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秒都有笑点,岔气足足90分钟!
很多人说公务员的工作枯燥无味。
但电影中的这位意大利铁饭碗公务员,工作丰富到让你羡慕。
在草原放羊,边放边欣赏美景。
和凶猛动物打交道。
给北极熊撸管。
男主本是一位超级热爱自己铁饭碗工作的黄金单身男。
每天跪舔办公桌。
从小喜欢盖戳。
(儿时盖戳)长大后,他有了一份全职盖戳的铁饭碗工作。
每天花式盖戳。
(盖戳)偶尔收点小贿赂。
女朋友和丈母娘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丈母娘和女朋友起身)(一声令下,女朋友和丈母娘立刻起立)妈妈每天扮演五星级大酒店服务员。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活少、钱多、社会地位高、离家近,羡慕吧。
但是,这位铁饭碗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了。
因为他面临着被裁员的危机。
经历了一番激烈的竞争后,他最终被“暂时转移”(意思是,逼你自动辞职)。
因为他既没有自身的残疾。
(残疾同时)(这个同事因为自身残疾被留下)也没有残疾的亲属。
(残疾同事2)亲生母亲简直健康到自私自利?!
你要多少有点病我也没事了啊妈妈 你总是太过注意健康你这是利己主义
临时向女朋友求婚也无用。
因为他没有在条例颁布之前结婚。
你结婚也没有用
于是,他收了已经被感动哭的女朋友的戒指。
走出了高档餐厅,把女朋友请到了路边摊。
并非他无情,女友对他的“爱”全是因为这份铁饭碗。
当得知他有可能被“劝辞”之后,丈母娘立刻让他不要再打电话。
女友也马上投入了另一个同事的怀抱。
男主被一次次调到偏远地区,可为了保住这份铁饭碗的工作,他在每一个岗位都活的相当棒。
主管裁员的女干部,一次次把辞职补贴金加价,却拿他没办法。
告诉我一个最恶心的地方就像粪池一样的地方恶心到连放射性废物和寄生虫都活不下去
最后,终于来了一个狠招。
(北极)北极!
(北极2)工作任务还是保护科研人员不受北极熊攻击。
(男主要接替的工作人员)这次,他总该投降了吧。
然而,不是的。
美女从天而降。
工作也变成了欣赏美女。
美女同事提醒他要注意背后,以防北极熊从背后袭击。
他却醉的不知归路,坚守着美女同事的后背。
终于,在周末时被心满意足的被美女同事领回了家。
你要跟我一起走吗?
不 瓦雷利亚 你应该想跟你男朋友在一起我没有男朋友 你收拾东西要多久
所以,早有准备,才能秒速与美女回家!
(已经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可能已经猜到,这位美女同事的家庭并不会太简单。
只是没人想到会复杂成这样!
男主先是从相册中了解到这个女人有N个伴侣,几乎是到一个地方工作就换一个伴侣。
女主甚至还是一位双性恋。
接着,女主和每个伴侣所生的孩子都接连和他打了招呼。
惊喜还在继续,最后还冒出来一位借住在女主家的没穿衣服的前任。
伟大的爱情,除了等待,还有接受。
女主的混乱情史和复杂家庭关系,男主就这样统统收下。
爱屋及乌,除了人他还痴迷地爱上了挪威这个国家。
学习挪威语。
学习如何文明的排队。
学习如何家务平分。
学习如何把女主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
这些都是她的孩子?
妈妈你怎么说是她的呢?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甚至,他还学会了如何丢掉嫉妒心,放她去和前任约会,自己在家给她带孩子。
父母来挪威见到他的那一刻,他已经混在了那些无法辨别的金黄色“挪威脸”中。
当这个妈宝男开始告诉妈妈少打电话来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他真的恋爱了。
妈妈 你别再老打给我了等你难过抑郁到不行的时候再打给我吧
恋爱中的人总是冲昏了头的,更何况是这样固执的一个男人。
这样狂热的爱必然是有副作用的。
当他在电视机中看到两位意大利歌手的合唱时,他感觉到了祖国母亲的召唤。
于是,他在挪威的大街上发疯的按喇叭。
去吃意大利面,并且拆他们的牌子。
欣赏夜色下的“混乱”。
对祖国的思念就像突然袭来的爱情,无法抑制。
这心情,杉姐很理解。
就像想家的时候,雾霾都变成了熟悉的味道、亲切的字眼、留恋的理由。
他带着女友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意大利。
这下换了女友崩溃了。
(女友崩溃)她无法适应这里所有的“不文明”。
你要我怎么去教我的孩子们?
接受所有的东西 就跟你一样
所以,自家导演这样黑自己的祖国没有关系吗?
面对女友的离去威胁,这个铁饭碗果断还是选择了自己的饭碗。
导演热纳罗·努基阿德曾有《漫步云端》、《美丽的一天》、《阳光凶猛》这三部作品。
其中两部豆瓣有评分都在8.0以上,剩下两部因为评价人数不足而没有分数。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热纳罗·努基阿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喜剧。
且男主都是凯科·扎罗内。
切柯.扎罗内是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
地位嘛,相当于印度的阿米尔.汗了。
在上面提到的四部作品中,凯科同时担任了编剧和演员两项职务。
2016年,《我去哪儿?
》在意大利上映,创下意大利票房奇迹。
上一次创票房奇迹,同样是凯科·扎罗内自编自演的电影《阳光凶猛》。
所以,这对导演+编剧、演员的三角二人CP是妥妥的老铁呢!
这对CP不仅黑意大利公务员。
还黑国家。
挪威被描写为文明国家的典范,而意大利刚好就是反面教材。
意大利人按喇叭,挪威人从不按。
男主在挪威的街道忽然刹车,理由竟然是捡垃圾,而且“肯定是意大利人从这里走过”。
意大利人乱停放车辆,而挪威人从不。
这种搞笑自黑精神也堪称经典了。
随意挥洒的笑点,让人佩服。
举个例子,男主来到北极后,一拳打到墙上的国旗,国旗倒了过来。
(十字架掉)结果下一个镜头,就是他把这面倒着的国旗当做十字架来许愿的镜头。
故事的开头,男主在非洲的热带丛林里赶路。
司机刚刚说到这台车从没坏过,结果就报废了。
司机又说这里半个月没下过雨了。
天上就来了下起了倾盆大雨。
并且还被不可能出现的部落首领抓了走。
在这里,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观众跟着这些部落的民众一同进入到了男主的记忆中。
所以,从一开始,编剧就埋了两个包袱。
一、男主讲完经历后,是否会被杀死。
(如果男主讲完经历后,首领认为他不配踏过他们的领地,他就会被烧死)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第二个疑问,直到男主与女友分开,重新回到了心爱的盖戳岗位之后才解开谜底。
重回铁饭碗岗位的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电视翻来翻去,不是自己曾和女友研究过的磷虾。
就是他们一起撸过管的北极熊。
在办公室的日子,再也不是快乐的了。
而是无穷无尽的束缚。
当我看到鸟儿飞翔的时候 我意识到了我还有他的电话
于是,当杉姐和大家一样瞪大眼睛等女主接电话的时候。
却传来那句“给我带只鹌鹑,刘济”。
当大家都刚刚被奚落之后,却又忽然切入女主打电话来的画面。
并且她又怀孕了!
先降低期待,又忽然给惊喜。
秒秒钟打破刚刚建立的起来的主观印象。
冲突和笑点就是这样出来的。
编会玩儿啊!
男朋友送礼物都应该是这个节奏就对了。
男主问孩子是谁的?
女主的回答也颇为幽默:我就告诉你这几个月他特别固执动都没动跟块铁似是
男主立刻明白了,这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是他一开始出现在非洲的理由。
部落首领放他走,因为他的孩子再过几个小时就出发了。
嘴里念叨着,希望有一个儿子。
见到女儿的下一秒就酥软到爱不释手。
这部电影中的笑点就像生活。
所有的一切都来自意外。
意外的那么美好。
很多人从男主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受父辈的影响,希望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男主的父亲到退休N年之后,还一直不忘那份职业伤认证书,只是希望政府多一份补贴。
他认为这就是体面和风光。
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当他走出去了才发现世界那么美。
才发现,没有条件的爱情那么真挚。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拥抱世界,不止因为父辈的观念。
而是你的不勇敢。
一颗勇敢、自由的心,才值得你追求一生!
借用男主母亲的一句话:去你妈的铁饭碗!
最近看到的最好看的轻喜剧了,从1/4笑到结局,最后编剧还加入了慈善因素,让人不由得感动起来。
讲的是一个基层公务员为了保住铁饭碗与官僚机构斗智斗勇最后竟然意外的收获了爱情的故事。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浓浓的自黑,别说等红灯时要不要按喇叭,要不要排队,罗马到米兰的航班延误四小时时,男主说我感觉回到家了,这些莫名真实的笑点让人忍俊不禁。
男主那点小市民,小心思,表达的幽默诙谐又清清楚楚。
都说意大利人是欧洲的中国人,诚不我欺也。
哈哈哈。
凯科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所树立的目标跳过了为之奋斗的过程,轻松地就走到了高人生高峰。
凯科在人生刚起步的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这辈子的追求,在体制内获得了一份天时地利人和的“铁饭碗”,他热爱并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一切,同时又对得到的一切充满世俗的偏见,在官场的十五年看似给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学会了圆滑处事,但实际上却处处显出他不成熟的内在。
没有了追求和目标凯科这十五年的人生陷入了停滞的状态,这也是当他在面临新政策裁员时不肯放弃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因为守住饭碗成为了他“新”的目标。
“守”是他人生蜕变的阶段,尽管影片用喜剧的风格去描绘了他的这段人生,但实际上我们也是能从中看到他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
似乎是对这十五年“温室培养”的还债,他的这段人生充满了缤纷多彩。
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为了“铁饭碗”而活的人,这份体制内的工作也不是他人生的全部了。
看似最后的放弃是对爱情与家庭的妥协,其实更像是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人生,得到了新的追求和目标。
尽管这是一部意大利的喜剧电影,但是却能让中国人也获得许多共鸣,这也是这部电影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吧。
2017-7-9 12:44《我去哪儿》(2016)。
豆瓣8.1。
一位即将被裁员的政府公务员,为了保住舒适的铁饭碗,誓死不签辞职文书,被上级派往各种艰难险恶的地方岗位,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愣是全都坚持了下来,还顺道收获了爱情。
好有意思的一部意大利喜剧。
节奏非常快,剧情十分紧凑,适合看不了慢片的急性子看。
影片从开头仅有的几句台词开始进入爆笑模式,一路高歌猛进直到结束。
全片并没有硬凑的笑料,每一步的进展都符合逻辑,故事发展迅速让你来不及思考就又有新鲜的动向。
少见的政府机关的题材内容,有点前苏联电影的影子。
男主被下放的几个地方也太美了。
影片从意大利到挪威,再到冰雪北极,风光绮丽,美不胜收。
最终,为了有缘相遇的爱人,男主放弃了一直坚守的铁饭碗,故事圆满结束。
影片欢脱轻快,热闹有趣,剪辑调度轻松自如,质量很高,时长仅1个半小时,周末放松身心的最佳选择。
意大利2016年票房奇迹。
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凯科·扎罗内的作品第四部曲。
38岁青年凯科·扎罗内实现了自己生活中所有的梦想:和父母一起生活避免独立生活的花销,和女朋友持续交往避免婚姻和家庭的责任,狩猎与垂钓许可办公室的铁饭碗工作避免工作风险,这些他都做到了,他的生活轻松得让人嫉妒,连老天爷也看不过眼了..
《我去哪儿》,这个问题再往前看一步,就是我从哪里来,我来自南欧,享受政府体制,拥有稳定又顺利的工作;而北欧靠的却是救助机制,靠的是生存的艺术。
这根本算不上矛盾,毕竟原生历史和环境不一样,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查历史原因,太长了就不聊了,我们直接看电影。
第一部分——体制下的罪男主扎罗内的状态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处在公职体系内,工作状态自由散漫;可以随便请假;拿着相应工资还有各类补贴,轻松超过中等阶级。
电影把写真弊端总是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很棒的一点,敢于承认才是改正的开端,顺便提一句,好过那些明着打苍蝇抓老虎却还是私欲甚大的要好。
当然不可置否的是作为男主光环还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戏剧性的反差萌所在。
第二部分——自我寻找最近一直在接受到有关原生家庭的信息,是真的,太重要了,好吧。
现代化的南欧生活节奏快,所以人们等不得车就一直不停的按喇叭,处处着一种无声但默契的生活方式——不要嫌麻烦。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校园暴力不关我们的事,社会问题也要我们闭嘴,甚至连如何在工作中立足都要父母来教。
但北欧不同,人们真诚、文明,垃圾分类,不按喇叭,从不插队,包容不同语言和文化,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吧。
可是当扎罗内学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父母简直但崩溃,这些细小的习惯让他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变得文明、理智、不再嫉妒。
当他完全成为另一个样子,是不是失去了自己呢?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开始想念原来的自己,但他已经回不去了,他变得易怒,自我否定,那一刻他谁也不是了。
回到意大利的他和从前一样顺风顺水,他的原生环境让他自在,在听到女主怀孕的之后,他用极擅长的方式请假,甚至想要拿钱去买优越感,女主狠狠地推开了他。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似乎找到了文化共融的方式,皆大欢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提到的白矮星,简单来说,它只是一颗不太起眼,但是不断自我碰撞的行星而已。
我以为,它在电影里有一点暗示意味,就像男主一样不停的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习惯中碰撞然后塑造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自己。
我去哪儿。
非常搞笑的意大利喜剧片没错,就是你看过的短视频里面那个从小立志盖章的男主角。
男主角在小男孩阶段就志向远大,希望感受每天盖章生活。
一场变革改变了他原本平静又惬意的生活。
后面讲述了他历经各个岗位,还去挪威体验北极生活的故事。
学会了北欧人的“文明”,十分夸张,反差又搞笑。
本好奇意大利,最后看的乐哈哈。
我只是为了记录观影照片,电影真的很好看很搞笑。
值得去看。
刚看完,全片简直笑死,意大利人黑起自己还真是无下限!
男主角是一个立志从事铁饭碗工作的妈宝男,每天工作就是盖盖章,收点小贿赂。
政府裁撤冗余机构,劝他自动辞职并给予7000欧的补偿金。
被拒绝之后就把他调到天南地北甚至北极圈,试图让他放弃铁饭碗。
但这哥们是个实在的缺根筋,调到哪里都过得很开心,甚至在挪威还遇见了爱情。
女主角是个环保主义者,很有浪漫气息,每去一个地方工作就会谈一段恋爱,因此有着三个肤色国籍信仰都不同的孩子。
男主起初很难接受,但因为爱情,他渐渐以学习挪威的文明为荣,连大胡子都完美copy,从妈宝男变成了融合多种文化的好爸爸。
因为男主思乡情切,女主辞了职和他一起回到意大利,但她和孩子们适应不了文化冲击(包括周围人的排挤和政府的无效率不作为等等),女主让男主自己选择到底是要她还是铁饭碗,让男主陷入了两难。
结局就不剧透了,但是这电影真的不错,有些部分我觉得也很符合国人的情况。
电影对意大利、挪威、非洲的政治文化生活都有描绘,尤其对意大利的高级黑看得令人捧腹,风景也拍的很美,值得一看
电影对意大利的所谓"铁饭碗"工作极尽讽刺,公职人员享受着高福利高待遇,却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男主15年来做着同一样简单而重复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证),恬不知耻光明正大地接受别人小恩小惠的贿赂。
此外,电影还把意大利人刻画成"不文明人",他们乱扔垃圾,路上驾车拼命按喇叭,不排队...这样自黑的剧情也是少见。
幸运的是,男主遇到了改变他的女生。
在女主的感化下,他不再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放弃了铁饭碗的工作,他把所有的补贴用在慈善上,捐赠物资是,他写的那一句"不是感恩,不是怜悯,而是教养"真的感动到我
如标题所说。
在短视频看到剪切觉得值得一看,看完之后觉得很一般,个人文化底蕴不够造成理解困难。
反复出现的白矮星是想表达丧失激情活力死气沉沉还是表达多元文化碰撞融合?
抑或是高福利社会下的政治正确和政治不正确?
影评最后还要求140字,但个人看到后期是强压着快进的冲动看完的,文化程度和思想高度决定了写出更深奥或者表达不了更深奥的东西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作为喜剧很一般,我也没怎么笑出来。
黏性十足的寄生虫公务员的讽刺电影,能看出是黑。
哈哈哈哈哈哈,挺好玩的
讽刺了铁饭碗,除此之外,拍的一般
让人爆笑的影片。意大利人对铁饭碗的理解与追求,倒与中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北欧的左倾小资们,也是极尽挖苦之能事。意大利人对于本国的种种恶习,看来也是认识得非常清楚,且公开取笑。
哈哈哈哈哈不错啊
很轻松的文艺片
非常轻松的喜剧片
这个好看
段位尚不及开心麻花,更不用提同年的《丛林法则 》了。
文明与野蛮意志和解,北欧与南欧文化融合,一时之间分不清是对意大利的嘲讽还是热爱…北欧生活远比影片中更暗无天日,精神上的压抑表现得很直观
带着浓郁意大利风情的喜剧,令人开怀大笑。
边检和意面那两段最好笑
轻松愉快 自黑他黑 意大利喜剧
一直对意大利颇有好感,不仅因为游历的缘故。片中其貌不扬的秃顶公务员的种种所作所为与我大天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些恶搞的笑话恐怕只有如我等有源远流长文化的民族才有,原来这么变通的事,只有彼此文化才能如此理解。
应该翻译叫我去哪儿啊,一个视公务员为生命的男人在挪威遇到爱情,成长抉择的故事,电影对意大利自嘲的不是一点半点,不文明,懒惰,大男子主义等等,在观影的过程中作为中国人很有代入感,这部意大利去年上半年的票房冠军没那么深刻,但电影各方面都做得很扎实
意大利人自黑真是挡也挡不住,直男癌妈宝公务猿混吃等死2333那个北欧胡子真是笑死了....
非常适合国人
不好看,也不搞笑
70/100 太可爱的一部喜剧,讲述一个人到另一个形象的蜕变,各种夸张式的讽刺,调侃【小飞象】那里可以说是非常爆笑了。除了喜剧元素,其余的都平平俗套。作为意大利票房年度现象级电影,豆瓣上看过的人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