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两部关于深海世界的惊悚电影。
一部是深海逃生,另一部是黑海夺金。
直呼过瘾。
撇开情节扣人心玄不说,黑海夺金对人性的善良与丑恶的刻画是我认为这部片子做得非常好的。
电影最后那个冲出水面的装满了金条的场面让人过目不忘。
另外还有一部电影《深海浩劫》,据说也很不错,找时间也看看。
这是我认为不错的深海系列电影。
船长说出“得到黄金所有人平分”的时候就埋下了炸弹引线,其实按照“银行家”说的“给他们固定薪酬他们也愿意干”并不是没有道理,或者当他产生“平分”这种想法的时候就应该推算出最坏的发展,然后继续设计方案来避免冲突,比如:收集所有人的信息,承诺如果有人死亡也会把黄金变现打给他的家人。
对,就跟《敢死队2》一模一样。
说到金钱,不可避免的俗世必经之物,万能与万万不能的理论命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前赴后继为了金钱而送上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无畏,有的丑陋,虽然都是因“贪”字而起,往往结局总有不同。
本片“单刀直入”般的开题,中年落魄男,老潜艇司机裘德洛被公司扫地出门,在偶然得知黑海海底有金子的消息后,组织了一帮下岗在家的卢瑟团队,妄图用命去博一把,挽回自己失败无比的人生。
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出海捞金的计划就是一个圈套,身处海底没有指望的人类把潜艇内部变成了人性挣扎的修罗道场,你能想到的所有丑恶嘴脸接连上演,本来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舍命赌博,最终成了这帮卢瑟的殒命之地。
影片在潜艇的考究上有板有眼,一定对不少军事迷的味口,通过情节观众也可以扫盲一些关于潜艇的基础认知,比如需要9个人潜艇才可以开的起来,上浮下潜的流程,潜艇内声纳知识普及,逃生时需要做的准备等等。
导演除了对潜艇方面的专业认真,在剧情设定方面也很讨巧,他安排了6个英国人和6个俄国人组成团队供裘德洛驱使,而且这帮卢瑟是绝对不符合海员标准的,什么精神病,酗酒狂,暴力综合症,应有尽有,甚至连船皮都没摸过的小孩儿都被安插在其中,一切都是为了让幽闭空间内的情绪更具张力,营造的戏剧冲突更符合逻辑,正因为这么一帮人,失败透顶的家伙们,才有可能舍命去海底寻宝不是吗?
裘德洛扮演的船长显然经过他自己的精心研究,说本片只有他一个人在认真演戏一点不为过,从眼神到肢体动作都有模有样,把一个在黑白之间挣扎的中年失意男人的窘境刻画的入木三分,他所饰演的这位船长为了让船员们有一种破釜沉舟的环境,砸坏了无线电,切断对外联络,隐瞒有救生衣的事实,坚持用两国,语言完全不通的卢瑟船员,可能让人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他坚持所有黄金由人均分,这决定带来的反应自然是两国之间的残杀,毕竟少一个人,钱就多一份,而他又不加以管束,甚至还放纵下属,这不得不让人觉得他的黑暗之心尤其旺盛,一心扑在黄金上的他最终无可挽回这次出海任务的悲惨结局。
当受到威胁的生命与金钱相提并论,再多的黄金都不值一提,“国家宝藏”里的贾斯丁巴沙看到宝藏时无动于衷,只有看到逃生的门时才热泪盈眶,“飞鹰计划”里,两位阿拉伯真主战士,看到黄金却弃如敝履,他们只想喝水,想活下去而已,在生命面前,任何成功与失败都是那么不堪一击。
裘德洛选择牺牲自己,让仅剩的两位船员活下去,在这一刻,他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虽然都是为财而死,他的死却是带着希望和善良。
影片最后一个英国人和一个俄国人,还有一袋子带着船长希望的黄金漂浮于海面,这个画面更像是一则寓言,不管你是哪国人,为了金钱舍命一博,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事常有,但明白在生命面前,一切皆可抛的道理才可能有一个充满希望和善意的结局。
黑海夺金,金子是黑色的,人心也是黑色的。
抑郁症男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一己私利)选择欺骗多年的好友男主(黄教主),甚至不惜自杀,为故事的悲剧收场埋下了伏笔。
黄教主并没有依照行走江湖三十年的经验去调查这天降馅饼的好事,而是为了替自己人(就像某些退役却没有工作的XX)争一口气,毅然选择组队前往黑海淘金。
万万没想到人心会提前爆发,尤其双方来自不同国度,自认为劣等民族凭啥拿的和我们优等民族一样多?
可惜战斗民族的本性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基佬民族背后捅刀子,条纹男贪生怕死的性格表露无疑。
哎,教主就是镇不住啊,工科男管理能力还是差了点,只告诉大家一定能行,没有利用故事、游戏、健身操来协调矛盾。
更操蛋的是,这故事一开头就是基佬布下的居,黄教主只差吐血了,尼玛亮瞎眼的黄金摆在面前就是没命花呀,尼玛4吨呢,擦,结局就是人死财散啊,最后黄教主宁可牺牲自己也为幸存的二位正常人送出了一袋黄金啊,尼玛,人家漂在茫茫大海上去哪啊,就算被人打捞黄金还能是他们的啊,简直是个悲剧啊,大海真的很漂亮啊!!!
微信资源同步更新:这有两个深井冰(zylgsjb)-分割线裘德洛已经不是那个英俊小哥了,头发都没了……唉……本片是近年来少见的潜艇题材,虽然是潜艇但却并不涉及战争。
电影中的直男元素十分丰富,纳粹遗留的神秘黄金、寻宝、前苏联潜艇、幽闭的深海空间……这是一群已经没有退路的男人,因为工作失去家庭,可最终又被工作多年的公司无情抛弃,都到了妻离子散这个地步,难道要依靠送报纸来度过下半生的时光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个纳粹遗留黄金的消息,让这些已经离开潜艇多年的老兵再度汇聚在一起,为了自己的后半生,为了下一代,这些男人选择搏命寻宝。
一艘看起来已经要报废的老旧潜艇,带着众人的黄金梦下潜到幽暗恐惧的90米深海底。
古董级的潜艇,有太多的机械隐患,同时招募船员之间的关系只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对未到手黄金的分配问题上,船员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冲突。
船长(裘德洛饰)许诺大家平均分配,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多分,而每少一个人,其余人就可以多分一部分钱。
在潜艇狭窄闭塞的空间里,众人之间的气氛就像架在火上的炸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众人的心里变化在这个幽闭的空间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从一开始对黄金的渴望到被堆成山的黄金影响理智,到最后只想活着上岸。
雄心壮志的想捞一笔横财,奈何最后鸡飞蛋打!
这是一部没有女主的电影,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潜艇内部的阴暗空间,看着潜艇内的众人,一步步暴漏最原始的人性,贪婪、自私、暴力……最后对少年的急救应该是船长的自我救赎。
影片的特效以及高度场景还原,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一片黑暗的海底,狭窄阴暗的潜艇空间,正常人也得弄出幽闭恐惧症!
黄金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理智,同样可以试探人性。
关于潜艇的电影确实是比较少的,对我来说每一部潜艇电影都要支持。
另外我是海军迷,舰艇方面尤其是潜艇方面了解稍微多点。
我没去电影院看直接在优酷上看的。
下文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各位多多见谅。
开讲1.影片里面狐步级潜艇什么来头?
苏联F级(北约代号:狐步级) 641型常规潜艇,首艇服役1958年,2000年退役。
主要参数:长89.9米、宽7.4米,水下排水量约2500吨;水下航速15节、水上16节、潜深245米;前6具533mm鱼雷管,后4具533鱼雷管;3台2000马力柴油发动机、2台1350马力电动机及一台2700马力电动机、1台辅助发电机;人员编制75人参数好枯燥,总结下吧:小型常规动力潜艇
一部值得二刷的电影,看完第二遍,对每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及被忽略的细节线索。
罗宾森为其工作十一年的阿戈拉公司以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为由裁掉了这位出色的潜艇军官,顺便买通了他的好兄弟克斯顿以三万美元的成交价迫使罗宾森上套,给他们投资了潜艇供他们去探索黄金。
同样被阿戈拉开除的克斯顿已经失业,还得了抑郁症,没想到阿戈拉公司又找到了他,已经饥寒交迫的克斯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三万美金,这是典型的“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克斯顿自杀的导火索是因为他出卖了兄弟罗宾森导致了他情绪崩溃,抑郁症发作,他已无法面对罗宾森,所以出海那天他自杀了,如果是为了保险,他没必要苦苦撑到现在。
正是因为罗宾森的出色,所以阿戈拉选择了他,被沦为剥削的工具 。
交接之前掌管这艘潜艇的穿着海军军服的俄罗斯人莫名其妙一声发笑,他在笑这帮被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傻子。
美国人:雷诺兹-海军 彼得斯-海军 丹尼尔 弗雷泽(疯子) –潜水 吉廷斯(赌徒)-潜水 托宾俄罗斯人:列夫钦科-电力 柴瑟夫-引擎 巴巴-声纳 莫罗佐夫-绘图 小黑在餐厅吃饭丹尼尔愤怒的砸门弄出了声响,是因为阿戈拉公司要求他去监视罗宾森等人的一举一动,而他表现出的厌恶情绪声称自己有幽闭恐惧症,其实是怕自己丢了性命。
丹尼尔是个十足的小人,小人的心思真的是令人作呕,好像小人们总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聪明似的,在潜艇行进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的阻挠下一步的行动,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上岸,因为无论黄金到手与否他都不会吃亏,只要自己活着就是胜利,他的存在在这艘潜艇里没有任何意义。
怂恿弗雷泽杀掉柴瑟夫,目的就是为了浮上去,他利用了弗雷泽和柴瑟夫的私人恩怨,达到目标,然后再用字正腔圆的演说尽力撇清自己。
最后更是关闭了舱门淹死了雷诺兹,弗雷泽,巴巴,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死的太舒服。
这个演员上次看见他是在《空中营救》中,同样也是坏蛋,所以没什么好感。
而弗雷泽是个做过牢的亡命之徒,他对俄罗斯人极度仇视,总觉得俄罗斯人的钱拿的更多,甚至连杀两人都在意料之中。
在彩票被撕毁后,弗雷泽的内心极度不平衡,掏出来刀子,觉得这一切都是俄罗斯人的错,正好小黑在训托宾撞了枪口,跌倒撞翻了油桶发生爆炸炸死了自己和吉廷斯。
所以俄罗斯人都想杀死他,最后又被语言挑唆杀了柴瑟夫,使所有人都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也算是死有余辜。
罗宾森英勇过人,精明能干,兢兢业业,正义正直,但是为了树立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威信,处理某些事情有些过于极端,比如撕毁了彩票,砸坏了无线电,要求柴瑟夫必须和托宾一起工作,这都为事态的坏方向发展埋下祸根,这些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事情,用人方面产生了失误却掉以轻心,队友死了以后也没有对弗雷泽有一个合理的处理方式,无可奈何,万般无奈,最后酿成大祸。
罗宾森富有责任心一直照顾着托宾这个孩子,最后把两人送了出去,面对死亡正气凛然,视死如归,从容不迫让人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不认为俄罗斯人在这次探险中有任何过错。
海军退役的Robinson潜艇艇长,在商业打捞公司供职多年,却被裁员,而老婆早就带着儿子嫁了有钱人。
憋着一股仇富劲的下岗艇长在和朋友聊天时获知纳粹装载黄金的沉没潜艇的信息,又联系到了富豪的“投资”,于是纠合了一支12人的团队前往寻宝,期待实现屌丝逆袭。
这次“创业”的条件真不太好。
他们登上的是一艘60年代的苏联小型常规潜艇,到处是锈迹,维护保养很差(估计早已退役,没人管很久了),硬件条件相当简陋。
照理说,硬件不够就需要团队来补。
而团队的情况怎么样呢?
整支队伍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一半来自英国,一半来自俄国。
有的人很专业,有的人是纯菜鸟。
共同的特点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现实世界里的失意者,有的嗜赌,有的好酒,有的脾气暴躁。
是不是和周围的Start Up有点像?
来自外企民企各一半,弄不好还有几个国企或政府机关的掺和进来。
团队里面也免不了有几个愤世嫉俗或自由散漫的刺头。
面对这样的团队,仅仅文化融合、培养和谐办公氛围这些破事就够头儿们忙的了。
可是,艇长同志不但在出发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过程中似乎也什么都没做,任由文化的裂痕在工作中不断酝酿发酵,最终酿成大祸。
另外,还有一个创业的经典问题,也是后续所有事情的导火索。
艇长同志一上来就武断的宣布了利润的分配方案:股东拿4成,其余的大家平分。
总金额不会小于4千万美元。
而且,面对质疑,态度非常坚定,这事儿没商量,大家都是拿命来赌的。
是不是非常熟悉?
“铁哥们创业,大家都是兄弟,谈钱伤感心情,股权就这么着,简单分一下,不会亏待兄弟的。
”其实,大部分团队崩塌的隐患就是这个时候埋下的。
没见到钱的时候,大家还好。
见到钱了,或者闻到钱味的时候,所有人脑子里面都是一个“凭什么!
”。
后面的事情,就该吵架吵架,该拆伙拆伙了。
当然,后续执行的时候,管理者的责任就更大了,从来没有针对性的沟通,而仅仅是靠装出来的“权威”感,压服团队。
细节大家自己到电影里面找吧。
最终,当“成功”就在眼前的时候,最大的悲哀出现了。
艇长Robinson发现,自己和团队整个都被该死的资本家设计了,全是套路!
于是,在最后的挣扎里面,危机第二次全面爆发!
团队成员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最终导致了悲剧。
屌丝逆袭,创业成功。
“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这是多少人的“梦想”,然而,“夺金”路上的那么多坑,你能一个个都避开吗?
对于“Banker”为代表的“他们”来说,艇长只是一个投资项目里的棋子,是合同里的一个数字。
而对于Robinson和团队来说,这就是他们整个的人生!
现实不是电影,现实只是比电影更加令人抓狂,而已。
PS:电影是个好电影,Jude老师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各种俄罗斯萌汉子也挺可爱。
如果你不在乎全篇没有女角,推荐观影。
毕竟,总比国产盗墓片有点真实感。
有剧透很难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只有6.8分,也没有什么热烈讨论,激动的都是骂人的评论,诸如编剧是一坨翔,船长害死了大家,船员都是一群傻X。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它在灾难冒险的外壳下讲述的是一群屌丝想逆袭却不成功的故事,里面关于平等、团队合作、人与人的隔阂、怎么看待金钱等,都有很好的探讨素材。
毕竟屌丝逆袭不正是我们生活中几乎时刻在进行的一件事吗?
不管是个人奋斗,还是身在职场,亦或是组团队创业,这部电影就很有借鉴意义。
我觉得编剧也不傻,片中其实设计了很多结构精密的层层困境,互相牵制影响,最后造成影片中的结局。
这有点像电锯惊魂的竖锯所设的局,人性的局。
下面就说说。
第一次写影评,不知道从哪出发。
以喷子的几个观点出发吧。
喷点1:为什么开一艘这么破的船?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连这也要喷,为了类似这样的理由给本片打一星。
主角是一群混得不如意的退役的潜艇船员,目的是开着这艘破潜艇去挖金子。
正因为穷,才要搏一搏,正因为穷,才没有资格嫌弃。
船上连雷达都没有,判断地形只能靠听者(原谅我是个军盲,不懂具体的军事知识,我就姑且这么说),而这个听者技术还挺好,听着声音读着秒表,就能绘制出地形图。
好心酸啊,这些船员,虽然穷但是有技术,虽然有技术但是换不到钱,若不是这次黑海夺金的机会,船员空有才能无法施展,只能蹲监狱、当清洁工、卖报纸......所以,不要看不起他们开破船。
另外,船如此破不正好说明幕后大BOSS的黑心吗?
让这群工人干活又不关心他们死活,和黑心矿老板一个德行啊。
观众要恨也是恨大BOSS,而不该喷这群船员“人穷还出去浪”。
穷和浪只是个小矛盾,下面我们说大的困境。
喷点2:船员只会内斗,一群智商为负的傻X有人喷编剧这么写是为了争斗而争斗,不是!
把任何一个人放在这个情境中,恐怕都很难和平,这就是“竖锯式困境”。
船出发之前船长就说了:“找到金子大家平分。
”这是埋下了祸根,因为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此绝对的平分就是有违人心。
船长的理由是:“每个人都担着生命危险”,这点确实难以服众。
除了豁出去性命,船还是得开,活还是得干呢。
按风险系数一刀切平分而不是按劳所得,啧啧啧。
那船员中有老人,他的生命也许是20年,而小年轻的生命是70年,这又怎么算?
小男孩什么都不懂也上船,典型的走后门、关系户啊,让这些老船员和他平分金子,换做是我,我也不愿意。
而且不同工种贡献的价值确实不同。
设想一家公司里,清洁工和技术总监一样的工资,因为他们都花费了同样是一天的生命时间?
潜艇内的工种区分我不懂,但一定也有区别。
再加上英俄两派的区分,每个船员年纪、家庭情况、性格、观念的差异。
谁TM要平分金子?
好,于是我们怪船长傻X。
如果船长足够强势,让大家服气,就没事了。
我看裘德洛这个船长已经够强势了。
不如我们也来当当这个船长,假如我非要金子平分,这种情况下,我怎么做?
武力威胁,这是个好办法。
坏就坏在我们困在一艘船内,我又没有军队保镖,他们一个不高兴还能联手推翻我呢。
当然了,没有我,他们开不动船,可少了他们任何一个,我也开不动船啊。
不然我大可以当独裁者,不服者死,服我的,上去顶替死者岗位,可是没有后补力量的情况下,其实我动不了他们。
要么先瞒着,不告诉他们金子的事呢?
那样在到达之前我们算是能齐心不出事,可是见到金子会怎么样?
还不是抢抢抢。
坏就坏在那是容易被抢夺的金子,如果是别的不能变现的东西,例如一处矿产或一副画之类,我们可以协商好上岸变现后,换到钱了再谈分钱的事。
受到变现的阻碍我们也许可以团结。
金子,那可是硬通货。
一家私人企业能团结,在于钱是先进入企业账户,大家再来分,钱怎么分老板也有决定权。
裘德洛这船长当的实在可怜,他一个人又没法搬动、先独占那4吨金子,所以其实他只是个包工头,一点权利都没有。
这个设定上,哎,编剧对他确实不友好。
如果我是船长,我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如果说不平分?
那又要怎么分?
绩效考核吗?
我TM是船长,我也做不了HR那套啊。
你这个螺丝拧得好,我给你加一分,你骂脏话了扣0.5分......所以我们会发现《黑海夺金》的编剧鸡贼得很,从你踏上这艘船开始就注定是败局,这么狭窄窘迫的环境,一群不服管的乌合之众,关于利益分配的核心矛盾贯穿始终,怎么公平?
困住你的是现实,左右你的是人性。
你说这是电影,都是假的。
对公平分配的诉求和由此引发的种种矛盾,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好么,最多是缓解和安抚而已。
人类悬而未决的问题,编剧却拿来来考验裘德洛船长,考验这一船人。
这编剧真贼,但是个好编剧。
上面说的只是第一大困境:公平 下面说第二大困境:与命运抗争在发现被幕后大BOSS坑了之后,怎么办?
上潜认输还是带上金子逃跑。
船员大多想活命,金子不要算了,船长却执意要赌一把,逼着船员们跑。
(这里船长涉嫌胁迫船员,诶,又是编剧的恶意设定。
船没大家开不动啊,又是在深海,不然船长肯定愿意想走的走,想留的留,不逼你们(参见很多戏里主公对待下面人的态度),反正在这里,裘德洛是想当个深明大义的主公,都不能)很多人觉得船长自私狂、偏执狂、疯了。
其实这个船长我很佩服,特别是他说的那一段:“如果我们潜上去,今后的生活会怎样?
和以前没两样!
我们还是拼命为那些人打工,而他们却不管我们死活!
”(大概是这样,记不清了)船长这段话,说出了他一直压抑的心声,就是对命运的抗争,对压迫的反抗。
这话没毛病,放在以前那就是一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宣言啊。
兽人,永不为奴!
而且他的想法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既有激情又有道理。
想想他们所对立的上面(即指海上,又指地位上,又一个有趣的设定)大boss的所作所为:发现金子立刻卸磨杀驴解雇了裘德洛,又想不花钱的让他们为自己卖命去寻金子,设计这么大的局来骗他们。
从boss小弟的口中我们得知:第一,只要我们浮上去,大BOSS就在上面等着截胡我们;第二,我们一块金子都带不走。
这可是小弟的原话,可见这boss是有多抠,船员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豁了命给你带上来金子,他竟然准备一毛不拔。
这个BOSS是有多狠,他的所作所为是对别人的狠。
而船长裘德洛此时所要求的,只不过是我们对自己狠一点,对命运狠一点,我们搏一把。
和船长的英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群船员的怂样,“船长你会害死我们的”“船长,我可不想死”“船长,我们完了,我们都会死在这”......从第一次出事就看出来,船员们还真是拆台能手。
不管事情多么糟糕,我们都很讨厌那种只会说“我们完了,完蛋了”的人吧。
当初是你们争吵我拦都拦不住,然后是你们炸伤了船才导致后来的种种。
船长至始至终都在尽力解决问题,谋的也是大家的福利。
上面的boss那么狠,你却舍不得对自己狠,不狠一点,哪来翻身的机会啊?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是的,争,有可能送命,想得到必有代价,何况一无所有,争的又是天大的财富,这些船员有什么资本啊?
那还不就是拿命来争,输了死了也心甘情愿,这点从踏上船心里就该有数吧。
我们看到,最后在峡谷中离通过只有二三十分钟距离,潜艇剐蹭到崖壁,当时有船员检查后说:“潜艇没事。
”最后坠崖是因为那个工人被杀,潜艇动力失灵,导致没有办法从破损处及时排水,被水淹没坠入深渊。
富贵险中求嘛,船长是在冒险,但不是在寻死,如果没这一茬,也许真能到达目的地呢?
这样的结局,说到底还是人祸。
看到这艘船的失败,就像看一场革命的失败,一场逆袭的失败。
船长有错吗?
有错,他不够说服力,他强行把金子运上船......船员有错吗?
有错,他们目光短浅、自私懦弱。
但他们原本做的这件事,是没有对错的。
失败了,被群嘲为船破人蠢作死一场,若成功了,就是我们乐于传为佳话的励志故事。
我们也许更乐于看到,这群硬汉像加勒比海盗一样,拽拽的酷炫上岸,身后是4吨黄金,从此海阔天空,航向自由......可编剧没有给我们喜欢的结局,相反,给我们看的只有压抑的空间、粗鄙的汉子,无意义的如同家长里短一样的撕逼闹事,恼人烦人气死人的愚蠢、自私、不争气,这些生活中的糟粕,我们以主角们“作死”二字盖棺定论。
这部电影之所以低分,是不是因为它一不小心触碰了我们不愿意谈论的话题?
毕竟,我们最不愿意谈的,大概就是自己的缺陷和无力。
跟很多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本来大家都是为了财富去冒险,本应该齐心协力,但由于一些队员的自私,打开了灾难的潘多拉盒子,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艇长可能会到达预定位置,找到黄金,但由于团队内部不团结,导致第一次出事,也因为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彼此不信任,不听指挥,自相残杀,导致最后沉艇。
我认为告诉我们的主要观点是,组建团队挑选队员是很重要的!
否则可能让团队沉船!
勉强及格,拍得太混乱了,还无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啰。全片看下来除了裘德洛和小男孩,其他人我一个都记不住。
急轉直下。
太公式
当时吃饭前用网络电视看,然后开饭了都忍不住边盯着电视看边吃饭,结果吃饭的速度明显比平常慢了许多
没觉得有多惊悚 结局有点俗套 裘德洛韶华不再啊
典型的猪队友系列。裘德洛演的不错。
幽闭深海里黄金明晃晃的光,映照着人心的偏执、懦弱、贪婪与虚伪,封闭的海底空间最易演变成为魔鬼的修罗场。德军旧潜艇里被绑着的尸骨讲述的是人吃人的曾经,寻金新潜艇里悲剧依然在重复上演。故事规整新意全无,早知道不如把救生衣带够,不至于人财两空。也许上帝早就知道,最经不起考验的当数人性。
牵强。
裘德·洛鲜有的无聊片,那位优雅气质作招牌的洛已一去不复返,人到中年走样,顶上的发际线后移也叫人无法直视!
穿鞋的到底没光脚的豁得出去;看了这么多潜艇片都是有理想信念下去搞事业的,第一次看一群greedy二货下去搞钱的
岁月是把杀猪刀,曾经的在Closer里帅的一塌糊涂的男神变成了沧桑的大叔。船长是家庭事业双失意妄想干票大的从而咸鱼翻身却与船同亡的失败独裁者,船员没有存在感,12个人里除了小处男银行家和刀客外几乎无法区分。密闭船舱里吸烟的Jude Law, 深情的家人回忆,外面是黑暗,冰冷,恐惧,无助,死灭的深海。
谢顶的裘德洛,除了谢顶其他依然很帅。整体故事很一般,美俄两国人民互掐,老毛子的战斗民族特性明显没有演出来,最后反正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男主跟随着他寄希望改变人生的黄金沉入海底,留了几块金砖给幸存的人。特效不咋地
潜艇好复杂
莫名的有些不合理.... 那些SB们这是由于深海幽闭症造成的?
结局的无奈烘托的很彻底。努力挣钱,体会生命。一如既往的爱潜艇剧。
看老裘如何坑死一船人。
好看,裘德·洛 Jude Law质量认证。巴别塔的故事
看了两三次才看完, 本着LAW主演的片子应该有一定保障坚持看完了. 但不得不说片子矛盾冲突太生硬,又是一起为了制造矛盾而制造的作死片, 本来故事框架还是不错的,败就败在潜艇里的人物冲突中,大可以把矛盾爆发放在找到金子之后,慢慢铺展开来,而不是急于表现出各种矛盾.总之2颗星
岁月是把杀猪刀,曾经的男神也变成了沧桑的大叔,情节和人物设置都跟《海雾》很像,船长是家庭事业双失意妄想干票大的从而咸鱼翻身却与船同亡的失败独裁者,但是裘德洛演的过于脸谱化,一点也不真实,船员更没有存在感,12个人里除了小处男银行家和刀客外几乎无法区分
3.5/5 。 就算真弄到了怎么出手也是大问题呀~~~BD 720P 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