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模仿的是红楼梦麽天啦好别扭的人设啊,太太吃斋念佛,不好相与的姨娘,还有泼辣精明管家三奶奶,不入世却受全家宠的四少爷。
这完全套路红楼梦啊。
但是怎么这么难看呢,大家都在演戏过家家一样,反正就不是一个能够站住脚的故事。
哪家首辅大门这么好进啊。
一个下九流的戏子堂而皇之还冒名顶替进来?
宝玉受宠书里写的明明白白,大哥贾珠英年早逝,王夫人快五十岁了膝下只有这么个独子,又生的如宝似玉,衔玉而生,老太太爱如珍宝。
宝玉除了不爱读圣贤书不想考功名入世,其他都好啊,对长辈恭敬有礼,每日给老太太、太太请安,即使父亲出差不在家,经过父亲的书房都得下马行礼。
玉楼满宅子满天地乱跑,也没人管,跟自己母亲说话也不恭顺,什么啊。
还有穿着,玉楼就是一件唱戏的大袍子到处乱蹿。
宝玉在家有家常的衣裳,出门有出门的衣服,拜客有拜客的衣服。
还有跟前伺候的人,贴身伺候的大丫头袭人晴雯麝月等,还有李奶母老嬷嬷教导规矩,跟着读书的有大的男仆护卫周全,跟着的小厮茗烟、墨雨等平时都是在外书房等着,哪里有跟在房里的道理。
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三奶奶的表妹进府,大门口就下马车,正门进去也不避开轿夫,直接上轿。
莫名其妙的细节全然不对啊。
更别说玉楼跑戏班子里,实在看不下去。
要么就不要抄红楼梦,要么就别那么写实,这哪里是首辅家这就是个暴发户家吧。
每天看六集,一周把这个剧炫完了,剧情挺好看的啊,大结局非常满意。
玉楼春这出戏要是早两年看就好了,如今岁月流逝,仿佛自己穿越到了玉楼春播出那一年从头追到尾,全剧终时穿越回2024年,正如少春在大结局所说:我们的时间都不多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唱完自己的这出戏。
这是个大女主剧,白鹿饰演的林少春在剧中的高光非常多,男主孙玉楼有高光但比较少。
很多人都说四个儿子长得不如爹,确实不假,不过我倒是觉得男主孙玉楼长的有点像张学友,大哥、二哥、三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个剧虽然看起来真的挺爽的,但是正如大结局所说的玉楼春这出戏不管是官斗啊还是宅斗啊都展示了很多女主与人向善的剧情。
其实我是在长月烬明里知道白鹿这个演员的,吐槽长月烬明的视频黑她的人不少。
看了玉楼春还有长月烬明的一些花絮还有她的黑料,我突然觉得白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那种不长脑子的人。
袁春望在这个剧里演的好浮夸,不过我没想到的是他和张垒都是70后,袁春望看着比他年轻10多岁。
不过于正的剧怎么都是父亲父亲的,爹都不叫了,《为有暗香来》《墨雨云间》《玉楼春》都这样。
先不说男主的颜值是否和女主配一脸,自我感觉男主演的还是不错的,挺自然的 。
一直都挺喜欢白鹿的,演的女主也是挺贴合的 辣目洋子演的大奶奶,真的绝了,太搞笑了!
金晨演的三奶奶也是非常带感。
但是二奶奶那一部分的剧情也太狗血了,恕我不能接受!!
剧中人物的服装啥的也挺好看的 总之,有好有坏吧,,,,
镜头和感觉很有。
个人特别喜欢也感觉看得到导演制片想表达的那种靠近古代的生活感。
色调其实很不错,虽然不少人吐槽太像延禧攻略,但是确实是好看的。
配乐上中规中矩。
衣服大部分感觉上是不错的,符合阶级设定也很精致。
不过那个白色领子,有的人的有点出戏。
面积不宜太大显得突兀。
(至于符不符合朝代设定之类的,个人觉得电视剧也属于艺术加工,好看是第一位。
)妆容方面没有能够放大各个演员的美,反而有一些千篇一律还违和。
有些演员我甚至差点认不出。
妆容淡通常是为了突出自然美感吧。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虽然妆容被吐槽没有眉毛但是我能get到那种肤如凝脂。
这个我看的时候大部分感觉死白死白,加上比较灰的色调,简单的衣服突兀的白领子和一模一样的柳叶眉,很像那种纸人好吧!
若隐若现的鬼气。
除了死白的脸,眉毛对整体妆容感官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脸型画不同的眉毛才能更好的辨别脸吧,现在的感觉就是,我知道她们高矮胖瘦脸圆脸尖的不一样,但是完全认不出是谁的程度。
最最最拉胯的是,剧情。
看了两集半弃剧就是觉得剧情索然无味。
可能编剧放大格局,也想致敬红楼梦,但是女主设定也太扯淡了,玛丽苏就好好玛丽苏,想生活化从人设就该接点地气。
好几个女性角色的设定都有点怪怪的。
而且毫无重点,有正当又正常动机的很少。
谢谢编剧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构架对于一个长篇故事的重要性。
其它做的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剧情结构才是灵魂,越长的故事越是这样。
女主是上帝人设吗?
为什么什么事情到她这里都是一句“我来想个法子”!
就能解决?!
其他人物就那么蠢吗?
几乎一集里面出现四五次了!
因为男主太丑和女主磕不起来。
本来感觉还有姚滴珠和二爷可以磕的,结果姚滴珠这个角色不知道是不是编剧写烦了,后面的角色塑造简直弱智兼聒噪,我要是二爷一脚烦的都把她踢飞,但凡把给女主的上帝人设给一点给姚滴珠我都觉得好一些。
前期姚滴珠这个角色聪明理智大度。
后面烂的我想弃剧。
于妈胆子也够肥的,之前还因抄袭琼瑶而道歉的,这会儿又来模仿《红楼梦》,这么大的一部剧也敢模仿?!
人家那背景和故事人物,都是历史,可这是啥?
里面断案的情节又套了《包公》,连说话的节奏都在学包公断案,还有那个扔那个箭(拉出去斩)的镜头都一样。
原本猜是女主父亲的冤案是贯穿全剧的,结果三下五除二就被男主给破了。
果然是为了白鹿量身定制的一部剧。
看到评分,白鹿估计得庆幸隔壁的《美人骨》挣了点分才够被调侃了吧。
看几集服道化就弃了吧。
看剧不过脑还是做不到啊~
看了个片段,李家小姐被故意泼了一身茶水,然后去换衣服,被许凤翘陷害,害的自己的名声被毁了,连带着毁了李家的名声,这个许凤翘,什么时候死啊!!!!!!
可怜的李家小姐,唉,单纯善良果然是原罪啊。。。。。。
另外我听说这部剧是喜剧??????
唉。。。。。。
剧本的创作者你们是来真的吗??????
这么编剧好吗??????
希望于正明白,延禧攻略的成功不仅是因为服化道妆容还原清朝,更是因为剧情快、爽,群像人设很好。
而显然于正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了,搞了一部骊歌行想复制延禧攻略,开头的妆容加男主浪荡子人设劝退了一波人,被服化道吸引的观众在后期剧情人物双双崩了之后,后悔没有早点跑。
现在又来,可一可再不可三,一部不如一部,骊歌行好歹还有男女主颜值撑着,玉楼春男主就是个路人甲,女主白鹿被妆容毁的很彻底,抱着琵琶惊鸿一瞥,吓死个人,确定不是僵尸,就这样还能一见钟情,或许男主爱的是琵琶吧,虞娘子来了也会爱上,真的是牵强得搞笑。
想要弄成轻喜剧,但抱歉真的get不到笑点笑不出来,什么妻子被丈夫嫌弃丑但很自信梗,什么丈夫怕老婆梗,八百年的老梗,而且没拍出新意,尴尬得抠脚趾。
不过画面还是很美的,女主小时候那段倒是拍得不错,但被骊歌行坑了的我是绝对不会追下去的,想想骊歌行后期的剧情至今仍心梗。
(修改版载于虹膜公众号)《玉楼春》扑街,很多人表示喜闻乐见。
还是有人不知道,这是一部完全由于正主导的古装剧,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这次没法复制以往大张旗鼓的宣传,只能靠「口碑」来传扬了。
《玉楼春》播出的第一天,于正在微博上有这么一句,「这是我的心爱之作,得意之作,好与坏我都应该和它祸福与共。
」话是情切,但在摆出这句话之前是有铺垫的,「本来觉得名与利不重要,所以决定以后所有的剧集都不署名,也不再做任何宣传。
观众觉得剧好看就行了,不要因为我个人在网络上的争议受任何影响。
」
既然正主主动提到「网络上的争议」,那么,我也很有必要带大家重温下要点。
去年12月初,于正在综艺《我就是演员3》负面评价选手李汶翰的表演,随后监制谭飞在微博上内涵几句,提及「一个靠抄袭起家的编剧在台上振振有词教育别人如何演戏」,编剧汪海林转发,与否认抄袭的于正展开骂战。
月末,编剧余飞发出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合签名的《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
——部分影视从业者致媒体公开信》,随后宋方金补上第二批名单,联名签署共计156人,当中不乏知名电影人。
去年最后一天,于正终于就「《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诚挚地向您(琼瑶)道歉」。
要注意,「抄袭」二字是绝口不提的。
众怒再盛也无所谓,反正结果不痛不痒,无非是《玉楼春》推迟播出,而于正在开播前少说几句。
仅此而已。
这部剧以看似「零宣传」的姿态上线,但是旋即就有一个很火的宣传点,即剧集竟被所谓的韩国网友质疑在抄韩服,引来主创带有「家国情怀」的反击回应,奈何很快就有网友重锤,这完全是在自导自演。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无非是把炒作引到暗里罢了,但是平台流量倾斜,加上主角白鹿、王一哲,配角金晨、辣目洋子等的人气,还是能烧起来。
然而这样烧起来的《玉楼春》,油滑胡混,急功近利,跟于正的负面形象,有了奇特的呼应。
先说最难绕过的定论,那就是《玉楼春》所引发的关于《红楼梦》的联想。
于正自己就说过,之所以有这个项目,是因为听了许多蒋勋的解说。
就连剧集自身的宣传定调,也是赫然一个「青春快乐版『小红楼』」。
不只是剧名有个「楼」字,全剧分量最为吃重的三个角色林少春(白鹿饰)、孙玉楼(王一哲饰)、许凤翘(金晨饰),就分别藏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一字。
又不只是藏字,就连角色的相关设定,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林少春父亲为官,在她幼时已死去,母亲同样早逝,日后,她出落为有才学的美人,内心却笼罩在过去的阴影里。
这跟林黛玉,多少是有所重合的。
许凤翘自然也是拿了王熙凤的几页剧本。
孙府实权,就掌握在这个城府极深、手腕极强的玲珑人身上,再加上点泼辣,碎嘴,出挑,贵气,神韵都贴得更近了。
最夸张的还是孙玉楼。
在一个显然平日里阴盛阳衰的府邸里,他就做那不求功名利禄、但闻胭脂粉香的公子哥,听到林少春弹琴,就蓄势待发要一见钟情了。
不过最最好笑的,还是把贾宝玉见林黛玉的开场白,不伦不类地嫁接到孙玉楼想在初次见面时吓退姚滴珠的话术上。
重要角色尚且如此,配角更是随手就来个投影。
沈清瑶就是典型的贾母排面。
孙府四女,对应的就是贾府四春,最明显的是大姐,都贵为妃子,其次就是同样远嫁的二姐与三姐。
男性角色里,贾政、贾琏、蒋玉菡等等,谁能不被抓来串个场呢?
但只说《红楼梦》,也是小看了博览群书的「文化人」于正。
「三言两拍」《醒世姻缘传》《再生缘》这些,他也是有看的。
所以,姚滴珠这么生僻的名字,可以直接从《初刻拍案惊奇》照搬过来,实在忘了读过也没关系,看过周迅演的《胭楼记》也行,反正都有现成的。
作为宫斗不断的「创作人」,鼎鼎大名的《甄嬛传》怎么可以没看过?
索性把女主父亲「林远道」的名字也拿来用用。
那林少春,多少也得融入一些孟丽君的曲折经历才是。
人家不过是把一些似有还无的影子凑到一起,只抓表象,不抓神髓,端的是光明磊落。
反正成片只需要粗劣仿造的影子,有了思维模式,就可以推导故事冲突,拿捏的,也就一个「凑」字。
所谓的「欢乐宅斗」,就是一种拼盘的定义。
要有怨怒委屈,又要有欢乐嬉笑,正剧与喜剧两相夹击,出了个尴尴尬尬的《玉楼春》。
绝大多数时候,讲究的不是悲喜掺杂,而是一批人负责正,一批人负责闹。
有闹的丑角了,那就表示自己有努力往喜剧上点题了。
辣目洋子的加盟,就是被看中了喜剧人身份。
很可惜,终归还是丑角的意味更重一些。
她扮演的大奶奶吴月红,因为父亲当年手握兵权,所以才被孙家看上。
奈何丈夫孙世杰对她毫无感情,空有勇武之力的吴月红却总要舔着脸过来讨好,剧中初次亮相,她就试图以拙劣的舞姿打动丈夫,但一切观感,全都落入于正想要的「东施效颦」笑料。
这个角色本来是可以承载利益联姻的悲剧探讨的,但在跳梁小丑的路上,她被推得越来越远。
平日里不解风情,嗜好吃喝,需要动脑时就来个越帮越忙,为了给丈夫出气,她用红枣把他的同僚一一击败;遇到丈夫的出轨对象桃夭,就先暴打一顿,再卖到人贩子手上。
给自己埋雷的频繁越界,让所谓笑料越来越荒腔走板。
唯一能说的,是纯粹的丑角也至少比混杂的好。
须知负责「正」的角色一旦有了喜剧任务,都特别低廉可怕。
特别是林少春,为了让自己选妃失败,决心通过接触过敏源来实现迅速毁容。
可正常人但凡过敏了,也不会变成这个鬼样子。
于正极大的误解,是以为这样子就是搞笑,有搞笑就有反衬,就能够在整体上突出悲剧的效果。
而他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自己有能力以笑写悲。
之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到,不只是因为剧集充斥雷同桥段的廉价俗套,而且有太多站不住脚的无脑设定与突兀转折。
林少春小时候,因为父亲被陷害,全家遭殃。
当着官兵的面,嬷嬷紧紧抱着衣饰华丽的林少春,把自己身穿粗布衣衫的女儿小雅推出去受难,也亏得每个人都瞎得正中于正下怀,不然这鬼扯的故事,十分钟不到就可以大结局了。
不管怎样,咱们女主角林少春由此凹了个必须沉冤得雪的苦情人设。
为此,她白天在百戏班学艺,晚上准备科举考试,非常励志。
谁知这双重保险只是一个笑话。
她去到考场,发现今年竟要脱衣验身,那就没法女扮男装蒙混过关了,但是没有关系!
因为三年一度的秀女选拔也要举行了,当她一路扒虾拆蟹去到最后,却听到孙玉楼竟然公开在皇宫大喊她爹已被证明了清白。
所以苦行十年,林少春在人生大计上的贡献,就是在人群中被情种盯了一眼。
孙玉楼多神啊,朝廷上下多年无人指证的破绽,他捣鼓几下就弄妥当了。
在剧中占据的篇幅是,半集。
大概于正觉得男主也是有点过于开挂,于是作出了调整,即让林少春去开更大的挂。
身为全剧唯一的全能选手,自此没有任何问题,是难得到林少春的。
没有身份么?
随便想个法子就发展成京城第一户了。
有人加害么?
随便怎么折腾,出丑的一定是对方。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林少春有一杆颇为自我的道德标杆。
阿猫阿狗不符合准则了,那可是要上去掰回来才行的。
身份不高的小雅跟少爷王均情投意合,林少春就带着她去王府提亲,王夫人不允许,林少春就拿罪证来威胁对方答应。
结果王均追来说不会迎娶,林少春就立刻劝说小雅放手,还要举办抛绣球招亲这种荒唐事来让男方吃醋。
但反正也不用担心她会嫁个歪瓜裂枣,因为林少春还安排了抢亲……
闹吧,有凡事都要管但又未必能管得舒服的「超级英雄」在,所有人都会「如愿」的。
这处理唯有一个好处,就是好歹让林少春少碰一些林黛玉的瓷。
毕竟林黛玉纵然有未必人人待见的小性子,但是别人清透就清透在,从不嚼舌根,从不耍权术。
不管怎样,《玉楼春》就这样胡搅蛮缠地行进下去。
只要打着大女主的旗号,就能明目张胆地专攻所谓的女性市场。
可是剧中,又有多少女性角色被认真对待了呢?
林少春被神化,吴月红被丑化,许凤翘跟桃夭为财害人,沈清瑶跟二奶奶苏映雪盲目愚蠢,姚滴珠难得前期通透,后面也弄得胡混了。
其他没脸没面的小角色,大多是在脸谱之下维持点工具人的自觉罢了,不然哪来棒打鸳鸯、意外怀孕和小三插足等等不变的狗血补给呢?
守宫砂我真的是服遥想爽得如同社畜凯歌的《延禧攻略》,竟然仿佛于正吃素百年换来的一次奇异回光,无论是美学设计,抑或是剧情设置,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受用。
但此后,他便立马重回胡编乱造的精打细算里,用最短的时间,勾兑过往成功以及时下潮流的元素,创作雷同而虚空的又一出绣花故事。
《玉楼春》挪用了大女主设定、苦情复仇、大家庭婆媳妯娌矛盾、男女虐恋、鼓噪闹剧、(泡沫般的)女性独立等等所谓设定,跳过逻辑与事理,在结论之间点对点填充各种草包段落进行黏连,既肤浅,又浮躁。
如果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是得意自己投机取巧的能力么。
倒不是想彻底否定于正。
他很聪明,他最大的聪明之处是,从古往今来所有的「阅读素材」中,能找到哪些符合今天这个市场的审美口味,再用他的那一套手段去加工之后,会比原素材更能让最新的年轻观众接受。
女性爽剧发展到成为一度具有统治地位的主流剧种,于正是有「功劳」的。
在宫斗、宅斗、大女主充斥的剧集江湖里,于正对女性观众「爽点」的把握曾经是敏锐的。
但他的视角永远只是在窥伺并迎合,女性在他剧里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工具,他不能真正理解和认同当下女性的真实痛苦和奋斗心路。
我们在于正的剧里,能看到现代人生活痕迹的投射,但看不到真正的现代意识。
所以当市场开始往《三十而已》这种类型的女性剧转向时,于正已经开始落伍了。
不过于正的落伍,是观众的进步。
剧情实在是一言难尽。
到底是轻喜,还是甜宠,还是宅斗,还是古偶?
于妈自己能搞明白吗?
1. 嬷嬷把自己女儿推出去替林少春,好歹也提前商议一下啊,当着传旨太监的面三个人拉拉扯扯的掩耳盗铃老母鸡换鸭,直接把传旨公公当死人啊。
看弹幕有说嬷嬷女儿心碎可能未来黑化的,有谁关心一下现场传旨公公的感受吗?
2. 隐姓埋名到戏班子唱戏的林少春,为了去相府露脸就把虞娘子打晕,戴了个屁都遮不住的面纱大摇大摆去相府表演了。
隐姓埋名是隐了个寂寞吗?
去相府露脸之后呢?
本来以为是要借机攀附然后暗中调查父亲死因,然后为父报仇。
结果一曲成名以后就没了费这么大阵仗,感情就是为了看一下相府大门朝哪边开?
还有相府看大门的都是饭桶吗,来的人都不验一下就可以进去?
万一要是来刺杀丞相的刺客呢?
3. 开篇介绍了,相府除了夫人,就剩下一个胆小的姨娘活了下来,别的姨娘都死了。
照常理推断,夫人应该也是《庶女有毒》里手段心机不下蒋柔的厉害角色,结果让人把眼镜都跌稀碎。
相府夫人露脸的几个剧情片段里,人设智商丝毫没比辣目洋子强哪去。
就这个智商水准的夫人,那些早死的姨娘恐怕真的都是得了头风病亡或者喝茶噎死的吧?
4. 林少春的爹户部侍郎是因克扣粮饷贪污银钱被廷杖而死,看似是被冤枉的,林少春的娘不为夫伸冤,也不管自己的女儿,直接喝一杯毒酒说要随夫而去,这个脑回路也是清奇的很了,没了老公女儿都不要了,临死还摆出一副母女情深的样子。。。
5. 头6集最受不了的就是,林少春明明身负血海深仇,本应隐姓埋名卧薪尝胆,结果大部分剧情是跟相府的纨绔四公子玩起了感情风筝的甜宠游戏,还处处要出风头,处处要展露头角。
父母大仇呢?
嬷嬷实在看不下去了,要去看自己千里之外的亲闺女,马上就站出来拦住嬷嬷说不忘大仇。
话音刚落,就又拉着情郎去开心了。
也不知道嬷嬷啥感想,嬷嬷亲闺女啥感想。
另外吊一下书袋,明朝自打胡惟庸之后不设相位,只有内阁首辅次辅和普通大学士们的组成为帝国最高决策机构,帝王家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给皇子们选妃很少选择达官显贵之家,而是多从小门小户人家择女。
明代官员文武泾渭分明,帝王最忌惮的就是边将结交权臣,还有外臣勾结内闱。
本剧居然能允许首辅的儿子在外掌握兵权女儿入宫当贵妃,皇帝是打算把天下都禅让给孙国舅吗?
于妈真的是越来越缺乏想象力了,骊歌行就有点黔驴技穷,这次干脆是放飞自我了,白瞎了几个挺好的演员。
同一批演员,骊歌行即视感…那个剧太差,这个完全一个套路啊…阴间滤镜
林少春升职记,和《延禧攻略》一个套路,这就是为什么于正老师的剧不会看第二遍,因为除了爽感一无所有。
音乐画面好美男主面孔新鲜女主眼神有戏虽然演技不完美但有古代男女恋爱的感觉我爱了……
玉楼春第一集看到一半。异常不适。。,1,女主的台词功底真的略一般。平常说话像赶集。谁拿枪在后面追你吗?【登台演出被拆穿那里。】2.男主长的不是我的菜。(这个人审美)3.性冷淡风加上大红大绿色调看着其实更阴间。滤镜真的可以换一下。4.什么样的戏子可以嫁当朝首辅的儿子。我想不通。可能是流落在外的大明公主吧。我没看到后面。5.大学士的女儿就算当儿子养,也只会养出一个文才吧。怎么养成个母老虎。(王熙凤再泼辣也只敢朝小妾阴毒。自己跑去老祖宗面前哭闹。了不起就是对打。)还能直接掌丈夫的嘴。让丈夫下跪。滑天下之大稽。6.辣目洋子虽然是搞笑人设。但没必要装疯卖傻吧。我完全不觉得好笑。半集里除了四妹妹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外。毫无可夸之处。
只有贴上胡子的孙老爷看得过去。其他…………少春真是劳苦命!孙玉楼这人有毛病,妻子不要了,娘也不要了,啥都不要,你咋不直接💩呢,省得少春这么辛苦,这个男主真是屁用没有。
只喜欢大奶奶。2爷出来后剧情重心变了。粗糙
剧情挺连贯的,也符合逻辑。感觉林少春对玉楼其实是有感觉的,就是因为自己特殊的情况,所以才不敢答应吧
还挺喜欢这部的,虽然白鹿又老又丑。于妈新作又扑街了,其实还挺好看的,可以窥见红楼梦的影子。开头有点老套,林少春嫁进孙家之前都没什么意思,中段以后孙家儿女的故事很精彩,剧情节奏快不拖沓,最后几集进程太快了我还以为孙逊真的死了
前半段还好,虽然是爽文的套路处处透着不合理,红楼梦梁祝罗密欧朱丽叶杂糅,但是拿着看漫画的心态来面对,至少节奏还不错。中后期从出嫁的大姐姐开始,剧情就一路走到了番外篇,明明早就存在了少春和公公之间杀父之仇的悬疑,非要拖到结尾潦草做局强行完结。全剧最惨男主孙玉楼,媳妇做什么局都不知会他,看似每天都在撒狗粮,俩人却好像幼稚园过家家,感情浮于表面,没有信任可言。孙逊这个角色演的好,前面表现的很立体,但结尾也不过被拿来当个欺骗观众的工具人罢了,皇帝真要杀一人还需要做局吗梁京冠未免面子也太大了(狗头)噢最后一看是于妈的戏,行吧,能理解了。至少摄影水平还是在线的。
难看
什么破剧,垃圾,剧情稀碎,为了突出女主强行降智周围人,于正也就这水平了,以为把服化道弄好就能吸引观众了,说到底还是个商人,根本不是个正经编剧,睁开眼看看吧,观众早就成长了,割韭菜也稍微用点心吧。浪费我可爱的洋子演这种破剧
林少春聪明伶俐 女主光环太强了桃夭真是个高级骗子 但也有被骗的时候二爷是个好人 只是不该为了自己娶人家苏映雪真是个苦命人 经历了两个男人也没得个好结局姚滴珠很是得我喜欢 有坚持的女子 老天也会成全的~越看越觉得假 林少春也太聪明了 孙逊 当朝首辅 会是个全好人?梁京冠的妻儿呢?越往后越感觉是在模仿红楼梦 还有结尾这说教…不过选角还算不错 服化道也好 有不少喜欢的点 是个不错的剧~
服化道这些都还行 就是剧情太婆婆妈妈了 于妈的风格太明显了
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红楼梦、知否、还是什么;色调上让人眼前一亮还是眼前一黑,因人而异吧;除了看到的这两三个女演员有些辨识度,其他的感觉长得一样似的,男演员存在感几乎为零啊。
最后三集啥玩意儿???就好像10集剪成了3集似的,中间大段缺失,剧情根本连不起来。本来前面都挺顺畅,有人说女主过于金手指,那都不是毛病,起码逻辑上勉强能过,就一路斩妖杀魔邪不压正大爽剧。但最后三集编剧跟疯了似的,好像前40集智商80,最后3集智商陡降到20。此剧视觉效果很好,养眼。孙逊的演员很好看,声音也好听。坏人梁京冠演得有意思。辣目洋子真的好棒!
看了第一集,有点懵逼。。这确定不是红楼梦的设定???然后。。我想说剪辑是真的烂啊。。祝寿那个地方镜头剪的闪的我眼睛疼,一集40分钟,后面25分钟都在拖沓中。。慢镜头。。。水时长的多余镜头真的有毒。。
观剧盘点:感觉这就是于妈玩票的一部剧,当背景板与背景音放在那就好了,然后你该干啥干啥,偶尔扫几眼就够了。至于想认真看剧的,您得上别处去找。
如果有男的为了给我拿药,就搞了个同款伤口,那我第一反应可能是离他远点
辣目 金晨这两对太逗了,戏份多点吧,其他人就算了,至于剧情,算了吧,哎呀妈呀 这是个喜剧
古装扮相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