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冲着剧情,这剧我只想给负分!!
什么辣鸡?
女主严重三观不正,就是个作精,圣母婊!
女主这辈子没了爱情是不是不能活?
生了女儿,女儿没教好,什么叛逆干什么,能不能行了????
生了儿子也不好好管教。
嫁给了老宋了吧,那就好好过日子呗,结果还是不安生,当然这里两个人都有问题。
反正这剧是越看越来气!
“祝你娶个文艺秋一样的媳妇”“希望你老公和老宋一样坚强”“你真是像万声一样贴心呢”“祝你和家人像剧中的爱情一样甜蜜”“祝福你,愿你们的爱情如中苏友好一样牢不可破”“祝你的另一半像维卡一样陪伴你”感受一下,是不是听着都是在骂人,这算哪门子的爱情史诗?
没一个值得憧憬的角色,至少我小时候还想娶白娘子一样的女子呢,你塑造了一个个没人敢娶没人敢嫁的角色,还叫我们相信爱情?
编剧你有毒吧。
那些想嫁万声的稳住,你老公跟你多年,还总是明着暗着照顾自己初恋,请握紧你的刀。
我衷心将这些祝福送给热爱这部剧的人!
那些喷我的人,我不计较,这些祝福同样送给你们!
愿星辰指引你的方向!
编剧是不是没谈过恋爱还是对爱情有什么误解?
这就是一个打着年代剧的玛丽苏恋爱脑还是脑残的那种片子!
恋爱脑是病!
要治!
内核是歌颂爱情吗?
不是啊,内核是我为了爱情我就是没人性,哎!
你猜怎么着,我这么没人性居然所有人都在帮我!
相信我,你这个剧放在现在还算勉强,放战争年代和特殊年代,真的,第五集就团灭了!
还爱!
爱你妈卖麻花爱!
自私又愚蠢!
《爱情是边疆》观后感: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0年的春节,正好赶上了疫情期,在家闲居,偶尔看到了央视戏曲频道连播《爱情的边疆》,从而开始了四天的追剧。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不谈现实,只说戏剧。
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本剧的核心,围绕他们的故事发展,又牵扯出了身边的爱人,同事,同学,子女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本作品的所有脉络。
大女主就不说了,本片是中方制作,所以剧集宣传把中方的主演王雷和李乃文排在前面,但是无论是剧情(维卡被删掉很多戏分:维卡第一次牵手文艺秋去看电影、两人一起滚下山后文艺秋不顾危险抱着维卡的假肢不放、维卡冲破阻拦要去见文艺秋、 维卡游过黑龙江后在文艺秋的住处遇到华敏、维卡睡在文的下铺用手拉住她、维卡抱着文艺秋到边境、以及文文出生后,维卡冒险去医院抱走文文等情节应该是都被删掉了,反正我是没看过完整片段,只有几个镜头),还是戏剧冲突来看,维卡都是当之无愧的男主人公,而不是他人。
在故事的结局,维卡所说的一句话,可谓是全剧的戏眼:“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里,历史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指男女主人公),但是我们也同样伤害了别人...”他指的别人,有万声、有宋绍山、有加莉娜、有柳芭、更有他的女儿文文,甚至是他的儿子彼得...这就是本剧所讲述的爱与忠贞、守护与失落、陪伴与渴望的故事。
他们相爱之初的很多情节片段被删,所以看起来这样执拗的坚守爱有点理想化,也有点不可理解。
其实维卡曾经对加利娜解释过原因,因为他感觉文艺秋所给予他的温暖一直包围着他,无处不在;他也对文艺秋说过原因,因为她不顾生命危险也不放手扔掉他的假肢,从此让维卡下定决心终身与她相伴。
文艺秋也对自己的父母说过原因,温柔绅士、深情英俊的维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男女主人公的坚守,还有一份旧时代的爱情观念在其中,爱情是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爱情是有先来后到的,从一而终,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被迫分离后的异国夫妻,十年里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团聚。
为了相聚,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纵观当时两国的情况来看,文艺秋的牺牲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后来文艺秋为了成全维卡和加莉娜,选择夫妻分手。
之后两人苦恋的情节被删除大半,所以维卡和文艺秋各自再婚后,对对方的怀念让人觉得很不可理解。
其实不然。
维卡知道文艺秋生产的时间,再次冒险越境想要带走女儿。
最终没有成功,如果文文从小被父亲带在苏联抚养,那她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当老年维卡病重在床重遇女儿后,才会对文文说,我一直都很想把你留在我身边,我用过各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维卡没有如愿带走刚出生的文文,他没有对不起女儿,反倒是文艺秋,不该感情用事把枕头换成女儿留下,她应该让女儿去苏联生活。
维卡去医院探望妻女后由于非法越境,被苏方警察带走,他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
当他重新恢复自由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的江边喝着闷酒,遥望着对岸的妻女....他也根本不知道,在他从广播电台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文艺秋把孩子托付给了华敏,差一点就要独自划着竹排跨过黑龙江去找他。
最终还是宋绍山及时阻止了文艺秋这个疯狂的想法...在不得不面对现实,和身边人一起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是在对现实做着妥协。
文艺秋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她最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万声,万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最懂她的同行人,她和老宋,其实一开始就是两路人;从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来说,我最希望她选择的是宋绍山,李乃文演的太接地气、太牛掰了;从女主角自己的真心来说,她当然会选择维卡。
维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文艺秋,加利娜,柳芭,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最适合他的其实是加莉娜,而不是柳芭,加莉娜更温柔温情,是比柳芭更加适合他的妻子。
柳芭年轻漂亮,身材也是一流,她与维卡无论在年龄还是阅历,心智、心灵沟通方面的差异都比加莉娜要大许多。
除了文艺秋,维卡对加莉娜的感情是要高于柳芭的,他曾经在醉酒后,把柳芭误唤做了加利娜...但要论维卡自己的真心,他当然会选择文艺秋。
文艺秋对维卡的不舍深情,让万声终于决定知难而退的放手了。
维卡对文艺秋的执着追寻,也让加莉娜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等到宋绍山出现在文艺秋生命里的时候,她已经被现实逼到死角,再没力气坚持内心,因此选择了妥协,所以与文艺秋相守的是宋绍山而不是万声。
等到柳芭出现在维卡身边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乐观无畏的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那个面对加利娜的表白,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道“我结过婚了,我有妻子”的维卡了。
多年的独自生活,让他更加需要陪伴和家庭生活。
此时的文艺秋和维卡,需要的都再不是爱人,而是生活中的伴侣。
维卡从未对柳芭谈起过自己在中国有妻女的事情。
这也为两人日后的婚姻破裂埋下了隐患。
文艺秋曾与两个男人同床共枕过。
她在维卡身边,望着身边睡熟的丈夫她一直舍不得闭眼,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他高挺的鼻翼,深情凝望着他的睡容微笑...而后来和老宋在一起讨论生子话题的时候,她还在缝补着维卡的枕头,多年来,只有这个枕头才能让她感受到维卡的气息,才能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的心理安慰...这就是她和老宋多年的婚姻状态,同床异梦。
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文艺秋做到了极致。
反观维卡的婚姻生活,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维卡对年轻美丽的妻子柳芭下意识的冷落,让柳芭与文艺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出了“同床异梦”这几个字眼。
现实安稳的婚姻生活与心底的牵挂和伤疤,让维卡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了眉头深锁,时常独饮闷酒的中老年人。
他们为了爱情,一生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出于女性缜密而又敏感的心思,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一定都对文艺秋充满了好奇,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她们的维卡如此念念不忘?
这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到底是有多美丽动人,有多气质出众?
同样的,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在看到文艺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当面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就是你这样平凡平庸的女人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这里想说,东西方的语言表达风格确实很不一样,西方热烈奔放,很直接,东方含蓄内敛。
维卡对文艺秋的情话绵绵,是万声和宋都没有过的。
加莉娜和柳芭对维卡主动直接的表露情意,也是深爱维卡的文艺秋所没有过的)介于当时七八十年代的国内外背景,一个长年生活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中国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莫斯科女郎更时髦美丽、更有魅力和异性吸引力的。
所以加利娜和柳芭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维卡曾经和加利娜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她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最好最美丽的,可在我眼里,她就是最好最美丽的。
她所给予我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
这就是爱情,从来只与两个人有关。
不被理解,却深受感动。
文艺秋被现实折磨,被环境所染,磨出了一身的老茧。
她和万声一起共事的时候,尚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但在和老宋一起生活的时候,却充满了中年女人的麻木和对世俗的无奈。
只有在维卡面前,无论是青春年少时,还是过江相聚时,还是后来中老年重逢时,她都变回那个温柔得体、大气婉约的女人。
在维卡面前的文艺秋,才是她真正的样子、不被生活所累的样子,或者说,是她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因为环境的不同,因为对女儿付出的不同,中青年时候的文艺秋,出于对爱情的坚守,比维卡遇到了更加巨大的生活磨难。
但是到了晚年,文艺秋却比维卡更加幸运幸福。
中西方不同的观念,在男女主人公的晚年体现出了差异。
西方人不会理解,守着一个长年来,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
社会环境与传统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柳芭和老宋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柳芭选择了扔下年迈病重的维卡离开,这是典型的西方做法。
而老宋却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典型的东方做法。
老宋很熟,他或许就在你我身边。
维卡却很远,他或许更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里想说下老年后的部分,维卡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这是西方人常见的情况。
但却令文艺秋担心不已,她想方设法想要医治好维卡。
维卡一开始果断拒绝,他直接对文艺秋说,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安静一点吧,不要互相过多打扰了。
但是最后让他服软的不是文艺秋,而是女儿文文。
按照维卡的本意,根本不会拖着病重之身跑到异国他乡医治,是女儿文文说希望有机会与他相处,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他还是答应了。
维卡住在宋绍山家中的戏,虽然影视剧做了戏剧化的处理,但是中医医治、最后维卡病重后返回俄国,这部分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伦不类,别扭至极,不够真实可信。
故事接近了尾声,维卡决定离开中俄边境,选择同儿子一起移民德国终老,临行前,犹豫再三,他还是来到文艺秋的家中想做远行前,或许是今生最后的道别。
他们一起在江边漫步,像极了一对暮年老夫妇。
原著小说中,此刻的文艺秋有一句心理描写:有那么一瞬间,文艺秋想要这样永远的走下去...他一直没有和她说起他的远行,他此次是来做最后的道别。
边境入关处,她把代替他陪伴了自己四十年的枕头还给了他,表明了自己的心声:尽管此时的维卡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伴侣,但是自己还是不能撤下老宋,她亏欠老宋的实在太多了。
她还是要陪着老宋。
维卡是明白文艺秋的,她的心虽然一直都在他的身上,甚至几乎一生都只在他的身上,但是今生却也已经永远失去了携手相守的最后机会。
这是非常真实可信的情节,如果戏中此时的文艺秋选择暮年之际扔下老宋,再与维卡相守,才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才是胡编乱造的。
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
此时此刻,无论是维卡还是文艺秋,心中都已对这段改变一生、坚守了一生的情缘做了最后的告别。
情意从未逝去,生活仍在继续。
和宋绍山一起安度晚年的文艺秋,精心照顾着老宋,这是老宋自己换来的幸福晚年,最后在老伴和子女的陪伴下,安然逝去。
先离开的那个人,是幸福的。
临终前,宋绍山最后和文艺秋告别的内容,居然不是说子女,也不是说他们老两口,不是说其他人,而是说起了维卡。
我的理解,老宋最后提及维卡,还是想要告诉文艺秋,我要是走了,就让维卡陪着你吧,你去看看他吧。
老宋牵挂了一辈子的,还是文艺秋。
无论是万声,还是老宋,文艺秋对他们的感情,都是感激他们真心付出后的真情,或友谊,或亲情。
但是唯有对维卡,她永远都是那个主动付出、主动牵挂的人。
她算过万声对她的付出,算过自己亏欠老宋的情义,可就是从来不算她和维卡之间到底是谁欠了谁,谁负了谁。
真正的爱情就是算不来的,就是不自觉的总想要靠近那个人,想要为他付出,想要牵挂他。
即使对方什么都没为你做过,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想着他,为着他。
文艺秋因为终身牵挂着维卡,让不同时期在她身边爱着她、关心着她的人一起为她的这份执着牵挂付出,万声陪着她从首都来到边境,因为这是离维卡最近的地方;老宋和女儿文文都陪着她照顾着、担心着年老体弱的维卡…老宋走后,抑郁昏迷的文艺秋,牵挂的人还是维卡。
纵观她的一生,维卡一直都是她的良药,也是她的心病。
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文艺秋,她的良药也还是维卡。
片尾的视频会面,作为观众真是哭到不行。
(多说一句,剧中穿帮处也不少哈,维卡儿子的电脑上面显示的视频连接中,为啥是中文?
还有维卡在俄罗斯手术的医院,背景墙上和医疗器械屏幕上也出现了中文)唯一可惜的是,重逢后的文艺秋和维卡,没能有机会再次携手相守,历史欠他们的,编剧还是没有给予最后的温暖。
尽管真心从未变过,但岁月已负有情人。
维卡得知宋绍山已经去世后,便没再顾忌的拿出了文艺秋的画册与她一起回忆相爱时光。
文艺秋也不再有所顾忌,羞涩的拿出来珍藏了一生的结婚证书(殷桃和男主角晚年的戏都不错,神形兼备。
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当时真实的年龄还不到30岁,却能演出耄耋老者的神态,不错)。
电脑这边,维卡也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书。
他们都在告诉对方,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们才是最初的爱人、是真正的合法夫妻。
最后这段听从了内心、毫无顾忌的相互表白,或许是上天对维卡和文艺秋相爱一生,却始终没有机会厮守在一起所做的最后一点补偿吧。
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让观众看了一段人间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
从一而终、不轻言放弃的旧时代爱情观念,深深影响着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深深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爱情。
看完这部电视已有三个月,因为不敢随意写下这篇影评所以拖沓至今,今天终于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拾起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动,所以今天很有必要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留作记录。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部影片,我喜欢它带给我关于对美好爱情持有的憧憬、坚守以及始终有的纯粹涵义。
虽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种种不同,却因有高度契合的精神信仰而彼此吸引,以至于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后愈显感情的弥足珍贵。
第一次维卡为她游泳过来, 她煮了他最爱吃的饺子 看电视时我也问过自己文艺秋和维卡的爱自私吗?
很明显我认为不是,他们从没有想过伤害任何一个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人与人习惯被建立联系,并习惯受道德约束建立责任对应机制,以至太多的人只看到了在这场感情中受伤的人们,却轻视这两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对抗纷乱嘈杂外界所做的努力和渴求,这其中有来自多少的生活和精神压力、社会舆论,以及被家人朋友不理解的处境,鲜有人看到这份孤傲“做作”下坚守如此不易的真心。
同时,我认为在这场你我相遇的感情宿命里不光有爱着文艺秋的男人同样还有文艺秋本人,他们都一样愿意为爱人付出所有,包括痛苦与快乐,时光与青春,所以他们甘愿承受。
在这场感情的成人游戏里从没有强迫,正因为坚信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这两个人感情的宝贵,正是因为牵扯了太多人的情绪而越让人觉得这段牛郎织女般的恋情在面对重重考验前是多么的沉甸甸和光芒万丈。
文艺秋看望万声,在猪场煮了面
老宋煮好面后,文艺秋答应老宋 当秋风卷走我的秋叶,青藤也愿随她远行。
当青春长眠千唤不醒,闻他而来叮当起舞尽兴。
一箭穿心,你可知道它的滋味, 青春约定,各枕冬雪度黎明。
圆满落幕,那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思念终生,那才叫人心疼。
等着我,亲爱的,等着你,亲爱的。
在你满头的白发里,有一根是我青春的错误。
在你每一根白发里,都是我青春的长梦。
--万声《当秋风卷走我的秋叶》
相爱起点
记得以前年代剧很多 虽然未曾在那段岁月里生活过 但过去的力量却很震撼人心 近几年来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慢慢的变少了 很惊喜的发现这一部 金牌编剧高满堂执笔 殷桃王雷李乃文几位老戏骨外加软萌俄罗斯小哥领衔 人物刻画很到位 时代还原很到位 感情抒发很到位 真的良心剧 大结局泪目 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也许为了逝去的青春逝去的回忆 他们也是曾经的热血少年❤️
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看待问题的观点真是截然不同。
那些推崇这种爱情的人们,大概源于几点,一是这二人自带主角光环,二是帅气洋气漂亮,三是自己的情感平凡人才普通,却向往传奇唯美爱情。
所以这剧成为一剂迷情之药,让一些人可以重温一次青春期幻想。
可梦终究会醒,放在现实批判的角度来看,剧中人这辈子除了那点子事以外,只剩下偏执,自私,冷漠,甚至不惜犯法,不顾人情底线。
实不可取。
在社会中,人们最多只能做自己的主角,绝大部分时候是别人的配角,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其他主角(别的人)的互动的结果。
在现实中如果像剧中人那么任性的活着,很有可能会落得众叛亲离,生活潦倒,精神混乱,虚度一声。
看完这剧,从头到尾最喜欢的还是万声。
原本看这个剧也是跟着家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但其实电视剧一旦看了些,只要不是太渣的都会想看下去。
本来觉得万声和文艺秋就是这个故事的感情主线了,(可能是自己内心本来偏袒万声吧😄)但没想到主线其实是一个女主从年轻到年老的三个感情线,也是爱情的不同样子吧。
首先是对于文艺求的爱情吧。
文艺秋和维卡,是真的存在爱情的,而且这种爱太深也太执着。
看到最后其实我也能理解他们的这种执着,本来好好的生活,领了结婚证,看似就要一同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却面临着因为国家关系而不得不分离。
但是两个人却没有因此放弃,这种爱在经历了十几年、几十年后其实也就成了一种心魔吧,因为得不到,所以总是念念不忘。
然后是文艺秋的友情、万声的爱情。
文艺秋和万声从大学毕业然后就一直一起工作,中途各种换地方也同样在一起。
万声对她的爱不少,从来都是无条件选择站在她身边,甘愿替她受罚,所以我内心是真的希望他们俩能够在一起。
当得知他们快要结婚的时候,天知道我多高兴。
但我也知道这大概是结不成了。
因为有维卡这个永远的心魔。
不出所料,的确是没结成,万声也因此终于下定决心放手,给彼此一个自由。
那么当万声走了之后文艺秋其实真的过了一段很自由的日子,在她和维卡终于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对方的时候他们内心本来已经快熄灭了的火又瞬间点燃了。
他们甚至十分英勇地横渡了整个黑龙江。
那么这样的后果就是带来了混血女儿。
可以文艺秋想象后面的日子会因为这个混血女儿有多么不好过,但她依旧决然地将女儿生下来。
那么这时候,第三个感情线就出现了。
宋绍山。
他的爱太深沉了。
其实我觉得在一开始跟万声的“斗争”里,他自知自己无法取胜,所以选择默默地看着,默默地远离。
但万声走了,文艺秋也决定和维卡不往来了,又恰巧文艺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他站出来了,为了自己的小私心,私心希望会有点结果。
那最后也的确是有了。
在他不断的努力下,文艺秋也终于(好像)对维卡看开了,跟他说不介意我们娘俩以后就一起搭个伙吧。
这个从一开始讨厌宋绍山到最后愿意与他搭个伙的女人内心应该是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迫于生活、迫于国家,她最终还是屈服了。
从头到尾这个剧对“爱情价更高”都贯彻得很到位,在文艺秋的两次屈服中,维卡这个心魔一直存在,所以她也总是因为这个心魔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她的两段关系。
直到全剧终的时候我依旧是不喜欢这个女主的性格,她除了在对维卡的事上执着又果敢之外,在其他事情她永远是懦弱,总是还害的一堆人来帮她这帮她那。
而她的执着其实毁掉了很多东西,很多原本能够朝着美好发展的东西。
但她却似无所谓,到最后七老八十躺病床了都还念念不忘着那个维卡。
但我其实也能理解她这种执着。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又或许是她真的真的太爱对方。
宋绍山有句话说的挺好“谁还能够在几十年后和自己喜欢的人脸对脸、眼对眼”。
所以或许他们是真的互相深爱。
到最后都只是想看一眼对方,即便远远望着也好。
只要确保对方依旧生活的好、身体健康就好。
爱情的三个样子——爱得热烈;为爱放手;默默守护。
的确是爱情史诗巨作。
一眼万年,一耳今生,维卡和文艺秋被迫天各一方但对于爱情保持的初心与坚持让无数人感动。
是想方设法听取广播的坚持;是暴风雪通过望远镜用唇语诉说相思之情的迫切;是冒险游江只为短暂相聚的义无反顾……
无论边境的距离多么遥远,也无法阻隔两人爱意的绵延,有人说这样的爱情太我行我素,不懂人情世故。
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在他们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对于爱情的坚持反而衬托了维卡和文艺秋的伟大。
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该剧讲了女主为了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男人,把身边追求她的男人全部拿来当她的垫脚石,垫到死为止,看似想要证明爱情可以冲破一切,其实本就虚无,谈何冲破一说,压根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你可以慢慢过渡嘛,像《请你原谅我》中的徐天,你再怎么折腾,最后还不是娶了一个脚踏实地跟着他过日子的女人。
而该剧不肯过渡,主线清晰明了,女主和遥远国度的男人之间产生的爱情可以把整个黑龙江填满。
为了女主心中如玛丽苏般的爱情,女的开始瞎折腾,开始让万声当垫脚石。
幸好,作者良心发现,让万声半路撤出这场没意义的比赛之中。
再说,现实中哪个女的受得了如万声这类男人的穷追不舍,还不求回报。
虽说艺术创作讲的是夸张和冲突,但如果不基于实际出发,未免也太华而不实了吧!
麻烦请你去写悬疑类的东西吧!
万声放弃,又上来一个一根筋的宋,把锅接了,还陪伴女主和她和别人的女儿到死。
死了之后,女主这才恍然大悟,天呐,他才是为了我不计一切的男人。
我怎么能这么无耻,竟然没早一点感知到。
你感知个屁,作者让你一直去爱河那边的维卡,你哪有时间去关心身边真正对你好的男人。
然后,女主因丈夫去世深陷内疚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万声又出现了,不能看着女主这么沉沦下去,一定要让她从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走出来,就去了河那边找维卡,找到之后,女主和维卡的行为又一次紧扣了主题,两个人含情脉脉,有后悔,有难过,有遗憾,感情复杂之极能填满黑龙江,但两个人还是不能走在一起。
那按照作者这样的写法,是不是该万声这个备胎了去陪伴女主了?
这都啥年代了,这种无脑剧情也太作了吧!
我看了十几集,果断弃剧,搜了结尾。
不过那主任几场戏都还可以,惟妙惟肖。
有人会问,女主爱过万声吗?
那肯定没有,女主爱的是她自己而已,他们两个确实渡过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日子,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所做出来的牺牲都是假的,完全不会发自内心。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