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预警。
首先,电影选了个不错的漫画原作,故事比较扎实,设定虽然已经不算新鲜。
随便列几个前辈,就知道它大概的路数,《第六感》、《源代码》之类,开创者肯定是名垂青史的,后来者无非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或者再类型拼贴。
《照明商店》就是,半部惊悚片,半部催泪片,其实两个类型群体受众并不重合,强写在一起有些勉强。
作为电影最大卖点的反转,也没有好好去做铺垫,一开始就是各种明示暗示,演员都努着劲用微表情剧透,细节也是反复特写反复提示,生怕短视频时代的观众夸它烧脑看不懂,大家知难而退。
稍有些阅片量的观众,不出十分钟,就大概能猜出来龙去脉,却还要耐着性子陪角色们一惊一乍,直到真相揭晓。
后半段又是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一扫之前的阴森诡异。
全部是暖黄色调,不停地进行泪腺轰炸。
如果有画外音,观众大概能不停听到“哭吧哭吧哭吧哭吧哭吧哭吧……”的提醒。
有效果吗?
多少有,毕竟母女、父子、情侣,都是人间普世之爱,又是生离死别,人人都能共情,很容易代入。
但正常人也很难经得住长达一小时的猛烈煽情,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连气口都不换。
这是语文说的“总分结构”,美剧最擅长的POV叙事,主线都没了,每段都泪流满面,观众一点有限的体液储存根本不够,情绪也难以维持亢奋,就不免会疲惫。
疲惫之后,自然是觉得累赘冗长。
以现在故事的体量和容量,细节再多,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小时出头,撑到如此长度,难免让人觉得注水。
注水的另一面是电影的改编未到位,叙事的薄弱只能不停引入情绪。
其实每个小故事都算不上精彩和特别,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汇在一起也有抱团取暖的意思。
当然电影也有优点。
如此前所说,故事是扎实的,逻辑清晰,角色也完整,工工整整,完成度在及格线以上。
前半段拍得阴气森森,谈不上多好,但在国内大银幕算是难得的景观,算是半卖半送了半部鬼片。
后半段虽然煽情过度,但演员们的表演都挺在线,哭得有诚意也走心,柳岩其实真的是有演技的,而且电影里丝毫没有卖弄好身材;章若楠和白宇帆也是有化学反应的,两人的情侣戏成立且感人;拉拉的线拍得隐晦,着墨不多,但处理得很舒服,恰到好处。
所以电影啰嗦却不讨厌,观众不会有抵触情绪。
电影在国产青春片里,算是做出了不一样的尝试,总好过永远是无脑的霸总甜宠,撒糖撒花。
但突破亦有限,整体水准并没超出及格线太多,离佳片的标准更是有点远。
这种类型拼贴还是有取巧之嫌(针对原著),韩国人非常擅长此道。
写不出有新意的故事,就拿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堆砌,也确实能搞出些花样。
但恐怖片和煽情片确实隔得有点太远,彼此受众基本不挨着,能够兼容并包的资深观众估计又受不了电影的浅白,几头靠不住,只能是求个全须全尾的完整。
电影做到了,但也只能止步于此。
前半段悬疑拉满,后半段煽情拉垮的类型漫改电影,基本达到及格线。
A. 前半段悬疑氛围充足末班公车,深夜站台。
夜归的男人走下汽车,第13次看到坐着的白衣女人。
她低着头,长发遮住脸,似乎在等人,又像是要完成什么事情。
男人终于克制不住好奇,找她搭话。
女生抬头,面色苍白,神情复杂,对着男人说道: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
年轻护士从睡梦中惊醒,继续自己的工作日常。
联系上晚班的男友,独自下班回家。
路遇一场车祸,同时看到也在现场的男友。
小情侣相伴回家,回到刚刚搬进来的公寓,一个形同“九龙城寨”的封闭筒子楼中。
瞬间穿越香港恐怖片,黎明拖着尸体回家,同死去的爱人吃饭,给尸体泡澡、缝补,沉浸在往日的陪伴中。
然后,在这个新搬进的公寓里,开始出现种种异象。
照明商店。
一个只卖灯泡的商店,老板冷淡漠然,神神叨叨,也不知道这生意怎么做得下去。
朱小梅母女。
美艳开朗的少妇(柳岩饰)带着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少妇情绪时好时坏,一时冷漠地提醒护士别多管闲事,一时又焦急地叫护士帮帮她女儿。
她戴上的手套从来不摘,半夜还上演了将女儿倒拖回家的恐怖场面;
江老师。
明显精神有问题的老人。
记不清自己的房号,边走边自言自语,看着打雷下雨就嚷着要去接放学的孩子,手里握着雨伞,还要一路唱着《小星星》;
神秘少女。
新搬来的房客,独自一人带着块灯牌,可是身后总有两个影子,而且房间电灯忽明忽灭,很显然还有鬼魂跟着她进入了房间;
砂石男。
身上沾满沙粒,喝着罐红牛,操着一口方言。
一会儿飘到悬窗之外问“有人吗?
”,一会儿要带着小女孩出走,一会儿又骚扰护士,充满着危险的感觉。
以及护士和男友自身,也出现了一些怪相。
比如木地板莫名出现的水渍,比如护士看见的离奇场景,满脸血痕的小女孩,多余的影子,少妇奇怪的手掌,一堆黄伞中江老师的照片,等等。
最后,护士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个地方,根本就照不出影子。
到此为止,悬疑感已被拉满。
整体来说前半部分完整和饱满,成功构建起角色和悬念,为后续解密提供了情感支撑。
接下来,就是剧透的煽情部分,不想被剧透的可以跳过。
B. 前后对应的煽情线索前面的种种异象,都是现实车祸中人生线索的一一对应。
母女情深。
对应朱小梅母女的故事,小梅救出了女儿,折断了手臂,将生之希望留给了女儿。
这条线索相对传统和平淡,难以出彩,于是煽情略显冗长;父子相处。
江大爷是被遗弃在养老院的失忆老人,已经忘记了一切,唯独记得的是以前要接儿子放学,下雨要带上雨伞,还要给背上的儿子唱“一闪一闪亮晶晶”。
可是衰老的他被儿子一家遗弃在这里,不闻不问,孤苦伶仃。
最后,儿子幡然悔悟,望着苏醒的父亲涕泪交加,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出院,继续生活。
铺陈还算真实,但无论是煽情还是转折都来得太生硬,哪有一瞬间就恢复孝心的道理?
女性同爱。
神秘少女和心爱的女孩一同逛街,开心跨年,顺走代表着两人名字(J & Y)的灯牌纵情奔逃。
可是心爱女孩要回家相亲,在公车上闹别扭。
撞车的那一刻,爱人保护了女孩,自己成为了无法复生的游魂,新房客最终也感受到彼此挚爱,放弃了回归人间,选择了相伴阴间。
蛮感动的一段,因为放弃生命,逆向选择同赴暗黑世界,显示出爱情的伟大力量。
毕竟是边缘话题,导演表达得很隐晦,中间多次喊“姐姐”。
比起前面两段更有催泪效果。
男女情爱。
就是护士和男友这条线索。
也即白宇航和章若楠两位主角。
据说原著漫画中矛盾更加复杂,男孩为了女孩奔赴而来,却遭遇车祸,于是男方父母将儿子受难归咎于女孩,女孩自身也愧疚到不行。
于是心念所致,也在这阴阳世界的夹层中徘徊无助。
电影中男孩是公交司机,女孩是ICU护士,与运砂货车相撞时,男孩选择献身保住更多的乘客,已经直接进了太平间,失去了领灯泡的机会。
女孩难舍难分,一遍又一遍播放着男孩最后一条语音。
始终不忍放手,于是迟迟无法走出边缘地带。
当然,最后她还是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我们终究要接纳命运给与的一切,放开苦痛和阴影,继续踏步在人生道路上。
C. 原作优劣与世界设定这样以弥留之际和阴阳夹层为世界设定的影视作品也不少,电影《冲撞》和日剧《重启人生》就是典型,算是一种套路模式。
从原作漫画延续到电影的一一对应关系颇有些意思,起码提供了按图索骥的趣味。
运砂的货车与公交车相撞,在公寓中出现的角色,都是在激烈车祸中受难的人们。
照明商店里的电灯泡,就是这些遇难者的生之希望,送出灯泡的老板,就是ICU病房的抢救主任,年轻护士的领导。
通过在生死界限的徘徊,护士看到了悲喜人间的爱恨情仇与人心的冷暖炎凉,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从男友罹难的阴影中走出来。
前半部分不仅是提供观影体验的恐怖段落,其实也是为现实部分埋下伏笔的过程。
只是,因为前面悬念拉得太满,后面的填充和煽情又不够厚实,结果带来煽情段落的无力与冗长感。
因为无论是母亲舍生忘死地救出女儿,还是被遗弃老人记挂着儿子,都是司空见惯的情感桥段,算不上多有新意的情感伏笔。
两条爱情线反而显得新颖许多,女性同爱关注少数群体,男女情侣洋溢着阳光清新的气息,都让人更能投入其中。
所以,如果在后半部分,加入更多的新颖情节,比如为母女和父子提供更为现代和丰沛的情感注脚,兴许就会更打动人心。
至于白宇帆等人演技的平淡,中间转折和“傻大胆”的生硬,就是本片显而易见的硬伤了。
姐姐推荐的电影,和姐姐一起看的。
姐姐已经看过了,大概给我讲了故事设定,是前面有点恐怖因素,但是看到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很感动的电影。
这里的人,有些可以离开,有些不可以了。
离开的女儿,带着妈妈的希望,回到了那个世界;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幸福地生活着;雨珊,不愿回去了,和护着她的姐姐一起,永远留在了这里;而沙土车司机,这场事故的culprit,放弃了回去的机会,努力帮助每个人回去,自己永远留了下来,他在赎罪,可他也是被生活逼着的苦命人;郑满,小章的男朋友,一个在危难时刻猛打方向盘将二次伤害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公交车司机,帮助心爱的女友离开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如果照明商店的存在,可以让发生意外的人们,有机会与在乎的人作最后的告别,那该多好。
“如果你身后有个鬼怎么办?
”“回头看一眼,万一认识呢?
”谁懂!!!
你害怕的鬼,是别人日思夜想想要简单的人,爆哭!
最后那一枚被拾起的平安符,会有人记得他。
留下的人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留恋的爱人、亲人,离开的人,去寻找自己爱的人,勇敢活下去。
珍惜身边人,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说到姜草,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它的作品所改编过的影视,《超能异族》,《我爱你》,《邻居》……那可谓个个鼎鼎大名,他作品的一大风格,就是在充足的戏剧张力之下总能有强大的情感冲击——《照明商店》也不例外。
我自己是早在很多年前,便在微博上追完了漫画原作,那时有许多人转发。
我点开条漫很快就被情节吸引进去——一个人走在黑暗的小巷子里怎么也出不去,只看到窗户后面有双眼睛一直盯着他。
时至今日其实大多情节已被我忘记,但仍记得,那时蜷缩在被窝里汗毛竖立的感受。
而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到《照明商店》将一个个细节和桥段真人化后,回忆瞬间又铺天盖地的袭来。
剧情设定和漫画基本相同,只是从章节式的叙事变为了更电影化的主角叙事:在icu工作的护士许念和男友郑满搬进了一座公寓,他们本想展开一段美好的新生活,却发现邻居似乎都身份诡秘,她怀疑和男友的生活陷入了危险之中。
看似好相处的单亲妈妈小梅,总带着一副不愿摘下的手套,女儿会在深夜时脸上渗出血来;独居女人雨珊她的房间灯泡时好时坏,灯下有两个影子,窗外会传来阴森的小星星歌谣;一个总是抱着黄色雨伞的江爷爷,声称要接儿子放学,却从未见过他的儿子在哪;以及一个诡异的照明商店,老板对许念说“你不应该来这里”。
“单空间场景”+“灵异现象”的设定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老港片比如《回魂夜》,《猛鬼大厦》。
前半段导演也成功渲染出令人不安的恐怖氛围,阴冷的色调,粘稠湿润的雨景色,人丁稀少的住宅区,没有一惊一乍的廉价音效,但已经足够让电影院的我感到毛骨悚然。
但是,“恐怖”并不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正当观众在跟随许念的调查寻求灵异现象的解释时,她在一段狂奔中从公寓穿越到了医院,许念茫然的以为自己做了个梦,却一转头在icu看到几个抢救的病人,正是她公寓的邻居们:雨珊,小梅女儿,江爷爷……于是故事的真相此时终于开始揭晓——他们都是一场车祸案的受害者,梦中的那座公寓,是灵魂居住的“阴阳界”。
只有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才能在这里相遇。
故事基调变得温情,也让观众意识到,此前所有让人不安的细节,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解释。
小梅之所以戴着手套掩藏着“反甲手”,是因为在车祸发生时,她想保护自己的女儿而使得指甲全部断裂;江爷爷患有老年痴呆,他住在养老院,只记得那个早已不关心自己的儿子。
而雨珊,她有一个深爱她的“姐姐”嘉怡,在车祸发生前她们刚吵了一架,雨珊说自己再也不想看见她,嘉怡也只能默默的守护在她的身后。
甚至是一直陪伴在许念身边的男友,实际也早已去世。
原来“照明商店”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已死之人对自己亲人默默的关爱与牺牲:他们知道自己已注定回不到人间,但亲人仍有一线希望,所以各自寻找办法,好让他们拿到自己的“灯泡”走出阴阳界。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至亲去世是什么感觉?
最赞回答说那并不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痛苦,而是在你今后生活的每一刻,一个洗衣机的声响,一张掉落的照片,让你忽然意识到他已经不在了。
又或者突然的怀疑,他是不是还在?
那是绵长而悲伤的思念。
曾有人说,人类有那么多关于祭奠死者的仪式和文化,并不是为了死去的人,而是为了还活着的人能有一些东西承载我们的思念,哪怕那只是一种浪漫化的想象。
在我看来,《照明商店》便是这样一种对生死最浪漫的解释。
在这座公寓里,会有单亲妈妈对女儿未来充满期望的关怀,教她怎么用卫生巾,告诉她“你很好看。
会有无法在现实世界里公开相爱的“姐妹”,只能如影子一般守护另一方的两人终于能够长厢厮守。
会有见女友思念成疾而误入阴阳界,担忧不已却又无法说明,只好默默帮她走出,却又留恋最后相处时间的痴情男友。
爱你的人并没有离开,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你的身边,帮助你走向更好的人生。
看完电影,灯光打开,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知怎的突然想起甘地的一句话:“在我看来,生命就像黑夜,但有了爱,便有了光明。
之所以打三星,就是因为导演想法太多了,想表达的欲望过于强烈了,所以我们常讲,好的电影一定是克制的,克制导演的表达欲望,克制演员的表演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拍出好电影。
在这里,导演想表达母女之情,父子之情,同性之恋,异性之恋,越到最后反而力量越削弱,电影也就失去了他的成长性,其实每一部电影都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造化之功就在导演的手里。
另外,一个导演的好与不好,真的就是一部电影定乾坤,至少这个导演就很难再超越自己,导演的高度也就这样了。
我在观影前对影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面吓人后面感人”。
其实我在看完之后一直没敢骂,因为,他确实是,先“吓人”后“感人”,和我很喜欢的动漫《深海》的逻辑差不多,但是我很爱深海,所以我觉的不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我的偏见。
但是我一想,《深海》的画风和音乐本来就能吸引我看下去,然后实际上,一切还是有迹可循的,观众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是梦境,就是对于后后期的大转弯,它是有足够多的铺垫的,这个铺垫不是一滩水,也不是一个手指,而是梦境中所有的人物,和影片开始小女孩所经历的船上的人是基本对应的。
但是这部电影前面就是一直故弄玄虚,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拖着女儿在外面走,那个痴呆的老爷爷为什么要让他看后面是什么,而且那一滩水直接设计成男主一直在出汗不就行了,那女孩都能有两个影子,男主一直出汗怎么了?
就是怕大家猜出来,又不是在拍悬疑片,最后弄得那么生硬。
整个看下来,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就是割裂的,前面就是各种奇奇怪怪,后面就是一个一个人物轮流讲他们的故事,逻辑也是十分的不明白,男主想要女主离开,方式是让她意识到这里不对劲,然后,这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要拿灯泡?
怎么女主一走就都知道要拿灯泡了。
最不合理的就是柳岩这个角色,那个手怎么不对劲了,是很多土吗。
然后,她好像是唯一一个知道可以去拿灯泡的,怎么早不让女儿去,我真的他们再多抱一会女儿的灯的熄了。
然后还半夜拖女儿.......。
看了电影《照亮商店》的首映,应该说它对原著的还原度还是挺高的,特别是在内核的情感层面,前期的悬疑设定与后期的情感真相形成巨大的合力,有陷落于亲情和爱情的感动,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早关注到电影《照明商店》,是因为它的原作漫画,让人过目不忘的极致风格,用最阴森的画面通过剧情的反转传达出非常温暖的情感,从前期的治郁到后期的治愈,有许多始料未及的感动和释然。
作为一个擅长用“阴间故事”讲述阳间情感的漫画家,姜草的作品总是充满意外的变调,由恐怖到温情,往往来自于情感背后人物的交互逻辑,就像《照明商店》,通过群像的展现和时空的错位,在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一点点撬动人们情感的堤坝。
电影遵循了原著的超现实主义设定,以郑恺与海陆饰演的人物在夜晚空无一人的车站相遇为开篇,通过一段恐怖传说的形式拉回到重症监护室,从而引出穿插始终的主线人物护士许念。
从梦中惊醒的许念,换下护士服,深夜准备回到与恋人新搬的家中,在路上发现了灯火通明的照明商店,又遇上了在车祸现场围观的恋人郑满和新的邻居朱小梅母女,以及有点糊涂的老人江老师。
后来还认识了一个新搬来的女孩刘雨珊。
电影的前半部分通过音效氛围和环境设定——阴森的居民楼、逼仄的小巷、暗淡的天光,给出了很强烈的悬疑恐怖感,也进一步营造出人物的变调——许念的邻居都很不正常。
神神叨叨的江老师,总是深夜哼唱着《小星星》在小巷中徘徊;新来的女孩在灯下有着两个影子;对女儿态度奇怪的朱小梅从来不摘手套。
还有一些悬疑恐怖元素,比如许念新家地板上常常出现的水渍,其他邻居家总是自己熄灭的电灯,照明商店路边阴暗角落里满身泥沙的男人,其实这些都为真相的揭示埋下了伏笔。
影片在前半部分的超现实空间给足了氛围感,悬疑的布局恰到好处,而相较于原著,影片平衡了一些恐怖感,既让胆子相对小的观众能够适应,也更好地衔接了后面现实空间的温情线。
《照明商店》作为一部跨类型影片,最终的呈现还是令人满意的,这多少源于整个电影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性,就像许念与郑满这条感情线,始终牵引着超现实和现实空间人物群像的交互关系,也使每条线上的人物情感走向都很合理。
人物情感浓烈,框架清晰,前后逻辑自洽,让这部其实故事并不复杂的电影变得立体丰盈,而对于生死的探讨,又让影片有了不少延展性。
当死亡以一种意外的形式突然闯入人生这段旅程时,我们经常会思考的是生者如何完成对亡者的告别,而这部影片并不止于此,它也在试图探讨亡者对生者的告别,就像它的宣传语一样“每一个你害怕的‘鬼’,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人”。
而照明商店就是生死交界处的驿站,它通过不同的人物情感关系,甚至给予那些可能回到生者世界的人选择亡者世界的权利,无论是艰难的向前还是洒脱的后退,都没有对错之分,而是来自于情感的本能,这也是整个电影虽然有悲伤,却很治地方。
本片的导演是一位90后的女性导演,她在影片情感的处理上还是非常细腻的,通过一些人物关系的设定(有遵循原著的人物关系,也有改变的人物关系),也有许多社会性的思考。
比如朱小梅母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母爱无边;刘雨珊姐妹则有一些不必言说的微妙之处;而我与导演一样,最关注的也是江老师父子间那种世人习以为常的亲情关系——向下而非上的爱。
当然,最后影片还是定格在许念与郑满的爱情线,他们的感情线在超现实空间有很多的展现,将其他人物关系情感串联起来,也成为最后的催泪炸弹和最大的伏笔,虽然是一个我在开始就基本猜到的设定,但是也不影响对故事的投入性。
最后,这部电影很难得的一点是它本身虽然讲述的是很沉重的主题,但是呈现出来的情绪却有很明媚的一面,因为无论生者还是亡者都有好好的告别,亡者没有成为死缠烂打的“鬼”,生者也没有陷入无休无止的悲情之海。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画面——驶在金灿灿麦田间的公交车,同样是在超现实空间,但是镜头的色调已经从前期的阴森转向了后期的明媚,而色彩也是这部电影在跨类型创作上的一种手法,并且很好的融于到了整体故事的情绪表达中——每一个亡者都活在生者的心中。
奔着拉子线去看的,虽然戏份不多,但真的很配哇,一看就知道是一对儿啦~狼尾少年t+长发温柔p。
不太对的地方就是,孙千给我的感觉不像姐姐,像妹妹。
但是孙千给人的感觉真的好乖好乖,短发女生也真的好帅!
太配了,直接锁死。
母女的那条线我也看哭了,我能站在女儿的角度去体会失去妈妈、不想离开妈妈的感觉。
也可以体会妈妈永远失去女儿,但她必须让女儿去人间的痛苦。
但母亲还是幸福的,她的小宝贝女儿那么可爱。
有一个镜头很感动,就是妈妈站在照明商店,长发、笑脸、温柔,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曾经何尝不是都这么美丽动人吗,在我眼中,妈妈就是最美的。
爷爷的那条线也很感人,但是爷爷最终活过来有点不符合逻辑,因为老人身体能抢救过来很难,况且头部受伤。
章若楠那条线刚开始看感觉他俩不搭,之后男主忍住巨大的伤痛让女主回到人间,我觉得这是真正的爱啊,但我真的好希望女主留在男主身边,他们一起在公交车里多幸福啊。
那个沙子车的司机,其实我看到他的角度,把他当孩子,他一个劲地道歉,也许车祸的家属们都痛恨他吧,但他无父无母,他已死去的母亲一定看着他很心疼,只是把他当孩子,心疼他耳朵里面的沙子,心疼他开车那么辛苦,剧里的人都有的思念,他却没人被思念。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结尾的部分啊!!!
太美好了,太太太太美好了啊!!!
美好的让我有点伤感了,真的有那么美好的地方吗,像天堂一样。
大片铺暖黄色,一辆公交车,车上的司机就好似停留在了第一次与女孩见面的那个笑容:明朗、自信。
而那两个拉子好青春阿,回头看向女主的那个画面,太甜蜜了,谈恋爱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啊,干什么都很开心,坐公交车也是特别开心的事情。
一眼万年的感觉。
而失去孩子的那个妈妈,坐在公交车上好似也忘记了烦恼,我觉得她在另一个世界里可能会找到新的自我吧,快乐的充实的。
最让我羡慕的还是那对拉子,就像她说的“要永远、永远、永远在一起。
”不管活着、死去,都要在一起,真的太美好了。
甚至我觉得她们不管活着还是死去,只要在一起都是快乐幸福的。
最后,没想到是女导演拍的,也超级开心是女导演拍的
我是被老爷爷惊悚大喊“护士!
你怎么在这里!
”的短视频吸引来的,电影评分并不高,可是它真的打动了我的心,几乎从头哭到尾。
因为太想念你了,既然你来不了,那我就去吧。
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从来都没有任何预兆。
女护士一遍遍地走进阴阳已隔的世界,就算她最终已经明白了,她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在梦中梦中不愿醒来。
他们没有机会说那些话,醒来之后她也无法记得。
人世间有多少遗憾啊,执念的人,只想见那个唯一再也没有永远也无法替代的人。
当了妈妈之后,最怕的就是看这种情节。
妈妈已经没有灯泡了,所以不管怎么样,也希望你能活下去。
柳岩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停地教自己上小学的女儿用卫生巾,那段哭得不能自己。
爱是不能把你留下,爱是为你争取活的机会;另一面,爱是相守,哪怕是另一个世界的相守,也好过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的坚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际遇,讲着每个人的故事。
死亡如此霸道,它不让人选,不给人机会,让人充满遗憾,又不给任何解释。
照明商店,又悲伤又温暖,又残忍又给人希望。
《照明商店》勉强的伪高概念电影。
首先得说影片的前一个小时确实把惊悚和悬疑的氛围感拉满了,虽然主角的个别行为动机立不住,不过也算完成的比较出色。
后半段的揭秘看得出导演很想把情绪给足,不过本身高概念的设计太薄了,造成还是有些虎头蛇尾,依然有国产恐怖悬疑片重灾区的影子。
整体也算是类型融合的新鲜尝试吧,较比最近的院线感觉也可以看一看。
ps:如果我知道结局,我一定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不知道原著,还以为跟一闪一样是纯爱片,没想到竟然是鬼片…
从演技到内容引导都很拙劣...... 但不是演员问题,是导演水平不够。
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点是因为白宇帆居然有作为「领衔主演」出现的电影饼了,虽然未有看过原作,但看的时候那些对改动的猜测竟然在完了后去找原作解读都被一一证实(比如“姐妹”线,一头一尾海陆和郑恺看似摸不着头脑的关系)。前半段故作恐怖悬疑,后半段狂撒狗血感动;如若向《开端》的方向靠近,或者编成一个电视剧的效果会更好。除了章若楠有了点可贵的进步,很难找到它那么自信提前开点映的理由。由于朱智勋-金雪炫的电视剧版也背靠Netflix,考虑到它近年来也全面拉胯,可能这是个永远无法得到合适影像诠释的故事。
难得在近年来被章若楠统治的光线“青春”线里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作为口碑最主要加分点的“姐妹”线,恐怕是内地影史对同性情感最为直白的一次正面展示。不过,这样出人意料的“勇敢”还是没有得到导演与编剧能力的有效支撑,对比快十年前上映、“同样”剧情思路的《催眠大师》,无论镜头想象力还是叙事智慧都差了不止一截,从预告片就让人疑惑的阴暗质感完全没有得到技术的有力支持。
悬疑外衣下的情感戏告诉你该如何与逝去的亲人告别深刻的死亡教育女女情,或者是同性恋恋爱、育儿、养老,生离死别
是人是鬼分不清、游荡在生与死的边界,前半段惊悚悬疑,后面虽然煽情的部分比较多,好在衔接比较丝滑。音乐对氛围营造很加分,有孩子之后就特别受不了亲情戏,好容易哭啊~ps:好喜欢姐妹那对,荧幕上能看到类似题材也是一个突破了。
工程车撞上公交车,多人伤亡。女主是医院护士忙着抢救伤员,女主男友是公交司机已死,女主进入梦境,筒子楼的住户都是重伤濒死的人,照明商店是抢救人的医院,救活的人可以拿灯泡离开,去世的人就没灯泡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让亲友可以和猝然离世的人告别。
今年唯一一部让我前面看着想尖叫、看了后面想感恩的电影。导演是真聪明,收得那么高级,让人恍然大悟、眼前一亮。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亲情友情爱情,面面俱到,而且为了保护那段“友情”,导演也是颇费了一些心思,彩虹手机壳、窗台上的太阳花......有人为爱而生,有人为爱而死,就像电影最后出现的那句话:灯会熄灭,爱永远发光。
前半段装神弄鬼,中间开始煽情,结尾徒留唏嘘,有点落俗套了。没去电影院看也没啥遗憾。
作者构思巧妙。演员演得也不错,尤其喜欢拉拉那对。但是最后,公交车司机那段,剧情出乎意料了,哭了个稀里哗啦。到底有没有阴阳中间的世界呢?真想去看看。
那对女同,我惊了,居然有电影能这么拍大哭特哭
哪有这么年轻这么帅的公交司机。
Crush了白宇帆、章若楠、刘雨珊,三选一的话,我选最后这位。
拉子才是最感人的!
一部安全驾驶超长宣传片,感觉整个故事半小时就能讲完,尤其是对于没看过原漫画的观众来说,谜底破了之后只剩下漫长的煎熬。就这么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意象硬是拖了90分钟,想不通。孙千很美,拉子线拍的蛮动人的,但也有点无语吧,中文是姐姐英文是Jiayi,跟盛夏未来一样的过审小妙招是吧。最后甚至给我看笑了,活人只配拥有“社会主义姐妹情”,死了才可以幸福的在一起哈哈,好讽刺。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吧,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开车看手机,亲人两行泪。
很完整温馨的故事,讲述的爱、离别与死亡,还是们女同干脆,嘎一下全死完了。
能把Les搬上屏幕,能把不同的亲情爱情都写进来,已经值得多给一星了……柳岩是个演技容易因为外表被低估的人;章若楠和白宇帆也很有小情侣感
路演点映# 把惊悚和煽情融合的不错,已经超过我的预期。剧本是有原著作保证的,衔接做的好,内容有做取舍让主旨基本传达到。没看过原作也能猜到男主的职业,毕竟前面男主戏份太少,而细节和剧作方向让我立马猜出来。煽情部分的柔光太刻意,即便是师哥,也得说白宇帆的演技有待提高。总体灯光、美术、台词等还是有很多瑕疵,算是商业片里让我惊喜的。
恐怖色彩和温情戏融合得格外差,几个故事大乱炖,急着赶场还平均,整体割裂
前半小时能看,后面太冗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