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讲述的主要是亨利八世和妻子们的故事,本季集中在凯瑟琳王后和安妮博林身上,这部剧还是集中了这些人的关系,让我思考,也在回顾,历史更多是人与人么?
历史不就是人写就的么:亨利八世&王后凯瑟琳阿拉贡的凯瑟琳不是一无所有的。
作为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政治的联姻永远不是看上去男欢女爱那么简单。
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父亲正是懂得西班牙势力的重量,才不顾一切的讲凯瑟琳留在英格兰。
而丧夫又不能归国的凯瑟琳下嫁于小自己6岁的次子亨利,不得不继续着在英格兰的生活。
婚姻对两个人而言都不简单。
更何况凯瑟琳的丈夫是亨利八世。
更何况亨利八世的王后是阿拉贡的凯瑟琳。
后世对于亨利八世的评价,大多来源于他的六个妻子和早夭而又不和的儿女们。
他不过是个普通男人,喜欢漂亮姑娘,热衷于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好大喜功,喜欢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I情所困。
凯瑟琳拥有着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父亲、支持哥伦布探险的富裕冒险精神征服了格拉纳达的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她的姐姐胡安娜的儿子,她的外甥,继承所有的查理五世,不仅是罗马皇帝,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
两个人的政治联姻是否幸福,我们无从得知。
但两个人的婚姻,不是二人能够决定的。
亨利八世&玛格丽特剧中的人物设定有问题,亨利妹妹没有叫玛格丽特的。
唯一一个玛格丽特嫁到了苏格兰,最后成了国王的祖母。
玛格丽特是亨利的妹妹。
血缘亲情在一开始似乎对于亨利无关紧要。
但当失意的妹妹海外归来,嫁了个小贵族,并最终死去时,亨利还是伤心的、生气的、无奈的。
亨利八世&安妮博林演安妮的这姑娘长得真不错。
把安妮那股子狡黠的机灵,诱惑的魅力都演出来了。
安妮嫁给亨利也不全是真爱……1.姐姐失宠,家中朝中无人,老爹很不放心2.她和姐姐都在法国宫廷中侍奉过,法国宫廷,想想她姐姐,安妮真的能保持童贞or童真?
3.要嫁早嫁了,长得美,妞儿自然不愁。
之前还想嫁另一个人人来着呢我觉着,恐怕只有热恋中的亨利能满足安妮的全部要求和幻想:专一,强大,富有,热诚……当然,也只有热恋中的亨利能,没有谁天生受虐狂,更何况是不可一世的国王玛格丽特&小贵族小贵族很有意思。
本来玛格丽特也很有意思,害死了葡萄牙国王之后,嫁给小贵族,基本就走传统女人路线了,狂热的爱着一个可能不那么爱自己的人,失去了公主的骄傲、独立、理智。
小贵族四处勾搭,不然怎么爬上公主的床的……基本上,只要是人,是女人,就没有他不敢想的。
有段对话很有意思:在法国会见国王和王后时,小贵族意图勾搭王后,劝解王后说这是报复。
王后说:你家的漂亮媳妇是不是也是这么报复你?
其他:华丽的背景,发亮的服饰,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历史角度讲,故事有些拖沓;从剧情角度讲,人物的神态速度到位极了我个人觉得凯瑟琳演的非常不错。
在仅有的几次出场中,都以端庄高贵的服饰神态架出了个人的风范,好歹也是赫赫大名的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哎,她对婚姻的守护,对女儿的荫庇,对欧洲事务熟练而不失优雅的斡旋,个人非常喜欢啊啊啊。
要说输,不过是输给了一个男人的心,一个想的而不可得的愿望罢了
本来是打算先看《罗马》,结果却被《都铎王朝》吸引过去了。
这部美国Showtime2007年的历史剧的主人公为亨利八世,如果你不熟悉这个名字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在他前面加些定语,比如——和他同时期的人有沃尔西主教、托马斯·莫尔、马丁·路德、克伦威尔,最重要的是,他是“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
如果16世纪的英国有八卦杂志或网络,那么亨利八世一定每每荣登封面或首页。
毕竟,即使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十六世纪,想要再找一个像他这样娶过六个老婆,拍拍脑袋就随意处死贵族和教士,还惹得罗马教廷愤然开除其教籍的国王,也是很难的。
为了娶新老婆,亨利八世引发了堪称历史上影响最大、长达八年的休后离婚案,更由此引发了英格兰的宗教改革,也是之后一系列新旧宗教之间血腥争峰的始端,如玛丽一世统治期的“血腥玛丽”。
看过亨利八世画像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胖家伙,个子不高,且小腿发达,即便年轻时也肥嘟嘟的。
Showtime却请来了妖艳派的帅哥Jonathan Rhys Meyers 饰演他,Jonathan不仅长相英俊,而且身材健美,的确很适合演绎争强好胜、多情滥情、多才多艺而又有点神经质的早期的亨利八世。
从《天鹅绒金矿》中画着浓重的眼影把那个把Gram Rock演得风华绝代无人能及的Brine,到现在这个穿着高领皮革装的风流国王,Jonathan你成长为多么华丽丽的女王受啊>O<故事从1520年开始讲起,当时亨利28岁。
一开场亨利的叔叔在法国被暗杀,年少气盛的亨利嚷着要与法国开战,幸而沃尔西与托马斯·莫尔这两位幕僚说服了亨利,将他从战争的悬崖边拉了回来,还明智地把缔结和平条约的功劳让给君主。
“陛下,您将作为新世界的构建者而铭记于史册。
”沃尔西主教说。
沃尔西渴望与法国结盟,在他的极力主张下,亨利在法国北部的锦绣田野(亦作金布围场)和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和谈,但最后还是弗朗西斯赢了。
亨利咽不下这口气,又瞒住法国偷偷和神圣罗马皇帝结盟,在第二集中他把女儿玛丽(8岁)当作政治筹码先许给法国王太子,第三集又许给神圣罗马皇帝,接下来又许给奥尔良公爵……现在来介绍一下1-3集中的主要人物:凯瑟琳王后: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八世的元配夫人。
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德五世的小女儿。
她先是嫁给了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半年后亚瑟就死了。
亨利七世担心儿媳再嫁会导致丰厚的陪嫁流失,更希望能保持和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的同盟关系,所以不遗余力地促成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
但天主教认为寡嫂不能和小叔子再婚,否则他们会没有孩子。
在外交斡旋下,罗马教皇松了口,只要凯瑟琳仍是处女,他就同意这桩婚事。
凯瑟琳发誓自己决没和亚瑟圆房,于是,年长亨利八世六岁的凯瑟琳和小叔子结了婚。
凯瑟琳王后是旧道德的典范,谦卑顺从、知书达理、宅心仁厚,深受国民爱戴。
可惜35岁的她已年老色衰,看起来就像亨利他妈。
婚后他们生育了六个孩子,但五个儿子都死掉了,只剩下一个女孩玛丽(就是后来那个声名狼藉的“血腥玛丽”)活了下来。
亨利开始担心这桩婚姻触犯了天条。
白金汉公爵:这个人在第二集就死了,但有必要介绍一下。
他曾说“这是我的王冠,我的宫廷”,这话不假,都铎王朝的王位得来是有些非法。
从兰开斯特家族的父系看,白金汉公爵的确比亨利八世更有资格继承王位,但亨利八世母系的血统无疑更胜一筹。
他有两个妹妹,一个被王后宠爱,一个被国王宠爱。
在剧中在目睹自己女儿的出轨行动后竟然迁怒于国王。
而且白金汉的女儿并没有直接跟亨利八世发生关系,只是国王的密友布兰顿为了赢得跟国王的打赌才引诱了她。
盛怒之下的白金汉居然打起了王位的主意,他由此萌生了推翻亨利八世的念头,不过白金汉什么也没有,他的那些封地和金币怎么可能跟国王相提并论?
愚蠢的白金汉被善于阴谋诡计的博林给出卖了,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以叛国罪把他送上断头台,同时没收了家产。
凑巧的是公爵的爸爸和爷爷也都被以前的国王砍了脑袋。
沃尔西主教:亨利八世早期的宠臣和权臣。
他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国君主眼中圆滑的外交官,国王眼中的治国能臣。
但亨利八世的原则就是,决不允许一个大臣长时期获得自己的恩宠。
沃尔西在1521年前后仍是声威赫赫,甚至极有可能成为新任教皇。
但很快,因为离婚官司无法获得罗马教会的批准,亨利八世迁怒于沃尔西,指责他从中作梗,充当了教皇的走狗。
1529年,沃尔西被解职,次年死于狱中。
剧中的沃尔西主教由势力派老演员Sam Neill饰演,在他的精彩演绎下,沃尔西复杂的性格和跌宕起伏的人生路线被展现得丝丝入扣。
据说Sam的尔西主教改变了既往印象中那个贪污分子和幕后政客的形象。
但个人认为,沃尔西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己私欲和亨利无穷无尽的欲望。
沃尔西在权力鼎盛时期,身兼约克大主教(1514—1530年)、巴斯与韦尔斯主教(1518—1523年)、达勒姆主教(1523—1529年)、温切斯特主教(1529—1530年)、圣奥尔本斯修道院院长(1521—1530年)五个重要教职,年收入可达3.5万英镑,相当于王室收入的1/4。
托马斯·摩尔:《乌托邦》的作者,人道主义者,亨利八世的秘书和顾问。
亨利十分赏识与尊敬他,可是两人后来在政治与宗教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亨利也把他处死了。
在第二集中他说过:“我最珍惜的就是我的气节”,多年后,他果然为了自己的气节而死。
安妮·博林:托马斯·博林爵士和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小女儿。
当时枢机主教沃尔西权倾朝野,引得诺福克公爵等人忿忿不平,于是,他们和国王的妹夫兼好友布兰顿结成了反沃尔西的同盟,而同盟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博林的那一对尤物女儿。
博林先买通关系给国王送上了大女儿玛丽,捞了一笔,很快国王就厌了,博林爵士自然舍不得到手的钱财又被收回,就前赴后继地派出了小女儿。
安妮·博林在历史上一直被描述为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人,但弗朗索瓦一世秽乱的宫廷催育了她与生俱来的魅力。
她诱惑亨利的经验可以写本书(《勾引国王的一百种方法》= =),她很清楚亨利这种花花公子的性格,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他越是渴望,她先是吊起亨利的胃口,欲擒则纵、欲拒还迎,亨利就这样痴痴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追求安妮·博林的亨利表现得像个疯狂的初恋者,又写情书又送珠宝,最有趣的一幕是,亨利在办公室听到有人报上“安”的名字时,他“嗖”的一声站起来。
后来发现原来是另一位名叫安妮的侍女时,脸上失望的表情表露无遗(亨利你果然是个强受啊>_<)。
《都铎王朝》是男主亨利八世,由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饰演,还有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还有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
查尔斯 不过剧中最好的看点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身材也很性感。
亨利八世 对于都铎王朝的历史,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事情,同时也是土地经济繁荣时期。
而对于历史,一切都是围绕亨利八世展开,改编的也很成功,了解英国的王朝世界。
和《罗马》、《风中的女王》都有些相似。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都铎王朝》,那就是“华丽”;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华丽丽”。
对一部电视剧来说,《The Tudors》的华丽绝对赶得上一部电影的浓度。
画面的鲜明与内容的香艳相得益彰,王座、冠冕、锦绣华服,俊男、美女、刽子手的屠刀……看片头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部叙述奢靡的宫廷之中的私情故事和权力阴谋的大戏。
看了一季,实在无法不去联想我们自己的宫廷戏,不是电影大片那种能在房顶上乱飞的宫廷戏,而是类似《雍正皇帝》的“正说”和类似《微服私访》的“戏说”。
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瞧咱中国的老祖宗,到底是千年的文明古国,咱玩阴谋那叫什么档次!
再看老外,简直就是三岁小孩过家家,所有的阴谋都写在脸上生怕别人不知道。
要怎么说中国人聪明呢?
看看咱的《三国》,那智慧,那谋略,就算把后主刘禅搬到都铎家的朝堂上去也能把这帮不开化的野蛮人玩得滴溜乱转。
不知道英国人看到把他们的老祖宗写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猪级动物会不会跟美国人急,也许英国人会照例嘲笑美国人,乡巴佬鼓捣出来的东西也就这样了,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点缀些个诗歌音乐,也都是为了偷情准备的。
没文化打什么紧?
《都铎王朝》的看点反正也不是文化。
选择都铎王朝,既没选择血腥玛丽也没选择伊丽莎白一世,而是选择了亨利八世作主角,显然是看上了这个“蓝胡子”娶了六任老婆,“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生”,放到现在也够波澜壮阔的婚姻史和密切相关的席卷欧洲意义深远的宗教改革。
而且按美国人的喜好,后宫里勾心斗角绝对是收视率的保证。
其实中国人也如是,就算是声称自己“写不好女人”的二月河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给小说里塞进几个女人。
顺便一说,二月河的女主角真的不怎么样,倒是个把只露一面半面甚至根本不露面的女人比较有得看。
写艳情中国人绝对搞不过美国人,不是写得神圣了就是写得下贱了。
美国人好象从来不给自己设框框,基本不会在乎把某个历史人物贬低了还是抬高了(反正也不是写美国人,要是写华盛顿林肯可能还是要顾忌一下的),所以都铎家的亨利王既不是千古一帝也不会遗臭万年。
一方面任性得象个孩子执着于自己想要的玩具,另一方面也残忍得象个暴君玩弄着他人的生死荣辱。
很多时候即使是写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作者也会对笔下的人物注入自己的同情,哪怕只有一丝一毫。
但是我很难想象剧作者在写亨利八世的时候注入了多少同情和怜悯,感觉更多的是对这个“蓝胡子”无情的嘲弄,就象毫不客气地把一大帅哥扔烂泥潭里。
亨利为了和新欢安-博林结婚,想要抛弃宽厚仁慈且深受人民爱戴的王后时,竟然在教会法庭上扮演伪君子,慷慨激昂地要求“正义”。
当人们为这种厚颜无耻背叛切齿痛恨的时候,野心勃勃的安-博林却吊着亨利的胃口把他耍得团团转,让亨利无比炽烈的“爱情”成了笑柄,知道后来亨利也被安-博林背叛结果砍了她脑袋,我非常开心地准备好爆米花等着看好戏,除了“活该”我实在也想不出什么词儿去形容对这位帅哥亨利八世的感觉了。
至于安-博林,史上形容她似乎没用什么好词,电视剧里的安-博林肯定无法象阿拉贡的凯撒琳那样用“好”来形容,但似乎也不能单纯地用“坏”来解释她的行为。
首先她是工具,用来帮助家族赢得国王恩宠的工具,但也不能说对亨利完全没有爱。
当瘟疫流行时被国王遣离,安-博林的眼泪说明她是受了伤害,感觉到了背叛,内心深处她是想与国王患难与共的。
可能也是因此,原本就基础薄弱的爱情完全消失,之后的纠缠再也无法和“爱”联系到一起了,安-博林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和阴谋家。
用爱情来定义这对男女的私情,实在是种亵渎。
爱情不纯洁,婚姻不神圣,没有宗教值得信仰,没有理想值得追求,人道主义者把“异教徒”活活烧死,战争与和平是国王们的游戏。
做了减法的阴谋与爱情,不适合思考,不适合感悟。
但是它华丽,适合娱乐。
要是“忠实于历史”让亨利八世成个老胖色鬼,安-博林其貌不扬平胸如机场,那就连娱乐也不适合了,所以《都铎王朝》非华丽不可。
如同为了与法国结盟修建的行宫,虽然不过是顶帐篷,但是华丽,而且还好,酒是真的,喝得过。
我相当喜欢的英格兰皇后Catherine(Queen of Aragon,daughter of Isabella in Spain)在被Henry VIII抛弃的时候,甚至消减了她的作为一个西班牙公主的所以生活开支时,她说:“ If i had to choose between extreme happyness and extreme sorrow, I will always choose sorrow. For when you're happy you forget, forget the spirit of faith, forget about the God. But when you sorrow, the God is alway with you. (大意是:如果要我在极乐和极悲中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悲伤。
因为愉悦使人遗忘,快乐时你会忘记信仰,忘记上帝,然而当你悲伤时,上帝会永远与你同在。
)也不怪得,佛主释迦牟尼只有在痛苦和极艰苦的环境下,才悟出道来,凡夫俗子怎有此能耐。
至今为止,看了三部和亨利八世的影视剧。
《亨利八世》,是个典型的历史文艺片。
男主是个又胖又丑的老头。
《The Tudors》国王是个靓仔呢。
几任皇后,虽不算最美,不过,服装还是很到位的。
《鹊占鸠巢》国王除了床戏,就没什么戏份了。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
不论它的真实性如何,电视剧,总是来得细腻些。
有点像亨利八世的八卦集锦。
正如英国皇室所言,“皇室离不开狗仔队,狗仔队也离不开皇室。
”
近两个星期一直在看《都铎王朝》,对于都铎王朝的理解顿时变得清晰起来。
WEB迅雷上刚刚更新到第九集,亨利八世,性格极度乖张,可以在得知亲叔叔被刺杀后诺无其事的和侍女嬉戏,和法国国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摔跤,为了政治需要不满12岁的亲女儿(那个著名的血腥玛丽)先后被许配给法国王太子、王太子的弟弟,以及她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表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可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为了皇后旁边的侍女安·博林,冒着被开除教廷的危险要和王后离婚,他曾经说过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哪怕教皇开除我一万次教籍,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
于是在得不到教皇的允许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教廷,通过了至尊法,宣布自己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首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幸运的安·博林在成为新的王后后,并没有继续幸运下去,因为她没有生下亨利八世期望已久的儿子,而因为莫须有的“通奸罪”被处死,在她之后,亨利八世,因为不用罗马教廷的准许,很方便的先后离婚结婚了四次,而后处死了其中一个妻子。
虽然这六个王后只给亨利一个儿子,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却是亨利八世的两个女儿,血腥玛丽(第一个王后所生),和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安·博林所生)。
无疑,在38年的统治中,亨利八世是非常熟练的玩弄帝王权术的,即使是权倾一时的红衣大主教沃尔西也不敢对他有任何欺瞒。
但是他也有困惑的时候,在船上,和莫尔漫不经心的谈起,有人送了他一本书,《君王论》(哈哈,那个著名的马基雅威利),书中反复讨论了“a king is to be loved or to be afraid”,莫尔随后问他,书怎么样,亨利八世苦笑一声说“没有你那么,那么的乌托邦”随后又提起一个权臣要杀自己。
于是两人都沉默了。
我想此刻是亨利八世困惑的吧。
都铎王朝因为有了亨利八世的离婚案,而顿时变得血腥和香艳起来,延续了一百年的宗教改革,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摇摆不定,无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被冠以“异教徒”而上了绞架,其中包括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作者,信仰天主教,死后被罗马教廷追圣,和德兰嬷嬷一样),轮到了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继位之后,玛丽信仰天主教徒,转而迫害新教徒,被冠以“血腥玛丽”。
因此一个诺大的英格兰,因为亨利八世的个人情欲使得无数人上了断头台,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宗教信仰。
PS: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段,“but I love you ”“You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You can love, perhaps a year, a month, a day, even for the hour, and in an hour, you do love well in deep, but after the hour, you love not, you love another, another, and then another, your love is the most generous ,is most wounding.” PS:本文参考了部分资料http://liuxiaoyan1213.blog.163.com/
人生果然还是美好滴涅 刚发完牢骚没两天,天上就掉下个华丽丽的都铎王朝,害我古装控爆发,看的两眼冒星星 介绍一下背景吧,Showtime 4月推出之迷你剧《都铎王朝》。
原本以为是BBC之类以严谨著称的电台拍的,结果一查是老美的杰作,却异乎寻常的认真,而且好看 因为骨子里的东西还是很尊重英伦风范的。
Key Word 1: Jonathan Rhys Meyers男一,饰演亨利八世我承认,看这部东西的初始原因99%是因为他 嘿 这个情结说起来长了去了,想当年一部《紫醉金迷》让他牢牢的霸占了俺心目中最挪不开眼睛演员之前三甲,那时候他还走的是妖媚路线,画着浓重的眼影把那Gram Rock的Brine演的风华绝代无人能及这孩子骨子里的妖惑让我知道他要演亨利八世的时候,狠狠地惊了一记。。。
好歹暴君一个啊,他不会和以前一样冷冷坐在那里用眼神杀人吧。
事实证明,自带的贵族气和暴魇的神经让他成为了一个王。
而且,是世上最漂亮的王 以前印象中亨利八世的样子都是肉乎乎的,现在让俊美如斯的Jonathan演,反而让他的风流来得理所当然一点了,笑。
呼总之,很欣慰的看到,这孩子终于长成强受鸟托腮 *^x^*Key Words 2: 宫廷戏,活色生香的爱情,阴谋连天宫廷戏的必备元素。
而且是英国历史上可圈可点多事之秋的亨利八世时代呐!其实对英国历史的了解无非中学时硬背下来的克伦威尔改革啥啥啥的和那两个月在那岛国耳濡目染的恶补,所以这部东西百分之几的符合历史我就不敢说了,但就编剧本身而言,还是很过瘾的,对于政治斗争和爱情的分量把握地很到位,让我这英国历史盲看得津津有味。
何况亨利八世的一生就是用来给后世拍电影的,人类史上最彪悍的离婚案,六个老婆,铁血,和罗马教廷的决裂,沸沸扬扬的私生活,如开场旁白“You think you know the story, but you only know how it ends. To get to the heart of the story, you have to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画面闪烁,血开始沸腾。
Key Words 3: 华丽丽的道具!!
十五世纪的伦敦城啊我像又被扔回了V&A Museum! 原来那些华丽丽的东西真的有人用过啊古装控彻底爆发!
那暗花的宫廷服,淅索响动的裙摆,雕花的皇冠细节处见精神,单看亨利八世一套一套的衣服那么换阿我眼睛就停不下来了,恨不得一口一口的全部吃掉!
古装永远是刺激灵感的一号源泉而且,作为一部只有十集的迷你剧,制作的细节都如此精良,很让人感动说 (拼命截图中)500多年前的伦敦城,灰白色的,Tower of London已经阴森森的立在那里了 我在想,要是我先看了这部片子再去伦敦塔,一定会觉得寒很多吧。
至少会去找找玛丽女王的幽魂。
Key Word 4: 等待。。。
4月1日上档的片子,才出了3集,第三集还是没字幕的,害得我连蒙带猜滴在优雅的伦敦腔前激动了n久,平复不能,继续打字发泄快点出吧!
不过有了期待的日子是幸福的
我是生活的滞后者,无论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同学一窝蜂的追《都铎王朝》的时候,我没有看。
大家都在追新鲜的美剧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起来。
对我来说,权力的争夺与较量没那么好看,错综复杂的爱情才让我感慨和无奈。
推荐我看的朋友说她最爱中年的Henry,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正值壮年,最成熟、最理智、最有力量。
而我却爱年轻时的Henry,纵使那个时候的他冲动、莽撞、不成熟,却更真诚、更可爱。
Henry一生有六个老婆,其实是有七个,只是其中有一个后来诡异的没有成为皇后而成为Henry名义上的义妹,地位仅次于王后和公主。
Henry的第一任老婆是他哥哥的遗孀,她以处女身份嫁给Henry的。
Henry之所以娶她是因为老国王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愿失去她的遗产。
第一任王后凯瑟琳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的公主,她也是Henry历任王后中最优雅最高贵的一位。
她给Henry生下了公主marry,也就是日后的玛丽一世。
Henry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因为他认为娶自己哥哥的老婆是不被上帝许可的,会因此遭到惩罚。
这种罪恶感一直伴随他们的婚姻,在凯瑟琳一直生不出儿子之后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
凯瑟琳的脸上少有笑容,她沉静的面孔,优雅的姿态无时无刻不透漏出母仪天下的威严,这种高贵让人无法不臣服,让人尊重。
当初她孤身一人离开西班牙来到英格兰,毫无依靠,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对丈夫忠诚而坚定的爱是她内心的堡垒,是她所有力量的源泉。
她其实是一个异常忍耐的女人,对于Henry的风流,她一直保持一个王后应有的克制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男人是永远也无法被感化的动物,尤其是对Henry这种残暴而冷酷的人来说,虔诚的爱根本无法打动他。
Henry跟凯瑟琳是政治婚姻,充满了利益的交换,这个陪伴他成长的大姐姐一般的女人,以及他们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婚姻,最终只是一种既成事实,他在抛弃她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挣扎。
安博林是Henry的第二任王后,她曾经是凯瑟琳的侍女。
安博林的故事充分证明什么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是我最喜欢的仍然是安博林这个角色,我爱风情万种的女人,因为她们不只有美貌,她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灵魂。
一开始安博林并不爱Henry,她接近他、诱惑他只是为了家族利益。
历史上的安博林并不美貌,对于Henry这样极度沉迷美色的男人来说,她能够抓住Henry的心若干年,完全是因为她的个性与才智。
电视剧里演安博林的女演员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安博林与众不同的魅力,她不美艳,却魅惑,聪明、狡黠、大胆让她与那个年代的女人又很大不同。
在Henry的众多女人里,她是唯一敢跟Henry发生正面冲突的,但是她的刁蛮与骄纵最后也毁了她。
最初她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让Henry无法自拔,后来又利用Henry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鼓动Henry废了凯瑟琳。
最初,她那样让Henry着迷,他们的偷情简直是天雷勾地火,Henry对她的狂热在黑死病爆发的那段时间达到巅峰。
Lady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聪明的,狡猾的,自负的,充满魅力的女人。
当初她从凯瑟琳手里抢走Henry的时候根本没想过有自己也会有这样一天,被自己的侍女以同样的方式抢走自己的老公。
Henry抛弃凯瑟琳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凯瑟琳生不出儿子,而Henry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
他和安博林无比自然的相信,安博林是一定会为他生出儿子的。
但似乎,越显而易见的事情,越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
安博林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
这个被Henry和安博林所轻视的红头发的女孩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她开启了英国的黄金时代。
当然这些,长眠地下的Henry和安博林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Henry的失望显而易见,事实上,他对她的感情在近十年的宗教诉讼中已经被消磨太多,而当她承诺的为他生一个儿子的诺言一次次被打破,他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剩下什么。
这时候,被Henry称为此生挚爱的女人,简西摩出现了。
简西摩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人,她是安博林的侍女。
二人的上位之路非常相似,简西摩背后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他们把自己的女儿送到Henry身边,诱惑他,企图让她成为王后,然后鸡犬升天。
简西摩个性温和,有着天使般温柔善良的面孔,更关键的是她的美貌,她轻易就获得了Henry的心,更为讽刺的是,她借用安博林当初欲拒还迎的手段吊着Henry,让他更加着迷。
Henry跟她的偷情就像当年和安博林的偷情如出一辙,只是这个时候安博林正怀着Henry的孩子。
可是安博林却没有凯瑟琳当年的克制与忍耐,她的恃宠而骄让她在看见偷情的Henry时像一个泼妇般爆发了。
她的哭闹并没有让Henry回心转意,反而让自己动了胎气而流产,并且流产的是一个男孩。
当得知安博林流产的消息,Henry是那样的悲痛,但这并不是自责的悲痛,而是愤怒的悲痛,他对安博林怒吼到你毁了我的儿子。
生不出儿子王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那个时候的安博林可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刚开始,我认为Henry是很爱安博林的,因为他为了她而力排众议废了跟了她十几年的皇后,甚至不惜与罗马教廷对抗,他为她坐上宗教法庭的的审判席,他让她当上自己的王后。
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年的感情是那样热烈,那是狂热摧枯拉朽,似乎要毁灭世界。
越强烈的东西,越容易腐败,越容易消逝。
后来,当他决定要绞死安博林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他并不是那么爱她的,或者说,他的爱一直参杂太多的东西。
我一直以为他为她付出那么多,是因为爱她,但是他不仅仅是为她而战斗,她利用了他与教会的矛盾,这成全了她也毁了她。
后来,人们指责她偷情,人们希望杀死她的时候。
Henry一开始的愤怒是真实的,他恨她爱的女人背叛了她。
但是他那么聪明和理智,他未必不知道这一切是子虚乌有的陷害,但是他却愿意相信他被背叛了,因为她需要死,教会,罗马,错综复杂的权力角力让她必须死。
当初他名义上为了她实际上为了自己而得罪的那些势力现在蠢蠢欲动,总要有人付出血的代价。
她是一个不忠贞的女人,一个偷情的女人,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所以,她应该去死。
如果她死了,这一切就会终结。
那些反对的力量会逐渐平息,总要有人成为替罪羊。
刚开始,我以为他爱她,因为那是他年轻时那样热烈爱过的女人,但是后来我知道他并不那么爱她。
凯瑟琳死后,他痛哭得像孩子一样,简西摩死后,他痛哭得像失去了生命。
但是,安博林的死,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电视剧里的这一段拍得特别有张力。
她被关在伦敦塔里,他与他的新欢在一起。
对于处死她,他一开始犹豫,然后焦躁,然后愤怒,最后回归平静。
安博林在死之前回顾她的一生,她比他更明白什么是爱。
如果她最后能像最初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如果她不爱他,她会是理智的,她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爱他,于是就像所有国王身边的女人一样犯了傻。
她去害凯瑟琳,她去害简西摩,她拼命想去生儿子,她却不知道,他们早已越来越远,对于一个国王来说,爱情去了和爱情来了一样自然。
没有心就不会伤心。
想要独占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最后注定悲剧,无论你曾经多么美丽,多么妖娆,无论他曾经多么宠溺,多么迷恋,都只是昙花一现。
我想Henry是犹豫过,心痛过的,但是他的冷血、他的残暴,他对权势的渴望,让他宁愿毁掉自己爱过的女人。
安博林被砍头后Henry让人杀了湖面上那一对恩爱的天鹅,他残酷的双眼里折射出凶狠和贪婪的光,带着血腥的肉残留在他嘴边,嗜血的本性从这一刻开始展露无遗。
这是他所谓的新生。
Henry的第三任王后简西摩看上去是一个好好人,虽然她也是小三上位,但那个年代,谁不是小三上位呢。
她不算好人,但也不算坏人,她聪明,懂得如何自保。
她带着天使的假面,被残暴的亨利八世称为此生最爱的女人。
她与所有人搞好关系,玛丽,伊丽莎白,最重要的是她为Henry生了儿子。
这简直就是世上最大的荣耀,是对一个王后最大的肯定,是王的女人最大的功绩。
可是这样的人注定活不久,因为所有贤惠的女人内心都是痛苦的,伪装的幸福劳心劳力,她注定早早去见上帝。
她因这个儿子而被Henry永远铭记,被最高礼遇。
她被Henry称为是这个黑暗世界的唯一的光,是世上一切的善良与美好。
Henry决定死后与她合葬。
Henry后来的几任王后,我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去看。
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年事渐高,他的权势如日中天,任何女人,他只要想要都可以拥有。
他爱美貌年轻的女子,例如凯瑟琳,他极尽可能的宠溺她。
但是宠跟爱是不同的,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平等。
就像一个宠物,在被宠,也不可能与主人平起平坐。
故事里,我永远都爱年轻的男孩,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幼稚、青涩、热血而冲动,却更直接、更真实。
随着他们长大,随着他们欲望的增长,能力的增强,他们渐渐言行不一,他们会伪装,会变得残忍,变得可怕。
年轻人之间的爱更容易是平等的爱。
就像我最爱他跟安博林之间的爱,因为那是唯一一段我我觉得真实并且接近于平等的感情。
他爱她,说愿意成为她最忠实的奴仆,她跟他畅谈自己的想法,她可以否定他,她会跟他发脾气。
刚开始,他是愿意容忍的。
最后,他恢复了一个君主的本性。
这是安博林故事的结局。
凯瑟琳跟Henry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因为她作为公主的高贵和作为妻子的忠贞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国王的亵渎。
早期的安博林跟他之间也有一种近乎年轻恋人之间平等的爱,那个时候她自信而骄傲,以为会永远拥有他的爱,而那个时候的国王还年轻,还没那么冷血。
Henry后来的女人都是典型的王的女人,她们环肥燕瘦但从本质上都是宠物,哪怕是Henry的此生挚爱简西摩。
她们在他面前伪装,奉承,讨好,让他开心。
而他居高临下的宠溺他们。
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随心所欲的送出和收回他的爱。
美丽的人就像美丽的东西,应该被他占有,占有了之后,他又很快厌倦,然后他就像丢掉一件衣服一幅画一样的扔掉她们。
安博林让我想到甄嬛,甄嬛是加强版的安博林,她们一样最初不爱那个男人,然后他强烈的爱让她眩晕,让她爱上了最后又明白自己不过他众多女人当中平凡的一个。
她伤透了心,然后就没有心可以伤。
只是甄嬛比安博林幸运,她醒悟的早,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她原地满血复活。
因为她不爱他了,她就比他更狠,因为不在乎了,她会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他的心。
君王之爱,泽被众生,雨露均沾。
自古以来,掌握权势的男人莫不过如此。
中央集权的君主制让皇帝尽享天下美女,同时还要求美女们对他忠诚。
现代社会,掌握权势的男人依然摆脱不了封建腐朽的那一套,他们万花丛中过,不会为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这或许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真的不能,因为做不到。
但是好在今天的女人们没有当时的女人那么悲催。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古代人规劝说,当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的情妇绝不是对你的贬低,风气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
他可以玩弄你,你也不必必须忠诚于他,随时可以换下家。
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无比年轻或美貌或聪明的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会成为这些男人的此生挚爱,会成为他流连花丛的终结者。
可是她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或不愿相信,成为此生挚爱是要用生命做代价的。
死掉的纯元,死掉的简西摩都是此生挚爱,因为死人才能没有缺点永远完美。
我曾相信爱情只有一种姿态,但事实上,爱情是千姿百态的。
女人们梦想那个男人站在权力的巅峰,还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当时是没什么好嘲笑或指责的。
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虚妄。
越美好,越强烈的东西,越短暂,人人趋之若鹜,如飞蛾扑火。
而长久的东西,随处可见,没有人在乎,一点也不值钱。
Jonathan Rhys-Meyers—— 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蔑视一切规则 1998年,他19岁,出演了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中的Brain Slade,这部影片在嘎纳电影节首映“特别艺术成就奖”; 同年,他被英国的《世界杂志》评为“全世界百名最性感的男人”之一,排名为第34; 2005年,他出演的4小时迷你剧Elvis Presley(《猫王》)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他被艾美奖提名,赢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一个金卫星奖; 同年,他出演著名导演Woody Allen(伍迪•艾伦)的电影Match Point(《赛末点》)的男主角,因此片他获得嘎纳电影节Chopard最佳新人奖。
并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06年秋,他成为HUGO香水的新代言人; 07年,SHOWTIME的年度大剧《都铎王朝》(The Tudors)中,他饰演著名的亨利八世。
Who is he?
He is Jonathan Rhys-Meyers!
一定需要注明的是,这个男人连中学都没上完就被赶出了学校,更别说影视表演学校了,但是,他现在却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星之一。
似乎,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一切规则,都是拿来被破坏的。
危险的光芒 如果没有乔纳森•莱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Meyers)的脸庞总是以特写的镜头出现,相信对英国近代历史并不熟悉的国内观众对《都铎王朝》(The Tudors)并不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甚至对这位英国历史上以“杀妻癖”闻名的亨利八世也不会投以太多的关注。
毕竟这位满身肥肉的君王远不如英明神武的凯撒、风华绝代的埃及艳后以及那位机关算尽的屋大维在历史上更为闪耀。
于是,当闻说SHOWTIME在HBO成功推出《ROME》之后,紧接着会隆重上演《The Tudors》时,很多观众都仅仅持观望的态度。
SHOWTIME这个一贯以尺度大胆闻名的电视台会怎样将这段绯闻漫天的历史演绎成堪比ROME的巨作?
但,当预告片推出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乔纳森•莱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Meyers)——这位新崛起的爱尔兰帅哥让那段充满血腥的历史霎那间就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毕竟,一个帅哥的罗曼史要比一个胖子有吸引力得多。
当The Tudors的片头曲定音在最后一个音符时,乔纳森•莱斯-迈耶斯穿着中世纪的华服端坐在王位之中。
白色衬衣的花领簇拥之上,是他凝视你的双眼:充满了诱惑却又像利剑一般闪耀着危险的光芒;表情冷峻,只是下一秒,会有怎样的癫狂或者激情,这一刻,你无从揣摩。
空旷的皇宫里,唯有他和他的王座发出金色的闪耀光芒…… 这是乔纳森•莱斯-迈耶演绎的亨利八世——“一个闪着耀眼光芒但充满危险气息的摇滚明星”——《时代》周刊如此评论。
在目前播出的10集里,整部戏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专场演出,而其他人,即使那位可以把亨利八世迷惑得灵魂出窍的美女安•博林也不过是一个光芒微弱的陪衬。
这样说,并不是在指责其他演员的演技,他们都很好,好在不动声色地把乔纳森•莱斯-迈耶簇拥得光彩夺目。
他一出场就雷霆万钧地准备向法国宣战,因为他的大使在法国被刺杀,而后,在红衣主教沃尔西巧妙地劝说下,接受了与法国的议和,功劳自然归与他的身上;但在议和之前,仅因为在剑术上输给了法国国王,就脾气暴躁地想要撕毁沃尔西千辛万苦才与法国达成的和平协议;紧接着,便笑纳了投怀送抱的美女……回国后,先将与王后的侍女偷情所生下的孩子立为公爵,而后又看上了皇后的另一名侍女——费尽心机想要取代王后的安•博林——然后,故事的主线就展开了:这位亨利八世像一个情窦初开的痴情少年,不顾一切阻挠誓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娶回家,为此不惜与教会决裂。
到目前为止,《都铎王朝》里的亨利八世完全没有一个我们所以为的君王应有的心机、沉稳与手腕,他所有的表现都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喜好为所欲为,喜怒无常,有着最单纯的爱慕与最直接的残忍。
好在是乔纳森•莱斯-迈耶出演这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眼里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粹,即使是他在请求自己的王后与他离婚以便他能迎娶其他女人时,他也不会表现出丝毫的内疚、闪烁、逃避与不安,语气坚决而恳切,仿佛在请求母亲赐予他一件他钟爱的玩具般坦然而急迫。
当曾经他的亲信主教沃尔西在办理他的离婚案失利时,他青筋暴起、歇斯底里地怒斥,眼里居然包含着失望的泪水,那泪水让主教大人诚惶诚恐地在他面前下跪,仿佛一个让自己心爱的孩子深深失望的父亲一样,被自责的痛苦推向了深渊。
这个孩子可以让道德的对错磨灭界限,只因为你不忍让他急切凝视的双眼变得黯淡;如果黯淡,下一秒,则是黑暗的残忍滚滚而来,不会有一丝怜惜。
灰色天空下,神在唱歌 去年,著名的HUGO香水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他们新的形象代言人,看广告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人居然就是很多年前一部曾经震撼过我的电影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的主演乔纳森(Jonathan Rhys-Meyers)—— 一如既往地性感,只是当年电影里单薄青涩的身形如今变得成熟结实了,虽然,那眼里的闪烁着的脆弱和以前一样令人疼惜; 还有他那标志性的微微上翘的双唇,永远,你都抗拒不了想要吻上去的冲动。
1998年,出演完Velvet Goldmine(《天鹅绒金矿/紫醉金迷》)的乔纳森(Jonathan Rhys-Meyers),久久沉浸在Brain Slade这个角色中不能自拔。
Brain Slade,这个涂着紫色口红、画着蓝色闪耀眼影、穿着高跟鞋的妖艳鬼魅的男人,从伦敦最底层的酒吧混迹成一个空前绝后的摇滚明星,在迷乱与癫狂的幻想中用最华丽的摇滚歌唱着最灰暗的世界。
那舞台上的炫目造型,那腰肢扭动的舞步,与张国荣的绝代风姿不相上下。
这一年,乔纳森才19岁,他用一种近乎于天才的演绎方式再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华丽摇滚(Glam Rock)领军人物Iggy Pop——电影中Brain Slade这个角色的原形,而在此之前,他不仅没有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更是在16岁时就被永远地从学校赶了出来而混迹街头。
在这部惊世骇俗,甚至可以用险象环生来形容的电影里,乔纳森的表演完全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存在,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颤抖的双手,每一场舞台上的全情投入的演唱(这部摇滚史上划时代的电影中,很多歌是乔纳森本人亲自演唱的)都是他本人的另一个写照——颠覆一切的叛逆、放浪不羁却又有着最单纯的理想或者说幻想、属于天才的颠狂与绝望…… 他的成名是这个日益程序化、规则化的世界里的一个奇迹,一个神话:不遵守任何规则,拒绝一切妄图定型他的好意或者不怀好意,只听从自己内心最隐秘而真诚的渴望。
《MOKA视线》第10期: http://www.moka.cn/public/magazine/detail/164/1076/index.jsp
小乔太有帝王范了~~~更爱他了!~~~O(∩_∩)O~
非常美国味,让我一开始有种这是英国的感觉么?情节展开很慢,人物彼此之间联系又不够紧密,所以看到很多人弃剧了。开始观感还好,但看到弹幕里了解英国历史的小伙伴不遗余力在科普,才发现很多情节改动很大,就只在看衣服了。服装很很很好看!另建议补剧前看看欧洲史,对宗教和王权有个概念。
我受不了这死女人啦!!! 我得缓缓再看第二季
当年看时还不识乔纳森呢。虽说是历史剧,可拍得让人觉得没有态度。
香艳是真香艳,无聊也是真无聊。
深度不够,甚至发现美式发音。还有安·博林那猪鼻子真是受够了= =|||
没法把历史课本里那个满脸横肉的人跟美貌的小乔联系起来= =
太多裸露镜头令人不适
Jonathan簡直就是極品男好不好 帥慘了 權利制衡和電視劇主次分配的很平衡。
女演员太丑,看了第一季就不想看第二季了~没什么劲
很精彩,尤其喜欢king vs queen那场辩论。不过实在不知道正史是怎样的。
如果說作為歷史劇的話,未免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改動太大太多,如果說只是想拍一部改編宮廷劇的話,演員大多數都不夠養眼,劇情也撐不起來亨利八世除了渣男的屬性之外,在政績上還是頗有成果的,但是這劇里小喬演的亨利簡直就是一個荷爾蒙過剩🐔大無腦的傻瓜,另,就我個人的偏好來說,因為喜歡伊麗莎白,所以一直不喜歡瑪麗,連帶著也不喜歡瑪麗的媽凱瑟琳,但是看了這個劇之後,重新思考了一下,覺得凱瑟琳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無論是作為公主還是作為王后,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作為母親,她的高貴真的是與生俱來
搞个爱尔兰人能把英国拍出好来么
以前买了碟却没有看,现在跟男人睡前看两集 男主越看越帅气 小跟班是妖女里面的狼人啊 服装真心华丽!!!!
道具服装1流,演员1.5-2流,编导3流,感觉一堆好材料给了个烂设计师。真实性就别指望了,不是历史剧,只能算古装戏。
JRM太帅了,历史上的亨利八世一定没有这么帅...还是挺精致的历史剧
跟《罗马》比起来,简直一无是处
我承认我是为了小鲜肉而来 &gt; &lt; 不过这也太难看了 还不如波吉亚 女演员更丑 一大波帅逼也无法拯救 没想到主教比皇后更早就垮台了 不知道是不是安演的太婊 死烦这对狗男女
努力了两次想为了henry看下去但实在太难看了……
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