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苍酱和nana的颜值也要给五星。
在看过小说的已经剧透的情况下,还是哭了。
就是眼泪不自觉滚下来。
全片我觉得最虐的地方是爱美对着高寿说还会再见之后的电车上,哭的一塌糊涂的爱美。
我也哭的一塌糊涂。
对于爱美来说,明天你就不认识我了,我要带着满满的30天回忆消失在这个世界。
相对来说,高寿实在太幸福了。
起码,他度过了15天毫不知情的恋爱时光。
但是,最后35岁的高寿告诉5岁的爱美,还会再见的时候,那就是最后一眼了吧。
电影开始前半,甜的我全程老母亲微笑,苍酱把高寿的不知所措,木讷,温柔诠释的很好,很开心苍汰的演技有了进步。
和nana也很有西皮感,看的真的好甜好甜。
后面爱美的视角时间线是最虐的。
她真的是这个故事里最令人心疼的角色。
不过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在我越来越爱你的时候,你在一点点把我遗忘。
因为你的昨天是我的明天。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做数学题里的相向问题。
A和B两辆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A和B两车的时速和车长,求A和B从相遇到错开的时长为多少。
我们可以拓展一下这道题,代入南山高寿和福寿爱美,假设AB两辆车的车长是他们生命的长度,每一节车厢是一个年龄段,那么在他们全部相遇的时间里,只有20岁这一节车厢是可以匹配地重叠的,而这个重叠时间是30天。
开始我想,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核心完全可以忽略相向而行的时间轴的设定,可以把它提炼成:如果你知道你只能和喜欢的人相爱短暂的一段时间,你还会愿意和TA开始吗?
因为我想起一部韩剧:《九回时间旅行》。
该剧中,当大善宇最后身负重伤瘫倒在二十年前一个狭窄的电话亭里的时候,他对年幼的周敏英说,“记住,长大遇到和我长得一样的人,要躲得远远的。
”正是因为深爱着女主,记得相爱的每一个瞬间,大善宇才选择了让周敏英远离会在未来相遇的自己,只不过,一无所知的小周敏英在长大后还是迷恋上了大善宇,忘记了小时候那个倒在血泊里的叔叔的告诫。
所以在刚看完这部影片时,我在想,为什么南山高寿和福寿爱美都没有选择向大善宇一样,给过去的对方忠告呢?
没有想去改变彼此的未来呢?
后来又一想,其实本片和《九回时间旅行》的设定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并不是选择要不要相遇的问题。
《九回时间旅行》里,未来是可以因为过去的改变而改变的,但在本片的设定里,时间线是不会变的,因此35岁的我必然会救起5岁的你,然后我会在你15岁时告诉你我过去在20岁时和你经历的一切,等你20岁时再去验证我所说的过去,也就是你的未来。
这是一个前后形成固定循环的时空穿越,是既定于所有的一切早已注定的宿命论。
他有些像《降临:你一生的故事》里的设定,即使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一切,我还是依然会按着命运的路线走下去,和你相遇,和你相爱,再和你,不露声色地道别。
如果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点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我们要怎样以平和的心去走完这条路,这应该是这部影片能让我们思考的问题。
《红楼梦》第五回里,年幼的贾宝玉看遍了家中女孩们的人生判词,却只觉索然无味,撇在一旁,惹得警幻仙子叹道:“痴儿竟尚未悟!
”但这一段却能启发人们,你看,即便告诉你人生的遭遇,在你并没有经历的时候,未来于你来说依然是未来,你的心也并不会因为预知而产生爱的情感,直到你在未来真实地触碰到那个人,你的心砰砰跳个不停的时候,你才会感慨:啊!
原来我真的会爱上他!
在南山高寿遇到福寿爱美的第一天,也就是福寿爱美和南山高寿约会的最后一天,南山高寿沉浸在一见钟情的激动中,而福寿爱美却已经走完他们相遇的全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深深地爱上了南山高寿,又在最后的时刻为南山高寿那对未来一无所知却依然义无反顾地的深情所感动。
在彼此相错开的最后,双方都体会到了因为爱而带来的痛苦,但我们既定的时间线却因此有了温度。
在本片里,是上天设定了两个世界的相遇和两位主角的命运,虽然这个设定并不算严谨和高明,但只要接受这个设定,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些温情。
我很喜欢《降临:你一生的故事》里的一段话,也很适合做本片的注解:“......如果我已经知道了未来,我便不可能反抗这个既定的命运,也不可能把我知道的未来告诉其他人——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反抗。
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 所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会在此刻相爱。
然后,我们在各自的未来,可以平和地面对过去的彼此,然后坦然地看着幼小的对方走向会和我们相爱的那个未来。
两条时间线,两个灵魂宿命的交织,线性时空下的无限相遇,又是有限的牵手,我们总会相遇,我们总会变老,我们总会再次相爱,你看到的我已经不再是昨天的我,是我们命中注定的身影,这是一个悲伤的奇幻爱情故事,我会遇见越来越年轻的你,你会遇见越来越年轻的我,不变的我们都在变老。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在最后的片尾曲中,泪眼朦胧的我仿佛看到了两个世界,它们渐行渐远,高喊再见并错身离开,我只能沉浸在悲伤中泣不成声,任由那些温柔的话语击打我的鼻尖。
这部片妙就妙在就算知道了它的结构但它依然能感动到你,注定了要分离的两个人,在命定和自我中徘徊,两个人都在为对方考虑,每一分笑容背后都满溢悲伤。
一句“明天见”,可能是维系自己和未来的最后准绳。
我很难形容我看完这部片之后心里的想法,这种悲伤是很难形容的,在痛苦的分离中透着圆满的感觉,不像那种要将全世界撕裂的痛楚,但它就在你察觉不到的时刻流入了你的心间、拨动你的心弦。
我不再写明我的感受和想法,希望我每年都会来回顾一遍这部片,它永远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
日本爱情故事太多这种脱离现实的纯爱,不是说我不喜欢,而是他们不腻吗?
反向双时间轴的设定确实算是脑洞开得很大,至少孤陋寡闻的我以前没遇到过。
其实这故事不算是个科幻,只是用时间轴来讨论感情的产生和维持,不过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没有去深入探讨,也算是留给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的思考空间吧。
女主角的演员选的不错,不是特别的漂亮,也不是普普通通那种,比较让人能对男主角一开始就对女主角一见钟情产生理解和共鸣(既不是贪图美色,也不是瞎了狗眼)。
不过这里要批评一下化妆设定,对于年龄感变化一点都没反应出来。
相信大家都能在本片中找到一些自己以前恋爱时的影子吧。
有一处BUG,前一晚女主打电话约男主第二天告知实情,但第二天女主真告知了。
要知道这个第二天是按男主时间线走的,男主第二天遇到的是不应是昨晚通电话的女主而是前天的女主,前天那个女主还没经历未来把本子放男主家的事,所以是没这段记忆,怎么可能会去和男主坦白,除非这里按女主时间线到第二天但这个她遇到的并不是昨晚通话的男主,而是前天的男主了,前天的男主没经历过看笔记本秘密以及接电话的事,按理不该能去画室赴约的,但却去了。
从剧情分析似乎两人都保留了昨晚的记忆,才会导致一个能去画室等待,另一个能去画室赴约,行为并没和前一天违和,反而很连贯,编剧应该忘记了其中一人已在次日失去记忆的逆向时空逻辑
看哭。。
和同事一起下班地铁站分别最后一个固定话题就是交换讨论推荐正在看的剧,她今天跟我推荐的就是这个。
说是讲两个人时间是相反的,一个人过去是另外一个人的未来的恋爱故事,我说类似于本杰明巴顿奇事?
她说差不多,但是那个她没看完。
我说那个挺好看的,推荐,她说那看完这个日版的再去看美版的。
回来之后我就开始看,哪怕知道了大概的故事走向,可还是在“对我来说的第一天是她的最后一天”这个地方掉眼泪,在男主终于理解了她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泪点的地方一起感到难过。
即便两个人的时间线是逆转的,我的过去是你的未来,我脑海里两人宝贵的回忆对你来说从未发生,甚至在我爱你清浓的时候你却认为我是陌生人,可两个人还是非常非常努力的去陪伴彼此,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这就让我特别特别的感动。
我在想,如果我提前知道了我和对方的发展线,甚至不需要逆转时光,面对那些会错过的人,是不是能有这个积极的态度和勇气再去邂逅和相爱?
他们的时间线,每5年相交一次,即使在最美的年华只有过刹那的美好,但也一直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对方生命里陪伴对方。
这样淡如水的重逢/初见,是不是虽然遗憾但也十分美好了?
我一直很难看淡一些关系,甚至就像阿喀琉斯之踵一样的存在。
在听北大宿舍夜谈的那个视频的时候,佳佳提到她对人际就看的很淡,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好,我当时就感叹我什么时候能接纳人和人之间可能就是没有太多交集,各自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行走着,而有缘才会相交一次,然后又回归彼此的生活。
看到这个电影,写到这里,就又让我思考了一下这件事吧。
首先说下我以前就有的一个观点:
看到很多人说这片逻辑没问题,觉得有问题的是没看懂,在看了评论点赞第一的瓜兮兮的影评和讨论区排前Klose的解释后,俺也来说点啥吧。
顺便一提,Klose显示是绵阳,瓜兮兮十九也是四川的,加上俺也是四川的,也算巧了。
Klose豆油解释是男女主在各自的世界时间都是正常往前走的,到了对方的世界过了12点时间就会退回去一天。
为了方便叙述,先假设女主是20岁生日当天在火车上邂逅男主。
因为是在男主的世界,那第二天女主退回去一天就是19岁的最后一天,但在女主的世界她就该是20岁零一天,那么她到底是20岁还是19岁?
或者更直观点,比如那天女主刚来月事了,那在男主的世界她第二天到底是流血还是不流血?
既然她在男主的世界每天都退回去一天,那男主的第二天对她来说就是昨天,但她显然不知道即将要发生的事,得看笔记本吗,依靠15岁时男主在她的世界告诉她的来办,除非失忆,一个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昨天才发生的事情呢?
所以很明显,男主的第二天依然是女主的第二天, Klose的解释是错的。
那该如何理顺时间线呢,瓜兮兮豆油的解释是对的,其实不管在哪个世界,对双方来说时间都是单向往前的,男女主清晨醒来都是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的。
但因为昨天发生的事是对方的第二天,所以对两人来说,对方都能预知未来。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女主知道牛肉配方和长颈鹿的画,而男主会说
但瓜兮兮说不存在逻辑、时空悖论俺不敢苟同,那么逻辑bug在哪里呢?
在女主告诉男主将要发生的事是男主在女主15岁时告诉她的!
这么说可能有人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
有一集哆啦A梦和大雄为了看最新的漫画跑去未来买,然后把未来买来的漫画拿给没灵感的原作者照着画,藤子不二雄最后提出的问题是这个漫画到底是谁画的呢?!
同理,男女主发生的这一切宿命似的交集到底是谁安排的呢?
小日本玩这种梗是有传统的。
所以瓜兮兮说不是因果关系,怎么可能不是因果关系呢。
女主15岁没碰到男主,就不会在20岁去找男主。
同样女主要是20岁不找男主,男主也就不可能在女主15岁时去找她。
这俩货互为因果,时空逻辑极度紊乱。
推而广之,这种时空逻辑悖论其实发生在他们相会的每一天,因为他们每次碰面都可以告诉对方第二天会发生啥事,毕竟对自己来说,那是昨天已经发生过的事了。
所以当第二天另一方顺着昨天对方告诉自己的来安排时(还必须如此,因为对昨天的叙述者来说,过去是不可改变的。
),就又绕回了老问题,到底第二天发生的事是谁安排的?!
再从主流道德逻辑来说。
你是个姑娘,15岁的时候一个25岁的男人来找你,给你看了张画,再乱七八糟的讲了一大堆骗子骗色的常用语,你当时胆大的肯定就一耳光过去了,胆小点也会逃走打110吧。
好了,你到了20岁了,忽然想起此事,百无聊赖决定一试,推门进教室一看,我靠,果然有一男的在等着给你画像。
ok,画就画吧,但对了解一切的男的来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碰见适合交配年龄的你了,于是决定画完了来一发。
你来还是不来?
来了对你来说和第一次见面的男人没几分钟就搞上了,你算不算荡妇?
不来的话你对得起自己的笔记本和观众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评一分和看了一半就拉进度条的原因。
为了方便阅读,把一楼补充的内容添加到上面来吧。
笑笑笑笑笑笑 (笑天笑地笑神笑鬼笑人笑己) 2017-06-25 07:01:13 以防还有人不理解,最后再解释下。
对于单线时间来说,人只能出现在一个时间点上,你现在是2017年6月25日的你,24日的你已经不见了,因为你已经来到了25日。
而本片是双向时间线,所以在男主的时间线上来看,女主其实是遇见了无数个男主,而且越来越年轻。
不过对女主的时间线来说,25日的你已经不见了,现在是24日的你,还是单线。
但实际上25日的你在自己的时间线上依然是存在的。
男主同理。
这么说再不明白俺也无法了,去看神奇女侠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得一个个回复了,统一回应下指责俺或将要指责俺在爱情片里讲狗屁逻辑问题的:首先俺发这个帖子是回应一些说逻辑没问题的帖子的,意思就是麻烦请先去责问那些说逻辑没问题的人在爱情片里讲逻辑。
其次一部电影如果内在逻辑很有问题,就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而一旦觉得这部电影很假,就不可能有任何代入感,于是这部电影至少不能给俺带来任何乐趣。
就这样。
————————————分割线————————————目前为止收到提醒说有8个人点有用,但显示的有用数只有1人。
莫非必须得说这片子的好话,否则有用数就要被豆瓣吃?
这我是捋不清了,男主的过去就是女主的明天,男主视角感情越来越浓,那么对女主来说就是越来越淡。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两人当下频率发展是最同步的(如果不同步,还在一起干嘛,干),过了今天,女主就会回到自己的感情发展线,然后男主不得不接受😅整一个以天为单位计算感情的撕裂感啊。
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感情要就是要把握当下。
🙈真的还不如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叙事清晰
……典中典日式宿命爱情,非常有日本文化的特色,但本人可能能动唯物惯了,看不得这种明明触之可及却死都要“果然,还是不行吧”的事。
唉……但是却偏偏爱上了一个这样的男孩,因为各种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的原因,我们不算长的青春便判下了死刑。
分开后他说看这部电影哭了很久,再见面我们也依然习惯着把温柔留给彼此,习惯着想念——只是后来我明白了,哪怕再发挥能动性,只有一个人奔跑的爱是看不到尽头的。
关于他,关于我们的爱,包括这部电影里的男女,我承认我都无法真心诚意地祝福,我也无法原谅曾经一无反顾热忱地相信着奔跑着的、连同这份不可能都热爱着的自己。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在无数的人生里看到的或无力或渴望成为的自己。
所以不要哀叹命运,不要歌颂苦难,因为世界上有即使拼命流泪也无法跨越的悲伤,因为世界上有太多比起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比起某个人到底在哪受不受人赞赏,需要更多关注和伸出援手的人和事。
因为比起如何死去,活着更需要勇气。
所以不要停止奔跑,也不要停止赞美太阳。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BJIFF14 英嘉(🐳💗)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0421北影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