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电影而泪目,这部电影第一次泪目是吕良伟去雪糕车看儿子,那一刻我觉得这个爸爸很自私,只顾自己感受一走了之,深感妈妈的伟大,无人无物,要工作都要带上儿子;第二次是儿子知道妈妈去杀人,别看智力有问题,其实他是知道的;第三次是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妈妈最后一句“最重要可以和儿子在一起”。
有个疑问,有一场戏,小三要儿子摸她胸部,后来儿子在床上很痛苦,是什么原因?
日本香港两部同名电影,虽然故事题材不同风格迥异。
但同样以独特的视角来描写生活中最真实可又无奈的一面。
本片作为与丈夫合力照顾智障儿子二十多年的家庭妇女,所表达出的坚韧与勇敢,和对残疾儿子伟大的无私母爱,真实感染了每一个观众。
同样折射出了当代女性在面对青春已逝和真实生活中困境与苦难的心里状态。
当她面对拆散自己家庭的小三时,画面中的红色背景,完美表达出她当时一心只想手刃仇敌时内心中的愤怒与悲伤,但当她想到儿子可能会因自己一时的冲动而无依无靠的时候,仿佛心中的一切都以释怀。
是呀!
生活本就无奈多变,那又何必还要用别人犯的错,来折磨为难自己呢?其实面对生活的挫折,我们也不能失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向往。
就好像1986年《芙蓉镇》姜文在入狱前对刘晓庆说的“活下去,像牲口那样的活下去!”。
虽然无奈残忍,可本片就是这种通过大量笔触描绘百姓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才能体现出华语电影中人性中的卑微与尊严。
l聚焦这样一个家庭,导演能忍住不刻意煽情,着实不容易。
但导演躲开了廉价的煽情,却没躲开逻辑bug。
电影里黄金花说儿子背她名字、电话都要背5年,可是仅仅看着黄金花记录小三生活作息、洗刀,就能推理出黄金花要去杀小三。
这样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
瑕不掩瑜,本片能够将“无望”这个有些虚的词塞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已属难得。
整部影片时刻被一种无望的感觉包裹。
这种无望基本是影片呈现的生活带给观众的感觉。
毛舜筠饰演的家庭主妇黄金花的最大无望来自于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凌文龙饰)。
影片没有选择励志片那样让儿子最终更接近正常人,因此聪明地躲开了庸俗的煽情套路,也更加重了无望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通过黄金花接受采访时一句话,像一把刀子一样直插人心:“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1.如果说需要人照顾的儿子是黄金花无望的根源,那吕良伟饰演的习惯性出轨的老公彻底把黄金花推入无望的深渊。
就像黄金花对小三说的那样:我恨你不是你抢了我老公,而是抢了我儿子的爸爸。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儿子一犯病就自残,爸爸就要制止儿子,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身上留下了很多被儿子抓伤而留下的疤痕。
在爸爸离开的日子,儿子又犯病了,这次换做黄金花来制止儿子。
一个妈妈如何在体力上战胜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
所以等孩子安静睡去后,黄金花在黑暗中边流泪边忍着身体的抖动。
生活想要让你体会无望的滋味,不会一味让你消沉下去,会让你尝试多次看似的希望后,自己得出生活无望的结论,这时心如死灰才是真的无望。
所以在老公离去后,黄金花迎接了第一次希望——如何完美谋杀小三。
为了找到完美作案时间,黄金花带着儿子跟踪小三,认真记录小三的生活规律,寻找小三独处时间方便下书。
然后又从港片得到启发,先从香港去深圳,留下出行记录,然后再从深圳偷渡回香港,杀掉小三,神不知鬼不觉。
第一次因为暴露在电梯的闭路电视里,黄金花只好作罢,第二次因为儿子的阻拦,也没有成功。
感觉希望触手可得,下一秒却遥不可及!
还有比这更无望的事情吗?
在黄金花两次准备谋杀小三中间,有过放弃谋杀过好生活的念头。
她开始和周围婆婆妈妈们聊天,一起去唱K,儿子和她也更亲近,她自己还找了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和儿子。
就在黄金花自以为生活朝着美好前进时,小三找到黄金花,说了些不疼不痒的酸话,无非就是讽刺黄金花年龄大,生了个傻儿子,活该老公和人跑了之类的。
然后要和自己离婚的老公又偷偷找到儿子,最后还致使儿子走丢。
接二连三的不顺利才又让黄金花重拾杀死小三的想法。
2.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omorrow is Another Day,源自《飘》里女主郝思嘉的一句话。
可以理解为明天会更好这种带有鸡汤味道的激励人心的话。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过一天算一天这样消极的厌世想法。
生活的不断重复、循环,仿佛把黄金花困在了当下。
眼下的麻烦事让她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想其他父母一样,展望美好的未来。
最开始的麻烦事是照顾老公、儿子的饮食起居,同时要面对儿子突如其来的发病,接着就要处理老公出轨,小三找上门这种烂事。
老公离家出走后,黄金花既要面对生存问题,又要照顾儿子。
在老公幡然悔悟重新回归家庭后,黄金花也没有高兴、没有责怪,有的是对未来的绝望:“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还有什么比没有希望的明天更让人绝望的吗?
3.聚焦这样一个家庭,导演能忍住不刻意煽情,着实不容易。
但导演躲开了廉价的煽情,却没躲开逻辑bug。
电影里黄金花说儿子背她名字、电话都要背5年,可是仅仅看着黄金花记录小三生活作息、洗刀,就能推理出黄金花要去杀小三。
这样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
瑕不掩瑜,本片能够将“无望”这个有些虚的词塞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已属难得。
在今年4月15日颁发的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黄金花》为入行42年的毛舜筠夺下首座金像影后奖杯、为男主角凌文龙拿下最佳新演员。
4月28日就火速被引进内地院线了,但只取得了可怜的150万票房。
豆瓣6.6的评分也是差强人意。
有奖项加持,却没能激发口碑和票房。
是香港金像奖本身能量已经式微,还是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差异造就审美隔阂?
或许没有这么深,也许只是预算捉襟见肘,宣发太静悄悄了。
同档期的票房主要都被强势宣传的《后来的我们》和有“山争哥哥”挂帅的《幕后玩家》掠走了。
但也绝对没有那么浅,也许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营销手法比内容优劣更能玩转票房争夺。
虽然民生才应该是最大的IP,但《黄金花》不是商业片,是小成本文艺片,聚焦草根母亲照顾自闭症儿子,题材略沉重,欠缺娱乐性,在五一档这么注重休闲享乐的时段,有点不合天时。
但票房仅150万也真是太……吓人了。
同期的《战神纪》和《低压槽》都够烂的,却还是一个拿到了3806万,一个拿到了3490万,连动画片《玛丽与魔女之花》都有2060万进账,没有流量明星但表演扎实讲真情的《黄金花》,真是大写的委屈啊!
言归正传,说回《黄金花》剧情。
黄金花是女主的名字,但她的儿子光仔总是叫她“黄金虾”。
这个香港普通师奶,和丈夫儿子住在公屋,生活的重心就是照顾儿子、给老公准备饭菜。
演她儿子的是1986年的凌文龙,《黄金花》是他第一部电影,32岁演一个20岁的自闭儿+中度智障,记住妈妈的手机号码要花五年,情绪会突然波动,波动了就会自残,严重时会把暴揍自己肿得像猪头,母亲一个架不住他,得父母合力把他摁在垫了被子的地上,手里握着卷纸筒,渐渐才能冷静下来。
影片展示细节方面还是用心的,例如母亲铺被子动作熟稔、柜子上成袋备着卷纸筒、父亲手上背上都有抓伤的疤痕,都透露出多年来应对儿子发作的惯常和辛苦。
黄金花的老公是吕良伟出演,是个驾校教练,常年赚钱养家照顾病儿令婚姻生活失了情趣,于是婚内出轨了他的学员——同住在一个社区的女护士。
女护士化着桃红眼妆,衣服穿得也性感,走起路来烟视媚行,倒不是一个风骚贪钱的人,会煲汤会嘘寒问暖,抢老公可能是真的喜欢中年男人。
但这小三也不是善茬,面对自己所为和不良风评并无愧色,会杀上门宣示存在感,竟然还戏弄光仔。
老公不是色欲熏心,但也是有前科的,当年黄金花意外早产就是因为目睹老公偷腥,虽然医学上认定光仔患病与早产并无关系,黄金花仍然很内疚。
老公如今再次抛妻弃子,估计想找个出口喘气,找个温柔乡逃避坚硬的生活现实。
黄金花发现老公外遇蛛丝马迹时还没爆发,直到确认小三竟然来过家里还刺激了儿子,终于爆发激烈争吵,但阻止老公离家,她哭天抢地的台词只是“你不能走,我买了你的菜啊”。
后面她和小三正面对杠时也说,我不是介意你抢走我老公,而是介意你抢走我儿子的父亲。
可能对于黄金花来说,这个男人不知道从何时起只是变成一起照顾儿子的帮手,而不是以对待老公的心在看他了。
如果说港女的特质之一是独立干练敢爱敢恨,那么港女老了变师奶,或许多少也还延承着一丝果敢。
老公提出离婚,黄金花对小三起了杀心!
虽然嘴里说着“那个黄毛丫头还不够资格(影响我)”,但她暗戳戳准备复仇了,观摩凶杀电影,学习电视里讲述的谋杀手法,先监视小三找出作息规律,制定下手时间表,搭地铁去深圳然后偷渡回香港以制造不在场证据。
但真要实施犯罪时,她还是被新闻里的破案播报和电梯里的摄像头吓退了。
凭《我不卖身我卖子宫》拿过金马奖影后的刘美君在片中饰演陈师奶,她丧夫无子嗣,对黄金花很照顾,可能有点同为女人的同情心,当年她和老公刚刚分到房子,老公想多赚点钱,打三份工,日夜拼搏,有一天在睡梦中就死去了,现在的她就只想“尽情逛街购物、吃吃糖果,等到也断气的时候,就放大假了。
”黄金花替她喟叹:“真不容易哦。
”她却淡然笑了:“唉,有多难啊,看你放不放过自己,明天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 片中有一幕很动情,黄金花终于放飞了自我一次,和社区几个老姐妹去唱KTV,一起合唱《风的季节》。
这首1981年的粤语金曲在2018年的抖音上又翻红成了神曲。
黄金花欢乐恣意地唱着,但逐渐笑中有了泪。
受到周围人触动、心结打开的黄金花,开始寻求积极自救。
她找到了卖雪糕的兼职,带着儿子一起谋生。
但在遭遇儿子走失、小三挑衅、独自难应付儿子自残之后,黄金花杀心再起!
儿子虽然中度智障,但心里对母亲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关键时刻他的哭声和涂鸦唤醒了母亲的心理防线。
这时候,老公也迷途知返,回归了家庭——为了进一层生发张力,这时机掐得之准也是没谁了。
黄金花最开心的事和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健健康康、乖乖听话,“什么事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和儿子能在一起”。
看着儿子没心没肺地傻乐,她重新接纳了老公。
加入其他师奶一起跳着扇子舞,黄金花尽管动作磕巴,可这就是笨拙却朴素的生命力吧。
影片在《风的季节》的歌声里结束了。
以后的生活会怎样?
吹呀吹,让这风吹,哀伤通通带走,管风里是谁。
影片里最让我拧紧心弦的话是,黄金花说她最担心的事是自己日后两脚一蹬,就只剩儿子一人,“白头人送黑头人”这句俗话,可能对她来说才是幸福的。
在(女)人自省并重新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最重要是找到自处的立足点,认准自己的价值观,不管能支撑你的是微言大义还是鸡毛蒜皮,勇敢朝前走下去。
黄金花可以指菊花,菊花既可观赏,又能入药,还能泡茶,因为清寒傲立常被文人引作风骨之喻,即使惊惧风雨侵,也总能抹干眼眸里亮晶的眼泪。
我想拥有黄金花一样的生命力。
光仔 医学上智力障碍黄金花 被家庭和生活压迫得生杀人之念,心理精神病!
黄远山 放弃家庭投身病态狐狸精,生理精神病!
丹凤眼 勾引成性与病态性追求,性精神病4位精神病人上演的,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精神亚健康写照。
你我身边,总会有个精神病人。
这部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部美剧……没错,就是绝命毒师。
同样以一位智力障碍的儿子,成为维系家庭的锚,父亲疯狂制毒,母亲疯狂保护儿子,乃至出轨,无一幸免地疯狂地活着
从技术层面来说,这出戏确实有许多瑕疵,但是目的已经达到了。
还好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光仔有偏见,黄金花身边还是有些温暖的朋友给予她鼓励,而《一念无明》中就只有个小朋友能和阿东?
成长朋友。
对于特殊群体的影片,内地的我只关注到《海洋天堂》和《最爱》。
这一出《黄金花》撇开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讨论,依然是一出上乘的有良心的港片。
四星给毛毛和凌文龙,演技真实自然,不愧是金像奖影后和影帝的提名者。
尤其是最后面两场情绪爆发的戏,我一直以为预告片里面的光仔发病黄金花抱着他喊救命的那场戏会是最感人的,但是我没想到最后光仔撕画的那一幕我哭得最猛,果然剧情是需要高潮中走向结尾的。
(不像之前的某三生三世,一个预告片就已经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放完了)有几个我个人认为的不足的点,一个是出入境的问题,可能导演觉得不必赘诉吧。
还有就是结局时光仔父亲突然回来看到母子两个相抱着痛哭,然后,突然两个就在河边和好了?
(可能因为我还没有结婚,不懂它们这种‘只要能回家就好’的婚姻观。
成长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你已能感受到这些敏感复杂的人情世故,但是你还没有学会用怎样一副面具去应付它们)说实话,我觉得渣男是不可以原谅的,导演可能是想凸显这种人性的矛盾之处,然而我觉得披着父爱的外壳的出轨其本质还是出轨。
尤其是当着光仔的面跟小三做爱,这就不是一个父亲能做出的事情。
还有一个细节地方,光仔妈妈刚刚开始卖雪糕的时候,有人买云尼拿口味的雪糕,光仔妈妈的电影原声说的是云尼拿,但是字幕组给的字幕是巧克力。
我看的是粤语版的。
如有质疑,纯属版本问题,不要来喷我。
毕竟是大银幕作品还是要注意一下细节地方,不要砸了香港电影的招牌。
看着这部电影,就有如在听李宗盛的《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短短一句,却道尽人生凄凉。
年少时,每前进一步,身边总不乏为你鼓掌的人。
而人到中年,却大多沦落到需要自己咬着牙忍着泪独自前行,身后,还背负着家庭。
这么多年来,扶养自闭症与中度智障的儿子,正如母亲所说的,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幸福。
虽然影片的结局有些莫名其妙,出轨的丈夫又重新选择了回归家庭,承担起当父亲的责任。
也许,这是导演编剧的臆想美化吧,曾经跟母亲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总是男人先选择了逃避?
母亲淡淡的说道,没有经历过分娩的痛苦,又怎么能够知道生命的声嘶力竭?
没有经历过,便是别人的事情,在这样的压力下,男人放手的代价总是比女人小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就选择了逃避。
人生就如一座山,用了一辈子的力气,翻过去了,也就完了。
本片和李连杰的《海洋天堂》有点类似,但是比《海洋天堂》讲的故事更复杂。
本片除了讲到自闭症之外,还涉及了家庭亲情。
故事主要讲视家庭重于一切的黄金花,毛舜筠饰演,和吕良伟饰演的老公黄远山,两个人合力照顾自小自闭症的光仔。
不料老公的因为照顾自闭症儿子太久,出轨自己学车的学员。
黄金花努力维持的家,面临破碎的危机。
为此,黄金花企图杀死小三,而且也为此做了充足准备。
在跟踪观察了一个月,了解了小三的作息规律后,同时也利用自闭症的光仔,为自己找好了不在场的证明。
但在决定去实施计划时,小光似乎察觉了,并且很害怕很伤心。
黄金花想开了,最后为了光仔放弃了杀人的计划,带着光仔找工作,一起开着移动的冰淇淋屋买雪糕。
而黄远山也发现,家庭才是重要的,虽然光仔是由自闭症,但光始终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自己始终爱着自己的家人。
毛舜筠很好的演绎了以恶搞自闭症的母亲,以及一个丈夫出轨的妻子。
很好的把控了,主角在故事中的心理及情绪的变化。
饰演光仔的凌文龙也贡献了不错的表演,这样一个自闭症儿子,没什么台词,基本上就是靠肢体动作。
算比较温馨的片子,可能会戳到你的泪点——《黄金花》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更多朋友关注我
挺烂的,先不说为什么女配小三会爱上吕良伟的角色(这种青春靓丽小妹爱一事无成老男人真的很男性自以为是),她整个角色也是为坏而坏脸谱得很。叠buff给女主加了很多drama的点(老公出轨、儿子自闭症),最后角色几乎没什么爆发的点。毛舜筠的表演只能说不功不过还可以远未到惊艳程度,倒是凌文龙作为新一代挺亮眼的。金鱼的意象出现得很莫名其妙只是为了一些视觉美感和儿童形象存在但是太浅显了。加一点中年女互相帮助(唱k),加一点奇怪的脑补杀人场景(以为是爆发但实际不是爆发),以为这样剧本就有深度了吗。这个片子剧本和摄影剪辑大概就是北电学生毕业作品水准吧。现在港产片困难统统往所谓人文关怀的现实小品片靠,但实在是同质化严重又无聊,以前虽然同质化还好看着挺开心……现在的有什么意义啊……
特殊儿童
配乐很赞 灰暗的人生果然是需要跑步啊
卡拉欧尅那段太棒啦
它的英译叫"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希望,尽管人生艰难,若要继续前行还是要靠这点光撑下去,好比儿子的蜡笔画,雪糕车,广场舞,拉回怨恨和绝望。要杀人那段风格有点割裂,角色动机莫名,Momo依然有着家有喜事里那种让小时候的我喜欢的魅力。
那些抓痕,就是抓码。对于这种题材,本来就很难有更高期望了。
想温情但温情不起来
对于香港的温情的小品,我向来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即使全片从头到尾,也都只有演员的演技这一个看点。
全是戏骨,看压抑,为什么分那么低呢
吕良伟这条线不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what r u 弄啥嘞?🤷🏻♀️最后三十分钟才展现了带一个自闭症加智障孩子的艰辛之处,难道是我搞错了?这片主要是讲中年夫妻婚姻问题的,和自闭症孩子关系并不大?全片都被玻尿酸填满了,故事和感情?没有!毛舜筠并没有撑起什么,吕良伟这是什么人设?
毛舜筠的表演好,凌文龙也不错,但是逻辑线太多了,故事没有讲好。
其实光仔母亲对光仔父亲早已失望透顶了,怀胎时他却还在外面与其他女人风流快活,但光仔需要一个父亲,所以她不得不原谅他的过错
对于看tvb长大,再看这类电影,总有幻想破灭之感
毛毛封后
不再演喜剧的毛舜筠也不错。配上小凤姐的风的季节,悲伤中又有一丝希望
两星半。三个主演都不错,事实证明香港电影要复兴,还是得走现实路线,近几年最好的港片基本都是这个路数。但,看到港片每次都得靠这些特殊群体才能博得观众一丝怜悯般的关注时,除了痛惜还是痛惜。
比较扎实又兼顾风格。这的确是靠演员的作品。男女主角撑起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其实整体照幸运是我是有差距的。男演员可期。
若处女作能如此,也可以了。七分。还是主旋律了些。
2.5,感觉路子走歪了,其实香港市井生活的营造很细致的,如果把老公婚外情的戏全剪掉,大概能达到许鞍华的五六成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