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下的人生
Ixcanul,火山少女的爱愁(台),Ixcanul Volcano
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
主演:María Mercedes Coroy,María Telón,Manuel Manuel Antún,Justo Lorenzo,Marvin Coroy
类型:电影地区:危地马拉,法国语言:西班牙语,玛雅语年份:2015
简介:利亚是一位17岁的卡齐格尔族玛雅人(Kaqchiikel Maya),她与父母一起生活在一座活火山脚下的咖啡种植园。她被许配给了种植园的一位工头。但玛利亚却一心想要去发现火山另一头那片对她来说是完全未知的世界。她引诱了一个一心想逃到美国去的咖啡收割工。但那个收割工扔下 她后,玛利亚重新认识了自己所在的世界和文化。..详细 >
电影的奇妙就在于,你可以用两个小时看看另一个半球的人,他们的人生。看得难受,为贫穷、为落后、为与世隔绝。看过这么久,脑海中竟然还常常浮现出她们的脸。
私人頒給那個媽媽瓜地馬拉的影后一座
火山的另一边可以是跋山涉水不惜代价都要抵达的理想国度,也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寒冷的天气而已。体会到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通性,同宗同源的人类本就是同一构造的生命体,让我觉得很多时候只是语言阻隔了人们沟通,如果Esperanto真实存在,全世界都能紧密相连。隐喻与暗示密布全片,剧情不存在悬念,时间一分一秒导向既定的结局,而这当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命运缩影。
可以看出我的“国际艺术电影”课教授煞费苦心加入这部电影到课程里的原因就是政治正确之我们有在feel what indigenous people's life is like。这部电影充满着拍给“现代殖民者”(包括我在内..)的感觉,导演一定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拿现代殖民者观众的身份在审视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这种审视和修正尤其明显。但是不得不说导演作为一个没有子宫的雄性动物感受到了“女儿,母亲,外婆”关系里某种火山一般的力量是蛮厉害的,能把这一点讲述得动人就已经足够让人敬佩了。
人生第一部危地马拉的电影,写实一个印第安人的农民家庭的生活。老人对信仰的执着,对生活的坚持。年轻人都想穿越墨西哥沙漠,游过加勒比海到达美国发展。
追不回的恋人要不回的孩子…
纪录片的叙事 镜头都很稳 整个画面色彩包括焦外都很喜欢 言语不多 可是感受到的一点都不少 火山上的黑色砂石 空气里的咖啡豆味道 加上传统和信仰 非常有吸引力。一样是“怀了人渣的孩子”的故事 the volcano充满了独特的当地气息 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也很明显 跟所有其他的父母们没什么不同
落幕那一刻她头批婚纱,俨然一座无言的火山。
落后而原始的生活风貌简直像一部纪录片。
玛雅披上白纱的那一霎那,影片结束。我想她大概是个被火山诅咒的不幸少女吧。
母亲 来自生活的智慧
比想象中的要好。一开始以为还是那种大山里,老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陈旧故事。但在这个基础上,导演多了一层反思和质疑,对火山那边美国梦的质询,对封建迷信的破除。用家庭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女儿的爱,瓦解了那一层迂腐的婚姻嫁娶,尽管结局没有改变,但还是看到了最质朴的情感关系。摄影加分,火山的黑黝,黄绿的丛林,总有种自然的温情。
latin movie festival
要不回的婴儿
看到后面我觉得是原始母性的力量,就像火山下的生命。片头是开始也是结束,也许她是开始了一段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但确也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吃穿不愁。
题材无新意,完成度很高,克制,流畅,张弛有度。
她妈妈是真正爱她的,只是仍然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有一个极具潜力的题材,但导演却并没有深度去挖掘;哪怕是火山本身的生态环境,抑或是在火山下生存人群的民俗风情,都只被展露了那么一点皮毛,而少女的爱情以及对外界的好奇渴望更是沦为了日记式的流水账;后半段的冲突令影片逐渐有了起色,与当地风俗的相结合算是最大亮点。三星。
复杂的拉美,太多矛盾感以我的程度简直无法用语言组织清楚。电影是很好的,母亲的角色是灵魂所在。
看的我,眼泪在眼圈打转,只有两个字,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