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是我看过的索德伯格拍的第三部电影,索德伯格成名后拍商业片有个特点喜欢用巨星云集战术,即便是一个小配角也让巨星来演,例如《11罗汉》里把好莱坞一大群型男堆到一块偷东西。
我上一部看他导演的《传染病》也是,三帝三后加盟,不得不感叹索德伯格兄实在是太有号召力了。
说回本片,这次《副作用》虽然算不上巨星云集,但有“英伦绅士”裘德洛、“龙纹身女孩”鲁妮玛拉、“魔力麦克”查宁塔图姆、“气质女神”凯瑟琳泽塔琼斯四人加盟主演,这阵容也挺强大了。
刚开始看片名以为又是跟《传染病》类似的题材,医务工作者为攻破疑难杂症研制新药最后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挂掉之类的,结果我猜错了,这电影是一犯罪惊悚片,从前到后讲的都是一个阴谋,鲁妮饰演一个患有忧郁症的软妹纸;裘德洛饰演一名医生,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软妹纸的主治大夫;而泽塔琼斯阿姨则是软妹纸的前一任主治大夫;塔图姆饰演软妹纸的丈夫,他因为内幕交易被判商业犯罪蹲了4年大牢刚刚出狱。
影片前半段导演留下了很多包袱:1.软妹纸总是莫名其妙企图自己伤害自己2.软妹纸跟裘德洛有点走的太近甚至产生依赖3.软妹纸对丈夫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爱,好像在逢场作戏4.泽塔琼斯阿姨和软妹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5.泽塔琼斯阿姨总是旁敲侧击的引导裘德洛去做些什么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给观众留下了一堆问号,不过导演前面铺垫的非常细致,循序渐进,镜头干净唯美,特别有大师风范。
按照以往的观影经验,这时候应该安排个剧情反转啥的震一下观众,结果不出我所料,就从软妹纸吃了裘德洛开的治疗抑郁症的新药后,戏剧冲突真的来了——这药有副作用!!!
什么副作用???
吃完了会梦游!!!
梦游又怎么了???
尼玛软妹纸拿刀梦游把老公给捅死了!!!!!!
我草!!!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震惊了!!!!!!
之后的剧情我是一直张着嘴看完的,各种大反转啊,我就不剧透了,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只能说编剧的想象力太丰富。
下面说一下四位演员的表演吧,先要夸赞一下女主鲁妮玛拉,演的真心好,演技全在小眼神里,该深邃深邃该空洞空洞,拿捏的非常到位,绝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还奉献了露点激情戏,不过头发遮住了脸,不知道是替身还是真身;男主裘德洛虽然头发越来越少了但是演技越来越精进了,影片里用了一招漂亮的反间计,使敌内部自生矛盾,这段演技处理的非常有爆发力;泽塔琼斯阿姨确实老了,不过风韵犹存,就是激情戏演的有点太假,哈哈;查图姆,说实在的,完全打酱油了。。。
最后总结一下本片吧,比我上一部看的《传染病》强,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前面铺垫的非常好,一直按套路走,但后面的部分有点反转的太突然,而且后面的剧情也很牵强。
传说这是索德伯格拍的最后一部商业长片了,不知道真的假的,还是推荐看一下吧,挺不错的犯罪惊悚片,看完全片你就能理解我题目上说的什么叫 “自作孽,不可活”。
其实也没有剧透,说的都不是主要情节。
这是一个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是所有类型片之中最接近艺术的一种(当然放在一个艺术家手里任何类型片都可以变成艺术,“索拉里斯”就是一个科幻片,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手里就是艺术,在史蒂文·索德伯格手里就很难说。
)。
这不是最初的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当然是关于金钱和女人(什么电影不是!
),黑色电影也需要欲望和体面,当然欲望要大得多,但是体面必不可少。
汉弗莱·鲍嘉作为萨缪尔·斯培德或者菲利普·马洛最重要的而且最吸引人的就是他要体面而且有体面。
当然他有欲望,他的欲望是黑色电影的另一端:神秘的女人。
“副作用”中的Jon Banks没有体面,或者说,他的体面并非作为一个人本身的体面。
他失去了事业和家庭,这两者本来就不堪一击,尽管它们看上去很漂亮(或者说“体面”)。
我们可以看看他的办公室、住房、出入的餐厅、来往的人们、服装、汽车,这些就是他在电影中所失去的,并且试图夺回的。
而且他做到了,他的妻子回来了,尽管这个女人对他没有信任。
这是悲观的地方,一个男人,费尽心机,甚至接受对手的游戏规则,只能夺回他失去的那些并不算美好的东西,包括一间新的诊所。
我们当然不能就此判断他对妻子和工作的爱。
看看妻子这个角色的出场,23分39秒,在医院的餐厅,她第一次出场,参加应聘面试前,Jon给她开药Beta Blocker,她的第一句对白是关于丈夫的职业,“这就是有个能开处方药的丈夫所带来的好处。
”然后Emily出现,两人的对话被打断,她出现之后,妻子再没有说过一句话。
28分09秒,在家里的客厅,第二次出场,两人谈论的话题是Jon新工作的收入,然后他们开始有亲密的举动,但是被儿子打断,这是她跟前夫的孩子。
在妻子的最初两次出场之中,在Jon离开之后,都有一个较长的脸部镜头给妻子,没有对白,索德伯格没有对这两个镜头做更多的暗示,但是两个跟叙事无关的镜头及其长度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介入,我们可以做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我觉得这两个镜头最直接的解释在于:她在反省这段婚姻关系。
说到这里,我对这个电影的基本看法就是:用黑色电影的形式讨论现代的婚姻关系。
这才是索德伯格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不知道有没有别人做过这种尝试或者做得更好,反正我暂时是想不起来。
34分50秒,同样在家里的客厅,关于妻子面试失败的对话。
到了这里,他们两人的关系已经交代的非常清楚了,接下来就看杀人案怎么去破坏这段关系:43分16秒,在卧室的床上,妻子有几句对白,但是没有入画,案件跟家庭第一次有联系,在此,妻子只是旁观者。
45分58秒,Jon吃早餐看关于案件的新闻,妻子从画面前经历,最后坐在他和电视中间,然后他们出门,被记者围堵,Jon让妻子离开。
51分06秒,当晚睡前,妻子开始就案件带来的第一波麻烦质问Jon,对话结束之后,Jon关灯,画面突然淡出。
接下来才是关系破裂的主要内容:57分15秒,Jon把关于以前一个女病人的投诉信给妻子看,妻子提出多次质疑。
63分43秒,妻子带儿子回家,Jon因为调查案件忘记接儿子放学,她开始指责他。
67分29秒,Jon跟妻子讨论案件调查的进展,她拒绝谈论与案件有关的事情,开始更多的指责。
接下来,Jon遭到了检察官、工作伙伴的拒绝。
然后77分16秒,在一个Jon在街头行走的手持镜头之后,他回到家,妻子收到了一封关于他和Emily暧昧关系的告密信,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妻子离家之后,Jon开始反击。
在接下来的将近30分钟里,一直到电影结束,妻子没再出现,最后我们看到的是,Jon接儿子放学,然后上车,和妻子在汽车前排谈笑的镜头。
这只是Jon的结尾,整个电影的结尾留给了Emily和精神病院(跟电影开头的那栋公寓外观类似),像盒子一样的建筑物,很多的窗。
现代的婚姻关系一直是索德伯格想说的主题之一,从“性、谎言与录像带”开始,在“传染病”里,同样说到了现代婚姻,有出轨、丧偶这样的情节,但是他从来没有像“副作用”这么悲观,Jon在整个电影里没有得到妻子任何一点信任和支持,完全没有,而就算这样,挽回婚姻却几乎成了他反击的最大动机,在他成功击败对手之后,电影也及时地让他赢回了婚姻和家庭。
可问题是,这样的结局,值得我们为Jon感到高兴么?
唉,甚至不值得我们为他感到难过!
Emily的故事也是一个婚姻关系破裂的故事,就像开头和结尾的那两栋建筑物。
看《Side Effects》,故事、明星等元素还在其次,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这是因为,这名好莱坞最有名的导演在宣传这部影片时宣布,《Side Effects》将是其最后一部上院线的作品。
在一个乔丹、舒马赫满天飞的时代,这种宣言是否靠谱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趁这一机会来回顾一下索德伯格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Side Effects》是索德伯格一生成就的结晶。
索德伯格少年成名,并且《Sex, Lies, and Videotape》于戛纳一举摘得金棕榈后,制作了一系列小成本实验电影,但这些电影多毁誉参半,而且影响不大。
真正让索德伯格“步入正轨”的是《Out of Sight》。
这部电影不但展开了索德伯格与乔治·克鲁尼的长期合作,而且也让索德伯格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长处是虽然无甚新意、但制作精良、很有风格的类型片。
2000年正是索德伯格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打造的事业高峰。
《Traffic》和《Erin Brockovich》都不能算是有多么大的野心,但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制作水平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这两部影片不但票房很好,还成功为索德伯格赢取了奥斯卡提名和最佳导演奖。
从那之后,索德伯格基本上锁定了自己的路线,大多数时间拍摄水平高的商业片,少数时间进行自己的探索。
其中,《Ocean’s Eleven》系列、《Contagion》、《Magic Mike》等片可以算作第一类,《Che》、《Bubble》、《Eros》、《Solaris》则可以算作第二类。
对于一个好莱坞导演来说,最难做的事其实就是打造自己的一个班底。
如果有了成熟的班底,那么其实这个班底的每部制作都应该有较为稳定的版本。
比如,斯比尔伯格数十年使用同样的摄像、音乐、和制片,伊斯特伍德更是养了整整一个剧组。
这也是为什么伊斯特伍德自己参演、没有指导的《曲线难题》水平也很不错:这个剧组除了导演换了人(导演本人是伊斯特伍德剧组原副导演和制片),其他都是原班人马。
和这些导演相比,索德伯格更为多才多艺:他不但出任自己电影的导演,而且经常出任制片、执行制片、编剧、摄像、剪辑等职务(很多索德伯格的粉丝都知道,经常在其电影中担任摄像的彼得·安德鲁斯其实就是索德伯格自己)。
这样一来,索德伯格更能确保自己影片的水准。
当然,这不是说只要索德伯格出品的就一定是精品,像《Haywire》、《The Good German》都不是质量太高的作品。
但总体而言,索德伯格的电影还是好片远远多过烂片,而且由于其制作水平,即使是烂片也不会特别垃圾。
另外,由于索德伯格这几个字的金字招牌往往能够吸引到很多大牌,其烂片不会一无是处。
从以上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在《Side Effects》看见很多索德伯格标准性的签名。
从制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又是明星云集,幕后的参与者则包括了安德鲁斯以及索德伯格常用的编剧本恩斯。
和一贯的索德伯格作品一样,这部片子也制作精良。
从内容上来讲,《Side Effects》则是索德伯格作品中常见的“混搭”商业片。
如果用好莱坞管用的分类法一言概之,那么我们只能说《Side Effects》是一部悬疑片。
但就《The Informant》这样较为优良的索德伯格影片一样,《Side Effects》又和标准的悬疑类型片有所不同。
我们甚至可以说,就和《Side Effects》涉及的精神病内容一样,这部片子颇有“精神分裂”的特质,前半部分趋于写实(因此会出现很多对于戏剧意义不大的细节,节奏也颇为迟缓),后半部分则是标准悬疑(因此故事更为吸引人,但戏剧化和刻意的程度更高)。
对于如此一部混搭片来说,能够一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实属不易,而且最后能够自圆其说也完成了其作为商业片的宗旨。
按水平来说,这部片子在索德伯格的所有作品中应该算是中上。
如果此片真是索德伯格的收官之作,那么也算恰当。
看了半小时以为是无良医生联合黑心药商骗病人试药的故事,后来发现是心理医生智斗两个女诈骗犯,后半部分是够峰回路转的,但是为了宣扬正义把两个反派写成傻子被男主忽悠得团团转也是太欠考虑,两个精心策划演技高超的高智商诈骗犯,能那么实诚,分分钟中了男主离间计?
败笔。
也是狠,最后一个送进监狱一个送进精神病院,连解开误会的机会都不给人家,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俩都送监狱里去,剧情就该往女子监狱那个方向走了吧。
要是能有续集就好了,拍个跟这个完全反概念的,消失的爱人那种的,正义变成狗屁,Emily绝地反击,玩疯男主,最后跟医生姐姐满世界逍遥去。
从一个在酒吧打工的穷学生,到有房有车有游艇的阔太太。
被一夕打回原形,进而抑郁可以理解,但将一切归罪于老公,炮制出这么一处杀人闹剧,就实在是不可救药了。
Banks医生最后将Siebert医生绳之以法后,没有照约定放过Emily,就是因为,“对未来最好的预测就是过去的行为。
”这个谁都可以背叛的女人不值得帮助。
这个女人没有朋友,不然也不会在低谷的时候无人倾诉,Siebert医生轻易将其掰弯,并毫不费力的成为同谋。
也是Emily有奶便是娘,有稻草便能救命的自私心态使然。
但我依然觉得作为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医生,想要靠诋毁抗抑郁药品操控股价,总会有比杀人更好的办法。
Siebert医生的计划与其说单单只是为了商业欺诈,倒不如说更主要的是想除掉Martin,而将Emily占为己有,捞些钱只是顺手。
至少她对Emily的感情明显要强过Emily对她。
她是真心想双宿双栖的,可惜和Martin一样,所托非人。
Emily有抑郁症,她的自杀很可能是临时起意,或者下意识产生,因此从撞车时候系着安全带,公司播放着汽车碰撞试验视频,就能推断出一切是阴谋,多少还是有些牵强。
比之更牵强的是这个计划成功的关键更多的取决于他们陷害医生的智商。
尤其是对于Emily,这个计划首先需要坐实她是个精神病,其次也要确定她是个杀人犯。
而这个医生必须是能力足够做到将她无罪开释,并治愈出院,却不能察觉蛛丝马迹发现阴谋。
这样的要求太过苛刻。
而如果阴谋失败,无论是被当做杀人犯,还是精神病,Emily的一生都会被监禁。
这样的计划,一个如此自私的女人居然会同意执行,多少也有些异想天开。
关于Dierdre,无论是当提及Alison事件的时候的质疑,还是Emily照片如此明显的摆拍,都会令她震怒。
至少说明她对Banks医生并不是那么信任。
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肯定有过一次伤害,再次信任一个男人,并且是在很多证据对他不利的时候还会信任,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爱。
所以看来看去本片中最善良的女人,还是Martin的妈妈,这个对于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女人还抱以极大同情,并会为她发声的母亲,在得知真相后的一巴掌,也同时打出了观者的愤怒。
Catherine Zeta-Jones的确显老,但如果你是在看完《破碎之城》不久看的本片,还是多少回复些希望。
而对于Rooney Mara,你如果只看过《龙纹身》,就等着惊艳吧。
花絮:1.Steven Soderbergh最初想让Lindsay Lohan出演Emily,并对她试镜了三次。
但最终出品方感觉Lohan自身的法律方面的问题会影响电影进程。
最终Rooney Mara入替。
2.出品时的报道是,本片将会是Steven Soderbergh作为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3.Rooney Mara为拍摄本片,推掉了《刺杀本拉登》的邀约。
4.Blake Lively原本是本片的女一号,但制片公司放弃了投资本片,直到Rooney Mara顶替出演后,才重新投资。
5.到2005年为止,大约有68个记录在案的梦游杀人案件。
6.Justin Timberlake曾被考虑出演Martin。
7.Emily Blunt, Olivia Wilde, Imogen Poots, Alice Eve, Amanda Seyfried 和 Michelle Williams 都被考虑主演本片,Blake Lively曾被确定,但最终被Rooney Mara取代。
8.地铁站里抗抑郁药Ablixa的大幅海报上的女人,是英国女演员Alexa Brown。
《副作用》观后:影片由国际巨星级人物裘德•洛与鲁妮•玛拉主演,剧情相当精彩,两位巨星的表演也没得说,如用另一片名《迷离药谎》,可能更契合影片扑朔迷离的内容和悬疑惊悚的分类。
我看这部影片,纯粹是出于对抑郁病人的好奇,最近在周遭发生的一系列抑郁病人杀人与自杀的案例,令人震惊和不安,这种病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症状和后果?
一直萦绕着我,看到这部电影自然喜不自胜,希望从中有所发现和解答。
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影片的剧情,居然与我对日前发生的杀人案情的推测惊人相似,只不过患者由女猪换成了男猪,太神奇了,一下子觉得自己很有编剧天份,若有足够资金投入,又有知名导演和大牌演员加盟,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也不是不可能。
哈哈,我在做梦呐!
《副作用》全片充斥着诡异的气氛,就配乐上来说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电影剧情设定上槽点太多,悬疑味儿有了,但却不够惊悚,简单的说这是一个“阴谋家、女演员和冤大头”三人之间博弈的故事,好在“冤大头”智商高,最后用离间计将罪犯绳之以法,但片子最大的漏洞在于“女演员”人性动机上的失败设计,“冤大头”医生的逆袭多了几分反转剧的意味,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好的。
几点疑问希望大神帮忙解答一下:1我还是不明白女主杀老公的动机,他本来和老公结婚很开心,就因为老公出事被抓了就要杀了老公(表示不能理解)2她到底本来就是拉拉还是见了女心理医生变成拉拉了(如果本来是拉拉,那为什么要和男朋友结婚?
)3不理解女主背后这一系列阴谋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
)其实挺好的一部电影!
希望大家帮我解答下这三个疑问
我之所以不喜欢裘德洛演的医生,主要是因为:1、他在追求真相的路上,使的是阴招。
他不但在这对拉拉情侣中两头挑拨,故意造成假象,并利用人的脆弱乘虚而入让两人反目(恰好利用狱外女医生关心自己情人这一让人倍感温暖的情愫来让两人反目,这样的安排十足混蛋)。
此外,他还伪造测试结果,让一个并没有精神病(实际上他完全明白)的人忍受精神病的治疗(这难道不是一个医生最彻底的道德沦丧吗?
)。
2、他的这一切复仇行为,并不是为了那个无辜冤死的男人,而是为了自己被剥夺的生活,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执念而陷入困境的生活。
更应该看到的是,医生这个身份在裘德洛那里只是为重获自己个人生活的一个工具,这是自私的。
而恰恰这种身份的工具性使用,是对职业道德的最大亵渎。
真相要不要追求?
当然要,但是你不能以非人性、不道德的手段来追求真相,以暴易暴并不能提高你的合理性。
正义要不要执行?
当然要,只是利益参与方从来都不会执行真正的正义。
所以,当裘德洛饰演的医生最后竟然全身而退,从学校接回小孩和老婆一同离开,我感到很震惊。
看似他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但是是以邪恶的方法,这个人怎么能不受到惩罚?
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但因此而模糊了黑白却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有的思考和行为。
一个瘦得只剩下排骨的女演员,一个18岁就已经秃顶的曼联壮男,八杆子也打不着,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名字Rooney。
在[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的赤裸挑逗后,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再一次毫不吝惜的正面全裸,相比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之类的传统美国大妞,她的美丽、表情、演技和做派真的很另类。
前半段看下来,以为是这个姑娘的抑郁症演技秀,能让查宁•塔图姆 (Channing Tatum) ,裘德•洛 (Jude Law),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这些牛人,来给自己配戏,监制和导演对她的重视可见一斑,演这种城府颇深的女人对她来讲是小菜一碟。
而演惯男花瓶的裘德•洛 (Jude Law) 其实并不太适合这样高智商的角色,最终反而是他成了唯一的胜利者。
英国人很文艺,但是除了福尔摩斯以后,聪明人反而在影视中比较缺乏。
好莱坞时不时会有这种精心算计的电影出炉,一切看似无意实则早在安排之中,但在现在观众口味已经很挑剔的今天,这种有点问题的预谋还是不够。最后裘德洛大反击还真是把电影降了一个档次,无辜无奈才会引起社会审视。凯瑟琳带着眼镜实在没认出来,女主是龙纹身的女主,看完才发现演员卡司实在太强大了…
Ugh rich white people
结局的基情好狗血
球球虽然秃了但是智力没退化!演技赞一个。泽塔琼斯真是拼老命了最后可真的是大跌眼镜,阿姨自重...钱老板肉滚滚的没脖子相当于龙套……鲁妮真的是美到惊艳!这个剧情整体可以概括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的,但是如果我来拍我绝对会拍得更加阴暗!
摄影真是美,前半部的恍惚腔调也赞
文艺版的trance啊~~~拍得也蛮好看的~
两个女主角都好惊艳啊。。。医疗道德法律题材的最喜欢了
索德伯格同学请问这片哪里有悬疑。。就当为了看一眼鲁尼玛拉算了。。
前面的半截真是有够慢吞有够闷
又教会大家 千万不要惹心理医生
不好看
索德伯格的癖好,就是把艳情片、灾难片、惊悚片通通拍成默片。要不是剧情反转一下,我就真睡着了……
鲁尼玛拉是丑
行云流水
1,joh并非正义,三个人都很坏,但joh复仇成功很主角光环。2,Emily是同谋,也没爱上joh,居然这么容易背叛爱人Siebert,这故事编的。S和J,已经明确对立了挑明敌意了,S怎么会放弃进去看E呢,她不知道离间计的概念么,又不是S和J合谋栽赃给E。这俩女的是相爱的,是合谋捞钱,居然不相信彼此都去相信了敌人,好了,两个女的都被坑了。3,反转有点刻意强行了,毕竟很多观众看到反转再反转就觉得牛逼了。4,这片豆瓣都不给悬疑的标签也是够扯的。5,吐槽下,安排男女床戏但不安排女女床戏。
剧情有点寡淡,看后略失望. 我的老男神演技好棒赞一个...我的新男神怎么就这样死了............-__-
经常看无脑动作片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会错过剧情精致到让人窒息的好片!还是得改改目前的观影习惯了。
查宁尼玛又在打酱油啊有木有 裘德洛老的真素迅速啊 惨不忍睹 泽塔琼斯反倒仍然很有风韵 最后 额 龙纹身的女孩儿啊 简直就是个bitch 结局还挺解气的。。。
挫爆了。。。。
心思越缜密 活的越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