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题材的电影之前看过两部了,一部是建党70年之际的《开天辟地》,一部是建党90年之际的《建党伟业》。
前两部在片名上就直奔主题,片名上就衬托出宏大的气氛,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部《1921》相比较就低调了许多,似乎只是一个年份,但就这么一个年份,在今年就显得不平常,因为这个名字正好契合了建党百年的主题。
和前两部相比,这部电影视角更为宽广又更为聚焦,不再只是编年式般,把前面的历史事件一帧一帧讲出来,这部电影以1921年的横截面切入,前面的历史事件前情通过黑白镜头很快带过,一开始就把时间线推到了1921年,然后围绕建党这件事,聚焦在各个人物身上,开始推动建党这件大事。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国际视角,以往电影上说起来只是提到一句: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至于这位马林是怎么来的,他和中共代表之间做了什么样的交流都没有提及。
这部电影将马林来到中国经历的各种危险展现出来,也表现了当时欧洲各国对“共产主义幽灵”是何等的恐惧。
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的分歧,共产国际是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支部来看待的,上来就一副财大气粗的架势:“把你们预算报上来。
”之前已经展现了代表之间经费的紧张,但党内一开始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李达言辞拒绝,但同时党内也有另外的声音,有人私下会见马林,做出妥协让步。
对这一矛盾的不回避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还很少见的设置了一条日本线,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年代里,日本共产党也是暗流涌动。
近藤荣藏代表的日本共产党人也在为日本的国运奔走。
其实研究党史,日本也是一条线,1921年建党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东京还建立过一个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为负责人,周佛海便是作为这个小组的代表参加的一大会议。
电影对日本线的展现也是向观众科普了党史。
中国、日本、苏联三条线并进,共产国际在中国虽然刚刚萌芽,但已经势不可挡。
电影里第二大亮点是对国内密探形象的丰富,以往电影对密探闯入会场都一笔带过,这个密探是谁,他为什么会来?
很少提及。
历史上这个密探真名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
正因为这个目的,电影把黄金荣这一形象引进来,这个传说中黑白通吃的大无赖在外国人面前狗一样的存在,对待同胞却狼一样的狠。
倪大红老师把黄金荣这个青帮大佬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一大代表的塑造方面也从细节处彰显立体。
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这些后来彪炳史册的人物,电影中对其他人物通过寥寥数语就展现了其个性和特征。
如何叔衡对同乡中举故事的回忆,他要让读书人抬起头来。
年轻的刘仁静怎样骄傲地回忆当年火烧汉奸宅邸。
电影中刻画最深刻的要数李达了,从剃发成家到拿起火柴点燃日货却发现连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从和新婚妻子搬入新居到为独立建党据理力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电影,但不是一部说教的电影,这是一部回顾历史的电影,也是一部着眼当下的电影。
我心怀感恩,对那些在飘摇时代中不惜满身鲜血探索光明的前辈们!
今天下午打卡的电影,我猛然间想明白,我讲的从来都不是影评,而是基于电影这个导火索,燃炸了我思维里的一小堆火药,表现出来有时候是狼烟四起,有时候是五光十色。
我没法提供太多的电影情节,也不愿意针对电影剧情本身进行讨论,我更想分享的是我基于这个电影,思考到的部分问题。
我一开始在想,如果我们不熟悉一段历史,是否就无法针对这一段历史发表评价。
一开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只有深入的研究,才能让我把事情认识的更透彻。
后来我来了另一个想法,有没有一个人精通上下五千年的所有事情,有没有一个人只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意见,很显然,这是完全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现有的认知对不同的事情发表当下自己的看法。
我可以对生活的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可以对任何自己想发表看法的东西去发声。
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是让我讲起来更加自信罢了。
回归电影,在不停地试错中,在不停的救国中,一直都没有太多进展。
现实的阻碍让很多人气愤却又无力改变,共产主义光辉悄悄启明,一小戳敏感而积极的人从中看到了耀眼的阳光。
他们愿意用尽全身的力气纵身向上,只希望够着光明,哪怕燃烧自己也无妨,只是希望这束光更加耀眼,照耀空间万里,照耀时光万年。
那一个时代当然有喜怒哀乐,他们之中不甘现状的人,满怀理想的人,心系苍生的人,他们万般痛苦,却一直向前。
这一个时代的贫穷,家国的破碎,尊严的践踏,让他们敢于千辛万苦的付出,为了自己的理想国。
100年后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固然有很多我们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一定不能忘记,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目前任何的后续。
我感恩那些为了国家大义牺牲自己,为了人民幸福奋不顾身的人,他们一定对国家的爱,对广大人民的爱,胜过了爱自己。
他们不仅仅只讲爱,反而他们不怎么讲爱,他们只是拼命为了这些,去学习,去努力,去斗争。
他们愿意把愤怒转化为动力,能够把羞辱揉碎变成自己涅槃的养料,他们愿意付出金钱,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必须要经历万般痛苦才能被捶打出来的精神意志,最主要的是他们愿意付出生命。
连生命都愿意付出的人,还有什么不能付出的呢?
但是愿意付出生命,却仍然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抽丝剥茧,在困难的生命中摸索道路,这才是他们难能可贵的东西。
他们知道他们的任务并不简单,对死亡的蔑视只是自己对必胜信念的支持,但是活着,按照自己的理想活着,并且不知道何时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才是他们最值得被尊敬的地方。
每个人都经历过痛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上不了自己喜欢的学校,追不到自己喜欢的爱人,打不倒折磨自己的疾病,静不下心思考自己的理想,遇不到20年后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也有自己的坚持。
一个又一个人,就组成了一个时代。
每一个个体的每一个举动,都在这个时代会留下印记,这个印记会首先烙印在自己的思维里,随着自己能力,去不断扩散。
“哪怕以后再也没有人记得我,这个时代仍然记得我,况且我还未必在乎是否有人记得我,因为我给我创造的精彩我已享用完毕“ -Mark 2021.06.27
先说题材,红色主题D的一大,整个电影围绕一大会议的召开,为什么开会、谁开会、怎么开会,开会发生了什么等,这些只是基本信息,要想拍好就不能只拍表面还得突出意义。
我们今天会说这个会意义重大,但所谓的意义更多是由于今天回看过去产生的历史属性,所以除了小时候历史书里面要背诵的时间、地点、人物,真实的历史本身并没有大多的波澜壮阔,这也导致了整个影片看着像纪录片,同时这种题材导演也不能有太多主观发挥的自由空间,所以看完电影还是差不多记住了时间、地点、人物,真正的会议时间寥寥数笔。
电影的结构会感觉有点散,但我个人觉得导演已经做了不少的权衡,本来人物众多,时代背景也比较复杂,既要把握主线,又要人物鲜明,所以要取舍,便容易显得有些镜头很突兀,比如黄金荣、蒋介石、孙中山,火烧赵家楼等镜头,这是需要历史背景的,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有些突然,尤其是蒋介石的镜头不知道要表现什么,蒋介石不是好人?
蒋介石也炒股?
蒋介石投机分子?
再吐槽下陈坤的陈独秀,完全没有一个民国时期北大教授的气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对话台词听的像是两个人在背历史书,而且迎接出狱的那段总感觉有那种经典港片里老大放出来的feel呢。
再说下两个有亮点的镜头,第一个是影片中的小女孩,这应该是导演对希望/理想的一种具象呈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是不记得最后2021年的那个小女孩有没有带红领巾了),这是一种看的见的美好,第一次是李达刚搬完家、第二次是李达晚上天台抽烟,第三次是早起拥抱太阳。
第二个是主席同志的奋力奔跑,这是那些早期共产党人状态的一个缩影,是新中国建立前那段坚定的历史道路;小时候在山里的奔跑是自我对小家的抗挣,一大前夜主席的奔跑是一代人对国家的奋斗。
整体我会打6.5,导演并没有把它拍成烂片,虽有不足,但简单鲜明,整体节奏合理。
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
伟大的是历史与伟人,这是毋庸置疑的,本人尊重的是历史与伟人,但是不能接受资本借着伟人赚钱。
郭嘉要是靠电影里这波人,那还有的救?
万万没想到,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开头结尾黑白部分。
陈坤出场太尴尬了吧;教员出厂搞得和二愣子一样,看看觉醒年代里面的教员出场,说云泥之别都看得起他了;这些书生一个个粉底涂那么厚,真要靠他们怕是觉醒不了;欧豪像极了流氓,哪像领头啊;一群人在那抽烟,这和平时“狐朋狗友”闲聊有差?
抽的意义是什么,看看觉醒年代里面的抽烟,那叫一个应景,学学人家的精髓;倪妮 宋佳这精制的妆容与眉毛是好看,虽然但是;倪大红演技为数不多在线的;国际共产主义特员的俄人和国人交流用英语???
张颂文出场焚书那场戏,那么多学生老师一动不动,你们倒是上去灭火啊... 二字弟弟演邓老,那出场看得我一个尴尬😓;周也演的杨开慧挽着教员的手在大马路上走,有旁人在边上,还在那里抱,excuse me?
excuse me?
excuse me?
时间紧迫,但又抓不到重点,很多细节可以深究,但是又抓不住,倒是不太重要的细节大力推进。
背景时间紧迫、故事时间紧迫,但是细节好像一点也不紧迫,给人一种繁杂的感觉,利用背景来反映紧迫感就很虚,要从细节去给人以紧迫感,让人们感受到当时建党的紧迫,那辈人想救国救民的渴望。
经典的是历史,我们都崇敬百年前的先辈们,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开辟一个时代,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感谢有这类片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崇敬。
剧情有些乱七八糟的…好多人出来一面就不见了,演员又多又杂,除了认识的明星之外谁都记不住,中国共产党是很牛,但是没拍出来。
而且我觉得有些地方有点刻意煽情了…演员演得矫揉造作,热血是热血了,就是显得很尴尬。
剧情也详略不当,比如鹤鸣的妻子跑去求旅店老板娘的那一段感觉没什么必要,就挺离谱的
先友情提醒,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话,这个电影票的钱可以省下来买杯奶茶喝喝,大可不必去浪费掉!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真的无时无刻不在懊悔,为啥要去看呀……首先,导演的问题占最主要的部分,从整部影片的开头至结尾,共将近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明白主线是什么,也不懂看完之后收获到什么,只知道开头和结尾分别都运用了真实历史视频,emmm……所以开拍的只有中间一段 糊里糊涂没有主线的内容。
最近刚刚好在上视听语言的专业课,虽然这门课我学得没有很好,可是连这么肤浅的我都能感受到电影在剪辑上的一大漏洞—衔接非常不到位!
每一个片段和ppt似的,闪来闪去,在我刚要准备与角色感同身受的时候,biu的一下变成了第二天,在我刚准备有点无聊时,peng的一下又变成了你追我赶的追逐戏码。
在镜头才扫到演员的脸上,准备给一个大特写时,停留时间居然不到1秒……呵!
比如黄轩饰演的李达与韩东君饰演的革命者意见出现分歧后,李达有一段很长的沉默,之后在李达回头的时候,啪唧,画面切掉了,换成了新的场景???
还有很多情节其实没必要存在的,比如,里面铺垫了许久的日本人反派,在上海跟踪李达许久,这个点明明埋的还挺好的,可是在反派还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很草率的就被人捅了一刀下线了??
那你前面铺垫那么久,给他那么多镜头的意义何在呢??
像在高中,语文老师就教过我们写作文,即使最精彩的都是开头和结尾,但中间的内容一定也要很精彩,要符合题目,点名主题。
emm这部电影拍的就像我小学时写的流水账作文,毫无亮点可言,如果要说一定要找到亮点的话,那就是请来的演员都很好看,满足了视觉上的要求,but,这是爱国题材的电影,这不符合重点啊……后来看完之后,也在和朋友吐槽,剪辑真的很鸡肋,朋友说,可能是演员太多了,每个人都要有点镜头,所以画面就会接的非常快,(黑人问号❓)那就不要请这么多不就好了?
或者时长弄长点呗?
啊这,导演可能需要再磨练磨练吧……第二,我想说其中的一个在窗户的镜头,摄像机摇摄,从左往右,每个人都会有镜头,此时演员的表情情绪都不同,可是这段明明可以拍的很好的,然而演技却让我代入不进去,也不点名说哪些流量,有些人站在那个窗户前,仿佛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哈哈哈哈哈看到那个画面时,不好意思,真有和朋友一块笑出声!
老演员都带不动啊……最后关于选角方面,这pa可以当成喜剧看,王源演邓小平,魏大勋演蒋介石,冯绍峰演孙中山,这个角色安排总给我一种陈赫演了毛泽东的感觉,让人无语至极……并且,这个人物放到中间的内容里也仅仅是几秒的客串,好像可以删去?
当初买票时,抱着对于建党一百周年的敬畏之心和对于观赏爱国电影的爱好,我都做好一起随着角色慢慢进入1921的时代,去体会以往革命者的辛酸艰辛历程,然而现实让我真的只把重点放在颜值上……已经除了颜值以外,没有可以吸引我的点了!
论爱国电影,至今为止,《建军大业》,《八佰》,我真的哭的稀里哗啦,虽然都有流量客串,但奈何人家演技好啊!
电影剪辑也很流畅,节奏把握非常到位,《八佰》看完出来甚至花了三个多小时都没出来那个感觉…《1921》我看完之后甚至骂了它近三个小时🗣最后的最后悄悄说一句,《1921》里我最爱刘昊然的演技👀
电影一般,但也有亮点一会奥地利一会上海一会日本一会湖南,历史事件文科生都清楚,但是没学过历史的平民大众谁能把时间线梳理清楚啊,广大人民观众看着太乱了,又一会外国人一会中国人,铺垫不够,脸都没记住一会谁演的谁又忘了(这还是我认认真真带着尊敬看电影忍住没刷手机的情况下)。
虽然饰演先辈夫人们的女演员都很美,但先辈谈恋爱的剧情我觉得实在没必要,就比如我不明白钟楚曦饰演的那个夫人扭扭捏捏小鸟依人的说要买橱窗里的裙子的剧情对这部剧意义何在,几次出场我都觉得没必要,严肃性少了一些,有些角色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某些演员硬加进去的,两个多小时完全可以删减一部分。
平平淡淡的全剧有两处最让我动容的地方一个是李达夫人说要喝酒的时候,李达大笑爽朗的说“好,好,男女平等”。
毛润之看到李达给夫人夹菜,夸赞他尊敬妇女。
黄轩和倪妮演的特别自然流畅,不知道演毛爷爷的是哪位演员,本来感觉有点别扭但最后也看顺眼了。
另一个是最后王俊凯饰演的邓恩铭受刑画面是全剧最最揪心紧张的时刻用老虎凳上刑时,咬紧牙关从下巴到耳根脸颊上所有的肌肉都在疯狂颤抖,从脖子到额头青筋暴起,甚至眼球也在用力,还有一个仰头画面是双眼紧闭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不停的颤抖,因为不想让自己喊出来从胸腔里发出了声音,这一幕出现时我真的很难控制住自己发出了呜呜声,周围观众也发出“嘶”的声音,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时隔百年实实在在的疼痛到了我们心里,当邓恩铭牺牲他的头垂下时,我在心中“啊”了一下,先辈们的血与泪,我们要代代铭记!
在老戏骨扎堆的情况下,王俊凯的表现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他太让人惊喜了!
前半段和小伙伴一直活蹦乱跳的,演绎出刚刚萌新的青年对五四运动的好奇与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又与后半段的壮烈牺牲形成强烈对比,不禁让人感慨当今青年幸福的来之不易。
我很难想象象牙塔里的王俊凯是如何将邓先辈的受刑画面演到如此之境界的,肉眼可见他脸上的块块肌肉都在颤抖,(真的是一块一块啊!
)撕心裂肺的痛感时隔百年传送到我们心里,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在片场为自己上了刑具。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受刑画面还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它狠狠的揪紧了我的心,王俊凯瘦削的身体所呈现的巨大爆发力真的感染了所有观众,科班演员的台词功底完全让人放心,大荧幕果然是检验演员实力的好坏。
我已经开始期待王俊凯摘下帽子的下一部剧,看他的电影,令人惊喜,真的过瘾。
编剧:线索庞杂,没有重点,更换会场的波折一笔带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情节倒是花了大量笔墨。
李达的爱情线再重要,也不能胜过一大会议吧?
但在嘉兴渔船上的戏份总共才多少?
难道就是每个人一举手唱首歌就完事了?
选角:究竟是看演技还是颜值和流量?
一个比一个帅,一个比一个靓,脸光滑的甚至连化妆粉都清晰可见。
黄轩、陈坤还勉强能符合人设,其它几个流量小生简直看不下去了,试问党的创始人就是这样胸无城府,天真灿烂?
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怀抱理想的年轻人必定是早熟的、深沉的,而从演员们的神态、动作、语气上根本看不到这一点。
看到的只有青春和朝气。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表演:台词痕迹十分严重,很多地方都显得突兀不自然。
毛和杨的对话,一大纲领的讨论,仿佛一开始就必然知道革命要成功似的。
早知道,最后除去牺牲和叛变的,13名代表只有两个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
一大成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一大代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影片里基本看不见。
这一点,确实要向苏联电影好好学习下。
否则,就真变成没有内涵和深度的宣传广告了。
总之,讲政治没错,但把这样厚重的一个题材简单化、庸俗化就是不对的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在电影院被强行感动2个多小时,而是通过回顾那段历史有所思、有所悟。
革命成果不易,切勿消费先辈!
1921 (2021)6.7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 黄建新 郑大圣 / 黄轩 倪妮
这部电影我可以这么说,是我看过所有建党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部,因为这部电影我感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不容易之处,不管是那个到处是特务捕捉我们,还是我们每天惊心动魄的开会,我感觉这都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那是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导员才能够到,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多爱国,这种电影一定要多拍一点,这种电影可以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历史上的先驱们都非常伟大,但这部电影确实无法称之为好片。首先,情节非常零散,没有清晰的故事线,东拼西凑哪里都想讲一点,如果是一部纪录片可能会让人喜欢,但作为电影就有些枯燥无味;第二,有一些很突兀的角色,删掉不影响剧情,但存在就显得很冗杂;第三,有的演员的演技让人很出戏,有的演员演技很好,最后呈现的效果就像在各演各的。电影里先驱们英勇就义的画面和教员奔跑的场景很让人感动,这是我最震撼的几段。
请了很多有名气的演员走了个过场,流水账。
电影不错,从小处着眼,还是很振奋人心的但是小鲜肉太多,偶像包袱没甩掉,看着非常出戏,整体3.5分吧。下次这种电影希望多来一些朴素低调的实力派演员。
从历史而言本来是比较扎实的一段故事,但是风格特别混乱
致敬
令人感动的是历史本身而已。
烂得跟坨屎一样,没有一条线能拍明白。编剧真能整活,派这么多革命先辈出场打酱油,然而对电影的叙事有个球用?最搞笑的是毛润之那句“一个湖南人,能如此尊重女性,实在是吾辈楷模。”本片所有女性角色,都是一块刻着“秀外慧中、贤良淑德”的背景板。全片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源子哥饰演的邓小平一出场,电影院里哄堂大笑。实在把爷给整乐了。
叙事太碎了
世界只会把你当笑话看。直到你做到,直到你做到。
有很多这样的电影,一如有很多这样麻木活着的人。拍这电影的人一定和我们一样,认真地敷衍着自己每天的工作,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就窃喜,一点点小失误开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绝对正确的主义,只有正确的人,和正确的道路。没有一定能做好的事业,只有真心去做,明白、相信自己所做的的人。
电影角度来说很差,流水账一般的叙事,有点名气的演员有好几十个,其中至少20个角色只是露脸对剧情没有推动作用,每个人露脸2分钟,就是40分钟!
两星半吧,很多支线和镜头都很多余,太碎了。
拍得不是很好,不够突出一大召开的那种艰苦。还是黑白的铺垫快闪部分看得激昂。革命时期的爱情分外甜蜜。
两颗星一个给里面感动我的几个点一个给那些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伟人剧情:很失望有点混乱,有种什么都想告诉观众,却没有讲好的感觉。point没抓好
竟然可以打分啊 卡司不错
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脸谱化,群像戏流于平庸,剧中角色互换演员你会觉得依然可以,电影结束,除了整个历史事件外,留白的估计都是很多人需要百度百科的历史人物了。
整部片子感动的只有历史本身。ps.倪妮不要借着电影公费拍写真了,毫无意义。
人物太多,情节太多太碎。
一部电影要讲完那么多事件还是很困难的 很多史料需要自行了解 剔除少部分演员因素 三跟四徘徊 还是四吧
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