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这部影片来写影评其实有多方面的考虑,其中,除了该片作为惊悚片的特质以及确实让我在观影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不适”之外(女主角长得就非常惊悚!
),还有我个人一些不同于主流观点的思考(令我惊讶的是,豆瓣上尚今还找不到类似的关于宗教和法律关系的观点),最后就是我的一点私心,去年修法学双学位的时候,上课老师就一直推荐林达一套《近距离看美国》的书籍,说是了解美国法制的捷径,最近凑巧看完了全部四本,这篇有关法律的影评算是展示自己学有所得的机会。
“魔鬼最有效的伎俩真是让人相信它们并不存在,魔鬼正是通过不幸降临到这是世界上来的,看看吧,谁需要被驱魔啊!
”这是一篇高赞的《驱魔》影评在结尾的升华和呐喊,有可能,·这也是导演苦心孤诣希望传达出来的主旨和制作本片的初衷,即通过一场法庭审判的妥协向人们宣告:不要不信邪,科学解释不通的道理总能在上帝那里找到答案,人一定要心存祈祷云云。
但我不这样想,我想站在片中控方托马斯律师秉承“科学的立场”进行辩护。
或许有些费解,为什么我仍顽固地立足于片中已经明确表明“科学并不能完全解释魔鬼附生”的前提下,还要撰文并自以为是地去抗辩和挣扎呢?
因为我注意到了更高层次的问题。
试想,片中女主的恐怖举动如果确实是被所谓的“远古六魔鬼”附体,那魔鬼从何而来呢?
请不要和我大谈天堂地狱因果循环之类的,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想从更贴实际的“宗教思想”来溯源和探究。
宗教,一直是一个一体两面的东西,源于人类的天性,宗教的渊源从很久远就在人类思想中诞生,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宗教宣扬的仁爱宽恕等观念由于切合普世的价值得以保存至今,也主导了弘扬正能量的历史舞台。
例如美国的建立就发源于一批弘扬“追求自由权,生命权以及个人幸福”的伟大人物的思考与行动,而这些伟大人物是在英国“清教徒”移民中成长起来的,宗教的博爱同样也让美国北方成为坚定的反奴隶制中心。
宗教可以给面临困境的人们以祈祷的勇气与底气,当宗教精神成为人的信仰,这种力量就能带给人类巨大的能量。
所以其实所有的现代人都应该心知肚明的,“上帝”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只要你愿意相信,“上帝”带给你内心的踏实和力量就如同它真实存在一样,重要的是信仰这个词本身的意义。
同样,“魔鬼”存在与否?
或许这个概念的意义仅在于给你的良知以警醒,给不适合人类社会的出格的举动以来自内源的约束。
但是宗教有它的两面性,人的思想有传染力。
宗教思想抓住人天性对不可知事物的恐惧,轻易就能煽动人的情绪,对于狂热的宗教分子,一旦启动了某个程序,就不自觉的模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影片《驱魔》中,女主的魔鬼就来自于对宗教狂热的心魔,绝不是被什么曾附体过“古代暴君”的“远古六恶魔”附体的荒诞故事。
试想,如果古代暴君变得残暴的原因可以用魔鬼附体的理由来敷衍的话,人世的一切举止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我认为片中人物的“魔鬼”发作不仅是与科学、医学原因关联很小的,其根源还是信仰宗教付出的必然代价。
而这种代价的后果不应该由辩方的被告——可怜的神父来承担,这种可怕的代价应该由所有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乃至所有纵容了宗教情绪的普通民众来承担。
影片的恐怖氛围营造和宗教紧密相关,宗教的感染力更是让涉案的被告女律师信仰动摇,“凌晨3点钟”的可怕谶言和恐怖预言让身为观众的我都不寒而栗。
我想这种恐怖情绪的层层渲染就如同宗教思想的层层渗透,如果一旦失足跌进了这个怪圈,以后心灵的创伤再也无法愈合。
片中辩护女律师问神父“你第一次见到斗笠黑衣的恶魔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了?
”回答说“是的,再也没有。
”可是神父自从那次“见过”后,就再也不敢否认恶魔的真正存在了。
这些其实只是人类“意念”的游戏,当宗教存在并告诉你上帝保佑你的时候,上帝的光辉就被你想象笼罩在周围,你感到温暖和有力,当宗教又告诉你魔鬼注视着你的时候,你却被引导想象身边人都是眼角流血的撒旦了。
宗教,从它被人类选择作为“信仰”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一股相当不稳定而又超出控制甚至支配人类的庞大力量。
正如被告辩护律师在结案陈述时指出的那样:“我相信,神父只是尽了自己能尽的义务,他为可怜的孩子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这是神父的认知局限,从客观的事实来看,女主的疯狂举动明显带有强烈的思想冲动,是神识被控制的恐怖征兆,用医学的解决或根除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女主是承受了身体疾病和精神狂热控制两种折磨,其中,精神控制致死是主因,这个错在宗教,是宗教本身存在的牺牲品;身体疾病致死是次因,神父受制于自身局限采取了错误的措施,过失致死。
法庭最终对这场披着“宗教与科学”外衣的案件作出审判,结果依然判处神父“过失致死罪”,但是量刑的时候陪审团相当于给出了“免除”刑事处罚的意见,是一个蕴涵了妥协意味的结局。
但实际上审判结果与我上述的分析不谋而合:即神父有罪,但对女主死亡并不负主要责任,那么,主犯是谁?
影片没有回答,但这样故意隐去的手法分明是意蕴深长的。
我只能悄悄臆想,审判完毕,这群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每一个陪审团成员心中,会不会也为这个曾经咋看一眼貌似与自己无关的而实际上作为宗教牺牲品的可怜女孩感到惭愧。
我们奉养的“上帝”反面就是“恶魔”,我们从上帝那里获取力量的同时也怂恿恶魔们张开血盘大口……总而言之,最终我把审判的结果理解为,这是所有关注该案件的美国人重新对宗教势力的反省。
我把陪审团对神父从轻发落的判决理解为,这是现代美国人对同样受到灵魂危机的牧师的怜悯。
因为,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的意义正是,每个法庭的判决就是所有人民的意志。
与法官的大量戏份和鲜明角色感相比,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呆若木鸡的陪审团是一个矛盾体。
他们是法庭上人数最多的一方,却只能一言不发;他们是法律案件最后的决断者,却可能拥有最低的文化程度;他们是审判过程最重要的一环,却在法庭上拥有最少的知情权;所有这些,都是美国在首先保障《权利法案》公民基本权利前提下,力求司法公正,程序严密,设计出来的一整套游戏规则,最后决出游戏的胜利者。
所有人都要遵守这样严苛复杂的规则,所有人都明白只有遵循游戏规则得到的结论才能生效和让人信服。
当《驱魔》中的案件服从所有的游戏规则、走完一整套法律程序后,事情的本来面目就在观众眼前呈现,它所揭露的道理和作出的判决还会作为援引,影响以后无数相关的案例,美国就是在不断的反思和立法、立法和反思中前进。
在时代过去几十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对宗教势力正反两面的反省已颇有成效,过去曾经被蒙蔽的现实,终会在一个一个的案例教训和深刻反省后得到伸张和揭露。
正如林达在《彗星划过夜空》中说的:“或许,今夜没有星辰,可是他们相信,在雾霭之上,依然有群星璀璨。
”
影片成功的创造了一个灵异、鬼魅的氛围,不乏恐怖的元素,也确实在某些片段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严格的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电影,因为更多的我们从中感悟到的是一个哲学命题——可能性。
在我们如此相信科学的今天,该片无疑提出了一个更加睿智的逻辑,那就是任何笃信其实都是一种对真理的背叛。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意思是说,天道是不断变化的,不要盲目自大的认为我们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就是真理,其实真理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反面。
我们所能解释的无非是一种可能性,而当我们将这样的可能性放大成唯一的时候,真理还真的在我们手中吗?
由此,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女律师的诘问,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容不得其它的可能。
但是科学(包括医学)真的能像1+1=2这样确定的解释世间万物吗?
不容否认,迄今为止科学已经成功的解释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相当多的现象和问题,但是仍有无穷多的现象和问题有待解释,甚至科学继续发展,又将推翻以前我们所笃信的那些所谓的科学的真知。
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宇宙是无限的。
所知的越多,所未知的也越多。
诚如在画纸上勾画出越大的圆,我们就会发现与圆所接触的面就越大。
而我们的所知其实只是圆以内的世界。
科学与宗教,我认为其实是两套人类探知宇宙的思维路径。
或许他们彼此恰如水火。
但迄今为止我们仍不能肯定哪一条路径可以引领我们达到认知宇宙的彼岸,抑或都不能。
是啊,宇宙真的是可被我们认知的吗?
影片中那个公诉人所陈述的女孩子的症状和医学检查的结果,真的能必然的得到她罹患了癫痫和神经性疾病的结论吗?
这在医学中其实也只是个高概率事件而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发烧了,去医院就医,那么医生通过探寻发生在他身上的其它症状,可以得到相应的诊断。
比如发烧还伴随着流鼻涕、打喷嚏,那么可能是感冒;当然如果发烧伴随着咳嗽、胸部疼痛,那么可能是肺炎……这些都只是高概率事件,并不是一定。
唯一确定的是发烧这个事实,但得的是什么病则是判断,而这种判断恰恰是综合了多种因素的结果,有时候同一症状可以是不同的疾病,有时候同一种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当某个关键因素没有被医生发现并考量的时候,他的判断就极可能出错,于是误诊。
这样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我所要说的是,现代我们所熟知的这套科学体系仅仅诞生了不到两百年,宗教则统治了整个人类长达数万年。
当然这两百年间,人类利用科学对我们的生活、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进行了巨大改造,但是这些改造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
是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还是引导我们走向毁灭的?
为什么有些人就会笃信了这样的科学呢?
为什么不曾怀有一颗怀疑的心,保持警惕、时刻诘问呢?
甚至科学本身也是要求怀疑的,只不过是系统内的怀疑。
那么系统外的怀疑为什么被科学排除在外了?
据我所知,宗教是排除系统外的怀疑的。
所以又如何确定现代科学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宗教呢?
影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超自然”。
这是科学语言体系中的名词。
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发生在这自然界中的事件是超自然的,如果有,其实也只是“超科学”而已,只是当下的科学尚不能解释的事件或现象。
当然未来的科学能否解释也尚未可知。
于是在影片的最后,女律师仍然坚定的告诉我们,她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事实摆在那里,却可以有多种解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话语体系,不同思维逻辑……甚至很多解释都可以自成体系,自成逻辑。
但是身在其中的我们真的可以判断出哪一种是正确的,或哪一种解释是唯一正确的吗?
我深刻的怀疑。
刚看了电影《驱魔》。
一边看,一边怀疑。
我本来是抱着观摩的心态看的,就当受一次宗教教育吧,没想到,越看越觉得荒谬。
心里堵的慌,总想说点什么,于是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想法。
没想到搜索的结果让我吃惊,几乎所有的影评竟然一边倒的盛赞此片。
盛赞之前,总要把历史上的真实原型拿出来秀一秀。
一般结论是艾米莉就是新时代的圣人。
MMD,越看越来气,原来上帝让大众相信他的存在,是以邪恶为道具的。
真是巨大的讽刺。
上帝竟然装神弄鬼的吓唬老百姓。
当我看到那些为了国家 为了民族 为了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生命的人时 我没有震撼没有感动没有哭 尽管他们是高贵的 他们是值得敬仰的 而当陪审团代表说出,希望神父当庭释放,尽管他被认为有罪的时候,我无比震撼。
这是一个无关乎宗教,无关乎fact的故事。
我不愿意去讨论上帝或demons是否真的存在,不愿去讨论Emily身体中是否真的有lucifer,不愿意去讨论公诉方律师所言的emily只是患有精神性癫狂症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我只是想说,我很感动。
哪怕这也许只是辩方律师以及法官在大主教的暗示下导演的一出惊天大戏。
但是,这出大戏震撼了我。
因为,我看到了信仰。
Emily,神父,艾琳。
他们毫无怀疑的,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信仰。
Emily为了这个信仰,甘愿继续忍受恶魔的折磨,不去探讨这恶魔是否真的存在,但我们看到的,是Emily为了让世人看到神迹,放弃了解脱自己的机会。
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她是伟大的。
神父,为了这个信仰,一次次的违逆大主教的意愿,出庭作证,向世人讲述Emily的故事,即使报纸上赫然以嘲笑的口吻,“诋毁”神父与恶魔同在,自恃清醒的宣称这一切不过是一出闹剧,神父依然是那样深邃的目光,那样平静的语气,讲述着一切。
就算是他活在自己YY的小世界里那又如何?
他为了这个小世界的正义,甘愿放弃已有的一切。
而且,就算他判断失误哪又如何?
他真心挽救Emily生命的心,谁能否认。
而艾琳,这个一开始神情冷漠,高傲,只为赢得诉讼的女律师,这个曾经为一个杀人犯辩护使其成功脱罪的律师界新星,这个宣布自己在入了律师这一行的时候,就已经把灵魂出卖给恶魔的女律师,却随着事情的发展,随着自己一步步接近“事实”,正义的天平开始倾斜。
她不顾大主教的反对,让神父出庭作证,给了世人讥笑鬼神之说讥笑自己的机会;她不顾老板炒自己鱿鱼的警告,再次让神父出庭作证,让神父说完关于Emily的一切。
她做辩方陈述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她说,我承认我曾经多次为有罪的人辩护使其脱罪,但请你们相信我,神父,他绝对是个好人。
我不知道她在雪地里捡到那个刻着她名字的项链的事情是否是真实的;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每天在凌晨3点醒来,那个据说是耶稣死去,恶魔苏醒的时间;不知道那个终于战胜了自己准备出庭为教父作证的医生是否真的死于恶魔之手。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她,为了打一场根本不可能赢的官司,为了完成神父的愿望———个仅仅是想向世人证明神是存在的,一个仅仅关乎信仰的愿望——抛弃了对于一个律师“最重要”的东西——声誉与财富。
公诉方律师眼中的冷漠,让我看到了信仰的泯灭。
他只是一台机器而已,一台可以完美工作的机器。
最后陪审团的判决,似乎彰显了这样一个无力的现实,现实总是会胜利的,尽管我们还有信仰。
本来想看恐怖片的。
没想到,让我看到了更为震撼的东西。
阿门。
几点随想就是创世者都杀给你看,多邪恶的科学啊。
科学本质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还没有能够在本质上解决的问题就是信仰。
不否认片中女孩生活在痛苦之中,她要藉由上帝解决痛苦我也不反对,但是在法律上居然饶恕了神父,是我大大没想到的结果。
说来就怪不得安乐死被允许,而自残却被强制阻止了。
你想啊,死都不在乎了自残算什么事儿嘛!
法理上说得通啊!
对比没钱治病死掉的人,女孩放弃医疗需要很大的勇气或者说信仰。
富贵病可不是没钱人享受得起的,也不可能享受到的。
电影潜台词应该包括:医不好我,我自愿死亡,但是我还不够勇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所以信仰才是我最后的出路,而在我死亡之路上给与我帮助的人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还想着死后成为圣女呢?
你还别说,结果真成了!
这就是信仰!
我希望未来的医疗技术能够不需要牧师作为人类的送葬者。
魔鬼能对人类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这样的伤害有没有底线?
在电影中,魔鬼只造成了两个人的死亡,而恺撒造成更多伤亡是不是不只是魔鬼的错误,更多应该归咎于他的极权——权力给了他更大的舞台。
“历史上的暴君,宗教上的叛徒都是鬼上身”着魔中的EMILLY这样说,如果真是这样,那是不是可以得出“人性就是魔鬼,存在就是罪过”?
“为什么魔鬼选中我?
为什么魔鬼不离开我?
”一边看电影一边就在想这个问题,影片的结尾EMILLY在梦境中也这样向圣母玛利亚发问,可是答案实在另人失望——要么选择死亡结束这样的超自然境遇,要么选择活着继续忍受这样不时受到魔鬼攻击的人生,你什么也改变不了,就象伏尔泰所说,你来时世界坑脏,你走时,世界依旧如故/
就在在艾米丽在树下遇到圣母时候他们的对话 艾米丽:“为什么我要遭受这种痛苦!
” 圣母:“我们知道你的痛苦,对此我很抱歉。
” 艾米丽:“为什么不让恶魔离开我的身体。
” 圣母:“你可以和我离开,去往平静安逸之地,离开保守痛苦的躯体;或者回到那副躯体之内,这样让世人知道神的存在。
” 不知道大家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一段神与信徒所谓对话。
为什么圣母要牺牲她,世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本身不就很讽刺吗。
神真爱戴他们的子民,怎么会说出这种荒唐的话,为什么一定要让她去死呢,成为证明达到神的目的,这不就是人类的自私行为吗。
而且我感觉似成相识,这不就是我们人类常用手法吗,类似过去犯人受到的酷刑。
要么被折磨致死,要么我给你个痛快,你选一个,反正都是死。
宗教产生之初就是统治者为了更好统治人民产物,到今天,除了部分宗教国,几乎所有国家都不需要宗教维系国家秩序。
宗教就变味了,成了部分人牟利的手段,无论这些人怎么去利用宗教,宗教本身就是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绝望的救心丸。
这种自我慰籍,我觉得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
考试得时候怕考不过,拜拜孔圣人,拜拜佛,希望自己能过,你不信仰宗教力量,你只是渴望哪些不存在的力量能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尤其是一些人在患了绝症,更加相信哪些,因为现代科学对他们的生命无济于事。
如果宗教即使是个谎言,让她对于死亡无所畏惧,坚信死亡也是新生,我觉得与其在痛苦害怕中度日不如在“谎言”里快乐的度过自己生命最后时光,这有何不可。
我曾经有个神奇的经历,一次河边游玩中,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特别闪耀的光点,开始我没有在意,以为是碎玻璃之类的反光。
可是后来我又看到了,感觉它可能在呼唤我。
那只是一颗普通的石头,和其他鹅卵石一样普通,我把那颗石头捡回了家。
我一直觉得那颗石头与我有某种缘分,就像电影律师捡到了一个刻着他名字的项链。
每每到无能力为的事件,我总是把那颗石头拿出来,希望它能帮我破除困难,不管成功与否,那颗石头事实上就成了我特别的信仰,成为我抵御心里崩溃的最后屏障。
我不否认这是自欺欺人的方式,不过它实质性的改变了我的绝望的心态,这是不能否认的。
所有的信仰都有个核心,那就是保运自己,保运家人,利己的精神活动。
不管有没有信仰,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在绝望无助的时候,手里都能有颗“石头”,相信我,至少你的精神不会被摧毁,人类因为情感的客观存在,我们是很脆弱的生物。
不管信不信教不要嘲笑讥讽别人的信仰,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存在方式。
当然他的信仰前提是不是谋财害命的邪教。
“上帝和恶魔其实都是公平的,他们让你自己选择自己要投向哪一方。
”—《驱魔》区别于其他宗教驱魔类的电影。
女主对苦难的容忍和坚持令人惊叹。
除了主观上的钦佩还有对现实世界信仰的危机感。
女主被恶魔包围,避无可避地逃入教堂,站在她所信仰地上帝面前卑微的祈祷,然而上帝却眼睁睁地允许恶魔在他的眼皮底下折磨他的信徒。
到底是魔鬼的残忍,还是上帝的默许。
这个影片质疑的不仅是上帝,而是对如今科学界的巨大怀疑和嘲讽—女主最终的死亡主导因素居然是我们坚信的“科学”,因为医生的自大和对精神世界的排斥,他乱开的药导致女主精神状态更加紊乱和敏感,最终以死亡终结。
原告方的律师在此之前每周都去做礼拜,但是当现实世界出现宗教事件,他还是选择了对他信仰的猛烈抨击,一粒沙折射出一片沙漠,就像被告律师问的:你的信仰没有告诉你什么是宽恕和理解吗?
信仰只是我们为自己脱罪的一个借口和寄托罢了,尤其当信仰与切身利益相碰撞时。
上帝之所以在女主受尽苦难后才进行搭救,也许只是因为他已经目睹过遭受过太多次的背叛,毕竟对只能存活在人精神世界里的神灵来说,人类的信仰是他们的一切。
信念有多强大,拯救的力量就有多强大。
有时候我们宁愿相信这世上有恶魔的存在,也不敢相信上帝的保佑。
每次看完宗教片我都忍不住思考半天关于个体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还有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我的坚持是什么?
另有一部宗教电影—《庇护所》独树一帜,其中所有的惊悚镜头表达的是对导演想要与观众一起讨论的一个问题的渲染和表现:没有信仰的我们将何去何从?
导演给的理解是:没有信仰的人就像是行尸走肉般的活着,灵魂没有容器,没有依附,而活着只是漫长的折磨。
所有的恐怖镜头都是用来说明没有信仰的可怕。
而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信仰”,我们相信的只是现实可得的利益和眼前的事实,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初衷和事实隐匿的真相。
我们缺乏信任,没有信仰,我们只是追逐名利的、麻木不仁的zombie。
导演把想表达的都演成了一幕幕的恐怖画面,他们也是存了这样的心思—看得懂主要内容的人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共振;看不到内容的人也可以看一下恐怖的画面和剧情。
无论我们在猜测什么,所有的对影片的评价都是对导演作品的回应。
比较有新意的一部驱魔电影,相比于其他驱魔的电影如《驱魔人》《招魂》之类把影片的重心放在主角和恶魔之间的斗争不同,本片在叙事上采用法庭和回忆两条线互相串联,弱化了宗教驱魔的比重,试图让科学介入甚至取代驱魔。
这里也思考了很多驱魔片极少涉足的问题,那就是受害者到底是被邪灵附身,还是因为自身存在精神类疾病。
医生,律师,超自然学者的介入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着魔的科学解释。
不过由于本人是个恐怖片的爱好者,也是打着看驱魔仪式的心情观看此片,但科学部分的介入必然会压缩减少驱魔部分的高潮戏,所以这一点也是扣分的原因。
结尾太过于仓促,驱魔的结果并没有过多着墨,导致影片整体的完成性欠缺,法院的判决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是因为神父有主角光环,所以才免刑。
如果是打着科学旗号宣扬无神论主意,也许是部精品影片,可本片的定位却是驱魔类影片,越深入的科学解释只会越弱化本片的宗教味道,前期冗长的科学元素过多介入像是喧宾夺主,让人迟迟找不到进入影片的状态,真正驱魔的过程直至影片后期才开始,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剧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驱魔影迷的观感。
.事情往往是我们想要它那样而非它本来的样子). 不知道你看过香港无线的<创世纪>,还有斯提芬.金写的<死亡区域>没有,与<驱魔>一样,我发现他们之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揭示了"一个人的真相"的存在,这种"一个人的真相"只属于一个人,或者说至少属于一个人.在百度的推理吧里面我发现一条有趣的推理题,摘录如下: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
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红色,把红色看成蓝色,并且其间的所有颜色全部相反(紫色之类)。
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红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国旗是红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红色”。
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
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这里暂且放下题目本来对应的推理过程,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此题的哲学内涵与外延. 『1:假设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看到的天空颜色都不一样,但是统一的外界力量迫使我们对"天空"作出统一的定义』, 从这个假设出发,将蓝色与天空割裂开来,,我们可以怀疑一切自己所看见的.正如我开头所言:人们都喜欢以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他人.并且强迫(至少从心里期望)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于是就会有人际关系之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你会觉得--某某人不该这么做,应该那样做.因而他让你产生某种情绪. 2:题目中的病人将我们看到的蓝色说是蓝色,红色说是红色,这里有一个:起因--过程--结果 的命题,,然而社会更关注:起因--结果,而过程则被忽视,,因此病人在社会看来与常人没有不同.于是可以明确提出,即使相同的起因与结果,依然有着千万种过程,这便是古人言的"殊途同归". 3,由外界环境导致的,我们对各自所见的统一定义,在国界与民族之外则消失,但"翻译"是一种独特的联系方式,它把英国人所说的"不绿"与我们所说的蓝色联系起来,将高丽人说的"亲古"与我们的"朋友"联系起来,但这东西并不那么完美,于是总有一些我称之为定义之外的无法翻译的东西,这点在华桥身上深有体会. 4,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一个人的真相"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意味着什么?
人性是自私的,"一个人的真相"到了大众那里,一分为二,信,或者不信.我们不妨将自己设置为影片里的法官,陪审团,控方律师,置身处地为他们作打算,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这事情的整个过程,那会很有趣的.........
一开始以为恐怖片 到后来发现是庭审跟宗教的混杂…我还不如去重温当年在探索发现看的驱魔纪实咧 不过Emily演技太逼真了这应该是最吓到观众的地方
前半段是恐怖片,四星,后半段是宗教宣传片,两星。结尾女主说Keep it的时候,烂的让人想骂人……
姑娘演技真好。。。然后就是这些人三观还好吗。。。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宗教的说明文,结局给人的回味很大。宗教信仰和法律或者说无神论者之间的对抗。但是结尾中的那句话“世间的审判无可置喙”在我看来则有更高的意境,无论是否有得信仰,如何坚持一条正确的道路都是尤为重要。
一开始以为是悬疑片,其实更多笔墨在法庭戏。还是不错的,女律师非常棒,最后的总结陈词,关于fact and possibilities,从科学全知vs怀疑论来看待驱魔,前者主张这就是精神障碍,后者认为无论是病理学解释or宗教信仰都只是存在于人世间的possibilities,无法被确证。
说出你的名字
宗教审判的过程好无聊哦
宗教片,鉴定完毕
Scott Derrickson值得关注,原创的两部恐怖片都很有质量,翻拍的地球停转之日倒是有点糟。海伯利安09年就传言交给他执导,至今连个屁都没有。。。坑爹
那姑娘的长相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很适合这个角色~还有就是不明白Emily跟凯撒和罗马军团有何共同点。。
2.5,我觉得是传教片
节奏太慢了,也不够恐怖。律师太弱了,成天只会煽情,调动陪审团情绪。最后的审判也很可笑,guilty and free to go。关键在father眼里everyone is guity!
真的看了四次才看完,就为了了解艾米丽,真的是个助眠的好电影,这场辩论真的是又臭又长,二星致敬事实
还是Omair家的恐怖片之夜,开场影片,三星给剧情和表演,另外一星给女法官的最后陈述,it's not about facts, it's about possibilities, 很有说服力...不过,没办法,爷还是不相信鬼神,所以,不太恐怖咯~
开始看的时候,不太了解电影的背景,有点看不下去。直到知道电影中所讲述的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时,是另外的一种心情。愿Anneliese Michel得到平静。电影中的女主角真丑!
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看,纯属瞎掰!
女主对肢体和五官的控制能力真是惊人,后来演了Dexter他妹,然后现实生活中嫁给了Dexter。。高分灵异20/20..
▤「Angels and demons. God and the devil. This things either exist, or they do not exist. Are we all alone in this life? Or are we not alone? Do I really believe that this tragedy is the work of the devil? To be honest, I don't know. But I cannot deny that it's possible.」
蛮恐怖的,我一直坚信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大多快进看的 关于宗教 信仰 貌似是由真实病例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