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导演不让女主开挂,我们这些 观众,就冲进去手撕导演。
我看了三次,才看完整部影片。
第一次看到女主在家里独自回忆儿子时,关掉了。
第二次看到小男孩被踢进水里关掉了。
要不是看到短评都在说,女主后半段开挂,我都不会打开它第三次。
因为太TMD 虐了,身为人父母的,看这个片子,代入感太强了,虐到中端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女主必须开挂后面,必须是大杀特杀,所有的仇恨真的是积累到了顶点,导演必须要给一个说法。
我不觉得后半段崩掉,从观影的情绪角度来看,恰到好处,有些观众可能还觉得反杀的不过瘾呢!
去吧,李英爱,我要赐你双刀和一对风火轮,去屠戮光所有的妖魔鬼怪。
以上。
人性的恶让我害怕,没想到是这么冲突激烈的一部电影。
明面上老婆在工作显得若无其事是老公在寻找儿子,但实际自己生活的老婆连家里没米都不知道。
决定工作的老公面试接到恶作剧短信还是放弃了工作去找儿子。
老公的死是第一个泪点,只是小孩的恶作剧而已,第一次点题小孩说我没想到会成这样。
这时的洪警长信誓旦旦的说这种小孩就应该带过来让我教育,显得他是正义的一样,三番五次说那句“你知道我是警察吧”真的太讽刺了。
但每个人都为了自己,不推一把就是好的,即使提供了帮助也是要匿名,即使是自己小叔子也是要勒索拿到钱才会给她线索。
儿子的线索让她继续坚持,钓鱼场的恶人,谁都不知道孩子怎么来的,不重要,能提供劳动力挣钱就好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告诉女主真相,口口声声的说着那你可太可怜了,最底端的loser被所有人欺负只能在孩子身上泄愤。
孩子逃跑本来以为能回家,结果被浪打死,是第二个哭点,这个片真的死了心的悲剧到底。
一直沉默寡言的班长我以为他会帮助女主一把,没想到也是因为自己儿子主动要杀女主。
面对允秀时候的一小点善意在触及自己利益时候也荡然无存。
洪警长生气了,因为自己是警察才能做决定,贪婪而丑恶。
他和老板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其实所有错误决定都不是他下的,但他却是为了维持自己权利的地位一直随波逐流。
他们仅有的一点感情体现在假妈眼含泪水说自己舍不得民秀有感情了,扭头就被警察三言两语打发掉。
女主的自杀药救了自己,只想和恶人们同归于尽,是孩子的叫喊让她想到逃,用警察的装备杀死了恶人们,可能是最大的讽刺点了吧。
女主带着孩子逃跑的过程呼应了前面母鹿和小鹿被狩猎的过程,因为孩子而不想逃,孩子先死母亲后死,幸亏人是会用道具的,总卡壳的猎枪也是充满戏剧性。
想自杀的女主最后被儿子的尸体救了回来,还收养了另一个小孩。
但没想到他还没放弃,还是继续在找儿子,最后是不是的也都不重要了。
剧情有点弱,比如女主为什么一个人上,为什么没有帮手,前面那个经常和女主夫妻聊天的小哥后面就掉线了(我一直以为他后期应该起点作用),为什么警察明明把女主铐上了手铐却被女主打开了,等等等等。
抛开这些小节,先看看电影里的坏人们。
前面女主老公因为接了恶作剧的短信去找儿子出车祸,但恶作剧的人本身倒不是抱着多大的恶意(至少他们本身不是为了杀人)。
女主的弟弟想找女主借钱,但因为女主刚好丧夫所以没好意思提,就借好警察给的线索勒索了女主一笔钱。
好警察开始还挺执着,力证民秀就是允秀,但架不住坏警察上司一顿忽悠+一点钱,马上把寻人启事扔了。
如果他能够秉公办理,就不会有后面的惨剧。
当然,他还有良知,通知了女主的电话,可惜被女主弟弟接了,才有了弟弟借此线索勒索女主的事。
坏警察虽然是大boss,但从他和好警察(下属)嬉戏打闹来看,他其实也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
最初在新闻上看到女主老公死于恶作剧,他还表现得义愤填膺。
第一次在民秀房间抓到女主,他也没有杀人灭口的意思,就是想赶走女主。
后来女主撕破脸要把智昊带走,他也没有阻拦,如果不是“善良大叔”暴起,女主已经走了。
坏警察的姘头,虽然她经常对孩子们拉拉扯扯,不过片中没有她直接虐待孩子的交代,民秀被浪卷走,她也向坏警察表达了她的伤心(当然,两分钟后她就笑嘻嘻地被警察骑在身下)。
“善良大叔”是整个剧情的神来之笔,他一直对民秀很好,别人欺负,虐待民秀的时候都尽力提供一点帮助。
然而最后当发现女主可能把现在的生意破坏,反应最激烈下手最狠的也就是他。
这部电影最让人难受的一点就是,电影里其实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那伙村民,与其说他们本身有多坏,不如说他们无可救药地愚昧,自私与冷漠。
每个人都在作恶,但每个人的恶意都是微小的,然而这些恶意累积之后施加在女主一家身上就是无比巨大的痛苦,最终引来女主的怒火与毁灭。
韩国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不脸谱化。
坏人们并非天生邪恶,他们是你我一样的人,只是客观条件一点点引出内心的黑暗面。
虽然你看的牙痒痒的,但抚心自问,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会比这些坏人更好?
还是更坏?
人类的善良,比想象中脆弱得多。
啊啊啊!!!!!!!!!!!!!!!!!!!!!!!!!!!!!!!!!
我好心疼女主啊!!!!!
太难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哭了,其实也挺好的,演技都还不错,女主的颜值也都说的过去,就是人生有点悲催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评价它的艺术水准有多高或者有多少的bug,我只感觉这部电影真的很写实,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
因为,在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种丢失孩子的家庭,和买了孩子然后虐待孩子的家庭,我都有过亲眼目睹。
我目睹过丢失孩子的家庭,往往就是两口子离婚,或者家里一个人会疯掉,或者两口子一辈子唉声叹气。
买了孩子的家庭,有些比较实在的,还能对孩子当自己亲生的看待,有些性格不好的人尤其是买了孩子后,自己又生了孩子的,真是对买的孩子非打既骂,夏天没蚊帐,冬天没棉袄,有时候邻居都看不下去。
所以,我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很真实,也对人贩子深恶痛绝,但愿今后不再有这种情况发生。
的小叔子接的。
正好,他利用这个线索,从他嫂子那里,诈骗得来了5万美金。
用不到开口借了,呵呵,用不到他媳妇理所当然的话:她没了孩子,当然得疼她的侄子。
她得到这线索后,就去了那个钓鱼场。
那是怎么个钓鱼场啊,各种罪犯云集。
电影里表出来的,就有那个明显有恋童癖,经常欺负民秀的男的,强奸杀人在逃;还有那个对民秀挺好,因为民秀像他的儿子的崔先生,也是个有案底的人。
更让人无奈的是,金姓警察,明显和这群人是一伙的,,她自己一个人,在这一堆人里,找孩子,难度可想而知。
钓鱼场当然不想交出民秀,哪怕他们其实在心里也认定,民秀就是允秀。
可是为了这个免费的小劳动力,他们就是阻碍母子的相见。
允秀知道有妈妈在找他后,鼓起勇气跑了,可是被一堆大人围追堵截。
听到大人恶狠狠的咒骂的声音,他被吓的,唉。
母子见到了,但是,允秀被浪打到大海里了,最后到底是死掉了。
母亲也疯了,那群人,也疯了。
为了不将这里的事泄露出去,要杀了女主,,,和《亲爱的》虽然是题材一样的电影,可是,这个电影,让人更接触到了走失儿童另一个更可怕的境地:虐待、非法童工。
你追过的第一部韩剧是什么?
《蓝色生死恋》还是《宫》?
想必这几个名字00后的小朋友闻所未闻。
本人追的第一部韩剧是《大长今》
大长今已经是20年前了当年的《大长今》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风靡了全亚洲。
从主角李英爱,池珍熙到一众配角比如朴恩惠都通通火到不行。
光是来中国办见面会就来了好几拨人。
而饰演长今的主角李英爱,更是风光无两,称她为亚洲巨星不为过。
在大长今之后,李英爱消失了很久,可能是因为长今的魅力太难忘记很多人迫不及待想看李英爱的新作,直到2005年出演了电影《亲切的金子》
黑暗风电影海报依稀记得关于这部电影当年在百度贴吧的一则评论,一个女学生和妈妈同时迷上了《大长今》,也因此迷上了氧气美女李英爱,当《亲切的金子》出现时,她和妈妈一同观赏了这部R级影片,由于这部电影的黑暗气质,片中不乏有一些18🈲️的镜头,两人尴尬看完。
Anyway,李英爱继《亲切的金子》后时隔13年回归大银幕——————《请找寻我》(又译《复仇母亲》)
这是一部打着“寻亲”旗号的爽片就是可以边吃薯片边看的那种。
该片讲述李英爱扮演的母亲静妍,是一位护士。
她的丈夫是一位教师。
俩人在儿子失踪六年之后再次得知了儿子行踪,但是丈夫却因为小孩的恶作剧丧失了生命。
静妍单独前往陌生的乡下地方,与当地村民周旋并寻找孩子而发生的惊险故事。
而为了还原角色,李英爱也以蓬头垢面的妇人形象贯穿全篇。
其实这类型的电影在韩国片中占比不少,非常有韩国特色。
并且可以看到很多韩国电影的影子。
比如《熔炉》,《素媛》,韩国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极致。
让人恨的极致,爱的极致。
《熔炉》中最不忍看的一幕总是喜欢把人间至善至纯至真拿来玷污,在观众面前蹂躏一番,引发共鸣。
而人间至纯必定是孩子,所以韩国电影经常会把小孩子作为符号,并且施以非人待遇,来展现人性底线。
又比如很多年前,就有一部相同题材的电影《失踪》
《失踪》是由中国媳妇儿秋瓷炫扮演的《失踪》是姐姐为了寻找失踪的妹妹而孤军奋战的故事。
与《失踪》中一对一的剧情不同,《请寻找我》里的女主李英爱一人单挑了一个村,打斗场景也更加直白。
《请寻找我》中有一幕,村民追着民秀(李英爱儿子)到海边,在众目睽睽之下,看着他被一个大浪卷走。
眼看着儿子被卷走因为害怕被告,李英爱被村民关了起来,这是整部戏情绪最低的时候。
在经历了丈夫车祸,儿子在面前被卷走的事情之后,李英爱饰演的母亲产生了强烈的复仇心理,对村民展开了报复。
首先,利用“性”的诱惑干掉了最蠢的帮凶胖子
接着,没有任何计谋就冲进警长家中,我猜这理她是想和警长同归于尽,但无意中救下另一个孩子。
改变了她的想法。
在警长家中,李英爱和警长有多场近身搏斗的戏。
拳拳到肉。
虽然这场戏有很多不合逻辑,李英爱主角光环上身,在和警长的单挑中,多次被打翻在地,但还是可以险胜,还可以夺过警长的手枪。
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救出小孩一起跑,所以我说这部电影有爽片的成分。
这场戏从头到尾没有多余的场景,非常连贯。
观影达人甚至可以从一开始就猜到结局,这个女人肯定可以以一己之力单挑全村人所以这种能预见结局的电影,我们看什么?
人性!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是一部爽片,除了紧张的气氛和激烈的打斗以外,让观众恨的也很爽。
这部电影把所有埋伏在人性深处的丑恶全部摊在台面上。
所有可能出现的罪恶统统没有逃掉。
决定重新工作的老公在人介绍下,前去面试。
在面试时接到短信说发现了他儿子,我相信这一定不是6年来他第一次接到这样的消息。
而事实证明这一则“线索”也确实是恶作剧,老公在焦急之下驱车前往,结果出了车祸意外身亡。
电视新闻上出现了两个小孩的背影,他们说“没想到会成这样”。
不知道导演为何设置两个孩子来结束这样一个寻子之人的生命,我猜他想说不是所有人类在痛苦面前都有共情能力,落井下石和冷眼旁观是很多人的本性。
我国电影《亲爱的》里面,黄渤扮演的父亲也因为假消息差点掉入狼窝。
片中李英爱在丈夫身亡之后再次接到线索电话,按要求汇钱过去之后镜头中出现了她自己的小叔子。
就算是亲人也不放过一丝压榨的机会。
在丈夫车祸新闻之后,画面一转,转到了农村警长身上,这位洪警长信誓旦旦的说“这种小孩就应该带过来让我教育” 。
本来以为在重重劫难之后,这家人会遇到好心人,我竟然忽略了饰演警长的这个演员。
他正是之前在大热韩剧《梨泰院Class》中饰演大反派长会长的演员。
他的奸相已经成为标签。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他依然坏到底。
表面上对村民说着“你看我收过钱吗?
”实际上就是一边收钱一边做着脏事。
这句话让我觉得是导演刻意加的,就是为了表现生活中有些人“又当又立”的嘴脸。
警长这个角色坏的太彻底,拍出来就是让人讨厌的。
导演甚至安排这个角色三番五次在做坏事时叫嚣“你知道我是JC吧?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讽刺韩国JC的某些不作为。
在李英爱饰演的母亲找到人贩子所居住的农村时,她儿子的“养母”多翻跳出来叫嚣。
就算她知道孩子的生母就在面前,她也不愿意放手。
甚至在后期,拐卖的孩子殒命,她还漏出了鳄鱼的慈悲,说“我大概是对民秀有感情了”可明明就是你把孩子逼死的。
与其探讨这部电影中的画面和演员的演技,我更想聊聊背后的意义。
在动辄千万上亿的影视产业中,娱乐的占比必定是大多数。
就像这部电影,很多人会把它当成爽片来看,在分泌过多巴胺之后,合上电脑,继续回归生活。
这样的电影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相信肯定有父母会因为看完这部电影更加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有多少旁观者会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留心观察身边的孩子甚至主动提供线索呢?
又有多少涉嫌非法买卖儿童的人会因为这部电影主动交出孩子呢?
我不知道。
我时常在想,片子里脸谱化的恶人真的存在吗?
人心可以这么脏吗?
近日,上市公司高管性侵“养女”一事甚嚣尘上,被人民日报点名。
社会告诉我是存在的。
我原以为只要有机会接触电影的人一定会在观看之后产生共鸣,反思内心。
如果劳动人民在没有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不看电影,那企业高管这样的中流砥柱竟然也不接触文化产物吗?
所以说到底,拍电影无用,心黑了外界的光是照不进来的。
可是,还是要拍啊!
如果连这小小一方荧幕都不能照射亮光的话,你怎么知道人心有多没底线啊?
韩国电影向来不讲情面,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留给人类。
我不知道韩国社会有没有因为这些反应黑暗面的电影而进步。
但至少你要揭开遮羞布吧。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演员不要在人民日报发声之后再“姐姐来了”,“哥哥来了”。
我希望,我们国家也可以产出这些亮光的电影,不再脸谱化。
不是所有小孩都是善良,不是所有高管都有素质,不是所有执法者都是正义。
荧幕上的形象应该有所思考。
在正义面前,不偏袒一个恶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我也希望,人心终究是肉长的。
终究有人可以选择正义。
一小时一分48秒开始复仇,前半段看的真受不了了,扎起长发变身复仇女神,节奏飞起,人性的恶啊好像都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好在七零八落零零散散的善意汇聚成了一丝微光,开干吧,观众已经等不及了。
虽然很难将无知与恶联系在一起,但韩国的电影里就是这么体现的,没有豪华高大上只有血淋淋的恶,看完之后不是让我们去复仇,也不是让人变坏,而是需要我们做一个至少有一丢丢良知的人,说不定吗一丢丢的良知也可以帮助到没有希望的人。
凌晨两三点我从梦中醒来,却再也难以入睡。
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不需要付出任何体力,就这样躺在床上却比劳累了一天还痛苦。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能填抱肚子,每天能安然入睡,就算是贫苦也比那腰缠万贯身居高位却彻夜难眠的人幸福的多。
话是这么说,不过能用失眠代替贫穷,我想还是有超多的人愿意去交换的。
无聊,打开手机。
支付宝弹出一条通知信息,寻人。
又是失踪儿童,有家的孩子还能被那些人渣欺侮,这些失踪了的孩子会遭遇什么呢?
不敢想,越想越觉得危险。
迷迷糊糊睡去,迷迷糊糊醒来,又看到支付宝弹出一条信息。
感谢上帝,失踪的女孩找到了。
真是庆幸,祝愿这个小女孩快快懂事,注意安全。
有些孩子失踪了能够被找到,而有些孩子,在离开父母视线的那一刻,也许彼此终生不能相见了。
这世界有太多的悲催故事。
李英爱,回归电影了。
自《亲切的金子》之后,她再也没有拍摄过电影。
作为我仅有的喜欢的几位女演员,真是可惜。
这十几年的时光中,她嫁了人,生了一对龙凤胎。
在竞争激烈的韩国演艺圈,近五十岁的年纪,似乎已经到了银屏落幕的纪念时刻。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时间段,李英爱却重回大银幕,带来了这样一部电影。
《复仇母亲》又名《请寻找我》,讲述的是一位母亲追寻失踪儿子的故事。
涉及儿童拐卖题材的电影,我们较为熟知的是国内《亲爱的》、《失孤》这两部电影。
相对来说李英爱的这部近作,在剧情上更为虐心,对人性之恶展现的更为彻底,但在观感上其实是略逊色于国内这两部。
不过谁让主演是李英爱呢?
李英爱饰演的母亲一角本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她是一位医生,丈夫是一位教师,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儿子失踪了,父亲就像许多失孤的父母一样,辞掉了工作打印了寻人启事,辗转了多个地方,去寻找那一丝丝的希望。
母亲虽然仍然在职,表面像同事眼中那样工作专业平易近人,但内心却一直备受折磨。
素面朝天的妆容,不剩几粒米的厨房,这些本该充满了情趣的生活已索然无味。
厄运,不停地吞噬这破碎的家庭。
恶作剧的少年将虚假信息发给正准备寻找工作重新生活的父亲,被信息搅扰的父亲就这样死于车祸。
三口之家仅剩一人,本该站出来表示安慰的小叔子夫妻却借机敲诈,将一个模糊信息高价转与这位可怜的妈妈。
在他们相熟的人中 ,有位自小被拐卖的年轻人,现在做着寻找失踪人口的工作。
因他自身的遭遇他更理解这些家庭的痛苦。
他长大后曾经恨自己的父母没有找过自己,对自己不管不问,直到有天他与自己的姨妈相认,才得知自己的母亲因为思念过甚,早已自杀。
至此他才能从一个失踪小孩的立场转变为能够理解每一个父母的不易。
李英爱所饰演的母亲拿到可能是儿子现存的地址,殊不知这个名为钓鱼场的地方更是人间大恶之所在。
看似富有同情心,也有一个儿子的班长在得知可能会被毁掉目前的工作时,第一个站出来对母亲施加了暴行。
犯有强奸杀人案的逃犯不单猥亵小男孩 ,甚至最后对母亲也起了淫念。
钓鱼场的劳工婆婆说“养了那么多年,真是被拐的话那还得了”,不愿放弃这个备受欺凌的孩子。
钓鱼场的老板说这海滩下有什么我都知道,只是搞不清这人心,只要把盖子盖上,我们把眼睛嘴巴耳朵闭紧就好了。
一直标榜自己是警察的警长临死前还说这个旅游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过来,没有人在乎过啊,为什么要怪我?
晚上的聚餐,在坐的每一位成年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开口讲述事实。
他们还不如兽类,狩猎场里临死的母鹿依然挣扎着关切着受伤倒地的孩子。
而他们,一个个都是自私自利的魔鬼。
做为一个父亲,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悲愤交加。
一个个数字后面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梅姨可能不存在,但*姨*叔却不会因她的不存在就会消失。
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多呼吁立法,关心儿童安全,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善多一些,才能将黑暗逼到一个渐渐缩小的空间。
现实有太多的结局是寻找一生无缘相见。
在电影《复仇母亲》中,我却不知道这样的一个结局是悲是喜。
找到的被海浪卷走的孩子并不是她的儿子,对于她来说人生似乎还有希望,但对于这个死去的孩子真正的父母来说呢……
我爱你,妈妈,请寻找我,不要忘记我……愿潮水冲走的不再是希望而是眼泪,愿所有失散的家庭都能够团聚。
一向胆小的我,一个周末早上突然想看个惊悚片,看到这李英爱主演的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女主演技在线,影片只是寻娃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以至于被弟弟诈骗5000万相对于寻娃路上心理的艰辛和折磨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只是一笔带过。
无法站在阳光下的强奸杀人通缉犯、高利贷老赖、妓女、黑恶势力和当地警察,构成了这个渔场,也充斥着种种恶行:警警相护、变相捞金、虐待、性侵儿童、压榨未成年人劳动力。
渔场的那位高利贷老赖大叔一直在帮助被诱拐的儿童,让我一度以为他是渔场里仅存的好人,但是在女主来找孩子时,会威胁他工作,侵害他利益时,他竟然想杀了女主,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恶意》,那种无法抑制的恶意原来从来都在。
性侵让我想到了最近烟台的那起性侵案,14岁女童被性侵3年,报警1年不断被立案撤案,犯人依然逍遥法外,让我真实的在戏里戏外都感受到了人性的恶。
女主一个人在渔场斗争,顽抗强奸杀人通缉犯、高利贷老赖、黑恶势力、警察,最终带一个幸存的儿童成功逃离并报警,让我想到了为母则刚,母亲真不容易呀。
男主可能一开始并没有过多地投入到家庭里,导致女主出急救的班带着孩子,忙于工作就这么把孩子弄丢了。
悲剧绝不是偶然,而是种种因素引起的必然。
那个在渔场死去的孩子并不是女主的孩子,女主又开始了寻找之路。
祝她早日成功吧。
一点不带感,剧本也奇怪
后半段直接沦为单身母亲独闯虎穴,直捣恶警老巢的无脑通俗剧情,且血腥不足,暴力不够…真是可惜了这一众好卡司。
7/10.
太流水账了,这咋拍的咋拍的!
太变态了这部
跳着看的,咋说呢,就比不上<失孤>和<亲爱的>。btw赵.薇连影人页都没了。4.5分。
亲切的金子把李英爱格式化了,可惜
没有以暴制暴的爽快,或者是情绪大爆发的点,也没有什么深度反思和揭露,就是个四不像
剧情有硬伤,不过大长今演技是真好
大长今真的老了,比金子差太多。
题材不错,拍的确实,是我复仇的话,那些人会一个不剩
李英爱老了,但这部电影能看到李英爱年轻时拍的《亲切的金子》时的复仇杀戮感觉。儿子走失,丈夫死于车祸,李英爱痛苦的活着,时不时需求药物自杀。一个海边的渔村,住着以坏警察为首的一帮渔民,李英爱的儿子就在这里,当李英爱发现线索,在渔村开始找儿子,与这帮人展开了斗智斗勇!走失的儿子被这帮畜生受尽折磨,在李英爱解救的时候,儿子还是没能逃出魔爪,被浪潮卷走!愤怒的李英爱开始了对这帮人的复仇!最后在海边发现了被海水淹死了的孩子,但镜头给了个特写,应该不是她儿子!正要准备自杀的李英爱活了下来,继续寻找儿子。结尾比较开放。这部片子可以说算是一部悲剧,剧情节奏略显拖沓,整体还凑合。
阔别影坛14年的李英爱,再以复仇姿态回归。拥有「氧气美女」之称的她果然经得起时间考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让内在更老练。若不是李英爱的强势,本片注定失败,实在太多的瑕疵和不足,导致电影不伦不类。 导演金承宇以人口贩卖的真实社会事件作为灵感来源,来建构内容。希望作为导演想带出的母题,却突兀地加入无关紧要的角色及剧情,前半废话连篇,拖沓冗长,借多个角色记出人性善良和黑暗,而不够集中女主角的情感。当女主角发现黑工家族劳役着小孩时,带着母爱的她行为更显奇怪莫名,欠缺力度的复仇,倘若想以写实形式表达,整体也未免过于戏剧化。 希望是人类活下去的动力,纵使希望是个谎言,活着有千万可能,死去却只有一个方能。
剧情还是不行。像《亲切的金子》这样的优秀作品,很难复制。
最后的结局有点太糊弄人了,这样就不够黑暗了,不应该这样结尾,死掉的就应该是女主的孩子!
最后挺感动的,算是一个安慰的结局,不会太过虐心
不行不行,太拖沓了剧情
结尾还挺惊讶啊
一星都不想给!垃圾 这么好的演员就这破细节给玩弄了
看得我心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