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2> 我可能是个泪点超低的人,尤其是在看这种类型时,我不理解什么剧算是好剧,什么东西能打动人,但这部剧,目前为止,真的很良心。
有美人名将,也有小人物的生死,是呀,这个国家本就不是个别几个人保卫起来的,每个人都有参与进来。
张学良的演员掌握的很不错,无法出兵的揪心,祖业落寞的无奈,一个堂堂少帅,却要倚靠鸦片入眠。
心疼之余,只有无奈的叹息,世道艰难,身不由己……我挺欣赏拍正剧的演员,有一份认真拍戏的态度在那里。
对了,这个演员叫周航。
好吧,我不打算剧透很多,诚心安利这部剧,抗日神剧的请绕弯,这里只有用血肉拼搏护我河山的普通人。
1——4集这四集里印象很深的有几个镜头!
1.张学良的无奈和隐忍,演员的度把握的很好,在本庄繁游说面前,他大义凛然,与张海鹏的小人形象对比鲜明,更是与溥仪的懦弱截然相反,美人爱名将,这个少帅不虚传。
2.国联风雨中的施肇基,我不止一次感叹得亏他心脏好,不然非要气死,日本人的傲慢,别国的擦边球,我们国弱,就应该讨不回一个公道吗?
他的据理力争,他的努力,我们看到了。
3.宋庆龄的涸辙之鱼。
4.马占山,这个大叔有点萌,张海鹏悬赏一万元要他的人头,他悬赏一块钱要张海鹏的人头。
大事面前决不含糊,我喜欢大叔那句:我家的大关东,绝不容你小鬼子横行!
这本该就是我们的河山,感谢你们,守住家园,让我们可以在而今幸福的矫情。
第5集深夜里看完第五集,可以说是热血沸腾,马占山大叔果然厉害,江桥战役不给日本人甜头。
蒙古曲子真的好听,我泱泱华夏还是有很多血性之人。
希望哲别喝到一口烧刀子,这个出场不过五分钟的男人,彻底戳中我的泪点。
这集的五郎超级讨厌,你的儿子死了,你很难过,难道我中国人的命不是命吗?
大叔好心,把尸体和遗物送还,却以为是羞辱。
真的是,日军的这个脑回路,我不是很了解。
这部剧你们慢慢看,会发现,日本有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这名字起的,害怕不能名垂千古吗?
好吧,充其量也就是遗臭万年罢了。
马占山大叔的粗口好萌,大叔是不会听军令的大叔,但他守住了民心。
起码,战火之中,给了百姓一个关于名字的依靠。
江桥战役,注定被我们记住。
河山不朽,浩气长存。
给哲别,以及每一个向死而生的你们。
<图片3>6——7集川岛芳子可真是个乱世魔女,大清的十四格格,讽刺的日本间谍,她把溥仪拿的死死的。
不得不说,鱼旦的溥仪有些可爱又可怜,皇亲贵胄,托着一大家子,在乱世里受尽摆布。
日本人真的可恨,炸了我们的图书馆,文化岂是一朝一夕就可毁灭的。
上海文化界的众位我也是十分感动,每个人不会犹豫,以笔杆宣战。
宋氏三姐妹终于同台,气质风华。
上海守卫军装备差,坚持死守,终究是忠心为国的人多。
顾维钧的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好吧,我同样超级佩服他的心脏。
有这么个历史,真的是特别讨厌战争,如今这盛世,感谢前人,每一夜的山高水长,都有忠魂燃烧的光芒。
《东方战场》这部剧看了有一个星期,一开始真的是难以看下去,相较于其他红色题材的抗战剧,这部剧没有感情戏,也没有固定的主角,而是采用碎片化的表现历史,讲述日寇侵华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抗日战士,可以说它是一部完完整整讲述历史的剧。
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不得不说导演的胃口很大,想要完整的讲述日军侵华的历史,但却兼顾不了小细节,人物刻画和历史事件的讲述也不够丰满,但值得肯定的是可以让观众较为完整的了解日军侵华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发生的事情。
看评论和短评,大家对这部戏的评价褒贬不一,就我自己而言,自初中接触历史以来,由于没有系统性的了解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包括老师讲的,也都如课本所写那样,片面化,碎片化,讲的大都是九一八,七七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革命战士的光荣事迹,再加上看的抗日题材的剧也大都是截取日军侵华的某一时间段,所以自己对日军侵华历史的了解都是碎片化的,而这部剧恰好把自己的的零碎化的知识串联了起来。
单就这部戏的制作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抛却空,陆,海等场景和武器的还原,单就演员来讲,就值得我们为它点个赞。
剧中涉及苏联,美,日,英等国家,导演并没有采用中国人扮演的日军将领,又或是其他国的演员,而是真正的使用外国人扮演,其中涉及英美日法苏联等国的演员,所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出戏,相反正是因为采用这样的演员,使得抗日时期,中国在国际上艰难的处境显得更加真实。
当然真正的历史对于大多数人也许都是枯燥的,这部剧也摆脱不了这个魔咒,但是仍有其出彩点,比如《黄河大合唱》是如何诞生的,池步洲的日本妻子对日军发表的演讲等等,正是因为这些演员,才组成了一部精彩的剧。
真正的历史,没有谁是真正主角,也许这正是导演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所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贯穿主线的主角,而是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演员和事件共同讲述这段悲痛的历史。
东方战场,是一部历史大剧,看得心情澎湃,热血沸腾,导演,编剧的心血,值得肯定,这部剧真的不一般,看过不少抗日剧,都是些娱乐大众化,干篇一律,缺少深度,中国要多一些这样的好剧。
给你们五星评分吧。
看到赵一曼那段,看到我中华儿女,挥洒鲜血,抛头颅,真的好感动,中国的抗战胜利,离不开赵一曼这样的干干万万的英烈。
看这部剧,好像翻看了一部近代史。
重要事情说三遍,顶起,顶起,顶起。
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诸多主旋律电视剧强势来袭,开启了霸屏模式,题材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正在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热播的抗战史诗剧《东方战场》,以其庞大的故事体系、恢弘的场景制作以及细腻的人物刻画,再一次唤起了观众对抗日战争的惨痛记忆,时刻提醒着大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全剧66集,投资约2亿,辗转14个省份拍摄,搜罗各国特型演员,还原成百上千人的大场面,又邀请到众多的形神兼备的大牌演员加盟,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 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等,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购买了众多的历史及影像素材进行内容补充。
通过“由大及小”及“以小见大”的双线视角,真实再现了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大约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事件。
《东方战场》的创作团队魄力足、野心大,故事覆盖范围广、内容全,最终呈现出“大而有当,全而有序”的视野和格局的精品大剧。
剧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超过1200多个,各种大腕红星与实力派戏骨,甚至启用了许多的国外演员,为整部剧集增色不少。
外到世界各国元首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等,内到国共两党的众多领袖和将领,上到运筹帷幄的高层统帅,下到流血牺牲的抗日军民,都给予了有力的刻画,有助观众以最全面、最客观、最完整的视野回顾二战。
经过《书剑恩仇录》《隋唐英雄专》等大戏磨砺的当红男星黄海冰,扮演的毛泽东,可谓形神兼备。
剧中的他一言一行英气十足,既有平易近人一面,还有领袖人物那股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霸气;张鲁一扮演溥仪,外表看起来书卷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贵气,内心实则怯懦无奈,想要复国,却终沦为日本人的傀儡;由袁咏仪扮演的宋庆龄、俞飞鸿扮演的宋美龄、叶璇扮演的川岛芳子、罗嘉良扮演的汪精卫等等,尽管时间空间匆促,但所有演员都在有限的剧集中发挥出了精湛的演技,使得自身气质与历史人物达到了契合统一。
作为一部群戏,日本侵略者的嚣张与残忍,伪满洲国和汪精卫伪政权的卖国求荣,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坚毅与奋起……有心观众势必瞧得出巨大信息量。
《东方战场》立足于全局,在剧中既有抗日英雄、国际领袖,也有卖国贼、凶残的侵略者……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残酷战争,不仅仅是一段屈辱和抗争的历史,也是看古往今来历史的兴衰。
该剧没有用高大视角展现抗日战争,而是将自己作为一面反映的历史镜子,令观众得以更深刻地去感受这段历史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
紧凑的事件,繁多的人物,多线的叙事方式,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冗长,反而在历史烟云变幻中,有目不暇接之感,本剧故事创作上,还是相当强的。
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大剧《东方战场》既有对历史的冷静剖析,还有对日寇惨绝人寰的恐怖展示,整体又不乏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刻画,值得全国观众藉此重塑记忆、缅怀先烈、不忘国恨、发奋图强。
像《东方战场》这样制作精良的战争反思大剧,海纳百川,气度非凡,挥毫泼墨于大历史,又纤毫毕现地还原真人物,以史带人,以事见心,难怪频繁掀起话题风暴。
由于近年来,宫廷剧、肥皂剧、搞笑剧充斥着荧屏,并都赚取了高额商业利益,导致二战题材成为了罕见题材。
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在电视机前,迷恋没有营养的快餐,大家必须严肃面对历史。
目前,抗战题材不是拍多了,而是太少了,《东方战场》让人看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段历史时刻告诫着当下的我们,要珍惜眼前幸福安逸生活,以战争中历史人物为鉴,才能知晓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
有点纪录片的感觉。
着重描述了很多之前并未仔细描述过的历史事件,同步描述了国内各时间段各地抗战情况。
拍得很仔细!
演员演得也好。
到最后审判的场景是以往影视中很少见的。
有些镜头是《铁血红安》套拍的,但也不影响剧情。
就电视剧而言,堪称上乘。
要是拍成电影,大概能堪称史诗般的作品。
只是感觉后面的一些集(主席的发型改变了,一些片段也不如先前细致)是不是换了导演?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些变着法装比的。
不说横向比较市场的抗战片,全是想我心里的抗战剧是怎么样。
它没达到,我就要喷。
从来都是这样,评价一个事物,不说出他的缺点就好像不够有水平,装比惯性心理发挥的淋漓尽致。
下面说自己观点:本国演员只能演本国人物;军队士官请的是武警官兵,精气神明显不一样;详细介绍一万四千多人物,有我们熟悉的蒋介石,毛泽东,张学良,杨靖宇。
也有我们不熟悉的马占山,池步洲,杨成武;文戏很赞,武戏的热血激昂下也有文戏的柔情似水,比如池步洲和白滨英子的爱情,高桥宪一妻子的无奈,甚至汪精卫也有苦衷,最后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并没有一棒子打死;特效也比较好(相对来说):只说一个细节,爆炸过后的弹坑很不起眼,但是也做的逼真,能感受到剧组的用心,你要是硬跟大片比特效,当我没说话。
以上是我横向比较的结果。
有不同意见,欢迎来交流,胡搅蛮缠无脑喷的走开。
十分钟后弃剧,不是历史,依然是宣传剧。
是张学良下令的不抵抗,这一点张自己晚年在美国已经不止一次的说明过了。
所谓的蒋下令不抵抗是中供的宣传。
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只是占领了沈阳,并没能马上占领东北全境。
沈阳沦陷后,蒋介石和国名政府多次命令张学良守住锦州,牵制日军,积极策应黑龙江省马占山将军的抗战。
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
12月8日,针对张学良准备放弃锦州,蒋介石致电张:“锦州军队勿撤退。
” 此后,蒋介石下野,12月25日、12月30日,南京新上台的孙科政府两次电令张学良在锦州“积极抵抗”。
但张仍放弃锦州逃入关内终致东北全境沦陷。
说来奇妙,看这部剧,是因为想看别的,手滑点到了播放。
想着既然播了就看看吧。
说实话,剪辑确实不太畅通,可能是因为完全按照时间进程,从这个战场跳到那个战场,着实有点混乱。
但不影响你通过这部电视剧去了解历史,和那些塑造历史的人物。
我是边看电视剧边百度资料!
,对每一个人都有了相对浅显的认知,包括好坏。
目前看到第十集,偏爱马占山这个角色,表现的很丰满。
其实更想多了解赵登禹,但目前看到并不多。
正如导演路奇所说:对于很多观众对这部剧口诛笔伐,他能够理解,因为这部剧是需要一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熏陶才能够读懂的。
好的作品之好应该在于它能够给人以启迪,让人觉得不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必须引人入胜,我想该剧对于我而言,是一部好作品,第一,它让我全面的了解了中国14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艰辛历程与全国人民的顽强无畏;第二,它让我全面的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国际国内环境与形式,以及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幻;第三,它进一步让我知道了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国军的巨大牺牲;第四,它让我对TG当时所处的形势以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第五,全剧透露的核心思想并非‘日本帝国主义如何邪恶,一定要打到日本法西斯’,而是世界和平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难得的和平,人类应该休戚与共,睦领友好,这是满怀人道主义精神的大国气魄的体现,我认为,这也是这部剧出众的原因之一;第六,虽然该剧为了政治正确必然需要对TG有所美化,但并不妨碍其成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诞生的最真实最客观最全面最宏大反映14年抗日战争历程的最优秀电视剧。
本剧是第一部全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并且采用电视剧《东方》《长沙保卫战》的剧情国际视角给人以一种客观全面的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本剧缺陷有1.《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南京保卫战》过多采用80年代到90年代的电影片段,在视频画质方面影响很大2.在介绍《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不如电视剧《少帅》介绍的更加全面细腻本剧亮点重现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江桥保卫战》《长城抗战》《一二八上海会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武汉会战》《中国远征军》《伪满州国的灭亡》《汉奸汪精卫》 《中国空军远征日本》 《日本华北观摩团的覆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本剧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可能有些人认为这部电视剧在叙述一些重大事件中掺杂一些与该事件无关的人和事影响观看的流畅性,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剪辑软件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电视剧进行剪辑合成,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好,大家的一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达到最好的观看效果。
原子弹下无冤魂!
影片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篇,以日本投降后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收尾,贯穿了东北沦陷,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等大事件。影片突出某党过多片段,照成了主次不分问题,而且剪辑片段切换过快,不自然,同时部分地方史实不真实,需要分辨看待。
客观一点会死啊?
地下党无处不在,又是一部带颜色的电视剧,开篇曲保卫黄河,→_→ 你是东方战场,能用更宏大的歌吗??结局中共的领导们现在黄河边指点江山,啥意思??这红色抹得太深了吧?
《东方战场》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阵容庞大,故事宏伟,制作优良,是很棒的电视剧。
在看纪录片的feel
相对来说非常客观且全面的抗战题材了,建议战争群像戏都以这部为标杆吧。按照时间线推进,无论节奏还是配乐,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面面俱到了。从九一八开始到东京审判结束,花了66集讲了14年的抗战。除了正面战场,日共还有英子那条线也挺唏嘘的,不知道英子有机会回家见见父母不,弟弟也蛮惨了。我第一次在一部电视剧里见到原子弹爆炸那么详尽的描写,太震撼了,军国主义真的害人啊!但是导演那种温情以后必死人的套路真的看到了令人抗拒,还有个特别大的毛病就是有些地方拔高太明显了,我也知道我兔伟大,但你过分煽情容易让人逆反啊……比如同样是1941年,战长沙匆匆几分钟旁边交代过去,冈村宁次接手敌后根据地围剿非得单独来一顿夸教员就很迷惑。说起这个人,老蒋居然为了政治利益让他无罪释放,令人作呕
反正只看了溥仪的cut。鱼旦说拍马上天下的时候叶大小姐压根没认出自己是东方战场的溥仪也是real醉…
基本抗战14年重要的事件都囊括了,战斗场面也很可以,穿插了很多纪录片和相关电影的镜头也很不错,选角也基本贴合,除了希特勒有点让人出戏(可惜布鲁诺甘茨去世了)。四星半,推荐。
尽管有错漏,但并不影响这作为一部大格局的历史片
这种电视剧半集都看不下去,满嘴胡说八道
另类版的抗日神剧,李天白是谁。老蒋的黑锅什么时候能甩掉
正面战场相对太少
如果你不熟悉历史上真正的东方战场,看这部剧,可以让你了解到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涌现一些思考。如果你熟悉历史,了解二战亚洲战场的历史,那你会觉得有些东西还原的不错,而且还有一些暗示会让人觉得真的很细致,但有些东西却没有展现,而且某些部分也过于脸谱化了。这部剧,比起抗日神剧,角度大而广,从国党,日本,共党战争主体到英,美,苏等其他反法西斯势力,文学,间谍,艺术各个方面。制作也看得出很用心,有几集的气氛营造,空战,都很有一些经典战争片的味道。但是比起纪录片的话,角色脸谱化,剪辑混乱,上一集艰苦抗战,下一集就欢天喜地。
叙事冗长,讲述长历史未免让人找不出关键。
大型纪录片。。。。
1.配音问题 蒋 毛 周的口音不三不四像外国人强行模仿的方言 。同时嘴型对不上2.拍了不少大国的决策,罗斯福,斯大林什么的,个人觉得有缺陷,斯大林一口一个邪恶日本,中国伟大同志……别忘了我们付出什么代价才让苏共出兵的3.更大的漏洞在于,全剧主旋律是,我们之所以打不过日本,是因为我们的武器差,国民党腐败。我x,完全无视早期日军远超我们的军事素养(看一下日军的步兵操典),日军很多作战指挥官优秀的策略,小日本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4.这部剧的最大优点就是把抗战八年作为一幅长卷进行全面的展开,这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制片方的实力完全无法与野心相符。一个这么大部头的电视剧播出后居然毫无影响力,如果仅仅归咎于观众不喜欢看此类题材的电视剧的话,未免太偏颇,制作粗糙,毫无吸引力才是这剧最大的问题。
为我俞老师的宋美龄地道的英文
真是无语,把里面的传奇人物白崇禧,李宗仁拍成智障,前20集还能看,后面简直无语,不断突出某组织?正面战场难道就不被承认?镜头多是采集其他各类影视片段,20集,看不下去了。
修滇缅公路那段有点太夸张了。有这劲还会打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