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鸠占鹊巢,美人心机,华丽孽缘,王室双姝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艾瑞克·巴纳,吉姆·斯特吉斯,马克·里朗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大卫·莫瑞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埃迪·雷德梅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照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7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8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9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0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情介绍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丽•波琳(斯嘉丽•约翰逊 饰)与姐姐安妮(娜塔丽•波特曼 饰)美丽动人,如此优点却遭到了父亲与叔叔加以利用。为了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与权利,玛丽的父亲要把玛丽送进皇宫当中,成为了当时国王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纳 饰)的情妇。 玛丽后来怀上了国王的孩子,但她的姐姐安妮也在这个时候进入皇宫,她要勾引国王以得到宠爱。原来安妮早已对进入皇宫密谋已久,为的是得到国王的宠爱以得到皇后的位置,全然不顾自己妹妹玛丽早已对国王产生了真感情。 于是,同是波琳家族的一对姐妹为了各自的爱情与利益在皇宫中明争暗斗。姐妹俩争斗过后得到的结果到底如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公去哪了我们之间9发子弹熊家餐馆第四季归乡的承诺终局赢家先生第一季铁人料理:传奇争霸战好人李成功嗜育者马洛里之塔第一季爱爱内含光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蓝玫瑰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今天不是最后一天灵异妙探3:吉斯的生活女王的教室母女姐妹淘目隐都市的演绎者舞动DNA白昼如焚回家看看误入歧途举报者温柔的慈悲馋上你猛龙过沟危险动物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一部比想象中厚重的电影

自从看了黑天鹅,走近这位新奥斯卡女主角,我更强烈的关注娜塔莉波特曼。

不知因为电影而喜欢她,还是因为奥斯卡。

总之,对这个魅力非凡的女人,我是爱的媚俗,爱的虚荣。

但无论如何,看了她的电影后,便无法再模糊对她的记忆。

美丽的大眼睛,坚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还有一颗标志性的痣。

她抚媚和诱人,同时又高傲和霸气。

黑天鹅中,她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正义和邪恶,保守和放纵,压抑和宣泄。

她矜持又纵情,清澈又神秘,演绎了全然不同的姐妹同体。

而在这部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中,她是一个纯粹的野心勃勃的女人,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欲望的女人,她现实的一览无余。

最后,她的野心和残酷都遭遇到了冷暴力,未能如愿以偿地享受这些显赫的光环,但最终却成就后世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女王。

波林家的三个孩子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他们没有选择爱的权利,只有为角逐权力而献身的权利。

在父亲和舅舅的一手安排下,姐妹两人都为诱惑国王而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并由原本的亲密无间产生了残酷的争斗。

妹妹无欲无求,原本已婚准备在乡间度过安然自乐的生活。

然而,无意间被国王看中,她在父亲的劝说和丈夫的妥协中无奈进入王宫,开始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接触这个全然不同的男人。

丈夫为权力和势力的妥协,令她心碎,伤痛那种背弃婚姻誓言和爱情理想的转变。

她是个善良而温柔的女人,在诱惑国王中她轻易地被国王的爱所俘虏,全身心的去爱。

而姐姐野心勃勃,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残酷至极地把国王从妹妹身边夺走。

国王为了得到姐姐,对刚刚给他生下儿子并怀抱儿子轻轻呼唤他到身边去的妹妹只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便无情的走开了。

那一瞬间,国王是那样的傲慢和无情,又是那样的卑微和无奈,只为得到一段他想要的新感情。

令人悲愤而又无法指责地喜新厌旧,因为他是王。

姐姐野心勃勃的一切努力,铲除了她所有的对手,除掉了她完全征服国王并能真正得到一切的重重障碍。

然而,却也消磨掉了国王对她的爱和温存,最终她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却也只得到了皇上粗鲁的对待和发泄。

国王已然爱她,但在付出太多之后,又分明感觉一切已然不值。

他付出了太多代价,他对她只剩下了厌恶和报复。

冰冷之中,她一步步地走上绝境,最终被处以极刑。

她幸福的地方在于,伴随她最后日子的,是与妹妹和弟弟之间,最终未曾玷污的手足之情,是她在皇后的位置上,虽然自己一无所获,悔恨不已,但却留下了替她实现一切的后世——一代女王伊丽莎白。

那必然是一种性格和基因的继续。

最后,妹妹也回归乡间,过上了最初向往的生活。

可怜的是弟弟,无辜的被牵连和姐姐同样被处死,背叛他去揭发他的正是他为权力而妥协所娶到的妻子,他们之间也一直没有爱。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残酷权力斗争的故事,是一个讲述因果报应、各得其命的故事。

但我想,这孰是孰非,还是说不清楚的。

生命以不同方式绽放,以不同方式凋谢,又最终以不同方式得以延续。

 2 ) 不是正史,不是正史,不是正史

历史上,关于The Other Boleyn Girl只是一句话带过,所以对于这部本非正史的娱乐片,犯不着去强调它情节的不合理,看着两个美女高兴就好了。

对于Henry VIII,我是厌恶多于鄙视,鄙视多于可怜,可怜多于同情。

无论是BBC的“亨利八世”还是showtime的新剧“都铎王朝”似乎都在暗示这位历史上以暴戾好色著称的英格兰国王内心隐藏的矛盾与痛苦,个人认为那不过是他恐惧的托辞而已(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恐惧),很少有从他那六位悲剧性的妻子的角度来看的。

(以前曾搜集并写过她们的故事,现在转录于此)第一位王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她本是亨利八世哥哥的未婚妻,青春年华的凯瑟琳有着金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白皙红润的皮肤,18岁的亨利迎娶了这位大自己6岁的新娘,婚后20年中,王后的政治上的才能、贤良的品德无可挑剔,除了一直未有皇子(四个男孩均夭折)和逝去的容颜,而此时的亨利早已私生子遍布,并且疯狂的迷恋上安妮.博林,于是一纸离婚协议递到凯瑟琳手中,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婚姻被说成“不合法”,并承认自己唯一的女儿是私生女,她开始奋理力争,这场漫长的离婚诉讼案闹到了罗马教皇,慑于凯瑟琳的外甥-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的威势, 教皇驳回亨利的申请,早已对教会看不顺眼的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彻底来了个政教合一。

可怜的王后被流放,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后来她和亨利唯一的女儿玛丽登位,她没有忘记母亲和自己所受的屈辱,极力镇压新教运动、迫害改革派,并恢复天主教,历史上称她为“血腥玛丽”,估计就是阴暗的童年造就的问题儿童。

千日王后,安妮博琳要算得上是六位王后中最富于戏剧色彩的,从法国学习回来的她接受了新教的思想,天资聪颖且富于心计,很快便凭机智的谈吐吸引了国王的注意,一方面她以高超的手腕对亨利欲擒故纵,另一方面拉拢改教派、占星师,最终戴上了王后的桂冠,依仗国王对自己的宠爱排除异己,然而女儿伊丽莎白的出生让盼子心切的亨利大失所望,加上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安妮发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纵使再聪明的她也开始乱了分寸,不恰当的表现加快了亨利对她的厌倦,又看上了前妻的侍女(简·西莫)。

亨利决定除去安妮,反正他已经凌驾教会之上自封老大了,其手下几个幕僚察觉到风向,立刻捏造若干罪名,包括“与亲兄弟通奸”(这条连国王自己都觉得太不靠谱),联合安妮的政敌定了她的死罪。

被关入伦敦塔的安妮歇斯底里,待到出庭时却异常平静,以王后的尊严拒绝了对她的指证“我根本没指望你们放过我”;刑前的话也让起哄的人群异常平静(或许是历史的煽情)“良善的基督的人民,我来到这里接受死亡……不是为了论断任何人,也不是为了评说我为何会来到这里的这件事,我只是要向神祈求保佑我们的国王……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和你们所有人了,我衷心的希望你们为我祷告。

主啊,求你怜悯我,求你接受我的灵魂……”. 再补充一点题外话,当时英国对贵族死刑的执行方式是用斧子砍(经常一斧子无法解决问题),而多少有些愧疚的亨利八世给了她一个“优惠待遇” – 请最好的剑客用剑来执刑 -- 这样痛苦和羞辱都会少很多。

但据说现在伦敦塔内还飘荡着安妮的鬼魂。

再再后来,安妮的女儿,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一世,总算拨乱反正扬眉吐气了,但同样也是问题儿童出生的她登上女王宝座却终身未嫁,史称“童贞女皇。

更正:伊丽莎白监禁并除掉的是来投奔她的表外甥女玛丽·斯图尔特(苏格兰女王,遭新教徒叛变)Jane Seymour(简·西莫),她并非容姿出色但据说温柔贤淑,对于当时疲于应付国内叛军和国外压力的亨利,无疑她成功地对症下药,成为了第三位王后。

有了前车之鉴,简 处心积虑地温顺、拉人缘,在时刻担心中产下了男孩,然后便永远地松了口气(较之被放逐甚至处死这也是种幸运)。

终于有了标准继承人的亨利八世自然毫不吝啬地追称她为自己此生最爱。

后来年幼的爱德华六世当了几年傀儡也因“孱弱的体质”死去,最终统治英国的仍然是女性,对亨利来讲实在是个讽刺。

汉普顿宫关于亨利八世鬼魂出现,估计就是他死不瞑目。

接下来的这位德国公主Anne of Cleves,被当时急于在国王面前求功的Thomas Cromwell夸得美若天仙,加上皇室御用画家Holbein的亲笔操刀(估计他当时也是进退两难的处境,画得比真人理想了一点点)。

当亨利见到准新娘时,称她为“肥胖的弗兰德斯母马”并宣告自己绝不看她第二眼,其实他也不...照照自己(肥胖臃肿、步履蹒跚);然后的退婚事件除了导致英国损失一大笔费用外,就是先前的大红人Cromwell掉了脑袋(亨利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小学徒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操练了几次)。

好在喜怒无常的亨利面子上还是作足了功夫,给克里夫斯公主赐了封号、赏了地(一边呆着)。

相比其他几位妻子,安老终年的她似乎是最幸运的。

Catherine Howard,这个可怜的女孩死时只有21岁,她被押往刑场的路上一直哭泣求救,连围观的人都于心不忍。

凯瑟琳·霍华德被其亲戚们献宝亨利(看起来可以当她祖父了)时还是个孩子,19岁成为皇后的她美艳而又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亨利对她宠若至宝,然而活泼任性的Catherine怎么可能爱上猥琐大叔,自然便有了英俊的情人(也许早就有了)。

她亲戚的政敌立刻向国王告发了其不忠的行为,本来就已经自信心极度脆弱的亨利八世狂怒下将她投入伦敦塔并砍头,连同其众多保举人和亲戚也没能逃过此劫。

实在是一人得诛、鸡犬入狱。

接下来的long-long-time里,亨利八世一直闷闷的。

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的机智和博学使其即便没有过人的美貌(并且曾两次守寡),仍旧在宫廷中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对待前任留下的孩子,特别是沦为私生女的两个公主,她竭力恢复她们的身份并给予良好的教育。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这种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直到亨利八世去世后她才得以嫁给早就互有婚约的海军大臣托马斯,开始自己的生活,后来却不幸死于难产。

上面这六位女性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个别甚至举足轻重),但在一个男人的统治下,她们的角色始终都摆脱不了受支配的地位,成为血腥中绽开的花朵。

嗯,随便说说而已,不见得都是真的。

电影拍得不错,服装、场景都挺漂亮,几位主角也很养眼。

 3 ) 亨利八世的“爱情”--外国也有YY宫廷戏哦

亨利八世的“爱情2008年5月2日1、“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中国近年来宫廷小说大热,西方的影视作品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起宫廷的八卦是非,这之中著名的“杀妻癖”国王亨利八世的故事无疑是改编剧中最热门的题材。

迈入21世纪后,最先将历史小说《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搬上银屏的是BBC,据说同名电视剧曾在英国红极一时。

美国的Showtime马上看到了商机,一番精心打造之下,一部华美恢宏的《都铎王朝》便风光上档了。

借着《都铎王朝》的大热,颇有几分女性宫廷小说味道的电影版《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以其豪华的明星阵容华华丽丽地杀上了大银幕,拿奖意图很明显。

虽然历史上的亨利八世有点“惨不忍睹”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可憎”,但好在艺术永远是“高于生活”的,就像历史永远不会让八卦爱好者们失望一样,影视作品也总是会无比慷慨得满足甚至是纵容我们的YY爱好。

就像无数清宫YY文一样,《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的原作者无疑也根据个人的好恶和理解将亨利八世与一对姐妹花之间的三角恋YY得离了历史的谱。

我不知道该怎样定位这部影片。

显然,作为一部历史剧来说,它的情节实在太过于单薄牵强,缺乏张力,对于安妮·博林这样一个参与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政治人物的刻画实在是失败。

如果把它当作一部言情文艺片来看的话,那我想片中主要演员的表现应该算得上是到位的,只是导演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

似乎导演本人不仅仅满足于导出一部言情文艺片来,但是他偏偏将导出历史剧的野心架在了言情剧的剧本上,这样反而淡化了一部言情片所应有的感性。

其实,即使从以历史为背景的言情文艺片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也颠覆得可以与许多清宫穿越文或者古装电视剧相媲美了。

从影片中的种种蛛丝马迹来看,似乎原作者或者是改编剧本的编剧有意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没有得到一个名份,但玛丽却无疑在亨利心中有着极特殊的地位,或者说玛丽才是亨利的“最爱”。

影片中亨利八世“勾引”玛丽时曾说他之所以选中她是因为他们很像,“一直活在哥哥/姐姐阴影之下”这番中国式小言的说辞让玛丽动容了,于是不需要更多的言语,“找到了灵魂知己”的两个人就“各怀目的”的OOXX了。

影片显然将亨利对玛丽的所谓“感情”定义为“同病相怜”的“知音”之情,接着又由怜惜生出无数的爱恋。

除了这一番不与他人道的“知己”之言外,亨利在面对安妮时曾说过玛丽“has power on me”;当安妮被亨利强暴后曾问玛丽亨利当年是怎样对她,不明就里的玛丽的回答是“很温柔”;在安妮为了生下一个亨利盼望的儿子而濒于崩溃的那场戏里,玛丽的眼中有震惊但更多的是怜悯。

如果这些都仍不够说明问题,那就看看影片最后安妮被送上断头台时亨利给玛丽的信吧。

如果按照中国式小言的演绎往下推导,完全可以搞一个“番外”出来,大意是一个帝王为了保护自己内心“真正”爱惜并怜惜过的那个女人远离宫闱的勾心斗角、远离政治的阴谋算计和一个家族日后被扳倒的波及,为了守护自己内心的最后一份纯洁,最后选择了“放手”,默默守望着这个女人带着他的孩子在另一个虽无权势但全心爱着她的男子的照料下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而那个野心勃勃的妹妹自然就成了“成全”这段伟大的旷古爱情所必需的牺牲品。

事实上,正史也好,野史也罢,玛丽·博林这个女人绝不像斯嘉丽·约翰逊演绎的那样如羔羊般单纯无辜,“伟大”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亨利八世的政绩,却绝对用不到他的“爱情”上。

作为英国史上结婚次数最多的(同时也是离婚次数最多的)国王,亨利八世的骄奢淫欲不逊于任何一个以“放荡滥情”著称的国王。

关于他的私生子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二子一女,分别为玛丽·博林和伊丽莎白·伯伦特所生,后者所生的儿子是唯一被亨利八世承认的私生子,可惜没养大就夭折了,值得一提的是安妮·博林被送上断头台的罪证之一就是毒杀这个孩子。

亨利八世拼了六个老婆以及无数个有记载和无记载的情人,最后才得到了一个希望中的合法的儿子,可惜这个儿子还是个先天衰弱型的。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这除了受当时的医疗条件的影响,恐怕与亨利八世的纵欲过度也脱不了关系。

西方历史界的观点之一是,亨利八世死亡的原因是梅毒,不过这就像说顺治帝是崩于天花一样,只能是信者信之疑者疑之,归于宫廷艳史卷宗中的“疑案”类。

说亨利有“活在哥哥阴影下”的心理阴影倒是有可能,毕竟按照英国当时的继承法,亨利的哥哥亚瑟才是其父亨利七世的第一继承人,虽然亚瑟算是“短命”的了,但对于野心勃勃的亨利来说,可能也许除了在亨利出生之前亚瑟就夭折掉之外,在亨利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亚瑟多活一秒钟都足以称得上是“老不死”了。

关于亨利的“亚瑟阴影”但凡看过点历史小说的人多少都能类推得出来一些,但所谓的玛丽“活在姐姐阴影之下”在历史上是绝对没有成立的根据的。

换言之,两个人所谓的同病相怜相惜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据西方历史学者的考证,玛丽不但是安妮的姐姐,而且还是博林家三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

在那个推崇身份偏坦美貌的时代,同样是博林家的女孩,同为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女儿,安妮与玛丽在出身上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而在“美貌”上,玛丽·博林无论是在英国宫廷还是在她以宫廷女官的身份生活过的法国宫廷,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夺目”的。

相反的,无论是从历史记载还是从流传下的画像上看,安妮·博林的相貌只能算得上“能看”,如果非要给她加个什么形容词,恐怕也只能在所谓的“气质”上做做文章给个安慰了。

这样的玛丽,不给成长中的安妮留下阴影就是万幸了。

就像所有生于宫廷中的“红颜”一样,这个玛丽·博林生来就是做“祸水”的,即使做不到中国古代那些出名祸水那样“倾国”-“倾覆国家”,也做不到西方古代那位“倾城”海伦那样倾覆特洛伊城,但多少也兴风做浪了一番。

单凭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那句“第一荡妇”的评语,就不难想像她当初在法国宫廷的女官生活是何其多姿多采。

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相信,玛丽被家人召回英国的原因是因为她在法国宫廷惹出了丑闻,不过根据她回英国之后的表现,我们也可以这样推断-她野心勃勃的父亲和舅舅正是因为看到了她兴风作浪的能力,于是将她作为维持家族荣华的法码押到了亨利八世的床上。

玛丽的确是不负众望得着实令亨利八世为她痴迷了一阵子,不然也不可能有机会一连给人家生了两个私生子。

但是私生子毕竟是私生子,根据英国当时的法律,私生子是没有任何继承权的,何况涉及王室丑闻。

亨利八世“默许”将这两个孩子挂到凯利(玛丽当时的丈夫)名下,这无疑等于完全彻底得否认了这两个孩子的继承之路。

与中国宫廷常见的“麻雀变凤凰”的桥段不同,在西方宫廷的“一夫一妻”制度下王室婚姻是完全的政治产物,“灰姑娘”只能是童话。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女人对政治的了解程度和干涉程度都绝对不是泛泛的。

退一步说,即使一个女人本身不了解政治,她的婚姻也一定不会不关乎政治。

在“女人政治”上,野心勃勃的博林家族显然上了双保险。

在法国搞援交的玛丽被召回了英国“报效”国王,本来在荷兰接受教育的安妮也没闲着,马上进了法国宫廷跟在王后身边做女官。

早期受到的良好教育和法国相对开放的风气使得安妮在法国王宫里混得风声水起。

皇后女侍的生活教会了她做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礼仪言谈、化妆打扮、诗歌舞蹈、勾心斗角争宠,高级翻译的“工作经历”也潜移默化得培养了她的政治家素质-审时度势、运筹围幄、心狠手辣,没准还有阴谋和投毒(毒杀亨利八世的私生子的指控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当安妮被接回英国时,她已经具备了作为博林家政治筹码的能力。

这些在电影上则被完全弱化了。

亨利八世的宗教政治改革在西方历史上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王权与神权之间的矛盾虽然已经存在了百年,但如此赤裸裸的宣战和决裂还是第一次。

值得推敲的是,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前,亨利八世还曾因积极“反对马丁路德金,拥护罗马教廷”而被教皇亲封为“信仰的守护者”。

在他率领英国脱离出罗马教廷之后,罗马教廷自然不会再承认这一封号,但在亨利八世的授意下,国会仍然通过法案保留了这一封号,亨利的这种自大自负对罗马教廷来说又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蔑视”。

国会决定保留这一封号时不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由此可见当时国会中的多数力量对神权与王权的统一还是支持的,对罗马教廷的态度即使不像他们的主上一样决绝,但至少也不复最初的恭敬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英国圣公会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个“上”不只是指国王,而是泛指当时的当权贵族。

亨利八世为了满足自身对集权的渴望而敢于冒天下大不违与罗马教廷决裂,这样的君主自然不可能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

从他对他的历任妻子的态度上看来,所谓“美人”对他来说更像是满足肉欲和生育继承人的机器。

为了堂堂正正地迎娶安妮而必须同没有感情的第一任妻子离婚,为了离婚就必须同天主教决裂(天主教不允许离婚,而且亨利的第一任妻子所代表的西班牙王室则是拥护天主教的支柱力量),这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只能存在于言情小说之中。

事实上,安妮只是个离婚的借口,以亨利八世对权力的渴求程度来看,即使没有安妮,这个婚早晚也是一定要离的。

我相信安妮自己也是明白自己作为一枚棋子在这场宗教政治变革中的作用的,即使不是主动圈入其中至少也绝对不是被动顺应形势。

安妮是个有野心的人,这一点从她对亨利屡次求爱的拒绝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与其说是“欲擒故纵”的伎俩,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戴着“风花雪月”面具的政治博弈。

一场沸沸扬扬的离婚事件之后,声名狼藉的安妮坐上了皇后的宝座,政治上各派力量的消长也有所变化,但对亨利八世而言,这不过是一个生育工具对另一个生育工具的取代,一套仆从班子对另一套仆从班子的取代罢了,看似多赢的结局实际的赢家只有一个。

“英格兰教会之首”亨利八世一手握紧王权,一手抓牢神权,借一场自家后院是非,实现了一个君主的最高权威。

亨利八世其人,似乎就是为了权势、为了王座而生的,这就使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个东方的帝王-汉武大帝。

这两个君主,不仅在对集权的渴望和追求手段上无比相似,对女人的“狠绝”程度也不相上下。

刘彻的老婆里,最出名的那四个里,阿娇对他的登基起了决定作用却下场凄凉,卫子夫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却被诬谋逆险些死无葬身之地, 李夫人蒙宠至深可惜福薄寿短芳年早逝,勾弋夫人生了太子于是被“深谋远虑”的武帝赐死了。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壑,对比亨利八世的六个老婆,我们只能说帝王的薄幸和野心到哪儿都是一样,帝王女人的命运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电影里的故事只是亨利八世婚姻中的一段,把电影放到一边,翻开历史的扉页,亨利八世的妻子们各自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2、“最是无情帝王家”-亨利与安妮亨利八世的第一个妻子是接收的哥哥亚瑟的遗孀-西班牙的凯瑟琳·阿拉贡公主,这是一桩纯政治婚姻,完全是为了稳固英国与西班牙的关系,取得天主教神权最大的支持。

订婚那年,亨利八世12岁,阿拉贡公主18岁,六年之后成年的亨利八世正式同阿拉贡公主凯瑟琳结为夫妻。

这两个人在之后的相处中有没有产生过爱情说不准,但根据后来亨利八世对这位妻子的态度来看,他应该只是将她看作是巩固王权和生育继承人的工具的,当这位丧失了生育价值的皇后背后的神权力量成了亨利手中王权的障碍时,她被毫不留情地踢走了。

为了离婚亨利八世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可笑的是说起这个离婚的理由时,他甚至还颇为难得的不知从何处借了一次“良知”,搬出《圣经》中兄弟通妻的罪孽来,号称痛心疾首日夜忏悔,整个一只迷途羔羊渴求回归正道的样子。

可惜即使他的说辞和演技再好,人们都不会忘记此君早年曾洋洋散散写出过令教皇赞赏有加的反马丁·路德·金的宗教檄文,这样一个宗教博学家会不知道《圣经》中提到的罪孽?

最后亨利八世还是得偿所愿得同阿拉贡公主离了婚,他们从前的婚姻被视为非法和无效的,他们的女儿玛丽沦为“私生子”,被剥夺了“公主”头衔的她,失去得不只是王位和财产的继承权,更是作为当时欧洲大陆最高贵的两支血统的传承人的骄傲。

血液的力量有时伟大得诡异,这位在生父的厌恶和继母的折磨下长大的少女并没有辜负她两支伟大血统中著名的“疯狂”和“暴虐”的因子,在她成为“玛丽女王”独掌政权之后,她所发动的著名的宗教虐杀为近代天主教的血腥史添上“神来一笔”。

也是因为这场浩劫似的虐杀,她得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号“血腥玛丽”,为西方酒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公主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表现出一名真正的骄傲的公主所应有的“节操”-她曾于贫困中无比悲愤得表示过,自己“可以接受”任何赏赐的财物,却永远“不能接受”不将她称为公主的信件,果然是“贫困不能移”-_-#。

玛丽成为女王以后最恨的人就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这个红发的丫头正是安妮·博林与亨利八世的女儿-后来的“黄金之路”的引领者-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在安妮·博林和亨利八世的共同努力下,前皇后阿拉贡公主凯瑟琳被扳倒,神权与王权合二为一。

这对玛丽的直接影响是,她由被女仆们服侍的公主变成服侍“公主”伊丽莎白的女仆。

安妮·博林并不是个肤浅的女人,她对玛丽的忌恨并不是后院里争风吃醋那样简单,而是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

玛丽背后的西班牙王室力量(16世纪被称为“西班牙时代”,可见西班牙在当时的强盛)、玛丽与天主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贵族们对玛丽的拥护、玛丽身为亨利八世长女在政治角力中随时可能死灰复燃的继承权…等等等等,无论是安妮·博林还是她身后的政治顾问团队,都不得不顾忌到这些。

由此可见,安妮·博林在被处死时的另一罪名-企图毒杀玛丽,也并不是捕风捉影那么简单。

总之,安妮·博林二十几条罪行中,但凡与她害人有关的我都觉得是有可信度的,只是通奸乱伦、通敌叛国等就另当别论了。

亨利八世对安妮应该是曾有过迷恋的,这种迷恋应该不只是源于她的多才多艺和优雅时尚,更多的可能还是亨利八世对安妮的智慧及其可能为他带来的政治支持有关。

这一对被阿拉贡公主称为最卑鄙无耻的男人和女人的夫妻,在亨利八世集中王权的早期曾有过一段“琴瑟和谐”的美好时光,当然这其中也许也与安妮肚子里那个当时被亨利寄予很高希望的“儿子”不无关系。

当安妮生下这个一直被认为是“儿子”的“女儿”之后,亨利八世对这个女人的热情渐渐熄灭了。

在同时代的女人中,安妮绝对是智慧的,就连法国皇帝弗朗西斯一世都对她赞不绝口,在英法关系的修好中,她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

对自身智慧和价值的认知也许让她过分高估了自己身为女人在亨利八世这个绝对男权主义者心中的“作用”。

共过政治风雨的两个人也许曾经许下过无数美好的誓言,也许曾经真的在彼此的眼中看到过对方的灵魂,但这些毕竟只是“曾经”。

亨利八世不是那种需要灵魂伴侣的男人,他需要得只是可以满足他不同阶段需要的工具。

坐上皇后宝座的安妮·博林在亨利八世眼中,只剩下一个“功用”-生下男性皇位继承人。

亨利八世骨子里是个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的人,其实这也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君主们的通病,如果说安妮·博林对亨利八世私生活的管制让他对这个女人心生厌烦的话,那么她的屡屡干政则是对他的底线不折不扣的挑战。

积怨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要爆发,尤其是当那个“憋气”的人是手握空绝对权力连当时最霸道的“神权”都不放在眼里的君主时。

亨利八世的所有隐忍终于在安妮的一次流产后被打破了,安妮的罪名很多,投毒、谋逆、通奸、乱伦、叛国,条条致死。

宫闱生活本来就是淫乱的,西方的宫廷更是滋生各种不伦之恋的温床。

尼禄的故事家喻世晓,查理九世兄妹之间的通奸乱伦在无数西方作家的笔下简直就是“宫廷血腥浪漫”的代言。

历史虽然已不可考,但即使安妮真的有什么所谓的情人(在嫁亨利八世前她本来就是有婚约的),也并不让人感到惊讶,国王和王后各玩各的本就是西方宫廷里的一条潜规则。

至于说安妮和她的哥哥之间有没有奸情,也并没有什么太省得考究的,对于亨利八世来说,重要的是除掉一切影响绝对王权的阻碍,比如不能生下继承人的安妮·博林,比如政治影响在欧洲大陆盘枝错结的博林家族。

往事以成历史,这桩千古疑案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埃罢了。

据说安妮·博林在临刑前非常镇静,甚至还笑了出来,这一幕曾被后世的以简·奥斯汀为代表的安妮粉丝们推崇至深-不愧是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生母,面临死亡都如此镇定从容,这才是真正勇敢坚强伟大的女性!

在我看来,安妮的表现不过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言-“哀莫大于心死”,对安妮这样一个女人来说,这里的心死自然不单单是对所谓爱情的心死,事实上我甚至不认为她对亨利八世的爱情会比亨利对她的那可怜的一点点稍纵即逝的爱情多出多少来,她的心死更多的是对自己终于失去了一切权力的认知。

对于一个生活在权力中心的人来说,她自然明白当权力尽失时自己会有怎样的命运。

面对这样一个已知的命运,也许她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一个“从容”了吧,只有这样,她的聪慧、坚强和骄傲才可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这一点,是真正的“贵族”的认知。

我曾在关押过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奈特的监狱里一字一句地通读她的生平和狱中生活,有一句话是令我至今难忘的,大意是“她在监狱生活中的表现保住了一个贵族最后的尊严和体面”。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有时我想,这实在是说给那些真正的贵族们的。

3、简·塞穆-绝情君王的“唯一爱情”凯瑟琳·阿拉贡和安妮·博林的前车之鉴并不能阻止上流社会的女人们跳上亨利八世龙床的迫切渴望。

在安妮·博林“光荣”得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后的11天之后,安妮的侍女简·塞穆也“幸运”得成为亨利八世的第三位王后。

也许是前两位皇后的“博学多才”让亨利八世对“聪明的女人”着实伤透了脑筋,这次他选择的这个女人是个颇为符合东方程朱理学“德言容工”标准的女人。

从有据可考的历史上看,这个字母不识一个、整天忙于纺织刺绣的简·塞穆应该是个称得上“温柔贤惠”的女人。

对自己的丈夫,她小心翼翼、体贴入微;对前两位皇后留下的孩子,她和言悦色、关怀到位;对宫中的事务,她尽职尽责、规矩守礼。

前面说了,安妮对时尚的敏感即使在法国都是出名的,她在世的那几年,英国宫廷的服饰曾发生过称得上“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

安妮死后,简·塞穆谨遵丈夫的圣谕,明令禁止“安妮风格”在宫中的出现,她自己自然是首当其冲以身作责,行“保守”之能事。

结合简·塞穆保守的性格来看,所谓她在做安妮侍女时无论亨利八世怎样威逼利诱都拒绝成为他的情妇的说法应该是有可能的,对比安妮·博里怀着亨利八世的孩子登上王后宝座的往事,这倒是结结实实地打了当年也是“严辞拒绝”亨利八世求欢的安妮·博里一个嘴巴。

浪漫主义者总是相信亨利八世对简·塞穆的感情是“特殊”的,这位绝情寡义的君主曾亲口称她为自己“一生最爱的女人”。

我却更愿意相信,亨利八世对简·塞穆的“最爱”中最重要的主观原因是她为这位盼子成痴的君主生下了一生唯一的一个名正言顺的儿子,而最重要的客观原因则是她死的时机恰当。

简·塞穆是个无论生死都应得上一个“巧”字的女人,这个“巧”,应该就是所谓的“幸运”。

简·塞穆不漂亮也不博学,在她做凯瑟琳王后侍女的年月里,亨利八世眼睛里看到得只有玛丽·博林这样美丽的女人和安妮·博林这样智慧的女人。

安妮·博林的智慧和强势让亨利八世对女人的所谓“聪明”深恶痛疾,这时仍留在宫中做侍女的简·塞穆碰巧走入他的眼中,也许一开始只是想变个口味,没想到一来二去的,这位伟大的君主在对比中认识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对男人的重要。

他需要的妻子不再是像凯瑟琳或安妮这样“心中有沟壑”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心太杂,难以驭驾,他需要得只是一个以他为天的全心全意顺从他的女人。

至于美貌,他的情妇们完全可以满足他肉欲的追求。

亨利八世的心思变化让简·塞穆捡了个大便宜。

但是毕竟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如果说简·塞穆是个完完全全的被天上的馅饼砸中的傻大姐自然也没人信。

这个跟随过两位王后的侍女在心思上不可能单纯如稚童,作为安妮的贴身侍女,她在举证安妮罪行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身为女人,所谓的“大智慧”和“小智慧”有时是很难界定的。

安妮一生弄权,结果被自己的男人推上风口浪尖担了一世骂名,一生心血就换来得是盆盆脏水条条污蔑和丈夫的一个“杀”字。

像简·塞穆这样的小女人,即使玩弄心机也都只是些小聪明小阴谋,绝对上升不到安妮这种涉入到王权和国际政治的程度。

可是偏偏是这样一个女人,取代了安妮,成了薄情君主至少是口中的“唯一”。

究竟谁是“大智慧”谁是“小智慧”,究竟怎样才算“大智慧”怎样才算“小智慧”,百年来太多的女人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惑,即使到了号称“男女平等”的今天,问题的答案依然捏在男人的手中。

简·塞穆这个女人似乎就是为了给亨利八世留下个儿子而生的,生下了儿子她在这个世间的使命也就终结了。

有人感叹她的福薄命苦,我却觉得这其实是她的幸运。

死在亨利对她由爱(虽然不知那爱有几分)生厌之前,死在被亨利八世日后难保哪个“心血来潮”的折磨之前,以死亡为代价在他心中留下一份美好,换取家族的平安富贵,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4、江山与美人-亨利八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之“爱”简·塞穆死后亨利似乎着实“悲伤”了一阵子,这悲伤虽然影响到他找皇后,但似乎没没有影响到他找情妇。

反正儿子都有了,估计滥情的亨利八世也乐得做个黄金单身汉。

简·塞穆去世两年之后,迫于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的形势,亨利终于为自己选了人生中的第四位王后-德意志的安妮公主。

同他娶第一位公主一样,这依旧是场政治婚姻。

马丁路德金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影响却是深刻的,它成了日渐强大的德意志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的催化剂。

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使天主教的气焰再度高涨,这对那些与罗马教廷背道而驰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利空”消息。

英德结盟是形势使然,而联姻则是结盟的最佳手段。

这时,政治理论界已经出现了可以定义亨利八世的这次婚姻的专业术语-马基雅维利主义。

无论谁也忘不了亨利八世曾在罗马教廷麾下旗帜鲜明声讨过马丁路德金,之后为了王权背弃了罗马教廷,接着他却又娶了信奉“新教”的德国公主,而这个“新教”正是马丁路德金在德国改革所建。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倘不是马基雅维利早死了几年,恐怕亨利八世此举很难不被他写入文章中充当最佳案例。

虽然皇室婚姻从很大程度上说都是政治交易,但是遇到亨利八世这样前科累累的主儿,嫁他的公主估计在出嫁前就已经做好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准备。

较之亨利八世的前几位妻子来说,这位安妮公主应该是最有女人智慧的,她背后无疑有一支16世纪最为优秀的危机公关团队。

借着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同盟关系的破裂的契机(这样英德同盟便显得可有可无了),在危机公关团队的指点下,安妮公主于成婚六个月后成功地同亨利八世协议离婚。

摘除了王后的后冠意味着摆脱了死亡的阴影,她拿着亨利八世所给予的丰厚的养老金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比起亨利八世的前几位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以后那位王后来,安妮公主的结局称得上是最好的了。

同安妮离婚后,亨利八世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娶了他的第五位王后-前皇后安妮公主的女侍凯瑟琳·霍华德。

向前追溯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亨利八世似乎对王后身边的侍女们有着特殊的爱好。

玛丽和安妮这对博林家的姐妹花都是从王后侍女开始做起,最后成了亨利八世的枕边人;而第三任王后简·塞穆则服侍过亨利八世的前两位王后。

这也不能一味“误会”亨利八世,说他专喜欢做那只吃窝边草的兔子,国王与侍女就像导演与演员,后宫潜规则而已。

同前几位王后相比,这位凯瑟琳·霍华德出身高不过两位公主,才华比不上安妮·博林,德行更是不及简·塞穆,她吸引亨利八世的地方简单而直接,那就是美貌。

凯瑟琳·霍华德嫁给亨利八世所掀起的轩然大波比起当初的安妮·博林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她首先惹来非议的是她嫁亨利八世前的一段刻意隐瞒的婚姻,这为她引来了“重婚罪”的控诉。

但是色欲熏心的亨利八世为了抱得美人归,非常大方得“宽恕”了她的这一罪状。

就像前几次婚姻的角力一样,在亨利八世的一意孤行下,凯瑟琳·霍华德终于被拉上了王后的宝座。

无论嫁给亨利八世是为了财富、地位还是权势,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凯瑟琳·霍华德对亨利八世绝对没有“爱情”。

亨利八世阴冷如蛇,猜疑如狐,狠绝如狼,丑胖如猪,试问一个心智健全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如何对这样的男人心生爱恋?

嫁给亨利八世时,凯瑟琳霍华德还不到20岁,而亨利八世却已经是个五旬老翁了,典型的“一树梨花压海棠”。

老夫少妻的婚姻中最常见的就是“出轨”,尽管亨利八世将凯瑟琳·霍华德盯得很紧,该来的躲不过,绿帽子仍然从天而降,不偏不正落在了他的头上。

如果这只是寻常夫妻,那亨利八世大可以要求离婚并且有权拒绝支付赡养费,或者再“任性”一点,以牙还牙地送凯瑟琳·霍华德双绿鞋子,但是这是野兽国王同美女王后的“成人版爱情童话”,注定要充满血腥,离开了血腥便没有了“浪漫”。

于是,国王的猪头上依旧戴着那顶无形的绿帽子,而凯瑟琳·霍华德那颗美丽脑袋上却再也戴不了任何的帽子了,无论什么颜色。

从某个角度来说,凯瑟琳·霍华德推动了英国法制的“完善”。

在她死后,亨利八世修改了国家法律,将王后“通奸”以叛国论处。

可惜的是亨利八世还没有亲身实践新法律就去向上帝述职了,而他的第六任也是最后一任王后凯瑟琳·帕尔则在他死后毫不犹豫得风光再嫁了。

真是活到最后的活得最好啊!

巴尔扎克的老爹咬着牙挺到最后,终于拿到了集体养老保险的全部收益;帕尔王后活到最后,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下一个春天。

这位王后与亨利可谓是“绝配”,在嫁给亨利八世之前她就已经结过了两次婚,这放在当时的任何一个贵族女性身上都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

估计这两个人很有可能是因为对婚姻问题有着难得的共识而走到一起的。

算上与亨利八世的婚姻,凯瑟琳·帕尔一生共结了四次婚,第四次婚姻的对象叫托马斯·塞穆,他是亨利八世第三任王后简·塞穆的哥哥。

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真让人擦一把汗,不知道这几位泉下重逢时该怎样相互称呼。

不过不要以为这样混乱的关系到这里就打住了,王室的八卦永远比电视剧要精彩得多。

5、蛇足-嫁给英格兰的“处女”女王托马斯塞穆既然敢于接收国王的遗孀,他就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这位无论在辈份还是年龄上都够得上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叔舅辈的美男子大叔,不知是受“恋童癖”的驱动还是出于政治投机,居然堂而皇之地追求过少女时代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一世不愧是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女儿,无论在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对情人的狠绝上都比她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当上女王后居然把这件宫廷丑闻放到了明面上,以“对女王不敬”之罪结束了托马斯·塞穆的富贵生涯,这实在让那些等着揪她小辫子的政敌们大跌眼镜。

伊丽莎白与她的这位名义上的舅舅之间到底有没有过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这就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

在前世后世的人们歌颂或赞叹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领导英国真正走上“黄金之路”的政绩时,在以YY为主业的小说家们争先恐后地替伊丽莎白一世悼念被她处死的初恋托马斯·塞穆并为之编织了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时,在政治家史学家们过份理智地“分析”号称嫁给了英格兰的“处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终身不婚的最大原因是不愿有个丈夫来分享权利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亨利八世那五段婚姻在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女孩的心底所刻下的伤痕呢?

不知是谁说过,伤得越沉,藏得就越好,也越不容易愈合。

亨利八世的六段婚姻共留下二女一子三个孩子,每一个都继承了他的狠绝冷酷。

在之后近二十年里,这些孩子们为争权夺利机关算尽,以种种残酷的手段向他们在棺材里的父亲证明着都铎传人的“优秀”。

 4 )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戏服&史实

(欢迎对这部电影之中的历史、服装感兴趣的朋友!

也欢迎对历史戏服感兴趣的朋友!

当然也欢迎其它朋友,但是该文章内容对大众而言较为枯燥,篇幅也较长,所以请广大朋友谨慎选择阅读!

)首先声明一下,我在微博上也发了几乎一样的文章,所以如果其它朋友在微博上看到相似度很高的文章,那就是我写滴😁~不存在版权问题啊,热心的朋友别举报了之类的😂……《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由英国戏服设计师桑迪·鲍威尔担任戏服设计。

她的代表作有《奥兰多》、《夜访吸血鬼》、《灰姑娘》等,她本人更是被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过10次!

且凭借《莎翁情史》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凭借《飞行家》获得第77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以及凭借《年轻的维多利亚》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

可谓是星途璀璨!

由她操刀《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戏服设计自然是为这部影片增添光彩!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这部影片中的戏服,同时也会涉及一下电影和真实历史的出入。

影片一开始迎来的是博林家的二女儿玛丽·博林的婚礼,而姐姐安妮·博林尚未有着落。

这里就首先讲一下,多数史学家认为其实玛丽是最年长的姐姐,而安妮才是妹妹,但也仍有史学家坚称玛丽是妹妹,目前较多的定论是玛丽是长姐。

而且玛丽并没有如影片的设定那般傻白甜,历史上的玛丽是个丰满白皙的金发美人,且有着许多的风流韵事。

在她12/15岁期间(她出生年份不明,所以无法给出正确的年龄),她和安妮一起于1514年成为了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都铎的陪嫁侍女并前往法国。

据说她在法国宫廷就很风流放荡,并因这些流言于1519年被免职送回英国。

当然这些流言也可能是被夸大的,但是也据说她可能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情妇。

说回影片服装,一开始姐妹两穿着的衣服款式都很相似,几乎就只是换了个颜色,估计是为了凸显她们“姐妹花”的设定。

但是婚礼上的两套戏服的款式非常的奇怪👇

这两套戏服均是窄袖,且在袖子上有些奇怪的装饰,看起来像是仿照裂口做出的装饰。

除此外裙服上身扁平的胸挡和横着的腰线,还有下身的裙子都还算正确。

而她们两的这两套戏服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因为和着后面出现的戏服一起讲会更好。

但首先这两套戏服是错误的,当时英国流行的是都铎款式的裙服👇(但其实和法国流行的款式相同)

亨利八世第三位王后简·西摩的画像,简·西摩在位期间致力清扫安妮·博林带来的法国风潮,恢复英国传统的装扮,所以她的造型和这个时期正好配对。

以简·西摩的画像为例,英国传统的装扮有英式兜帽。

裙服开方形领口,领边通常镶珠宝装饰,胸部被弄成扁平的僵硬的样子(暂时无法获知是如何做出这种形态的),袖子在夸张的翻折的大袖下套层裂口袖。

腰线是横着的,大家熟悉的V字型腰线是随着紧身胸衣的出现而出现的,所以在1540年代前的腰线其实都是横着的。

而简·西摩的画像是有穿裙撑的,但故事最开始发生的1520年代并没有流行裙撑,裙撑后面会细讲,回到上面婚礼的两套戏服,可以看出它们并不符合历史,而至于她们头上戴的是法式兜帽而不是英式兜帽,这却是说得通的。

我前面也讲过玛丽和安妮在10多岁时就已经在法国了,她们二人深受法国宫廷的时尚熏陶,而法式兜帽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之后安妮·博林更是成了法式兜帽的第一推手!

所以她们戴法式兜帽是没问题的。

另外目前没有一个影视作品的法式兜帽是做对了的,详情请看神猫大大的这篇微博文章:https://m.weibo.cn/2097767661/4498763093805393

姐妹两连睡衣都是同款不同色,真是妥妥的“姐妹花”设定!

之后国王亨利八世到访,安妮前去魅惑国王以求宠幸,结果打猎时导致国王受伤而失宠。

妹妹玛丽为国王疗伤博得其好感,被和安妮一起送入宫中成为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侍女,也方便国王召幸。

而玛丽的丈夫也因为无法拒绝高官厚禄而默许了此事。

这段剧情很明显就是编的,应该是为姐妹两反目做铺垫。

历史上玛丽于1519年回到英国后确实与威廉·凯里在1520年结婚,这其实也对应了影片刚开始的婚礼。

不过玛丽被亨八相中却是在自己的婚礼上,虽然未有记载她是何时成为亨八的情妇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二人的关系是相当低调的,玛丽也从未享受过那种国王大情妇的日子。

而且在1526年前他们的关系就已经停止了,据说亨八对玛丽也是很快的就失去了兴趣。

而在影片中的这段戏中,两姐妹出现的戏服就能很好的解释婚礼上的两套戏服的设计了。

先看她们两在这段戏中的几个造型👇

这两套仍然是“姐妹花”装,再看一下下面这些

这几套造型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窄袖,而且袖子上都有裂口装饰。

胸前则是系上系带(顺便说一下,大家熟悉的交叉系带的方式是19世纪才出现的,之前都是之字形系法)。

这种款式很明显就不属于英伦风了,但它也并非原创,这种款式其实来自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女性的穿着👇

连玛丽向后盘的发髻估计都是来自德风的。

把这种款式放在玛丽和安妮身上是很不合理的,首先这种德意志地区的款式其实在其它欧洲人看来是很奇怪的,其次二人接受的是法式时尚,就更加不会穿大家看起来都觉得奇怪的德风款了。

虽然说英国人确实有一丢丢受到德风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仅只是追求德风穿着的大气庄重,并不会把人家整个款都穿上。

相信设计师让她们穿这种款式其实是为了区别她们的身份,在进宫前二人穿着都比较小巧,有些许小家子气和家庭风(特别是斯嘉丽的造型特别像农妇),进宫后就显得特别的大气(其实本来也应该这么穿……)。

接着二人进宫,面见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

而大家也可以看见宫中的众仕女们的穿着是大致符合历史的👇

为什么说只是大致上符合呢,因为片中的仕女们的裙子都加了裙撑!

而这其实并不正确!

这个全身像就很明显的显出了穿裙撑的僵硬线条。

以玛丽的上图造型为例,很明显可以看出裙子下是穿了裙撑才能有这种僵硬的线条。

但实际上当时的女性裙服中并没有出现裙撑,从这幅1526年的女性全身的素描就能看出👇

👆上图的裙子是垂落得比较自然的,没有影片中女性的裙子那么僵硬(有裙撑的缘故),所以基本可以判定1520年代的英国宫廷尚未全面流行裙撑。

15年英剧《狼厅》讲的也是这时期的故事,里面的戏服就没有加裙撑,这点比该片要多符合历史些。

同时裙撑的推广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阿拉贡的凯瑟琳是裙撑的推广者(因为她未嫁入英国前是西班牙公主,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流行穿裙撑的国家,早在1470年代就出现在了画像中。

而阿拉贡的凯瑟琳嫁入了英国就把裙撑也传入了英国),但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从记录阿拉贡的凯瑟琳嫁给亚瑟王子婚礼的挂毯上👇

以及这场婚礼的木板画上👇

均可以看出她并未穿着裙撑,而她的姐姐疯女胡安娜嫁入勃艮第宫廷中也同样没有穿着裙撑👇

所以裙撑的推广并非是几位联姻的西班牙公主,而是另有其人。

而在1536年简·西摩的画像中,下身裙子线条的僵硬也预示了裙撑已经流行了有一段时间了。

没错😂还是这张图。

所以裙撑的推广者最有可能的是受法国时尚影响的安妮·博林,但这仍是个谜。

再回到影片中,假如说博林姐妹受法式风情影响而穿着裙撑,可能这个说法是对的。

但是英国宫廷上下都如此穿着就绝对是错误的!

片中的造型应该是1530年代才有的,但二人刚进宫时是1520年代,虽然年份隔得不远但也不能就这样蒙混过关了,估计设计师用加裙撑的款式是为了使整体造型更显大气吧~再回到影片中的博林姐妹身上,博林姐妹在宫中一开始的穿着也仍然是德风款

但玛丽受宠之后开始和宫中仕女有着相似的打扮

可安妮却还是德风款,下图二人的对比就很明显了~

接着安妮和诺森伯兰伯爵之子亨利·珀西秘密结婚,并被玛丽告发,之后她被送到了法国宫廷学习,她和亨利·帕西的婚礼也无疾而终了。

上面的这段剧情自然也是编的,而在历史上,安妮和亨利·帕西比较像是爱侣关系,他们是情投意合的,二人的感情也是发生在安妮从法国返回英国之后。

二人也并未秘密结婚,是亨利·帕西的父亲诺森伯兰伯爵嫌博林家门第太低,拒绝让儿子和安妮订婚,可怜的二人就这样被棒打鸳鸯了……回到影片当中,安妮回国是因为玛丽怀孕不能行房,而且亨八也逐渐对玛丽失去了兴趣,为了保持博林家的地位,需要安妮返英吸引国王的注意,让他记得博林家、记得玛丽。

而从法国回来后的安妮终于打扮成了宫中仕女们的样子,而且留法归来更是光彩照人!

从戏服上都能看出她的华贵美艳~

怪不得亨八为之倾倒。

之后的剧情就和历史比较相似了,但是安妮回国后报复玛丽、让玛丽生子后失宠的剧情这自然是编的。

而安妮不甘为亨八情妇,坚持只做正妻才会献身的剧情属实,后面亨八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宗教改革、安妮成为王后等也都通通属实。

不过安妮封后那段的礼服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是一套鲜艳的蓝色裙服,镶珠宝的方领和胸挡看起来还比较英伦风,但是袖子却是三个裂口泡泡袖!

从这里看就知道这件是加了德风的元素在里面了,结果这款还是高腰线的设计!

瞬间让我觉得这是加入了当时意大利服装的高腰元素👇

当然高腰也是因为当时安妮已经怀孕4个月了。

但我比较不满的就是这明明是英国王后的加冕典礼!

可她却穿起了英伦风+德风+(可能意大利风)的混杂风格的裙子!

而且这种裙子放在那会儿也根本不可能出现!

虽然视觉上真的很棒,但是第一不符合历史,第二英国王后加冕穿的礼服混杂了其它国家的风格,换谁谁也说不过去吧?

这就好比中国古代皇后的翟衣上绣的是鸢尾花……影片后面的剧情也比较符合史实,安妮没有生下众望所归的儿子,而是生下女儿伊丽莎白(未来的伊丽莎白一世)。

之后经历了多次流产,亨八对其失去兴趣,并和简·西摩在一起了。

玛丽和威廉·斯塔福德成婚并到宫外生活。

不过玛丽离开宫廷的原因并不是影片中展示的那样,玛丽看惯了宫中的人情冷暖,并且无法接受安妮决定和弟弟乔治发生性关系以重新怀孕(影片中未有发生,历史上也可能没有),所以离开宫廷和斯塔福德出宫生活。

事实上是玛丽秘密与没有地位的威廉·斯塔福德结婚,他们的结合可能出于爱情,但这被当作是家庭的耻辱所以被逐出了宫廷。

而在宫中,被安妮耗尽耐心的亨八得到了克伦威尔等人的告密,给安妮套上了莫须有的近亲通奸和叛国罪,安妮出席庭审。

有趣的是,安妮出席庭审时戴的是英式兜帽👇

估计是为了维持自己英国王后的尊严。

庭审不用讲的是裁定有罪的,安妮面临死刑。

这时影片安排了一段玛丽前往宫廷向亨八求情的戏,但这段戏明显也是编的。

历史上已经难以追溯玛丽于1534年~1536年的生活轨迹了,只知道她这期间不曾探望母亲,安妮被关押于伦敦塔时她也未曾探望。

她的弟弟乔治·博林被控通奸罪处死,她也没有尝试探望。

估计是为了免受牵连而明哲保身。

而影片中玛丽一直陪伴安妮直到她被处死。

总结:该片的戏服通过颜色和面料塑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以至于可以忽略它的错误。

而且在经费不算多的情况下可以打造出这样的都铎王朝服饰盛宴也是一大奇迹!

不过该片女装加入大量德风导致有些丧失英伦风了。

而男装倒是比较考究,反而没什么特别好说的。

接下来就以戏服来结尾吧~

 5 ) 大失所望

要不是两个美女绝对不会看完这样的片子可两位美女都选的什么片子啊尤其是NP几乎没什么长进更喜欢她在蓝莓之夜的惊鸿一瞥

 6 ) 亨利八世那点破事

刚看了《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对这个国王有点小兴趣,查了点维基,讲来玩玩。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难怪他在电影里对着玛丽波林作理解状讲:“我知道,第二个孩子总是不受重视的,生活在长子的阴影下”,原来是深有体会哦。

他的母亲是约克的伊丽莎白,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

爱德华四世挂了以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就是五世。

结果四世的弟弟理查跳出来讲,五世,你老爹跟老妈婚姻无效,你么有继承权。

理查就把五世幽禁了,自立为理查三世。

另一个家族的亨利.都铎迎娶了这位伊丽莎白公主,就跟理查三世干了起来,三世战败,都铎娶的既然是老国王的长公主,当然是老实不客气的做了国王啦。

他就是亨利七世,从他开始,就是都铎王朝开始。

扯远了,继续讲亨利八世。

主要来讲他的狗血史。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西班牙公主凯瑟琳。

比较狗血的是,凯瑟琳先嫁的是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

但他们结婚几个月,亚瑟就病死了。

亨利八世的母亲伊丽莎白出于维系英国和西班牙关系的考虑,让凯瑟琳继续跟自己的小儿子,亨利八世结婚。

所以凯瑟琳比亨利八世整整大六岁。

因为凯瑟琳曾经结婚,事情就比较麻烦。

凯瑟琳宣称自己第一次婚姻没有圆房,又取得了教皇的手令,才得以顺利成婚。

这位皇后应该说大方得体,深受国王的尊敬和人民的爱戴。

但比较倒霉的是,她除了有一位公主,其余六个孩子全部夭折。

根据电影的狗血描述,这时候凯瑟琳已经绝经,再也生不出继承人,所以很明显的,亨利八世的心不再在她身上,他需要到处猎艳,生出自己的继承人。

亨利八世一位很有名的情妇,也就是电影里描述的又漂亮又纯真的玛丽波林。

但真实的她,经历比较复杂。

她很小的时候就作为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公主的侍女,远走法国。

在法国,与国王传有绯闻,因此被遣送回国。

在英国,她又成为了亨利八世的情妇。

这段关系在她与国王的私生子出生前结束。

她的第一任丈夫患热病而死,而第二任丈夫是个平民,这导致她被驱逐出了家族,穷困潦倒。

我们也可以猜测是玛丽波林的姐妹安妮波林的出现导致了玛丽的失宠。

影视作品里统常将安妮认为是姐姐,但有一点证据,就是贵族的头衔通常是由长子女继承的,而安妮的女儿,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并没有波林家族的爵位头衔。

可见安妮应该是妹妹。

关于安妮,维基百科的说法发生了分歧。

一方,包括大多数影视作品里的说法是,安妮引诱国王,坚持要将自己的处女之身留到与国王结婚之后,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私生子。

另一方,是说安妮已经有了身孕。

估计还是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因为伊丽莎白一世,是她老娘加冕后三个月生出来的,多惊险啊,差点就是个私生女了。

不管怎么样,总之,就是这个安妮把国王迷的神魂颠倒,可以让国王不仅仅把她当做情妇,而是要正式休妻迎娶。

据小道狗血报道,国王承诺,与安妮结婚前,再也不碰自己的王后,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眉来眼去,对于刚给他生下私生子的玛丽波林也再不搭理。

国王休妻的理由,就是老调重提,说凯瑟琳王后第一段婚姻就圆房了,与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不是处女了。

既然她曾经嫁给过自己的哥哥,那么他再与凯瑟琳有夫妻关系,那就是乱伦了,要求宣布婚姻无效。

不得不说,这招数太毒了,太不厚道了,离婚就离婚了,还要毁人清誉啊,好歹是二十多年的夫妻呀。

有正义感的人还是在的,国王离婚要得到教会批准,可无论国王怎么斡旋,甚至威胁英国不再给教会交税,教皇就是不鸟他。

一怒之下,亨利八世跟天主教庭决裂,改信奉了英国新教,也从此重新树立了国王的权威。

亨利八世由自己扶植的傀儡主教宣布了自己与凯瑟琳王后婚姻的无效。

可怜他们的长女玛丽一夜之间从英国的长公主变成了私生子。

日后还遭受了继母的不少蹂躏,不知是不是童年阴影造成了心理变态。

她上台后又大力推行天主教,屠杀新教教徒,人称“血腥玛丽”记得那种鸡尾酒不?

亨利八世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安妮波林,可惜安妮除了伊丽莎白公主,也是一无所出。

很快,安妮王后也被编排了N种罪名,什么叛国啦通奸啦乱伦啦被斩首。

哎,安妮只当了三年的皇后,看来男人的“真爱”都是很短的,尤其是有权有势的。

历史总是相同的,安妮波林当初是凯瑟琳王后的女官,这次,她的继任者,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皇后又是她的女官。

相对安妮,她还算善终,给亨利生下了唯一的男嗣爱德华王子后,她就去世了。

亨利的第四次婚姻是政治联姻,他娶的是德国可里维斯公爵的姐姐。

为的是他们同样支持新教。

出于谨慎,亨利还派出了一位画师去画了这位公爵小姐的画像。

想到什么没?

王昭君为什么会被逼出西域啊?

同志们,假冒伪劣害死人啊。

画像那是貌若天仙,亨利大喜过望,急忙答应了婚事。

没想到娶回来一看,五官好像是差不多,可是……脸上怎么那么多的痘痘?!

婚归婚了,亨利对这位王后完全没有性趣,后来因为可里维斯公爵与罗马教廷有纠纷,亨利也就顺势宣称他与王后没有圆房(亨利,我相信你!

),顺势将这位王后改嫁他人。

推荐这位天仙的克伦威尔伯爵被牵连斩首,当年,可就是他,帮安妮波林捏造了种种罪名,处死了这位皇后,正是一报还一报啊,不是不来报,时候还未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公理……哎呦,不要砸我,我,我这就继续!!!!

他第五个老婆也跟安妮波林有关,是安妮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

我说什么来着,历史往往是相同滴,这位小姐是刚刚那个德国小丑妞的女官。

看来女人不放心家里的小保姆,这是有理由和渊源的这位小姐也是命运悲惨,首先,亨利这时候已经50多了,体态臃肿,还是个老烂腿,怪味一阵阵的,我们没理由相信她真爱亨利。

波林家族一贯有献女人换宠的习惯,可谓是前赴后继英勇无比啊,可见这位凯瑟琳小姐不过是被自己无耻的老爹老妈以及众亲戚出卖的牺牲品。

她婚后,亨利倒是对她以及她的家族都无比宠爱,但凯瑟琳刚值17、8,对亨利提不起兴趣也是正常的。

她的情人是以前与她有过婚约的卡尔佩珀。

他们的事情被告发后,亨利很长时间都不能相信,直到凯瑟琳给卡尔佩珀的情书摆在他书桌上,他才如梦初醒。

亨利老兄,你真是绿云盖顶啊……不过凯瑟琳还是很有骨气的,在被斩首前,她说“我以王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为卡尔佩珀的妻子而死。

” 她与卡尔佩珀一起被斩首,尸首与自己的表姐安妮波林葬在同一个地方。

亨利的第六位妻子是个老寡妇(哎,真是每况愈下……),但很明显,她对亨利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她的推动下,第三部《王位继承法》通过实施,这部继承法规定了私生子也有继承权,所以血腥玛丽以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由于母亲的婚姻被宣布无效而成为了私生子,但同样拥有了在正位的爱德华王子以后的继承权。

亨利死后,与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珍合葬,看来他是很珍视自己这位短命的妻子,一来她给他生下了唯一的男孩,二来她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我是否可以很阴暗的说是还没来得及就挂了……)。

珍被亨利称为自己唯一承认的合法的妻子。

感叹一下,果然是死人地位无限高啊。

亨利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承了王位。

他没有后代。

他死后,是凯瑟琳王后所生的玛丽继承了王位。

然后,便是伊丽莎白一世。

由于他们都没有后代,所以都铎王朝就此终结。

呼……终于写完了,多不容易啊。

 7 ) 背叛的成本

没有希望的人生,不会是幸福的人生。

如果你的生活充满了背叛,充满了争权夺利,充满了谎言,充满了不信任,你的人生还是有希望的人生吗?

你能对这样的人生还抱有热情吗?

当姐姐安妮决定不顾妹妹玛丽已经爱上国王这个事实,要从妹妹手中夺取国王的爱时,她衡量过,这样的背叛将会是成本很低的背叛。

首先,妹妹是自家人,理应体谅她为了家族利益去追逐国王的爱;再加上,她已经因为美丽,背负众多女人的嫉妒和仇恨,妹妹因此而产生的恨,只如在大象的重量上加上一个苹果而已,几乎不可体察。

当国王决定背叛为自己生儿育女的玛丽,而追逐美丽的安妮时,他要为背叛所付出的成本为零。

他是那个国家的王啊,哪个女人不是属于他的?

他喜欢宠幸谁,要抛弃谁,都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成本,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

当安妮流产时,从此失去国王的爱以及失去王后的宝座,是她不能承受的结果。

相比之下,铤而走险与自己的弟弟通奸,再怀上一个孩子,这个背叛的成本比失去王后宝座这个后果在她看来要轻一些,即使被发现的话,将是叛国的大罪,将要失去脑袋,她仍愿意一试……可见,人总会在背叛的成本很低,或者即使很高,仍然值得以此去交换自己心爱之物的情况下,选择背叛。

一个男人没有背叛你,是因为成本很高,还是他能力不足以背叛,还是他不愿意背叛?

如果一个男人在背叛你的成本很低时,仍然选择忠诚于你,这样的男人就该关起门来好好爱了。

 8 ) the other boleyn girl

这片子是bbc film投钱/或者参与制作的,结果效果跟所有bbc参与投钱和制作的电视电影一样:廉价。

历史剧要制作的廉价,是很容易的,只要做到三点:1.空间感的缺失经常看到好莱坞的片子里,在某个场景的开场,有个接近长镜头的镜头:角色从大楼外进入建筑,一路穿过走廊上楼等等,最后来到场景:某房间。

这种镜头,除了要展示环境细节外,还要使观众建立起对场景的空间感——让观众感受到真实建筑的格局,场景的位置。

这种拍法场景调度相对麻烦,并且需要实景拍摄。

但好处显而易见,建立事件发生的真实感。

例子是zodiac片头报社的一个长镜头;the aviator制作空战片时那个长镜头。

而要使空间感缺失,就按这个bbc拍法:上个镜头给个城堡外形,下个镜头立刻切到室内几人谈话。

这种拍法屡屡在本片中出现,简直让人怀疑所有的室内镜头都是棚里面拍的。

在摄影棚里拍摄,其实有它的优势,比如电影中常见的警局内审讯嫌疑犯的场景,有的片子就会给出审讯室里对警察和嫌疑人的俯拍镜头,这种需要悬臂的镜头,由于高度关系,真实房间就无法拍摄。

这种拍法费时费力,虽然画面漂亮,但对情节无太大影响,所以通常只有好莱坞商业片才会这么搞。

而在这bbc片子里你就别想看到任何这种镜头。

本片里废除西班牙出身的王后一场,先是个电脑制作的空中俯视大全景,城堡和喧嚣的人群,然后下一个镜头又是切到室内王后演讲。

这个要是好莱坞拍,为了显示空间关系,会让镜头从空中俯冲而下(电脑制作),直到城堡的窗口,然后从窗口进入室内。

所以大家骂好莱坞诗史/历史剧拍的烂,那是因为你们没看过bbc拍的历史剧。

2.细节的缺失这个片子可能因为主要场景都是在城堡内的关系,打光非常暗,背景的细节往往缺失(偷工减料);另外,因为几个主要natalie portman,scarlett johannson,eric bana都是现在当红演员的关系,镜头使劲往他们脸上招呼,特写极多,导致背景景深过浅,细节进一步缺失。

除了演员的服装做足功夫外,其它场景布置偷工减料太多。

对历史剧来说,这种细节的缺失大大减低了历史真实感。

3.时间感的缺失这片子历史跨度不算短,从mary boleyn受宠,到anne被斩首,至少过去了5,6年。

通常展现时间流逝,需要把各个场景安排在不同季节。

在典型商业片里,如果故事主要发生在春秋,即使只过去一年,也要安排两个短暂的雪景或者盛夏的场景。

而安排雪景需要人造假雪,又是费时费力的事。

这片子里几年时间的事情全部发生在春秋,顶多有点大雨。

虽然片子里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片子看完,你几乎以为这些事都发生在一个春天。

这片子导演是个第八流电视剧导演,完全做到了以上三点,把好端端一电影完全搞成了室内剧。

小钱拍大片完全可以做到,李安就说过自己可以把2000万以下的片子拍出8000万片子的效果。

而这导演是把2000万片子拍出了500万片子的感觉。

看后面花絮,这导演又分析了一通角色,片子置景只字未提。

估计这哥们跟国内导演和欧洲导演一个类型:拍个片子直奔主题去了,对这种起码真实感的制造,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

结果搞出来得片子就是室内剧水平。

刚才看到国内两个电影青年的对话,没把人笑死:A:“……或许也是对森叔期望过高的缘故,总是希望能看到国人制作的历史题材巨作,总希望能够出现一位能够超越黑泽明和大卫里恩的时代剧巨匠……”B:“国人超越黑泽明和大卫里恩……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先冲一下斯皮堡这个堡垒吧。

”这位电影青年B,分析起电影来也是头头是道,据说是拍记录片的,也算是从业人员,结果一张嘴就是“先冲一下斯皮堡这个堡垒吧”。

如果大陆电影工作者都是这种牛×心态,中国电影只会一如既往的烂。

附:我也觉得演员演的也还行,三个主演还有那个Kristin scott thomas表现都算可以。

服装做工颇精良。

有评论说这片子沦为了历史言情剧,其实这片子里根本没什么感情,基本都是赤裸裸的出卖。

无奈布景太偷懒了,片头片尾三个孩子在同一片草地上奔跑,不但季节相同,连用光/虑光镜都完全一样,黄乎乎的一片,搞不同季节雪景可能没钱,起码换个虑镜,换个主色调也行啊。

 9 ) 值得一看

"The Other Boleyn Girl", 改編自Philippa Gregory的同名原著. 看前聞說反應不佳, 為了看我喜歡的Natalie Portman和Scarlett Johansson, 無論有多壞的評語我也不加理會. 此片一早決定要進電影院看.劇本出於Peter Morgan筆下, 前作有大名鼎鼎的"The Queen"(2006) 及"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2006), 難怪這回的劇本也是那麼令人有信心.英國導演Justin Chadwick沒有為人熟悉的前作, 都是電視製作經驗較多. 原來也是電視演員.看畢電影, 倒覺得不俗, 雖不至於非常喜歡, 但起碼值得一看. 有兩個朋友看完都說電影頗精彩及非常喜歡.對, 進戲院看是因為Natalie Portman和Scarlett Johansson. 她倆都沒有令我失望. 當今荷李活女演員中, 她倆應該是我最喜歡又欣賞的了. 選角是非常成功. Natalie Portman有長女Anne的氣質及傲氣, 還有那種不肯認輸的特質. Scarlett Johansson可說是個多元化的演員, 看了她演戲多年, 真是什麼角色也相當稱職. 這回她飾演的是二女Mary, 雖然一生都在姊姊的影子下, 其實她才是電影的主角. 在電影中, 在Henry Tudor(King Henry VIII)(Eric Bana)眼中, 她是最值得愛惜的那位.命運弄人, 天意弄人, 利慾薰心. 自古至今, 有權有地位的, 許多東西都是隨手可得. 為了權勢, 為了地位, 人都不擇手段. 故事看得人心傷.飾演母親的Kristin Scott Thomas當然一點也不遜色. 她那雙眼睛比任何一位劇中演員更會說話. 而Eric Bana, 其實一向對他印象一般. 身邊許多女性朋友都說非常喜歡他, 覺得他十分有型. 這回的確很勝任Henry Tudor一角. 最記得那幕, 當他對Mary(Scarlett Johansson)說他揀選她是因為正如他自己一樣, 她是次女.電影不足以令人讚賞的或許是攝影不是一絕, 和沒有深刻的配樂. 當然也有好幾個很美的鏡頭.兩個女人, 一個令他和國家決裂, 一個給他真愛. 不能否認, 故事很好看. 或許應該要看看原著.

 10 ) 都铎王朝的Antipasto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中國历史還沒學好,是不應該試圖理清外國历史。

英國都铎王朝更是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一段历史,皇權神權的戰斗,宮庭內部的勾心斗角,我一向敬而遠之。

然而,電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像Antipasto,令人輕輕松松觀完此片,興趣盎然,不由地又會去研究一下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和他幾位王后的轶事。

了解伊里莎白一世的母親安妮.博林(Anne Boleyn)載入史冊的不過是三年王后之位,她是如何興风作浪,掀倒盤踞王后宝座二十四年之久、人民普遍接受並愛戴的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她對亨利八世和罗馬教庭決裂起了什么影響和作用?

以及,只是短短的三年時間啊,是什么令亨利八世從迫不及待離婚迎娶她到朱筆親批斬無赦!?

令她精神崩潰最后身首異處連像樣的墓碑亦缺乏?

伴君如伴虎,還有一點是中國人常說:凡事留有余地,不要做絶了。

這余地,雖然你占上风時好像留給別人,其實是留給自己的。

安妮教唆亨利八世撵走凱瑟琳王后,虐待並想處死凱瑟琳的女兒瑪麗(安妮要瑪麗去服侍自己的女兒伊莉莎白,后來,珍.西蒙也讓瑪麗和伊莉莎白給自己兒子愛德華當佣人,都時興用仇敵為奴,不怕遭暗算嗎?

真是藝高人膽大哈)。

亨利八世即能對陪伴他二十四載的王后不留情面,日后色衰恩馳對你會怎樣呢?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過高估計對別人過低估計,以為自己就有別於他人,自己一定不會落到同樣下場。

報應來得如此之快,亨利八世宣稱“與安妮的婚姻簡直是受到上天的詛咒”,還按上了通奸、亂倫、叛國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污蔑的罪名。

說起這個叛國罪的定義也很有趣,亨利八世可以到處亂睡亂搞亂,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如果王后通奸,那便是叛國罪,要被處以极刑。

難不成王后的那個私處是國家財產?

一旦被國王以外的男人碰了,便是叛了國王的國家,所以叛國?

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安妮又不是和外國人睡,反正都是王的男人和女人,閉門一家親唄,叛什么國呢?

還有犯悖論的一點:亨利八世拒絕承認和安妮的婚姻,既然安妮和你沒有婚姻關係,她和誰睡關你屁事?

又何來通奸罪呢?

亨利八世二次都用了這老婆身份才成立的通奸罪名杀了不是他老婆的老婆。

安妮.博林登上王后位后,“排場比前任王后凱瑟琳還大。

她有超過250個僕人專職伺候,60個貴族侍女陪伴她。

安妮添購許多奢華的禮服、珠寶首飾、羽毛扇、馬車、傢具等,也重新裝潢了幾個宮殿以符合她的品味。

”我想她一定非常繁忙,短短三年時間,要做這么多事,一切安排妥當,自己就被處死了,呜呼哀哉,也沒有享受到什么,真令人唏嘘!

历史記載中,並沒有出現《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中,安妮的妹妹(一說姐姐)瑪麗.博林(Mary Boleyn)去為安妮求情的事情。

瑪麗.博林可能是亨利八世的情人,可能和亨利八世生下私生子,可能和安妮爭夺過亨利八世,但她遠沒有電影中描寫的那么勇敢和姊妹情深。

她姐姐安妮和弟弟被控亂倫、通奸關在倫敦塔后,她沒去探訪。

她可能是位非常浪漫的人,后來嫁給穷人,生活窘迫。

除了電影中的主角亨利八世和博林姐妹倆,還應該關注一下其它人士的命運: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被赶出宮庭后二年就死了。

傳言是被亨利八世和安妮慢性毒死,凱瑟琳死的那天,安妮流產,流掉一個她渴望已久的男嬰。

大家又要說介就是報應啦。

被毒死的傳聞是因為据說凱瑟琳王后的心脏有色變,現代醫學說cancer也會色變哦。

凱瑟琳到死堅持自己是王后,蠻阿Q精神,吼吼。

凱瑟琳的女兒瑪麗,電影中站在凱瑟琳床前的女孩,后來登上王位,在位5年,杀掉三百多個反對者,赢得“血腥瑪麗”名,都怪安妮給她的刺激太大了(看看她的畫像,真充滿戾氣)。

安妮的女兒就是后來負盛名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英國達45年之久。

亨利八世可以隨便處決他的王后,罪名是不忠,充分說明那是男權极度膨胀的年代,然后,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卻能登上王位,而且長治久安,真是奇怪。

更奇怪的是:伊莉莎白一世登基后沒給她母親安妮.博林平反安葬謚個啥神聖懿德太后之類?

安妮.博林直到維多里亞女王時期才得到一塊墓碑。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描繪了圍繞著亨利八世男嗣的一系列宮庭紛爭,安妮為自己的子女能成為合法的王位繼續人,機關算尽反誤了卿卿性命。

历史上,她被斬首后的第二天,亨利八世和她的侍女珍.西蒙(Jane Seymour)定婚(總是那么分秒必爭!

),十天后結婚,一年后生下兒子愛德華(后短命的愛德華一世),安妮的女兒伊莉莎白被褫奪公主稱號而宣佈為私生女。

同樣,历史上的亨利八世為自己家族占据王位,千秋萬代,也是機關算尽總枉然。

他娶了N多王后,最后只有一子二女有繼續權。

他修改了多次繼承法,終算讓他的兒子女兒們都繼承了王位,但也不過是走馬過場一樣,他沒料到他的子女均無子嗣,王位無以為繼。

精明的他還有一手后手:實在無子孫就讓他妹妹的子孫繼續吧。

不好意思,妹妹的兒子也無后,那條線也斷了。

真是天絶他也!

最后要提一提的是:亨利八世遠沒有電影中的那么帅帅啊!

“亨利八世晚年嚴重超重,腰圍達到54英寸(137厘米,猪啊!

),”据說還患有梅毒(方鴻漸說梅毒遺傳上也能刺激天才)。

亨利八世的1536年(也就是處死完電影中的安妮)開始超重,巧合吧?

不過,亨利八世愛好藝術,沒想到還是一位李后主呢。

參考Link:http://en.wikipedia.org/wiki/Henry_VIII_of_England=================================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短评

服装人物都很漂亮。

7分钟前
  • 豆友1120428
  • 推荐

真是特么的太难看了!!除了英国电影一味精致的用光外,什么都没有。娜塔莉和斯嘉丽是现代美女,一点也不适合这部片子。此外,难道所有的国王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呆瓜吗?totally bastard。

11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较差

好像看过,如果没记错的话,最后是玛丽为夺得皇后之位,强迫自己的弟弟与之行房,怀出下一任接班人,好像是伊丽莎白。。。

13分钟前
  • 请叫我房子:)
  • 推荐

看电影的时候就不要死咬着历史了,就这点事,挺生动了。

14分钟前
  • 617
  • 推荐

英国历史上宫廷里真是乱的七荤八素,秘史野史无数,亨利八世开始就和一堆女人乱乱的活了一辈子,死后他的一堆女儿又是乱乱的。P.S.喜欢电影的艺术指导和服装设计,忒美了。

16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太不爽了---把我最喜欢的Eric刻画成一个色鬼转世似地流氓国王,把我最喜欢的Natalie弄成了一个恶毒至极的怨妇,真是气煞人了(本来为他俩期待这片子好久了)

17分钟前
  • Sancruz
  • 还行

看过书再看一遍就不一样。斯嘉丽很美,娜塔莉也美,都美。。亲姐妹这样子,也难怪我家的状况了

20分钟前
  • 花裙子的井姑娘
  • 力荐

欲擒故纵小三上位啊,问:什么东西是最好的?答:得不到的那一件。

23分钟前
  • 资深走神鱼之宝
  • 较差

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两个影星,完全的失败。(虽然我本来就不喜欢后者)平淡的剧情,生硬的演技(娜塔莉还好了),连服装都是那么令人乏味(还不如去看绝代艳后)。斯嘉丽看起来还是那么难看啊,应该说是更加难看了,本以为她那长相演古装会好些呢,和娜塔莉站在一起比起,啧啧…… 男猪蛮帅,不过演得像个弱智,或者种马。

26分钟前
  • coco_takalai
  • 较差

泥马编剧当亨利八士是傻×吗?

29分钟前
  • 旺仔收藏家
  • 较差

只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能当上皇帝的话,日不落帝国能有这么长的历史这绝对不科学!所以剧情不是对历史的正确解读随便看看就行嗯=。=。。然后贤惠温柔没有任何向上爬的野心简直不是俺嫁的路线虽然这里面实在是美得我好想哭QAQ←为了防止掉坑我做了多少保护层结果全被她撕开让我不得不喜欢是要怎样!!!

34分钟前
  • 拉子闪闪发光
  • 推荐

最惊悚的是突然看到马脸……Benedict Cumberbatch

36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推荐

这部电影说明了一个真理,做人不能太贪心。傻人有傻福吧。

39分钟前
  • 静眠虚空
  • 力荐

作为宫斗剧,情节也太小把戏了点儿。

41分钟前
  • Seyul
  • 还行

其实这部片只能算还行,但是因为bana叔的颜,服装道具场景bulabulabula多给了一颗星,he's gorgeous,只能这么说,完全看不到如同背景的波特曼和斯嘉丽了,没见过穿毛皮和大灯笼袖那么好看的男人,活脱脱从油画里走出来的,果然得身高超过一米九才hold住这样的衣服啊,我们亨胖总有美人来演他,挖卡卡

44分钟前
  • UknowWho
  • 推荐

国王虽然是配角,但这一人物也太单薄了,很多地方不合理。而且情节间的过渡也很不自然。也许故事有一定的真实成分,但这样的改写,十分狗血。

48分钟前
  • Tilda D.
  • 较差

啊哟喂!!!怎么才发现啊。。。。你说单单凭 娜塔丽·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两大美女的飚戏就可以直接五星了啊。。。更不要说还有卷福出来打酱油呢。。。。

53分钟前
  • 大蝎
  • 力荐

卷福酱油了一把~囧~和玛丽跳舞来着~这俩姐妹真是彼此彼此……外戚干政必没好下场╮(╯-╰)╭面瘫的斯嘉丽一点气场也没有哇~囧~就是幅木讷的画……姐姐把戏都抢光光啦!(和弟弟乱伦什么的……想来她弟的确是喜欢俩姐姐的 -_-)最后伊莉莎白的定格……巨丑啊……不能找个标致点的萝莉么╮(╯-╰)╭

58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推荐

编剧比较流水账,剧情又无历史性又无阴谋论,结果平平淡淡,白白浪费了好莱坞两大演技派美女。

1小时前
  • 安小洁
  • 还行

画面挺不错的,无论色调还是质感还是构图以及运动。但是故事就单薄做作了点,没什么意思。就当看俩美女的热闹了。

1小时前
  • skysunn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