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国王的选择

Kongens Nei,国王的抉择(台),The King's Choice

主演: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卡尔·马克维斯,图娃·诺沃妮,卡塔琳娜·舒特勒,埃里克·黑维尔,斯韦恩·廷德贝里,茱莉安·柯勒,安德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丹麦,爱尔兰语言:挪威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英语年份:2016

《国王的选择》剧照

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3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4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5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6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7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8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19国王的选择 剧照 NO.20

《国王的选择》长篇影评

 1 ) 电影背后的历史

电影讲述的是二战的威瑟演习作战,即是Unternehmen Weserübung.这是二战前期(1940/04/09),纳粹德国对丹麦和挪威发起的袭击。

袭击的战略目标一是占领挪威的港口,以扩大纳粹德国对英国时的出击阵地;二是为了控制波罗的海,避免海上封锁,保障纳粹德国顺利地从基律纳(瑞典),通过纳尔维克获得足够多的铁矿石以供其军火工业使用。

而Nicolaus von Falkenhorst认为丹麦是这条航线的必经之地。

不过无论丹麦和挪威都是中立的,尤其是丹麦。

丹麦在1939年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不过尽管这样,纳粹德国依旧给两个国家发了最后通牒,只要它们投降,就保证其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挪威拒绝了,而丹麦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短兵相接后接受了,直至四月九日的夜晚,丹麦已经被完全占领。

为了进攻挪威,纳粹德国一共出动了五个军舰组:第一组前往纳尔维克,由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格奈森瑙号战斗巡洋舰远距掩护,10艘驱逐舰运载爱德华‧迪尔特将军率领的2000人山地部队。

第二组前往特朗赫姆,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和登陆部队1700人组成。

第三组前往卑尔根,由科隆号和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炮术训练舰刹车号,运输舰卡尔·彼得斯号,两艘鱼雷艇、5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900人组成。

第四组前往克里斯蒂安桑,同样是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以及3艘鱼雷艇、7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100人组成。

第五组前往奥斯陆的则是由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前袖珍战列舰)吕措号,轻巡埃姆登号,3艘鱼雷艇、8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2000人组成。

此外还有U-boot潜艇在保护波罗的海的水面舰艇。

这几组,除了奥斯陆那一组和克里斯蒂安桑的那一组都顺利按照预计时间登陆。

在克里斯蒂安桑,由于大雾,他们在早上6点,已经比预计时间晚了45分钟后才开始试图进入峡湾的入口,到了11点的时候,卡尔斯鲁厄号才在火力掩护下突破进入了港口。

奥斯陆方面,这本来是作战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重巡布吕歇尔号在5点15分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时,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老旧大炮命中,之后又中了两枚40年前制的鱼雷,失去控制。

6点23分时布吕歇尔号翻覆沉没,这是布吕歇尔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执行战斗任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

不过尽管如此,奥斯陆仍旧被纳粹德国的伞军占领。

1940年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1940年6月10日,挪威中校 i.G. Roscher-Nielsen在特朗赫姆正式签署了投降文件,同时任命了Josef Terboven作为占领专员。

德国在这场战役中一共死了1317人、1604人受伤、2375人失踪,除了人员,战舰的损失更是惨重:一艘重巡洋舰“布吕歇尔”、二艘轻巡洋舰、十艘驱逐舰、一鱼雷艇以及四艘潜艇,海军历史学家迈克尔说德国舰队失去了近一半的水上军队。

空军方面,损失了242架机器。

盟军方面,英国损失1896人,挪威1335人,530法国人和波兰人。

在海上,英国失去了一艘航空母舰,二艘轻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6艘潜艇,共有500人死亡。

 2 ) 抉择

今年刚好两部电影分别提到丹麦和挪威国王,这两个国家都是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也就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但实际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挪威国王还是一个民选国王)。

一个开战就选择投降保全人民,一个选择抗争到底不惜以退位明志。

虽然最终丹麦最终在二战中损失相对较小,挪威因为猪队友过的相对艰难。

但是在历史重大抉择前,他们都勇敢的做出了当时可能正确的决定,并勇于承担。

越来越喜欢北欧的电影了,冷淡的表面下蕴藏着强烈的情感。

 3 ) 一切为了挪威

威瑟堡行动对于挪威和丹麦结局是如此不同,面对哥哥丹麦国王选择不战而降以及强敌压境傀儡政府政变的局面,挪威国王在艰难抉择面前最终选择了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退位并流亡。

这虽然是对政治进程的一次干预,但他为挪威的自由民主和独立尽了他的职责,因为他的座右铭就是一切为了挪威。

这就是一部"挪威战争"的历史剧情片,十足的现场感扣人心弦。

 4 ) "干他!"

"干他!!!

"1.王室与执政政府并没有互刷存在感、德军的先礼后兵毫无卵用跟史实有出入、"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小国无信"——何必,你要是真NB就从头抗战到底,你瞧瞧人家被三次灭国的波兰,要么就学学用一次演讲就忽悠了戴高乐的摩洛哥……、搞不清状况的德国公使……2.《高堡奇人》如果在另一个纬度存在的话,发展到今天,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5 ) 选择。

这是一部包含历史的片子,在1940点四月九日,当时正是二战爆发的时候,德军兵临奥斯陆,而挪威国王必须选择,是选择自己还是人民。

片中的演员虽不是什么大牌,演技却是精彩。

全片精彩的地方有很多,政府上下,首相,外长,议长面对困境的压力,布劳尔为了拯救大局的焦头烂额以及国王护卫队里面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庄严。

这部片子把历史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外面面前,值得我们一看。

 6 ) 不会翻就机翻,不要折腾观众的狗眼

9/27广州挪威影展最主要的扣分点在翻译,从没试过在影院/剧院里对翻译丧失信任到这份上。

这翻译是既没看画面也没带脑子,唯一能信任的准确内容可能只有地名和时间,这能机翻。

举例:“辞呈”写成“辞程”,“我可以接受政府官员的辞职,但现在是战时”翻译的是“我不能接受”,“王妃”全程翻成“公主”。

还有一处,不确定是不是剧情里表现的是“开玩笑但大家都笑不出来”:是在农场的木棚里,待命的士兵想要点烟,旁人跟他说“这里没有交火”,士兵就没继续点火。

因为这翻译水平次到一定境界,我一时分不出到底是开玩笑还是实际说的是“没有火机”。

另外还有多处漏译,已经完全说不上是人话的僵硬语序,以及明明可以手动分轴断句让观众看得更舒服,却不去做。

电影本身制作还是很好的,导演热爱手持镜头我尊重祝福,人物刻画总体算立体(比如说国王和王储在“保持中立”和“反击”态度上的从保留表面平静到终于坦露心迹的争论,以及对于无差别爱着自己国民的国王,在履行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领义务,也即拍板“不向纳粹妥协”之前的层层“无言的渲染”,这些都很值得咀嚼;士兵视角有些微突兀,不确定是否故意用长时间大人脸特写的凝视的不适感,来增加观众对他的恐惧和勇气的体会),按时间节点一步步推进故事的节奏很舒服。

但这无法平息我看到如此素质的翻译带来的怒火。

你知道一个社畜周五晚加完班,还去广州地铁的地狱西路站挤车,是多大牺牲吗!

奉劝主办方,实在找不到人你考虑下机翻,机翻都不会比这个更烂了。

 7 ) 二战,挪威。

个人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剧情片子。

电影的角色也刻画的不错,挪威国王在面对纳粹对国家的进攻、压迫的时候,表现的懦弱,害怕和后面国王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形成了对比,真的是令人惊讶(我一开始还以为这只国王废掉了ーー;),除了国王以外,片子也从皇室成员、德国大使、士兵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刻画,每一场会议,每一次战斗,真的是让人感到二战时期的那种严肃和悲哀。

这算是一部“冷门佳片”了吧?

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和它所讲述的历史一样,冷门,但却精彩。

还是推荐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8 ) 挪威国王的无奈、现实与勇敢

这个国家在干什么?

二战前,希特勒竞选、在任德国首相时,那么多极其煽动式的演说,在民间、著作、网络广为流传,作为欧洲工业大国,尤其重工业如此发达,邻国们都只当与我无关的看戏吗。

国家被入侵,问国防部长,“我们的军队呢?

”“正在努力集结。

”听出什么暗意没?

国王明白,所以他下一问直截了当“靠什么联系?

”“书信联系。

”而不是问的“要多久?

”王储嘲笑“我们的军队是靠书信联系”。

德国这么多的武器、军工设备、军队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平民逃离空袭,暴露在敌机下飞奔,以为是去防空洞,NO,德国就在身边,他们要报复一战失利带来的严重恶果,他们愤恨,可挪威这个国家没意识到,他们没有防空洞,国王和平民拼命跑往的避难所是森林,居然是森林。

他们的军队在正式开战后3天就投降了。

弱国的外交选择?

很多欧洲国家二战时选择中立、投降、原自自身的柔弱,欧洲经济的崛起看似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羡慕的对象,杜车别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书里,提出一个观点“民富不等于国强”,法国二战时,堪称世界陆战军队最强,也是一周就降了。

而弱国更无外交,因为没有可以谈判的资本和条件,挪威国王的哥哥丹麦国王选择投降,不能轻易的骂他怯懦。

而挪威开始的中立,也是在力求避免战争,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打不赢。

只要不助纣为虐。

欧洲贵族的骄傲看《至暗时刻》时有注意过和《国王的演讲》不一样的地方,约克郡公爵(英国国王)从不与平民接触,即使表现的再亲民,也不会和民众交流。

而丘吉尔贵族出身,开始也不与平民沟通,直到被政客利己的威胁下,仍要选择相信希特勒的友善时,他才焦头烂额第一次坐地铁,想起了去听听民众的心声。

这部,挪威国王整片,除了与小士兵的几句调侃外,也看不见他与民众的关联。

亮剑的勇气昨天刚看完一部高分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历经4个有为皇帝,100多年误解、隐忍、努力,才实现了一个国家尊严的维护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就是“驱赶匈奴,不再忍辱和亲”,陈汤上书武帝奏章中霸气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国王拒绝承认德国操纵下的政府,就是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

中国尚用了这么年努力才有了亮剑的底气,何况一个小国呢,实属难得。

民族尊严、主权有多重要,首相回绝德国大使时说“你们首相说过,当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寻在”。

外交官与军人的区别本片是个很好的例证。

最后奉上一段希特勒部分演说词,看看为什么丘吉尔是有远见的。

1938年新年致辞在一九三七年的辉煌岁月里,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现在我们的国民产值已超过了大不列颠,除了那个杂种组成的美利坚和天天谎报假数字的苏联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能赶上我们,我们成了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让该死的《凡尔赛条约》见鬼去吧!

我们强大的德国军队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八十万,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

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

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

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我们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只有我们日耳曼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那些劣等种族象蚂蚁一样的瀿衍,占据并浪费着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这是世界秩序的不公!

伟大的德意志有义务改变这一切。

德意志要战斗,德意志要复仇!

新的三八年将是划时代的一年,德意志雄狮终于要出击了!

我们的目标是捷克!

我们的目标是巴尔干!

我们的目标是波兰!

我们的目标是巴黎!

我们的目标是西伯利亚!

 9 ) 国家的尊严

对于欧洲的电影挪威的电影并不是特别熟悉。

今天看到这个电影感觉这个电影很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讲述了挪威在二战面对纳粹的疯狂打击国王的坚定!

虽然挪威是一个小国家,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选择妥协。

坚决反对了首相的辞职,坚信一定能赢得胜利。

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站了出来,表现出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的伟大。

作为一个没有实权的象征不仅面对外国的压力还有本国的政府的压力。

该片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10 ) 《国王的选择》

讲的是二战初期德国入侵挪威的故事。

当时的挪威还是君主制,但是这种君主制和我国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首先,国王是人民选出来的。

其二,选出来的这个国王并不是挪威人,而是丹麦王储,他的哥哥就是丹麦国王,他的妻子是英国公主。

这个“国”的概念很模糊,像咱们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这个“国王”更是模糊,倒不如说是终身执政官。

即便是执政官也没有多大权力,政府由首相管着,国家由议会管着,他这个哈康七世只是作为挪威的象征而存在。

哈康七世在过了35年的舒服日子后,碰到希特勒入侵,使他面临了一次极为艰难的选择。

德军兵临城下,炮台士兵奋起抵抗,打沉了德国一艘军舰。

他的哥哥丹麦国王已经投降,老婆跑回英国,儿媳妇跑到瑞典,挪威议会仍旧主张谈判,其实就是投降的序曲。

挪威的各个城市迅速被占领,头上每天都有德军的飞机转悠。

希特勒已经扶植了吉斯林傀儡政权,并声称德国只与国王谈判。

哈康七世实际上没有多少选择,一个北欧小国,面对强敌,要么抵抗,要么投降。

投降其实更简单,前有他哥哥的榜样,后有挪威人民生灵涂炭的担忧,没人会说他什么。

而抵抗要艰难的多,当时的希特勒如日中天,英法联军尚且不是对手,何况是挪威这样的弹丸小国?

不过,国王还有更深的考虑。

登基伊始,他就提出来一个口号:一切为了挪威。

这就意味着责任,尤其是在没有多少权力做后盾时的责任。

此外,和一战不同,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是很清楚的,德国对挪威这样的中立国家的入侵,就是要摧毁挪威的自由民主制度,推翻民选的国王,强行扶植一个傀儡政权。

挪威的抵抗即便是杯水车薪螳臂挡车,也是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尊严而战。

最后,是国王个人的尊严。

当时的哈康七世虽已垂垂老矣,但是他的血脉里流动的是维京勇士的血,从来没有屈服于强敌的传统。

他为了挪威人民,可以放下个人的尊严,不顾个人的安危,只身去和敌人谈判。

当他认清了希特勒的本性之后,看到议会仍然坚持和德国谈判,他毅然宣布退位,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最后在国王的坚持下,挪威和德国宣战。

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片名《国王的选择》确实是很切题的。

每个人在人生的紧要关头,都会面临选择,而在国王的地位上,这选择就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盛衰荣辱,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哈康七世在位的52年中,并无多少出色的政绩,而他在国家最紧要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就足以使他流芳百世了。

影片拍的很好,入情入理,尤其是对哈康七世的刻划上,很真实,令人信服。

他没有向入侵者低头,也不像他儿子那么慷慨激昂,而是在反复思考后,把自己的命运和挪威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做出了深思熟虑的决定。

他在撤退时,遇到德军飞机轰炸,他没有一点英雄形象,只是气喘吁吁,跑的狼狈不堪。

也很符合历史的真实。

四月的挪威,仍然是雪的世界,处处是美丽的雪景。

特别是灰蒙蒙的雪夜,几点稀疏的灯光,微微照在苍凉的田野上,更是美不胜收。

说几句题外话。

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卖国贼,挪威的吉斯林,法国的贝当,咱们这里的汪精卫周作人之流,哪一个不是打着人民意志的旗号,干着满足自己私欲的勾当?

相比哈康七世,不知他们做何感想?

前几年还有人居然为汪周翻案,可见,卖国贼也是后继有人啊。

《国王的选择》短评

赶上影展,有幸看到这部电影。个人对二战历史不太了解,德语和挪威语也听不出啥区别,以至于观影期间有些地方跟不上(这个诡异的翻译也有责任)需要映后查资料补足。因为对历史事实不了解,所以对影片中的艺术处理更敏感。电影里用了很多手持镜头和那种忽然放大的特写,临场感很足,感觉有个摄制组一直跟着国王一家,我的心跟电影角色紧紧连在一起;电影里每个角色都很细致,比如国王一直是个柔软的人,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有自己的坚持,尽管有一种划水很久突然让你担大任的无奈(比如恋家不想走,不如犹犹豫豫,比如窝在地板上给他哥打电话等等)很立体

4分钟前
  • Banana
  • 推荐

King Leads

9分钟前
  • 石垣島婚紗攝影
  • 推荐

哈哈哈!!!大笑三声!(小国无信!!!历史嘛,怎么正确,怎么伟大,怎么刷取自己国家的存在感!国王的选择?不感觉他有任何选择,还信誓旦旦“为了挪威”!太好笑了!)

11分钟前
  • L.L
  • 很差

文艺片吧,不知道看什么

14分钟前
  • 身体大师
  • 较差

好处就是听听易卜生国家的语言怎么讲?剩下的就是看国王怎么样逃来逃去。

16分钟前
  • 一粒家田米
  • 还行

弱小的挪威面对强大德国的碾压,国王为了尊严和民主做出了痛苦的选择。同样值得尊敬的是德国大使布劳尔为了和平而奔波,某种程度上他是更伟大的那位。

17分钟前
  • 天兵
  • 还行

【杭州挪威电影展】国王是一国之王,但他也是国中之普通人,民主选举选择了他,他因代表人民,在危难时刻两难,挪威的主旋律。另一条线是德国外交官,他与国王之间的联络剧情都略去了,以一些战争场面代替来转场,但有些战争场面略显多余,比如那个年轻的小战士,让国王线的节奏和情感有点失衡。

21分钟前
  • 残花
  • 推荐

一部有着浓烈的历史厚重感的电影。前半段情节非常紧凑。开头奥斯卡堡要塞击沉德国舰艇的那段非常精彩,尤其是那有着40年历史的德制大炮及其炮弹,和开炮时的音画,还有那经验丰富的上校果断的指挥。若你喜欢《国王的演讲》以及《帝国的毁灭》这类历史感强烈的电影,那你也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

22分钟前
  • 兔赤中人.rD
  • 力荐

历史迷老爸事前给补充了更多背景知识,让我意识到国王的选择意味着挪威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对于二战重要的意义。非常出色的人物传记片。就是镜头晃动得比较厉害…

27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有点太沉闷了……但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沉闷。

32分钟前
  • 红色钢铁
  • 还行

镜头能把人晃吐了

33分钟前
  • 邓小林
  • 较差

小国的抗战史,小国国王的尊严。人物塑造的都很有鲜明,喜爱小孩虚弱坚定的国王,沉着果断下令主动进攻敌舰的上校,为了和平极尽努力的德国大使,还有茫然无知只会笑着给国王敬礼的年轻士兵。来自战争边缘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个经历太多战乱的民族,实在有些寡淡。

38分钟前
  • 夸张到底
  • 还行

视听语言相当灾难了

42分钟前
  • 玉麒麟宋哪吒
  • 还行

一切为了挪威让这个外来的皇族得到了世界的尊重

44分钟前
  • 金属
  • 还行

挪威影展SZBC。三星半。其实在冷静描摹之外,还是深切感受了一番挪威的爱国主义教育。。。

49分钟前
  • angelfish
  • 推荐

代议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国王虽然只是象征作用,他也具有责任,对于国家危难,人民逃亡,他始终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祖国

51分钟前
  • 醉梦倾颓
  • 较差

看完“鸡哥电影解说”剧透而来的。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攻下波兰,1940年2月,德军最高统帅批准与荷兰、法国等的作战,4月入侵丹麦和挪威,丹麦政府抵御不住,仅四个小时宣告投降,德军兵临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国王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宣布国家进入临战状态,驻守奥斯陆海岸线的上校没有收到开火的命令,国王与哥哥丹麦国王通电话,不知道是该抵抗还是该怎么做,另一边,德国驻丹麦大使馆大使,受到德军的派遣,前去游说挪威国王,希望他在投降书上签字,当德国军舰靠近奥斯陆海岸线的时候,上校还是下令开火,面对国家危机,挪威选择抵抗,大使却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战争一触即发,挪威士兵在通过信件招揽更多的士兵,国王与官员们开会商议,首相表示辞职,国王不同意,说要站在人民这边。后续内容及剧透视频链接,见讨论区。

54分钟前
  • 清雅戒奢
  • 力荐

男主角与德国大使的演出撑起了电影,感觉国王做决定的段落,冲突还不够,喜欢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挪威不为多数人所知的一段历史,国王摈弃功利计算作出了决定。

57分钟前
  • 冬木
  • 推荐

太难了,进退两难

1小时前
  • 电饭锅
  • 推荐

这片拍的难看了,有粉饰历史的嫌疑。惶惶里的自尊不容易表达,更何况当时的挪威政府无能表现。我觉得这个所谓的抵抗选择根本无所谓,换个角度为了民众生命也可以高尚化。跟丹麦拍的开战日相比,仅多了些形式上的尊严,却没忘记在电影里黑了自己的兄弟邻邦一把,完全的五十步笑百步。

1小时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