也只是一种精神外壳,那么Neo和Trinity的爱情是不是也只是程序和程序之间的渐进?
他们温暖的拥抱,彼此的体温和呼吸,是否也只是大脑的一种反应而已?
在第三层精神外壳或者第四层那里是不是也有个Neo爱上了叫Trinity的女人?
在如此绝望的世界中召唤出纯洁得发光的爱情,然后告诉已被深深感动的我们,其实爱不存在。
但被Trinity撼动了的心收也收不回来了,她是永远看不清的倔强黑,绝望世界中的那一尊黑夜女神,因为有幸在迷茫的孤独世界中找到了他,她变得无比强大。
作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作给他温暖拥抱的母亲,作一起缠绵到死的情人。
因为对Trinity的爱,Neo才能逐步认知真实世界并打破固有的程序,直至最后成为三个世界的救世主,然这份爱并没有随着Trinity死去而消失,它们将在新世界里彼此融合。
这才是真正的爱。
跨越所有空间和距离的无惧之爱。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285/《Matrix》:救世主的前世今生 虽然没赶上首映,但总算还是比较及时地看完《黑客帝国》的最后一部《矩阵革命》了,被音响震得晕乎乎的,东倒西歪地走出影院,不知道片子是好是坏。
清醒之后想一想,才觉得这个系列实在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系列之一。
其实,如果单看第3集,它有诸多不足,它并不是一部十分完整的影片,影片的主题单放在这一集里可能也没太大意义。
只有把黑客帝国三部曲联系起来,矩阵革命的意义才能显现。
所以单单讨论第三集没有太大意义。
看完第3部的感觉是司机兄弟在很多地方都欲言又止,太多的细节没有交代,第三集依旧晦涩,即使看完三部曲,也不容易勾勒出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我连推测带瞎猜地把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想了一下,但愿能给出一个Matrix系列的完整情节,当然,太多的细节都没来得及推敲,很多情节也是自己猜测的—— 一开始,人类和机器大战,结果人类输了。
但奇怪的是人类没有灭亡,而是变成了机器的能源。
机器从人类身上获取能源显然是个假象,或者说,人类的确在做机器的电池,但这显然不是机器的目的,因为它们从人身上获取能源显然不如直接获取养活人类的那种能源来的划算。
机器没有灭绝人类,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方面,一开始机器就有怜悯之心,它们不希望人类灭绝,但又不再想受人类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囚禁他们的身体,然后用一个虚拟世界来控制他们的精神,把人类作为生物电池只是副产品;另一方面,可能是机器希望研究人类以改善他们自己,同样出于消除人类威胁性的考虑,必须把人类以某种方式囚禁起来。
(疯狂钻石@mtime原创)我想对于Matrix的产生两个原因都有一点。
总之,Matrix就这样诞生了。
不管第一个Matrix是怎样的,总之它就是个真到让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是现实的虚拟世界,所有人的身体都在当电池,而他们的精神都活在Matrix中。
Matrix的设计者就是那个设计师了,我认为他和第三集里的机械大帝是同一个东西,它就是机器世界的最高管理程序,机械大帝是它的载体,设计师是它在Matrix里人型化的投影。
当然,也有可能设计师只是最高管理程序的子程序罢了,因为机器们可能有很多事情要管,不是只局限于Matrix。
继续说情节—— 一开始,这个设计师的脑袋似乎只有一根筋,它设计的Matrix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可计算的,就是在数学上是完美的,人类也必须在这个完美的数学模型中运行,但显然人类不是这样,人类的怪点子太多了,所以第一代Matrix崩溃了。
他不死心,还以为这是因为人类不适应新环境,所以又以人类历史为背景重写了Matrix,但这一代Matrix又失败了。
最高管理程序(或者是设计师)于是只好又编了一个研究人类心理的超级程序—它就是先知。
在先知的提示下,设计师的脑筋开始有点会转弯了。
他让matirx里的人类开始有选择,这样Matrix就更接近现实世界了,但是这个Matrix还是有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人类中总有1%的人不那么老实,他们总觉得Matrix不是真的,如果把他们闷坏了,Matrix还是会崩溃;一是由于Matrix系统的不断改进,一些旧的程序会不时被删除,但总有那么一些程序不想被删,它们就在Matrix里躲起来(那个法国人就是这类程序中的佼佼者),成为非法程序,这种程序总删不掉的话,Matrix也有崩溃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师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一方面,他让那1%不太老实的人觉醒,从Matrix中脱离,让他们在现实世界的地底造一座叫zion的城市,成为Matrix的黑客,进行抵抗运动,实际上这是完全在设计师的控制之下的,这只是一种迂回的控制,因为如果把这些人强行压制在Matrix里反而对Matrix不利;另一方面,设计师集合他能找到的所有非法程序的原始代码(应该是原始代码,因为如果设计师直接知道非法程序的代码,那它直接删就行了)编写一个叫做“救世主”的程序(代码),这个程序显然可以发展成非法程序的最终形式,这个程序被植入Matrix的某个人类的精神中(到底怎么选中这么一个人的,电影里没说),那么这个人就成为救世主,之所以叫他救世主是因为它的一个作用就是它是那些zion中觉醒的人类的“救世主”,因为每到zion的力量强到开始对机器产生威胁时,黑客们就会遇到先知(这也是设计师的安排),先知会告诉他们寻找救世主,说救世主能帮助他们打败机器,救世主被找到后不久,也就正好是它的超能力觉醒的时候,这其实是他身上的那些非法程序的代码终于成熟了,这样,又在先知的指引下,黑客们和救世主来到Matrix的代码之源,救世主见到设计师,得知真相后,救世主不得不带着身上的非法程序代码、按设计师的吩咐返回代码之源,让Matrix的代码库升级,Matrix并在此基础上升级重载,重载后的Matrix就能对付原来那些非法程序了(救世主这一身份只不过是为他的归还代码找个理由罢了)。
在救世主见设计师时,机器军队也在毁灭zion,救世主完成他的“升级代码库”的任务后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从Matrix中选23个男男女女重建已毁灭的zion,当然,也许是几代之后,这23个人的后代们又会在先知的指引下去寻找新的救世主。
可悲的是,救世主往往只能选这一条路,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干,设计师就会毁灭全人类。
这里顺便说一下,救世主到底是人还是程序?
其实,Matrix里的程序和人的精神(灵魂)的差别已经很小了,像第三集的印度人都有了人类的爱情和亲情,他们的不同可能仅仅是载体不同而已,程序的载体是芯片,灵魂的载体是人脑。
所以,程序和灵魂是可以结合的。
救世主其实就是以人脑为载体的人本身的精神和“救世主代码”的结合体。
精神和代码已经不分了。
以上是前几代救世主的命运,到了Matrix升级的循环到了第六代的时候,先知这个程序可能是研究人研究得深了,自己也变得人性化起来,逐渐变成了一个好人(正确的说是一个善良仁慈的程序),她开始收留一些非法程序,有的被她养着,有的成了她保镖,它还开始怜悯起那些觉醒的人类前赴后继但全不知情的抵抗和一次次被毁灭的结局。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因此,先知开始有了一个计划,她要通过一个方法让Matrix的升级在这一代结束。
她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她要让这一代的救世主在见到设计师时不选择进入代码之源,她的方法是让设计师稍稍改变救世主的代码,让他爱上某一个黑客(当然这一意图是不能让设计师知道的,先知可能是告诉设计师她只是要做个小实验罢了,比如说观察加入爱情后救世主的反应,第二集里设计师自己也说:“观察你的反应是很有趣的”,先知料到设计师会低估爱情的力量,认为救世主还是会选择进入代码之源。
所以我觉得neo爱上trinity是先知和设计师的安排,这虽然很可悲但却合理),这样救世主为了救心上人而放弃进入代码之源。
第二集结束时,先知的这一步计划成功了,但仅有这一步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救世主不进入代码之源,那么设计师就会毁掉全人类,而且zion照样会被毁灭。
所以另一方面,先知必须要给救世主准备一个可以和机器大帝(设计师)谈和的筹码,这个筹码就是smith。
先知说了,Smith是救世主程序的反面,我认为这样的程序是不可能自己形成的,smith这一程序应该是先知一手改写的。
按照设计师的说法,先知这一程序是要定期检查的,不然也会危及系统,这说明先知在Matrix中的能力(或者说权限)是相当大的,她极有可能用某些方法改写了smith的程序(连法国人和印度小女孩都能编写程序,何况是神通广大的先知呢?
),而且是用救世主程序的反面改写的,所以smith还是个合法程序时,他就强烈表现出非法程序的“气质”(审问Morpheus那段,他想脱离Matrix的愿望比neo还强),而在救世主身上的非法程序代码苏醒(力量觉醒)之时,smith身上的非法代码也激活了。
如果说救世主是设计师可控的非法程序最终形式的话,那么smith就是设计师意料之外的最可怕的非法程序。
其实,smith是先知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枚棋子,先知就是要让smith强大到设计师无能为力的地步,而只有neo可以凭借身体内与smith相反的代码将其中和,neo以消灭smith为条件换来和平。
——以上就是先知的如意算盘了,这其中有一些过程先知可以凭借她在Matrix内的精密计算和她对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而预知,还有一些也是听天由命的,正像最后设计师对先知说的:“你玩了一个很危险的游戏”。
先知基本上也就是赌一把。
整个Matrix系列说的好像基本上就是先知这一人类拯救计划的执行过程。
这一代的黑客代表人物Morpheus和Trinity等人找到了这一代的救世主载体Neo。
Neo在历尽磨难后终于变成了救世主(其实是必然的),他同时也爱上了Trinity(其实先知早就告诉Trinity了,这根本就是先知安排的——我们经常说的“造化弄人”实际上是不是脑子里被写进了一个程序呢?
)。
这是第一集。
Simith在被Neo干掉之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非法程序,能力开始成长(复制能力)。
然后neo他们又从非法程序的精神领袖那里抢来了知道如何进入代码之源的程序。
从这个精神领袖的话中得知,似乎每一代救世主都要找他麻烦,似乎这也是设计师的安排。
Morpheus他们在得到Neo后变得越来越神勇,原来见到Agent像耗子见了猫似的,但这时已经不怎么害怕了,还能和他们过几招。
后来neo终于见到设计师,Trinity也 “很及时地”遇到危险,得知救世主真相后的neo为了救心上人还是弃全人类不顾,毅然决然救了Trinity,回到现实。
得知真相的Morpheus也备受打击,从此光采尽失。
这时neo突然有了在现实中击毁电子章鱼的能力,当然,用了一次就晕了。
这是第二集。
这时,有复制能力的smith居然复制到了一个zion的人类身上还把人类的飞船都破坏了。
这些飞船上有人类最厉害的武器(那种按一下机器人就死光光的东西,忘了叫什么了)。
这时只剩下配合neo他们行动的两艘飞船了。
一艘返回zion去支援那里只用非常简陋的机器人和电子章鱼拼命的人类军队。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另一艘载着neo和Trinity去机器城见机器的老大——机器大帝。
途中遭被smith复制的那个人的突袭,neo双眼被刺瞎,但他在现实中感知和摧毁代码的能力却完全觉醒了,其实这是因为在第二集结束时,neo接触了Matrix的最高管理程序——设计师而成长了,他原来只能在Matrix中感知代码,现在由于学习,他也能在现实中感知代码了,原来必须接触Matrix,现在可以远程感知了(所以neo在现实中有超能力根本不是说zion也是虚拟世界,只不过是neo的能力从插卡式进化到遥控式罢了,他在现实中的超能力还是仅限于代码的)。
他们干掉了这个smith,终于闯进了机器城,但Trinity牺牲了。
这时,Matrix中的smith果然已经如先知预期的那样几乎把整个Matrix里的人和程序都复制成他自己了,包括先知自己在内(至于为什么smith吸收了先知之后还是不知道这是先知的计划,这可能是因为先知这个程序即使被吸收也还是有保护代码,smith无法完全破解——只能这样理解了,不然我的文章就白写了)。
Neo和机器大帝达成协议,进入Matrix消灭Smith,换取人类和机器的和平,机器大帝同意了。
结果Neo和Smith在无数Smith的注目下决战,Neo当然打不过Smith了,但是最后Smith同化Neo时,Neo释放自己的代码,和Smith同归于尽了。
这时,所有被smith同化的人都恢复原状,而和Neo的决斗的那个Smith恢复成了先知(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吸收了先知的smith显然是所有smith中最强的,所以代表无数smith和neo决斗的就是先知同化成的smith,从躺在地上的先知嘴角含笑来看,先知在被smith吸收后应该是还有自我意识的,她知道自己的计划终于实现了)。
这时,进攻zion的机器大军也撤退了。
第二天,先知和设计师碰面,设计师承诺遵守诺言,不再迫害那些觉醒的人类,从此人类可以在Matrix和zion之间自由选择。
Matrix里第一次升起了不带绿色的朝阳,地球成了一个人类和机器、机器城和zion、觉醒的人类和Matrix中的人类、合法程序和非法程序共存的和谐世界。
革命成功了!
这是第三集。
Neo死了吗?
他可能的确牺牲了,也有可能只是精神中救世主程序的部分与Smith中和了,因为先知说,Neo还是可能会来的,她的意思是不是Neo作为一个普通人回到Matrix中?
这些导演没有说,留给我们自己去想了。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285/
“等等!
我曾遇见过这一幕。
你像这样躺在这里。
我站在这里,该说些什么……一切有始有终?
”“这是个阴谋!
” 他惊恐绝望地说。
在即将给予对手致命一击之际,已被吞噬的先知从意识中显现。
他突然明白了。
明白了前世今生的一切一切。
明白自己的生命已走到尽头。
不可抗拒,不可挽回。
原来一切早就被设计好。
他对命运的抗争,不过是在履行命运的安排。
先知的预言。
墨菲斯遇见尼奥。
尼奥遇见崔妮狄。
崔妮狄用爱情让尼奥起死回生。
一个不合逻辑的事实。
他的被毁和复活。
从此获得逾矩的能力。
尼奥一行人救出钥匙制造者。
尼奥会见建筑师。
尼奥用奇迹般的力量令崔妮狄的复活。
又一次违背逻辑。
他在矩阵中疯狂复制。
锡安大敌压境。
两艘船,朝同一目的兵分两路。
人类战士的怒吼和鲜血。
崔妮狄用生命将尼奥送往机械之城。
尼奥和建筑师(机械大帝)的谈判和协议。
“你想要什么?
”“和平。
”“若你失败了,怎么办。
”“我不会。
”为什么?
为什么!
以为大功告成之际才发现,自己苦心构造的大厦是建立在敌人的蓝图之上,而地基就是死亡的深渊。
他的死和生、他对自由的渴望、他对虚拟世界和人类的仇恨、他的变异和复仇,都不过是执行一个程序的过程——矩阵的升级和平衡。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翻来覆去,都是玩具。
现在我有两个选择:要么被你杀死。
要么杀死你,然后被矩阵杀死。
你也和我一样。
当然你是知道的,对吧?
所以你找死对头谈判去了。
“为什么要站起来,安德森先生?
为什么还要战斗?
除了苟且偷生之外,人活世间有何意义!
为了自由、真理、和平,还是爱情?
那些像矩阵一样虚妄的东西!
人类用各种方法自欺欺人,所以才会发明爱这种无聊玩意!
”“……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但我不想要你想要的。
“人类不是哺乳动物,因为所有哺乳动物都会与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却不会。
他们每到一处都拼命利用,直至耗尽资源。
生存的唯一办法就是侵占别处!
地球上只有另一种生物才会这么做——病毒!
人类是种疾病,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
”那我想要什么?
力量?
自由?
复仇?
毁灭一切?
……像人类一样?
自相矛盾。
因为有矛盾,所以要平衡。
我杀了他,却令他浴火重生。
他杀了我,却令我浴火重生。
但我的情感与他截然相反。
我是他的负面。
都是计划的环节之一。
彼此消灭,一切清零。
好让建筑师履行承诺。
这样就平衡了?
没错。
在挣脱矩阵的束缚之前,他就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实话跟你说吧,我想离开这里,这个动物园,这个坟场……随你怎么称呼!
”他本是一个早该被清理掉的失败程序,但因在被摧毁时截获了救世主的部分代码,不仅拒绝被删除,还拥有了特殊能力——自我的无限的复制,本体能力的无限提升。
他本是矩阵的杀毒程序,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为病毒。
感染人类的同时,他也感染了人类的情感。
“感谢你,让我获得自由。
”“恭喜。
”“……但我要杀了你。
你挡在我前进的路上!
”我也想活下去。
不受制于任何人地活下去。
新生后,横贯在我眼前的,一是矩阵的冰冷残酷——没有目的或失去了利用价值的程序都要被删除,二是人类的愚昧猥琐——因贪婪自大而挑起战争,节节败退尸横遍野,幸存者被作为电池,在培养皿里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真难以想象,我被困在这具躯体中。
臭气熏天,令人窒息。
如此脆弱的物种,早该灭绝了!
”我们的最大区别就是:你相信爱,我不相信;你有怜悯,我没有。
我们都在为生存而战。
但,你要的是爱与和平,我要的是恨和毁灭。
他把手插入尼奥的身体。
终于,矩阵中除他之外,再无别人。
“结束了?
”他不安地问。
对面的他,微笑,点头。
机械城里,尼奥体内爆出光芒,然后全身融入巨大的金色十字架。
献祭,牺牲。
救世主完成了使命。
“不,不,这不公平!
”他绝望地呼喊。
被复制成他的尼奥,双眼激射出白光。
裂纹出现在墨镜上,并飞快向全身扩散。
白光从裂纹中迸出。
轰然一声,一切湮没在剧烈光芒中,犹如一颗新星在体内爆发。
他的碎片四处飞溅,如虚幻般消失在雨水里。
其他的分身,也正在发生同样的变化。
痛苦如闪电劈落。
他浑身颤抖。
就像回到了从前。
你飞入我体内,把我撑爆。
上面的无数个我正看着我。
我的一切已付诸东流。
“一切有始有终。
”你完成了你的使命,我也走完了我的宿命。
我不甘心!
而你们……他的身体在白光中炸裂。
在无数个他身上,爆炸如多米诺骨牌般递进,瞬间蔓延至整个矩阵。
黑暗暴雨中的城市成为一片闪光的海洋。
夜色又覆盖过来。
雨水不断落下。
他消失了。
一切平复如初。
彩色朝霞在新生的城市上升起。
万物吉祥。
先知平静地坐在草坪中的长椅上。
建筑师朝她走来。
“你玩的游戏太危险。
你以为这和平能维持多久?
”“希望直到永久吧。
其他人会怎么样?
”“他们可以做出选择。
不愿生活在矩阵中的人,将获得自由。
”“这么说你答应了?
”“你以为我会像人类一样不讲信用吗?
”而你们,就此自由了吗。
他答应了你们什么?
放弃机械的统治,或是让人类与机械平起平坐?
选择?
选择早已做出。
自从人类遮蔽了天空,就选择了没有明天的未来。
先知说她相信爱,相信爱才是平衡一切的关键。
很好。
但别忘了——将大地变为坟场,让子孙后代沦为电池的那些人,他们也是有爱的;而如今在矩阵中等待着解放的那些人,除了爱之外,也有着某些与战争的始作俑者相同的品质。
看,朝阳光芒万丈。
和平,就像你们的生命一样,譬如朝露。
勉强完成补课。真的,空洞得只剩下CG了……
乌贼戏好长好长好长...zzzzzzzzzzzzzz
华丽的Zion大战,Neo死掉了,替Matrix除掉了脱离控制的Smith,Zion得以暂获和平,还会不断地有The One来重蹈覆辙。个人英雄主义地又圆了一个大同梦。——杀毒成功,机器恢复正常,就不需要重装系统了……仔细想想居然就是这么个事。
狗尾续貂。看着耷拉的女猪脚和永远带着肿眼泡的奇洛李维斯,怎么有种辛酸的感觉呢?另,smith其实是pepe,打完拜仁就来围剿母体,pepe好忙!
为徽章,终于补了这部。
这一部真的除了眼花缭乱的特效,其他什么都没有,一部强大的科幻就是这样烂尾的。
1很好2能接受3好无聊啊。3的感觉就太俗的大片了,重感官,设定基本前面都做好了,也没啥更新的东西,打打打,挺审美疲劳的。虽然过了20年,但我已经看不下去了,实在不如1!或许换个角度想,后世太多电影有你的影子。不过我还是不太喜欢。
哎 理当是高潮的完结篇 为何如此酱油。。。 真希望这牛掰的系列在第一部后直接坑掉。。。坑在第二部也行额。。。
震撼而华丽的存亡大战,哲学又深刻的机械革命内核,史密斯和尼奥,互相是等式平衡的必然产物,在周而复始的历史中,和平只是一环,在母体病毒无限扩大时,相平衡的唯一解只有互相抵消,故事到最后似乎是一盘大棋,在先知的赌注中,总有人为了人类牺牲自己,可最悲催的是,人类只不过是棋局里最不显眼的一方,母体和病毒的战争,只需要威胁人类就能得到“救世主”的妥协。只是在奋战路上,依然蹦发出难能可贵的情感,机器的人性化,尼奥和崔妮蒂,无数个人类的奋斗和希望,都是这场战争最宝贵的内核,《黑客帝国》系列不光具有超前最充满想象力的元素核心,更有十分价值性和哲学意味的内容延续,这才是最让我难以忘却的虚拟与现实的极致幻视
在《黑客1》的结尾所说的那个“无限可能的世界”无疑给了我们最美好的憧憬,但是在《黑客3》中,尼奥的死亡却达到了弥赛亚主义的最高潮,虽然“上帝之国”依然没有得到建立,虽然最后的平衡只是暂时的,但是《黑客帝国》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同世界的梦。
拿我们的智商当玩笑!
在天上飞行追打的感觉简直爽到家了,视觉电影的典范。就是所谓的哲学概念之类的仍然似懂非懂。
只有第一部还算靠谱,后面维度拉得越大,硬伤和槽点就越多,2已经略感神棍化,到3简直一股浓浓的玄幻小说味了,除了视觉效果还有什么? 呵。呵。国内观众的菜。
三部曲讨论的是karma or choice,因果循环的宿命论还是自定义选择。这一点使它成为许多科幻片无法超越(至少是这个哲学思想的讨论上)的鼻祖。母体的概念太重要,那些现在看起来生硬的刻意耍酷的360°慢动作也太重要。
资料馆2013.7.20.1pm 黑客帝国三部连放。几乎是魔戒双线的科幻演绎,锡安的抵抗和尼奥进入机器城再入母体与史密斯做毁己灭敌的决战。集聚塞博朋克的全部命题,并以凌厉清晰且大片的方式结构。母体、火车站、现实-锡安、机器城-牧场,多种空间,境中之境。雨中在无数复制体凝视下的决斗。先知和创造者。
看来看去 我觉得2最巴士喃
钢铁大乱斗,钢铁程度完爆《变形金刚》+《钢铁侠》,钢铁程度让人怀疑看的还是不是《黑客帝国》?胡编乱造,就记得牛逼男猪被开火车的一拳打成了瘪三。三部曲终于完结了,也终于可以总结性说一句:所有演员一戴上墨镜,都整得跟傻逼似的。
第三部倒出得很快,主要是第二部结尾看上去是生生的被掐断的,所以急等第三部告知结局,不过,结局有点囧
革新,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危险?会成功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
感觉怪怪的,像日本的动画短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