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时刻从未上过战场的罗马皇帝单挑将军max的想法很成功,结局很悲催……想证明自己,又过分自负……就是不太明白两点:1皇帝身边的昆塔斯最后时刻刀剑入鞘究竟是因为受到max的感染,还是良心上的自责,如果皇帝最后战胜了,他能混下去吗?
2皇帝神机妙算,知道姐姐与max合谋,并提前下手,可谓不缺少智慧,为何在废除元老会、出清国库存粮、恢复角斗士比赛的问题上一意孤行,他不知道mob的意愿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吗?
《角斗士》的主角是马克西·蒙斯(罗素·克劳 饰)是罗马帝国战功显赫,受人拥戴的大将军。
马克西·蒙斯 马克西·蒙斯是由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饰演,出演的大将军很性感,还有就是在角斗场里的打斗确实精彩。
男主 对于角斗士的含义,古罗马时代从事专门训练的奴隶、被解放的奴隶、自由人或是战俘,他们手持短剑、盾牌或其他武器,彼此角斗,博得观众的喝彩。
在大约两千年之前的罗马帝国,类似的娱乐项目备受欢迎。
最典型的就是色雷斯人斯巴达克斯,也是起义军的领袖。
还有对于马克西·蒙斯的结局也是可悲的,在充满斗争的罗马帝国,就有多少人牺牲,一样都是悲剧人生。
在经久不息的片尾音乐声中,我的心情也像角斗士最后的胜利时刻,整个罗马斗兽场鸦雀无声,久久地停留在肃穆之中...生命转瞬即逝,我们却活得如此被动,如此无奈,如此挣扎,缺乏意义感!
我们得庆幸老天把我们安排在这个时代,所以我们的生命才不会那么轻易地被人夺取,男人们有生命张力的勇敢至多也就体现在流汗或流泪的竞技场或情场,再没有什么了吧?
感谢这个电影照亮了2005我的瞬间,如果生命是花,就让她尽情地绽放!
如果生命是火,就将他点亮,炽热地燃烧!
不为别的,只因为生命本身需要舒展,因为我们需要感知我们正鲜活地存在着,活得尊严,活出力量,还能自由地去爱和被爱。
Commodus与Maximus看完整部角斗士,最令我赞叹的,还是人物的饱满,尤其是Commodus,一位不择手段又惹人同情的帝王。
他偏执、疯狂、残暴;却又压抑、痛苦、绝望。
在一定程度上。
我认为,他的角色塑造比主角Maximus更为成功。
Commodus与《王的男人》中的皇帝燕山君有些相像,一样的残忍,一样的可怜。
特别是Commodus在暗室抱着他的父亲Marcus Aurelius哭的景象,像极了燕山君抱着化成母妃模样的孔吉哭的场景。
在Maximus被捕后的黎明,Commodus第一次对他多年以来深爱的姐姐如此强硬,一句“Am I not merciful?
”痛彻心扉。
Commodus与姐姐Lucilla对父亲,对姐姐,他又爱又恨。
爱与恨的交缠,使他充满矛盾。
他在不断挥剑砍向父亲的石像后颓然痛哭,他含着眼泪对姐姐说出伤人的话语。
从始至终,他的手多次在姐姐的唇上摩擦,却从未真正吻上去。
他不敢,他知道姐姐不爱他。
他的爱里,充斥着求不得的怨毒。
他的恨里,又满含伤心与爱意。
他爱父亲,父亲认为他的德行不足以担当皇帝,甚至想把罗马交给Maximus;他爱姐姐,姐姐畏惧他,私下联合元老院的议员扳倒他;他想让罗马成为人民的罗马,人民为Maximus不断欢呼。
而所有他求而不得的东西,他的宿敌Maximus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可Maximus却一个也不想要。
多么讽刺。
他无比失败。
Commodus与Maximus我认为,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悲剧色彩,不亚于主角Maximus。
帅气的Commodus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有惊喜呦~
不太善于写影评,也不太善于分析剧情脉络分析镜头细节,只是很单纯的写一些很私人的感受。
人在最失意的时候,会选择怎么排解情绪?
我排解情绪的通道之一是画画,还有听一些比较威猛或者潇洒的音乐。
看电影同样也是排解的方式之一,那么,你会选择看什么样的电影呢?
肖申克的救赎,飞跃杜鹃窝?
亦或是选择一些伤感的片子顺应情绪好好宣泄一下。
我会看一些肖申克这样的电影,无论看几多遍,都会给我一种对于继续追求希望的热情。
那么还有一部带有商业气息的电影,便是这部《角斗士》。
为什么会喜欢这部片子,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自从进了大学以后便不再喜欢看一些没有营养的商业片。
就算看了,也不会特意去下载一个高清的版本,好好珍藏在硬盘里。
唯独这部片子,即便是现在想起一些细节都会让我为之振奋。
最早看的一次似乎是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我的好朋友买了一张角斗士的vcd让我去他家一起观看。
更早一些的时候我只接触动漫,所有能够在影视当中获得一种很血性很亢奋的状态也只有在以前的一些动画片中才感受的到。
但是看了角斗士之后,我突然发现,和一些动漫做比较男人不应该是一个整天显露着阴柔气息却身手不凡的样子,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和拉塞尔克罗塑造的形象那样。
留着胡渣剃个短发,平日的眼神带有一份忧郁战斗的时候却又显露出锐利与自信的样子。
这,是我恐怕望尘莫及的外貌,也是我最向往的造型。
我们生活在现实里,没有过去的动荡能够成就自己,无力给自己一个男人用勇气谱写的传奇。
我想我们和女士似乎没有不同,在一个个工业化的机器里,男女都是螺帽与齿轮,每天都滚动着相同的节奏。
这句话对女士们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仅仅是感叹那个男人挥舞刀锋与铁蹄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所有想要触及的那个年代的点滴与感受大部分在影视当中,也有很多在游戏中,相信这个也是游戏令人痴迷的原因之一。
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但正因为遥远也是人充满联想。
很希望,自己也能在号角想起之前,用手搓揉地面的尘土,然后骑上骏马,拔出刀剑振臂一呼,在烟雾中只能看见剑在手中旋转而散发的光影。
对着最亲密的弟兄说,保持阵线,跟着我。
当你发现自己独自骑行于绿野,阳光照在你的脸上,不用担心,你已通往天国解脱自己。
即便妻儿已在天国,但是一场角斗尚未了却,相见还为时尚早。
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个国王用剑轻点你的双肩,告诉你已获得自由。
也会有一天,独自离去,闭眼上,推开最后一道门,抚摸着金黄的麦田,看到已苦苦思念多时的亲人。
在后人心中永远留下一个充满爱与勇气的故事。
我不希望,每天对着同样的桌椅电器,成为机器中的一个关节,慢慢锈去。
即便众人嘲笑之中,也想骑着骏马,挥舞刀剑,哪怕大战风车,也好过一生平淡。
天上的父,请保护我的妻儿转告他们我只为再次拥抱他们而活我会尝试遵循你的教导有尊严地活下去世间名利,于我皆如粪土这是斗兽场的超级明星马西墨斯一直以来向上天的祈祷,他曾是罗马帝国征战蛮族屡获战功的大将军,但他的愿望,不过是能够回家陪伴妻儿,然而这个愿望却一直未能实现。
妻儿被康莫德斯残杀之后,马西墨斯陷入了消沉,流落奴隶贩卖场,正好遇到角斗士选秀,被经纪人普罗西莫相中,成为了一名角斗士,艺名“西班牙人”。
但马西墨斯最初是不打算出手的,一个人心灰意冷的后果,要么任人宰割,要么放手一搏,反正死活已经不重要了。
这就像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皆大欢喜》中鄂兰陀要与查尔斯摔角前的自我评说:假如我打败了,那不过是一个从来不曾给人看重过的人丢了脸;假如我死了,也不过死了一个自己愿意寻死的人。
我不会辜负我的朋友们,因为没有人会哀悼我;我不会对世间有什么损害,因为我在世上一无所有;我不过在世间占了一个位置,也许死后可以让给更好的人来补充。
但马西墨斯不同,他太强了,常年征战不仅战力惊人,而且领导能力超群,不仅自己能杀痛快,还能指挥队友,赢得团队的胜利。
上台前,经纪人发表了如下动人演说:把刀用力刺进别人的身体里,观众会为此而向你喝彩,崇拜你,你也会开始为了喝彩声而爱上他们,最终我们都会化为一堆枯骨,可悲的是我们无权选择命运,但有权决定如何面对死亡,唯有如此,才能被人们追忆。
这段演说把马西墨斯推向了舞台,他肯定不能任人宰割,他要放手一搏,但绝不是自愿寻死,至少要让康莫德斯作为垫背,这就是一般复仇故事得以运转下去的燃料。
轻而易举,马西墨斯成为了明星,而且是超级明星,整个罗马都在为他欢呼,甚至是下一任皇帝的继任者卢修斯都成为了他的粉丝,这一点并不是马西墨斯看重的,但正是这一点成为了马西墨斯杀掉康莫德斯的武器。
艺人从古至今都是看观众的脸色吃饭,观众高兴了,艺人顺风顺水,观众愤怒了,艺人就得倒大霉。
经纪人一再提醒马西墨斯要娱乐观众,让观众高兴,因为他深知观众的吸金力,马西墨斯看到的却不是钱,而是权力,正如格瑞克斯所说,维系着罗马命脉的,不是元老院的大理石,而是竞技场内的沙地。
康莫德斯举办这次竞技搏斗的目的,也是为了笼络人心,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作为角斗士的马西墨斯,笼络去的人心远远大于他这个主办方。
于是奴隶的权力大过了罗马皇帝,观众就代表罗马,控制他们就等于控制了一切。
马西墨斯充分利用了斗兽场的明星效应,他用精彩绝伦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迦太基沦亡战中率领野蛮人大败西北欧军团,战车倾覆,人仰马翻,接着让高卢的不败传奇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同时手刃猛虎。
马西墨斯摘下头盔的那一刻,观众高呼Live,宣告了康莫德斯的权力地位摇摇欲坠,不杀底格里斯,是又一次挑战康莫德斯的权威,康莫德斯试图激怒马西墨斯,马西墨斯忍住剧痛,冷静应对,这是再一次的羞辱。
马西墨斯已经在观众面前让康莫德斯颜面扫地,他控制了观众,控制了舆论,即使康莫德斯在决斗前作弊,依然阻止不了灭亡。
斗兽场人气王完成了他的复仇,他终于可以回家,抚过麦田,面见妻儿。
写在前面:本文以amadieu的ID于2006年首发,后被多人篡用。
再次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1、罗素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古罗马人物:“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想要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
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人曾经在好莱坞电影《角斗士》中出现过,你一定以为他就是其中的罗马将军,也即后来的奴隶英雄麦克西姆斯,的确,这个片子很吸引我的 地方就是麦克西姆斯梦想回到家乡的画面,广袤的麦田和他缓缓拂过麦穗的手,以及他那有着栗色眼睛的孩子牵着马驹奔跑的场景。
影片开始,罗马大军战胜日尔曼 野蛮人后,在和老皇帝那场类似父子的谈话中,他深情的回顾了“宁静的乡村生活”。
事实上,罗素形容的不是麦克西姆斯,而是老皇帝本人,他的原型是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2、在此之前约400年,来自塞浦路斯的希腊人芝诺航行在爱琴海上,他不幸遭遇海难,虽然大难不死,但是携带的财产无一留存,他在郁闷之际忽然发现,如果可以 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财产的损失并不能妨碍他追求心灵快乐。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他肯定会缄口不语,以防被人编出类似“掩耳盗铃”的成语嘲笑 他。
但是事实上,芝诺回到陆地后四处宣扬此次遭遇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后来又通过类似于古印度人练瑜迦时的冥想,在雅典创办了古罗马最伟大的哲学流派—— 斯多葛学派。
由上可知,斯多葛学派强调心灵的幸福,强调恬淡寡欲和修身养性的重要,它甚至谈到了宇宙的和谐。
之所以要回顾斯多葛学派的来历,是因为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便是一名杰出的斯多葛主义继承者,他同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哲学王”。
在他哲学家和皇帝的两种身份中,前者给后人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思考。
在公元96年至180年,罗马先后被5位贤明的皇帝统治,世称“五贤王”,他们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比约和马可.奥勒留。
在他们的统治 下,罗马的疆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大西洋,南起北非,北至大不列颠的万万公民宣誓效忠皇帝并接受他的恩泽,无数珍禽猛兽被送到罗 马城的斗兽场,奴隶被迫和它们搏斗,以娱乐罗马公民和贵族,显示帝国的强大,同时震慑远方的蛮夷和皇帝身边的图谋不轨者。
马可.奥勒留在位20年,有一大半的时间,他无法呆在罗马城,只能在帝国的各个行省之间奔走,去平息由瘟疫引发的暴乱和野蛮人的入侵,这些野蛮人包括东面 的安息人和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人等。
马可.奥勒留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在奔走的马背上写了流传千古的《沉思录》,它以马可.奥勒留与 自己对话的方式探讨了人的美德、精神的困顿与追索等话题。
即使在将近2000年之后的今天看来,这些对话依旧是睿智的,充满寓言一般简洁却深邃的智慧。
和电影《角斗士》的叙述不同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马可.奥勒留并非被儿子弑杀而亡,公元180年,马可因为长期劳顿、心力交瘁,病逝于今维也纳地区。
他 在位时,的确遭遇过阴谋篡位的事件,驻叙利亚的将军卡希厄斯想要杀死皇帝并继承他无上的权力,但是事情很快败露,在对待这件事情上,哲学王再一次显示了他 的宽容和仁慈,为了避免事件扩大而殃及更多的军士和贵族,他下令把卡希厄斯叛乱的证据烧毁,他甚至没有怎么处罚卡希厄斯,后者却很快被自己的部属杀死。
这 整个事件非常绝妙的诠释了马可.奥勒留的处世思想:任何事物皆有自己合理的归宿,不要强加自己的力量来影响它们。
1500后,中国的清朝皇帝开始思考同样 的命题,他们在皇宫大殿的牌匾上写了“无为”二字,以此来揭示治国最顶级的智慧(唐朝既有皇帝对无为深感兴趣,但真正将之格言化并试图恪而守之的,似乎是康熙)。
马可.奥勒留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罗马帝国,他鼓励商人到远方的国家自由贸易。
《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曾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安敦即是马可.奥勒留本人。
由此看来,马可.奥勒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
但是过分善良和容易信任别人还是让他留下了一些令人难堪的故事。
马可.奥勒留的妻子福斯丁拉不是一般的漂亮, 同时也不是一般的淫荡,她和多人有染,并且通过马可.奥勒留对自己的爱护让她的情人们在帝国中担任要职。
这在整个罗马几乎人尽皆知,但是皇帝本人却生活在自己的 幻想里,他在《沉思录》卷1写道:我有一个十分温顺、深情和朴实的妻子。
这对马可.奥勒留的真诚是最大的讽刺,也是最悲哀的事情。
更让人不堪的是,皇帝通 过自己的影响力让元老院下令在各处神庙中立上自己妻子的雕像,让她接受神祗的待遇,痴情无比的皇帝还规定,罗马的每一对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要去供有福斯丁 拉的神庙膜拜,以学习她的忠贞和质朴。
马可.奥勒留做的另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是把皇位继承人交给了儿子康茂德。
《角斗士》里,马可.奥勒留想让当麦克西穆斯当执政官和罗马公民的保护人,在和麦 克西姆斯谈话的最后,他说道:请给我一个父子间的拥抱。
这句话其实有很深的含意。
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在罗马的传统里,继承人的产生是由老皇帝挑选贤能 的人,收他为义子,培养他,待他成年后立他为执政官,马可.奥勒留本人便是安东尼比约的义子(甚至哈德良也曾经当过马可的养父)。
电影中,马可.奥勒留这 样说,无非是表示他会遵循罗马这个优良的传统,将帝位传给麦克西姆斯。
但是在史实中,马可.奥勒留打破传统,让儿子康茂德自14、5岁便参与政事。
他其实 深知康茂德的无能,但是梦想元老院中的贤者能引导康茂德,让他成为一个爱惜荣誉的正直的人。
正如马可.奥勒留期望的,在自己死后,康茂德即位,成为罗马近 100年来第一个“生而为帝者”。
马可.奥勒留万万没有想到,康茂德会成为和尼禄、卡里古拉、图密善齐名的暴君,罗马帝国也由此从全盛进入衰败。
电影里,马可.奥勒留死前目睹日耳曼人被罗马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史实中,马可.奥勒留死后300年,日耳曼人攻破罗马城,大肆屠杀,毁灭西罗马帝国。
3、《角斗士》里的小皇帝是个阴险的、充满嫉妒心的人,他离高贵和正直的距离,恰好是大地和蓝天之间的距离。
电影里,他还和自己的姐姐露西亚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和他那具有神的气息的父亲相比,康茂德表现的怯弱和低俗是令人诧异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吉本这样评价他:“(康茂德)从很小的时候起,便表现出 一种对一切理性或高雅的东西无不厌恶的情绪。
”这种品性决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高贵的王者。
在他最初即位的3年内,他还是比较收敛的,也尊重元老院的意见。
和电影不同的是,事实上,康茂德和露西亚的关系并非如此亲密。
一天晚上,在返回皇宫的路上,他遇到刺客,刺客一边喊“这是元老院的决定”,一边举长剑向他 冲来。
刺客被禁卫军制服后承认,正是受了皇帝的姐姐露西亚的派遣来刺杀皇帝,原因是皇帝的妻子拥有太大的权力而招致露西亚的嫉妒。
露西亚在流放后不久被杀 死。
作为一个多疑和没有安全感的人,康茂德从此不再信任元老院,开始以各种名义杀害元老院的人,这其中就有昆提良家的麦克西穆斯和孔狄亚努斯两弟兄。
马 可.奥勒留在世时,麦克西穆斯和孔狄亚努斯已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品格赢得老皇帝的信任,并且受委托管理希腊的政务,同时掌握兵权。
在康茂德的阴谋中,麦克 西穆斯和孔狄亚努斯是最令人惋惜的牺牲品,他们在一次对日耳曼的战役中大获全胜,其后却被康茂德处死。
这是《角斗士》的主角麦克西穆斯在史料中唯一出现的地方,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涉及他的文字只有短短300余字。
《角斗士》中有一点是对的,康茂德的确非常喜欢角斗。
他喜欢身穿盔甲和赤身裸体的奴隶角斗,后者的武器是一张大网和一把三刃叉,史料记载,他在自己不是 太漫长的一生中共参加了七百多次角斗(BT啊)。
他的另一项绝技是射箭,死在箭下的是从帝国各个行省搜罗来的猛兽。
如果他代表罗马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他 至少可以为罗马拿自由搏击和移动靶射箭两块金牌。
康茂德并非在角斗中死亡,他被情妇喂以毒药后被职业摔跤手掐死,在位整整12年,而不是《角斗士》里讲的短短1、2年。
4、“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吓坏了的老鼠的奔跑,线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
那么,置身于这些事物之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幽默而非骄傲,就是你的职责。
”这段出自于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中的话,告诫每一个理想主义者有任何远离世俗生活的想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对待所有的庸常,我们的态度是“幽默”而非“骄傲”。
马可.奥勒留另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是:人生只是一种意见。
看完二十多年后再续前缘的第二集 没有什么惊喜 也没有太大的感慨 却又吸引我重温了这第一集 同样的小屏幕上观影 却又品尝到了酒还是陈的香重温之前 回想剧情还是停留在影片开头的那场成功的屠杀战斗 片尾的结局悲壮好在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因为自己就是那个人 但是这种人确实只能在当代文明社会中生存 尔虞我诈才能存活的世界里他只能痛快的死去 而且不留一丝痕迹 导演老爷子时隔二十多年再续此片 展示的是他的江郎才尽?
沿着相同的轨迹成功两次看来被验证的确很难 回到电影本身 第二部的故事没有了新鲜感觉 剧情也有些简练 相比之下第一部反倒是曲折反转 身为一个恶皇帝也不容易 身处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也得臣服于“盲流”的意志 结果就是搭上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 两千多年前的文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相比这俩月新罗马帝国的搞笑 感慨文明谁说不会倒退?
居然会给这部片写评论,意外哟!
咳咳,讲正题——影片里有那么几个对比的片断。
当Maximus还在战场上的时候,他走过战士们身边,他们叫他:“将军!
将军!
……”彼时作为将军的他为罗马而战,为能再次拥抱妻小而活,他回应那些战士的是一击鼓励;当Maximus沦为角斗士的时候,他穿过其他角斗士走向通往竞技场的铁门,他们叫他:“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
……”此时作为奴隶的他为生存而战,为向Commodus复仇而活,他回应那些失心观众的是一句“你们还不满意么?
”当Maximus在大斗兽场赢得虚拟的迦太基战役,欢呼的人群终于叫了他的名:“Maximus!
Maximus!
……”不知道那时的他,是否找回了自己。
Maximus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
他效忠于老皇帝,效忠于角斗士经纪人(实在不知怎样定义这种奴隶主的职业),好像变成了一台战斗机甲,而他心中的信仰却并非来源于其本性。
所以相比较而言,我倒更喜欢买下Maximus的那个ex-gladiator(他叫什么来着?
哦,Proximo)。
他真切地晓得自己要什么,并为之而活。
且不评议他所追求的是否高尚,是否荣耀。
但我想,忠于自己而活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即使在他放走Maximus时遭禁卫军刺杀,最后说的话只是“Shadows and dust.(一切终归尘土)”好漂亮的一句!
活得潇洒,死得痛快。
死生之事,不过如此。
P.S. 题外话看到了大斗兽场想象复原后的场景。
伟大的建筑!
哦呵呵
mob这个单词,在英语里是群众,大众的意思,常指乌合之众。
在GLADIATOR里热中于观看角斗场里的血腥杀戮的观众们,就是mob.mob里面可能藏龙卧虎,但只要他还没有显露出来他的英雄气概,他就只能和其他mob一起,表现出mob的特性:即使人多,他们也不可怕,即使人多,他们也总是随波逐流,没有一致的主张,即使人多,他们始终匍匐在强权的脚下。
罗马的老王衰老了,当MAXIMUS领导着强大的罗马军队取得最后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后,老王准备将权利传给MAXIMUS,他希望MAXIMUS成为罗马的protector,要求MAXIMUS在控制局面之后,把权利还给人民,people,让罗马恢复共和。
后来老王意外地被他的儿子COMMADES杀死,COMMADES登上了王位,而拒绝效忠COMMADES的MAXIMUS则沦为角斗士。
聪明的COMMADES为了对抗议院中顽固的议员们,实行自己的独裁统治,开始用血腥的角斗来娱乐mob,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结果mob就忘记了自己可以追求更多的民主权利,转而整天陶醉于血腥的屠杀,忘记了当初他们曾经在COMMADES回国掌权时激烈地反对过他。
后来MAXIMUS在角斗场上不断取得胜利,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最终一个角斗士竟然象个国王,逼迫COMMADES亲自下场与自己角斗,进而杀死了COMMADES。
COMMADES倒地后,MAXIMUS也因遭到暗算,伤重倒地,他命已不长久。
就在这一瞬间,原本喧嚣的角斗场突然一片寂静,mob沉默了,他们失去了主心骨,他们突然失去了可以统治他们的主子。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是跪着生活的,总是希望有个英明的,强力的人来领导世界,领导一切,自己随波逐流就好。
在角斗结束的一瞬间,COMMADES和MAXIMUS都行将死去,mob失去了主子,他们真的害怕了,害怕的说不出话来,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下一个英雄会不会来。
很久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片子的,剧情漏洞百出毫无逻辑不符史实。除了小杰昆之外毫无亮点。小杰昆演的好好啊,让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讨厌了他。每次电影里的人十分严肃的做着毫无逻辑的事情的时候还有soundtrack放出来感觉他们多么伟大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好搞笑啊。
There was a dream that was Rome,it shall be realized.
这片子一直给我一种例行公事的感觉还原了一下当时的罗马城,这倒是很有趣
逻辑上说服不了我,值得遗忘的片子。 @2012-01-30 01:06:10
9分,经典史诗级电影,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实至名归。雷德利斯科特不愧为大师级导演,各种电影类型信手拈来。罗马帝国和斯巴达真是经久不衰的电影题材,完美还原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景象。大规模打斗大场面略显不足,是唯一不完美的地方,有点意犹未尽,少了一点酣畅淋漓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一个美女挑逗了我将近三个小时,但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东西让我高潮。这就是我没有打满分💯的原因。😂
剧情太薄弱了,服化道表演大场面都很好,里面的英雄主义完全get不到
最后的角斗没把皇帝从“阴谋得逞、成竹在胸”到“震惊错愕、不敢相信”到“恐惧绝望、无奈愤恨”的心态表现出来。导致整部“戏”前戏太久,高潮太短,算不上史诗,又没表现出足够的戏剧性,差点沦为失败的作品。
堂堂罗马帝国皇帝竟然被角斗士在竞技场杀死了,故事有点假,但是挺好看。挺喜欢里面的配乐的和片尾曲,大气磅礴,用浑厚的交响乐声音来烘托出罗马帝国的强盛。片尾曲还有点异域风情的灵动,有种空洞神秘的韵味~~
马克西姆斯希望回到熟悉的家乡和所爱的家庭,但掌握重兵的他,被暴君所怀疑陷害,为了生存只能杀戮,但当面拒绝烂杀让暴君失信于民,更动摇了暴君的地位,感叹这暴君还是有底线,没有用下三滥手法杀掉他,为了表面的公平赢得民声,展开了决斗,最终杀死暴君,还政于民,赢得民心,在天堂与家庭重逢,用爱战胜了恨,用正义战胜了杀戮……
反派弑父干脆利落,但是杀男主角那么多次机会确根本不下手,明明打不过却非要跟他决斗。权谋的部分感觉挺儿戏的吧。有一些西方老梗,比如弑父娶姐,保持血统之类。个人没有那么喜欢…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我今天见到了位比罗马皇帝还强大的奴隶。。你曾将四种首要的美德写给我。智慧、公正、坚忍和节制。在我看到的时候,我知道我自己不具备这些美德。但我有其他的美德,父亲。那就是让我胜过别人的野心,足智多谋和勇气
【A-】这片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它那豪华的制作水准,精致的历史道具,古朴的服装设计,富有质感的摄影,或是代入感强的战争场面。真正打动我的,是他临死时,抚摸那随风舞动的麦浪,眺望着远方青灰色的天空,在妻儿的注视下缓缓踏上回家之路的一刻。对我而言,那些制作上的优秀终归只是表面,那个战士回家的那幕才是本片真正的灵魂。
个人英雄主义意的淫片
写论文看的,没什么惊喜的地方。套路套路结尾更是草草了事
严肃的古罗马“权谋”壮丽史诗,但叙述非常直接、粗暴和刻板;我只能说电影制作非常“工整”和“扎实”,将近仨小时的长度节奏也尚可,也不缺乏其铁打的经典元素:善良与邪恶、勇气与荣耀 … 但似乎少了些振奋,缺了点深度 ~ 还是那句话;这菜样子炒的不错,就是尝起来没啥味儿!【40】 ——1—— 🔴 2000【27】 🔵 美国【84】【5月【🟢】【➊】】【2022 ▲ 251】【≈ 171分钟【加长版本】】【原版 ★ 中文字幕】【⭐】◀▶【⭐⭐⭐】
在玩政变这方面,外国人真是连中国人玩剩下的都玩不明白。要搞个啥都是耿直到直接贴脸,从来不遮遮掩掩预备选方案的,剧情看得人直着急,恨不得把古代如此多优秀的移花接木李代桃僵暗度陈仓的好办法扔他脸上,完全不能代入主角,反而觉得病娇皇帝和姐姐的CP怎么看怎么配,编剧不给他俩吻戏实在是太可恶了!打斗很缺乏打击感,看得人直打哈欠,这玩意儿居然能评分这么高我不李姐。
2.5 男主从将军画风一变到角斗士那里还是很有趣的 但是也无法掩盖这种顶级-被迫害到草根-又爬到顶级-被迫害-光荣牺牲的剧情还是太单薄。而且反派角色刻画实在是太怂了 像是个教育不当的乱伦阳痿男,他举办盛事和结局决斗在讨民心这点还是相当聪明的 不要演的像个变态好嘛?!英雄主义还是过重了
故事很虚,打得好有什么用,男主整个一奈德史塔克,能打、受人爱戴、顾家、不追逐名利,政治上幼稚到不行,然后大家看他打来打去就高潮了,看幻觉中轻抚麦浪就激动了,for real?我不能理解
当他轻拂麦浪的时候,此刻他终于见到了他想的人。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实在是太精彩了。
明明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