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诺拉的告别
Leonora addio,两个告别皮兰德娄的角色(港),别了,莱奥诺拉,再见,莱昂诺拉,莱奥诺拉·阿迪奥,告别莱奥诺拉,灿烂的告别
导演:保罗·塔维亚尼
主演:法比齐奥·费拉卡尼,马特奥·皮蒂鲁蒂,达妮娅·马里诺,多拉·贝克尔,娜塔丽·拉布蒂·戈麦斯,克劳迪奥·比加利,罗贝托·埃利茨卡,罗伯特·施泰纳,卢卡·吉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德语年份:2022
简介:皮兰德娄去世时留下了明确的安排:不要给自己举办葬礼。但是影片中却发生了三次葬礼。这部电影讲述了皮兰德娄的骨灰从罗马到阿格里琴托的超现实之程。旅程中包含了种种奇妙的巧合:飞机因为古老的迷信没有起飞;火车慢慢地向南方行驶……最后,皮兰德娄的骨灰被撒到西西里海,形成了一个钉子的形状。《钉子》是皮兰德娄最后一部作品,灵感..详细 >
6.5/10 真的和不喜欢故作幽默的配乐。我总是觉得,拉斯冯已经在《欧洲特快车》里把列车戏拍到极致了。
悲伤落寞和压抑,虚实交错极难释怀,结构很好但海报太差了
没看明白。。。
不知道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实际上这部电影是由两部短片构成的。前一部约一小时,讲的是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骨灰回乡的故事,这部分是黑白的。这是导演兄弟俩早就想拍却一直没拍成的故事。后一部约半小时,是导演的哥哥在临终前创作的短篇小说改编,这部分是彩色的。这部短篇小说没有完成,所以短片也有些无头无尾。如果硬要将两部短片总结一个共同的主题的话,那就是告别。弟弟通过一部电影,把哥哥在世时的“未完成”完成了,通过这种方式与哥哥告别。我还挺喜欢前者的,情绪饱满,十分忧伤。
甚是唏嘘,而这类宏大叙事的作品,要很具备实力的编导才能实现,虽未能十分满意,导演以90的高龄,还是能运用音乐和画面的牵引下,观众被卷入一种深层的悲伤。
海报有点坑人。意料之外的不错。全片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却不压抑。
看封面还一位是恐怖片。剧情看不进去,不过摄影不错。
故事的黑白和彩色部分很是割裂,但意外地不算难看。人死万事空,但活着的人却必然还要折腾一番,哪怕是一盒骨灰。运送的过程有点意思,无论是因为中世纪的迷信不起飞的飞机,还是火车上一团乱中被作为牌桌差点丢了的骨灰箱子。
骨灰箱上打扑克,棺材里面是个侏儒。葬礼上面全是演员,最后我杀死了冲动。一切都来源于一个文学巨匠想要平凡的被安葬。
本届心中最佳
门槛高啊
#14th BJIFF# 轻松的电影看起来是令人愉悦的,前半段是骨灰的旅程,后半段是未完成的作品,大幕拉开是电影,大幕拉上是离别,大师玩到最后,都是随心所欲了,因此看客也可以随心所欲了。
没看进去 可能我不太懂这种流派…抱歉了不过 黑白渐渐彩色很喜欢
骨灰的死亡。
#72柏林主竞赛
4/5,part1作家骨灰回乡记我很喜欢,呈现了一种战后意大利风俗志的感觉,part2重现了作家未完成的遗作,可能受限于文本未完成吧,看的有点云里雾里的,但是回归到作品还是有意义的吧~~~
告别不是炫技,何况压根没炫起来。愚笨和固执穿插在表层消亡主义,抛洒骨灰的一瞬,苦涩是有的。
6.5。在濃重的悼亡情緒之下,電影其實早已形神皆散,徒留下前後照應的戲劇結構和厚重手法續著最後一絲精氣神。
皮兰德娄的钉子,说白了就是契科夫的枪,是创作者故意放进女孩脑袋里哒
虽然叙事有点云里雾里的,但摄影绝美且兼具诗意与幽默感。影像质感像前年看的麦克白悲剧,开头甚至有点伯格曼。想把这位文学家对标一下博尔赫斯。火车找箱子那一段调度绝佳!甚至让人觉得前几天看的电影未免有点太粗制滥造。偶尔的跳切反应镜头也让人忍俊不禁。景选的真是太美了。对死亡的三重探讨其实是近十年来网络上的老生常谈:肉体死亡是第一段,社会记忆是第二段,证明自己存在的物品是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