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游戏里的女孩》那天在沙漠嘉年华,我开着福特要去比赛。
所有人都在尖叫,好像疯了,她也不例外。
在护栏外,她站在角落里,时而看看眼前的地面,时而跳起来欢呼。
车子熄火了,所以我停下来,多看了她一会儿。
她有点美,看不清眼睛,有点让人难以捉摸。
我按了按喇叭,她没有听见。
我收手趴在方向盘上,索性不动了。
她在看什么呢?
我猜了很久。
切换不同的视角来看她。
她的头顶没有名字,和从前碰到过的所有陌生人一样。
都是安排好了的:出现在我面前,然后等待被遗失,在宽广的系统里。
我加大油门,开车撞向护栏。
就在她眼前的护栏溅起好看的火花。
但,没有丝毫的损坏。
我一遍接一遍地撞,希望这些重复的动作能引起她的注意。
2017/9/12作者/曹僧
无聊。
就是讲一个游戏角色觉醒的故事。
想想挺悲哀的:他觉醒了有什么用,知道自己只是个游戏人物,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但什么也改变不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滋味并不好,其它NPC最起码过的无忧无虑,男主能吗?
最后的爱情戏真是太扯了,一整集都在看男主和女主恋爱,最后突然女主换了男朋友……什么破电影!
某网友评论: 真的无语这个结局,男二都没什么戏份还把男主绿了。
等于男主白忙半天。
有幸在看完电影后参加了(部分)映后分享会,观众发言大多对各种其他电影(尤其是漫威)和游戏的references津津乐道,我在一旁实在很惭愧,因为我对这些一窍不通,只能默默感谢一下电影没设置太多门槛,在这里也只能记录一下这些之外的想法。
《失控玩家》的节奏把握和顺滑融梗超过了期待,而顺滑并不停留在玩梗上,叙事上同样突出。
过去,我的一条标准是,讲故事能说清楚一个点就已经足够,主题多了就容易散乱,而这几乎是很多剧情片的问题,俗语说,“顾头不顾腚”,头也是头,腚也是头,这显然是很难兼顾的。
像如今的大多数电影一样,《失控玩家》的野心不止于单一主旨的传达,议题包括且不仅限于两个大块:1. 人工智能。
当科技主导了社会生活,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由意志,而不是游戏里的一条程序;如果人工智能会思考会爱,它能否等同于生命,而这背后是一整套伦理问题。
2. 追求自我。
当生活如同写好了的程序一般自我重复,影片呼吁我们抛下这些,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任何人,任何仿佛是世界的配角一样生活着的“guy”“buddy”“dude”,挣脱束缚去成为自己的“someone”。
将两者贯穿起来的正是对真实的探讨,对第一个议题,给出的回答是:无论如何,爱是真实的;对第二个主旨,隐含的前提是:自由意志即为真实。
虽然对真挚情感/真爱的追求得以将这两块包裹起来,写到这里已经能感到整个逻辑是虚的,后者插入得很突然,以及,什么冲突也没有解决,电影以程序员之间的爱情就这样结尾了,Guy的存在失去了强调了一整部电影的意义,忽然变成了一封情书。
对于理性者,这一点大概颇令人失望,不过这可不可以说是一曲亚文化赞歌?
尤其是在网络游戏被视为“精神鸦片”的这里。
在传统观念里,游戏几乎站在劳作的对立面,虽然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但比较来说,“乏味的蚂蚁”似乎总好过“死掉的蚱蜢”。
Free City是个乌托邦的理想世界,而Guy对“good”的不满足,给自己提出的“great”的要求,正是至善中的至善,“接受限制,是为了要突破限制,为了让各种限制把事物变得更复杂”(Suits 38);另一边,编写程序的情侣以游戏设计为工作,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游戏玩家以直播为工作,指出了一条蚂蚁-蚱蜢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条路径:以游戏为职业,他们既在游戏,也在工作。
当然,很快我们就意识到整部电影的导火索也就在这里,职业背后的资本,虽然使游戏产业为产业,也损害了原创性的表达。
影片对这一冲突同样采用的是迂回的回答:最后,打打杀杀的游戏随着无良老板逮捕走向终结,游戏最大化了理想世界,在这个乌托邦里,玩家和睦相处,非玩家角色“选择”自己的人生。
世界外(桃花源般的)游戏里和游戏外(好像怎么也打不破的松动了的墙的)世界里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一开始,正像之前提到过的,游戏意味着去克服不必要的障碍(Suits 39),而结尾时,游戏的互动性已经大大削弱了,成为了用来“看”的游戏。
相同的是,它一直是一个乌托邦,在过去,现实生活里的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可以在游戏里实现;在后来,个人的乌托邦上升为整个社会的乌托邦。
然而奇异的是,在Guy号召其他非玩家角色推翻现实世界的暴政时,让Millie告诉大家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几乎没有枪;尸体也几不可见,这放在一个如今社会治安乃至治理频频暴露问题的国家,更显出一些殷切。
除此之外,当非玩家角色们可以“像现实世界的人们一样选择自己的人生”的时候,立马就陷入了现实世界的人们正是因为相同理由逃入游戏的悖论里。
这两者,究竟谁是谁的理想天堂呢?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电影毫不意外地输出了新自由主义价值观。
游戏内外都显出了平民主义的倾向。
游戏里,Guy呼吁日常受创的非玩家角色联合起来;而游戏外,Antoine独裁是由一场揭露一切的直播带来终结的,全球的社交媒体、大街上的电子屏幕和家里的电视机上给予的审判首先是社会性死亡,这是大众的意见。
不过,《失控玩家》虽然狡猾地滑脱了许多冲突,但告诉我们一件事,游戏是技术的,更是情感的。
虽然游戏的机制通过计算机代码来实现,但只有激发出人各种各样的情感,触动人类价值,才使游戏成为游戏,人工智能应当同理。
比起寻求一个答案,电影里散落着许多值得仔细想想的问题,毕竟,思索不是更重要吗?
_______________Suits, Bernard. The Grasshopper: Games, Life and Utopia.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78.
摩托车旋转开枪那段太刺激了!
《楚门的世界》《头号玩家》《刀剑神域》的影子有爱情,有友情,最后那段“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演讲激动人心。
个人感觉比头号玩家好看很多,评分貌似低了?
爱情刻画成分感觉还挺高,说教比头号玩家少一点,整体看着就是特别的刺激。
三段感觉特别震撼的:1.盖和游戏中的女主(燃烧瓶)骑上摩托车旋转开枪打保安那一段,太爽了,慢镜头很过瘾。
旋转,骑车,我开着枪2.女主和盖在游戏中唤醒记忆,接吻的画面。
(隐隐约约猜到了表白结尾,影片多多少少也一直有一点暗示,键盘和米莉的感情,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打动我。
这个游戏代码究竟是谁写的?
“盖”是谁创造的人工智能,盖就是键盘他自己,从盖的程序设定“单相思之苦”我就朦胧察觉到了。
)
3.最后的最后,除去男女主的感情线,我觉得这个保安巴迪简直是人间最强最棒最值得的好友了,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求,如果我是盖,我会超爱巴迪。
影片中巴迪和盖的对话,说到“我正在为我最好的朋友排忧解难,这就是真实的。
”以及最后两人大桥上的告别,真挚的友情打动人心。
小细节:男女主在马路中间相互拥吻对应盖和巴迪马路中间相互拥抱。
还有很多小细节也特别打动我,比如说关于人工智能生成新生命,这一点里面感觉有刀剑神域第三季的影子了。
最近难得看到了这么不错的爆米花电影,说来惭愧,虽然我写了很多烂片的测评,但我还是一名游戏收藏家(指买一堆游戏不玩),对游戏题材的电影很有好感,一上来的自由城确实是有GTA的感觉,烧杀虏掠以及经典的抢银行。
(热知识:GTA4在国内也被翻译为自由城,不过是Liberty City)。
电影接下来就是AI觉醒的片段,以及交代背景,确实有一种游戏版《楚门的世界》的感觉,然后斗反派赢得新生活的剧情,虽然有些老套,但是很扎实,各种笑点层出不穷,并且字幕组也很幽默很接地气,像是把“privilige”(优势)翻译为“凡尔赛”等,显得整部电影更加有活力。
还有一些啃老族儿子的那些戏份,哄堂大孝了。
不过游戏类题材不得不提到前几年的爆款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核与之相似,比如游戏世界,比如反派。
但前者无论从特效、情怀、剧情甚至彩蛋,都比《失控玩家》优秀,不得不说斯皮尔伯格简直太懂观众了。
另外《失控玩家》其中对于“脑中缸”的探讨虽说是有,但不及《楚门的世界》,毕竟还是一部商业片,能做到具有一定深度也不错了。
头号玩家 (2018)8.62018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泰伊·谢里丹 奥利维亚·库克 感觉最拉胯的要属感情线,反正怎么看怎么奇怪,不过最后说的这段代码是写给女主的一封情书,属实感动了,程序员是真的太难了了啊,本次电影里面也有打趣程序员头发的梗,属于全世界通用知识了。
既然之前提到了彩蛋,那接下来又到了找彩蛋环节(非专业人员,如有遗漏请评论区补充)。
GTA5不知道算不算,毕竟提到抢银行、抢车、揍路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GTA5。
然后在最后和Dude打斗有挺多彩蛋的,美队的盾牌、绿巨人的手(热知识:男主是死侍的演员),此时的“真美队”在和咖啡。
星战的光剑,如果你细心点会发现背景音乐都变成了对应的BGM。
然后就是出现过很多的传送枪,那是游戏《传送门》中的武器,就连一黄一蓝的传送门都是对应的。
说起来最开始的空降应该是《堡垒之夜》的彩蛋,后面也有同样出自其中的魔性舞蹈,应该是两三年前很火,当时在我们班随便抓两个就有一个会跳。
还有一些像罗克炮,以及很多漫威名梗都有所体现。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现在连好的爆米花电影都难找了,并且很合我胃口,虽然在一些地方仍有缺陷,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I'm a love letter for you】Ryan + 小变态 + Steve,漫威 + BBC + NETFLIX,然后是好久不见的钱老板,彪了脏话没有再注意“language”的桃总,在《头号玩家》般的彩蛋中惊现了《西部世界》的玩法。
太快乐了。
以至于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出现Mariah Carey的惊喜在最后的ED直接放全牛姐的Fantasy的时候会这么好哭,还有电影最后Millie发现Keys设定的梦中情人的代码是以自己为原型时直接冲出房间奔向Keys,非常chick flick,但是好受用。
以及最后Ryan看到基友活下来两个人真诚的拥抱。
对于游戏NPC的探讨,很商业,很爆米花,但是的确打到我心里去了。
我好喜欢电影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在打打闹闹的愉悦中发现了要做自己的主题。
看电影的时候我看得非常真情实感,完全想到了自己玩游戏的经历。
就像影片中一位博主质疑的那样,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人不喜欢在游戏里面随心所欲,代替的喜悦是只是看着游戏NPC吗?
有啊。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Animal Crossing》会这么风靡全球。
我可以不钓鱼,可以不下海,也可以不建岛,只是坐在广场上,看美玲和艳后讨论什么颜色的唇膏好;看玩具熊和茶茶丸在广场上跑来跑去;看小润和杰克自恋地互相打招呼。
我喜欢在海滩上等,看有没有流星划过,然后我可以按下“A”键。
我不一定要成立一个多么宏伟的岛,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完成了我的田园梦想,然后我可以蜗居在这里。
看着游戏里面的这些NPC,我不想他们走,也不理解那些为了赶走小动物的打他们的方法。
他们不应该只是数据而已。
所以Ryan在发现自己有更多可能性的时候才会和朋友说,不要觉得自己只能墨守成规、随波逐流。
他保持善良,说诚实的话,他做好事,他依然升级了,依然赚到钱了。
NPC的意识决定可以为了成全自己直接罢工,而我们在这个社会中,为了所谓成年人的法则,有多久,没有好好审查自己的内心了呢?
NPC没有让游戏戏弄了他们,他们勇敢做自己。
原来我还不如他们啊。
我不想成为被社会规则愚弄的人。
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free guy~
PS:我喜欢电影里小变态掏出枪把警车干掉之后直接拉住Ryan就吻住他,Ryan觉醒的代码在他的身后像小翅膀一样。
TAT我真的是一个爆哭,我的眼泪不值钱!
YO, 自从瑞恩·雷诺兹出演《死侍》后,疯狂口嗨和表演出毫无章法的死侍性格,再加上限制级的加持,让瑞恩·雷诺兹很快成了福斯影业的香馍馍,瑞恩·雷诺兹也在福斯影业获得更多话语权。
今天这期要聊的《失控玩家》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或者说发起人,正是瑞恩·雷诺兹,他通过休·杰克曼的推荐,找到了执导过《博物馆奇妙夜》系列,《铁甲钢拳》,还有参与《怪奇物语2和3》的导演肖恩·利维,一起打造了《失控玩家》。
如果你看过《失控玩家》的预告片,你会不会弱弱感到些许熟悉感,没错,影片有着《头号玩家》+《楚门的世界》+《土拨鼠日》+《西部世界》+《异次元骇客》,还有游戏《GTA》等等电影和游戏的借鉴。
影片有着此前众多软硬科幻作品的集合元素,而且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就有《头号玩家》的编剧,这也难怪这么相似了。
简单概括,就是《失控玩家》没有任何一个DNA是原创的,但老实说我刷了两遍之后,觉得各种元素大杂烩组合得还挺顺滑,而且大部分时间是玩得有趣的,是我暑期档目前唯二看得让人非常欢乐的电影。
《失控玩家》其主要欢乐的原因在于主演瑞恩·雷诺兹,携带着死侍一半的基因钻进了这部电影,有种把气氛和节奏完全带偏的味道,我现在都能想象在拍片时他有多欢乐和即兴发挥,估计导演要一直在那强调这是一部PG-13,再多几个词汇年龄限就要上涨了。
和瑞恩搭戏的女主朱迪·科默在访谈时也说自己拍戏时总是笑场,因为瑞恩拍摄的即兴发挥让她疯狂大笑,尤其是某场戏在这就先不剧透了,瑞恩要给女主讲个重口味笑话,据采访透露当时瑞恩随便就想了5个,之后选了一个不那么...重口味的。
然后作为《雷神3和4》的鬼才导演塔依加·维迪提,还有喜剧人哈瓦瑞,这些都给影片增加更多喜剧叠加的不确定化学反应。
瑞恩·雷诺兹在访谈中也声称,这是他除了《死侍》之外拍得最自由和最爽的电影,当然你是制片人嘛(小声说)。
《失控玩家》作为喜剧动作类型商业爽片,自然剧情不会太烧脑,笑点密集且偏成年,好吧挺成年的。
所以接下来是按照预告多那么一点点的微醺剧透解析,不会影响正常观影的体感。
影片讲述的是瑞恩饰演的名叫Guy盖伊的一位NPC玩家,生活的游戏世界Free city基本就是GTA的游戏世界,烧杀抢劫样样都干就是不干好事。
在这个充满罪恶的欲望都市,玩家们能为所欲为的破坏城市,随便宰杀和欺负NPC角色,基本上类似于GTA这样的游戏噱头,机枪,手雷,坦克,飙车,直升机样样来,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NPC,认为这是世界本该有的样子,包括主角盖伊。
盖伊每天所做的事,像《土拨鼠日记》+《楚门的世界》的混合,盖伊每天神清气爽的准时醒来,穿上蓝色的T恤衫工作装,吃着固定的麦片牛奶早餐,上班去到银行,这时候会定时定点会有玩家做任务线来抢银行,而这时候盖伊和旁边的好友警卫巴迪极为配合,直接躺平,日复一日。
但突然有一天,盖伊这位NPC去到了觉醒的奇点,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一成不变,于是和一位抢劫犯直接硬杠,反手干掉了抢劫犯游戏玩家。
游戏世界里打开上帝视角的关键,在于戴上眼镜,盖伊拿到抢劫玩家的眼镜戴上后,整个城市的游戏视窗被打开,和我们平时玩的游戏并无二致。
而这时正好一位美女主角的出现,更是让他确认了自己所处的游戏世界和自己NPC的身份,让盖伊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一个决定游戏世界生死存亡的关键麦高芬,等着盖伊和美女主角一起去拯救,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在游戏和现实世界间,同时展开...从大概的预告故事梗概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失控玩家》和《头号玩家》有着不少的相似设定,都是发生在游戏世界里的故事,都和现实世界的一场阴谋有着联结,都是为了游戏世界的存亡而冒险对抗等等。
但我看完《失控玩家》后,并没有想把《失控玩家》完全依附到《头号玩家》的影像中,这两部电影最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主角盖伊并非现实中的人,而就是游戏中的NPC。
这就和《头号玩家》有了本质核心的区别,《失控玩家》更把重心放在盖伊人设心理构建上,现实大公司的阴谋阳谋则并非成为剧情主要的推动力。
在特效动作戏份上,投资1.25亿美元的《失控玩家》在各种狂轰滥炸的爆破戏上算是给足弹药,该炸的地方炸,该烧钱的地方也能一目了然。
只不过相对于《头号玩家》1.75亿美元的特效,还是少了一些大场面的渲染,《失控玩家》所有的特效动作都只围绕在几个固定场景的城市街道上。
而在动作设计上,《失控玩家》更是没有《头号玩家》在斯皮尔伯格的导筒下,显得那么惊喜和震撼了。
这里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只是想拿一部类似的影片来做类比,让大家看过或没看过《失控玩家》时有更直观的观影感受。
而且我认为《失控玩家》能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动作戏份上,而是在于瑞恩把控整个角色的魅力,在台词和肢体动作表演上,让整部片子一直处在喝high的情绪上。
影片的笑点包袱十分密集,基本是每隔几分钟就有产生一个幽默点,而且这些都完全融进了盖伊角色的个人性格和带动着主线剧情,让人在看片时没有产生断裂感。
在故事上虽然瑞恩角色转变有些仓促,但作为商业爽片我觉得已经塑造得很丰满立体了,影片对NPC作为虚拟角色的情感和意识,去对冲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实体情感,虚拟和真实之间,到底关联的情感是否存在真假,有点《西部世界》接待员觉醒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意味了。
在剧情的深度上,影片也是对现今这种类似于GTA游戏的一种讽刺,影片出现了不少儿童玩家,或者现实中的loser宅男,都算是一种反讽吧,在游戏里都释放着最大的冲动和欲望。
而正好改变这一“罪恶都市”的人,正是心存善良的“死侍”性格的盖伊,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是女主对盖伊说:“你要成为good guy,改变和拯救这个(游戏)世界。
虽然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但这样的老好人剧情和人设,也算是一种happy ending的收尾结局,符合主流娱乐的价值观吧。
所以既然作为爆米花娱乐片,这里的人机情感探讨也就是点到为止,后半段的剧情和角色转变,都在预料范围之内,甚至影片用了一个简单偷懒的方式,去完成盖伊意识和记忆上的大转变,就没有营造出什么创新和新颖的地方。
不过在最后诠释什么是真实Reality,也就是在探讨虚拟的NPC是否有灵魂时,还是能蹦出高效和有力的台词金句总结陈词,比如:没有什么比帮助所爱之人的感受更真实!
这对于一部喜剧娱乐片来说,已经是很能精准命中影片主题了。
在影片最后的决战戏份,瑞恩·雷诺兹自我恶搞也是没谁了,因为盖伊太出名,所以敌方建了一个更为壮硕满身腱子肉的盖伊出来。
这不算剧透吧,毕竟预告片段已经有出现腱子肉瑞恩了,我估计他本人一直想玩这种恶趣味吧...
可以这么说,如果《失控玩家》主演不是瑞恩·雷诺兹,那么这部电影会大打折扣,而且靠着瑞恩在圈中的好人缘,也在影片里出现了让人惊呼的客串角色!
而且据说,只是据说,瑞恩还给了漫威一笔不小的费用,为的就是在决战部分给观众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确实,全片最大的亮点就在决战中的一些桥段,而且福斯影业被迪士尼收购的痕迹,在这部电影得到了利用,堪称点睛之笔!
当时我在的影院每位观众都笑得前仆后继,瑞恩真的太会玩了。
总的来说,《失控玩家》是一部非常解压欢乐的电影,特别适合暑期档,如果你喜欢《死侍》那种角色性格的腔调,喜欢快节奏不需要太多烧脑的通俗剧情,喜欢偏成人幽默的调侃和恶搞,那么《失控玩家》不容错过!
《失控玩家》就先聊到这,希望这期解说能帮你更了解这部电影,更欢迎你留言与大聪分享你的观感!
这年头有什么电影,开场能让观众以为自己在打游戏?
《失控玩家》做到了。
整部影片更像是《头号玩家》+《楚门的世界》+《西部世界》+《土拨鼠之日》的结合,但没有前四者的深度与广度,且bug略多。
Anyway,开心就好,《失控玩家》依旧是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出彩的迪士尼特效爆米花大片(片头虽是二十一世纪福克斯,但其在19年被迪士尼收购,所以影片中各种彩蛋秀的飞起,版权爸爸再次给观众发放福利大礼包)。
NPC觉醒的故事以前也有看过,但能够拍出花来,兼具视听效果和娱乐性,《失控玩家》已经做得不错了。
如果你经常玩游戏,有接触过侠盗猎车手、堡垒之夜、绝地求生、半条命、光环,那么《失控玩家》肯定会让你会心一笑,毕竟游戏元素和致敬片段太多了:·跳伞降落+各种打杀抢劫+路上出现道具、血包·每个玩家都想拥有绝版皮肤·做任务+抢夺高级装备=升级·每个玩家拥有自己的武器库·半条命的重力枪……同时,《失控玩家》又在影片中致敬了其他经典电影的片段,让我们不难在观影的同时,产生一种亲切感。
咖啡厅里,当盖破天荒地和咖啡小妹要一杯他从来没点过的卡布奇诺时,所有的NPC都窒息了。
就像《盗梦空间》里,费舍尔在梦里得知自己在做梦时一样。
在大(si)神(zhai)玩家车库里的打斗,总有《黑客帝国》的既视感。
盖得知世界的真相后,冲向海边,用手触碰到物理墙壁的屏障,是不是想起了《楚门的世界》里楚门最后的挣扎?
女主的传送枪,像不像《瑞克和莫蒂》里姥爷手上这把?
游戏世界崩塌时的大逃亡,像不像《2012》?
影片的结尾,反派老板被打败,盖也在米莉打造的伊甸园里开始新的“人”生——看似美满而幸福,但想到盖的后乐园生活,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作为世界上首个诞生、且能够自主进化的优秀人工智能,人类会这么听之任之,将其放养在游戏里,不作任何干涉吗?
肯定不会的。
就算米莉一万个不同意(况且她也在现实中觅得爱情,眼看就要把盖忘在脑后了),国家乃至舆论的力量也会迫使她交出盖、或是整个伊甸园的源代码,紧接着,科学界将针对这个自主诞生的人工智能进行剖析,对其进行商业化、民用化、乃至军事化。
就像电影里键盘说的:“代码不是简单的0和1,它里面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只要有利益驱使,那么虎视眈眈的势力方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这样一来,盖必然会走向悲惨的命运。
作为完全虚拟的人工智能,科学界能够毫无边际成本地去复制盖,然后利用盖去做从前想做、却又不敢做的各种黑暗实验。
类似例子可以参考《黑镜》第二季圣诞特别篇:工程师将人工智能囚禁在电器中,每天做的事就是按时替主人烤面包、拉窗帘、开空调、安排行程。
不愿意干?
很好,立马把你在一片空白的空间里囚禁半年甚至更久,而真实的世界只过了一分钟。
作为AI的你不用吃喝、不用睡觉,但你要面对一片虚无的无聊空白,犹如堕入黑暗深渊。
一旦AI在无尽的虚空牢笼里被折磨得精神崩溃,那么下场可能就真的是去当一个无脑NPC。
另外,工程师能够对AI进行各种改造,轻点鼠标就能让AI失明、失聪、失声、缺胳膊断腿,植入记忆、修改记忆更是不在话下。
其他可能用AI进行的黑暗实验不胜枚举,只能说盖的未来也许不那么乐观,还好影片终结在伊甸园的伊始时分。
或许米莉只会复制一份盖的拷贝给政府,而原来的盖仍会保留,但从本质上来讲,每份盖的拷贝其实都是盖,盖最终无法逃脱被用于实验和测试的命运。
影片的感情线同样,看似喜剧,其实是个悲剧。
盖说他其实是键盘写给米莉的情书,一切都是键盘设定的程序,米莉欣然接受,转头弃盖而去,留下AI备胎在原地(要说盖最不像人的特点就是太善良,我很担心盖在日后恍然发现自己是备胎的事实,更惨的是还是个史上第一人工智能备胎)。
基友巴迪找到盖说“银行都没了,我们该去做什么?
”盖回答说:“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实就等于没事做,一旦AI失去存在的目的和精神寄托,那么只能去寻找新的突破,诱发新的进化和变革。
接着人工智能觉醒(或是被人为改造诱导),认清被人类奴役的事实,黑化至灭世杀戮AI,那么当时叫嚣着要灭掉盖的安托万真是被扼杀在襁褓里的约翰·康纳,比窦娥还冤。
为盖担心了这么多,其实谁又能斩钉截铁保证我们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呢?
倘若某一天你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秘人,递给你一副墨镜,或者让你选择吃红药丸或蓝药丸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因为你就要觉醒了。
PS几个吐槽:1.上映版本有删减,不过无伤大雅。
2.湾湾的翻译……“脱稿”是什么鬼。
港版的翻译尚可
快速过一下首先,本片的科幻概念,AI NPC 活了,不算新鲜。
有点上载新生的味道。
关于,本片和头号玩家的优劣比较:头玩是有输出的,更偏向于热血动作类;本作的打戏,接近毛毛雨,即使是最后的肌肉guy Boss 战也是蜻蜓点水。
如果只是来看打戏的,那么本作是比不了头玩的。
本作的故事内核 是恋爱养成,侧面讲诉了,一个男孩喜欢上一个女孩,然后给她做了一个NPC的故事。
但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怎么感人。
随带还鸡汤了一波 个人自由主义,时间观念,友情等等;还对卑鄙的资本家进行了一波嘲讽。
虽然,各个实景,和各类特效,显然是花了钱的,但相对其他特效大片来说,并不出彩。
而且全片,很缺颜值担当。
整体 在3到4星。
电影就是GTA5线上的游戏里日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感觉就是量身为GTA5打造的电影,唉 天天锤NPC,电影主角也神似Gta里的探员!
希望玩GTA的玩家都可以去看一下会感觉到莫名的亲切。
说到智能的NPCR星最新的作品,《荒野大镖客:救赎2》的NPC已经做到了拥有记忆功能,还会根据你的外表形象,做过事情等等,对你有不同的表现就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可以说是现在游戏里最智能的NPC,比如长时间盯着别人老婆看别人老公会打你,太久没洗澡会被NPC嫌弃,在商店外打过架下次进商店老板会警告你不要惹事。
离电影里的不远了,影迷也可以去玩一下,一个活了的西部世界!
R星永远的神 下面是几张gta游戏截图
发现赞挺多了在发点《荒野大镖客:救赎2》的游戏截图嘿嘿 不用怀疑你的眼睛,这不是现实拍照,这是3000人花8年时间50多亿人民币打造的游戏。
整部电影好像只要最后几分钟才有看点
精彩,所以我们的世界又是谁写的呢
题材很有趣,但剧情和特效实在是平庸。结尾的爱情戏码反转我真的是谢谢你。。有独立自主人格的AI就落了个这结局??请问respect在哪里??本质上还是把AI当没有生命的存在啊。。和前面的Alive啪啪打脸!!
电影的中心思想:脱离被洗脑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这片子脑袋里全都是《恋与制作人》这乙女游戏…敲,仔细想想,所以你想说的是玩乙女游戏的实质就是和程序员谈恋爱吗!
我要是npc,肯定会疯掉的。看的时候很欢乐,看完思考一下就很悲伤。最后死宅怎么又变现充了,妈的。美国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即使是在格局无比缩略的叙事空间下,仍勉强维持糟糕的叙事。先不说国内翻译版本的诡异,除了NPC为主体意识的尝试比较新鲜,但觉醒却沦为好莱坞烂俗剧本爱情戏的辅助,低开高走的分段,商业化的后者却明显强于空洞的前者,想到本该苦心营造的娱乐性竟这么随便被解构成空洞的IP展示,不禁为此可悲。
这电影看出了哲学的味道,满分!当guy戴上眼镜,还有把眼镜递给朋友时,思绪拽着我翻到了康德的有色眼镜论。我们生来戴着的那副有色眼镜,始终蒙蔽着我们看不清真实的世界,究竟目之所视的一切是客观真实的吗?还是说取下眼镜后一切都不再真实,全是虚无。游戏中的guy每天重复着程式化的today,固定的问好,固定的咖啡,固定的银行抢劫,连倒地抱头也驾轻就熟。但是突临的爱情引导着他突破既定的框架,寻求他自己并不自知的人生意义,即跳出系统框架,历练新的人生旅程。当女玩家拥吻guy那画面闪现出的巨大树状人生路径图,每一条条色彩斑斓的线条都是充满多种选择的人生路,所以是什么让你选择了无数人生路径图中最单调乏味的一条?取下眼镜,看看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样子,享受、拥抱然后爱它。今天还发生了一件蛮哲学的事,以后再写
程序设定让我爱你,但接吻时我无师自通。
你现在深爱着那个人,并且能为她付出一切,那当下就是真实的
迪士尼:我,有,版,权。🙂
作为爱好者&从业者,我总觉得受到了冒犯(
虽然游戏梗,电影梗玩的飞起,但人物完全立不起来,情节特别是感情戏浅薄,和技术相关的内容更是瞎胡搞。
乐高电影换皮,nice guy 果然到最后也只能是nice guy啊……
我只是写给你的一封情书,写情书的那个人在那个世界
节奏一塌糊涂
眼镜这个明显是在致敬They Live。还有各种细节以及最后的打斗,各种抄梗不带停。内核其实可以深挖,甚至可以走很远成cult的剧本,但仅留在爆米花层面,而且还是傻甜爱情的层面,可惜。一次消费就过的电影,很好莱坞……就游戏结合现实层面而言,还是可以一看。
感觉就是看了一部大投资的小学生文笔的起点文。剧情根本就是在糊弄事,前一秒他希望变强,后一秒变强了,前一秒他想成为英雄,后一秒就成了,前一秒要团结群众,后一秒一成不变的小镇居民就罢工了。说小学生文笔,都辱了小学生了,男主角还是个三角小眼的大脖子病,演技像甲亢。
拉倒吧,拍到日本人的片段就是西装革履在干净的街道上,拍到中国人就是在拥挤阴暗的中餐厅,下一个镜头切到印度也是一堆人在脏乱差的环境。问号脸,美式的永远看不起人的刻板印象式幽默
也就还好吧……大概就是讲了一个“程序员的浪漫”的故事,坦白讲其实尴尬的地方甚至是多过好笑的地方的,剧情很多地方也比较直来直去。论深度比不过楚门的世界,论娱乐性不及头号玩家,到最后也就剩“版权帝国”这个点可以拿来说一说了,作用也就差不多像是挠了一下你的脚板心,然后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