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说震撼好像还不准确,应该是像原始的草原一样祥和广阔、奔跑的骏马一样酣畅和有力,那勾住心弦的是呼麦、浸润内心的是简单和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就是平铺的叙述,但留给我的是绿绿的草原、自由的马匹羊群,还有那缭绕耳边的自然之声,远处的那一抹夕阳,仍用她最后的光芒映衬,是你、是我、是.......
我去看这部电影前,也看了各种评价,总体就是不太好,但我还是怀着对崔永元老师的尊重,去看了这部电影。
才进去的时候,我也确实很失望。
整个影院,只有五个人,所以我做的是最好的最舒适的位置。
开始几分钟,我被这个乱七八糟的剪辑气哭了,当时有一种想要离开的冲动了。
但是,好歹是我带朋友来看的,怎么也不能离开是吧,于是我就认认真真的看。
我发现这是一部,用现代电影的剪辑手法来评价,就是烂片!!!
因为他的剪辑太差劲了,很多地方,正到了关键之处,他偏偏切换了,得把你气死!!!!!!
然后用电影叙述手法来评价,更烂了!!!
在他想要放给我们看的电影之间关联不够强,导致整个电影看完了以后,根本没有办法记住所有的东西,记不住就算了,还超级凌乱。。
我的感受就是,让我来叙述,估计都不会烂成这样。
用我们学校经常损人的说法就是——你的答辩ppt是不是只做了半小时???!!!
好了,我觉得吐槽得差不多了。
从内容上来说,我认为,认认真真的看,还是有很多感动。
毕竟那些看电影,我真的觉得超级好看。
那些叙述的故事,也超级感人
这是电影里烂漫唯美的一幕。
我看过很多电影特效,看过很多唯美的照片,但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还是动了。
草原上的爱情,是宏大的,广阔的,因为在这一幕天地下,男子,在马上,牵着女子爱情的红丝绸。
我特别感动这部电影的演员,真的从70米的悬崖,踏马而下。
‘‘究竟是电影重要还是人重要?
’’这是这部电影给人的第一个思考。
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希望你先不要吐槽。
这是个,在现代娱乐圈很需要吐槽的问题。
一个演员受一点伤,继续工作,就不断的上头条,不断的被夸。
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工作吗?
难道你自己上班工作,受一点小伤就不用工作就可以养活家人,养活自己了吗?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见演员和任何一种职业一样,需要付出鲜血,需要付出思想。
更需要去验证,一个人对一种职业的最高的敬意。
现代人不断的换工作换工作,可能很难体会到,自我对一种职业的尊敬。
警察,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敬意,也会去思考,是人命重要还是职业重要。
这看起来有些可笑,但我觉得,他很重要。
这就是那个70米悬崖
电影里有一段马上戏特别的爽,看了你会想要去内蒙古策马扬鞭。
他们在马上英姿飒爽,传酒互殇,嬉戏打闹,好不欢畅!!
这是4000多匹马的场景图,原谅一下我的渣拍照技术,当时被这么多马狂奔的场景震撼了,野性,在那一刻得到呼唤,我想去草原!!!!
留一个画面自己想象。
希望有人去看,这个电影值得思考的内容吧。
很多人看我不是药神哭了(其实我也哭了。
)然后很多人去写我不是药神的各个主题,或者分析该买保险了,该注意医疗体制了。
确实,那部电影展现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必须担心的问题——医疗,健康。
这部电影只展现了——历史,文化,草原。
他更像书,需要有人去读。
当你沉浸于他的内容,你会忘记他的形式与技巧。
最后吐槽一句,这上面所有电影都获得了很多外国大奖,倒是没获得什么中国奖。。。。
音乐荡气回肠。
音乐是一部电影画龙点睛的部分。
内蒙电影中的音乐,让人过耳不忘。
内蒙是个擅长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的民族。
这位女演员说:“人只有情绪饱满到一定程度,才能演出来。
”(大意)在拍完一段发怒戏后,她嘴唇发紫,昏了过去。
王晓棠、斯琴高娃老师,一颦一笑多么美丽!
脸是真的,表情是真的,心情和人物都是真的,真即是美。
《悲情布鲁克》中,几条蒙古汉子在马背上抛着酒壶喝酒的镜头,多么快意,多么潇洒。
一个热爱马,马背上的民族,是拍不出马震这样的电影的。
悬崖坠马的拍摄,是可能以生命为代价的。
看镜头里木讷的男主角,就是那位沉默的他体内蕴藏着巨大的勇敢。
成吉思汗的后代。
纪伯伦说,“人活着是为了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看内蒙电影,会发现明里的炒作,暗里的刷票房、评分多么可笑。
希望有更多电影的初衷,是为了国,为了家,为了美。
我母亲很期待的一部片子,所以上映不久便抽空陪她去看了。
因为堵车,到达影院的时候已经开始播放了,跑到取票机取票,票面上印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我还挺懵的,跑去问检票员是不是搞错了。
走进影厅的时候正在播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感觉很无厘头,又打开豆瓣看了一眼只有5.5分,当即有点后悔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但是看妈妈看的津津有味,便静下心陪她看。
更准确的来说更像一部访谈片,编年的顺序请来了导演和演员,讲述那些心路历程。
应该说是写到塞夫和麦丽丝那段我开始真正进入这部电影,那个部分经典电影的剪辑也开始步入正轨,看着那些画面、那些故事,同样作为一名蒙古族人的我可以感同身受,尽管我没有出生和成长在牧区,但是耳濡目染也能体味其中一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电影的评分不高,可以理解很多人体会不到这样的民族情怀和英雄主义。
我流泪的第一个点应该是《悲情布鲁克》那段吧,看着每个人为巴音勇于为艺术献身而感慨落泪,唯有巴音自己低着头沉默不语,不得不赞叹内蒙古民族电影能够佳作频出正是因为有巴音这样的演员、这样的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的电影也唯有蒙古人能拍出如此豪迈。
麦丽丝这样评价丈夫塞夫“他一直活在梦中”,想着他们携手拍出的《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等佳作,不得不感慨他们之间的爱情与亲情。
电影结束时,一批新生代的蒙古族导演展现着蓬勃生机,为民族电影注入新鲜活力、绽放新的光彩,内心依旧波涛汹涌,这是传承,是蒙古族基因在电影史上的传承,希望能够不忘初心,打造经典!
总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不够眼界,所以只在朋友圈偶尔发几句观后感。
但这部竟然烂到我特意注册账号来不吐不快。
首先这里只说电影本身,想扯老崔反抗强权或者民族大义的请出门右拐。
其次这里只说我作为阅片4000+非专业电影爱好者和付费观众的观影感受,想教我人生道理的请出门左拐。
观影前期待:虽然老崔不是专业资深电影人,但大师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背景,加上纪律片的影片类型。
让我对这部影片还是有着不小的信心。
但是内心脑补水准,柴静《苍穹之下》非专业观后感:至于逻辑是否混乱,是否能算合格的纪录片这样的问题。
我甚至都觉得没必要讨论。
作为一部电影,画面里竟然出现讲述者竟然多次反复的去看镜头外的提词板。
这tm是网络直播吗?
作为一部电影,在几个素材拼接的时候竟然不能做到音量的相对统一。
多处出现部分内容音量过大,高音刺耳的地步作为一部电影,讲述者遇到语言磕巴、嘴形对不上竟然也能剪进成片之前的国产院线烂片如果还停留在主创盲目自信或者片方投机取巧的阶段。
那这部片就是在赤裸裸的嘲讽观众的宽容度以及钱包。
随便一条抖音视频都拍的比这认真。
抛开能力不说,至少这几个问题但凡对电影还有起码尊重的电影人都能做好。
观影日课之《您一定不要错过》十部电影。
东归英雄传 1993悲情布鲁克 1995黑骏马 1995成吉思汗 2000嘎达梅林 2002天上草原 2002季风中的马 2005额吉 2010告别 2015八月 2017一首诗歌。
九月 · 海子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6月底,在朋友圈看到大学导师发的一篇文章“您一定不要错过,中国传媒大学首映”,才获知这部影片取得“龙标”要登陆院线,也有幸返回母校观看了过审后的内部首映。
但实话说,我本人并非专业电影人更谈不上是发烧友,顶多算是每年看几十部电影的爱好者,得益于大学时修过的影视赏析课,了解基础的镜头技巧、情节预判、视觉效果等,参加首映也是怀着对“口述历史”的热爱,对文献纪录片的兴趣,对崔老师的敬佩去的。
崔永元为主角的电影海报在那之前,我不知道麦丽丝导演是谁,对于内蒙古的电影隐约知道《悲情布鲁克》、《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有就是发生在内蒙大草原上的《狼图腾》。
而观影之后,甚觉惭愧,我欠麦导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里先对这部电影的主创和所有付出过的人致敬,“匠心所致,金石为开”,这是一部值得进电影院观看的文献纪录片。
放映结束后,主持人说了句“如果觉得影片不错,请大家去各个电影在线售票平台点击一下'想看',好增加它的排片率”,忽然就觉得好心酸。
受电影市场商业化影响,该片的实际排片率估计不会太理想,虽然电影主创和发行方应该不会用“下跪”的感性方式来求取关注,但为了能让大家看到老一辈电影人的用心和真诚、让更多的人重视纪录片、懂得文献乃至口述历史的社会价值,就需要去传播去扩散。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电影爱好者们去影院观看,因为这里讲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70周年的发展历程,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斑驳到高清,那些埋藏的记忆会被一一唤醒,年代感呼之欲出。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热爱口述历史和喜欢纪录片的你们去影院观看,因为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献纪录片,除了能欣赏到70年来珍藏的宝贵影像资料,你更体会到人类特有的传承方式“口述”特有的魅力,听当事人回忆曾经的过往、幕后的花絮、惊喜动魄的故事,脑海中会自然呈现生动的场景,而这比文字更鲜活比画面更真实。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喜欢大草原的所有人去影院观看,不管是生长于内蒙古的你们,还是向往那天那地那云那血性的你们。
因为它带来了天上草原、白云雪山、黑白骏马、铁汉柔情,还有那敖包相会、嘎达梅林。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崇尚颜值热衷追星的年轻人去影院观看,当然,可以带上自己的父母,寻找两代人共同的话题。
因为这里偶像大腕齐聚、帅哥美女如云,你会发现虽然时代替你们塑造了“审美观”,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才更赏心悦目。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追求镜头特效、宏大场面、实力特技的新生代去影院观看。
因为这里有史诗级镜头、真人特技惊险上演,同样也有借助电脑科技制作的移步换景,让你在蒙太奇空间里穿梭游刃有余。
正是由于崔永元的加盟,《您一定不要错过》也自带了话题效应,在开场致辞中崔老师有一句调侃“7月6日上映当天,据说某部有众多明星参演的电影(《爵迹》)撤档……”,他果然是心思很重的悲观主义者(崔老师自嘲)。
电影临近结尾部分,用以评价内蒙古电影事业和电影人的一话是“用心做出来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大概意思,抱歉没记清楚),拍摄于去年的本片,却正好映衬了当下的“娱乐话题”。
最后用时下比较“火”的广告体帮呼吁一下:您一定不要错过!
一定不要错过啥?
《您一定不要错过》不要错过什么啊?
《您一定不要错过》一定不要错过?
一定不要错过!
……哎,你去哪儿?
去电影院啊~~(完)
非常感动😹!
几度泪目!
曾经那是一个崇尚信仰的时代!
每一位演员的眼睛里都是那样的质朴纯粹!
那个没有特技的年代电影人对每一帧追求的是极致呈现,那震撼的视觉效果震人心魄!
那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历经岁月却依然余音绕梁!
那是真正的艺术,那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情怀!
您一定不要错过!
您值得拥有!
很简单的道理啊,要想谋取非法利益就不做科学家了做华姨一样的上市影视公司老板,做明星。
要想谋取不义之财就不拍文献纪录片。
像华姨一样拍色情暴力片,拍太监穿越片,僵尸还魂片,拍美国,日本,韩国故事片,最不能容忍的是渣人拍了这些渣片导致很多人看渣片学会了做渣人,学会了说渣话。
诋毁崔永元老师的文献纪录片先摸摸良心问问自己配不配。
一部纪录片,一上来就是科幻镜头宇宙星空神马的,在暗示这其实是部科幻片?
然后崔教主说起一部神秘的跨改朝电影,前边还没啥,结果一说到新疆西藏还没有解放,就感觉这货掉粪坑里了,一部电影就这么成为肮脏的政治工具,看了两分钟以后突然转到讲一个电影艺术大师,猪栏琪琪格,集编导演三位一体,整了一部金银贪,截取的片段红果果的为当朝执政党吹法螺,然后又是很突然的讲起另一部电影,两个大男人毫无廉耻的在那清唱起来,噪音。
爆 肛 神马的一定要用简称,才显得很亲切跟它很熟的样子,下一步电影是鄂尔多斯羊毛衫,没头没尾的看了两分钟不知所云,又忽然提到双王,以为要重点讲讲这二货呢突然又转到烧锅炉的音乐人啊福,听了一段原初版的敖包相会之后骑士就过来挥舞荣誉,几个老不死的家伙互相吹捧,被禁的嘎达梅林也突然窜出来表演了一个猛男被枪毙死在河里的过程,有爆头哦。
接下来狂吹阿巴亥如何如何牛掰,枪毙老公的戏你们多看看哈,吹完了人吹马,腾格尔居然还演过电影,马拉着尸体绕着湖逛了几圈都没达到目的,反倒把马累死了,汗。
接着吹整体,近四十年生产一百部电影,平均一年不到三部有什么好吹的,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哪个老惨配的音量,放那么大干嘛,怕人听清楚了还是咋地。
一个手上戴着两枚钻戒的女人哭得稀里哗啦的回忆冬龟英雄里不亚于成龙的无替身摔马镜头,吹真人特技还是要看布鲁克,又是牦牛绳又是蒙古扣,七十米悬崖敢直下,这里可得使劲吹,给了十分钟来吹,接着聊额吉,彪悍的民族彪悍的女汉子,正说着老木如何不好演吧啦吧啦的突然又说到马去了,最后二十分钟乱得像一盘散沙东拉西扯不着调不知所云。
总评一星0分,片名毁作品系列的代表作,明说是盘点内蒙电影70年还容易引起关注,起个什么不要错过的破名字,垃圾。
盘点电影这种事作为电视栏目来播就是了,偏要弄成电影放到电影院来骗钱,还可耻的失败了,活该。
既不按类型归类也不以音乐为序列什么马呀额吉呀胡乱的来,按时间顺序来就来吧,穿插了一大堆偏离时间线的东西,片子又多,走马观花的匆匆而过,给主持人打光要打出里红痣那种浑身散发神光的样子,特么的有病。
优秀的影片,震撼心灵。喜欢
可以拍得更好,但是蒙古族真的是个马背上的民族啊。
同志们,我又来晚了
中国电影也有她的历史,内蒙古民族电影作为一个分支值得获得肯定。 从未这么系统性的了解过内蒙古电影的前世今生。 很惭愧,里面提到的电影一部都没有完整的看过。 但是,并不妨碍我作为内蒙人、满族人看完后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力荐
致敬老一辈少数民族电影人,当时的电影都点套路化,但是很朴实不过纪录片有点一般
没看完
就因为名字才看的…
跟看电视似的
没有一点点防备,这部纪录片就悄然上映了。实验电影院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全城只有它一家上映。内容不错,真实反映了内蒙古电影工作者的赤子之心,一些历史镜头相当震撼且不乏美感。支持崔永元没毛病,唯一不满的是海报和片名,太寒碜了。[抓狂]
崔化钠璞谷塘不行了开始拍电影了?
庙堂 的理论有着分裂的基因。 反对大汉族主义 捧成吉思汗。强化民族意识 淡化汉历史。 少民 对于中国的凝聚力是什么?庙堂吗? 如何汉人的比例是30%或者40% 你看到的一切将会化为乌有。庙堂也早就崩塌了。 无可奈何。
非常糟糕的一部电影纪录片。如果放在电视上,我还能打个高分,不适合在影院看。在叙述电影史上,也较为凌乱,既不是时间也没有空间,讲哪说哪,随意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电影里几次出现中景和近景的崔老师,不明用意,而且根本就没有出现的必要。总的来说,特别特别失望,不值得观看。
收获了几个蒙古题材的好片子,后来去看过《嘎达梅林》,看完很心痛。小到蒙古大到中华大地,曾经珍惜的被无情抛弃,曾经信仰的被无情背叛,民族根深蒂固的信仰和文化、繁衍生息的土地和风雨同舟的同胞,都跟着岁月遁走,不知去了哪里!
我就是试试会不会被豆瓣锁号而已
作为一部文献片,开头第一分钟就有历史硬伤,后面也差的不行。
现在人们都什么思想不爱国啦?还是都去喜欢冯小刚啦?
很感动,很不错!
能算电影么。。。还是继续好好卖中央首长们才能食用的鸡和米吧
浪费题材与素材
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而又在这胡说八道的人,良心不会疼吗?这可是你爸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喜欢的电影纪录片!抬头看看天空,小心被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