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刚刚看完还热乎着,胡乱唠嗑两句。
真的好喜欢这个剧的脑洞啊啊啊,恐怖却搞笑的风格,以及编剧精彩的演技!
致敬!
说来好像英剧有些通病,看一些稍长系列的,譬如《唐顿庄园》,譬如《疯城记》,第一集总是很难接受??
然而我觉得我好像没有啊可能因为前段时间才看了《无人生还》,剧开头收到类似恐吓信的信件立马就想起了《无人生还》里面各位主人公受邀前去的梗,不觉得无趣反是愈来愈兴致勃勃。
(感谢人人字幕组和各位高智商的弹幕)全剧充斥着一种压抑的感觉,像《铁皮鼓》里一样的荒诞,错乱,秘制逻辑,却很能打动人,镜头回放,时空错乱,亲切的好像自己在做梦一样。
看到影评说英国人嘲笑美国人肤浅,不无道理啊。
(通过字幕组解释知道剧组通过经典语录和bgm,一镜到底的手法向各个老牌影视作品和老牌演员致敬)譬如前些日子看了黑镜第三季,美国接手以后,取材情节固然还是超级赞,但是好莱坞式的说教和灌鸡汤,实在叫人大失胃口。
观众毕竟也会思考和思想,解释说教的直白,让人觉得自己像弱智一样被对待了。
譬如《自杀小队》美式大团圆的结局,我自己也是喜欢极了,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味道英语不好且对腐国文化了解不深,只是粗粗浅浅的通过字幕翻译解释来看编剧的潜台词。
大量引用名人,综艺及其台词奇怪的是我并不觉得这样的引用有掉书袋或者卖弄才学的感觉。
而人物的塑造,人格的分裂,性格的残缺——譬如戴维的恋母癖,杀人的冷血和爱恨交织,胆怯和果敢。
他和他母亲出于自私的杀人和发现真相后良心拷问、后悔,柔情。
喜爱杀人犯并且熟记,我并不觉得变态啊,每个人心里都蛰伏着一只妖,只是看隐藏的好不好罢了。
至于情节没头没尾的荒诞和不合理——“反小说”的叙事手法,伏笔,暗示,前后呼应,渲染,超越时空、道德的界限,将思维扩展的无线广袤到无限远处。
逻辑全无不知为什么却是我的菜。
这让我想起自己和自己的梦境,也是这样的逻辑全无,荒诞不堪,却冥冥中穿插着一条主线。
由命运不经意间串联。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或是苦索不得而放弃,束之高阁,或是惶恐着,恐惧着,又好奇着被驱使向前。
或者是国内少有这样的叙事手法,毕竟先入为主的总是占尽先机,看多了怕也是会审美疲劳罢?
至少我现在还是没有,黑镜,九号密室和绅士联盟,还是看的有味。
虽说早已了解到两位编剧的奇特脑洞和演技,但也到看完第一季,在各式弹幕的轰炸下,才发现一人多角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剧组省便当在此再次发挥到了极致。
二册——小丑、戴维妈妈,图书管理员,黑皇后,沉默歌者,摄像小哥,还有一个Appears to David in a vision(?
),胖胖——戴维,奥斯卡(瞎眼老头),joe丈夫,第二季化妆师,纳粹军官,jell梦中的小丑法官。
相比起《九号密室》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演员的名声果然不是盖的。
说到颜值什么的,像我二册这样的高舔屏颜值固然不少,但也更多是耐看型和气质型。
据说他们的演员是可以直接上舞台演舞台剧的。
眼神,表情,肢体细微的言语,唇瓣的蠕动, accent、使人完全融入到角色里面去。
他们是如此动情以至于一出场就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物的设定和性格(当然可能只是一个人格中的一部分)他们是如此动情以至于我们在看到一个邪恶的大反派在饰演一个温情的母亲时一下子跳了戏。
我本来一直对做事尽心尽力才能出绝品这一鸡汤嗤之以鼻,而今发现确然如此啊。
讲到这好想问一问是不是演员们演完这样一部精分戏也需要歇一歇所以一二两季之间才有这样长的空档?
观者尚不能自己,况是戏子。
我觉得恐怖因素,是一直贯穿全剧的,只是在万圣节特辑里面显露更加分明。
毕竟黑色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使得恐怖,悲观,失望和痛苦以另外一种形式显现而已想到如今国内改编成剧本的小说,有一些是非常优秀的小说,但转而成影视中人物的对话,语言乏味,苍白无力,以及使观众认为拉低了自身智商的直白解说,多的叫人不堪入目。
营造傻白甜的形象也好,满足多数人的甜蜜幻想也好,有数便够了,总是主流,情何以堪?
韩剧尚知转型转变,况尔国人?
说到拍摄手法,我本也是个新手,没有资格评头论足的。
但正如一个人的阅读鉴赏能力总高于他的写作能力一样,观影观剧也是如此。
撇开五毛特效不谈,毕竟十多年前了,该剧本身也有不少五毛特效的,但拍摄取景,光与影的流动组合,结构构图,色彩组合,bgm和细节的处理,无一不是经典。
短小而精悍,避免拖延和尴尬烂尾。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疯城记只拍了两季,神夏每季只有三集,仅仅为了收视率而延长剧集,也只是一时欢愉而已,而可怕的是,国内许多编还为此沾沾自喜。
噫!
毕竟嘴炮是容易的,余下的要深入分析,我也只得灰溜溜的退场罢!
而智商从未上线的我,对于剧中的许多讽刺和伏笔(譬如对警察和公务员的讽刺等等)也只能四处去寻翻解析了。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两句诗好想送给编剧大大。
此局第4集 请大家注意 实在太AMAZING了 全集只用了一个镜头 4位演员(其中一个是死人,可以算作“道具”)全集转换流畅 行云流水 实在是极品!
人类表演史上的极品 语言无法形容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疯子吧,为事业而疯,为爱情而疯,为金钱而疯,为孩子而疯。
不敢想象这居然是一部喜剧,因为到处都充满黑色惊悚,特别是几个转换镜头意味深长。
一开始看的时候发现好多熟面孔,就是“诶这个人不是刚刚那对母子吗”“小丑很眼熟啊”“啊原来是同一个演员这套路很考验人的啊”慢慢的发现原来这是剧情需要,就从头又看了一遍。
一个把玩偶当成自己孩子的妇产科护士,一对不正常的母子,一个喜欢白雪公主的有点自卑的小矮人,一个被抢走事业的小丑先生,一个双目失明的喜欢收藏娃娃的老人。
其实虽然主要的是他们五个人,但是在剧里出现的人都不正常。
周围嘲笑护士的那些人,那个为了儿子犯下很多错误的母亲,那个剧团的人,甚至是最后那个超能力女孩,那些喜欢看小丑先生出丑的学校家庭,那对跟老人一起竞价的双胞胎姐妹。
他们都不正常。
印象很深的是戴维,他就是一个大龄单身妈宝的典型代表。
而且他和他母亲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畸形,有一点俄狄浦斯情结,他妈妈不忍受辱给丈夫下毒,然而儿子却以为父亲太累而给他吃安眠药结果放太多直接害死了父亲。
有一点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意思,因为戴维扣皮带也是母亲帮忙,而且母亲还趁机帮他手ooxx了一下,后面他们在讨论杀人的时候,戴维嫌弃肉太大块吃不下,是他母亲嚼碎给他吃的…有点恶心,虽然夸大了妈宝的问题,不过大概的意思还是能体现的。
可是他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啊确切来说他是缺乏社交能力的吧,丢了工作跟妈妈说他搞砸了一份谋杀,他没有跟妈妈说这是工作呀。
导致害怕孩子进监狱或者进精神病医院的妈妈成为了帮凶,真的杀了四个人。
最后他幡然醒悟,他去做的事就是自首,不过很可惜的是警察不相信。
但最可怕的是当他妈妈也知道了真相,他妈妈第一件事是杀了他,然后自杀,这样去面对他们的父亲丈夫,我实在不明白,这个教育方式才是疯子吧?
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是戴维,也许是另一种方式让人知道最可怕的不是戴维吧?
小丑的支线很奇怪,最后埋了一个伏笔大概是为第二季做准备。
高潮部分大概是那个布娃娃突然说话爬起来挠妈妈的时候吧?
吓得我以为在看恐怖片。
而且女同事和她老公也挺恶心的,因为妻子生病所以出轨,不知道该同情谁。
小丑很可怜,因为医生手术失误而被截肢,进而渐渐的失去了工作,满脸油彩好像在微笑可是心里的苦涩也只能自己喝酒才能发泄出来。
因为残疾而心理不正常所以没办法给大家带来欢乐进而渐渐失去工作导致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事件,可怕可悲可叹。
第一次看是上初中的时候,在家里电视的HBO台看的,当时除了香港僵尸片以外没有任何恐怖片的阅片量,David Maureen一出场就吓得调台,Reece扮的图书管理员和silent singer更是让我半夜做噩梦。
剧里最喜欢的是David Maureen两母子的畸形关系,追求不得女演员、时刻处在崩溃黑化边缘的男侏儒,和悲惨、暴躁、善良的Mr.Jelly。
Reece和Steve特别擅长在心理扭曲、变态、古怪的小人物身上刻画出悲凉的底色,添加的细节让人物更真实更讨人喜爱,情节也变得更惊悚。
我相信这种处理应该是出于同情和共情,毕竟Reece对自己的认知是grotesque & tragic。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两位主演是大名鼎鼎的Reece Shearsmith和Steve Pemberton(终于有一次,Reece的名字放前面去了),也并不知道剧里的主要角色都是他俩扮的(甚至连Maureen是男扮女装都没看出来),只感觉到一种恶心、恐惧、别扭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感受。
可以说,这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以后我在豆瓣上找啊找,凭着仅有的印象(英剧,恐怖,低成本制作,主要剧情等等)终于还是把它找到了。
然而在先后看完《九号秘事》、《绅士联盟》之后,再来重温《疯城记》,发现我已经不再恐惧,也不再感到惊奇了。
也许是我这么多年来,恐怖片看得多,神经变大条了;也许是了解了两位主演之后,失去了神秘感;也许是长大了,注意到了廉价的布景和特效。
但我更愿意相信,这部剧已经融入了我的品味,改变了我的审美,就像小学时候看的《潘神的迷宫》赋予了我对恐怖片和cult片不正常的迷恋一样,这部电视剧也拉高了我对病态事物的接受阈值,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了我的一生。
p.s. 幸运的是,Mr.Jelly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剧中角色。
"Who is the birthday princess?" Reece和Steve在制造恐怖方面是大师水准,英式恐怖更多是creepy,像半夜梦醒,蠕虫爬满后背。
没想象中这么好。
前期有塑料婴儿弗雷迪的戏节奏把握得都很好,悬疑、神秘,还以为真的会变成人呢。
两位编剧都很有才华,表演鲜活,但还没有《九号秘事》那么成熟,简练。
这部剧絮絮叨叨很多,叙事千丝万缕,散,也没都收得回来。
比如我想问鳄鱼本来在男孩书包里,怎么就突然到了乌鸦岭?
为了反转而转,逻辑不是特别强…结局倒很好。
还是被美剧洗脑了?。。
好吧,除了104不错以外,真心觉得线索有点多而乱,节奏有点慢,累,灰常累话说104排成小品的话效果会不会很惊悚?
有个神秘人给不同地区的五个人寄送东西,第一次是一封信:“我知道你干了什么”,第二次是一张纸条“你杀了她”,第三次是录像带,记录精神病院的片段,原来这五个人都在精神病院呆过,变态的精神病院院长肯金顿曾虐待患者,医生目睹了经过。
第四次是纸条“我在等你”。
小丑果冻先生:医生给果冻先生做手术失败,右手被切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学会了果冻先生的魔术技巧,后转行当小丑,抢了果冻先生的饭碗,两人结仇。
后来发现,收信人应该是开心果先生,也就是改行的医生。
两人一起寻找送威胁信的人。
助产士:孩子夭折,母亲乔伊大受打击,精神错乱,把玩具娃娃当成孩子养育,丈夫快忍受不了了。
于是丈夫与情人—与母亲有仇怨的另一个助产士,假冒玩偶孩子,将母亲推下楼,企图杀死母亲。
母亲展开了报复,抓走了丈夫的情人要给玩偶孩子输血。
杀人案迷戴维母子:戴维在杀人俱乐部当管家,演出谋杀案,让会员破案娱乐,但他不按套路演出,破坏了剧情,被老板开除,戴维很难过。
戴维戴维母亲以为戴维真的杀死了人,决定一个个去杀死目击证人,防止戴维再次被送到精神病院。
计划毒死A,没成功,但A在逃跑时被车撞死了。
电死了B,勒死了C和无意间撞见的D。
在超市无意间遇到最后一个目击者,才明白自己弄错了,误杀了四个人。
她很后悔,服毒自杀。
戴维母亲与丈夫不和,偷偷在饭里下毒,丈夫身体日渐消瘦,戴维给父亲喝了安眠药,想让父亲好好休息,却加速了父亲的死亡。
母亲隐瞒真相,让大家都以为戴维误杀了父亲,戴维由此精神崩溃,进入精神病院。
戴维知道真相后去警察局自守,却被警察已不在本区域为由推出门外。
他来到精神病院附近的墓地,拜祭被自己误杀的护士长,获得心灵的安慰。
收藏毛绒玩具的老人:老人奥斯卡是盲人,酷爱收藏毛绒玩具,只差一个鳄鱼玩偶,让社区服务人员帮他找到买回来。
连体双胞胎姐妹也在找这个玩偶,与老人曾因为抢玩偶结怨,老人的眼睛就是因为抢玩偶而失去的。
他们找到玩偶的主人家,主人找不到玩偶,拿假的糊弄被发现,真的在主人家儿子书包里。
后来真玩偶被送信的神秘人拿走了。
盲老人的陪护在神秘人的指引下找到玩偶,但老人拿到玩偶后又扔进了湖里。
原来他早已经收集全玩偶了,感觉精神空虚,生活没有目标,人生无所适从,住进了精神病院。
于是他随机扔掉一些玩偶,再去寻找,人为制造追求的目标,使人生不再无聊。
侏儒罗伯特:侏儒罗伯特爱上了一同表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美女白雪公主,收到第一封信后,以为自己当过色情演员的过去被发现,向白马王子诉说心情,却被大家戏弄,赤身裸体站在舞台上。
罗伯特报复害死了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被抢救过来后,暂时失忆,罗伯特假冒白雪公主的情人,白雪公主信以为真,计划与罗伯特订婚。
暗恋罗伯特的女侏儒强行带走罗伯特,带到了野外一所空屋子里。
原来这里是女巫的家,女侏儒也是一个女巫,把罗伯特杀死了。
大结局:原来神秘人就是医生转小丑的开心果先生,精神病院护士长是他母亲。
护士长逼迫五人练习唱歌,准备演出,并不断羞辱、电击五人,戴维反抗中将护士长推倒昏厥,五人以为护士长死了,放火烧房间,醒来的护士长想逃出火海,被堵在门内烧死了。
其实她没死,死里逃生,并寄信让医生知道真相。
医生以神秘人的身份将大家引到精神病院,计划用炸药同归于尽。
但护士长又出现了,向大家追要一个盒式吊坠。
大家莫名其妙,炸药爆炸,一片火海。
院外坟墓边,戴维被护士长一枪打倒,怀里的西瓜救了他一命。
女侏儒剪开罗伯特的衣服,罗伯特胸前挂着护士长的吊坠,吊坠上刻着H。
其实一直不太喜欢这种黑色幽默的东西,越是搞笑也越是黑色。
不知道是不是我笑点太不着边际了。
每次看完这种片子总需要消化一段时间。
这种东西,现实,沉重,压抑,太讽刺,太濒临崩溃母子连环杀手畸形的感情给我时不时带了点小震撼。
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叫“哎呀”的同时还有个声音在叫“再劲爆一点吧”。
典型的乱伦禁忌境界在他们的生活里却是挺正常得一件事。
亲吻嘴唇超过五秒,碰触下体,两人之间的感情是扭曲的。
母亲在向“警探”坦白时说了句话,她说是自己创造出了这个怪物。
这是,的确是这样,儿子从头到尾也只是饰演了一个慌张,木讷,愚蠢,没有主见,且左摇右摆的形象,而最阔祸首其实就是他的母亲。
其实他母亲也的确是个毫无思想毫无常识的女人,之所以这样出现了两个笨蛋连环杀手,而一直却都没有被捕,完全是因为母亲的专制,强硬以及放纵的沉迷于掌握权力。
她总是安慰她儿子,完全是以洗脑攻势去告诉他,只想让他自由,全是为了他好。
而母亲却一切全是为了自己,无论是丈夫死因的隐瞒,或是对儿子的控制,以及最后试图杀死自己的儿子。
那是一种完完全全得占有而已说起自己创造了一个怪物,母子连环杀手完全是外行。
真正的frankenstein与怪博士应该是胖女人和自己“儿子”
演员都很丑,但是很棒。
故事都诡异,又搞笑,还带点恶心。
节奏很紧张,人物个性荒诞又真实。
我想我们是其中之一。
期待第二季。
(严重剧透)年前看了前3,觉得是一般的黑色幽默加小诡异,有笑点但兴趣不大,昨天看到人推荐接着看了后4集,被编剧和演员深深折服,这故事节奏剧情安排太厉害了。
乌鸦岭疯人院是主线,但谁又是疯的呢?
看似漫不经心跑龙套加戏份的小配角们巧妙地引出故事解释人物。
戴维老娘一度杀人成瘾陷入疯狂,最后得知真相(戴维搞砸的只是谋杀演出)想自杀,(戴维没在床上已去自首)一个劲的扣吐。
戴维则好像一直扮演着善良的无知凶手,他老爹和院长其实都不是他杀的(瞎老伯说他一直是最弱的一环,其实最后可以看到他看似最早直面死亡却是离危险是最远的)娃他妈确实有点疯,但输血这段也可解释为复仇。
(话说,全剧之所以会感觉诡异就那娃娃,4吓人)瞎老伯人生虚无,需要追逐目标。
侏儒则好像一直被人设计嘲笑利用。
小丑只是有点颓的生活不如意者,动不动拿残手吓小孩其实心里苦恼无比,期望可以重受欢迎,对老人也不错,最后他和凶手说“你最好讲快点她有糖尿病”哈,很好玩的院长好像一直是游戏规矩制定者项链,期待下一季。
真的是黑色幽默嘛,幽幽的恐怖啊。
哥特式惊悚、暗黑童话、悬疑类cult...又是一部编剧开外挂的经典之作。如果喜欢Mighty Boosh,必喜欢疯城,反之亦然。Mighty Boosh奇幻的成分多一些,对音乐的戏谑多一些;疯城更加吊诡,对人性的戏谑多一些。
我真的没法看pemberton&shearsmith二位制作的任何剧集.... but i understand its appeal...
get不到
英国的编剧们口味好重。演员们也都是歪瓜裂枣,却连侏儒在内、都演技不俗。第4集叙事的张力很赞。虽有各种致敬,仍不愧为出过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文化国度。但全季的整体故事性差了些。只能期待有下季了。PS,人人字幕翻译一些三俗笑点时不很到位,幸亏是双语。
不太确定我看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只能说我看到了变态扭曲阴暗诡异的东西。这剧悬疑感不错,第四集毫无疑问令人拍案叫绝,但最后一集似乎濒临烂尾。
我真的不喜欢那对母子
无法消受的黑色英伦“幽默”。。。
看不懂...
还是不喜欢不美的东西。。。这片子想表达什么啊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体现了《Snatch》式的黑色幽默的强大连线和深厚功底。
太乱了,感觉拼凑起来的故事,很一般
悬疑剧没什么笑点啊~~~我还是喜欢欢乐的~~~
EP4不错的长镜头
黑鏡就是翻拍的瘋城記表示這樣的東西我看一遍就夠了 我是先看的黑鏡!!!
确实不是我的菜 过了的感觉
真就一群人在一起装疯卖傻的剧有啥可看的?结尾更是荒诞无厘头... 也许大多数人都是9号密事过来的,所有有那么点儿情怀分吧...
极富想象力的作品。
2016.6.15想看。没感觉的剧+没有墙头。麦叔一如既往演得比写得好🙄,Kaluuya可爱!心疼Janet McTeer一秒。
精神病病人思路广,跟风弱智欢乐多。
英国人没有下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