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电影让我感到有些压抑,感觉电影中遇到的选择都是在亲身经历一样,似乎时刻在决定着自己的未来,莫名让自己好有危机感。
可能自己过的太随意了吧,往后我可能也会像布拉德一样难以接受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渐渐远离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圈,爱着这个世界,却不能拥有世界。
但换个角度想想,有人过的奢华,变得世人皆知,也有着为人不知的烦恼,何必再和他们去攀比呢。
布拉德的善良质朴,优秀的孩子,都足以点亮他的生活,爱着这个世界也幸福了。
Brad's status.困在人世间的我们几乎都会遇到的窘境,一种到了中年便会频繁出现的价值虚无感。
男主流泪的一瞬间的感受其实我很能懂,就像我高中总爱写小说,但是到了大学就不写了,过了许多年重新上手,居然还能写几句,当你在苦闷的俗世中挣扎半生,如行尸走肉,却发现自己仍然对生活有着质朴的热爱时,泪水自然就流下来。
到了电影结尾,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钱和地位固然不是一切,但没有它们你活的也不会很自在。
不过,我愿称“钱”和“社会地位”是生活必需品,而非有价值的东西。
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呢?
想想你临终时,所怀念的不是万贯家财、官衔爵位,而是半夜睡不着时看到窗外的月光照在熟睡的爱人脸上,是不大不小的家门口路过的微风卷起树叶,是赤脚走在沙滩上聆听海浪的低语,是骑车路过早餐铺端过馄饨的一瞬间,激动的泪水,是欣慰的欢笑,是爱,是恨。
个人认为,把这些都想明白了,也就真正能和自己、和生活和解了。
《Brad' status》认识的自己是一个想象极其丰富的人,他会常常失眠,一副沉思者的样子,仿佛是另个世界的人。
每个人都会觉得世界是围着转的吧,特别是很小的时候,每当做完一件事,觉得要是没了自己,肯定发展会有所不同。
但事实是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做,而你只是恰巧在哪里而已。
长到后慢慢接受即使你离开,世界完全不会因为你的离开会有所改变,这其实是非常残忍的。
几次对白都说到我很爱这个世界,但表达后面有所改变,分别是以前这个世界也很爱我、世界好像不太喜欢我、无法拥有这个世界。
或许很遗憾,但是这一路的成长确实没有办法靠想象就可以去完成的。
其实电影总的来说不需要两个主人公,如果只有布拉德,通过与不同的人对话,或许也没有违和感。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脱离其他人,而独自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期待,主人公也是在不断和其他的做比较中获得更多的。
总之这部影片非常值得反复咀嚼,特别你在不同的年纪,肯定感受是不同的,但共鸣总是存在。
目前已经是新冠三年了,疫情下的大家都很痛苦,生活也都在煎熬。
我自己也艰难地在攀爬当中,生活没有一直是甜的,还有苦涩味。
吃甜的时候自然很开心,但是让你要吞咽下苦涩的时候,表现出很艰难,很难以忍受的情愫也是正常的,但是该要吃的苦可是一点都少不了。
布拉德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一直在回忆当年怎么牛怎么有理想,但是却没有办法把眼前的生活真正地去珍惜好。
理想中的生活与现实实际之中有着许许多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忍受,布拉德只看到当年同学的人前享受,却没有细究人后他人的付出与缺失。
实际上每一个成功的同学背后,都有些不为人所完全控制的机遇问题,也有一些你有人无的缺憾。
有点像当下流行的那句话“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过生活过得太拧巴了。
人生来这一趟,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不一样的风景,这个电影为了刺激中年男人的失落也真的是不遗余力。
不去过多渲染家庭生活的细水长流的难得,反而是拿一堆私人飞机、VIP消费、海岛度假等消费主义的陷阱,让人很容易忽视除了挣钱以外的成功或者说拥有。
成功永远是相对的,有的人死了残疾了,然而你健康地活着,有着基本的生活条件,那你对于他们来说某种意义上就是成功的。
贪心不足,蛇吞象,不去关注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待解决的问题,成天沉默在观察、攀比别人身上,是一个远离自己好生活的愚蠢的开始。
一旦盲目与他人所比较,就是进入了“卷”的陷阱。
一切不要那么功利心,一切多放点佛系和看待社会的循环因果报应,凡事比上不足去盲目自信,比下有余去寻找信心。
很欣赏有个UP友写的一句话“四十不惑”是一个伪命题,惑是永远存在的,二是我们解惑的方法方式要随着自己的条件现实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而发生调整的。
在学校可以拼理想,出了社会,为了理想,需要按照社会的规则来挣得硬通货——金钱。
切不可刻舟求剑,时代都变了,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条件都不一样了,要跟上变化,做出符合自己处境的决定。
为了克服焦虑以及不自觉攀比带来的不平衡,我需要用一个终极的心理安慰技巧:即珍惜当下所拥有,看淡跟自己没关系的人和事。
“这么对比生活是愚蠢的,但放我对比时,我总算发现自己失败了”。
“有时在生活中,你会失去目标”“我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在其他人看来,我混的不好”“这个世界恨我,我也恨这个世界”本剧讲述了,布拉德(本•斯蒂勒)步入中年后,发现自己的生活一文不值,曾经的朋友或政治名人,或财富大亨等等。
布拉德开始否定自己当下的生活,但后来逐渐了解也明白了,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财富,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很多。
40岁,我可能还没有经历,但这可能是很多人的一道坎。
人到中年,会开始审视自己经历的一切,大多数人是会否定自己的过去。
毕竟,多数人是无法达到自己过去对未来的期望,这个问题很现实,却也是无法避免的。
剧中,布拉德对自己的否定也可以说是源于欲望。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旦对自己现有存在不满,这种欲望会被人无限放大,但其实,静静坐下来,感受内心深处的生命,你会发现,所谓的名利财富,无非是自己的欲望在作祟。
欲望是人性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无法要求自己没有欲望,但把欲望放在自己人生嗯目标与追求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得到了一些东西,难免会失去一些。
得到了财富失去的可能是亲情,得到是权力失去的可能是朋友。
得到的途径有很多,人是能力有限的生物,无法做到兼顾所有。
中年也好,其他也好,当有一天你能坐下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一旦你开始回顾过去,必然会有遗憾,人生从来不是完美的。
2021.5.12
一边健身房跑步一边打的文字,有句式不通或者错别字啥的多谅解。
记得是三年前出差到魔都,第二天要开会,半夜却始终睡不着,酒店电视可以点播电影,无意间便选择了它,或许也是它选择了我吧。
年纪摆在这,并不是很乐意在三更半夜看一部打打杀杀充满暴戾色彩的电影了,伦理、生活、情感,以及各类能在平静环境下叙述的故事更能吸引自己,就好像吃多了鱼肉,对食材本真的粗茶淡饭会更加思念是一个道理。
我们总在羡慕善于思考的人,而善于思考有多累,本篇就告诉你了一种可能性。
剧情细节没记得特别详细,只想写写自己一些片断思绪。
回头看,文字拖沓而缺乏重点,也不想刻意去调整了,就让它展示本真吧。
看了懂的人自然懂,看了觉得做作的人我用再好再有逻辑的辞藻也无法扭转,毕竟这是我与电影的共鸣,不是别人的。
前几天清理手机存图,发现自己还留存着这部电影的截图,是结尾是布拉德在剧院里的心理活动,那种贯穿整部电影,反复、矛盾、不断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补完的过程。
之所以用“补完”这词,是回想起年少时曾痴迷的《EVA》,觉得布拉德和碇真治相似,都在不断的汲取周遭的人和事儿的养分和废料,小心翼翼地让它们填补自己不够完整的人性。
区别只在于布拉德尽管有着太多执着和质疑,但就其所遭遇的磕磕绊绊的中年危机过程和结局来讲,远好过在使徒冲击之下无法独善其身的真治。
回到影片剧情,布拉德在生活中那无法遏制的、无处不在的、有些过度的内心独白,仿佛就是我自己在遇事遇人时的所思所想,共鸣恐怕就是如此而来吧。
初期的他对事物悲观一面的过分看重,对任何情况的两面性都如此尖刻以至于这样的自我对话在观影中段都已有了魔性。
尽管有代入感,但也产生了“啥事都这么想的人,心理必然是有病的吧”,然后回顾自身,惊恐地发现无论哪个阶段自己身上总似乎抹不去布拉德的影子,那种如同身体一部分的“刻意在乎别人的看法”的“能力”,姑且算是能力吧,至少知道自省是先进人的表现么。
然而自省过了分,就如同《挪威的森林》男主最后的呐喊一般,四处皆是迷雾,无法判别前进的方向。
有时非常羡慕很多北方人,所谓直来直往的性格,不用顾虑别人脸色、不用一直担心别人看法,做好真我,那就是种幸福。
自己这样多想多顾虑性格的形成,娘胎里带出来40%,求学生涯中形成30%,生活中再补上30%,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怪人怪己都不客观。
但是有的时候,这也被称为是种优点,被人称赞心思细腻懂做事,好吧,我也布拉德。
当然,一部电影不可能扭转自己几十年来固定下来的性格品质和三观,但至少,布拉德在最后的感悟,让我们这类人也获得了一些对生活看法的新角度。
我爱这个世界,无论这个世界爱不爱我,也无论我是否占有她/他。
静下心欣赏、感受,也是个不错的体验。
最终,布拉德如是想。
the same to me.
这是我看Ben Stiller深度电影的第二部。
自己的对这部电影核心的感受就是:如何衡量人生的得失。
布拉德是典型的中产家庭,但是有更好的典型成功人士代表在朋友圈中,他们光鲜亮丽,他们及时行乐,他们有的是幸运之神,有的是事业场的常青树。
他们吃饭的时候会有人主动上前打招呼合影,甚至连餐厅中最好的空位子都是备选好的。
所以,布拉德感受到了失败。
一个中年人,本来的愿望是把时间换成慈善感受,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价值,但临了临了,却陷入自己的人生价值空虚中。
他想以孩子的标签作为自己成功的宣传册,但转瞬即逝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失败。
所以,布拉德感受到很惨很丧。
我也在问自己: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初中的同学有的在加利福尼亚工作,虽然不清楚他过的怎么样、从事工作是什么,但感觉是很高端的人生;有的同学在AVL公司、有的在更高端的top公司取得进展。
我不禁也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呢。
意思是比如大学是211,不是985,工作是传统制造业,不是互联网,家庭很普通,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门弟。
所以我也会焦虑不安,如果有一天临了临了,和布拉德的感受一致怎么办?
有时我也会想,有的一起竞争过的同学同事的现状并没有自己这样好,有时也会庆幸自己能够坚持到这个程度。
但是这掩盖不了内心的恐惧,不是焦虑,是恐惧:如果和布拉德的感受一致怎么办?
那个时候如何去面对以往的时光?
那些没有价值与意义的人生片段?
我想,这不就是“尺子”是什么的问题吗?
哲学告诉,如果将世间所有的尺子都变成金钱,那么人生就没有这么多烦恼。
金钱是一种最好的衡量标准,但这毕竟是理想哲学中的情形。
那么快乐与幸福能作为尺子吗?
似乎也不能,一个人永远无法体现所有人度过的不同人生,也就无法去判断这个尺寸是否恰当,即便是人生传记作家,你也不敢去相信他说的话是否是真实的想法,毕竟一个以此为职业的人是利益相关者。
所以尺子在哪里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某个阶段的想法,如果能把这把尺子比较一下,该快乐的人就快乐吧,该悲观的人就悲观吧。
多多包容一下即可。
很有代入感。
对人物心理及情节配合刻画的非常细腻影片。
一开始拿着航空公司银卡,买着打折机票不能升舱,当空姐拿上帘布那一刻,nnd。
主角干的是非营利组织(很高级)的工作,是社会精英和理想主义者干的事,但人不能免俗,和比尔盖茨比,前者是精英,主角只剩下大学时代的理想主义。
当大三老乡女同学批评他时,现实生活中阶层阶级种族问题一股脑抛出来,仿佛食物链,有人在上面,有人在底层,中间还分很多层。
男主内心的焦虑和不甘心一直在,却不知有多少是外在环境加的,有多少是自己的。
结局处的和解———你爱着世界和他者,却不需要拥有他们,也许更多是导演的表达,而非男主的正常逻辑。
因为纠结贯穿人的一生,不过是中年人因为生理和事业到了中段,心理冲突的爆发力强罢了。
这页翻过去,人们依然会沮丧、纠结、不甘心,一者,千百万年人类的基因里种着宿命的进化程序即奋斗和竞争,二者,文化演进的洪流里,折腾并快乐的榜样们会把你的心里拎出来,让你每时每刻都在自省,我布拉德是不是该再承担点啥。
也许,真正的觉醒恰恰是放弃的那一刻。
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人到中年还没活明白的纠结大叔。
布拉德毕业于名校塔夫茨大学,曾经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
然而自己的非营利组织事业并没有带给自己想象中的满足感,47岁的布拉德整天沉浸于脑海中大学同学的good life并鄙夷自己当下的日子,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因为在内心攀比别人在朋友圈发的美好生活而心理失衡。
布拉德真的遭遇了中年危机吗?
他虽然比不上同学之中成为商界精英的大亨,政界翘楚,在小岛退休的那些名利场上发光发热的人有权有势,但他妻子温柔善良,有理想并懂得知足,儿子优秀到哈佛耶鲁随便挑,性格温顺且不世故,家产虽然不及上流社会但也是个幸福的自食其力的小康家庭。
但布拉德的确遭遇了中年危机。
他的中年危机不在于没有混到像老同学那般出人头地上电视,不在于年近半百没有资本开豪车住豪宅,也不在于自己的事业做的不尴不尬,而是在于他对自己与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在于他不懂得于自己的内心和解。
我十分欣赏片中那位哈佛女大学生在深夜的酒吧给他浇的那盆冷水:你都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相信世界是围着你转的。
的确,布拉德所抱怨的,真的是个事儿吗?
被老同学忘记、没有被曾经的导师联络、觉得自己混的不如别人……对于一个曾经品学兼优有理想的作为青年来讲,比较出来的别人的成功或许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这一切并不是别人在伤害他,而是他自己在脑海中搭建了无数个戏台和剧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排练着别人的美好生活的虚幻场景,而忽略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故事的最后生活依旧继续,布拉德在音乐的洗涤下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
然而他能否真正学会与世界、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吗?
或许这是我们每个人活着都会面临的问题。
但我想借用他妻子在机场告别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为警醒:be present. 永远活在自己内心小剧场里的人是无法抓住、体会到真实生活中的美好的。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会关注你过得怎么样,与其天天刷着朋友圈羡慕嫉妒别人的人生,不如踏实的反思一下,难道自己拥有的还不够多吗。
少给自己加戏,别矫情,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是受过良好教育,内心纠结的中产中年;在乎社会地位 在意别人的评价,又时时内心为自己开脱…我们即将到来的中年 大概也会如此,刷朋友圈艳羡别人的生活 知道人家过的其实也很糟糕 居然浮现了一丝笑容…回不去年轻时的理想纯粹,也无力去教导影响他人,inner peace才是归宿 如同置身艺术美好中 不由自主的泪水
你还有iphone7plus肾机好么 就不要这么多意见了
难得的题材点——大部分中年男士实际上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也有不错的执行和好演员。但是鸡汤成色总归是没什么新说的东西了。
多一星给男主,大中午看这种“深度”片超想睡觉...
男人的中年危机 无法感同身受
白日梦想家2 之婚后的日子。。。
还好结局没有落在有钱也烦恼,有情饮水饱
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民,看这些白人男士的所谓精神危机。大概就是吃不饱饭的劳苦大众理解不了林妹妹吧。
一个有着一帮牛逼同学过得很一般很中产爱胡思乱想爱比较的老爹,这种人物不讨喜,但生活中处处可见,导演要说的也很简单,很多时候你想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没人会记得你在学校门口被老爸训了一顿
倒是不错,从一件小事参透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在这部电影里却有些力道不足的感觉
太可怕了,我一边看一边摇头说卧槽,然后又边看边点头,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布拉德的心理活动90%我都有,原来价值观哪都差不多啊,原来找关系办事哪都好使啊,真的是世界大同。看完以后,我的焦虑确实减轻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怅然若失的那一段时间,甚至觉得找个楼顶一跃而下不错,但是那个阶段过去,依旧卑微的活着。。。
「此刻我坐在那里静静听着,感受着我自己的内在生命。」
应该很能挠到城市中产中年男心中痒处。姿态拿得不错的小巧Dramedy
7分,中年危机?
一个矫情的中年白人,巴拉巴拉一堆不明所以,完全get不到
和白日梦想家一样一直飘着,可惜到最后也没落地,直接飘走了
白日梦想家之我的兄弟过得比我好
弦乐配乐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觉得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更多这种沉浸在自己的loser思维中出不去的人,才能衬出我的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