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范本是《基督山伯爵》。
在《基督山伯爵》之前,当然我那时还是个小孩,但是却内心对于命运的禁锢感到绝望。
比如,我不止一次的想过,那些恶霸、坏人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就是让人受苦的吗?
而那些受苦的人,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可以反抗——他们可以用知识反抗,他们可以不留痕迹,就将恶霸处理掉。
《基督山伯爵》是第一次告诉我,知识就是力量,伯爵的复仇,最大的能量就是知识(金钱的因素竟然被忽略了)。
后来林林总总看了不少类似的,不过《误杀瞒天记》是第一部知识来源不是书,而是电影的电影。
维杰说,在电影里能学到一切知识。
看完电影我默默地在心里算计,这哥得看过多少部电影,才能学到这部电影里表现的一切啊。
他没有手机,至少看过《谍影重重》和《谎言之躯》,整个环形的计划至少应该看过《嫌疑人X的献身》,推车让我想到了《看不见的客人》(其实很多电影里都有类似的镜头),他对于家庭的执念又让我想到了很多家庭片。
电影中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镜头。
维杰是孤儿,维杰在院里堆肥料,维杰沉迷的每一个电影镜头,大师讲经与一家人不多的集体出行,甚至母亲想要女儿读的学校。
如果没有“不速之客”,大概维杰的人生就像电影开场的前半个小时一样毫无波澜。
中产阶级,家庭和睦,一个美丽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女儿,他经营自己的生意,爱好是看电影。
我感兴趣的是电影传达出来的是非观念。
在中国,如果能拍摄出来这样的电影,结局也一定是不同的。
杀人偿命是中国人的道德观,而政治正确就是好人就算做错了事情也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必须是显性的,必须是某些机构去主持公道的,然而,道德观念如此之强的维杰,却毫不讳言地说:他错了,我们没错。
在战斗中如此坚定的一个人,对着国家机器扬起头颅来的人,却在一对父母的眼泪里低下头,他承认“这么做是自私”。
如此纠结的是非观念,和在极端状况了的人的道德观念,才是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正是这种纠结与复杂,才是最人性化的。
一般状况中的人的表现都难以表现人的欲望人的内心世界,维杰和他的家人最终做了他认为“对”的事情,他们去反抗去战斗,在法律的秩序里,他们取得了胜利。
来骚扰的不速之客去了回不来的地方,公权到底没能奈何他,但是,他们一家,依旧逃不开制裁。
最后维杰眼睛中的痛苦以及对萨姆父母的坦陈都说明了这一切。
在极端状况中,人或许只能保护自己爱的人,而必然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又到底是不是一种不道德?
一个平时连妻子购物,外出吃一餐都小气的男人又是不是一个真正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这一切,本就复杂。
但是,希望我们都没有机会去验证人性,验证爱到底可以宽厚到什么程度,到底可以残忍到什么程度?
因为在为维杰一家终于脱罪松一口气的同时,别忘了,米拉夫妻也是父母,他们教育失当,那依旧是父母。
他们利用权钱谋利,也改变不了他们是父母。
他们再强大,也要低下头来,因为他们是父母。
所以,什么是正义?
是非是什么?
很难被定义。
知识是力量,人可以变得强大,但是,爱始终是排他的。
我们都不喜欢是非观太正的圣人,爱有时候就是必须做出牺牲的。
另外,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教育处熊孩子,作死的熊孩子少一点,悲剧也就少许多。
初看此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普通的亲情片,然后中间强势插入60分钟的歌舞(别告诉我你看印度电影没被它的歌舞洗脑过)但是在导演的巧妙设置下,观众很快进入了情境当中。
(ps,40分钟的铺垫实在太长了,让人忍不住快进) 富二代兼权二代low到爆偷拍女生换衣服,以此要挟满足兽欲。
然后母女求情未果,失手杀之。
试想一下,作为一家之主的你,你会怎么办?
这就开始显出功力了。
男主回到家中以最快的速度弄清情况,安慰家人。
他的第一感觉不是大祸临头,不是惊慌失措,如丧考妣。
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确:我的家人就是我的一切,为了他们,我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苦都能吃,只要我的家人好,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其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设想好了行动方案,发动了一切的社会关系、人脉。
穷尽手段只为护得家人周全。
于是观众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高潮叠起。
他设置了四重骗局,第一手是骗了警察,伪造口供。
然后第二手是以最快的速度制造不在场证据,从银行到宾馆,到ATM机,手机号;旅店老板,餐厅老板,司机,电器商,打杂店员,每一个人都被他无形”洗脑“,制造不在场口供。
但他明白,这还远远不够,他靠着看电影得来的知识,不断训练家人怎么应对警察询问,怎么做到串供的同时又不引起怀疑。
整整26天,这个男人用尽自己所有的智谋和心血与整个执法系统赛跑。
正如他所说,尽管我只念到四年级就辍学,但我知道真正的知识在于书本之外。
当女儿面对警察不能自持而紧张时,他及时出现,游刃有余地化解怀疑。
我想,在那个时候女儿的心里,父爱如山吧。
(这个女儿是他捡来养的)一次次的被警察怀疑,询问,甚至殴打。
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起伏,波澜。
这不只是对弱者的同情,更是对整个法律公正的回溯与思考。
导演毫不留情地将矛头直指印度的基层司法腐败,吃拿卡要,贪污横行。
简直是某国镜像。
执法机关暴虐蛮横,欺软怕硬,司法机关形同虚设。
此时,程序正义遥不可及。
男主能够利用的也就只是脑中知识,以及能够利用的民意。
剧情再一次推进,富二代的母亲是司法系统高层,对男主一家的迫害愈发严重。
最终,小女儿终于忍不住折磨说出了真相。
瞬间,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男主的第四个后手接踵而至:他压根就不敢赌自己的家人能应对老道的警察,所有的苦,他都一个人抗——他将尸体掉包了。
放在了水泥搅拌机里,浇筑进了砼中,建成了新的警察局。
——所谓新的正义,必将建立于旧罪恶的尸体上。
至此,所有的嫌疑都只是臆测,如沸水融雪,不攻自破。
被鼓动的民意在媒体的怂恿下揭竿而起,形势逆转。
男主一字一句地问女儿,刚才他打你了?
(指施暴的协警)女儿后怕地抽泣答道,是。
于是男主暗中推动群众,将施暴者痛殴。
眼神里仿佛写着,打我,我能忍;打我女儿,必不容之。
这是民意的胜利,也是法律的悲哀。
程序正义遥遥无期,社会直男癌观点弥漫,因为女生的一点偷拍视频就能毁了这个女孩,而不是去谴责偷拍者。
以至于阶级对立,官商勾结,如此等等。
导演能借一喻三,殊为难得。
同时能够上映,也给印度广电部门点个赞。
ps,提供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的警察不打人也不算腐败,打人的反而是个类似于临时工的协警。
古人有云,恶吏猛于虎,诚不我欺啊。
吏治崩坏,赵国更甚。
首先让我触动的是近3个小时的片长,和媳妇从10点看到了快1点才睡,导致我今天浑浑噩噩。
官二代拍摄女孩的裸体视频,这个在印度是非常阴险的手段,在印度一个女孩的裸照曝光,这辈子就完蛋了,不但周围人疏远你诽谤你而且没有人会娶你,所以剧情中母女俩失手杀死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与其让我死不如你死。
这是误杀,不过最后的结局这个男孩子也必须死掉吧。
司法的黑暗充斥每个国家,有的国家可能是百分之一的黑暗,有的国家可能是百分之九十的黑暗。
让不让说,这就是问题了,比如某国。
说出来可能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这是一种态度。
态度的转变在本剧里是很微妙的东西,局长从对维杰的信任袒护到怀疑以及最后的确认,检察官丈夫从不怀疑到疑惑到确认。
每个人的转变都是如此自然。
这点值得我们的电影商学习下。
一切的论证没有什么硬伤。
巧妙的布局让维杰这个人的形象特别吸引人。
制造假的记忆这个桥段不禁让人竖大拇指。
最后埋葬地点的绝妙却有着很多的前期铺垫——他跟开发商很熟悉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工地。
一切的伏笔都用上了,让人看的舒坦,更佩服编剧的功底。
电影改编维杰,或许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这也是他一向认为的,通过电影解决了纠纷案,通过电影改变了死囚的下场。
不过看多了国产电影智商下降我是确定的。
社会的不公体现在方方面面,中间检察官为了检具犯案的警察不得不毒打和死亡威胁证人去作证,通过不法的手段达到执法目的,这的确是莫大的讽刺,之后自己儿子的案子动用私刑动用各种警力去破案还是用不法达到目的。
某国也是这样,只是不敢拍而已。
当不法充斥司法系统。
所以弱者用不法去纠正生活的不公反而让平民阶层觉得这就是正义,连维杰这样的中产阶级都无法抗争何况是老百姓呢?
这是电影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对女性的极端苛刻、对法律执行的黑暗、对社会的困境表达的不满——既然你们做不到,我们用我们的方式,也是你们惯用的方式去解决。
印度的中产阶级好惨。
这物价。。。。。。。
最后的最后,本片竟然不跳舞不满足,哼哼!
这是一部印度片,且是一部严肃的犯罪题材电影。
担心紧张的剧情中突然出现一大群穿着花花绿绿的人跳着suweidubi的大可以放心了,因为这应该是很难得的没有歌舞的印度片。
男主人公叫做维杰,是一个通讯器材店的老板,类似于乡镇街道上卖手机接网线的那种店铺。
同时维杰也是一名电影爱好者,没日没夜的看电影,甚至为了看电影拖延工作,忘记回家。
不务正业的维杰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且喜欢乐于助人,这个只有四年级学历的小店老板竟然可以为一对老夫妇提供法律援助,而他那一套唬人的说辞都来自于电影(一个神奇的学习工具)。
不过乐于助人并没有给维杰带来好运,维杰因此得罪了一位劣迹斑斑的警察。
维杰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美丽的老婆和可爱的女儿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全家旅行购物看电影,他们享受着一般人都拥有不了的快乐。
然而有一天,一个叫做萨姆带着麻烦找上门来了。
萨姆是一个富二代也是大女儿安吉尔的夏令营同学,在夏令营活动时,萨姆偷拍了安吉尔洗澡的视频,并以此要挟安吉尔午夜到屋后“交换”视频。
惊慌失措的安吉尔痛哭着答应。
午夜,在约定的地点安吉尔哀求着这个畜生删除视频,但是萨姆似乎看到安杰尔痛苦更开心了。
妈妈的意外出现打乱了萨姆邪恶的计划,被逼惨的母女两人只好上前抢夺手机,不料,心急的女儿却失手杀掉了萨姆。
惊慌失措的两人在恐惧之极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的埋掉了萨姆的尸体。
等到第二天维杰回来,她们才战战兢兢的告诉了他一切真相。
维杰了解萨姆的背景,知道如果向警方坦白一切,带来的只能是极不公平的审判,整个家庭都要毁掉。
于是这位四年级辍学生利用他丰富的电影知识开始了一系列瞒天过海的计划。
- 部分网友称之为印度版的嫌疑人X的现身,因为故事都是讲述了爱着一对母女的高智商男子利用智慧帮助他们隐瞒误杀案的故事。
最大的区别在于现身or不现身。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维杰利用严谨 的思维和对人心理的掌控和利用制造伪证。
但是个人觉得母女三人在被逼供时的表现更加精彩,一家人在别墅中的表现贡献了全片最揪心的部分。
瞒天记对印度警察贪婪的描写丝毫不留情,以至于看到片中的警察的丑陋就有一种分分钟就想手撕屏幕的感觉。
贪污受贿刑讯逼供,没有被印度广电和谐真是让人落差感爆棚。
但是最可憎的大反派,萨姆的妈妈,在关心起儿子的下落时流露出的母性一样让人感动和同情。
即使警察多败类,但也有正直的人为维杰辩护。
片中的主要角色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立体且饱满的形象。
与嫌疑人X比起来,在剧情上更胜一筹。
值得一看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父亲为了解救因为误杀别人而处于危险中的女儿与警察斗志斗勇的故事,非常精彩,在IMDB上是8.8分的高评!
再加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个傻瓜、PK等好片,想不到印度电影的整体水平成长得这么快,能够出这么多精品了!
这个父亲经营着一家网络器材店,爱好却是看电影。
虽然只读了四年书,却通过电影见了世面,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于是在遭遇困境时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制订非常周密的计划,展开了与警察之间的机智应对,几乎能预见警察的所有反应,即使出现意外也都能及时化解和从容应对,而且合情合理。
近三个小时的片子,合情、合理、入心,难怪如此扣人心弦!
由这个故事可见看电影是多么重要,可以让你领略各种不同的人生,快速获得各种不同的生活阅历。
很认同这个父亲的观点只要想学习东西,任何地方都可以学到,不一定非要上名校。
比如电影,这种提高精神生活品质的手段你经常在运用吗?
视觉记忆是最强的记忆。
我们一般能记住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不会轻易遗忘。
这就有点像魔术,我们的大脑会选择性的接收信息,由之也就造成了很多假象,我们的意识一旦接收这种假象,再想改变也就很难了。
所以男主角非常聪明的运用了这个技巧,站在了导演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
由此推而广之,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也是一场场假象的融合?
我们真的觉察过、深入思考过吗?
如果说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活的导演的话,你的这部电影是关于什么的故事?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个父亲为了维系这个家庭而付出的坚定意志力,那段作为孤儿的成长经历,为他维护家庭的坚定意志力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他非常清醒的知道在面对警察的各种审讯时将承受的各种压力和痛苦,所以不断鼓舞着家人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所有的努力。
在最艰难的时候成为家里的精神支柱!
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你们能坚持这么久,用最低的标准来要求身边的人,当时间过去,情景转换,这最低的居然可以成就最高的,这里面的转化的确耐人寻味啊!
因果法则在电影里也是非常的明显,警察夫妻承受着因为溺爱自己的孩子带来的痛苦而终于幡然醒悟。
片中最后两家家长之间的理智对话,让真相大白,也让双方从暴风骤雨而复归平静,释怀了这段旧怨,也解开了可能影响一生的结!
在这个故事里,你找不到对错是非这样的道德或者法律的评价标准,一切都是因果,一切也都是自然之道的显现啊!
维杰不知道高图德看到自己上了车的话,其实是没必要制造不在场证明的。
假如没人看到自己进了黄车,那么警察问起我就说我们就在家待着呢啥也不知道就行了,警察也没有证据。
所以整个蒙太奇只是因为被高图德看到了,才有必要去制造。
而制造假故事,风险是非常大的,但凡涉及到的人有一个对日期比较敏感,发现了偏误,你就完了,本来主动自首可能就母女俩死刑或坐牢,但整这一通戏全家都死刑坐牢了。
涉及的这些人但凡有一个4号5号做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你就完了。
比如,如果侯塞4号跟女生约了会,就想起来维杰4号不在;如果电影老板5号由于不是周末,记起来那天看电影人不多;如果4号早上大巴车售票员胃疼去买了药,发票上有日期;如果旅馆4号晚上的前台跟2号晚上不是同一人;如果奶油面包老板对2号维杰买四份有印象;如果学校派人来看望声称生病的女儿;总之,涉及这么多人,很容易穿帮的,尽管印度人对日期不敏感,也有可能你再次跟他们确认日期的时候他们反而专门注意一下反而发现不对了呢。
再有,销毁汽车做的有点草率了我感觉,你已经开出去很远了,印度河流湖泊是很多的,你找一个深的偏僻的嘛,不要让人家一个月之内就发现嘛,而且应该把车牌摘掉呀,这样你开到别的城市,就算被打捞出来他们也想不到跟你的城市失踪案有关呀。
此外,算是稍微不太合理吧,就是母女俩晚上十一点十二点左右杀的人,打不通爸爸电话,那你们就能做到干等一晚上??
等到早上七点爸爸回来了??
爸爸的店没有那么遥远吧开摩托就能去,你们反正晚上也睡不着啊,去找爸爸啊!
有点东野圭吾的经典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感觉,除了结尾的处理,整体框架跟故事走向都是极度相似的。
同样都是为了保护家人(小说里是暗恋对象一家母女),通过误导警察来对犯罪日期的确定来掩盖真相,甚至包括男主的最后一手,只不过影片没有走到那一步,但相信如果事情败露,电影里的男主肯定也是会这么做的。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
前半部节奏略慢,压缩到两个小时会更好一点。
幸好没有印度电影里通病的唱唱跳跳,有那么一段,家人在犯罪后的第二天在忧郁的歌声中各种恍惚,我差点以为他们就要开始跳了,幸好!
幸好!
剧本的严谨度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
不过有几点细节会让人有所疑虑。
首先就是印度的监控问题,除了取款机,别的地方一个监控都没有吗?
既然女警已经开挂式的怀疑出男主的掩护手法,既然印度警察连手机信号去过哪里,在哪里消失也可以准确测出,在这样的技术水平下,城市里的监控覆盖应该不可能只有银行才有吧,起码路口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监控的吧。
彻查她所怀疑的2号当天,男主活动范围内的监控绝对是她可以办到的。
如果一定要说印度的现状就是这样,只有姑且接受这个设定。
第二就是,所有人都记不住准确的时间,这个有点过度戏剧化处理,总有人会有那么点关于自己或者他人的特殊事情发生,从而记住特殊的时间节点的。
比如那天拉肚子,那天跟人吵架了,那天丢了钱包,甚至那天心情不太好什么的。
一个人可以模糊日期,但所有人都记不住,被男主主观强调一下就记住错误的日期,这从概率上是说不过去的,你不能当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傻子啊。
当然,一切为了剧情,这点理解一下,还是能接受的,也许就是那么巧,案件证据链的每个人物都在那一天度过了极其平庸毫无记忆点的一天,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就是,女警推理出案件经过那段略假,缺乏充足的怀疑理由而进行开挂推理。
在一切证据都显示她的怀疑是错误的时候,缺乏一个坚定女警内心怀疑论点的东西支撑她,如果这个推论让坏警察高图德来说,也许更合理一点。
虽然他是个坏警察,但他作为警察的敏感度还是不错的,比如说他在饭店里故意说找到黄色轿车然后在镜子里观察维杰的反应。
这一点加上之前他看到维杰开走黄色轿车那一幕,足以坚定让他做出女警那样略失理性的推理,可惜电影里坏警察没有被设定成警察团队里的大脑,只是觉得让他做出推理这样更合理一点,个人感官而已,不喜勿喷。
但,依旧不妨碍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犯罪电影,借网友一句,印度没有光腚总局吗?
哈哈
误杀比很多翻拍电影都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编剧上存在一些瑕疵,感觉不如原著。
1、印度版男主逃过一劫,看的心里爽,国产版男主最后自首,看着憋屈。
男主说他也很冤啊,编剧非要让他自首。
2、印度版没有把羊埋在人家祖坟里的桥段,而是把狗埋在自己院子而已。
但国产中男主把新鲜的羊埋在人家祖坟,最后曝光在媒体下,试问,祖坟他们家的人可以忍吗?
不会追查到底吗?
男主当初只把尸体挖出来就行了,根本没必要把羊埋进去,多次一举,搬石砸脚。
男主说他也很冤啊,编剧非要让他埋羊。
3、挖棺材时候,掀开棺材板时,大家都看见棺材盖反面很多很多的血抓印了,这时候只需要提取血迹中的DNA就证明被害人在这里被闷死了。
有人说是当时混乱,没人看见。
有人说,即使警察看见了,但舆论不许警察再追查到底了。
我觉得都不合理。
试问,在那么多媒体和记者面前,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出现在棺材板上,就算一两个记者没看见,也不可能都没看见,而且这个镜头也进入到媒体镜头里面了,全国观众也都看见了。
试问,正常棺材里面怎么会有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
这肯定不正常啊,不要把记者和老百姓当傻子啊。
记者和老百姓说,我们看见了,我们也不傻,但编剧非要让我们没看见,让我们当傻子。
4、印度版的被害人是被锤死的,国产的是在棺材里面被闷死的,还留下了数道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
这个有点恐怖了,结合片头,男主在棺材里面吓得大叫,可知这件事不仅给观众,也给男主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印度原版是个爽片,国产非要搞这么一个恐怖情节,让人看了憋屈。
受害者说,编剧你出来,我要弄死你,你是不是心里变态,只要我被他们家人杀死,就能推动剧情,但为啥让我死的这么惨,你是不是心里变态?
吃瓜群众说,本来我们是挺同情这家人的,但现在更同情这个犯罪,你想想,如果你被人拍晕了,醒后发现自己在棺材里面,腐烂的气味,下面躺着死尸,蛆顺着头发往嘴里爬,吓人不,死刑都没这么惨的。
5、印度版的男主高大威猛帅气机智人缘好,最后也得了善终。
国产男主也有他的优点,但结局很惨,不仅锒铛入狱,而且他周边的朋友都已经不信任他了,这点可由最后采访他朋友那段能看出来,当记者问男主朋友,男主是否冤枉时,他的朋友明显犹豫了,在他朋友的心中,男主可能不算坏人,但欺骗自己,利用自己做假证,实在也不算是好人。
男主说,随便了,编剧你搞死我得了,我自己都憋屈的不想活了。
6、首尾看似呼应,实则矛盾重重。
片头男主越狱,倒叙说明男主片尾入狱后要越狱。
但为什么啊?
男主不是自首的吗?
怎么还越狱了?
不想蹲监狱,那就别自首啊?
男主说,我有苦衷,但我不能说,编剧说他还没想好怎么编,不让我说。
7、印度版里的那个男警察是通过镜子反射男主表情,来确定男主就是杀人犯,进而上告的。
国产把这一段用在女警察身上了,但这导致坏的男警察这边的怀疑证据不足啊。
最后男警察真的就仅凭直接、模糊的背影来一口咬定男主。
是,我们知道他俩有矛盾。
但原版的男警察是报复+充分的理由,而国产变成了报复+全凭感觉,原版的坏人,不仅坏,还有智商,国产的坏人,依旧坏,但智商已经没有了,当然国产片基本都是这样的。
男警察说,我坏我承认,但我不傻啊,是编剧非要让我做个傻子。
8、印度版里的女警察,就是最终boss,没有调查男主的录像带,直接推理出男主的作案过程,显得更牛逼。
但国产里面的女警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有理有据,让手下查阅了男主看过的所有推理悬疑剧,又把简介读给她听,她才推理出男主的作案过程。
主角聪明的时候不需要解释,但反派不许随便聪明,这也是国产的通病,正面人物破案用聪明的大脑,反派人物破案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运气,反派人物明明片子开头很聪明,遇到我们的男主就智商急剧下降。
反派人物说,编剧sb,我不sb。
9、印度原版最精彩的镜头,就是最后10几秒里,男主那句“你和你的警察局会永远保护我们”,伴随着振奋人心的bgm,男主潇洒走出警察局,也解释了受害人埋在了哪里。
神来之笔,小人物对抗警察局,从险胜,到完胜,封神片段。
而国产这段,没有了,删掉了,影片顿时少了一半的精彩(另一半精彩是原创里面的女警察想明白男主是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据时,也是伴随着振奋人心的bgm。
两段bgm,两次封神,一次给反派,一次给男主,但最后男主胜天半子,险胜一筹。
原作里的boss丝毫不弱于男主,甚至智商远强于男主,只是失子心切,乱了分寸,一时着急,满盘皆输。
原创里面,是正反实力相当,男主侥幸获胜,这才叫精彩。
)国产虽然加了一些精彩部分,但原创的几段精彩部分,都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原作8分的话,这部只能4分。
原版说:版权都卖给你了,你却把最精彩的片段都舍弃掉了,拍了一堆前戏,好不容易到高潮,你却跳过了,中国人,真隐忍啊。
10、胸小。
胸说:mmp。
这部片子黑警察黑得如此彻底却还能上映,而没被印度的“光腚肿菊”封杀,就感觉他们口中的“民主自由”好像确实是有那么一回事儿的。
至少在国产电影的荧幕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犯罪(即使是误杀)后还能够愚弄警察,逃脱法律制裁这样的剧情的。
虽说印度的电影水平远远超过其综合实力的水平,但还是禁不住对印度这个国度有了最初的好感。
另外,我觉得即使是有印度特色歌舞的片子,那些歌舞也很好看的呀,为什么被黑的如此之惨。。。
作为一部有推理元素的电影,《误杀瞒天记》的剪辑逻辑是:通过倒叙和插叙不断增添重要细节(在剪辑中为制造悬念,刻意向观众忽略的细节)最终呈现全部诡计。
我认为以这种视角分析,可以按照片中细节揭露时间的线性顺序,将整个诡计划分成不层面。
片中营造出让我拍手称奇的桥段(我认为是每层诡计的高潮)一共有以下三处。
1.4号到5号,带家人到帕纳吉听经,并假装是时间是在2号和3号。
这个不用多说,是第一层最显性的诡计。
看的时候很赞赏维杰的临危不乱,但同时也很疑问,他们将怎么证明日期是2号和3号呢?
2.补充叙述维杰3号的举动,与1联系起来。
这里开始很有意思。
电影的有趣之处其一就在于通过蒙太奇,实现悬念的制造与解决。
导演常常通过保留部分细节,为观众制造一个看似合理的现实。
又在适宜时揭示那些细节,打破曾经的现实,去制造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新现实。
在剧本的安排上,导演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镜头,具体叙述了观众维杰弃车扔手机的过程。
但当天维杰开四人发票的动作和原因模糊带过,只给了简要的几个镜头。
如果不多加分析,观众很容易有维杰仅仅是去消灭车辆和手机证据的错觉。
当米拉通过她的推论得出维杰做假证时,观众这时可以将之前看似意义并不重的几个模糊镜头,与维杰的诡计联系起来,然后产生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举个这种模糊镜头的例子:3号维杰弃车那天,曾经为给了维杰看大师讲经海报深思的镜头。
观众很容易就能讲这个镜头与1中的带家人去帕纳吉联系起来。
但当诡计的第二层被揭露后,这个模糊镜头又有了新的意义:原来维杰此时就计划了3号当天去饭馆电影院旅馆开四人份发票,以辅助四人一路收割证人(好爽)的帕纳吉之行。
3.后院的尸体被抛,换为狗的残骸。
这个悬念挺刻意的,也不算复杂,我觉得没2做得好。
当给挖后院儿地给了那么多镜头时,观众就有点儿反转预感了。
不用我多说。
最后我在这儿补充一下在证人和证据这方面,维杰的诡计:1.做23号的假证 2.带家人为证人们第一次留下印象 3.不断为证人们修正和加深印象。
总之,剪辑顺序和线性时间线是不同的。
按照线性时间,故事发生的顺序应该是231。
啊,真是蒙太奇的魔法。
蒙太奇从来不是说谎,在这儿,它被用来巧妙地打了个信息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像拼贴摄影艺术作品,或者文艺复兴刚开始那几百年,通过凹透镜绘制的一批美术作品:每一个区域都是分开绘制的,独立地看待时,它们透视各异,但当组合为一体时,整个画面超出想象得统一。
故事很精彩就是太拖沓了,去掉尴尬的走秀式的场景和配乐会更好,同时把片子压缩到120分钟左右会更舒服。
也就……还行吧…… 1080P 19/12/19
不懂这片子怎么这么高分……节奏慢得无力吐槽,40分钟还没进入主情节。整个诡计也建立在落后地区的基础上,极度欠缺科技手段。警察父母的价值观立不起来,前后不一致,就这么放过他了?exo me?那之前装什么装
很好,细节丰富,没有歌舞……不过很想知道,这个买了嫌疑人X的版权么?
5。原样翻拍扣分。各种生硬,论bgm的最错误使用方法(男主还吐槽好莱坞呢,狠抽自己脸)。主要是揭露下印度警察的腐败和黑暗,电影迷的人设意义不大,没有太参与情节叙事。犯罪手法不太有意思也并不很高明,不过最后一个梗还是挺不错的,蛮讽刺:警察作恶,警察掩盖。
我发现印度电影有个毛病,铺垫过长,容易赶客啊。不知道是不是我看过的类型片太多,很多点都在意料之中。跟嫌疑人X的献身也很像。
基本上就是先有“果”再想方设法一步步地套回各种“因”(所以为什么啰啰嗦嗦铺垫了竟然40分钟!),不管逻不逻辑合不合理,无所不用其极只求唬到看热闹的观众。
心底堆积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卧槽”在最后一分钟终于破口而出,事实证明,看电影能够增加学历和智商,永远不要惹一个天天看电影的人。
漏洞更多了。时间差太大,伏笔也没有改编埋得好,演技也堪忧。唯独结尾痛快,以恶制恶的世界。
一切都平平稳稳没有亮点也没有槽点 本来结尾能稍微提拉一下 结果又想搞平衡 不想过于阴暗 你埋都埋到那了 还啰嗦个啥劲
你和你的警察局会一直保护我们的:)
7,和X的献身完全不同好么?你不能说给爱人脱罪都是献身吧,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所有的无人生还都是在抄阿婆?就诡计所完成的完全犯罪来说,献身还是偏本格,本作就比较偏社会,整个风格就像松本清张这样老派作家,繁密且中规中矩,少了一些惊天一击的效果,不过结尾的真藏尸场所还是挺亮眼的
不烧脑,悬念设置有一点小意思,男主演技不错。印度电影的尺度比天朝还是要大一些,至少可以有不必伏法的罪犯。不过印度电影有两个通病,一是拖沓,二是脸谱化,本片一个也不少。
B+。一个平民守护自己的小家园,喜欢主角的人物设定,对抗的是高层权威人物,自己则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很高兴没有设定为贫苦底层),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凭借人生经历+阅片无数总结了丰富的“知识”。全片没有出现过分渲染的受害者苦大仇深咬牙切齿与“反派”对抗的情节,完全是一个理智冷静,维护家庭的父亲,运用智慧反抗不公。对父亲这个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像片中他的邻居和朋友一样,特别能引起观众对他的同理心。为了保护家人,他把最大的秘密藏在心底,最后结尾揭露藏尸地点,那个镜头剪的太赞了,其实看的时候我好害怕最后有“悔过”的情节出现,也怕看到男主为了家人承担一切责任的镜头,看完才想起来这是外国片有啥好担心的。。。
印度电影要么狗血要么恶心,不知道什么价值观,警察打人打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这是伦理道德的问题吧,这种电影才应该被限制,被禁!恶心!
Overrated. Plot lacks credibility. Plot holes as well.
国内版剧情更接地气,但这个男主好帅,毕竟俩半钟头不唱歌不跳舞的印度电影不多了……
??普普通通吧也就
讲真我更喜欢改编之后的国产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产版本里的反派看起来更坏?然后正义性更强?这个是真的误杀,国产那个感觉是正当防卫哈哈,可能是因为我太不要脸了我觉得女儿这一版本的裸照没啥威胁性哈哈哈哈sry。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