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片子习惯性登录豆瓣标记电影,才发现原来这个电影有两个版本,我看的是一百分钟版本的,当看到还有一个120分钟版本的时候,那种心情仿佛被视频网站欺骗,剪切了的电影还能算一部完整的影片吗?
一直想为这个片子写点什么,无奈已经不习惯手机打字,白天在公司也分不出时间写写,只好现在才补上。
又是一个二战背景的片子。
片子是晚上看的,最后一部的场景尤为悲壮,杨和约瑟夫绝望疯狂的希望挖地道出去,直达最后一刻我都是希望有奇迹发生,无奈,终究不是童话,两个相拥自杀的场景何其悲壮。
看过大家的影评才了解一点背景,海德里希是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各种绰号足以显示这个人的残忍冷血。
看到很多热都在拿《类人猿行动》做对比,没看过另一部影片,不做评论。
二战时候的捷克在德国的铁蹄下被百般蹂躏,这两个年轻人站出来,他们也是人也会恐惧,只是想告诉世人,捷克人民也是在反抗的。
片子最后,看到文字介绍的利迪策村屠杀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大为震惊,原来承载儿童美好梦想的六一儿童节是成立于这样的悲惨之上。
影片终究是艺术的,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了解背后的事件。
先说演员吧,男主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好歹历史向的影片,原型相似是基本要求吧,可惜杰森·克拉克属于那种粗壮型的澳洲人,和原型海德里希高挑细长差别太大,加之,杰森·克拉克的演技也没有达到当初Kenneth Branagh爵士在《Conspiracy》 中整容般的演技……所以,原型那种精通音乐彬彬有礼却如铁石一样残忍毫无人性的反差感别没有出来……(又想拿《Conspiracy》 做比较了╮(╯_╰)╭不过看看演员阵容,有点欺负人了,哈哈)然后第二个无法接受的点,就是导演不知道为什么,篡改了原型海德里希的发家史,从片中的叙述来看,就是一个贪图女色狂热爱国的小军官在认识了贵族出身的妻子后被引进纳粹,然后青云直上。。。
而实质上海德里希的父亲虽然没落也是当地颇有声望的音乐学校校长,他外祖父更是赫赫有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创始人,他去见希姆莱也是自己的教父欧根亲王的引荐。
把他告上军事法庭前女友出身大军火商,与海军关系密切,而他后来的妻子才是普通平民……我不知道电影中塑造的靠妻子的引导发家然后背叛妻子,还刻意拍摄若干莉娜落寞流泪什么的画面是为了通俗化的讲述狗血剧凤凰男吗(而且床戏是干嘛的,莫名其妙突兀的两段床戏还尺度极大。。。
)。。。
我专门重新翻阅了小说,这些情节完全是导演自由发挥的呀,隆古尔奖得主表示不想背这锅。。。
而且莉娜在回忆录中的确写过在布拉格和海德里希发生了过争吵,原因是海德里希过于热衷工作,长期呆在市中心办公室不会郊外的住宅,争吵的结果是海德里希道歉后保证尽量每天回家——这也是后来暗杀他时作息时间调查准确,每天固定路线时间从郊区往返市中心办公室的一个重要线索,但是电影处理成了什么玩意╮(╯_╰)╭有半点线索交代吗。。。
原著小说的标题是HHhH,翻译过来《希姆莱的大脑是海德里希》,恕我直言,这片子里的海德里希就是一个暴发户一般的蛮力打手暴力份子,而非后期希姆莱都要忌惮的SS二号人物。
先马个档,一会有空接着说……
基于二战期间两名捷克士兵刺杀盖世太保首领海德里希的真实事件而拍的电影。
结构上比较独特,开场就是刺杀行动,然后就开始了倒叙,倒叙还分成两部分,先是讲述海德里希的发家史,然后回述执行刺杀任务的两名捷克士兵的境遇。
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最后统一融合到刺杀行动以及之后的纳粹追捕、报复情节中。
故事讲述还是挺流畅的,基调很严肃,最触目惊心的是清理犹太人和最后对村民的报复,说杀就杀,开枪的毫不犹豫,挨枪的也不哭啼求饶。
海德里希的孩子出生时他却在看屠杀犹太人的录影。
生与死,就这么不动声色的交替。
影片没有着力去渲染海德里希的罪恶,只是一场开会讨论欧洲各国犹太人数量的戏,但是最后奄奄一息之际还不忘把屠杀犹太人计划交给前来看望的希姆莱,这种执着,让人细思极恐。
没有浓墨重彩的表现反抗军、地下党的英勇,反而在两名捷克士兵与两名女接应人之间安排了一些生活戏,轻松了氛围,也是为后面的殒命做情感铺垫吧。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刺杀行动后,相关人员不安排马上撤离转移?
虽然他们是临时接到刺杀任务的,但也是做了不少准备啊,应该有周密的计划。
就算两名捷克士兵不好撤退,那掩护他们的两个家庭无关人员也可以赶紧离开啊,只有 一家人走了,另外一家却留下来等死。
也许当年就是这样的事实。
藏在教堂里,从晚上抵抗到第二天,最终两名捷克士兵自尽,换来的是海德里希的死亡以及纳粹的疯狂报复,相关地下党几乎全军覆没,一个村子不分男女老幼都被赶尽杀绝,包括后来纳粹继续疯狂屠杀犹太人。
这种牺牲,有多大意义?
影片没有直接点出,但是安排在执行刺杀行动前抵抗军们内部争议这场戏,以示疑问吧。
刺杀本身是一个很容易吸引观众的题材,加上被刺杀现象对象是盖世太保头目,这样的片子多半不容易让人觉得乏味。
本片的开头就比较吸引人,讲述海德里希如何上位的,当然,有一些为了电影而设计的戏剧成分,但总体来说,比较有趣,可惜这一段太短了。
影片的重点实际上在后面的刺杀部分,但刺杀部分又有点拍得过于正规化,导致了前后的风格差异,让人整体看下来觉得挺好看,但不过瘾。
本片的角色众多,整体都比较出色,两个小鲜肉刺客个人形象不太鲜明,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演了多年少女形象,依旧不火。
裴淳华前半段挺抢戏,后面就消失了,临终前那几场也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杰森·克拉克是最为让人觉得惊艳的,虽然和人物原型的外形相差甚远,但依靠其表演能力足以弥补。
他的表演有些让人不寒而栗,又能体会到他那份改变和成长的原因,有时候甚至能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一个演员的成功之处。
刺杀的姐妹篇。
和上一部相比,带入感和压迫感明显不足。
但本作的武器级别提升了2个档次,另外还增加了些许被删减的惊艳镜头。
本作交代了海德里希的发迹史、家庭和未来规划,但豆瓣分数还是说明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巨人丘吉尔策划的类人猿行动,成功的除掉了党卫军二号人物和希特勒钦定的接班人,也推进了二战的提前结束,但人们付出的代价是不是也太大了?!
血肉横飞的年代,都是为信仰而战,侵略者称之为解救,而抵抗者的土地和生命也不容践踏。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珍爱生命,活好每一天才是王道。
扮演希姆莱的演员真是绝了!
导演和编剧放到以色列任意一个犹太人定居点,脖子上挂个牌子说明他们拍了这个片子。
我赌十块钱,十分钟之内都会被活活打死,超过十分钟我再赔二十块钱。
它们俩是隐藏得极深的纳粹粉,一个血腥屠夫刽子手被它们拍成了啥了?
有野心有进取心,爱生活,有品味,被那个娘们儿拉下水很晚才进了纳粹党,观察力和执行力极强。
不管是打理养鸡场,还是清洗纳粹党,或者去仆从国当总督,执行力都极强。
弥留之际还不忘本职工作-杀无辜的犹太平民。
这就是导演和编剧的逻辑!
电影描写的刺杀他的一堆人都像美国民主党的傻叉:成日价糊糊涂涂的,干正事心不在焉,工作上心猿意马,就知道泡妞。
和女联络员 郎情妾意,就知道鬼混。
结果能办砸的全都办砸了,不可控的因素全都失控了...我看过《世界五千年》里这一章,你想想二战史里单独搞了一章啊!
人家写的黑白分明,暗杀者就是舍生取义,但是暗杀时候枪确实冇打着,炸弹也只是搞个轻伤,《害得利息》这个杂碎真是命硬。
可惜他骄狂已极,没有按党卫军还是盖世太保的规定在车座椅背里加装钢板,结果弹片穿过椅背扎到它腰背。
弹片可以做手术取出来,椅子里的脏海绵被弹片带进伤口,进入血液循环,它得了败血症死掉了...这个当时就没治,天意啊!
出去玩了几天,刚回来。
继续。
《刺杀盖世太保》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个著名的事件,刺杀纳粹头目海德里希。
同样的故事在2016年也拍过电影,名为《类人猿行动》。
两部电影角度不同,后者主要是写捷克伞兵和抵抗组织的策划行动。
前者则是写这位被刺杀的盖世太保海德里希的各种行为。
至于哪部好看,各有各的说法。
我自己的看法,若是看情节对话以及故事性,《类人猿行动》要好看点,若是从遵从事实以及拍摄技巧,《刺杀盖世太保》更胜一筹。
影片依据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生于一个艺术世家。
是个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美男子,游泳、马术、田径、击剑等各项运动都擅长。
早年进入海军,但是由于生活作风问题被海军除名。
一度生活窘迫。
1931年他加入了党卫军,仅仅十年他就成为了党卫队副总指挥兼警察上将。
看来当年的德国纳粹也算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海德里希是与生俱来的情报天才,超强的理解和分析力,记忆力惊人。
对音乐有独特的爱好,小提琴拉得非常好,钢琴、大提琴、作曲等方面也很出色。
他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田径十项全能;成绩优异,精通滑雪、游泳、帆船、飞行、骑术、越野、击剑,既是神枪手又是神剑手,曾经跑步横穿德国,并已是现代五项运动选手。
后来,他还担任了党卫队全国领袖的体育运动总监。
并担任了国际击剑联盟的执行主席。
无论按照什么标准,他的“智”和“体”都是完美和无与伦比的。
可惜“德”差了许多。
尽管他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
他却很早就是一个极端的反犹主义者。
他组建了四支专事屠杀苏联犹太人的特别行动队。
杀害了近百万名苏联犹太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他首先提出了罪恶昭著的“最后解决方案”,提出了屠杀欧洲1100万名犹太人的疯狂计划。
1941年海因里希出任波西米亚总督,一共有404人被判处死刑,其中包括前捷克军队的6名将军和10名上校,另外有5千多人被送进集中营。
在他任职期间,对当地的犹太人和抵抗组织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数百万人因此丧命。
被人们称作“布拉格屠夫”。
面对这个杀人魔王,丘吉尔亲自下令开始了刺杀行动。
两个捷克伞兵接受了任务,与布拉格的抵抗组织一起,开始了“类人猿行动”。
当海德里希乘坐的汽车行驶在一个弯道上的时候,一个伞兵立即扣动扳机,不料却哑火了。
另一个伞兵见状,急忙掏出特制的炸弹,向着汽车扔去。
炸弹爆炸了,海德里希受重伤,几天后,在医院死于胸膜炎。
原来那是一个含有剧毒的炸弹。
海德里希死后,德国盖世太保对捷克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先后有上万人被捕,好几千人被杀。
被怀疑有为刺杀小组提供掩护的利迪策村被彻底摧毁。
所有的男人均遭枪决,妇女则被关进了集中营,小孩被送进教养院,连村庄的名字也不许存在了。
布拉格的盖世太保和帝国保安部还在全城进行了大搜捕,并且悬赏200万马克捉拿凶手。
由于两个被捕的伞兵叛变,盖世太保以此为线索展开追查。
隐藏起来的7名伞兵集合地点在布拉格的一座教堂。
但是,他们的行动被顺藤摸瓜的盖世太保获悉。
德军包围了教堂,七名伞兵坚守教堂达14个小时。
三名伞兵先后牺牲。
四名伞兵自杀。
这就是当年发生的事儿。
也算不上剧透吧。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是因为由此想到的几个问题。
一个是剧中的人物性格的表现。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与其它电影不同,人物的思维很古怪,人的性格也显得过于神经质,尤其是抵抗运动和伞兵那些人。
仔细想想也很正常。
我们观众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早已惯于用和平时期的思维去看待世界,日常的生活自不必说,即使是警匪片黑帮片,盯梢跟踪,厮杀枪战,飞车竞逐,也离不开和平这个大环境。
可是在二战中的捷克,弱小的民族受到强大德国的欺凌,一边是手无寸铁的人民,一边是武装的党卫军。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死亡,面对屠杀,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盖世太保的敲门声。
在战争的大环境中,人们对所有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恐怖状态下了。
遇到陌生人,会怀疑对方会不会是奸细,抵抗组织接到伦敦暗杀海德里希的命令,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人和组织的安危。
如那个抵抗运动头目所说:“如果你们的行动成功了,捷克可能也不存在了”。
甚至恋爱也几乎成了末日的奢侈享乐。
执行任务的两个伞兵,上过战场,受过专门的训练,真到了暗杀前夕,也悲观也害怕,这与战场上面对面的厮杀不同,在党卫军的高压统治下,他们的行动无论成功与否,最后逃脱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他们感受到的是对预期死亡的恐惧。
在暗杀现场,他们在不能扣动扳机时的茫然失措,混乱中的狼狈逃跑,在我们看来,远说不上英勇无畏沉着冷静。
可是抵抗运动领导人却对他们说:“你们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人。
”只有在战争环境中生活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其次,我们看看海德里希这样的人。
按理说,他的家庭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应该使他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可最终他成为了一个魔鬼。
“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
依我看来,或许在人们的身上善与恶的种子是并存的,只是看环境这个土壤是怎样的。
在和谐的环境中,生长的是善之果,在罪恶的土壤中,生长的是恶之花。
他的生活中,善与恶的界线是模糊不清的,一边是浪漫的爱情,一边是无情的杀戮。
在办公室里,他签署了无数杀害平民的命令,在宴会上,他又可以沉浸的瓦格纳的旋律中。
在海德里希以及其他同类人眼中,评判标准只是他们的种族观念和对纳粹利益的维护上。
他所缺少的是起码的良知。
影片中,海德里希临死的时候说:“世界是一台野蛮的管风琴,上帝转动曲柄,我们都在旋律中起舞”。
这话大致是不错的,唯一的毛病是,转动曲柄的不是上帝,而是撒旦。
跟着魔鬼起舞的不仅是海德里希,还有希特勒,还有戈林,还有希姆莱,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纳粹党徒们。
严格点说,还包括了大部分的德国人民。
希特勒是通过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
当时的德国人民需要希特勒,即使没有他,人民也会塑造出一个希特勒來。
于是,一个产生了歌德贝多芬的国度也制造了希特勒海德里希这样的恶魔,一个哺育了文明的土壤也制造了罪恶。
在当时的欧洲形成了一个多数人的暴政。
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对一战失败的愤怒,使当时的德国失去了理智,最终使整个欧洲陷入了战争的深渊,也使得德国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德国人民不仅要对欧洲几千万人的生命、犹太民族几百万人的亡灵负责,也要对柏林德累斯顿的废墟、德国妇女遭受的蹂躏负责。
看完电影,最想说的是:“和平真好!
”
看完之后挺难受的 室友从某个地方弄来了两张免费券 我们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电影院看的 因为门禁原因 宿舍到点会锁门 选了这部时间合适的电影 整个影厅只有我们两个人 提前五分钟入场之后 等了挺长时间也没开播 后来问了里面打扫卫生的阿姨 电影是不是不给放了 阿姨说放呢 然后延迟了七八分钟才开播 因为开头还有好几分钟的广告 里面那两个要刺杀海德里希的小伙子我怎么都分不清谁是谁 开头看着看着要睡着了 电影院冷的不行 电影里的画面也都是灰暗调 更冷 枪击声到处都是 结局看着看着又揪心的不行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 我不会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因为我想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安静地待着 我一点都不想动 室友在旁边一直说 为什么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呢 为什么不继续挖下去呢 为什么……就死了呢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这个电影看的我觉得天都更黑了些 可能是我自己过于悲观 和电影无关吧 值得看 但不推荐去电影院看 建议自己在一个封闭的场合看 那么你想哭你想笑你想暂停你想重复 你都可以自己控制
影片没有让我产生太多感触,反而引起我对主角的好奇心。
我查了下关于 海德里希 主角的信息,发现他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海德里希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所做的事情却令人发指,在影片中我看到他在影片中提出要净化种族,但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观点,他的信仰是受很多聪明人所拥戴的。
本文中暂不讨论犹太民族是否应该淘汰,但毋庸置疑的是,淘汰种族这种行为就是令人发指的,而社会上层的名流人士认可这样的行为,更是匪夷所思。
净化种族淘汰劣等人,这个口号不是第一次在影片中见,而在之前的影片里《但丁密码》也是由聪明人提出来的,他们非常聪明。
人可以没有才华,但不能丧心病狂,这些人是才华横溢的,但他们也是残酷的,缺乏对人性的怜悯、同情心。
很残酷的成功
刺杀盖世太保 (2017)6.62017 / 法国 英国 比利时 美国 / 剧情 历史 战争 / 塞德里克·吉门内兹 / 裴淳华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看到评论里有的童靴说通篇的fight有点血腥。但是在战争年代,真实的状况就是这样:战斗,反抗,牺牲;再无限循环。稍有片刻的温柔也只是让你喘口气补足血,继续战斗。最后:无论黑白都有自己的信仰。
德军军服秀、老款奔驰秀、音节清脆铿锵的德语秀,还不错的。
饰演海德里希的演员太丑
差类人猿行动不少
Jack O'connell is too cool for this
三点五星,尚可,一直到海德里希被刺身亡节奏都不错,后来就乱了。只能说,怎么把故事讲好真的很考验导演。
节奏有点拖沓,刺杀的节奏很好,让人紧张得忘记呼吸。最后决战和自杀的悲壮还是催泪啊。水淹了新生活的希望。
头一次包场看,国语配音有些违和,但是跟推理笔记和追捕比,我已经很知足了
影片就像是两部分拼凑而成,前半部分《盖世太保》,后半部分《刺杀》
最后那段我不是很喜欢,就是行礼的那段
影片到底要说什么?表现什么?海德里西奋斗史?纳粹的残暴?恶魔是怎样养成的?如何刺杀盖世太保?刺杀者的英勇无畏?影片啰哩啰嗦半天,杂七杂八的,却不知所云,线索混乱,没有主题,意义不明。
纳粹太残暴了,凶残的纳粹头子疯狂地杀人证明自己真的能有手段,也证明了自己真的很“硬”,完全是灭绝人类的没有人性的动物,被邱吉尔下令暗杀也是有道理的。只是一群革命勇士,在暗杀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仅仅这几个人几乎被全部疯狂的纳粹反扑并消灭,而且帮助他们,甚至毫无关系的人群也被全村剿灭,那种残暴程度让人看不下去,但这竟然是历史上发生的人类灭绝的现实。据说海德里希是生活在一个艺术家庭中,本人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但是在杀人的时候丝毫都没有显示出任何人文的精神,这真的是不可思议。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这真是个问题。竟然六一儿童节就是为了纪念这次纳粹屠村中被杀害的那些儿童,欢乐的日子竟然来自这么血腥的历史,这更是令人细思恐极。
这个片子应该叫丑陋的英国人。
每年都有反思二战题材的作品上映,这一部中规中矩。血腥画面的确刺激人的中枢神经,感叹和平来之不易
又是左胶修正历史的精神胜利电影😅😅😅😅😅
一般般
还行吧,这个题材拍过很多版本了
冷酷
客观冷静的镜头,同时历史还原度不错
看的是中国大陆公映的删减版,挺写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