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西班牙居然下起了雪,浑浑噩噩过了一天,做完瑜伽,虽然已经十点了,我仍决定去看一部电影,发现自己越来越倾向于看有内容的片子,而非有特技的片子,特别是在看了几部颠覆我世界观的毫无特技的老电影后。
于是选了这部”真的有天堂”(El cielo es real), 介绍说是据2010年的全美最畅销小说改编的,包括电子书在内一共卖了300万本。
书没有看过,但是电影真的喜欢,一部用很平静手法叙述的片子,看到我几次心跳加速,灵魂出窍,就冲这个给9分。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4岁的小孩,死后到了天堂然后又回来了的故事。
看电影的同时,我就在一直思考死亡,这是一个不太好把握的主题,因为很多人会排斥讨论死亡。
在电影中处处体现着死亡,出现的职业包括医生,消防队员,神父,都是一些每天要面对死亡的职业,但是并不会感到死亡的可怕,相反看到的是面对生命的无奈仍然去充分享受生活的这些人们的美好。
突然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每天要面对那些类似于死亡的危机事件,然后我们等待,祈祷,即使最终该发生还是会发生。
但是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否则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一样,你怎么知道你是活过了还只是做了一梦?
看电影之前我不相信有天堂,觉得那是人编出来骗人的;看了开头后,我觉的人们相信有天堂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亲人离去后,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相信他们仍然活在某处;故事进行到一半,我开始觉得,为什么不可以有天堂呢?
人类是如此的无知,也许真的有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想,如果让一百年前的人坐在电影院里,告诉他们他们现在看到的画面是在几个月前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他们一定会觉得上帝是存在的。
那么谁知道五百年后,人们不能通过某种机器,将死去的人的灵魂收集起来,使他们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告诉我们世界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就像片中的小男孩一样;看到的电影的结尾,我发现,我竟然开始相信真的有天堂了,应该存在一个天堂,那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世界类似的世界,那里我们爱的人永远年青,永远快乐和相爱的生活着。
我们不相信天堂的存在,只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太多的欺骗,让我们学会去怀疑一切东西,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因为那些制造欺骗的人,那些无知的人,而去怀疑一个如此美好的世界的真实性呢?
电影中让我喜欢的点也颇多。
比如,男主人公有一个令我羡慕的婚姻生活,宽敞的乡村别墅,美丽的田野,可爱的子女,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与信任,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儿子去过天堂,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他是疯了,可是他在片中最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这种爱与理解我觉得才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即使没有钱。
再比如,他儿子眼神中无时无刻不体会出来的那种纯洁,小孩子就像天使,没有成年人的逻辑,这种真实是如此的稀少,他完全相信自己看到的天堂并且可以毫不做作的把他看到的描述出来,就像是在描述他是如何吃饭睡觉一样。
我想很多艺术家也都是这么做的,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祈祷,就是回归真实的灵魂,就是把神性产生的那个瞬间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
其实耶稣就在我们中间,他从我们身边数十万次的走过,但是我们却没有发觉,甚至觉得他是虚假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悲的遗失。
去年圣诞节那天我问朋友:“你是如何成为有神论者的?
”好像从那一刻开始直到今日,一切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我不再动摇了。
而又因为疑问的联结,使我们在这段时间彼此的困境中互相帮助,也得到了生活中的答案。
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有一些见证过天堂和耶稣的人,他们把所见画下来也应该有相同的部分。
前阵子我把阿琪雅娜的「和平之子」递给长老看,她说:“很像,只是发型不同。
”(注.阿琪雅娜祷告找到一位木匠做的模特)而近日朋友的经历使我对濒死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就在查询中我偶然得知了这部为还原真实事件而拍摄的电影。
就在电影的末尾,我看到阿琪雅娜的画出现在屏幕中,正是那副「和平之子」,顿时激动万分。
“就是他”,随着电影中的小男孩坚定不移的眼神,我豁然开朗。
在这个缺乏神迹的时代,还能有什么比知道天堂存在的确据更加鼓舞人心呢?
如果你是缺乏信心的信徒,我推荐你看一看这部电影,或是阿琪雅娜的画作。
如果你尚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祈祷你能够被神拣选。
阿门!
哈利路亚!
天堂,真的存在吗?
作为一个无宗教信仰者,看电影之前,我会很坚定地告诉你,对我来说,并不存在,我们只是生活在人间。
当我看到片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很是惊讶,正如我提到的,我是一个科学信仰者,所以并没有特别关注宗教相关的话题,新闻等等。
同样,我对于教堂,牧师,更没有什么调查,或者关注,唯一对他们的印象来源,就是各种美剧。
不幸的事,我比较喜欢破案类型的美剧,所以出现在这些剧情中的人物,很大概率他们的形象可想而知。
托德,一个声名远扬的牧师,同时也是一个很善良人。
从我在影片中的了解到的,牧师,应该是一个需要有很强说服力的职业,同时引导人们相信美好,坚定一些信念。
影片着重描写了他的小儿子寇顿经历手术,描述去过天堂后,引发的各种事件。
对于宗教信仰的描写,我不加以评判,但是影片中的两个片段,深深的感动着我。
一个是听说寇顿正在接受手术,不同岗位上的小镇居民,在不同的地点,一同为其祈祷,先不说有没有效果,但是那一刻,人性的光辉无比的闪亮。
面对伤病者,为其送上祝福,愿其康复,这是多么温暖人心的一幕。
另一个是影片最后的布道,关于电影主题天堂是不是真的存在的探讨。
"Heaven is for real", "God is love",这是电影给出的结论。
男主给的解释是,“通过父母的爱,婴儿的第一声提出哭,我们曾瞥见了天堂,但是却选择了充满仇恨和恐惧的地狱。
”我的理解是,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好,那一刻,如同置身天堂,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些美好,将我们的视线更多停留在那些不满,那些负面因素上。
天堂真的存在吗?
我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答案,但是,我相信,美好,幸福,这些人类永恒的追求,一直都在我们身边,都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非常好看的电影,非常喜欢Tod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
电影没有很大的波澜剧情,但是非常吸引人,让人看的很感动。
电影里也刻画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纠结,即使牧师都怀疑上帝。
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上帝的旨意,我们没法判断which situation is good or not. 最大的感触是我们要的是信心,我们要有爱。
但是最重要的是信心和爱不是感觉而是行动!!
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我们信上帝要活出上帝的话来,抓住上帝的应许。
我们说自己爱父母,不是说是行动,比如给父母打个电话。
最重要的是行动!!!!
搞不清楚为什么会看这个片子,或许是为了磨练自己的耐性吧,虽然在看电影的同时依然是多任务。
故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讲的是一个孩子在生死关头灵魂出窍经历了天堂半日游由此引发的信任与否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不过说老实话,要是我是旁观者,估计也是很难相信这样的事情,更大的可能觉得还是这个牧师为了忽悠或者招揽信众所制造出来的噱头。
电影里的牧师口才相当的好,让我无比的佩服。
此外,电影的有个细节,某个病人在即将离去的时候,家属要求牧师来到病人身边,好像也不是病人需要忏悔,而是让牧师来做心理宽慰,有点类似和尚在世人刚刚离去的时候会握着逝去的人的手,念来往咒做法事一样。
以前的博文里就讲过,因为自己没有看到过神迹,所以无法相信神的存在和能力,或许也是有部分原因在此导致缺乏对于宗教的向往。
当然换个角度说事,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实是幸福的,因为有精神寄托。
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已。
影片推荐指数:二星,故事的内容不是我喜欢的内容,不过孩子真的是很有意思。
人对世界的认知,始终挣不脱那根绳索,一头是信,一头是疑。
一切存在都似有证据,却又毁于一念,即使是耶稣最虔诚的信徒也爱莫能外。
一位每个礼拜都要为信徒们布道的牧师,当他真的从有过濒死体验的四岁儿子的口中得知有关天堂的种种奇妙景象时,他却首先选择了疑。
他因此而给信徒们带来了精神困扰。
最终,他依然没能张开怀抱拥抱主,而是以“爱”的名义为自己解围,竟然可以重获信徒们的拥戴。
由此,神迹被偷换成神逻辑:神=爱。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看过的第一部濒死体验影片!
😂在此推荐一本“濒死体验”经典著作:《超越生命的意识:濒死经验的科学》(商务印书馆)是濒死经验科学哲学领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该书首版于2007年以荷兰语出版,当年便售出10万册,之后被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波兰文、拉脱维亚文等多种语言。
这本书不仅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死亡,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濒死体验”指人达到临床死亡状态下的意识体验,它包括一定的要素,例如听见美妙的音乐、看到隧道或光、飘出身体外面、生命回顾、与已逝亲属的会面等现象。
《超越生命的意识》一书建立完善的实验设计以及理论框架之上,不仅涵盖了濒死体验研究各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而且他提出了独特的意识哲学理论。
在实验设计方面,劳美尔教授的团队用八年时间,对荷兰十家医院的数百名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了跟踪记录。
以丰富的临床数据以及专业的医学背景为基础,劳美尔教授在本书中对以往有关濒死体验发生原因的试探性解释逐一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濒死体验”并不是因为“脑缺氧”、“二氧化碳过量”、“癫痫”、“服用致幻剂”等生理原因,也不是因为“畏惧死亡”、“双重人格”、“幻想”等心理学原因。
这一论证过程,可以说将“濒死体验”的科学研究向前又推进了一大步。
在理论方面,劳美尔教授主要诉诸了意识哲学与量子物理学的论据,并以此提出了“无尽的意识”概念——无尽意识的本质,先于我们的出生与身体,并且将在死后独立于我们的身体,而在没有时空性的非定于空间中存在。
据此看来,我们可以严肃地思考,死亡是否与出生一样,只是由一种意识状态进入到另一种意识状态,而身体的功能等同于一个“交界面”。
另外引用一下书中的一句话:不接受难以解释的现象的原因始终是情感上的,例如害怕科学系统的美丽或效率会受到伤害。
这些都是完全不科学与不合理的理由,而且它们会导致反思的贫乏。
—— 弗里德里克·范·伊登昔日的《论语》说,“未知生,焉知死?
”,而今日我们应该反问道,“未知死,焉知生?
”……
补充: 另外再推荐几本有中译本的濒死体验经典著作 ——1.《死后的世界》中国友谊出版社(喜马上有)、2.《看见生命》中信出版社(微信读书上有)3.《超越生命的意识》商务印书馆、4.《向死而生活在当下》中国法制出版社、5.《死亡回忆》吉林文史出版社(喜马上有) 推介语: 1.通过对濒死体验的深入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对生命与死亡的认知,增强对意识的认知,从而拥有正确的生死观,学会发自内心地热爱生命,珍惜当下的生活,找到人生的意义。
——布鲁斯·克雷森(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神经行为科学教授)2.有证据支持了“濒死体验”的有效性,并且表明科学家们应该重新思考有关终极医学奥秘之一的理论一一人类意识的本质。
——《华盛顿邮报》3.这是一个由濒死体验研究领域中Z著名的专家之一提供的激动人心且信息丰富的全面概述。
——雷蒙德·穆迪博士 (弗吉尼亚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曾担任乔治亚州医学鉴识精神病学家,先后任教于西乔治亚学院、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等高校“濒死体验之父”《死后的世界》作者)
整体感觉其实还不错,没有太大的起伏,就这样静静地,将一切进行着。
其实本片让我最感动的是大家真诚地为濒临死亡的小男孩虔诚的祈祷,那一刻最让我有眼睛烫烫的感觉,之后是小男孩关于天堂的讲述,当得知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都能在天堂继续幸福着,那么,相不相信又有什么关系呢。
爱一直都在,信仰,天堂也都不曾离弃。
想起室友,她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学校每个星期天也都会去教堂,觉得她看这部片子更合适,而且她平时也都是一种温温的感觉,脾气也很好,待人很不错。
有时会听到他放的一些教堂的歌,在这部电影中也时有听到,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真诚,温暖。
我想,这就应该是天堂应该有的模样。
整部电影围绕着陶德牧师一家来展开,陶德牧师不只是个牧师,他还同时兼任卷帘门修理工,摔跤教练等五个工作,幽默风趣又深爱着家人。
当妻子在屋里领唱圣歌的时候他会在门外陪儿子学狗叫,他也能站在教堂讲台上宣扬十字架的信息。
陶德一家的生活是轻松又不乏严肃的,全家去到丹佛的户外旅游,穿梭在丛林追赶蝴蝶,甚至忍着恐惧让毛茸茸的大蜘蛛在手掌爬行;也一起去到教堂唱诗敬拜,讲熊和狮子和独角兽的故事,带领群众聚焦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他们本可以这样充实地生活下去,直到他们4岁的儿子寇尔顿得了阑尾炎,发高烧到四十度,这打破了他们的生活。
陶德夫妇体会到了面临失去儿子时的挣扎与痛苦,丈夫在教堂里愤怒地推开椅子,责问上帝为何如此残酷,妻子则哭着打电话请教会里的姐妹帮忙祷告……幸运的是,风暴已过,寇尔顿苏醒过来,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声称自己在被抢救过程中去了天堂,见了耶稣!
随着他讲述更多天堂的细节,陶德牧师从半信半疑到真假难辨,儿子描述时陶醉的神情,交流时真诚的态度让他不得不相信,儿子没有在撒谎。
作为一个牧师,当他试着不仅用理性去思考,而是更深地去思想上帝对他们一家的旨意时,更让他不解的,却是在所有怀疑他的人中,竟然有他教会里每周听他讲道的南希太太和他最爱的妻子。
在这儿我把电影暂停,陶德牧师面临人生的一个岔路:或者放弃对天堂的追问,忘记儿子所说的,重建跟身边人的关系之后继续平静生活下去。
或者相信圣经的话语,追随心里的感动,祷告祈求神的光照。
而他选择了一条小路,圣经说“你们要进窄门,那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而在这之后,妻子跟他道歉并诉说自己深爱着家人却发现什么都做不了,南希太太也在她儿子的墓前为自己曾经对陶德的苛刻话语抱歉,并终于因着对上帝之爱的确信而自己儿子的死释怀。
又是一个主日,他在讲稿上写下:Heaven,only faith opens our eyes.God is love.On earth as it is on heaven.(只有信仰能让我们张开双眼,上帝就是爱,在地犹如在天)。
陶德从妻子疼惜、温柔和充满爱意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终于明白身边人对他的不理解原来也是出于他们的爱,他对上帝话语的执着最终让他走近妻子。
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故事,在我做门徒两年的过程中,因为信仰这件事没跟父母少发生冲突,他们担心我相信上帝之后找不到工作或是无法专心学习,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跟我做思想工作。
有几次我不耐烦地打断他们,嫌弃他们的唠叨和无知,转离他们惊愕而不理解的目光然后离开,事后又觉得自己太轻率。
现在我慢慢明白,原来他们的不理解也是出于对我的爱,当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爱的表达,他们就变得像小孩子般固执。
“God is love”,当我们带着爱去明白身边的人,上帝就在我们身边,他会带领我们跨越误解和冲突,进入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因为在那里,所有的防备都变成拥抱,所有的怀疑都变成信任。
简介里说,“神的作为远非人类可以控制和了解的”,我是一个教徒,对于我来说,勾起我看这部片有一部分是好奇,然后这部片带给我的并不只是满足我的好奇心,而是激励,特别是当穿白衣的使者(我相信是耶稣)迎接寇尔顿并与其说话时,还有最后一张耶稣的画像,都是真正的激励。
就像华莱士所说,这部片并非只是传道,而且如果我们将这部电影与美国好莱坞大片相比,从电影所用的特效还有故事的曲折程度来说,好莱坞大片也许远远比这部电影受欢迎。
所以我也很理解有朋友说,“看了预告就不想看正片了”。
但我们要知道,华莱士拍这部片并非以传道为目的,并非以票房为目的。
这部片基于一个真实故事,一个牧师的儿子的真实经历。
我也相信导演不会在真实故事上做过多的改动来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因为一个基督徒绝对不可以作假见证,绝对不可以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而说出假的故事。
所以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单一的叙事方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部片由真实故事而改编,而不是编造的好莱坞大片。
导演华莱士所说,“神的作为远非人类可以控制和了解的”。
神处在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空间里,我们对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感到不可理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经常会用“奇迹”来形容一件在我们看来基本不可能发生但确实发生的事情。
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小霸王游戏机里的“超级马里奥”(或超级玛丽)super mario,一位传道说,就像2D游戏里的主角超级马里奥不会理解3D世界的立体一样,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也无法理解生活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上帝的作为。
所以很多事情上,当我们看不到,当我们理解不了,当我们看不到基本的逻辑,当我们看不到事实依据,我们就不去相信,我们就就大胆的质疑、我们说他不存在,我们甚至诋毁。
寇尔顿的父亲陶德牧师在结尾说到:“我相信上帝要我做牧师,他是否坚持要我的看法与别人的看法相同?
当然不是。
”正是因为造物主创造了不同的你我,也正是因为他对我们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计划,所以我们才会有不同的想法,也正因为有不同的想法才会做出不同的事情,于是我们(甚至有一些基督教徒们)才会对寇尔顿的故事有质疑,质疑“是否有天堂?
”我绝对相信与理解不同的人看完这部片有不同的想法,有人感动,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说这部片“洗脑”,有人受到激励。
但其实这都没有关系,这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
上帝他是否坚持要你我的看法相同?
当然不是。
看完这部片,感动的同时很受鼓舞,也更坚信了我平时在教会所学的道理: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计划,而只有他才彻彻底底的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经历过什么。
既然我不了解别人所经历过的事,那我也不要去论断别人,也更要以包容的心来对待别人。
ok说完了想说的,更多的我只是谈谈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影片本身。
希望大家以一个包容的心看待这部片。
也希望以后自己能读到原著。
五星力荐!
"我们不都已经瞥见天堂,往往却选择了憎恨与恐惧的地狱?
" --陶德牧师"Haven't we already had a glimpse of Heaven and so often chosen the Hell of hate and fear?" --- Todd Purbo
借着别人的眼睛,我见到了你的面。总有一天,我会亲眼见到。
很不错的一个电影,想起主人公一句话,当你遇到一件超出你经验的事的时候,你会怎么理解它?看这部电影是在国航的飞机上,看的时候飞机很颠簸,不过内心还是很平静,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
小众福音电影可能也没有多少人喜欢 但我确实挺喜欢 画面音乐摄影都很用心 虽心灵鸡汤 但温情尚在 最后有个镜头女教会理事看到自己的儿子 你相信爱么 你若相信你就会看到 我看到了家庭 亲情 童真 父爱 真诚 友情 邻里之谊 看完心里安静平和 充满爱意 我很满足了
导演打了一张安全牌,所以电影每个方面都做得相当的稳,甚至没有什么差池,但也就是因为它太四平八稳,导致电影没有惊喜跌出,虽然煲了一锅心灵鸡汤,并在音乐、摄影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上都做到了极致的舒服,但整体留给观众的留白和思考不多。推荐一下两首片尾曲,相当的好听。
天堂真的存在,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真实事件改成电影仿佛缺少了些艺术夸张,在书里面就刚刚好,矛盾如果夸张可能就全无真实性,宏观大爱的片子。可惜,中国人从来没有信仰。
一、我相信光,但我不会在真的见到迪迦的时候信仰动摇;二、我不信上帝,我不信神爱世人,去你m我的苦难是神对我的考验。22.03.28
看泪奔了,倒不是因为片子,而是因为,我在想,如果我在一世纪的巴勒斯坦,而这个为我而来的人站在我身边,我认得出他吗?【那时候大熊可能会咆哮historical Jesus的课都坑爹】【或者直接跪了什么也表说了】
5.5 浅显薄弱的戏剧冲突承载着这部福音电影绝大部分重量,从传教方面来看毫无说服力。
信的都未必能看到上帝和天堂。
天堂真的存在,害怕吗?爱是那么近
看看
平庸,没看点。
这是什么鬼
评分给小男孩,还有景色,噢,还有他姐姐的那两拳
要不是给父亲推荐,我都忘了看过这个了,码上。
某教宣传片,还真人真事
天堂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就不会有这部片子。
传教片,我还是打个客观的分数吧。
信仰是不能质疑的,不能辩论的,信了就信了
传道剧。剧中曾浓墨重彩地说了托德一家的困境,但在得知天堂存在以后,这条线索被抛弃了。宗教的道理也许相通,但不能摆脱困境的不算是一部成功的福音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