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凌晨三点在手机上看到一半感觉有点戏虐与讽刺带点搞笑于是今早起来(美国中部下午一点)准备当个下饭剧结果越来越惊悚特别是电影结束之后的那些“花絮”大家醒一醒吧 这个片子就是告诉我们 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救”了无论你是谁 听说你想改变这个戏虐的社会 那么 根本不可能 因为一切的一切 都已早早控制在“他们”手里还记得黑镜里的那一集吗?
对就是这个这就是现实 新的某游戏也告诉人们 :不要反抗 接受现实“新的一年 预计会有更多的人自己终极自己 好开心”这就是这些影视表达的意思
Netflix上新出了一个“纪录片”,Death to 2020。
黑镜班底做的,基本上recap了2020(英美)世界发生的大事,捏了几个相当有代表性的虚构人物进行简短评论。
休格兰特在里面演个(伪)历史教授。
奇怪,他在这里面的衰老扮相一点也不好看,我却奇怪的感受到了他的一点魅力。
Pheobe的演员演了个类似(前)白宫发言人的角色,说话方式十分有特点。
因为身在其中,无论情节表现出来有多么荒诞,都知道并非空穴来风。
十年以后的人来看,就不知是什么感想了。
很短,惊心动魄的2020,其实也不够一部长电影。
值得一看。
看完了这部网飞伪纪录片:《2020去死》,一般,西方国家今天疫情肆虐失控的原因在这部电影的立场和观点上就可以看出来,狂妄无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2020发生了太多,我们挺过来了,2021都要加油,都要好好的!
2020:如此[insert dire adjective of choice here]的一年,就连《黑镜》的创作团队也编不出这样的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可发挥的余地。
《再也不见 2020》是一部喜剧,回顾了这可怕的一年,也许一切尚未结束?
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式特辑中,一些全球最著名的人物(虚构)采访结合过去 12 个月的真实影像,交汇成一部叙事合唱曲。
这部片子算不上世界的2020,只能叫“美国人的2020”,他们的眼里只有他们能看到的事——美国媒体让他们看到的事。
当然啦全世界都这样,我不是想指摘什么,因为我也只能看到中国媒体让我看到的东西,要我拍肯定是中国人的2020——新冠开局,搞笑的湾湾大选,封城(此处有我百感交集的眼泪),武汉纪事1,武汉纪事2,武汉纪事3,奥运会延期,武汉封城结束疫情稍微缓和,凉山大火,全国人大,弗洛伊德,北斗,hk动乱,建党纪念(此处有我在学校看我的同学在现场献礼合唱,流下嫉妒的眼泪),大骂最美逆行者,美国大选,空空荡荡的下半年,结束。
但是伪纪录片真的好好玩,看的过程中无数次和我的朋友确认:参演人员是本来就这么○○,还是演的?
我的朋友:演的怎么了?
人生如戏,后面忘了。
电影名字深得我心令人为之色变的2020终于过去,好多人(包括我)都毫无理由的相信,2021肯定好,至少不能差过2020. 鉴于新冠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加上川普已经翻篇儿,2021还真没什么理由能不如2020,毕竟去年确实是太完蛋了。
网飞的这部伪纪录片,其实是为美国的2020年做了个年末总结。
片子以Samuel L. Jackson饰演的新闻记者作为主讲人,盘点了2020年美国发生的大事情。
1月澳洲大火,武汉疫情。
很难说澳洲大火烧了4个多月,会给地球带来什么不可控制的影响,我甚至觉得新冠疫情与此相关。
(大火--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其中的新冠病毒随着海洋飘遍全世界)
不知川普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还是怎样,竟然新年第一月就暗杀了伊朗的西姆·苏莱曼尼将军,伊朗随即向美军基地发射数十枚导弹,并宣布将不受任何限制地完成核计划,国际形势前所未有地紧张起来。
2020年的荒谬,从新年伊始就可见一斑。
西姆·苏莱曼尼将军是西方国家、以色列等国的眼中钉,躲过了20多年的暗杀;死亡让他成为一面旗帜,召唤出更多的年轻人来追随,却让美国继续陷入中东泥潭 3月看着很像小号特朗普的英国首相确诊新冠,BBC拍下了他的顾问得知此消息后,从后门“飞奔而逃”的视频。
5月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裔男子死亡,引起举国上下的关注和抗议。
随着事件发酵,美国各州带有种族色彩的雕像被推倒,游行也蔓延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乃至非洲。
10月美国总统大选开始,特朗普确诊。
自疫情出现以来,川普因超一流的自信被誉为“懂王”。
他先是笃定病毒来自中国,后被美国发现初始毒株的结论打脸;后来又信誓旦旦地说美国没病毒,即使有也可以通过多晒太阳、多消毒来避免,甚至建议往体内打消毒剂......
同一场记者会,换个角度看一下当时难堪得脚趾挖地的首席医务官,哈哈哈简直是万众瞩目下的凌迟。
11月拜登当选总统,特朗普抗议选举造假。
怪事年年有,今年分外多。
谁也想不到“千年老二”拜登能当选,或者说谁都能想到,川普碰上谁都得输——民意所向嘛。
拜登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他出身中产,从律师、参议员一路走来,两度竞选总统两度落败,终于在74岁这年,遇到了好“搭档”川普,才得偿所愿成为总统。
两位加起来200多岁的老人贡献了一场小学生般的电视辩论,尽管拜登词不达意、自己都不知道说的是啥,却不妨碍他当选总统,确实是托了特朗普的福。
川普自然是输不起的,他大呼黑幕、假哨、有人偷我票,还说要上诉。
也难怪他起疑心,在塔尔萨市的竞选活动里,网上有超过100万人订购,最后现场只来了6200人。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川普上台以来就推行排外主义,让以亚裔为代表的少数族裔恨得牙痒痒。
这次活动由一名51岁的网友Mary Jo Laupp首先在社交媒体发起倡议,”要让特朗普一个人面对空空荡荡的场馆吗?
那么来预定门票,然后放他鸽子吧!
”他录视频说。
这一提议马上被“韩流圈”扩散,据报道,他们恶作剧式地注册了10万张免费门票,更约定发布号召后24-48小时内删除视频,不让特朗普团队发现。
结果呢,就是爱放大炮的川普,也被放了一次巨型鸽子。
空荡荡的竞选现场2020年的荒诞剧终于落下帷幕,2021怎么样,值得人类共同祈祷。
每周一部电影 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What’s 2020 mean to everyone? A year with COVID throughout (and will keep in 2021) while all kinds of headlines pop up everyday. I hate coronavirus, and we still don’t know where it actually came from ( you can blame bats as they can’t speak for themselves). But I hate political correctness more, we can’t say anything inconsistent with the mainstream. I also hate social medias, it creates polarization, people are separat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hate each other. What did we learn from this year? I don’t know. We all know it’s an awful year, but when thinking about the coming possibly worse future (and a possible WWIII as some predicted), maybe 2020 is just a beginning. Because humans are fucking idiots
2020意义重大,因此被命名两次。
这部影片讲述了过去2020里发生的重大事件。
整部电影看下来很流畅,内容很充实,笑点很紧密,以至于平时开两倍速看电影的我只能原速观看。
拍摄手法也很独特,要说他是个纪录片,意义上也不全是,因为采访部分很明显都是演出来的,并且有夸张成分在,所以被媒体称之为“伪纪录片”。
将表演和原新闻的视频剪辑在一起,合成了一部合唱曲。
电影采访了之前从未接触的专家,政客,权利经纪人,女王,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普通市民。
通过亲身经历的人的眼睛和思想,记录史上最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
叙事顺序如下:澳大利亚火灾美国和伊朗弹核审判英国脱欧和新任首相中国新冠疫情爆发奥斯卡颁奖典礼美国总统选举投票开始病毒传到西方国家英国首相感染病毒“我不能呼吸了”事件卡玛拉成拜登方副总统金斯伯格去世特朗普感染新冠拜登赢得选举影片通过对每个人的采访都是在内涵些什么,像政客susan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上一句说的话下一句就否认,打死不承认自己说过,出了什么事就怪媒体,谁当总统就舔谁,非常夸张且真实的反应了美国政客的办事态度。
而采访到的黑人是这样吐槽奥斯卡的:《婚姻故事》讲的是两个忧郁的白人困在富裕的生活里;《极速车王》讲的是开赛车的白人;《小妇人》讲卡伦区顶端的四个白人女孩;还有《小丑》脸上涂着白色颜料,盗用了演员本身就是白人的身份,同时拒绝给真正的小丑相应的角色,对了,《1917》是这个电影讲述的年份,也是该电影里白人的数量。
结果最后拿奖的是《寄生虫》。
英国人评价美国总统竞选:封锁期间迷上了一个叫《美利坚》的喜剧,太好看了,你看到过吗?
就在新闻频道上,越看越上头,剧情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他们正在搞什么总统精选,有一个长得像幽灵火车检票员的老头,还有一个洗脸只洗眼镜的橘子疯子,看起来也不像是在对付瘟疫。
还有全球首富在全球环境危机下给自己修庇护所等等事情,引人发笑。
影片中还有很多像“特朗普有麻烦了,所以他需要有东西来分散注意力,要么就是从窗户里面飞出一直大鹅这样的大事,或者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小事。
”的搞笑台词,让我看完就觉得说的很真实,看的真爽。
影片最后生华了一下,记者问,2020让你学会了什么?
“我的沙发和冰箱之间有多少台阶。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
”“怎样和我的大学同学在zoom上组建了理发店四重奏.....”讲了那么多,最后影片还是希望我们2020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珍惜美好,心怀希望迎来2021。
黑人评价奥斯卡
首富面对环境危机
政客前句不搭后句
点此直接收听或者: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等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2020结束了,什么影视作品最适合作为今年的完结呢?
《黑镜》主创Charlie Brooker与Netflix合作的这部《Death to 2020》再合适不过了。
翻译过来叫《2020去死》或《再也不见2020》,是一部伪纪录片,以一个黑色喜剧的方式带我们回顾了这一年。
我们和《黑镜》系列作品也很有渊源了,它的第三季、第四季和互动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都是在年底播出的,我们都曾组织多个城市的线下「刷黑镜跨年」活动,最大型的一次是2018年的《黑镜:潘达斯奈基》,22个城市将近2000人共同度过了跨年夜,那真是难忘的记忆。
嘉宾:伟杰制作/主持:陆小鸟Shownotes:(如果你用小宇宙收听,可以点时间戳直接跳到对应时间点)0:00 从第0秒开始听,发泄这一年的情绪02:10 今天我们一周年03:34 我们与《黑镜》系列的渊源04:42 《Death to 2020》基本信息与观感08:02 角色介绍——进入剧情——10:26 2020第一天12:58 疫情来袭14:38 川总遭弹劾17:36 民主党确定候选人19:54 汤姆汉克斯感染新冠22:28 欧洲疫情25:05 弗洛伊德案28:23 关于“All lives matter”的诡辩31:34 推倒雕像34:48 鲍里斯变黑人与YouTube的努力36:26 疫情生活37:37 “保守的声音被压制了”?
39:56 金斯伯格大法官离世41:32 第一次总统竞选辩论42:22 川普感染44:03 拜登儿子的“邮件泄漏”44:45 选举周:现场票与邮寄票46:03 Call for Biden48:32 黑色幽默的结尾——主播寄语——50:02 2020的最大感受52:39 新年寄语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不禁令我们奇怪,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部影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
对于许多人来说网飞的新作《2020去死》或许是2020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流媒体平台作品了。
这部汇集了休·格兰特以及塞缪尔·L·.杰克逊等等知名影星在内的电影,其编剧正式大名鼎鼎的《黑镜》系列的创始人查理·布鲁克。
这位可以说以“讽刺嘲弄”为生的《黑镜》之父是如何看待这个特别“黑镜”的2020年?
这样的噱头无不令人期待。
影片采用了伪纪录片的形式,“采访”了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物,其中包括了记者、历史学家、甚至还包括了英国女王。
这部“喜剧特别篇”的到来,可以说为2020年的最后几天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图 | 《黑镜》系列之父,查理·布鲁克影片于12月27日上线网飞,而等得心焦的各大媒体,也纷纷在第一时间给出了反馈。
只不过,与imdb上7.0分的评分截然相反,多家媒体都一致给出了两星甚至两星以下的差评。
尽管影片并没有在亚洲区域上架,但是截至12月29日,大陆风向标豆瓣上也有490位观众给出了7.7的评分。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不禁令我们奇怪,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部影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
图 | 豆瓣评分、imdb评分与烂番茄评分,三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下就让我们奉上《好莱坞报道者》上刊载的一篇关于《2020去死》的直观体验反馈,或许从中,我们能找到一点答案。
作者 |丹尼尔·芬博格译者 | 菜菜本文原载于the Hollywood Reporter,本文有删减。
如果你在过去无比嘈杂的12个月中,花了很多时间忍受新闻的折磨,悲惨地看着深夜喜剧节目哈哈大笑,或者绝望地在社交媒体上闲逛,那么或许有人,或者说很多人,已经告诉过你这个梗——2020年就好像是《黑镜》(Black Mirror)系列中的一集。
图 | 2020年6月的一篇推特,原文为:“《黑镜》这次牛逼了,我们不在仅仅只是在网飞上看第六季了,而是我们直接在真实生活中体验了一把。
太牛了”。
此梗此后也被广泛流传。
想必《黑镜》系列的创始人查理·布鲁克(Charlie Brooker)应该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个梗了。
我们甚至都可以想象,布鲁克在这个地球上跟任何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们都会提到这个梗,甚至跟布鲁克开玩笑聊这个“《黑镜》第六季”上演至今是如何精彩,并问布鲁克:“我是不是第一个跟你说这个梗的?
”(译者注:事实上《黑镜》只出到了第五季,此处的第六季指的就是2020这糟心的一年。
)这一切都不是布鲁克的错,毕竟正是这一切让布鲁克觉得全世界都在等着他对这个《黑镜》式的2020年的看法。
所以,在2020年的末尾,网飞上线了《2020去死》,一部70分钟由《黑镜》创始人布鲁克和合作者安娜贝尔·琼斯( Annabel Jones)的特别节目,为我们讲述……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想讲述点啥。
图 | 《2020去死》片头,刻意模仿了类似新闻特别篇的片头,将2020年的大事都汇聚在了一起《2020去死》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无所适从的片子,它基本上将过往用过的政治讽刺手法和伪纪录片的形式套用在了这一年上形成的一部电影。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从2月份以来就就不再浏览网络和媒体消息的话,那么你确实可能会对这些梗感到新鲜。
但如果恰恰相反的话,那在观影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布鲁克明明有366天的时间来思考这些笑料,为什么做得还不及推特和脸书上的网友们每秒在自己的账号上更新的那些笑话来得有意思?
当然这部作品确实有好笑的地方,但是这些笑点绝大多数都来自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知名大腕的热情的演出上,包括塞缪尔·L·.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休·格兰特(Hugh Grant),丽莎·库德罗(Lisa Kudrow),莱斯利·琼斯(Leslie Jones),库迈尔·南佳尼(Kumail Nanjiani),以及饰演英国女王的特雷西·乌尔曼(Tracey Ullman)。
图 | 多位知名影星的加盟确实令影片增加了许多看点,同时不少人凭借着自己的出色加分为影片加分不少。
其实《2020去死》最令人失望的一点在于,在布鲁克成为一个记录当代技术使人们产生隔阂的艾美奖赢家之前,布鲁克曾是一个在各类媒体上大肆嘲讽当今政治的人,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对今年的情形发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的话,那就应该是即可以在宏观上将世界看得很恐怖,又能在微观里找到极好笑的笑点的布鲁克,然而他并没有做到。
图 | 影片大多数的笑点都来自演员们的表现,例如前神盾局局长一如既往将“f**king”挂在嘴边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除了尝试去模仿其他普通的带中立视角的纪录片,将那些熟悉的新闻片段和众多人物访谈的影像资料,以及叙述者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毫无波动的叙述这几个部分组合起来,《2020去死》并没有问我们提供更多的视角。
影片从2020的1月开始,布鲁克、琼斯、导演阿尔·坎贝尔(Al Campbell)和艾丽丝·马蒂亚斯(Alice Mathias),以及一个不知何故包括18个名字的写作团队,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糟糕的2020年”的大致的整体观察。
如果你认为2020年仅仅是因为新冠疫情和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警察暴力执法问题,以及一场空前混乱的总统选举而变得如此惊天动地,那么你或许忘记了在这些发生之前,还有澳洲燃烧了半年之久的山火,以及那场针对特朗普的弹劾审判,甚至奥斯卡之夜《寄生虫》成为最大赢家后带来的震荡。
图 | 年初在澳大利亚爆发的严重山火
图 | 2020年奥斯卡之夜,韩国电影《寄生虫》创造历史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又是如此之“懒惰”。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影片对各种人物的羞辱,例如“总统以及实验猪人唐纳德·特朗普”,“史前礼宾员乔·拜登”,同时我们也能在各种被用烂了的梗中察觉出这部电影的毫无新意。
举个例子,你应该有见过当特朗普说喝漂白剂可以治愈冠状病毒的时候网友们的嘲讽吧?
对吧?
那么你会在这个片子里继续看到这些!
图 | "总统以及实验猪人唐纳德·特朗普"&"稻草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一点《2020去死》团队做得很好,那就是他们没有在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的事件上去进行嘲讽,或者寻找笑料。
因此,尽管这一年中的其他时刻,包括那些导致数十万人死亡的事件都伴随着有些无聊的笑话,当涉及到这场夏日的抗议活动时,主要都还是通过杰克森饰演的记者的愤慨来进行展现的,而没有企图用这个沉重的事件来开玩笑,这一点做得还是非常恰当的。
图 | 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因使用假钞购买香烟而被警方逮捕,随后,三名警察中的一人用膝盖压住弗洛伊德的脖子,致其窒息身亡,此事件立刻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愤怒,大批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此后抗议活动一度升级。
此事件也引发出了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严肃问题。
休·格兰特成功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将一些无趣的内容变得稍微有意思了一些,例如他饰演的历史学家总是将虚构的事情和真实的历史事件混淆起来。
图 | 休·格兰特饰演的历史学家将《权游》中异鬼入侵当成了真正的历史。
但是其他大多数人物形象几乎都不能让人觉得搞笑,其原因是他们都不够真实,由此也就显得不够荒谬。
比如库德罗饰演的这个非官方共和党发言人,这个人物的笑点只在于不断重复表示各个网络平台都在压制保守党的声音,而她发表此番言论的途径恰恰是通过各大网络平台。
图 | 影片不断反复讲述了这位发言人如何在各大平台上发表“各大平台压制保守党的声音”的言论。
影片另一个比较明显的亮点在于普通人,克里斯汀·米利奥蒂(Cristin Milioti)在《黑镜》剧集《卡利斯特号飞船》上有着非常精彩的表现,在本片中,她也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
她在影片中饰演一个郊区的“足球妈妈”凯西(译者注:“足球妈妈”指的是家住郊区、已婚、并且家中学龄儿童的中产阶级女性。
),而她其实也隐藏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网上狂热的阴谋论分子。
她对黑人有着偏见,当她自认为看到可疑的黑人时,她就会报警。
而这个人物形象可能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一个给人们带来惊喜的人物。
因为在影片中,制作组采用病毒视频的方式拍摄了一些她骚扰黑人的画面。
而在影片中这些视频和网站并没有将她称为“凯伦”,而是用了她的真名“凯西”。
这或许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了。
(译者注:这个角色形象是代表了人们对“凯伦”的刻板印象,“凯伦”是如今美国网络上流行的对一部分白人妇女的贬称,用于指代自认有权势或要求超出合理或必要范围外权利的妇女。
影片中一部分网站将她写作“凯伦”,也有一些网站并不称其为“凯伦”而是直接使用了她的真名凯西,这个做法的背后也给观众带去了一定的思考。
)
图 | 凯西的部分主要为我们展现了轻信脸书等各个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的人们的视角。
在布鲁克的脱口秀节目上与布鲁克有过多次合作的戴安·摩根同样奉献了非常棒的演出。
她所饰演的嘉玛在影片中被“纪录片导演”描述为“世界上最普通的五个人之一”。
事实上,嘉玛在描述美国大选报道的“狂欢”和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游戏节目时,实际上似乎比平均大众的水平还要低了一点。
嘉玛之所有趣的原因在于她对这一年发生的种种事件有着非常独特甚至荒谬的看法与视角。
尽管有些事情我与嘉玛的看法不一致,但是我认为布鲁克将这个视角加入影片这件事做得很对。
图 | 嘉玛在影片中将一个困守在家的英国女性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了英式幽默。
萨姆森·卡约所饰演的科学家讲述他已经掌握了灵魂互换技术的时候,其实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在那一瞬间你可以感受到一部真正讲述2020这一年的《黑镜》剧集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过,无论布鲁克是否想要让这部影片“起飞”,还是更希望这部作品可以更接地气,但是影片最终在不同部分中所呈现的调性还是有着明显的断层。
毫无疑问,当我们听到关于网飞的笑话,或者看到乌尔曼饰演的伊丽莎白女王,我们都会发笑。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知道乌尔曼将成为《王冠》剧集中第三位伊丽莎白女王,而她将会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仅此而已。
图 | 乌尔曼饰演的英国女王,在大热的剧集《王冠》中她也将接替奥利维娅·科尔曼成为下一任“女王”。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彩蛋。
一旦观众们意识到《2020去死》并不是真正带有《黑镜》特色的的剧集,而仅仅是一场非常一般,甚至远远低于期望值的年度回顾秀后——它有着《上周今夜秀》的影子但却远不如《上周今夜秀》那般锐利——我并不认为人们会找到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
更糟的是,当我们最终如期迎来了2021,也终于能够将2020抛诸脑后,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要用这种方式来重温这个已经让人糟心至极的2020年。
说实话鉴于2020年的糟心程度,《2020去死》会成为这样一部让人倍感漫长的70分钟喜剧特别篇其实也并不出人意料,但是这绝对不会成为我的推荐作品。
尽管2020扑街了,《2020去死》也不曾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
但是好在,2021年的钟声依旧如期敲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2021年都能充满欢乐,希望与阳光。
2020,再也不见!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它通过夸张又均匀的方式讽刺几乎每一方,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对自己感兴趣(骂也行,甚至更好,就怕你不看)。
它是个老套平庸的商业作品,在安全的地方很大胆(因为很容易辨别出反串),而在危险的地方就要跟着宣传调子来,妙用避重就轻的技巧,通过把争议性材料混淆在明显扯淡的材料里的方式来淡化。
这就叫掺沙子。
首先告诉你:“如果你相信我刚才说的,考虑到之后我说了地球是平的,你肯定也要信,那么综上,你就是傻逼”。
但你要是指出这一点,它就要说:“你也不能说我偏袒,你看看我明明都提到了双方的不利材料(但我选择暗示其中某一些“显然”是fake news,还有另一些不方便提到的就根本不说)。
”这一手不仅适合忽悠layman,也适合忽悠每天critical thinking不离嘴的精英进步人(不包括不靠父母和政府拨款挣钱的人)。
它可能对后者效果更好,因为它们往往更能享受到“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的快感和优越感,尽管这些东西要导向真理,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小小前提:你要知道所有所有用以推断的准确信息。
什么叫“准确”呢?
你需要有所有所有的专业判断能力。
如果你没有呢?
那么让专家/领袖/权威媒体来做“假新闻鉴定师”。
对于这一点,好像……好像……就这样吧。
我觉得我就是进步人的一员,但由于我总不受控地想到那个小小的前提,我的快感大受影响,所以我只能转向这种解构性思考来获得快感,这总是更简单,说“我们要xx,因为xx都是对的”很困难,但说“你要xx,你是傻逼,因为xx也可能不对”总是很简单。
这电影会成功的,因为它是商业作品,只要没有老大哥cancel掉它,它就一定会成功,毕竟人家不需要赚东西南北朝鲜的钱。
当然了,想赚的话也很简单,以西边的为例,只需要删掉一小段(或者给某一句话或者某四个字消音打码)。
但是政治不是这样的,经济也不是这样的,科学也不是这样的,生活更不是这样的。
这些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真实的,不会被像捏面团一样被糊弄过去。
但显然当今世界上相当多的一些大人物不信这个邪,它们坚持要糊弄过去,也许不只是现在,所有时代的大人物都是这样想的,并且在99.9%的时间它们都至少赢了两次。
其实糊弄我们这些傻逼普通人没什么意思,这真是太没有挑战性了,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数不出三个以上龙头的现在,也许是越来越容易。
但历史从来不会终结,它只会重复出现,伴随一些细节改动。
所以我相信并且等待着,一些通常不发生却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在那些历史关头,一团和气的糊弄是赢不来大团圆结局的,因为大团圆是不存在的。
历史的逻辑是这样,裂缝出现了,它就不会消失,只会有两种可能:一,它们还假装贴在一起,这会占绝大多数时间,久到我们都认为这是自古以来,并且天长地久;二,它突然变成鸿沟,岩浆冒出来,搞得一团糟,但最终会有一片新的平地,这种事情很罕见,但总要发生,并且总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
还行吧,没那么有趣,休格拉特居然这么老了
英国人,你们太冷了
这也太无聊了........... 小林评价:“一分,还不如去看卖房子的。btw这个片子里面为什么没有一个asian?“
好玩儿。要是有穿越观影会就好了,让 2019 年的观众来猜猜看,剧里荒谬的新闻和评论哪些真的发生了。
2020再见,再也不见。
寄生虫拿奥斯卡竟然也是去年的事…
2021去死里面,必然会有我们在喜马拉雅山那一边的邻居吧
7/10,Karen演得太好了我差点代入进去被吓到,本来可以4星,扣一分在不懂为什么假Zoom CEO不能请一个Chinese来演,那么多好的Chinese comedian,没有说Kumail不好的意思,只是觉得在一个明显很注重representation的片子里,且Parasite、Zoom和TikTok戏份都很大的2020里,Asian representation还是接近为零让人觉得很讽刺。
can't believe we all lived through this shit
讽刺和挖苦都很好,不过讲的更多都是美国的事儿,焦点太集中了,火力太猛了
真的是除了串场词每一句都在阴阳怪气,最后演员表一出来,最前面是18个编剧的名单,巨合理。以及我一直在想国内出不了这类喜剧的事情,前面看到武汉镜头的时候我甚至在怀疑这部片的条目有没有被删……
好好笑,各种吐槽精准打击,两边都不放过,果真是英国人出手。一次又一次地意识到2020年真是魔幻到不真实。
2021.06.06还不错啦,以戏谑的口吻梳理了一下“魔幻”的2020,而且所持观点并不让人难受。
2020年总算要过去了。未来,真的会好转么?拭目以待。
我挺喜欢这种大牌明星一起恶搞的电影 这些平时看起来帅得惨绝人寰美得沉鱼落雁的人开始讲粗口抱怨生活等 这种反差很有意思。但这个电影不是 它抛开了明星的角色 塑造出假人物来 我觉得这就是在怯。跟我国办的吐槽大会同一个问题 看似很有意思的调侃 实际上不过是隔靴搔痒 只攻击热点的外表来抖包袱 对于内里的核心问题置若罔闻。特别是对领导人那几段 不仅有些恶臭 实际上有点追捧的支持的意思。我想 大家更宁愿看到真正的【黑】 当然 真是这样这需要被通过才能播。
有一种不言自明的情绪,谨以此片结束2020年吧。
这样伪记录真现实的拍摄手法还挺妙的,毕竟西方这些人也只有在舒适安全的时候才会勇敢的,在愚昧无知的时候才是真诚的。
以这个奇葩而欢乐的作品为2020画个句号。6
2020年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
相比于新冠疫情与BLM,果然老美还是更关注大选秀啊。后半部分几乎都是讲美国大选,落下乘了。(谁曾想2021的开年大戏竟是1月6号川普支持者们攻占国会大厦,补充:1月8号川普几乎被所有社交平台封杀,Twitter,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