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2020)挺难过的,尤其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周平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逃离,但偏偏被自甘堕落的母亲拉着坠入地狱,有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周平最后会听从教唆杀了外祖父母,但其实从亚矢那里就能看出端倪,像pua一样的掌控加上当局者迷,又怎么可能会轻松脱身。
好想透过屏幕在周平想要追亚矢的时候推他一把,告诉他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
故事背景:女猪脚,好吃懒做偷盗贪玩赌欢乐豆,酗酒滥交牛郎服务员连老头都不放过,六亲不认啃老坑老公坑儿女。
这电影没法拍啊,导演于是找了个忒漂亮的女明星来演。
这就太恶心了,好比过生日的时候,多漂亮的生日蛋糕的巧克力其实是一大坨粑粑。
问题是有人吃,还抱着不放。
导演安排她儿子干这事。
女猪脚跟儿子说:咱们没钱了,外婆有钱,把她砍死把钱拿走,你去干?
儿子说:有必要吗?
女猪脚说干不干?
少年就去把外婆砍死了,还连本带利把外公也砍死了。
结尾,儿子质问:有错吗?
昨天看了部:占有者,女猪脚突突突把自己儿子杀了,多乖的娃娃啊,说突突突就突突突。
最近咋的了?
看的几部电影,都是这类恶心得不能再恶心的玩意。
唉,我得罪谁了?
需要这样惩罚我!
你们如果不怕恶心,看完寄个刀片把导演也砍了吧。
咦,都被电影传染了。
看完了2008年上映的《母亲》再来看这一部时,有一种被分裂的恍惚,同一个母亲的角色,却截然相反的人性刻画和展现。
一位是在战乱中勤劳、坚强、温柔,给予孩子心灵的抚慰和照顾的母亲;一位是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却沦为不劳而获,需要靠救济、欺骗、犯罪来生存下去,并把孩子推向毁灭的母亲。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看到的,我认为同样是疯狂母亲的故事。
一个和丈夫吵架之后情绪失控的女人,把四个孩子带到了楼顶,一个个的把孩子先扔下去之后,她才跳了下去,据说二个女儿在这个过程中有想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
最终是女人和最小的还不满一岁的儿子没死,女人因精神上有一些问题,没有被判刑。
她带着儿子回到了娘家,和我同住一个家属院,很多次,我看到她带着儿子在街边流浪,儿子天真的在她身边玩耍,而她的表情木讷。
看完这部电影,我联想到那个活下来的小儿子,他长大后会变成周平吗?
不同的是,也许这位母亲没有这么强的控制欲,和清晰的索取;但是同样的是,这样的母亲终究会和孩子错位,变成孩子的孩子,让孩子承担不能承担之重;母亲的过度的依附,与孩子形成共生的关系,继而把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她体验到的无助、痛苦、挣扎,她会让孩子再度体验到。
孩子永远无法发展出自己独立人格和边界,只能一昧的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去隔离、分裂,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电影中的秋子,也许很早,幼儿时便体验到了分离和被抛弃,甚至是逼害,因此迫害的分裂妄想得以形成。
她害怕儿子有能量,害怕被儿子抛弃,所以她不让他上学,不让他与人交往。
在她的潜意识中,隐藏着深深的对母亲的愤怒,并想杀死她的念头。
而当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表示无法理解和对这个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我在秋子面对律师,说杀害外婆只是孩子的单方行为时,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杀掉这位母亲的冲动。
这些都是我认为电影的成功之处,那些做为观众的我们所体验到的:不理解、愤怒、鄙视、毁灭等等的感受,正是来源于我们的“反移情”,也正是秋子在周围的人对待她时,她感受到的。
周平对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单纯的,但是同样的在幼儿感受和体验到的被抛弃、被虐待,又如何让他幸免,不成长为另外一个母亲呢?
而在他的潜意识当中,他也像母亲一样,渴望杀死自己的母亲呢?
回到开始讨论的,二部电影中的母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质吗?
二位母亲所展现出的特质,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甚至我觉得二位母亲的融合,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性。
母亲会有天然的爱,也会有天然的恨,都会受到很多潜意识的牵引,她既无法做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她也不绝对是一个一无事处的坏妈妈。
长泽雅美最新电影《母亲》在Netflix上线,曾经的日本国民女神一改往日青春靓丽的形象,变成了一个自甘堕落、毫无责任心的母亲。
本文将从影片中的母亲秋子与儿子周平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入手,结合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分两个角度去阐述我对这部影片的理解。
周平之于秋子缺乏家庭与社会的关爱是秋子生命中悲凉的底色从影片最开始秋子向母亲借钱的对话可知,秋子从小并不喜欢学习,父母也因此不重视她与关心她,而是将自己的爱更多地倾注在了会读书的姐姐身上。
秋子抱怨父母将大笔的钱花在了姐姐身上,而自己生活困顿,亟需金钱周转,母亲反而并不愿意去帮助。
可能在父母眼中,帮助有出息的孩子是更有价值,更正确的事。
但是在秋子眼中,她会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就如同是父母的玩物,喜欢的就珍惜,不喜欢的就随意丢弃,家庭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秋子眼中被残忍撕开,包裹其中的也只是某种物质与金钱上的等价物。
童年母爱与父爱的缺失形成了秋子对家庭与亲情的恐惧与隔阂,这种恐惧与隔阂,也同样会作用于秋子的社会活动中。
影片中并没有直接反映秋子在社会工作中的状态,但是从她不愿工作的表现也可以知道,她并没有从社会中得到过认可与关爱,所以她不愿意去奉献自己,回馈社会。
家庭与社会将秋子无情地抛向世界的深渊,她本能地挣扎求生,但是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没有价值与贡献的人,世界会很“公平”也很现实地去衡量她、评判她。
随之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使得秋子在与这个世界的互动中透露出一种自轻与自贱、绝望与麻木。
失去家庭与社会关爱的秋子如同丧家之犬,她只能通过或者说只能接受不断地作践自己,领取政府救济金、偷窃他人财物、陪不同的男人睡觉来换取继续在这个世界苟且的资格。
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心中郁结的愤怒、羞耻、恐惧、无助等一系列负面情绪都需要一个出口去排出。
而在这部影片中,她的儿子周平理所当然地成为她的不二选择。
儿子、父母、丈夫以及半个自我对于秋子来说,儿子周平扮演了很多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是支撑秋子活下去的情感动力,也是她在这个无情的世界中唯一能看到的光。
但是对于本该享受母爱,专注扮演着儿子的周平,这却成为了他的不幸。
儿子:秋子是对周平有着母子之爱的。
影片开头,秋子看到周平膝盖受伤,她直接用舌头舔了舔那带着血还未结痂的伤口;游泳池里,她鼓励周平不去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勇敢地跳进泳池;自己离开家时,也会拜托那个司机帮忙照顾周平。
这些小的细节,是秋子爱着儿子周平的证据,这种爱并非无私与自私可言明,而是一种无他的、同一的情感,就像是在与自己独处一般自然,秋子也正是以这种方式与周平相处着。
父母与丈夫:影片中有无数细节展现了周平是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秋子并体谅着她一切的无理取闹,比如钱都是交给周平在保管,自己会经常询问周平钱还剩多少;面对社会慈善机构负责人的逼问,周平担心母亲会紧张不安,于是很自然地走到秋子身旁,秋子也很自然地靠在了周平的怀里;秋子与其他男人“办事”的时候,周平体谅地离开或是等待。
这一切行为的背后,是一个“失去”了丈夫与父母的脆弱女人面对这个复杂世界卑微地求救,可悲的是能回应她的却只有她的儿子。
半个自我: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秋子经常辱骂并羞辱儿子周平。
秋子不愿让他去学校读书,告诉他学校里的人会欺负他;秋子故意说那个给书给他并想帮助他上学的小姐姐亚矢其实很讨厌他,并且说他的身上有股难闻的臭味。
秋子将自己悲惨的家庭与社会经历以及懦弱无能的自我投射到了儿子周平身上,并通过贬低与侮辱周平来获得自身的存在感与价值感。
另外秋子也同样将自己坚强、决断与无所不能的那部分自我投射到周平身上。
秋子所不愿面对的、无法做到的都会让周平去帮自己摆平,比如让周平去向自己父母、姐姐、丈夫借钱;让周平偷窃保险柜里的金钱;最后甚至杀掉自己的亲生父母。
对于秋子来说,这些不合理的念头本应该杀死在萌芽之中,但是周平的存在却让这些想法一步步成为了现实。
周平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评判,他所作的一切也都是在遵从秋子的意志行事。
秋子从借钱开始便被这个无情的世界所打倒,慢慢丧失自己的思考与意志,将周平想象成了那个坚决果断、无所不能的自己,她抛开束缚自己的一切情感与道德,完全遵从人类生存的本能去活着。
当秋子最后冒出杀死自己亲生父母的可怕念头时,她像是自言自语道“如果我们杀了她,就能拿到钱了”,更令人可怕的是周平并没有纠正这个念头,而是无所谓地说了一句“这样啊”。
此时的周平既是秋子的意志执行者,同样也是秋子的意志,这是件矛盾且可怕的事。
秋子像是一个不断产出危险意识的机器,这些意识被生产出来后却交给了同样遵从秋子意志的周平做评判,判断其是否可行,得出的结果那必然是可行的。
两人沉默了数十秒钟,秋子开口了:“那个……刚才说的……你做得到吗?
”。
即便没有后续对话,我们也可以知道,周平一定会满足秋子提出的杀死自己外婆的请求。
周平对于秋子的半个自我的意义是理解秋子这个人物以及她注定悲惨命运的关键。
周平就像是秋子与这个世界交流时中间隔着的一扇窗,秋子小心翼翼地窝在房间的某个角落,生怕这个不太友善的世界伤害自己分毫,而周平则将这个世界所有的恶意隔绝在了窗户之外,只允许美好的那一束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
渐渐地,这扇窗成为了秋子的眼睛、手臂、双腿以及大脑,秋子无法再去独自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完全依附于周平而生存。
但是周平也只是个孩子,他并没有经验与能力去正确处理社会中一切的繁杂事务,他也只是在遵从自己的母亲意志行事。
当这个来自于自己母亲的意志是从一个失去人格与思考能力的母亲得来之时,他们两人生活的现实部分与想象部分就此模糊,他们处理各种问题时就会如同小孩子般天真而不切实际。
秋子之于周平影片中周平极少展现自己个性以及态度的部分,唯二两处,其一是当秋子带着遼准备离开住的地方躲避追债人之时,周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留下来读书;其二是最后亚矢在监狱探望周平之时,周平告诉亚矢自己是爱着自己的母亲的。
很难从这两处仅有的描述周平心里所想的细节之处认识周平这个人。
我们能知道的只是他近乎无底线地体谅着母亲秋子,并深爱着她。
秋子如此对待周平,但是到最后周平却出乎我们意料地义无反顾爱着母亲秋子,这种难以理解的爱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
秋子对于周平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周平无法摆脱的命运秋子对于周平的意义,在于秋子的无法摆脱,这种无法摆脱根植于传统价值观里家庭与亲情的羁绊,在他们的朝夕相处之中发芽,成长,最后根深蒂固。
没有受过教育的周平无法跳出这种“无法摆脱”去客观评价秋子作为一个母亲是否合格,他能知道的只有她是自己的母亲,她是一个可怜人,自己要照顾她而已。
影片中周平向秋子透露出自己的意图,想要留下来读书时,秋子说道:“我不知道那个贱人跟你说了什么,但她很讨厌你,她说你让她毛骨悚然,我敢打赌你肯定色眯眯地看她了。
她还说你身上有臭味。
”周平听后很震惊,随后沉默。
周平可能信了秋子的话,也可能不会相信,这无法确定。
但是那一刻我能确定的是,他一定会思考并面对自己真实的家庭状况,他知道他必须得照顾自己的母亲与冬华,他需要将这个家庭继续维持下去。
这些是周平无法逃避,也是无法摆脱的命运。
周平对秋子的爱,也仅仅只是被封闭在家庭这个概念里的同情与怜悯。
周平眼中没有世界,只有家庭,他能感受到的来自这个家庭的所有正面情绪会被家庭这个概念无限放大,而那些负面情绪则会被无限缩小并忽略不计,这是结尾处周平说自己依旧爱着自己母亲的原因。
周平对秋子的这份爱,真诚又虚假、渴望逃离却无法摆脱,他只能身陷这畸形之爱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最终迎来毁灭。
结语影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这意味着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这样一群“危险”的边缘人。
对于这群人,没人知道他们所想,也没人愿意知道他们所想。
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在网络上表达着自己的同情与愤怒,顺便暗自庆幸这事没发生在自己的头上。
其实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包括我自己,我们深知自己力量的渺小,也深知这个世界的复杂,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什么,只能随波逐流,安于自家一隅。
但是谁又能保证这种糟心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这让我想到去年台湾的一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那个小男孩在电影院中无差别杀人时的情节,如果《母亲》里的秋子也让周平如同那个小男孩一样伤害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家人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用法律的武器去捍卫自身的利益?
把伤害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人同样告个家破人亡?
这些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因为伤害已经发生,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发泄着心底的怨恨,如此而已。
影片和社会都没有告知我们真正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或许我们会寄希望于遥远的未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去改变这一切?
还是说人性这种东西本身就如同深渊一般不可洞察、无法凝望的?
这可能只有后世之人才能给出答案了吧……
日系电影一直给人会给人一种探讨人性的感觉,温暖缓和得开场,循序渐进的深入。
“母亲”,我是怀着期待去看这部电影得,但看到秋子带儿子去姨妈家骗钱被打耳光对儿子说“捡起来吧,我可能怀孕了”看到这我已经没法继续往下看了。
之前已经差不多把这部影片中渣渣母亲,渣渣继父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从他们误以为杀了人开始努力工作,是罪恶感让他们开始有了些许人性到惊喜的发现没杀人,开始偷钱疯狂钱。
看到这我已经能预感最后小孩的结局了。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说实在得再往下看只能被虐虐虐了。
看到这里已经能触动我对母亲的深思了。
我觉得后面再拍下去只有被虐的份了作为观众我怕把晚饭给恶心出来。
活着不工作,结了婚不考虑清楚就生,生了不养。
只能片子满满得写着“不负责,不担当”。
生而为人,若如此还不如死去,有些人活着不如死去,唉不忍心看下去了结局一目了然,心疼啊,抽几根华子缓缓心情吧#24
首先想到了《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
除了日本,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但是绝对不排除其他国家发生了这样的事。
日本人行事的确有其特殊奇葩民族性的一面,但就像剖腹一样,他们对待一切事物也是赤裸裸的坦诚。
诺,你想看,扒拉开肠子,你看吧。
秋子,精神有点失常,或者说完全回到了动物性。
她对爱的需求像一个黑洞,永远无法被填满,这个黑洞的成因恰恰可能是由于最开始一点点爱的缺失,母爱缺一块,父爱缺一块,情爱缺一块,后来就再也补不起来。
秋子对辽的依赖在于,辽这种人的彻底性,给的彻底,爱的彻底,去偷去抢都可以,得来的毫无保留,全给你。
秋子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看似能填满她黑洞的爱。
但是,这种人的感情就像一把野火,轰轰烈烈来的快,去的也快。
反观,工厂老板,虽然可能会对秋子有长久利益,但ml之后冷漠离场,这种缺乏最纯真动物性的爱,是秋子所不能接受的。
周平算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虽然最近这个词用到烂,但真没什么更好的解释。
奇怪的是电影没有一次演秋子对周平施予母爱,很难相信这是真的,一定有母爱的对不对?
只是编剧和导演没有获取到信息,难道是故意屏蔽了?
否则秋子那么一个人怎么养出周平这样的孩子,我说这样的孩子全是褒义,这份褒义在她对妹妹身上可见一斑。
秋子多次强调自己的孩子,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我甚至没有理由反驳,人首先是动物,当秋子回到纯粹的动物性时,她错了吗?
她让周平去杀自己的母亲这个”老巫婆”,母亲曾经对她做过什么?
这一点真是好奇。
为了要钱杀自己的母亲,明知是饮鸩止渴却还是要做,她的心里,根本没有明天。
母亲—秋子—周平,秋子这么烂的母亲可以成就如此挚爱母亲、妹妹的周平,那是什么样的母亲造就了秋子呢?
仅有的只言片语太过潦草。
对于她,爱是没有,恨也恨不起来。
就像看动物世界里一只母狮子,成年后被赶出来,被公狮子播种,自己仔独自带着幼师生存———“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每一个给到冬冬的镜头都很窝心,最后被送去寄宿。
能多想吗?
别想了吧……毕竟世界上并不全都是日本人……
开头半个小时看得我不停在心里骂秋子人渣,看到一半发现她其实是个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能力的人。
她几乎一无所有,没有金钱,没有亲情,她不想再经历失去了,所以她不允许儿子离开她,也不允许别人把儿子从她身边“抢走”,所以她拒绝那些帮助;辽是唯一一个除了孩子以外需要她的人,能让她感觉到人生的价值,所以她不愿意让辽离开她,辽向她求助的时候她也无论如何都要帮他。
而且因为她无法控制自己人生的走向,就像她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一样,所以她用尽全力去控制她唯一能控制的“东西”——她自己的孩子。
她总在说“这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或许当她命令周平去做这做那的时候,她才能有一点“人生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感觉。
周平也算是成功被秋子洗脑,习惯了对秋子言听计从,再加上他从小就和秋子相依为命,他的人生中没有朋友这样的存在,他只有妈妈和妹妹,因此他对妈妈的爱也不难理解。
结局看得还挺难过的。
周平不想再过居无定所的生活了,12年可以不再颠沛流离或许对他来讲是件好事吧。
秋子曾经那么努力地留住周平,留住辽,可是最后她还是失去了他们,她终究还是孤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秋子真得非常孤独了。
《母亲》是由大森立嗣指导,长泽雅美主演2020年的情剧片。
这个片长2小时6分钟,压抑到让人气愤得想要打爆电视机的故事竟然是来自于真实的日本社会新闻——2014年3月底发生的川口高龄夫妇杀害事件。
一个17岁的男孩子在母亲的教唆下把自己的外公外婆杀害了,实在是骇人听闻。
相对于那些还沉浸在隔代溺爱中的孩子们,Shuhei并没有和外公外婆建立起良好又亲密的感情。
相反,对于Shuhei来说,外婆是恐怖的,是恶狠狠的,是可怕的。
究竟他的成长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能让他把自己母亲的母亲和父亲残忍杀害了呢?
电影的节奏异常缓慢却非常的真实。
故事从小男孩Shuhei因为逃课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社区马路上开始。
但很快他的单亲妈妈Akiko便找到了他。
她的到来并不是为了责备逃课的Shuhei,而是她也偷懒没有去上班。
逃避现实的两人在泳池里度过了愉快的下午。
可惜开心的时间并不长,转眼便切换到了和母亲Akiko因为借钱而和家人争吵的场景。
借不到钱的Akiko在游戏机室偶遇到Ryo, 一个把原来就在社会边缘徘徊的她拖进深渊的情人。
Ryo并不是一个能让Akiko过上安稳日子的正经男人,而是和Akiko一样的社会边缘人。
也许有着相同的境遇,Ryo和Akiko过了一段似有实无的夫妻生活。
虽然和Ryo一起过着浪荡的生活,Akiko还不时利用自己的身体勾引身边的每一个男人。
最终,Ryo因为Akiko怀孕不肯堕胎,将她拳打脚踢后便独自离开了。
住在爱情酒店的Akiko突然又变回单身母亲,无奈之下回家求父母援助的Akiko又因为执意要生下孩子彻底被家人抛弃了。
破罐子破摔的她在女儿Fuyuka出生后更沦落到无家可归。
风餐露宿的生活让Akiko变得更加偏执,多次被家人,爱人和社会抛弃的她为了不让孩子离开她的掌控,恶毒地对待着来自社会的善意帮忙。
在耐心的社会工作者的帮组下,三人的生活开始慢慢地有了好转,Shuhei也慢慢地开始了他在免费学校的学习。
当Shuhei觉得一切可以回归正常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又因为Ryo的再次出现重回黑暗。
从Ryo的出现,离开再出现再离开,一切的生活境遇并没有让Akiko吸取教训,相反这个所谓的母亲一次次地给自己的儿子洗脑去杀害自己的父母,从而得到家里的家产。
曾记得一句说话,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如此压抑的剧情却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2014年日本社会。
整个电影大量使用了长镜头和手摇镜头这些在纪录片中常用的掌镜技术,让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都如此真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却爱莫能助。
在观看的途中,已经不是一次听到男观众们情不自禁地说到:“不要和她睡,她是个恶魔”这类说话。
在真实世界的Shuhei小学五年级便没有继续读书了。
因为妈妈的无故离开让他很害怕被妈妈抛弃,所以无论妈妈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照做。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最后也因为妈妈而把自己的外公外婆杀害。
每年都会有母亲节,每天都有人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所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大部分的柔弱女子,在经历了十级疼痛后,让她们变身成为了孩子心中的女超人。
但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合格的母亲呢?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让我不禁反复地在心中问着这个问题,毕竟母亲也是普通人,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不能选择出生,不能选择父母。
从婴儿时候开始就必须依赖成年人为他们遮风挡雨,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做好了照顾他们的准备了。
新闻上不时都有熊孩子的新闻,熊的程度还层出不穷,不禁觉得当父母真的是技术活。
在这个什么都讲求学历和文凭的社会,在当父母之前的我们是否也需要好好学习考去一个能当父母的资格证呢?
每次电影中Akiko说:“我是他们的母亲”的时候,真希望她能真的知道作为一个母亲的职责和所需要付出的汗水和代价,因为养育孩子真的不能仅仅有爱和冲动。
整部剧看下来是压抑的,总觉得大森立嗣还没有交待一些事,比如秋子从小是在如何的环境下长大、如何被家庭所唾弃、如何结婚离婚,而造就了这种毁三观的人设。
周平对秋子而言 ,是她的亲生儿子,怀冬冬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偏执母爱似乎也有所体现,但是,她对母亲的概念却没有,究竟如何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更多的是把周平当作自己的工具人,别人生小孩都是抚养小孩照顾小孩,而她却是让周平处处照顾她,似乎就已经把自己当作这个社会的边缘人,自暴自弃,理所应当的让周平去照顾她,甚至,在遇到被指责质问的时候,又把所有锅推给周平。
在我感觉,周平就是只属于她的,谁也不能抢走的,冠以自己亲生儿子的,一个工具人,仅此。
秋子很恋爱脑,似乎活在自己的三观世界中,把男人当作生存的依附工具,所以当牛郎小哥打了她离开酒店时,立马就和酒店管理员发生关系,包括后面工坊老板之前的家庭管理员。
但是说她是纯PUA,却也不是,不然也不会对牛郎小哥那么一往情深,应该还是天真的向往着童话世界里的 爱情故事吧。。。。
包括剧中那两个插曲大哥,她似乎就觉得,我和你发生了xx,你就应该会对我好等,先不说她动机是否单纯,但是有这种感知就是很天真很少女心了,似乎就还活在十几岁的心智中。。。。
究竟是说畸形的爱恋观,还是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所在乎的永远是自己心里 只想在乎的(比如牛郎哥第二次 和她分别 ,转眼就感叹起自己的白头发,但是周平说了一句立马一巴掌呼上去)。
包括剧中她带着两个小孩,理所应当的流浪大街,自曝自己当寄生虫,真的没让我明白,她的心性究竟如何养成的。。。。
她应该才是人性最复杂的那一个,周平的心似乎很简单,这是我的母亲,哪怕我的母亲再人渣,她还是我的母亲,她没有了我,她根本生存不下去 ,从小周平就有这种照顾想法应该,不然不会打完钱秋子六天以后回来时问那么一句,还有泡面这些等等,包括在饭店威胁家庭管理员那个时候,似乎就是,母亲说什么都是对的,包括最后,不知道他对杀人 究竟有没有详细的概念,只知道秋子说什么都是对,他必须要去做(中间也有反抗,但随即就被压了下去)。
周平和秋子似乎就只能这样相互依存,谁也缺不了谁 。
畸形的控制欲,畸形的依存,畸形的世界观,悲哀的人生。。。。
更可悲的是,那种自暴自弃,理所当然的寄生虫式想法 。。。。
补充一句,看到秋子缓行三年的时候,我还在猜测,不会又中枪怀孕了吧?
还有最后,亚矢是否会变成下一个周平?
或者是在影射被送去其他家庭以后的冬冬,毕竟,最后亚矢主动把秋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这个动作就很有寓意,究竟是亚矢从小也是在缺失母爱的环境下长大(送书时秋子的吼声她的神情),还是因为自己是义工就自动代入感情需要这样抚慰?
恐怖的控制欲,家庭版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更可怕的是,生活中不乏这种控制欲(妈宝男、偏执上司、指点你人生的亲戚等等。
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自己而活(不要像秋子这种自暴自弃理所应当当寄生虫),不被这种畸形的情感所控制。
世界很大,世界也很精彩,希望我们都能看见这精彩。
麻酱的演技转型之作,有一说一,作为偶像出身的她这次的表演让人还是很惊艳的。
把三隅秋子的颓还是演的挺逼真的。
之前我还觉得她这次的表演是这种颓废母亲中天花板级别的,但一直到我喜欢上全度妍,才发现麻酱的表演跟她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唉,虽然把麻酱跟戛纳影后比有点不讲武德,但大前辈的优点还是可以借鉴下。
比如全度妍在《生日》中饰演因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中丧子的母亲,在儿子去世后终日如行尸走肉般活着,郁郁寡欢,情绪暴躁敏感。
其中有一场戏,她前一秒还很温柔地问小女儿吃不吃鱼,下一秒在得到否定回答后立刻垂下筷子,大发雷霆,把女儿赶出家门。
只因女儿让她想起去世的儿子已经无法吃饭,结果女儿还挑食,心生悲凉。
全度妍在温柔与暴怒间的切换是有预兆的,因为她原本微笑的表情突然僵住,随即观众能很明显感受到有一层阴影从她脸上划过。
这样再过渡到发怒,就会显得更自然且合理了。
而麻酱的表演貌似就缺少这种“预兆“,她为了表现出秋子那种变态的喜怒无常,而全程板着脸,看似她好像真的很冷漠,实则让人觉得有刻意为之的嫌隙。
anyway,人还是该跟自己比较嘛,麻酱这次是首次出演这种略微高难度的角色,而全度妍貌似从一开始演电影后就全是这种角色,所以小麻想继续在演技派女优的路上走的更稳的话,还是要多积累经验啊!
(拜托,别再演夸张日剧式电影了好吗,行骗很好看很搞笑麻酱很美OK没问题,但这样演下去对演技提升一点用都没有啊!
接点正剧OK吗长泽女士,不然你的高光时刻就永远停留在21年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上了!!!!!!
)
长泽雅美 2020年《母亲》饰演淫荡放纵教唆儿子杀人的变态母亲
全度妍 2019年《生日》饰演因世越号丧子的母亲朴顺楠
以后都要避开这个导演的作品,又长又臭,只有后面20分钟有看头也是重点,故事不会讲,时间线跨度乱七八糟,简单的叙事枯燥乏味,浪费了演员。长泽雅美真不适合这个角色,废物颓丧烂人,她的长相外形都不符合。真实故事改编的看完后也觉得,荒谬,一点共情感都没拍出来。
长泽雅美不适合这个角色。
大森立嗣这两年拍片是魔怔了吗。从《笨蛋太郎》开始,您有时间研究这种阴间调色、无意义的长镜头拍法就没精力把剧本好好打磨一下吗,但前作好歹有点情绪撑着,这部,平庸到啥也没有,就剩恨不得把“看我多黑暗多扭曲”写满每一帧。还有就是,长泽雅美演这种角色,真不太行。
5.5不够好,不够惊悚,不够黑暗。
长泽雅美倒是突破了,但剧情一塌糊涂。人物的动机没有合理的解释,几乎就是强设定,让整个故事越看越乏善可陈,也让人没有欲望去探讨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导致一个本来很饱满的悲剧变得惺惺作态、不痛不痒…这是开着飞机也追不上是枝裕和呀..
女主真够渣的,故事还可以
无产阶级女青年,real流浪者之歌
一个成熟的孩子背后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她利用孩子讨钱,她习惯了傍男人生活,但就是这样乐色的母亲她从来没放弃过她的孩子
长泽雅美很努力地演好了废物 但这个废物不可爱 也不是不行 但是反过来回对周平的演技要求特别高 结果周平是个面瘫 剧本和调度上也少见母子互动的温情瞬间 结果就是 完全没有共鸣
长泽雅美的气质还不够堕落。情感突兀了点,塑造母亲的过多。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的母亲,看的真是牙痒痒,极其不称职。他儿子也是,一点也没主见,他母亲让他杀人他就真杀人,就算年纪小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吧,完全没思想
拍得太深刻了!这是一个无力自主谋生的日本底层母亲如何依附男人,如何通过精神控制自己的孩子来生存的故事,完全揭示了一个如寄生虫一样女人的生存哲学。长泽雅美的表演太精彩了,清水寻也也很棒,没有想到清水寻也到影片中段才出场,当然阿部隆史就不用说了,整体演员其实都挺好的,最后清水寻也的选择既是可以理解的,而依然爱着他母亲的台词可能也是真的,所以才更让人心疼。非常棒的电影!严重推荐
废话连篇,又臭又长,真的是日式苦命集锦,时间线分段又讲了个啥,过于想讨观众的同情心,却适得其反,越往后看共情力越少,作死又没大脑的女人,真值得一头撞死,那么可爱的子女和漂亮的脸蛋,却专攻丑男和渣男深入,活的像个没灵魂的荡妇,下半身思考,心肠歹毒的有违伦常,把血缘关系推入地狱,最后啥也没捞着,角色可以没文化,但不能没脑子,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厉害,简直是过于极致夸张的底层描绘,而且影片年复一年又堆叠繁琐的阐述,完全可以精简的去讲好故事,无非是爱与不够爱的议题,父母因为女儿的堕落可以断绝关系,儿子因为深爱着母亲可以以身试法,都是病态的关系剖解,看到最后,观众可能把原先预备好的同理心变成愤怒的抨击了,真是让人心理不适的变态故事,跟《小偷家族》的温情脉脉比,这部是触目惊心的底层自甘堕落cult大拼盘
大森立嗣现在手段居然这么低劣??母亲撒旦转世的离奇设定先不管,大儿子三观像橡皮泥一样随意被剧本支配,小女儿更是完全变成摆设。毫不意外地陷入人格缺陷酿成悲剧的日式伦理片俗套,结尾还煞有介事地要警察叔叔强调一遍。。这种纯为了恶心人设置的零逻辑剧情离《无人知晓》差了一百个《小偷家族》。
长泽雅美是疯了吗,演的这是啥啊?这个戏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相信长泽雅美会过的这么惨,换成安藤樱还差不多。还以为最后这个讨厌的母亲会有反转,或者至少给个大家能接受的理由吧,也没有。这要不是长泽雅美演的,看十分钟就弃了。
真的不行,真实案件的凄厉感被电影化给整没了
。。
长泽雅美演技进步太多了
他真的是不擅长由真实怪奇罪案导向虚构畸情影像再反推回现实刺痛,看之前几乎在脑海里预想了无数个名字,是的,就是你脑子里也想过的那些,然而磨赤儿的公子偏偏弄出了一最毫无想法的模样,没错,大森立嗣是磨赤儿的儿子,问问他曾经合作过无数名家的爹也不至于拍得如此无所作为吧,之前跟足立正生不都能玩儿到一块儿,为啥不好好求教。
能跟长泽雅美演激情戏,上辈子是不是拯救过银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