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20出头的人,有的只做过高铁和飞机,没有做过绿皮火车,看的多是偶像剧,家庭伦理也是小资那种。
我以前也曾经感慨过,很多男人对妻子的态度不好,后来发现这是世间的常态,妻子对老公的态度同意也是很差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就算有钱家庭,争吵的时候一样什么狠话都能说出来。
还有人用《当幸福来敲门》来比拟这个剧,生在中国,没有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就算了,还用国外的那一套来比拟,豆瓣的评分多位知识分子,很可惜的是现在的知识分子,缺乏的就是对底层现实的理解,思想全都跑理论上了。
讲述的是话题最多的外卖员,在首都北京打拼的过程。
这个过程以一个热心助人的30多岁的男人为代表,他在送餐的途中遇到一些别人避而远之的“闲事”,他挺身而出,因而耽误了自己的送餐时间,导致差评不断,成为了公司被淘汰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最艰难的不是差评,而是自己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凑齐20万的手术费,他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从拼搏到无奈再到痛哭、他的绝望何尝不是我们的缩影!
观影的过程中,我流泪了,这部电影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复杂的道具,更没有炫酷的场景。
它只有一个外卖员,一辆摩托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从这部小制作电影,我看到了大情怀,也对许君聪的演技刮目相看。
请跟我一起聊聊这部电影,看看有没有触动到你的点。
看了一半的时候,以为导演要走现实主义题风格,结果突然画风一变,成了正能量的片子。
可能真是应了那句话,很多人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感受生活的,大家就是希望看完一部电影能彼此乐一乐,开心的笑一笑。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走进电影院都要对生活或者人生进行一些反思,毕竟大多数人忙的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反思。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是觉得导演前半段的主题和思想是非常连贯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本来就应该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
这个社会有很多你我都看不惯的事情,但是在处理这些事情之前,最重要的还是首先看看自己的情况。
凡事适可而止真的很重要,不要总感觉自己是雷锋。
最后话锋一转的正能量着实有点抢镜,把原本连贯的故事线一下子给打断了。
其实这部电影即便没有后半段的插入也很精彩。
但是显然导演也是为了权衡商业因素吧。
是一部好电影没有问题,但是确实也做了不少妥协。
这个妥协的部分作者确实有实力处理的更好。
以前我看完一部电影,然后就是上豆瓣来看评论。
然后看各位大佬的神点评与神见解,感觉之前的影评都很用心的,很有见解。
现在的影评感觉大家都充满了戾气,木有啥意思了!
很多人对他人很苛刻,而对自己有很宽容。
总是希望现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一个问题,这不合理,那不合理。
当你说不合理的时候,只能证明你不会这样去做,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你那么理性。
我想对老是说不合理的人说一句,你们不懂人性!
写评论前看了一些评论,有些人说这个电影是翻拍的幸福来敲门,那个电影我也看过,我可以说,两个电影并不是一种,也不是翻拍,首先这个电影中的小女孩是本身就又先天性的心脏病,急需钱治疗,而幸福的那个小孩子并没有这类的急需钱的疾病,也就决定了两个故事男主角对金钱的急需程度不一样,幸福之所以可以很励志,是因为男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面对困难的环境没有绝望失望,他有一种斗志,但因为没有特别急需钱这种需求,所以他还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改变命运,而这个中国飞侠的男主角,故事的设定就是他特别急需钱治疗孩子的病,所以他没有办法去慢慢的学习,稳定的提升自己,再去赚钱,而且中国环境也不允许,毕竟是大学生多如狗的年代,如果只是短期的稳定学习就能让自己在现在的环境下大幅提升自己的价值,那么是不是有点看不起那么多大学生了?
这部电影中的现实味道很浓重,可以说很真实的电影,我们现实中很多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普通,工作很普通,但他们就是有一颗心,一颗正能量的心,即使自己有时候面临着困难,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你我都是这样的人,这是善良,那个幸福体现的是奋斗,这个电影体现的就是普通人的善良。
不一样。
虽然电影的最后是因为事情被报道出来了,才有了完美的结局,但也是大众的善良给了电影一个完美的结局。
故事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一点,就算是配角都不算的那个打赏了50元的女客户,体现的都是善良,最后的救人,虽然送的餐被投诉被退,但那些人只是不知道事情的原因,如果知道,他们一样会表现出我们国人的善良。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那个镜头,就是救完孩子离开时,吼了记者,谁配合我,我要丢工作了。
我当时就哭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善良让我们根本来不及考虑很多事情的后果,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就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当有人落水了,当有孩子马上要被车撞倒了,当男主角救那个要掉下来的小孩子的时候,谁还会想其他的,我们善良的本性就会驱使我们去做,去帮忙,去尽力。
前半部分仿着《当幸福来敲门》拍的。
不同的是,克里斯没有对面试唯唯诺诺,对妻子重拳出击。
也没有因为没找到孩子就对孩子大吼大叫。
相比之下,李安全对妻子大男子主义,说钱的事儿我来想办法,结果三年攒了五万块。
人物性格也矛盾,一方面给领导端茶倒水挺会来事儿,另一方面王哥给他看孩子啥表示没有就来了一句自己嘴笨。
片中部分情节莫名其妙。
《幸福》中的穷人富人生活条件的对比,是因为要推进情节,顺带着用镜头表达一下,《飞侠》中对比的最后是富人施舍了一顿饭,这是干嘛呢?
《幸福》克里斯因为没交房钱被赶出住处的时候,没作没闹,带着儿子睡了一晚厕所。
《飞侠》李安全在明知报刊亭不久后会被拆掉的情况下住进去,被赶出来的时候撒泼打滚,好像政府拆的是他的私产。
最后《幸福》克里斯虽然不合逻辑地通过努力拿到职位,但是表达出来幸福需要我们去追寻。
《飞侠》中李安全偶然被报道,获得了捐款。
是想说啥?
坚持不懈?
还是做好事要上班做,且要被直播出去?
海报上写的是要拼命向前,内容里说的却和“买房是通过努力工作加上老爸一百万的支持”没啥区别。
还有我不太喜欢这个电影传达的信息,你是外卖员,不是超人,因为你爱做好人,就让顾客挨饿,顾客的肚子谁管?
有一个镜头是他救完孩子送餐,顾客问他你送的是午餐还是晚餐。
镜头一转,小卖店大爷夸他好汉子就要好人好事。
我服了。
本职工作没做好怎么还理直气壮的?
关注弱势群体是这么关注的吗。
我记得之前网上对这个事儿还有过讨论,就说外卖员超时要不要宽容一点,我宽容一点没问题,也是建立在你真的尽力了的基础上吧?
而且人首先应该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负责吧。
一星的原因。
《幸福》这部电影如果排除个人因素,我只会给个三星,因为逻辑有绝对的问题,就是一碗毒鸡汤。
相比之下翻拍了一点又没翻好,整体故事有点不知所云的本片,给个一星不过分。
12.13 根据建议删除一些刻薄的部分,添加了一星的原因😄12.21 为救孩子生命牺牲客户利益可以构成紧急避险了,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是没啥问题的。
我写这个小评价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看完就写了。
原文该处露出了自私自利的嘴脸,非常抱歉。
12.23 主角弄丢孩子,再找到后第一反应是吼叫和打。
我说这个行为不好,下面评论里有人说“等你有孩子就理解了”。
我不理解。
请你说明你支持这样做的理由。
你给孩子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钱你挣不了多少,爱还不能好好地给一点吗。
打包父爱的俗套人生,不值得看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现实,有点理想主义,硬扭的坚持善举的真善美,几次看到男主妻子落泪,都觉得乡下来的想堂堂正正做人求生救娃,到头来只有男主义气凛然,任性助人,听不进劝,硬是将存折打了好几次折,更何况是救命钱。
现在的见义勇为没有不是量力而行,外卖员的人身事故层出不穷,男主却在以身犯险,先是打架解决讹人肇事,又是代驾见架就拉意外蹭了车,这些就算搭救命钱也不带放下见义勇为这条心,妻子放下身段想到了干足浴能高收挣救命钱,打算带娃先离开,被李安全认成不理解和瞧不起,延时了多少单都觉得见义勇为比饿空的订餐人重要,幸运的是可算这次救人命,被云宣传成了中国飞侠,多少年前的土称号了。
我觉得不是他成就了外卖员,是外卖员成就了他,因为这份工作,他有机会更多地看到或接触每一次需要见义勇为的时候,而每一次见义勇为的时候,从没想过这一次会有多惨,但就是善心不闵,哪怕会导致没有机会救女儿了,也要坚持下去,简单说这最后一次是因为幸运,幸运救得到一条生命,还恰巧得到了媒体神助,要是救人的时候出现意外失误,你是救了还是毁了那个孩子,甚者毁了自己和全家。
我不知道全中国上下是不是每一个这样的人都有这份幸运,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那个圣人,老话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是教我们什么时候事事都要伸把手,而是要与时俱进,在别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你不去添乱就是最好的善举,像现在看热闹的大有人在,但往往这就是矛盾,你帮他不定有好结果,但你不帮他就肯定没有好结果么?
结尾的时候,公司给了他更好的外卖区域站长工作,还给了他北京城市的最简单的生活,像极了一个爆火的抖音网红,打因为对他们有了积极影响和利益关系,即使你没有学历没有文化,没有过去工作上良好的业绩数据,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也能够获得好的生活。
这简直就是抛开所有考虑,即使面对的是荆棘,一屁股坐下去也要坚持的没有理性。
这就是假大空的正能量,拿外卖员这样一个身份去实现,即使不从事这份职业,我也不接受。
一个烂俗的正能量故事,中规中矩但我觉得很烂。
可能导演的意图是借由本片提升下外卖小哥的社会地位,改善人们对于这一行从业人员的观感。
挺好的,结尾对诸多外卖小哥的采访以及列出他们在抗疫期间作出的贡献,足以展现出外卖员是个为社会作出良好贡献的职业。
但有一个问题,外卖员在社会上不受待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角换个职业再经历这一切是否也能行?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也行,主角的见义勇为是因为他个人的品德高尚而非因为他是一个外卖员。
再谈第一个问题,就我生活中所见所闻,外卖员最受诟病的地方在于不遵守交通规则以及私自确认收货,片中没有提及这点,主角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人。
片中倒是展现了另一个问题:外卖员偷吃客户餐,这一段看得我头皮发麻。
而片中是怎么处理这一行为的呢?
没有,甚至该名外卖员凭借优良数据被评为了优秀外卖员。
外卖员的优点呢,没有。
借由片中主角面试时考官的话:“这就是你的本职工作啊。
”即便展示些送外卖时随手替人丢垃圾的镜头也好啊,但没有,可能导演眼里能体现外卖员的高光时刻唯有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或者说只有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才能展现外卖员的高尚无私。
有点可笑,过于大而空了,我感谢疫情期间所有外卖员作出的贡献、也相信每个外卖员都是能路见不平的正义之士,但放在电影中,至少放在本片中,太假了,就像结尾的社会募捐,也过于刻意了。
另外,做事情得懂得一码归一码。
维护正义除暴安良值得称赞,但不代表一定要被夸赞,尤其是其他人不应该心甘情愿地为你伸张正义时造成的损失买单,甚至是为了你的一个好意就买单,这不妥当。
况且,现今的外卖员不比早些年的民工,他们的生活条件未必比一些所谓的精英白领差多少,非要安个悲惨遭遇来卖惨,这才是恶意。
前些日子才看完了刘海柱,刚开始看李安全的时候,还有点儿跳戏。
这俩角色都是爱管闲事儿的底层人物,不过时代到底是变了,法师用手一指,口中吟唱的不是底气十足的“给傻子买瓜子”,而是虚张声势的“钱不用你操心”。
许君聪演这种东北糙爷们儿,还是挺得心应手的。
像李安全这种人,跟自己媳妇儿天天拿手指点,好话不带好气说,经常装个逼置个气;对外呢,习惯性地装个中年怂,惹不起也干不过,但是心里瞧不上这个,眼里看不下那个。
可能大多数观众身边,并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但仍会相信李安全这个角色是存在的。
是的,我相信刘海柱也存在。
所以住了几天报刊亭,被拆的时候也顾不上飞侠的体面了,开始耍赖撒泼。
反正平时也不够体面,也没人帮他体面,干脆就别体面了。
可外卖小哥这么多,那得多少坠楼遇险的小孩儿才够用啊?
李安全就这么一个,其他的小哥怎么办?
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败笔就是把英雄和外卖员捆绑在一起,不可否认,李安全是个送外卖的英雄,但整部剧确是在歌颂外卖员的不容易。
平凡的生活谁都不容易,所以李安全的好人品质才难能可贵。
这才是最值得升华的地方,而不是外卖员有多辛苦。
当然我个人觉得李安全的角色刻画的很到位,英雄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也是个人,他也会大男子主义,他也会没文化,他也会有各种缺点,但他仍可以是个英雄。
人类的世界从不缺伟人,反而是平凡的英雄才愈加珍贵。
剧本太弱了
中规中矩
强过许多院线
立意简单,但是表述的不错。结尾采访加分。
还行,但是实在笑不出来,并不是喜剧。
刘海柱走心了。
北漂实录。为什么北漂都是住地下室。真的夸张。多管闲事终于得到了伸张。且付了医药费。剧情就是这么简单。一句话搞定
不够深刻,人物形象不够立体。太过脸谱化
中国的电影总是这样,先确定一个主旋律立意,再为了这个立意拼凑细节。但是拼凑出来的东西,总是那么牵强。
小人物的苦和难写的真实
“外卖小哥”,锁死在系统里。所谓幸福,终究是一场水中月镜中花。问题的症结在哪
北京再好它也不属于我们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四十之前要把女儿送到学校下午四点之前要来接她为了把接送女儿的时间抢回来我必须要比所有人都快每天至少送完六十单每单不能超过十分钟熟悉辖区内的每一个客户每一栋楼我知道在哪里上厕所不用排队我知道哪个商户需要等餐连每个红绿灯是多少秒我都能记下来所有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秒才能不拖后腿晚上八点以后还有两个小时的代驾时间这是我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候坐进驾驶室不用奔跑可以看看这个城市的夜景致敬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用双手创造幸福的人致敬每一位奋斗在平凡岗位的“中国飞侠”
被小人物的故事感动的一塌糊涂,电影虽有瑕疵,但传递的正能量很强大。这个社会需要好人,这个社会不能让好人心碎,任何人都有幸福的资格。以后多理解一点外卖小哥!
为了而为了
爷们,就得局气。
原本挺好的题材…唉
真就挺尴尬的,本意是想传播正能量,但好像拍的都是各种负面,包括许君聪演的男主,就挺脸谱化的,以一种自以为是的莽劲在拼搏,却是遇到矛盾就打架,遇到事情就无能狂怒,最后的转折是靠救人完成的,这个就真的太生硬了。至于派出所那段和稀泥,也是挺真实的,斗殴居然判了一方赔偿另一方,笑。从本质上来讲,这部电影不是在表达一个父女情深,又或者是普通人的奋斗改变生活,而是活生生在展示一个很多人不情愿承认的现实:北京并不能容得下一个劳动人民,除非他变成一个“英雄”。
从外卖小哥确实很辛苦到底层人民生活不易来看这片子还是可以的,其他就不要要求太高了……相信好人有好报。
强用亲情赚取泪水,片子需要加强普法方面的认真态度,警察执法就是不对的。
3.5。人物平面,表演脸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