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寻找明子开始,正派和反派在医院里展开了斗智斗勇,女主的母亲被日军利用,变成怪物,不少朝鲜人在医院里被随意蹂躏。
一方面是职业救人,一方面是爱国救人,由此代表着朝鲜和日方的两支力量在持续纠缠着,男女主并产生爱情。
一边是怪物的进化,另一边又是营救明子,日军一要应对潜入的朝鲜人,二要应对进化怪物的伤害。
怪物进化的过程中有着恐怖片的既视感,内心紧张,心惊肉跳的。
节奏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能比较长时间地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这部剧就算成功了。
当然,也存在,令观众很着急的一些片段,怪物都逼近了,你俩还在那谈情说爱?
如果是专业人士或许会明白,这是编剧的一种惯用技巧,延迟满足,如果观众要什么都立刻给的话,有时候对整部剧的故事叙述产生较大的影响,编剧还得想着其他的法子来持续把观众的注意力拴住。
所以,我个人认为,适当放慢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如果是超级大师的话,或许会有更好的处理。
配角方面,都还是不错的,有血有肉。
但是,唯一一个,权俊度这个角色就显得很没有存在感了。
这部剧始终更多还是围绕怪物展开的,爱情作为支线,这样的发展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说,女主演技有待提高。
尹彩玉常年跟着父亲在外冒险,张贷主也一直在为赚钱奔波,其实他们内心都渴望真正的爱情,在进行进入瓮城医院这样出生入死的行动之后,两人必定会惺惺相惜。
如果你和一个异性走过一次鬼门关,顺利逃出,你绝对很难忘记和ta的这段经历。
接下来,很想谈谈配乐,韩国持续大力投入制作电视剧,不仅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剧本,配乐也是一大亮点,视听效果真的很有感觉。
在这一方面,国内的剧、电影确实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配乐。
经常看韩剧,总是会拿国内的剧进行比较,我心里的想法常常是“为什么别人做得那么好?
而国内一部像样的剧都没有?
”(偶尔,有一两部。
)近十年的韩剧,在网飞的支持下发展飞快,各种题材的电视剧收到全球观众的喜爱,而我们呢?
都2024了,居然还有《生活在别处的我》这种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烂大街的电视剧,我真的很难想象,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电视剧投拍上线?
极其直白的台词,剧情...我们对于这样的存在真的不能太宽容了...我真的不想国产剧被韩剧甩在身后太多。
重点:不建议看!
拍这么难看确实是够怪物的!
剧情发展不符合逻辑!
情感路线发展不像人!
惊悚也不惊悚,热血也不热血,节奏忽快忽慢时不时还插叙真怪啊怪物都比这些人像人真的是有够怪物的,本来抱着后面会有转折之类的想法,看完发现真的是白看了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长镜头和慢动作,真的很怪很像怪物才能拍出来的片子,建议先给怪物申个非遗毕竟传统艺能
怎么去看见了?
要动作没动作,要科幻没科幻,要剧情没剧情,但是我发现我竟然越看越喜欢剧中的反派前田由纪子,他的行事风格和做派更符合观众的性格。
而剧中的男女主角和配角 全都是一群智障各种迷之操作信手拈来 让你应接不暇 尤其是剧中有一段反派女主对男主说他的属下全都背叛了他的时候,男主还义正言辞地替他的手下辩解,说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全赖当时的时代,不赖个人。
他要是照他这个逻辑来看的话,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原谅那些汉奸走狗?
叛徒汉奸必死
坚持原创的929篇这部网飞怪物剧,也算期待了一年。
因为《甜蜜家园》2,就是等三年等来个不上不下,一言难尽。
所以我默默降低了期待值。
果然,就是及格分的水平。
6分上下。
毕竟是成熟的商业网飞韩剧,可以下饭解闷。
《京城生物》/《京城怪物》
写在前面的话:我的分,是完全基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
这部剧的打分一水的低分,理由就是不要脸,又抄袭,又偷文化。
从题目“京城“两字开始,到服饰造型,到剧情,方方面面被抨击。
看到了有长评引经据典,补充史实资料,逐一澄清,证实隔壁的抗日史也确实如此。
战国人民都懂得合纵连横,求同存异,在某些立场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一致对被抹杀的历史发声,不好吗?
我也就是历史不算好的理科生,也很难有精力和能力去自行考证。
说回电视剧。
比较致命的问题,和《甜蜜家园》2一样。
到底想突出的是什么类型和主题?
甜蜜家园2:三年等8集,不上不下,不清不楚说是怪物异性主题,只能说,雷声大雨点小,比起恐怖,只能说是大尺度的血腥。
有点当初汉江怪物max版的既视感,故事呀,韩式煽情呀,比例太重了。
相比之下《甜蜜家园》1里前半段的怪物,想象力更丰富,更有视觉冲击,更吓人,看得出网飞的经费燃烧在哪里了。
《甜蜜家园》导演的镜头审美,我一直很喜欢。
《京城生物》在场景和服化道上花的钱不少,也很精致,镜头语言很讲究,但就是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毕竟投入在这里,达到这个程度,是网飞大制作的平均水平。
说是抗战题材,还沿袭了谍战动作片的套路(被攻击偷文化的另一个点)。
这个反转营救计划的想象力也很不足,因为没能带来沉浸式的观感,没那种临场的紧张刺激害怕,所以一定会关注,这种谋划剧情里都会有的bug。
当然本身故事讲得是流畅的,有些被怪物追击的镜头也不错,能看进去,我全程是1.5倍速起,文戏2倍速,加倍了紧张的节奏。
即使如此,综合下来,就是没那么吸引人。
这种题材里,明晃晃地搞爱情,生死关头,还搞个家长里短地话别,真是让人下头的操作。
暗戳戳来,就好,你看《甜蜜家园》,大家能磕出来多少野生CP?
韩式怪物、丧尸拍得太多了,套路都差不多,尤其是这一部甚至还有点十年前韩国灾难电影的框架感觉。
当然,韩素希是美的,朴叙俊也比前面的路透照和发布会状态好。
我个人觉得一次性放出10集,更好。
现在只有7集,3集还有等两周,1月5日的那天,我肯定先去看越来越带感的《死期将至》,这一部希望那天还有惊喜。
作者: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花了一通宵追完了,对比王国系列差了不知几个档次。
有些细节做的不好,有些地方明明很危急,非要强行煽情,韩国人不知怎么滴装入个套子就是爬不出来,有些地方逻辑也是狗屁不通。
越看越没意思,紧张悬疑感受慢慢消退,怪物也不恐怖,杀起鬼子来倒是毫不手软。
京城怪物就是中国抗日奇侠的奇幻版,加了层韩国独特的男女情的滤镜(我看过的韩剧可以找到类似的影子)。
剧有一点好就是以日军的人类活体实验为背景,揭露日军反人类的暴行,有一部剧叫做《黑太阳》推荐大家看,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对中国人进行人体实验的最佳参考。
这类题材本可以发挥极大作用,在国际上施加影响力,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曾经犯下了什么罪行,这一点是需要所有曾经遭受过日军侵略的国家与人民要努力的。
看着给这部剧打差评的那么多呆子真的很寒心,这部剧的存在和所饱含的意义早就将那些被圈划出来的所谓的抄袭、时代、国别、剧情bug甚至是剧作水平之类的细枝末节的,甚至尚未被认同的喷点摔为尘埃尤其作为中国人,作为当年和剧中的朝鲜半岛一样饱受恶魔折磨过的同胞们的后辈,应该为这样一部作品的诞生以及其中切实的表现和表达致敬,这样一部作品通过相对商业的方式在奈飞播出传播至全世界,但凡了解过731部队具体恶行的人看着这部戏都打不出一星的破分来
2023年的几部近代题材韩剧都在内地网络引起了,所谓的韩剧服装和建筑抄袭我国当代民国剧的话题热度。
2023年已播出的近代抗日题材韩剧《盗贼之歌》相关的抄袭民国剧话题更是一度成为微博热搜第一而在12月下旬播出的以近代1945年日占朝鲜半岛末期为时代背景的韩剧《京城怪物》,早在这部剧播出前在内地流出的多个预告片下面同样也充斥着,大量认为该剧服装和建筑抄袭民国剧的言论。
甚至还有网民指责剧名京城两字不尊重历史,认为应该改为汉城。
近代题材的韩剧在服装和建筑上究竟有没有抄袭民国剧?
答案是没有,因为不管是中国近代民国还是开化后的近代朝鲜半岛地区,在服饰上都大量穿着西方服饰,差异只在于民国是马褂旗袍混合西服洋装,朝鲜半岛是传统韩服混合西服洋装,所以服饰上有雷同很正常。
而开化后的近代朝鲜半岛,也同样事实存在西式建筑。
只能说中韩都在服饰和建筑方面被西化了。
而该剧名中的京城两字也没有问题,因为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就将汉城府改名京城,剧名的京城两字是符合历史的。
下面开始我直接发些能佐证我观点的证据
1904年朝鲜半岛政权大韩帝国光武改革力推西化时期,首都汉城建立的世富兰斯医院
1902年大韩帝国时期汉城某处西式建筑
1903年的汉城有轨电车
1899年的大韩帝国金融大楼
1897年将李氏朝鲜王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实行力推西化的光武改革,自封韩国皇帝身穿西式军装的高宗李熙
大韩帝国时期身穿西式服装的韩国军人
图右为高宗李熙的女儿李德惠(拍摄于1931年)
1885年的朝鲜半岛培材学堂
1898年大韩帝国时期首都汉城某处城景,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大型西式建筑
尚未被日本吞并的大韩帝国建立的两所学校,师生合影,如图所示可见其中有很多身着西式服装的人1897年李氏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简称韩国。
同一时期朝鲜半岛乙巳五贼和1907年的丁未七贼里,这几个人的服饰难道也是抄袭民国吗?
民国那时候还没建立呢
以下是1926年拍摄的朝鲜半岛京城视频(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半岛后,将汉城改名为京城)
(修复上色高清版的截图,如图可见,1926的朝鲜半岛京城确实是有众多西式建筑的)
(更远的城景)
(原版的未上色版)
视频中穿着西式学生装骑自行车的人
我用红色箭头标出骑自行车,穿白色西式服装骑车经过的一位朝鲜半岛京城民众
1926年在朝鲜半岛京城身穿西式服装和传统韩服的四位小孩
1926年朝鲜京城码头中一位身着西式马甲和衬衫的男子,我已用红箭头标出
1926年朝鲜半岛一处景点游客中身着西式服装和传统韩服,还有日本服装的众多民众
日占时期朝鲜半岛一处景点中的一对身穿西式服装的男女,我用红箭头标出
日占时期朝鲜半岛京城一处街景另外韩国早年关于近代的剧虽然拍的少,但并不是没有,例如2002的韩国高收视率电视剧《野人时代》
关于《盗贼之歌》的回答: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70552/?dt_dapp=1不过有一说一,京城怪物的剧情节奏确实一般,只值三星,但因为某群体恶意打一星,所以我多给一星平衡下。
同时还附带我国抗日神剧属性 只是多了一个怪物(丧尸?
)属性 丧尸来源于女主母亲本体(通过项链得知)后面会不会出现丧尸大爆发 最后女王丧尸因为血缘关系不会伤害女主 也就是女主免疫伤害那类的 感觉会崩。
小日子还不错的那个国家就不说了 剧中充分“还原”了历史 大部分时间都强调 当时的某三省叫做满洲国 那三省的人都叫满洲人 虽然共同的敌人是小日子还不错的那个国家 但是剧中确是以朝鲜(如今的韩国)为强势 女主以满洲人身份为依附在开展剧情 没了。
对日军生化部队的残暴行径和那种嘴脸描绘的挺突出,题材也挺新颖的,本来就是个爽片就按着爽片拍不就完了,跟看丧尸片一样的心态,结果重点并没有突出在怪物上边。
主角光环太强了有点,这真的是在潜入么?
而且感情线还拖沓水时长,稍微提一下带过就可以了也不是言情片。
果然战乱年代要么有钱,要么有权才能苟活,就是可怜了前田桑一整部剧都在表白张德柱,结果还是当了小丑还被炸破相了,期待下韩国抗日神剧第二季看看够不够爽了。
5集弃剧,第一集开头着还有点生化味道,结果越看越不对劲,生硬男女主感情戏,不符合逻辑的营救找人计划,4人对1人鬼子兵居然不帮忙,同志解救同志居然是去要炸弹信息,不救人都算了,自己也马上被抓。
女主拿一把小刀对峙一帮持枪鬼子,脑子进水了吗。
医院里面男女主还有时间抱抱,剧情各种硬伤bug哦。
和国王比不是一个档次。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BJIFF14 英嘉(🐳💗)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2024北影节第一站
3.5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