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之所以让人憧憬,是因为它不会长久地停留;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能读档重启。
万物有序,新陈代谢,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规律,而人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必败之战,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在有限的时间中竭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然后在黑色幕布降落之际怀着遗憾挥手告别。
十四岁,是一个太年轻的阶段,有很多萌发的想法,却还没来得及一一实验,有一些意味不明的情愫,却还没笑着哭着来场恋爱……太过年轻的人生路遥遥隐没在阳光下的氤氲水汽中,青春的力量挥洒的近乎浪费,什么都不需要着急,可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到来的是什么。
2020就这样过去啦。
今天晚上看了再见吧少年!
哭的我稀里哗啦。
早就听室友说这是一部催泪的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进入剧情,而是整个人在剧情外面游走,挑剔画面与演技。
后来慢慢地被代入,不得不佩服刘敏君老师,荣梓杉弟弟的演技,在细节部分处理得很好,还有最后那个女生流落的一滴泪。
我纸巾都不够了。
看完电影,还是特别有感触的,我们总是习惯抱怨生活,觉得老天到处给我设坎,不让我好过。
总是不能十分如意。
可是我们应该懂得,生活已经对我们足够仁慈,2020马上就要过去,也许我们有很多的遗憾和不满,但至少我们还活着,不是吗?
相比于那些不幸感染新冠而去世的人,我们不是已经十分幸运了吗?
我们经常抱怨生活中的挫折,因而我们互忽略了一件幸运的事情—我们依然拥有健康,我们依然拥有活下去的权利,我们不必为了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而发愁。
健康的人总是很难感受到病痛的折磨,因此我们总是少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
少了一份拥有健康的感恩。
有时候会想,自己哪一天如果也不幸得了什么绝症,自己绝对不要拖累家人,就让我一个人悄悄地去完成自己一直很想做但没能做的事情,然后少些遗憾地离开。
更希望我的离开不要带给爱我的人太多伤害,不然我会非常不舍与难过。
他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大地羁绊,是我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的最大动力。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安喜乐。
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再见吧!
少年》的题材本身很打动人,影片最终的呈现却不太令人满意。
之所以如此,除了视听语言上过度精致的矫饰,剧作问题也是关键原因。
一、情感和成长《再见吧!
少年》的情节主线围绕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或许也可以叫儿童)王新阳乐观面对生活展开。
除了自己的阳光心态,在王新阳身边还有一群关心他、爱护他的人。
他的同学于晓若是其中之一。
从开场段落来看,王新阳和于晓若明显是『后进生』和『好学生』的典型代表。
从后续情节来看,于晓若又明显对王新阳暗生情愫。
姑且不论她对他的好感因何而起(可能就是『男不坏,女不爱』模式),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王新阳是否知道这件事?
这不仅涉及主角对异性示好的回应,更关乎影片本身的主旨:命不久矣的未成年,如何面对懵懂的爱。
结合故事背景,王新阳和于晓若应该都是00后,他不太可能看不懂她的心思。
所以,影片前半截让王新阳始终处于看不透的状态,甚至还问对方『你为什么帮我补习功课』,就显得很不切实际。
这是1980年代少年儿童才有的想法,是那个时代的编剧才会写出的桥段。
但结尾还是小小反转了一下,王新阳不仅看出于晓若就是此前一直给他心理慰藉的女网友,还问后者:『你会记得我多久?
』这一问便把他们的关系引向了一种微妙的状态:看破不说破。
这里之所以微妙,不是说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欲说还休、欲迎还拒、欲擒故纵,而在于将死之人和陪伴者的心理博弈。
这其实是很多绝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真实写照:双方都清楚彼此的境况,但又都不明说,似乎独自默默承受,就能减轻对方的痛苦。
具体到王新阳的想法,那就是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太长时间,也很清楚于晓若知道这一点;他知道于晓若喜欢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给不了她未来。
所以,他只能看破不说破,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在这个意义上,王新阳已经在情感、责任层面实现了成长。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片尾的《生如夏花》会有点动人了。
二、生命和梦想作为身患白血病的少年,王新阳的主要戏剧任务就是活下去。
为了对这个相对空泛的概念做更接地气的表达,编剧选择了音乐梦想这个切入口。
梦想总是能鼓舞人心的,身患绝症的逐梦少年就更令人动容。
应该说,活下去和音乐梦想的结合,是比较可取的做法。
但在展开过程中,它又做得有点虚了。
或者说,我看到的王新阳对音乐的爱,还不到能和生命等量齐观的程度。
比如,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组建,就显得太轻松了,这里其实可以有很多戏剧性。
但话说回来,这也不只是剧作的问题,而是涉及音乐叙事本身。
目前影片中的音乐,基本还只是作为插曲而存在。
在影片中和音乐有关的还有陈楚生,他在片中扮演他自己。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为何是陈楚生?
不是质疑陈楚生的音乐水准,而是说,在前边(情节的前边,不是故事的前边)完全没有提及陈楚生的情况下,结尾忽然出现他,就难免显得突兀。
喜欢音乐没问题,崇拜偶像也没问题,想在偶像的演唱会上唱自己写的歌同样没问题。
但前后总该有所交代和呼应。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讲述王新阳的音乐梦想时,引入陈楚生就好了,比如把后者作为引路人、前进动力什么的。
三、配角和意义除王新阳外,片中还出现了其他少年儿童病患形象。
影片也通过王新阳之口,引出了身患白血病的少年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遗憾的是,它并未能在这条路上走远。
首先,影片塑造了白血病少年儿童的群像,但除了较年长的武寒还有点前史外,其他几个基本都沦为了符号。
即便是武寒,其性格也不明朗,遑论其他人。
试问:大壮除了爱吃零食,还有些什么喜好?
吹哨子/口琴的小妹妹,则是干脆连名字都没有。
这些人物如果都立起来,将使少年白血病群体的整体形象更为明晰,也将能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此外,影片对王新阳父母的着墨也不到位。
小孩得了白血病,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而是一圈又一圈的社会关系。
比如,王新阳父母怎样费劲地向亲朋借钱,他们的工作受到了何等程度的干扰,他们自身如何在心力交瘁而看不到未来的绝境中艰难挣扎。
影片目前对此略有涉及,但还是不够。
这种表达的有限,不仅使影片的社会意义失去了根基,也令王新阳母亲在医生面前的咆哮显得唐突了。
就挖掘社会意义而言,这样的表现还是太有限。
话说回来,影片不一定非得挖掘这种社会意义,但它分明流露出了相关苗头和趋势。
起范儿还有点儿意思,后边就乏力了。
不妨说,在描绘个体情感和剖析社会现象之间,影片自身也有点摇摆。
如果不是这样,就没办法解释莫名其妙的演唱会。
关于陈楚生演唱会,上一小节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是陈楚生?
实际上还有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演唱会?
或者说还有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死后才提出在陈楚生的演唱会上唱?
如果说是为了个人梦想(还是在结尾『从天而降』的梦想),当然没问题。
问题在于,如果王新阳的这个梦想就是编剧想表达的全部,那就有点单薄了。
兴师动众、大费周章要在陈楚生演唱会上唱的歌,居然只是为了『谢谢爸妈和爱我的人』,这格局未免有点小,也辜负了那么大的舞台。
如果结尾的这首歌(是编剧写的,而非王新阳写的),是呼吁关心白血病少年群体,那么立意马上就上去了。
春天之所以让人憧憬,是因为它不会长久地停留;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能读档重启。
万物有序,新陈代谢,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规律,而人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必败之战,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在有限的时间中竭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然后在黑色幕布降落之际怀着遗憾挥手告别。
十四岁,是一个太年轻的阶段,有很多萌发的想法,却还没来得及一一实验,有一些意味不明的情愫,却还没笑着哭着来场恋爱……太过年轻的人生路遥遥隐没在阳光下的氤氲水汽中,青春的力量挥洒的近乎浪费,什么都不需要着急,可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到来的是什么。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当你觉得剧情落入俗套时,电影立马告诉你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厉害的是,这是真实故事改编。
影片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由此,国产电影也让人感觉生生不息。
后劲很大,看完后必须要看完字幕才缓过劲来。
可是,回家后依然找来了影片中的音乐来听。
这部电影让我对爱奇艺有了巨大的改观。
很熟悉的电影情节,一回想,我曾知道这位少年。
我在大冰的书中读到过他,我在百度搜索过他,我看过他所有在贴吧的帖子,我看过他的照片,我听过他作词的那首歌,我知道他短短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也知道他带给了这世界什么。
在电影里他叫王新阳,在真实世界里,他叫王越阳。
电影毕竟是根据事迹改编的,但是他那份对音乐的热忱不假, 那份乐观不假,那份善良不假,那份为父母担忧的心不假。
小小年纪谁遭遇未知的病都会害怕吧,尤其是不知何时会离开人世,这种生命迫在眉睫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毫不恐惧,但是新阳却有做到。
也许是音乐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也许是因为音乐给予了他力量。
在面对自己热爱的时候,在自己勇敢追求梦想的时候,一切困难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吧!
新阳自我的调节让人感慨这个孩子的坚强。
另外他的同学也让人温暖。
冒充病友与之聊天,帮忙补课,为他打气。
陪他参与音乐会,对他的事情上心。
我相信现实生活中越阳的朋友也一定如此温暖。
这个女孩,也是广大善良网友的一个缩影。
在越阳发帖的过程中,太多的网友在鼓舞着他,让他坚信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子女被病痛折磨的时候,除了当事人是真的痛苦,另外最痛苦的莫过于父母了。
眼看着孩子大了,有出息了,却要面对分离,面对十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影片中的父母不惜卖房来维持孩子的治疗费用。
那精心布置的房间也没有挽留住新阳更多的留在人世的时间。
孩子是走了,更多的苦痛和不舍,受折磨的还是留下来的人。
在我近期的这段手术期间,我挺深有感触的,我爸妈没日没夜的照顾我,起得比我早,夜里睡得比我晚,我睡着还会不时的来看看我。
我爸本是个不好脾气的人,当然我也遗传了,我们经常会吵会闹,但是我术后疼痛不止,他看到了比谁都心疼。
他和我约定,以后能好好说话绝不凶我。
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是重千金的,纵使没有明面的表现出来那份不忍心,但心中一定痛苦万分。
也许真的生病了才会发现生命如此贵重,多想紧紧攥在手中不让他随时间流逝。
也许真的生病了才发现爱你的人是让你多么不舍,父母是你的天,给予你永远的怀抱。
也许真的生病了才发现世上唯有爱是永恒的。
新阳早有预料自己的死亡,害怕父母的跟随,害怕他们走不出思念的牢笼,他让父母去做困难的事——完成他的心愿。
一部分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在,一部分也是为了分散父母的注意力,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光。
一个有心的孩子的举动,更是让人泪目。
影片里新阳录了视频,找到了陈楚生,并在他的演唱会上演奏了他作词的歌。
现实里,越阳让父母找到了大冰,他最爱的作家,找人作曲录歌。
他的梦想实现了,他有留给世人一些念想,他也让父母走出了失去他的阴霾。
可爱善良乐观的少年是走了,也许很多人也忘了他,但他还是活在了一些人的心中,这就够了。
再见吧,少年!
愿你来生依旧是那个美好如初的大男孩!
小学读泰戈尔诗集 ,就格外喜欢这句话。
谁不想永远绚烂自由肆意的人生呢?
我是高三毕业生,谢可寅粉丝,当时学校补习错过电影院播出,一直知道这个电影但是放着没看,假期补了。
我泪点低,全剧从新阳得病就开始有间断地哭了,其实这部剧的制作和布置都比较简单真实温馨,没有安排令观众思考太多的细节,直接地打动人心催泪。
最打动我的是在观看时一些观众的弹幕。
他们自己,家人,或是朋友得了白血病,已经离开或是还坚强活着,发表那些感慨。
原来这样的病,就那么真实地存在在生活中,影响了这些人,这部电影也抚慰或鼓励了这些人,他们可能不能去影院看一部电影,却在手机平板上得到了安慰。
我想这是这部电影的能量意义之一。
我的感受就像那句话“幸运的人对不幸之人的愧怍”。
健康的人看了不幸的人或许会说“哎我还好还怎样”,但是王新阳不仅仅是让人这么感觉的,他实现了心愿理想,也给爱他的,活着的人留下安慰与希望。
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与不幸之人对比下幸存的侥幸,更多地是乐观生活,多为别人考虑,还有关心帮助别人。
我开始谅解自己,高考成绩还没有出,但感觉不能如意,可是我真的很想成为医生或是其他有特别意义的职业,想帮助和保护一些人。
想去献血了,毕竟我也成年了。
这部电影缓和了我出成绩前焦虑的情绪。
谢可寅的推广曲的一句“来人间一趟,要燃烧不要腐朽”让我曾在一模前找回学习状态,陪我很快跑完高中最后一个800米,而这部电影又给我我新的能量。
其实这些能量都是我内心深处的,我可以面对一切,而外界的影响唤醒了它。
再见吧,少年!
也再见了我的少年时代,俗人在意结果得失,我是俗人,但是故事还没结束呢,我们来日方长。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无疑是对全剧最好的诠释。
面对死亡,谁不会害怕😨可当“死神”来临之时,还是初中生的王新阳即使化疗非常的痛苦,可他还是选择完成自己的梦想;看到同一个病房的两个病友相继离开他也害怕、恐惧~可不曾浪费生命的每一天。
懂事贴心的他用生命的余光温暖着爱子如命的父母们,让失去孩子“歇斯底里”的父母释然继续前行~父母的爱无微不至,孩子的爱也暖如冬日阳光🌞影片中的学习委员晓若默默地对新阳的关心与帮助,无论是友情还是“小火花”,最重要的是在你需要的时候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可能人就是这样,当你健全的时候总是想着要做这个要怎样~可…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差了一个行动甚至是立即行动!
当死神靠近的时候,才会明白活着多好,真正的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怎么能承受得住?
可面对生离死别父母倾尽全力却还是无能为力的撕心裂肺。
无疑,父母的爱♡无人可及~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在孩子课业与兴趣难以持平,总认为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可我觉得成绩只要不是特差,因为兴趣爱好孩子可活的开心快乐就很满足。
只有在病魔来的时候,父母们才会极大的满足孩子的一切。
如果这样,请在平日放宽心,收起做父母那小小的“虚荣心”💫这样的教育也许会事半功倍。
生命不可测量(结果未知),可生命却可以留下“足迹”记录生命旅程的点滴。
做一只蝉,让生命跳跃,别浪费每一刻,认真过活,热爱生活。
引用泰戈尔的一句:“生如夏花之绚兰,死如秋叶之静美” 美好恬静 晚安
本片是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而成的,旨在让观众们更多关注患有重症的个人和群体。
全片整体的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充满着正能量,而且特别励志。
片中几乎所有的感情流露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真实的,很少出现强行煽情的戏份。
从片中能够看到一个不被病痛折磨而吓倒的乐观向上的男孩,他不畏死亡,坚信自己能战胜可怕的病魔。
即使是在各种治疗都不起效果,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王新阳依旧选择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并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了动人的歌曲,回荡在世间,引得观众们留下深情的泪水。
片中演员们的演技都时刻在线,尤其是是刘敏涛,她将一个母亲对于患重症的儿子的关爱与不舍表现得极其到位,其中的几场哭戏都颇具爆发了。
该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在影片的开头,你会看到王阳(男主)在教室里偷偷弹吉他,被学习委员(女)发现了(该学校是不允许带学习以外的东西来学校的),男主祈求她不要告诉老师,能看出王阳是多喜欢音乐,却在后来查出了白血病,在医院里,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并尝试着组织乐队,想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住院期间,王阳还通过网络认识一名网友,陪他度过了孤独的时刻,其实,那个人,就是当时的学习委员晓若。
经过化疗当时是有好转,不过还是复发了,病魔还是夺走了那个少年的性命。
非要说该影片有什么能够打动人的话,第一是独白的声线很好(可能是对我这种有声控的人会…)很触动人心弦的是①影片开头的青春时,那女孩对喜欢的人的懵懂无知,会让我们想到曾经的校园生活,大概也是如此,不懂如何表达,也害怕没有结果大概就会默默的守在他身边吧!②在得知孩子生病时,父母的全身心的照顾,以及后来孩子已去世,父母的悲伤,到后来晓若带来王阳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时,父母耗尽几个月的时间得以实现后,那种失去孩子的悲痛才有所缓解。
该影片真的挺好哭得,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本人泪点太低,开篇会有些治意,画面感也很赞,当然也骗了我很多眼泪有人忠于读书,有人忠于看电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爱,不过是怎么去对待它罢了。
时间很短,我们总要在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呀,除了读书,看电影之外,也可以是画画,摄影等等,只要你现在还感兴趣,还能去做的事,那就大胆的去做吧,千万不要在该可以试错的时候,白白浪费掉那些时间我会看各种各样的电影和书籍,也希望你们可以推荐好看的电影或书单和综艺,摄影博主给我呀,我会好好学习的啦!喜欢很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也会想其他的女生一样喜欢很多可爱少女心的东西,不过确实和本人的形象不太符当然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那种影评什么的,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少年组个乐队吧,这个比小红花好哭
个人觉得比送你一朵小红花好看点,更撮我的泪点,同类型题材里算好的,刘敏涛老师有加分
生命以痛待我,我却报之以歌,短暂而旺盛的生命实在太催泪了,荣梓杉和敏敏子这个组合真的很可,几场哭戏层层递进,特别是剃头、复发、门后哭戏和最后的信太让人动容了,他的生命虽短暂却生如夏花之绚烂
关注患病群体的青春题材,但整部片子都没有从很压抑的角度来叙述,值得肯定。影片中父母面对孩子病情时候的崩溃实在是太真实了,对照着2020年的现状,不禁让人感叹,“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能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运气,关爱身边的每个人,是值得思考的意义。
这段初恋的儿女私情实在令人触动
满屏电视剧质感,且一直觉得荣梓衫的演技挺尬的,很难引起我的共情。
主题必然是感人的,不过整个电影都被虚假的氛围包围,以至于就像是几个主角在舞台上脱离现实地表演着。影片通过妈妈的迷信来表现她对儿子的爱和不舍,稍微有点不合适。如果没有最后一个镜头,晓若真是太悲催了,恐怕小男孩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一开始对网友说孤单的时候。。。总有些别扭。晓若简直是个完美的姑娘啊
两星给真事,演员。连煽情与共情都没做到,主线缺失导致观影情绪无法汇聚,再也不信那些给四星的影评人…打光剧情画面风格大断裂,看完觉得还是期待四字那部把。
果然是个儿童片,剧情也很儿童向,最后20分钟的追星戏也有点多余。说下演员吧,刘敏涛不用说了,一直在克制,就一场和医生的对质戏足以提名金鸡,重点再夸下荣梓杉吧,长得好看,演技更可以耍当下那些流量小花们几条街了,未来太可期了。
点映场观影 催人泪下不代表就是好故事。题材自带泪目体质,故事套路平庸甚至有些无聊,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尴尬突兀,同学友谊线非要拍成爱情片既视感?演员方面刘敏涛显然不适合母亲这个角色,但是几场哭戏还是可见其表演功力所在,荣梓杉小朋友未来可期,但可提高的地方任然很多,希望以后能做实力派,我们确实需要踏踏实实演戏的新生代为影视圈注入活力了。
虽然套路又煽情,可是选角很好,父母搭档组合和少年气的新阳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呈现吧。孩子是父母的全部也会成为父母努力活着的支柱
这种网大怎么敢进院线
有一星给刘敏涛 太让人相信了
生命,在于对生的追求,对活的不舍
荣梓衫给我冲啊!
普普通通 平平庸庸的催泪儿童片。荣梓杉的青春期变声干嚎很真实,以及刘敏涛老师表演很动情。
本以为是网大水准,没想到演员们自然且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增添了不少电影质感。刘敏涛将一位平凡母亲的刚强与脆弱演得游刃有余,几场哭戏的层次感简直炸裂。与她搭戏的荣梓杉,褪去“坏小孩”朱朝阳的外壳,演阳光少年依然鲜活可爱。作为取材自真实故事的抗癌题材电影,剧情贴近现实,许多心理变化上的细节展现得到位。不过前半段在情感上有些克制,整体节奏也比较慢。
真实人物感人的,具有治愈能力。只能说编剧不会写,导演不会拍,本来青春励志拍成了真人纪录片,太平了,但是情感是真实的,主创有一个好的出发点。
荣梓杉真的是很有天赋的演员,刘敏涛和谭凯也演的好好,身为肿瘤患者家属,有被共情到,愿大家都平安健康!
涛姐演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