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艾晨友情提醒:本文纯属个人观感,不会复述具体剧情,也没有涉及关键剧透。
在我看来,《发财日记》的不足之处有两个:一是片名,“发财日记”这四个字太朴素也太普通了,从宣发角度来说,不够吸引人。
我觉得可以改成《一个孩子两个爹》、《弃婴养成记》,或者《东北人在深圳》,走写实路线,将剧情冲突和悬念直接挂上;如果要往虚的走,可以改成《天意》,既呼应片中弃婴之名,又暗示角色心理,说不定还能蹭下最近刘德华的热度,一举多得;一定要和“日记”挂钩的话,那干脆改成《打工人日记》,也还能蹭点“打工人”的话题。
二是剧情展开,《发财日记》的桥段设计略微有些中规中矩,不管是“难兄难弟”的基本设定,还是“苦中作乐”的情感基调,以及“聚散离合”的剧情发展,基本都能预料得到。
当然,这点一直也是多数电影的通病,保守,但是安全。
基于上述两点,我的判断是,宋小宝作为新转导演是没有太多野心的,甚至我都觉得他有点卑微了。
他放弃了自己的“喜剧人”身份,连带着放弃了其他“喜剧人”演员的优势,没有用尴尬的段子或者浮夸的表演去拼命逗你笑,而是回归“普通人”身份,讲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故事;他也放弃了一个悲情题材本可以理直气壮煽情的机会,没有使劲给你塞情绪,强行让你哭,就老实本分地把这个故事说完了,个中情绪,全凭观众自己感受。
也因此,反而更让人感受到宋小宝的真诚。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弃婴,两个乡下人进城,三个东北人在深圳,一群挣扎求生的打工人……这些元素聚合在《发财日记》里,既有情怀导向、冲突矛盾,或许也是宋小宝在努力展现的一种“反差”。
因为这样的反差,你看着他们经历各种意外,倒霉而又凄惨,然后开始笑;你看着他们一天到晚就知道做梦,却一次次被现实揍得灰头土脸、想哭而不能,然后开始笑;你看着他们在悲苦中自娱自乐,拍拍泥尘又站起来,由此产生一种不以为然的优越感,然后开始笑。
在一群想哭的人旁边发笑,这种反差,或许就是所谓的“喜剧的悲剧内核”,也是宋小宝作为新转导演的一次努力和发力。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里也说过类似的话:把你经历的事情说出来,不管是意外的、倒霉的、还是可笑的,都是最好笑、也最容易打动人的段子。
因为它们是最真实、也最能让人咀嚼的。
你看房东张大爷,孤寡老人一个,从头到尾没见过子女出现,他之前经历了什么?
你看离异的邻居马露,被前夫纠缠殴打拿钱,她之前的故事是怎样的?
你再看弃婴“天意”,他的亲生父母又有着什么样的遭遇?
是不是也是那个年代里大城市的另一批悲剧者?
这些都是宋小宝有意无意埋下的故事,点到即止,不动声色。
一群自带笑点的喜剧人,放下积累已久的优势,在《发财日记》里跟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不断淹没其中,又一次次用力探出头来深吸一口气,再一头扎进去。
这也正是电影戳到我的地方,之前和孙老师聊天,问我贺岁档有没有推荐的电影。
我说这取决于你是想看哭的,看笑的,还是看闹的。
所谓观影,归根到底不就是各看所需,各找所戳。
戳,就是电影击中你的那一下。
如宝琳•凯尔所言,“电影不一定都是杰作,电影可以愚蠢空洞,而你仍然可以从好的表演,或者哪怕仅仅是一句好的台词里找到乐趣……因为电影是最包罗万象的艺术门类,因此对它所做的反应似乎也是最个人化的,可能也是最重要和最可想象的。
”
一开始我并没有看懂这个电影,慢慢往后才发现它的时间线是宋小宝的日记,类似于回忆录的这种样子。
宋小宝作为主角,演的真的很接地气。
生活中很多的父亲都是这样的,没有偶像剧男主的帅气,没有精英的能干,就是普普通通湮没人群的模样。
这部剧很真实,在小宝为了赚钱当水鬼的时候,在小宝为了卖女士内衣扮女人的时候。
但是这部剧又有些不真实,随便救的一个老爷爷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住,随便碰到的一个女人就会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很多。
不可否认,毫无血缘关系的四个人在同一个屋檐底下确实是很温情,但是现实哪里有这么美好。
沙溢演的二哥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从一开始被小宝搞黄了工作,到和小宝一起养育天意,到最后发达了也不忘记小宝,他身上有小人物的缺点,也有小人物的优点。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更觉得这个角色是小宝幻想出来的,可能是我太过现实了吧。
在小宝失意喝闷酒有二哥来安慰他,开着豪车,带着好酒,但是现实中被压力压着的人不是谁都有这样的一个二哥。
包括最后二哥为了小宝真的一个人打八个人了。
天意浪子回头,误会消除。
这是我们大家很喜欢看的圆满结局,但却不是那么现实的结局。
如何快速发财?
有很多答案。
但绝不是电影中的收养一个孩子,然后带着孩子打工。
带着孩子打工,只能叫养家糊口。
两个油嘴滑舌的东北“混混”,凭着两身“正气”,带着想要发财的勇气,坐上南下的火车顺着时代潮流加入“抢钱大军”,可惜出师未捷,先捡一孩子,带着孩子上路,到了目的地的,他们的行为就和发财没有什么大关系了,养活孩子才是第一目标。
这是一部东北特色喜剧,除了东北口音和南北差距制造出来的一部分笑料之外,刻画小人物生活中的艰难处境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善良的人一般结局都不会坏,就像这部电影中的小宝一样,救了房东有了住处,邻里们帮他看孩子,也会在生活中互相帮助。
电影中普通人的生活,平平淡淡,虽然会有一些小麻烦,但总是能解决解决,不能解决的乐观一点,看开了也就过去了,嘻嘻哈哈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如果说电影中的小宝是一个有着想过好日子的普通人,那电影中的二哥就是一个做着发财梦的“奋斗者”,这种奋斗有底线。
但底线不高,为了过上“人上人”的日子,几次风险都是二哥带来的,也是制造笑料的一大主力。
作为网络大电影来说,观众们看看笑笑,可以说是无功无过。
但是,如果想上院线那吸引力还是相对差了一点儿。
东北式的笑料如今已不再流行,尤其是近些年南北差距被调侃的越来越多。
“吃饺子”已经成了讽刺南北差距的一个热梗,再以北方口音和“小市民生活”作为主要电影内容,过时也是正常。
尤其要注意的是,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无声无息的发生了一些转变,出力不讨好是经典的“骂人”语言。
领养孩子尤其是目前看来最出力不讨好的一件事儿了。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生气也就生气了,破财也就破财了,毕竟是亲生的,养别人的孩子,风险太大,再不懂得教育,那么“善良”可能是你“递给敌人的刀”。
《发财日记》没有演示出如何发财,反而完美的给观众们展示了怎么样一定不会发财,它也许想要表达的就是这种反差艺术,或许这部电影对于“发财”二字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大家都说发财要趁着时代的东风,可是从来没有人定义有多少财富才会被定义为“发财”,小富即安也罢,大富大贵也罢,内心得不到满足恐怕永远也不能称得上“发财”二字。
电影中的小宝他能将一个弃婴平安养大,可能就是他认为自己的内心不空虚就是他发的最大一笔“财”。
虽然有些不符合如今的“价值观”,但是这也是东北喜剧的一大特点:看似热热闹闹,最终归于平淡,再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引人向善。
乱世永远先杀的都是圣母,敌人也罢自己人也罢,圣母不死,大家都会被圣母害死。
虽然如此,但是不论什么时代,善良的人都值得钦佩。
善良,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发财这件事还是别的生死攸关的大事,善良也总是高贵的品格。
故事很揪心,结局很完美。
前期的啼笑皆非,中期一个父亲抚养孩子的艰苦,高潮部分对主人公命运的不公以及对于大团圆的结局的欣慰。
无时无刻不在让观众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这一切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好在结局让人松了一口气。
电影中的结局是完美的,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事情结局却大都不尽人意。
也许发财日记主人公收获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在奋斗过程中的收获的情亲,友情和爱情。
天意,二哥,马露都是上天赐给小宝最宝贵的财富。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生命中的财富不只是白花花的金钱,还有在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
《发财日记》我还以为是讲如何赚钱的,谈不上特别出彩,以倒叙的形式展开,善良的小宝,善良的二哥,善良的爷爷,故事很温情。
原来是一部温情的喜剧,希望善良的人都能有善良的回报。
也许这一切都是天意,也许这一切都是命运。
做一个善良的人,接受命运的馈赠,与命运的雕琢。
相信命运自有安排。
当然也得努力,小宝为了天意命都不要。
所以有爱就有生活的奔头。
对于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我觉得开了个好头,也不知道那些恶意诋毁的人是真心看完了还是就吃着瓜子,喝着茶聊着天看的。
对待电影的态度就决定了你能否看好一部电影,不论是神作还是烂片,都要用心体会对待,值得给个7.5分。
身为同样经历过祖国腾飞的我,有着身同感受,底层的小人物才是构建社会的基础。
能把小人物拍好,拍真实了,确实不容易。
本身角色没有什么特点,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却演绎到如此真诚,下功夫了~
发财日记 (2021)5.7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宋小宝 / 宋小宝 马丽
跟主流偶像颜神比起来,剧中的小黑确实让颜控难以接受。
就像歌里唱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小黑的颜值不代表他的高度。
这是一个来普渡众生的角色,天桥下捡到的儿子,房东那找到的媳妇,这些确实像天意,又有点玩笑的意味。
可是我们不能忽略掉他身上的宝贵品质“真诚,善良,勤劳,勇敢”,那些礼物都是他应得的。
为了一个捡来的孩子坐月子,不舍得给别人。
路上碰到昏倒的老人主动呼喊求救。
看到被欺负的女邻居英勇出手。
后边的救火有些玄乎,暂且不说。
这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细节感动中国。
为了挣钱养家疏于对孩子的照顾,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问题可大可小,剧中的儿子天意,似乎是走上了一条歪路,叛逆,离家出走。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有些替小黑惋惜,拼了命想保护的孩子却翻脸就走。
如果天意已经误入歧途,看到日记也无感,真的难以想象小黑会怎样在孤独中老去,死去,也许他会失落,可是他应该不会后悔吧。
没有血缘关系都能做的如此,真实的人物我确实没有见到听到过,可是我相信他们的存在,这也是世界之光。
很平淡,但却很温暖,很真诚,很棒。
看完电影 本来抱着看烂片的心态来观看这部电影(毕竟评分才5.6) 。
从整个影片节奏来说,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跟着一个吹牛的大哥,哦不,二哥去到大城市打拼,其实就像我们从小长到大一样,人生最初是搞笑伴随着欢快伴随着年轻幼稚失去一切,再重新站起来,只是影片选择的是孩子(也有电影选择老婆)这个契机,随着人慢慢长大人就要开始有自己的责任,选择自己的路有的人小学文凭赚百万,有的人只能踏踏实实做事情,两者不冲突也不违背,鼓励踏实,诚信。
互相信任与包容,只是跟目前这个社会状态确实有所违背,年代始终已经不一样了,大家内卷的目的都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谁不想呢,总有期望,牵挂来扛着你走完这段路。
PS:我承认影片在转大弯时确实生掰硬套的,无论是收到孩子开始,救下老人,跑进火场早上生还,到最后大结局团圆,都很硬,其实总全局角度来看,本身剧本不差2个小时需要浓缩,取舍这些东西(包括宋小宝雨中抽烟那场),想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内核,或许人生的内核范围太大了,就如本篇名字一样《发财日记》我们需要记录,刻画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秒,每一个选择。
都会有低谷,都会有好的时候,就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去怎么看待身边这样一群人。
我们只需要用你的责任负责到底就好。
该片以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背景,讲述了东北发小两兄弟南下深圳打拼逐梦,与创业女青年马露“狭路相逢”欢乐带娃的故事。
狂燥的DJ舞厅出现了一个黝黑的中年小个子男人—电影的主人公小宝。
他身着红色过时衬衣、蓝色旧牛仔裤,与眼前灯红酒绿的环境格格不入。
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正在寻找并想要守护的是他从小养到大的弃婴,而这个孩子长大后,却成为了一个无所事事的混子。
画面一转,儿子天意也出现在了人头涌动的群体之中,两人相视一眼,都没有漏出丝毫情感。
两个人的嫌隙不言而喻,但这个游手好闲的少年与朴实真诚的父亲间的隔阂,实则怪罪于一个没有解释,一个没有倾听。
天意在人群中发现了债主,踉跄回家拿走了父亲放有积蓄的铁盒。
在车上,他打开了铁盒子,里面有一本日记和一些钱。
天意在铁盒中发现了父亲的“发财日记”,也由此知道了他与他父亲之间,或许这辈子都不会言说的故事。
宋小宝是村子里的孤儿,有一天听村里人说远在深圳打工的二哥(沙溢)回村了,晚上在一起喝酒听二哥吹牛说深圳好挣钱,于是他就想让二哥带着去深圳挣钱,二哥应付的答应了他,本想在火车上甩掉宋小宝,哪成他真的跟宋小宝进了深圳。
兄弟俩坐着火车就去了深圳,当到了深圳的时候,小宝满眼都是光,满脸都是兴奋。
小宝发现了他二哥就是给老板开车的,就跟着他二哥一起,因为小宝的善良得罪了二哥的老板,二哥被炒鱿鱼了,两个落魄的人过着露宿街头的生活。
晚上小宝喝了酒并且告诉二哥,来之前在村里算过命,这辈子一定发大财而且还会有儿子。
不料第二天他旁边真的躺了一个孩子,两人不知所措,当天夜里,两人计划把孩子扔到人多的公园长椅上,正巧天上下起了大雨,无奈下只能带着孩子,后又和人贩子一通折腾后,决定留下孩子,并且取名为天意。
因摆地摊结识了女主角马露,并救下了因中暑犯病的老人,此老人成为了他两人生命中的贵人,并且带他俩住进了自己祖传的老房子里,和马露成为了邻居。
大家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
小宝给捡回来的婴儿取名叫天意。
小宝带着不会走路的天意,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从来都没有抱怨,一颗心里装的都是小天意。
小天意到了去幼儿园的年纪,得知上学要交一万三的费用,于是两人拼命的工作。
不料成了犯罪团伙的一员,并被警方逮捕两人关进了局子。
出来后的二哥发现炒股可以挣大钱,便开始炒股,两人的代步工具也由自行车换成摩托后又换成了小汽车。
小天意也送进了学校,在学校的小天意经常被同学欺负没有妈妈,此时小宝找到马露,想让马露以“天意妈妈”的身份写一封信来安慰他,马露也答应了,小天意每天都会开心的等妈妈的信件。
这天小宝马露再给天意过生日,马露的前夫正巧经过,几人大打出手,天意也意外得知“妈妈”的信都是来自于马露,小宝与马露签署《劳动合同协议》时的谈话,被逐渐成熟的天意误解为对自己的抛弃,误会小宝要和马露在一起,嫌他是个麻烦,才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却不知道小宝是在拼了命的给他挣学费。
小宝为了钱,命都可以不要了,别人都不敢干的事,他都干。
在学校,天意受尽了同学们的嘲笑,同学们笑话天意没妈,也笑话天意的爸爸小宝又矮小又黑,有一次小宝去学校里参加家长会,特意换上干净的衣服,还特意找理发师给他弄个最年轻最时尚的发型,小宝顶着杀马特发型去了,一直笑话天意的那帮同学笑得更大声了。
无儿无女的大爷老了,走不动路了,小宝照顾着大爷,陪伴着大爷,被大爷使唤,给大爷洗脚,小宝就像是大爷的儿子,小宝真的很善良,我想到大爷真的很幸福,天意是他的孙子,小宝是他的儿子,大爷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更多。
大爷是在幸福中老去和死去的。
小宝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好几次差点死掉。
房子被马露前夫烧了,小宝冲进了着了火的房子里救回了马露,马露说还有很重要的东西在屋子里,小宝又再次冲进了火越烧越大的房子里,时间一秒秒钟过,伴随着屋子里的爆炸声,所有人都以为小宝被烧死了,但是最后小宝没死,他满脸都是黑的。
马露向宋小宝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就在这时,天意回来了,天意和宋小宝大吵一架,两人的矛盾在此恶化,天意走了,马露也走了。
天意与小宝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了,天意也越来越叛逆了,不上学了,成为了混混,还欠下了高利贷。
在开始逃亡之前,天意回到家无意间拿走了小宝的发财日记,当坐在火车上,天意一页页的翻看这些日记,才发现了这么多年小宝为他做过的事情,天意一切都明白了。
实际上,这是宋小宝写的日记,他把到深圳以后的生活都记录在这个本子上,点点滴滴,完整地记录了这个特殊家庭的经历变化。
天意明白了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就在此刻,高利贷的人找到了宋小宝,并且把殴打他的视频发给了天意,这时二哥来了老房子里,几人打在一起,宋小宝的头部受到一棒,晕倒在地,高利贷的人跑了,二哥背着宋小宝去了医院… 天意看到手机里的视频,立马下了车,往事的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此刻他就想赶紧跑到医院…
2021春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中,看电影成了为很多人的选择。
而春节档电影首日票房超越了历史最佳则印证了今年春节档的火热,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唐人街探案3》。
然而就在我满怀期待准备去看的时候,票价昂贵、影评两极分化确让我成功的避开了它。
昨日同事给我推荐的一部《发财日记》,让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在春节档的喧嚣中能看到如此真诚的作品实属可贵,而作为宝哥导演的处女座,虽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在这样的一个阖家团圆之时,能给我们一份满满的感动我觉得足矣。
故事是从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开始说起的,它记录着作为一个父亲的宝哥挣钱以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我想要是每个父母有个这样的小笔记本,那都会是多么深切感人的故事啊。
故事的前半段主要是讲宝哥为了发财从东北农村来到深圳,因为那份傻劲把二哥的工作弄丢却意外捡来了一个孩子。
面对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也想过放弃,但是因为宝哥心中的善良终究放心不下把孩子给别人,于是他们带着孩子在桥洞下开始生活。
都说城市套路多,不如回农村。
但是我想人和人的相处中套路和技巧不过都是表面,想得到真心只能靠真诚。
也真是因为这份真,让小宝救下了中暑晕倒了的老人,而这位老人也因为这份感动给了这对奶爸一个住处。
而接下来就是漫漫成长路。
我真的不清楚父母这一路上是如何走来,但是高烧、大雨那一幕在我的生活中确实出现过,同样是我的爷爷,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因为我的高烧冒雨把我送到医院,当时在爷爷背上的感觉或许已经消失了,但是那份感动会深深的留在记忆中。
孩子在成长,宝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换过很多份工作,他摆过地摊、做过餐厅服务员、做过建筑工人,甚至为了天意的暑期费用去做了工程潜水员,真的是拼了命。
一方面工作很忙很累,另一方面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小马和宝哥的感情也在升温,为此他们让天意住了校——没有妈妈受人耻笑,爸爸很忙疏于照顾,而为了弥补这份感情的缺失他们用了善意的谎言去欺骗天意。
但是天意真的不知道吗?
生活总会路出马脚,而当这一切被拆穿的时候,天意的心中只有怨恨,怨恨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怨恨为什么自己被欺骗。
我想这样的桥段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想谎言终究有一天会戳破,真诚才是一切的解药。
我们可以有善意的谎言,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主动找时机把事情讲明白,因为披着谎言的真情日子久了就变成了怨和恨。
小马和宝哥两家是窗对窗,两家发生的事情可谓声声入耳,但是感情的窗户纸不是捅一捅就能破的,两个人也不是串串门帮帮忙就算走到一起的。
小马有这一个混账前夫,凭着胡搅蛮缠的功夫总是在小马这里拿钱。
小马为此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宝哥看着那落寞的背影,悄悄地送上一碗豆花,躲在暗处希望小马能看到这碗豆花接受这美食的慰藉。
我想只有像宝哥这么可爱的人,才会在无声处暖人心,在细微处表深情。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就是这个意思吧。
生活中并不总是平淡的柴米油盐,总会有些意外和凶险。
一日小马家起火,宝哥发现后奋力踹开窗户把宿醉中的小马扛了回来,但是走到马路上的小马说了一句:我的箱子。
宝哥像得到一份圣旨似的,又冲进了火场,“摸爬滚打”,在爆炸声中、在坍塌声中——一只铁箱被扔了出来。
而待到随后到达的消防员用漫天的水花把火扑灭也没见到宝哥出来,小马已然明白这是一个愿意为她付出生命的男人。
是啊,一个大难处显担当,生活中展温情的男人,这样的爱情夫复何求!
经历生活种种,最是真情难负。
天意看了父亲的《发财日记》,小马看到了宝哥的一片真心。
在病床上,天意将两人的手放到了一起,而另一只手握着二哥。
这或许是宝哥最幸福的时刻吧。
亲情、爱情、友情,宝哥付出了太多,而在这一刻他们都回到了宝哥身边。
所以我想说人生浮沉几多,最是真情难负。
希望大家都能真心、真情,真实的过好这一生。
整体来看很不错,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品来说对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在这部电影中能够看到欢笑,也能够看见感人的部分,可二者间的协调性就有那么一点突兀,衔接的并不流畅。在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底层的小人物是如何伴随特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题材不错。
这是啥啊?宋小宝旁白,开始就是沙溢跟人滚炕头,然后去深圳夜总会给自己加戏摸妹子,剧本贼土,海报还碰瓷星爷的喜剧之王,你也配?
确实不是每个喜剧演员都有贾玲的能力
意外的好!这个电影可以改成电视剧,拍个四五十集,每一条线都可以展开讲很丰富内容。比如1 深漂故事线 2 比如天意亲子线3 马露的感情线4 二哥的事业线 5 爷爷的亲子线。现在电影时长限制,拍的是黑色幽默喜剧范儿,也是很好。很多时候不是捧腹大笑,而是会心一笑。
力挺宋小宝。命是真的苦,命运对他是真的不好,所以长的黑长的矮。但是成就很大,赵本山大弟子不是盖的,小品造诣已在某方面超越赵本山。养孩子很辛苦,很辛苦,想到了我爸,不禁泪流不止。发财日记挺好的,日记要有,不然怎么可能会实现呢?
鸡飞狗跳般好笑是真的,烂俗是真的,比开心麻花上了院线圈钱的片子更好也是真的。人善天不欺、爱与亲情不在于血缘是大主题,整个剧情其实挺脱离现实,但宋小宝演底层小人物的艰辛不出戏。谁能想到现在继承着当年老式港片江湖道义精神的是这些东北人的喜剧
被抖音上剪辑宋小宝演技的片段吸引来看的。宋小宝的哭戏还挺打动人的,但感觉剧情没啥意思。
宋小宝的导演处女作,故事完整,但是略显繁琐超长!还是四星鼓励一下!
宋小宝的大江大河
感觉6分有点少,也算是小宝的处女作,希望他加油。
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进城捡弃婴,最终收获圆满的故事。一出两小时的小品,跟发财基本没啥关系,更像是育儿经。这个真是看完之后都很难觉得这是一部电影,各种“奇遇”情节都感觉很刻意,很像是看小品的感觉,但是小品注重的是片段,电影更注重故事完整性,这部戏的样子更像是各个场景和情节强凑在一起,相互之间并不十分顺畅而且经不起推敲。宋小宝想当导演也就算了,为什么剧本还要自己来,哪来的勇气,但凡找个专业的编剧打磨下剧本,都不至于拍成这种四不像的烂片,最后连上院线的勇气都没有。
你知道你在演什么吗?父爱?发财?人性?啥也不是!
6.5/10 分。初看。被“发财日记”这个名字耽误了,我开始还以为是那种小品式的夸张喜剧。。。后面有彩蛋。。。比较完整的剧情,其实上院线基本没啥问题。。。加一星,鼓励下宋小宝。第一次看他还是在《欢乐喜剧人》里。。。
至少不是一个小品了,宋小宝还是有诚意的,姿态也很低。
一般般
宋小宝自编自导自演,这个水平可想而知。他想努力拍好一部电影,但电影跟小品确实不一样,不走院线也是对的。其实主要讲的是宋小宝捡的孩子跟自己之间的父子亲情,基本上和标题的“发财日记”没有什么关系。电影太长,节奏太慢。还有价值观已经顶到头了,就是贱命一条,有什么事儿都能牺牲贱命。沙溢演的二哥最后通过在电视上当骗子卖生发水赚了钱,马丽也嫁了他,但是他啥都没有还是贱命一条。不是因为主角光环,那就啥都没有。
没想到比赵家班其他几个徒弟拍的电影有诚意多了,起码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笑点有泪点
因为有几个熟人演员,整体能看下去,沙溢和宋小宝演技真实自然加之贴近生活的真实故事成为影片吸引人的一部分。导演的合格作品
小品级别的网大,比想象中的要好。应该是第一次做导演的缘故,时间和节奏的把控上都有点问题。要是只抓重点(打工),再把时长控制控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挺意外,没有刻意搞什么年代情怀,也没有恶俗的笑点。和沙溢的难兄难弟也是很经典的设置,最可贵的是宋小宝给电影里真实的底层人扮相很写实,甚至电影叫发财日记也没有灌输什么奋斗论、暴富啥的酸臭鸡汤。这可能是春节档最接地气以及受众最接近大众群体的合家欢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