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final的前一天晚上去看10点半到12点半的末场电影,俄且我又不fan冬瓜汤(<-矮冬瓜汤姆克鲁斯地简称,好啦我是女巨人)叔叔,这个事情本身就有点不靠谱,,,电影前头放的5个preview都很好看的样子,尤其是click,一个可以把过日子当看片子一样停止倒带快进的万能遥控器,啊啊,我的童年梦想也!
事实上我到大学的时候还经常会下意识地做按遥控器的动作,以暗自假想时间暂停之类的把戏,,,然后,然后电影开始啦。
冬瓜汤同学真的不应该拍那么多特写镜头,毛孔和皱纹爆清晰吖,,,一开场就空降廖一个相亲相爱地老婆,冬瓜汤最近戏里戏外都很desperately地想粉碎有关伊是gay地传言欸。
一早就让俺们看到坏人把老婆杀了,但是要是真的嘎早就透露关键情节导演还混个p吖,所以逆向思维老婆木有死掉。
但是what if导演知道俺这种观众的心思,并且伊心理阴暗,逆逆向思维,就是要在我毫无悬念的心态下出其不意的把老婆杀掉呢,,,所以我还是一付觉得剧情很有悬念的样子,老老实实的看了,,,某一场机枪扫射的戏,所有被击中的无辜车玻璃都没有碎掉!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些子弹都弹掉乐!
美国人均防弹车拥有率真高吖!
那个给DHL打了个大广告的段落,虽然写说地点在Italy,但是冬瓜汤和小sg说的是西班牙语不是意大利语,后来Maggie Q去到宴会里在门口说的也是,俺听明白了小小,嘻嘻粉fancy的用照片作3D模型和录声音作柯南变声器的trick,被某位在多媒体实验室呆过的同学论证说,那才是mission impossible...冬瓜汤神速换装成胖子大坏蛋之后爬管子的样子挺滑稽的,所以正面角色真的不能长太挫,,,后来在桥上押送坏人——btw那个桥的超车lane使用率也忒低了八,和右边lane颜色差那么多——大家的车都被轰的七荤八素之际,冬瓜汤随便一钻就钻进鸟一辆毫发无伤又无人认领地奔驰跑车,啊别拉着我,我也要去枪战现场捡奔驰!
冬瓜汤在上海小破屋窗玻璃上写的算式,貌似是根据离心力公式求距离还有2分钟,电话打不通(押韵!
押韵也!
- -v)那里,冬瓜汤好象说了句u should switch to cingular,哈哈冬瓜汤把坏人撞死在车上的镜头俺没敢看,但是俺有看到那个镜头之后的镜头里,左上角民居窗外挂的那件衣服还满pp的,,,大体就酱 - -v
汤哥出场,party,住家男人的笑似乎对他来说太矫情了点,他的片中女友似乎也不够pl。
居然还有maggie Q,她说粤语那一段,倍感亲切。
三段,柏林,梵蒂冈,上海。
某男很是向往梵蒂冈的美景和上海,我想此类大片抓的就是他这等追逐流行人士的心。
整个片子很抓人,没有多少需要思考的,只需要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惊险的动作场面中,为片中一次又一次紧迫的时间所心跳,对着汤哥一次又一次精彩的动作身手流口水。
他七分脸很好看,然后总来特写,看得以为是写真,口水一片。
基调轻松,不象黑客帝国那么摆酷,他们总在边执行紧迫的任务边谈论女朋友,结婚,或者别的话题,人情味,或者美式轻松生活方式。
特别是在汤哥爬上墙头的时候,对着镜头幽默的来了句,矮胖男人上墙头,笑。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到了上海,之前许多消息称因有损上海形象,片中许多如晒衣服,打麻将的镜头被删,但事实上,一出来上海的镜头就是个晒被子,哈。
在上海的许多场景也是一般的民居,小诊所,小巷子,让某男始终觉得没有展现出上海繁华的一面,有些失望。
但是,如果真的够大气,何必在意这些细节呢,这也我们的生活方式嘛。
何况,这始终是个镜中我,选择被看,就无法左右别人的视镜。
而我在关注的到底给上海做了些什么广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闪亮的标志出现在大厦上,汤哥在此来了个惊险的飞身,顺着中国银行大楼滑将下来,怎一个帅字了得!
然后他在西塘河边狂奔,用中文喊让开让开,有点别扭,因为群众演员基本是老头来太,没人拦他,甚至看都没看他一眼的。
我想碟中谍的全球取景战略,多少有点笼络人心的嫌疑,至少在中国,如我这般的人会热切的看看,在派拉蒙的眼里,中国会是怎样,我们最繁华的城市会以如何面目显现。
结果,我看到了极端,黄埔江边的繁华和古镇的悠闲,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急速与缓慢节奏的冲突,或许,这真的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节奏。
事实上,结局不出人意料,但依然有些许突兀。
女友搞定了一切,爱赢回了汤哥的生命,好莱坞,就是这个调调。
出了影院,在路上,未从紧张状态中缓过来,马路上的车速如此之慢,居然还如此之稀疏,人们的眼神如此懒散。
啊,这平稳悠闲的生活多好啊。
如果你需要一点点激情,花120分钟给碟三吧。
这个调调!
特工这个行业,既是最需要保密的行业,又是最不可能保密的行业。
这种一辈子背负了太多秘密的人,他们身上的这些秘密就是最大的财富源。
而且,谁忠诚谁背叛,确实很难分辨。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只要反水,别人就没法做了。
且不说当年俞强声反水让金无怠暴露的大事,就说在生活中的些许小事,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反水的特工,也迟早会被自己的前同事现敌人杀掉,做了特工这个行当,上了贼船就难下了。
而且,我们也发现,一旦怀疑有漏洞,大家也是凭感觉的。
毕竟都是聪明人和圈内人,谁也不会留下太多的证据。
作为行动总监的Brassel一开始就是大家怀疑的对象,没想到后来发现原来是Luther所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不能说Lindsey Farris有歪曲事实的主观意图,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种纷繁复杂的地方,确实不能仅凭人言就断定什么。
两个问题一直很困然我,第一就是兔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从头到尾都没看明白也没说明白,而且还和中国军方有关系,想必十之八九是核技术之类的东西。
不过,一个这样危险的东西居然在上海的大街滚来滚去,也是在太狗血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海的外景,我觉得完全是周庄同里这种小城镇和香港的拼合。
作为在上海居住时间不算短的人,我实在不能想象这样的上海。
因此,我也不知道梵蒂冈是不是真的也如片中所示。
这些外景确实有点水。
有一点倒是《碟中谍》系列的常态,伊森,也就是汤姆克鲁斯,总是在被人追捕中,总是在组织通缉中,这样的人生太残酷了吧。
不错不错,相当不错,我喜欢。
除了上海,特别是西塘场景本身的促狭,以及被剪掉的10分钟比较令人不爽以外,整部《碟中谍3》(特别是上半部),无论情节、人物抑或大场面的控制,都趋于完美,且令人振奋。
前三场重要的动作戏分别是营救、梵蒂冈和劫持,多少都有些炫技和耍酷,但好在剧情环环相扣,情绪以一贯之,因此相当过瘾。
J.J. Abrams显然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把《双面女间谍》时代培养的间谍片语感,统统拿来完善这部电影,事实证明,他弄的这个东西,比吴宇森强。
吴宇森其实几乎毁了《碟中谍》系列,而J.J. Abrams则在Brian De Palma追求的冷峻周密和吴宇森崇尚的暴力造型之间重新找到了平衡,当然,似乎依然有不少的女观众对第三集密集的暴力场景感到不满,但大多数男性观众则对此相当受用。
跨海大桥的一场戏显得非常突出,J.J. Abrams拍出了商业片同类情节少有的动荡感和现场感,美中不足是战斗机爆炸的CG显得有些仓皇;第一场营救戏,好在不断出现的意外,和多重危机叠加的戏剧效果;梵蒂冈好在场面调度、节奏和美女Q,当然,其实还可以再细致一些,再精致一些。
也不想说得太多,看《超人》而没有过瘾的,建议你去看看这个。
http://oblog.odineast.com/user1/22/archives/2006/4203.html
这次的《碟中谍》有上海的场景,一场是夜晚的都市大楼飞跃戏,另外一场是小镇里的最后战斗。
这两场戏都很精彩,很多人都看到了阿汤哥在小镇内奔跑时,墙上涂写的“办证”两个字。
真可谓是全国办证人的典范,办证都办到了美国大片儿里。
Maggie Q的身材和长相都没得说,演技也看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往脑中植入炸弹算是一个比较恐怖的设定,而丑化天朝军方也足够让这部电影被天朝打入黑名单。
那场在公路上被暗算的戏很精彩,无人机都上了,都没有打死阿汤哥和三人组,真够超人的。
阿汤哥身边的三人组似乎只有黑人技术员一直都在,有时会觉得他和阿汤哥有基情,尤其是当他说阿汤哥不适合结婚时。
2010年3月29日
在伟大的超人归来后,阿汤哥又带着《谍中谍3》来了,今年似乎又是续集电影充斥的一年。
毕竟投资续集电影在回报上相对比较安全,所以电影公司也乐于将资金持续投入下去,续集电影究竟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全然不可预测,不过多数时候我免不了会抱以怀疑的态度,毕竟能够实现超越的续集总是屈指可数。
与《谍中谍》的初遇是一种惊艳的感觉,影片的悬疑布局配以华丽的身手,外加充满想象的视觉特效,绝对让我享受了一番。
尽管如此,然而我对《谍中谍3》却不抱太高的期望,一切源于吴宇森执导的《谍中谍2》令我备感失望。
吴宇森将《谍中谍2》完全打造成了西版的《英雄本色》,影片将暴力美学表现地淋漓尽致,但是却让视觉享受完全替代了特工影片应有的悬疑布局,与第一集的风格背离得很远,完全不象一部期望中的特工题材影片。
以一种低期望值的心态去看一部电影,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谍中谍3》最终让我感到了些许的惊喜。
尽管有不少人曾批评过这部续集电影,不可否认持这种观点多少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
纵观全片,《谍中谍3》相当接近第一集的风格,影片重新将老面孔瑞姆斯和新鲜面孔Maggie Q、麦耶斯组成了四人特工小组,重拾起第一集中的团队作战精神。
应该说每一片绿叶都受到了足够重视,让他们都有闪光之处,而并不象《谍中谍2》中完全突出韩特的个人能力而忽视了绿叶的存在。
虽然好莱坞影视作品一直喜欢孤胆英雄,但也并非光衬托个人英雄主义面忽视整体,尤其象特工题材类的影片,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就象剧集《24小时》中的鲍尔也同样离不开CTU一干人等的技术支持,在《谍中谍3》中韩特终于又变回第一集中那个靠谱王牌特工。
与吴宇森在《谍中谍2》中大玩超炫画面不同,《谍中谍3》中的动作场面相当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镜头的快速剪切带动全片的紧凑感,特效画面也是相当的火爆,几乎让观众在银幕前看得喘不过气来。
那种将高科技与精妙布局紧密结合的任务桥段相当的出色,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梵帝冈绑架桥段,绝对是分分秒秒算脚步,环环相扣,智慧与身手的完美结合,从这里我几乎看到了第一集的水准。
不过在这一高潮过后,影片就有些跑偏,虽然影片中仍有不少火爆的场面,但是却没有了团队的精妙配合,阿汤哥又开始搏命出击大战四方,智慧少了,蛮力大了。
影片在后半段故事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求未婚妻和解开谜底,虽然最后真相被揭开后大家恍然大悟,不过这类故布疑云的手法在同类型影片中已多番使用,绝对不够新鲜,通常影片都会刻意制造各种假相将箭头指向某人来误导观众,然后再到最后再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来告诉你“你错了”。
其实象这种被内部人暗算的特工电影也是最近的主流风格,几乎所有的特工电影都在玩“谍中谍”,不过这种老伎俩虽然不新鲜,不过玩得好自然也会非常有花头。
诸如《24小时》第五季中将洛根总统设计成了最大的内鬼,也算是骇人听闻,极具新意。
其实《谍中谍3》中的内鬼与《24小时》第五季中的洛根总统其实是基于相同立场的,他们都标榜自己爱国者的立场,但却又利欲熏心,与恐怖分子、罪犯合谋获取情报,来达到打击敌人的目的,这样极端危险没有原则的方法无异与“与虎谋皮”,最终反而会威胁自身。
影片的演员阵容我还是很喜欢的,所有的配角都被按排了闪光的机会,孔瑞斯这位和阿汤哥一起在谍中谍系列中从不缺席的老面孔就懒得说了,而亚洲美女Maggie Q在梵帝冈的红衣出场绝对养眼,而麦耶斯这个在伍迪艾伦的《赛点》中有精彩表现的帅哥在本片中同样很抢风头,而作为反派的奥斯卡影帝霍夫曼虽然只有几个招面,但几句狠话就让这个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至于大主角阿汤哥的表现却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因为这位特工机器伊桑韩特似乎只有拼命一种风格。
有着出色的演员阵容再加上美欧亚三大洲的美丽外景,影片足够华丽,而最近好莱坞的大片将镜头越来越多的放到了中国,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是个不错的低成本外景地。
虽然有些人不满意影片将镜头对准中国不雅的景观,但也不必否认事实的存在,况且本片也没少拍上海漂亮的夜景。
作为好莱坞的外景地能够带动多少经济效益,这恐怕需要好好算一笔帐,如果真能抓住这一契机,只怕是有益而无害,千万别让民族自尊心蒙住了双眼。
在《谍中谍3》中镜头主要对准了上海,外带了浙江西塘,未必没有旅游的宣传效应,由于好莱坞对中国的认识还只局限于上海(《24小时》第五季里鲍尔就是被中国人抓上开往上海的集装箱轮),中国应当吸引好莱坞更多影片到中国其他外景地拍戏,让世界更全面的认识中国。
影片渴望达到第一集的水准,也的确在努力尝试靠近,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也相当的精彩,由于《谍中谍》珠玉在前,所以要想超越似乎相当困难。
影片故事到了后半程似乎有些力所不逮,特别是韩特来到上海之后,完全没有上半部的章法,招数显得混乱了些。
《谍中谍3》存在的最大毛病是影片没有能够保持住统一水准,前后风格有些脱节,不象《谍中谍》从头至尾一直保持同一节奏,线索和悬疑没有断过。
导演艾布斯是个出色的编导,最火热的美剧《迷失》便是出自他的手笔,但他在影片中也有些按电视剧的套路来,一集来一个高潮,彼此间又有些断裂,所以影片《谍中谍3》似乎也有局部闪光,整体不够统一的毛病。
另外影片还特地打了亲情牌,影片以一幅温暖的订婚派对开始,也着了不少笔墨来描绘韩特先生的爱情,希望能让硬汉也柔情,人物也变得更加丰满,不过在枪炮声中这样的爱情似乎略些无力,也只能稍稍给影片一些点缀。
虽然影片存在缺点与不足,不过仍旧维持着一部娱乐大片的相当水准,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影片能够回归到第一集的路子上来,而没有象《谍中谍2》那样一味耍酷,多少还能让观众为之动一下脑子。
文:眉间尺
在这个热的只剩下太阳的午后,我冒着中暑的危险前去影院观看了正在全国各地热映的动作大片《碟中谍3》。
虽然该片从第一集到第三集连续换了三个导演,但是《碟中谍》系列的魅力却经久不衰。
故事依然精彩,场面仍旧火爆,情节更加紧凑,我们那不可能完不成任务的阿汤哥还是那么的迷人。
区别于第一集的精彩开幕,第二集的暴力美学,该系列的第三集在剧情设置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故事从头到尾好象只在一乎一吸之间,甚至于我们已经忘记了呼吸,只是在那里长时间的长着嘴巴呆呆的看阿汤哥跑来跑去,由此即可说明影片节奏的快捷之处。
在这一集中本系列故事永远的主角伊森好象就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当他得知自己新婚的妻子遭到匪徒绑架后,他便如同《24小时》里同样疲于奔命的杰克一般拼命奔跑一刻也不得停歇,为的是赶在最后的时间到来之前救回同样被匪徒绑架的妻女;他也像《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那样为了挽回自己失去的爱情在“月光宝盒”的帮助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般若波罗密”,就算是把自己送到了500年前也无所畏惧;他更像《罗拉快跑》里的红发罗拉一样为了用钱赎回爱人的生命忘乎所以的奔跑着、大声呼喊着,最后终于得偿所愿的完成了那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剧情是老套的英雄救美,虽然我们都知道无所不能的伊森将最终战胜敌人救回自己的爱人并且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同时揪出幕后黑手,但是在导演艾布拉姆斯的处理下,一切都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让观众觉得是那么的自然,好象事情本就该那样似的。
这个因为之前所确定导演退出而被阿汤哥亲自邀请过来进行影片拍摄的“救火队员”并没有因为“赶鸭子上架”的缘故而辜负阿汤哥对他的期望,他非常漂亮的完成了阿汤哥交给他的任务。
至少在我看来,他做的非常好,他所执导的这一集已经完全超越了该系列的前两集作品,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延续,而是一种对前作的颠覆,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票房将会是最好的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影星Maggie Q在本片中的表现也很是抢眼,她也用自己纯熟的演技向人们证明,她并不是那个只起到装饰作用的花瓶。
我想这绝对不会是该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集,不论是从情节上还是票房上都再一次的像我们保证,这个简单的故事还没有讲到最后。
好莱坞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只要影片卖作,一定会接着拍下去,直到没有人看为止,他们从来都不懂得见好就收,他们只知道不见棺材不落泪,所以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伊森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了国家为了荣誉也为了票房挑战那些在常人来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P.S. 影片中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所注意,那就是当伊森成功偷取“脚兔”后,和前来支援的队友乘坐“陆虎”穿越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时却苦于电话没有信号而迟迟位能于绑匪取得联系。
也不知道伊森用的是哪家电信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如果是中国移动或联通,那么将是对其所号称“信号覆盖全球”莫大的讽刺。
不喜欢汤姆·克鲁斯,因为太喜欢妮可· 基德曼,其次总是怀疑他的演技,有了偏见定论之后就不会再有所改变。
这是部纯粹的动作电影,这是它成功的地方,也是它局限的地方。
或者说,万物都是辨证的。
阿汤不再是一线特工,变成了教练,还敢娶了老婆。
但这一选择的真确性可能还有待证实。
我不能不提到的是Maggie Q,混血儿就是漂亮。
熱烈恭賀mission impossible系列一蟹不如一蟹,終於徹底融入垃圾片的大家庭里去,連帅哥湯姆克魯斯的招牌迷魂眼亦回天乏術。
看此片,完全出於一種情意結吧,有如《星球大戰》系列,無論后來拍得多么爛,都有不俗的票房保證。
最搞笑的是,一群鬼佬居然在西塘搞事。
那種閉塞小鎮,就是中國人,陌陌生生跑進去,原居民都盯著你呢,一有风吹草動,偷雞摸狗,舉鎮皆知。
金發碧眼外表突兀的洋鬼子居然將绑架來的人質弄去哪里,真是為拍戲無所不用其白痴啊!導演,我無語了。
我挺喜欢碟中谍的,但是看完这一部之后让我很不爽。
凭什么,你为了你的老婆,要帮那些恐怖分子偷中国的东西还杀中国人?
话说兔脚有什么用,那个boss说了,把它放到某个中东国家,然后就可以说他们有杀伤性武器啦,然后就可以派兵灭他们啦,然后就可以建立新秩序啦。
这就是美国政府阿拉伯之春的一贯正确的思路啊,可以说boss是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而阿汤为了女朋友竟然反抗美国政府,课可见阿汤毫无组织纪律,好吧他本来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
但是中国是无辜的啊,大厦的保安们招你惹你了,你为了救你女朋友就能乱杀人乱开枪吗,可见也是是非不明,毫无正义感的人。
我看碟中谍从一看到五,只是省略掉了3。
一群看到他为了完成任务搞掉一些无辜的人我还没觉得什么,反正跟我没关系,可这次搞到中国人头上,我就不能忍了,机缘巧合让我把3放在了最后看,而现在我只想说,S!
B!
啰嗦
TomCruise 老了。。。
符合一切商业元素的,制作优良的动作片。
虽然女主是几集里面最丑的,但剧情节奏最靠谱的是这部了。
伊森:我为一个组织工作,叫IMF。伊森的老婆:那是什么意思?伊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shit
标准商业大片,各种元素调和,无甚特点,只记得阿汤哥“两块!两块!”
一代不如一代,剧情越来越弱。
Comme Ci, Comme Ça
好多围观群众
TomCruise已經老得不成樣子 我想不會再有第4集了…
这还能7.6真是外国电影滤镜,动作片最重要的爽感在奇怪的调色和晃了吧唧的镜头下支离破碎,突出一个想快进,剧情更是谢特,拿兔脚一个镜头都没有真是神奇,内鬼自爆也没头没尾的,
[2006] 在同一家影院,居然看了2遍,差点看了3遍
恐高症是拍《碟中谍》系列给治好的吧~汤帅~
老了。
JJ果然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在接过吴宇森留下的烂摊子后,他成功地将MI系列带回了第一部的风格和构架,大量经典元素的再应用,同时在节奏感和形式感上又更加现代化,故事的转折性也比前作更加出色;尤其在后伯恩时代,这种回归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P.S.霍夫曼真是骨子里的酷啊!!!
其实不至于那么难看,阿汤哥在上海滩的半空灰来灰去,多有意思
过得去
看完发现汤哥老了,上海小广告出名了
果然是JJ啊,配乐都像LOST.TM还像007(还有谍影重重).居然有小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