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罗马>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里面有很多经典的镜头至今还能记得.气数已尽的庞贝面对意大利的南部海岸,这是曾让多少英雄壮心不已的滔滔滚滚的大海,但是庞贝已经无路可退,败军之将只有选择离乡去国,他身躯僵硬,心灰意冷,手中凯撒送来充满揶揄的书信黯然飘落,成为浪花的玩物,这时候,他转回身,看见身边跟着的奴隶.他说,做个奴隶也不错吧,永远也不必为明天忧虑,对奴隶来说,每天都是一样的.在我看来,世上的人分成这样两种,一种是英雄或者伟人,一种是奴隶.前者看自己,不是用一村一乡人的眼光看自己,而是用一国一世界人的眼光来看,不是用一天一年来看自己,而是从百年千年的角度来看.后者看自己,只要从自己生活的圈子看自己就可以,看到明天明年就可以.因为他已经出让了对于自己命运的主宰权,所谓"荣誉感"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奴隶来说,他不用思考太多担忧太多,即使他的主人兵败身死,也不会影响他继续跟着胜利者继续自己的奴隶生涯.在剧中当波罗要杀死西塞罗的时候,西塞罗平静的说,士兵,你将因为杀死西塞罗而载入史册.这就是伟人对命运的洞察和接纳.现在有多少草菅人命的贪官被绳之以法的时候,他哀叹又是什么呢,是即将失去的金钱权利和生命吧,他可曾想过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名声.他但凡想过片刻,也不会走到那一步.不管他如何的曾经身居高位,他的思维方式不过是个奴隶.只要他的不光彩行为能够瞒过他人,他就过一日算得计一日.剧中两个奴隶在路上见面,一个说,老乡,你看上去不轻松阿.另一个说,是啊,我的主人今晚要宴请罗马的所有名流,我真是忙坏了,还有两箱鱼没有送来呢.说着脸上带出身负重任者常有的欣欣得色.这个情景在今日也丝毫不陌生,在咖啡馆里聊天的两位白领不也是如此对话的么.大公司的职员必定有一种荣誉感吧,想来和过去大贵族家奴隶的自豪也差不远.说到荣誉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过去伟人们,他们的荣誉感来自祖先辈辈相传的荣誉.布鲁图虽然年轻,但是贵族们都尊重他的意见,因为他拥有一个高贵的姓氏,他之刺杀凯撒也是为了继承这个姓氏维护共和的历史传统.而奴隶们的姓名轻如鸿毛,即使他们的胸前都挂着写有名字的牌子,他们只有依傍到好主人的优越感而没有荣誉感.那些伟人们重视自己的名字胜于生命,因为它将在家庙中和父亲以及所有祖先的伟大名字刻在一起.而作为奴隶名字只是代号,也不用考虑自己的名字.当然,在历史中找出具体反例是相当容易的.在此,我只是将伟人和奴隶作为生存的两种状态.正如我承认的,很多看似风光的人不过是一个满足的奴隶.同样,很多受苦的人却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对于奴隶们来说,他们只要从眼下看自己,用利益为衡量.对伟人来说,他们要从历史来看自己,用生命的荣誉做激励.在<斯巴达300壮士>的开场里面,我看见那些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他们以拳当胸,彼此致意说:为了荣誉! 只是这样一个镜头就让我热血澎湃,我知道,在此之后,一切无悔的牺牲都有着充足的理由.也许所有的历史,在有些人眼里,都是虚构的传奇,不足为据.在我写完上面的句子以后,看了一篇朋友推荐的文章,里面引用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的一句话: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我想,先生所说,就是那些生活在奴隶状态的人.我已经厌倦了生活的重复,我对人生的无意义,无价值感到无法忍受.我深深地厌倦了为奴隶的日子.
两个剧都还不错,不过我更喜欢《罗马》。
1.先说扮相。
《帝国》所选的演员感觉更贴近史实,比如凯撒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中海头,安东尼的眼睛。
不过所谓“史实”也是靠留存下的雕像、钱币等猜测的,精确度显然要打折扣。
《罗马》所选的演员更加“神似”。
扮演凯撒、庞培、安东尼、屋大维四位主要人物的演员演得都非常到位,尤其是年幼的屋大维和逃奔埃及后的安东尼。
至于形似还是神似好,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吧,我个人比较欣赏后者。
毕竟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2.人物塑造。
《帝国》中各个人物太过脸谱化了,完全没有挖掘出深层的冲突。
屋大维的成长过程简化成了“魔戒”套路,一个单纯幼稚的小男孩在流离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实现抱负;再加上用女祭司这个不清不楚的串线来推动故事发展,剧情难免有硬伤,而这一干牛人政治冲突背后的价值冲突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抹煞了。
《罗马》对人物的塑造相对来说更加成功(当然两季的电视剧发挥空间比较大些),每个大人物都有卑微猥琐的时候,而每个小人物都有高尚悲怆的一面,或许加入了不少虚构创作,但反而更加贴合真实人物。
3. 虚构人物。
两部剧里面都用了虚构的人物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串线。
《帝国》用了角斗士Tyrannus,而《罗马》中用了两个战士,信仰(大概是模糊的加图派)坚定的Vorenus和忠诚的Pullo。
Tyrannus比较单薄,主要是他自己的“信”并不明确,除了他对他儿子本能的深爱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理想(当然这可能也就是角斗士的真实反映)保护屋大维只是为了报答凯撒(以及消除愧疚感),跟随安东尼只是为了逃避,最后倒戈还是为了报答凯撒。
而Vorenus和pullo就非常饱满,同样也涉及对家庭的深爱,但深爱中灌入了嫉妒、仇恨和最后的和解。
除却这个层面,前期的Vorenus和后期的vorenus的对抗,能看出自我在变换不定的命运面前的脆弱和无奈,信仰在残酷现实面前的煎熬和蜕变;而vorenus和pullo之间的对抗,又能表现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价值观的冲撞。
这也是我更喜欢《罗马》的主要原因。
《帝国》与时俱进的说,就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的电视剧,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打过坏人;而《罗马》则更为精致,它没有强烈的正反判断,而只是用力地展现复杂性--人物的复杂性,政治的复杂性,价值的复杂性etc. 这种对复杂性的展现,就是我对此类所谓“历史”电视剧的最高期待。
Vorenus和Pullo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们的名字被后人所知,是因为被凯撒亲自在书中点名过。
与剧中不同,两人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都是百夫长(Centurion)。
在征高卢的一场战役中,Pullo冲出了罗马军团的防御工事(fortified camp)直接杀入了对方的人群里,但很快寡不敌众被包围了起来。
Vorenus见状也冲了出去,与对方进行近身战。
俩人并肩厮杀,消灭了很多敌人。
他俩在返回自己队伍的过程中受到了战友们的欢呼。
凯撒目睹如此英勇(2b?)的行为,在记录征战高卢的书里(Commentāriī dē Bellō Gallicō)对他俩大加赞赏了一番。
后来凯撒与Pompeii决裂后,Pullo加入了Pompeii阵营,表现依旧英勇。
所以虽然确有其人,HBO基本上只用了名字,故事都是自己编的。
P.S.:既然我已经这么geeky了,就再写点小知识。
Cleopatra是埃及人,凯撒是罗马人,他俩谈恋爱用埃及语还是拉丁语呢?
答案是:都不是。
他俩用希腊语交流hohohoCleopatra作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阶级,其实不是正统的埃及人(就像清朝统治阶级是满人不是汉人)。
她其实是马其顿人,母语就是希腊语。
而凯撒希腊语也是溜溜哒,因为那时候的罗马贵族就是用希腊语交流显示身份哒(不过他的拉丁语写作水平非常高)。
八完了,我好geeky啊没有life啊
好牌靠自摸,好片靠偶遇。
曾因PPLive放不成《我猜》,随便点了个片。
哇噻,一对鬼佬在床上摇。
不会吧,PP也敢放这?
于是,我咽一口水,认真欣赏。
看一晚上才闹明白,这片其实很严肃、很逼真、很历史、很传奇。
背景从凯撒征服高卢到他遇刺的历史,讲了上自执政官的明征暗斗,下至小骑士的传奇。
此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场面豪华胜《角斗士》,台词典雅似《Hamlet》,情节曲折赛《The Matrix》,历史纵深感如《雍正王朝》。
我实在太喜欢了。
上google一查。
我靠,此乃HBO和BBC继《兄弟连》后的大手笔,投资逾千万dollars。
目前的12集在05第一季首播,后续还在拍摄中。
此片全程在意大利拍,导演有近10位(包括《007之黑日危机》导演Michael Apted),编剧导演演员皆当世才俊,据网上说“精英云集,绝对豪华级阵容,HBO的大牌导演全部出动。
”该片是收费电视。
当然,收有收的道理,那么多神仙姐姐的玉体岂容你白睹?
XX镜头是有一些的。
我个人最爱此片之处莫过于其配音。
片中的罗马公民,无论男女都操一口地道的伦敦音,字正腔圆,韵味悠长。
如今人心思变,正音沦落,到处都听见巴里巴气的美国腔。
窃以为,美音与英音的差别,就如两个女生站你面前,一个20A罩杯一个38C罩杯,你会分不出优劣?
我最喜欢片中凯撒的智慧自信。
他进攻罗马,元老院称其叛国,有些心虚的马克-安东尼道,“我不得不佩服你,你像一个血淋淋的征服者一样就要进入罗马了,但你看起来平静得如一杯水”。
凯撒答,“我很高兴我看起来如此”,然后转向军乐队队长,“加咯斯,来点更高兴的音乐”。
1、民主共和制在2000年前的罗马就实现了,尽管不是很完备。
直到第一个凭理想建国——美国的出现。
2、最高统治者——执政官有两个,是由元老选举出来的。
两年一选。
3、那时候已经有参议院——一帮贵族元老,还有平民组织——护民官,应该是众议院的原型吧!
4、广场是民众的活动的重要场所,有元老院、神庙、公共档案馆、法庭等等。
5、法律,也就是十二铜表法,是刻在广场上的。
审讯必须在法庭公开进行,法官、陪审团、律师一应俱全——现代法律就是以罗马法律为基础的。。。。。。。。
反观中国,自从伟大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帝国体制一直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运行着。
于是,对于现状,我们可以理解,虽然不一定能谅解。
整部剧最有意思的就是二人。
恺撒的《高卢战记》是这样记载二人的: 这军团(第11军团,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Lucius_Vorenus词条介绍)里有两个极勇敢的人,一个叫季度斯·普尔洛(Titus Pullo),另一个叫卢契乌斯·瓦伦纳斯(Lucius Vorenus),都是即将升到首列的百夫长(centurions)。
他们中间不断争论究竟谁该比另一个领先。
为着争取这个位置,每年都极激烈地开展竞赛。
当工事前的战斗进行得十分紧张时,这两个人中的普尔洛说:“瓦伦纳斯,你还迟疑什么?
难道你还要等什么更好的机会来表现你的勇气吗?
今天就应该决定我们的争论了。
”说完这话,他跨出堑壕,向敌人最密集的部分冲去。
瓦伦纳斯怕人家说他胆怯,也不肯停留在壁垒上,便也紧紧跟上来。
在和敌人距离不远的地方,普尔洛把他的矛掷向敌人,一下就戳穿了向着他奔来的一个敌人。
当这人受伤昏过去时,敌人用盾掩盖住他,一边把他们的矛四面向普尔洛投来,使他没有退身之地。
他的盾被戳穿了,还有一支矛钉在他的腰带上,同时把他的剑鞘弄得斜到了另一边,他伸手拔剑时却左拔右拔抽不出来,正当他的手在摸索时,敌人围上了他。
他的对手瓦伦纳斯赶向他那边,在他危险时给了他帮助。
所有的敌人都认为普尔洛已被矛刺死,马上放开他,转过来攻击瓦伦纳斯。
瓦伦纳斯用剑跟他们短兵接战,杀掉一个人之后,其余的都被驱回去一段路,不料他正追得起劲时,一个筋斗跌进地上的洼坑里。
这一下他又被敌人包围起来,普尔洛也赶来帮助了他。
虽然两个人杀掉好几个敌人,却都一点也没受伤,在热烈的喝彩声中退回壕堑。
在这番竞争和比赛中,命运之神好像先后轮流光顾了这两个对手,使一个成为另一个的助手和救星,以至要判别两个人中究竟哪一个比较勇敢些也不可能。
(《高卢战记 卷五 四四》)
不似某些剧集江郎才尽虎头蛇尾的让人不看难受看了更难受,罗马这部剧集占了前人的便宜,丝毫不用考虑剧情发展这个令编剧们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因为历史已经把剧本蓝图勾画好了,编剧们只需要把这蓝图添油加醋,加上床戏群P,就可以非常幸灾乐祸的看着别的编剧内分泌失调了。
罗马第二季跟第一季相比毫不逊色,在各方面都毫不逊色,唯一让我觉得不满意的是成年屋大维,演技明显比其他演员弱,甚至不如少年时代的屋大维,比较让我失望。
屋大维从少年时的聪慧过人忽然转变成成年后的变态伪善毫无人味,让我颇为难以接受。
也许他是恨他那放荡的母亲,所以要亲手扼杀她的幸福,但他对他姐姐那样有点说不过去,不知历史上的屋大维是否也如此变态,有无了解历史的人聊聊看。
安东尼的表现在这季里是很不错的,当他被迫逃出罗马自拉大旗的时候还是非常有男人味的,只是后来被埃及艳后给误了。
他对埃及艳后的着迷很没有铺垫,镜头一转他和她就生了一堆子女还搞了奇怪的遗嘱。
其实作为剧集,完全有空间多下点笔墨的,我不介意搞个第三季。
埃及艳后没有王者气概,虽然丰腴美艳,但气颇不够,从第一季开始我便觉得这个人物选角不对,不过倒有其他人很哈这个美女的,觉得很有味道,当然这些其他人都是男人。
屋大维的妈妈阿提娅在第二季比第一季可爱了许多,第一季里恶毒的有点令人发指,在第二季里虽然恶毒依旧,却让人觉得这个女人恶毒的可爱,不管耍啥花招都会让人看破,却还是坚持不懈的耍宝。
我相信安东尼和她是真心相爱过的,起码在安东尼在阿提娅门口告别的时刻,他们是深深相爱的。
只是在时间的洗刷下,在那遥远国度,安东尼和艳后日日笙歌醉生梦死忘了曾经的誓言,而阿提娅却痴痴的在家里年复一年的等候。
一个曾经放荡的女人为了爱情也可以如此痴情。
安东尼在多年后神智半迷离的状态下,问乌瑞纳斯她还是跟以前一样装腔作势吗?
这句话里看似嘲讽,实则有无限深情,过去的种种相信再无情的男人也无法完全忘却,只是眼前的美人更让现在的自己难以割舍罢了。
新欢总比旧爱强。
阿提娅对儿媳妇说,那些比你厉害百倍的女人日日钩心斗角,你看她们现在的下场。
她说的也是自己吧,是对自己过往的忏悔。
剧集最后,阿提娅在盛大庆功游戏上,看到安东尼被侮辱的雕像,还是忍不住的眼眶湿润,她还是忘不了他,虽然他负她那么多。
乌瑞纳斯虽然性格变化很大,但是这个转变完全可以接受。
他的结局也是可以预料的,毕竟之前狠事做的太多了。
而波罗则是全剧中运气最好的一人,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第一季里他只是粗蛮无脑的一个粗人,而第二季里他不但身手过人,才智也大有长进。
他也是全剧里结局较为美满的一人。
虽然日子清贫,但问心无愧。
剧中的战斗场面颇受一些战争迷的赞赏,但对于我这种战争盲人来说,基本是忽略这种场面的,对我来说,重要的还是人物刻画和剧情发展。
这部剧集是我相当喜欢的,最遗憾的是太压缩了,象lost那样的剧集都没完没了的拍下去,罗马这样的题材怎么不拍的再详尽一些,也许招高一筹的编导们觉得意犹未尽才是最好的滋味吧。
卢修斯·乌里纳斯(罗马第十三军团百夫长)伯斯卡(凯撒秘书官)(乌里纳斯被凯撒许以地方行政长官)伯斯卡:我没有办法解释的更简单了这些可以等选举结束后再讨论乌里纳斯:如果我输了,学这些有什么用?
伯斯卡:你不会输的乌里纳斯: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还有其它候选人(伯斯卡发笑)乌里纳斯:我想我警告过你嘲笑我是什么后果伯斯卡:请原谅,先生,但我以为你已经了解了这个制度其它候选人都只是凑数的乌里纳斯:凑数的?
伯斯卡:但是如果没有反对者当然能够避免无意义的竞争,但只有恺撒的人站出来又会显得太突兀这些事实让你困扰吗?
乌里纳斯:选举是由神圣的朱庇特神监督的选举可是庄严的事情啊伯斯卡:恺撒也是由朱庇特神指派的,不是吗?
有预兆,有胜利的凯旋也有人民的拥护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由神庇护的某种程度上,他就是神本身乌里纳斯:仅仅在那一天而已其它日子里,他和你我一样,都是凡人伯斯卡:不管他是不是凡人,他在试图拯救共和国乌里纳斯:通过贿赂选举?
伯斯卡:罗马人民可没有期盼干净的选举他们期盼的是工作他们期盼的是甘甜的水和食物和平稳定的生活
看完斯巴达克斯,就把这部片留在收藏夹里了。
想着有时间看,结果拖了好几年,春节就地过年,实在没片子看了,百无聊赖中才打开,看一集居然上瘾了。
虽然从腾讯上看的阉割版,但基本不影响情节。
片子里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屋大维被两个士兵救回来后对凯撒丢失鹰旗的看法,前面先铺垫了安东尼派人搜鹰旗、庞贝对丢鹰旗得出的散漫印象,屋大维直接说出:鹰旗就是凯撒的障眼法,是为了麻痹庞贝的看法,一下子突出了这个清秀小伙子的政治见识。
后面还有几次屋大维对局势的分析,都显出了他的政治敏锐力。
审问百夫长老婆情人那个细节,则显出了屋大维的狠毒和无情。
片子里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居然元老院里议事的情节,一个人慷慨激昂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下面的元老们或同意或不同意的起哄,还有专门喊肃静的人,几乎在不停喊要肃静。
很新奇。
早在几千年前,罗马就留下了这种集体议事,集体投票,敢于质问执政官的议政传统,确实是人类社会治理和现代文明的起源。
虽然后续从安东尼和凯撒操纵元老院,胁迫人提议显示了这种议会政治也是可以被强奸的,但毕竟留下来这样一种形式。
并且,议会里的元老们,尽管受胁迫讲着一些违心的话,但从内心和言语上可以看出,元老们自认为和执政官、护民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以直言批评,当面反对。
几乎没有一个人从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奴才。
很多人说新闻官很萌,我却看到古罗马信息公开的传统。
无论谁胜谁负,谁生谁死,都可以在大家上公开宣读。
其实,剧中多数人,可以信仰不同,武力值不一样,权贵和平民出生地位不一样,但多数人都是坦坦荡荡,或者推崇坦坦荡荡。
虽然也有阴谋、权斗、互相利用,各种人物的偷情,但即使瞒着人,也只是瞒着一些特定的人,多数都可以向朋友、向战友分享的。
片子里的罗马似乎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贵族、平民和奴隶,但波罗好像天生就是一种平等思想,不太在乎等级差异;而百夫长则是一个信仰传统道德的人,靠旧道德处处约束自己,例如发过誓越过那个什么河就算是内战或者违规了,所以弃武从商了,结果不成;替人当保镖,又下不了手杀人;最后还是替安东尼卖命。
凯撒其实很注重自己的等级,例如曾经多次提醒安东尼,不要当众质疑他的权威,但也没把安东尼弄死,还比较赏识安东尼的才华吧。
片子印象什么的还有庞贝战败后,几个元老分道扬镳的争论,两个人,应该是希图斯和巴图鲁斯啥,准备向凯撒投降,但庞贝居然也没有大怒,派人把两个人砍掉,居然依依惜别送走了两个人。
当然这两个人也没有半夜搞个偷袭,把庞贝直接砍了或者押送到凯撒阵营,确实显得罗马人的光明坦荡。
有几个人准备向非洲出发,也是这样。
公开的坦荡的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带自己的人走开就行了。
当然,凯撒也是一个耍阴谋的人,借助宗教迷惑百姓,自己却通过贿赂主教确保宗教按自己的意思形式;凯撒还搞了贿选,把安东尼推举为护民官;所以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本质上都是顶层在利用宗教、议会等形式,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底层的百夫长和莫名的百姓们,则在信奉这种被人愚弄的宗教,做着奉献。
总之,这个片子,既看到了政治权斗和阴谋诡计,也看到了现代议政、宗教在社会统治中的作用。
既反映了贵族和上层社会的争斗,也反映了底层士兵和百姓的生活信仰,片子拍的格局比较大气,情节比较细腻,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和回位,是一个好片子。
还值得一提的是片头比较有特色,墙上的壁画,包括简笔人物画和动物头像,都在不断运动,并与真实人物交叉,显得很有古代那种迷信崇拜却又野蛮赤裸的韵味。
所以每次看片头,都舍不得快进。
当然最后还得骂一句,阉割版删掉了古罗马对性的看法,反倒显出了现代社会管理者的小家子气。
断续而不完全地看完《罗马》一、二季,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混乱的世界中最无所顾忌的安东尼。
人这辈子如果能像安东尼一样嚣张过,也可以无憾了吧。
我说的是HBO《罗马》里的安东尼,不过按普鲁塔克的说法,安东尼早年就在罗马城赌博、酗酒、乱搞男女关系,20岁前就已经欠了250塔兰特的债(相当于今天数百万美元)。
所以电视剧里头他在屋大维家里,在西塞罗面前,在元老院,在埃及皇宫的斑斑劣迹倒也合乎他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即使没有遇到政治天才、无比虚伪的屋大维,安东尼也终究要失败的,因为他的灵魂已经被欲望吞噬。
不过当被克娄巴特拉迷惑到半梦半醒的他问到旧日情人阿提娅时的一句“她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装腔作势吗?
”,依然让人动容。
亚克兴海战后,安东尼说,我一直害怕失败,真的失败了却觉得没有那么可怕了,太阳还是照样升起,水还是那样甘甜。
不再患得患失,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也就这么回事嘛,是我段位太高了?
各方面都挺一般的,就是英国口音比较好听吧,不知道算不算伪经典作品,反正是我欣赏不来的经典
最毒女人心
HBO出品,必属佳作。另附一句,此剧个人以为说的是政治,而非史诗。
小成本气息太明显,一切战争大场面统统绕过,完全宫斗戏的味道。拍摄太过现代。
两季全都囫囵看完之后觉得有点佩服阿提娅……虽然大多数时候她不是像个小丑就是蠢得有点……但是还是有点佩服阿提娅……
没有想像中的制作精良,大段大段的对话和过慢的进程看的我头都疼,第二季是不会看了,这剧越拍越像个家庭伦理剧。。。缺少史诗气质。另,选角失败。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考虑观众不是把观众当智障,狗血含量之高质量之低能在噎死我之前先把我蠢死,添油加醋的部分一股子阳刚之气也就算了惜乎个中逻辑委实令人不忍直视,求求编剧1️⃣补习一下历史2️⃣不要再想当然地写女的了。此情此景唯有一句sono pazzi questi americani
很预料也很出奇。安排自杀那段太搞了
因为屋大维没弃番。
很黄很暴力很腹黑~!
这戏拍的很淡好像没有感情一样
下载
寒假有的看了.rome 2季,six feet under, john adam, the wire (maybe). brillant!
少儿不宜,裸体镜头很多,缺点是部分人物演技不到位。
烂
很有意思的美剧,10年春节一口气儿看完了
战争难看、英雄弱智、女人太丑
当年真好,一劈腿就被杀
最后两集稍好。把冰火衬托得无比强大完美史诗。不好看程度简直让高卢后裔演员演罗马人都称不上一个梗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