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爱正好>这个片名翻译要比<活在当下>好。
身患绝症的少女,一张遗愿清单。
在最难熬的时候遇到了最温暖的男孩儿,即便知道“it will hurts”但还是没有犹豫的给了女孩儿最好的爱,最刚好的爱。
这不正是你我同样需要的爱么。
没有犹豫的,坦诚相待,即便知道不久后我会离你而去,但还是勇敢的选择了just being with me。
这个时代,太多的爱来不及给予就消失了;太多的爱还来不及得到就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了;还没见几面男孩儿就想着把女孩儿弄上床;还没约会几次女孩儿就想着怎么让男孩儿买名牌包包给自己。
各取所需也好,害怕受伤也罢,可真心似乎已经变成那最不值钱的玩意儿。
对爱的人,我们总是不希望他\她看到我们“丑”的一面。
在要出去约会的下午,女孩儿突然病发,鼻血像水龙头出水般止不住。
吓坏了的母亲手足无措,刚好男孩儿出现却也被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帮忙,我想,更多的是一种震惊。
他知道女孩儿有病,很严重,却也许从未想过发病是会是这样一种姿态,面对无助的、逃避的、不想让他看见的女孩儿,他的震惊更多的是心痛,我想。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以为他会被吓跑。
可在出院回家的路上看到写满女孩儿名字的天桥、墙壁、商店铁门帘……我知道,男孩儿在以自己的方式爱她、保护她。
他一直在那儿。
可遗憾的是,tessa还是走了,像大部分癌症患者一样。
离去前,回光返照似的,她脑海里电影般的回忆那么美好,那么动人,everything is alright.人们总想得到真爱,却不愿付出,或者不愿做先付出的那个人。
我愿意做付出的那个人,你听到吗。
女孩得了白血病,在朋友的劝说下列了一个遗愿清单似的东西,不过这份东西让她远离之前自己乖乖女的身份,让老爸气得要死。
偷东西、吸毒等等,都是生命中想要尝试的小“事故”,不过一份美好的爱情才是她心中的期望。
可能是因为知道她生病的人总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所以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她生病了,更不希望爱情是建立在怜悯之上。
知道隔壁来了一个男孩,两人互相一见钟情。
虽然男孩很快知道了她的病,但两个人还是选择了坚持。
这中间的彷徨、犹豫可想而知,尤其是爸爸说的“他那么小,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你”。
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幸福的吧,因为家里一个生病的孩子,承担了太多太多,自责一直在心里,还需要小心翼翼。
病情的急转直下带来了电影的高潮,妈妈、爸爸、弟弟,还有她的他,还有唯一的朋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担忧。
最后弟弟在她弥留之际说的话超级让人感动,希望你死后也会在我身边萦绕,我已经不害怕了。
虽然她要死去,可她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爱,虽然她的生命停止了,但生活仍在继续。
我们很多时候会选择把一些事情移后再做,尤其是远大而又有点遥远的梦想,总是觉得生命还很漫长,总有时间让我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爱自己想要爱的人。
可当生命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呢,你会想要做什么?
有一句话是: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将这句话套在这部电影上就是:再不疯狂我们就挂了。
关于这种用乐观积极的方式看待死亡的影片并不少见,如《遗愿清单》和《无法安宁》都是近几年这类型中颇受影迷熟知的电影。
绝症少女+“遗愿清单”,《活在当下》仿佛就是前两部影片的综合。
《活在当下》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立志在死前要完成十件事的绝症少女,在爱情、友情和家庭这三方面上走向成熟。
而这三方面哪一个是最讨大众喜欢的,当然是爱情,影片着墨最多的即是爱情戏。
艺术成就什么的fuck off, 能赚到钱才是王道。
导演也深谙此道,并没有过多地探讨死亡这一严肃的命题,甚至有意回避,降低影片浓度。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只拍过一部电影的导演欧·帕克来说,也不要求他能搞出什么深刻的地方来。
就像往一碗汤里加盐,不多不少不咸不淡,恰恰好。
电影的原著小说《我走之前》虽谈不上销量爆红,但还是哭红了许多的少女大婶。
文字的力量再巨大,也不会比视觉艺术展现得更为直接。
所以,《活在当下》要想讨人喜欢,画面至少要吸引人,况且它还是一部淡口味的治愈系小品。
好在最终影片在画面呈现上是颇具成色的。
如开头的动画处理,简单随意;女一号泰莎和男朋友在海边,阳光普照有时,月下撩人有时。
温馨至极;两人爬到树上的戏,镜头给了多个近景,一颦一笑,欲拒还迎,再配上两张靓丽的面孔,一股清新之风缓缓吹来。
像《活在当下》这样没有什么野心的电影,看着舒服就好,获得了一些生活小道理那最好。
本片的教育意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放开过去,淡然面对即将出现的挫折,活在当下。
绝症少女泰莎是个很“酷”的妹纸,她的“酷”主要体现在她的“真”,及她面对死亡的那份从容。
但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在获知自己患了绝症后会有那么淡定么?
未必。
编剧尽量保持了真实性,所以我们会看到泰莎内心的恐惧:看男朋友时那眼中的哀伤与不舍;看窗外弟弟在玩耍,禁不住哭了起来;等待医生通知病情时的忐忑......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就是这些地方,真实,仿佛泰莎就是你我身边的一个朋友。
影片开始就是泰莎要完成破处的戏(遗愿之一),必须得承认这个开头拍得很好,镜头切换很有感觉,即使这样的开场有哗众取宠之嫌。
影片中段稍显平淡,唯一可看的地方就是泰莎和男朋友的爱情戏了。
杰瑞米·艾文在《战马》里就是一“屌丝”样,在这部里瞬间变成大帅哥了,惊喜。
杰瑞米饰演的这个人物虽然重在衬托和丰满泰莎的形象,但也绝不是没存在感的角色。
在认识了泰莎后,他的生活也被改变了,他决定重回学校——这也是泰莎的遗愿之一。
这是一个承诺,爱人之间的承诺,他爱她可以爱到能和她一起跳下冰冷的海水里;爱到睡在雪地上用四肢画出天使的模样给她看;爱到在整个街区写满她的名字。
他做不到去天国陪伴她,他只能做到为她完成这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作为范宁姐妹中成名较早的达科塔,近几年星途并没有妹妹艾丽坦荡。
好在这次以短发示人的大眼妞在影片中展示了自己演技成熟的一面,谈不上惊人,但也算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原本神采奕奕的大眼睛在饰演泰莎时就变成了一种另类的变态美。
在处理内心戏的时候,也略见了老道的模样。
期待达科塔以后能更进一步,挑战自我,演出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角色。
不仅泰莎“酷”,泰莎的家人都很“酷”。
说话逗趣的父亲,爽快直接的母亲,还有全片里对死亡看得最“淡定”的弟弟。
泰莎的好姐妹也是酷的,意外怀孕,年纪轻轻就要把孩子生下来。
泰莎的遗愿之一就是能够在死前看到朋友把孩子生下来,但医生坚决地告诉她她不会活到那个时候了,所以在服用吗啡的梦中,泰莎梦到了自己举起了朋友的孩子,这也是影片的最后一幕,以一个新生的孩子作结,新生命的朝气勃勃,仿佛代表了泰莎的投胎转世,和重生。
Let them go, just let them go. Now is good.
要让每一天都充实起来,拼尽全力做好每一件正在做的事,即使那是让你感觉疲累、困难的事,当一天结束你躺倒在床上时,会对自己说我操这才叫虚脱的感觉才叫爽。
尽力去实现梦想或是想要的东西,有时候不要不舍得或是瞻前顾后,时间终究是向前奔流的,今天迟疑了,明天也许就不会再有了。
活就要活到那个爽的境界才好。
除了titanic,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这个了,没有重大的打斗,没有唯美的古典,几个人简单的对话,不同角色对生命的探索,这部电影都已经很好地诠释了。
死的感觉其实是很奇妙的,重生的感觉也没有很特别,我在临死的时候感受到最多的只有黑暗和空荡,你不想说话,也不想动,就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而当你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你也不会怎么开心,因为濒临的那些日子没什么记得的,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当年你充满了对生命的追求、你就会像Tessa一样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好比是说人生在世要随自己的性格来,人生来自由,活得潇洒。。。。
虽说还是那句话:爱情能拯救一切,但这电影不同,不像以前的电影爱情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它是通过爱情给人力量为线索教会大家人如果在世上就是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回忆,to regard everything you have now as precious.Our life'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which are my favorite words she had said,and you may get it after seeing this.Trust me,it's really amazing......
对弟弟一直“你死后…”的问题报以微笑,却对别人所有善意的询问揶揄抵触。
一个性格倔强的人得了不治之症,往往更多的是想不被人区别看待。
被陌生人当做天生弱者对待是一个要强的人最无法接受的。
所以只想上床的渣男并不一定反感,但如果是因为知道病情而变得细声细语一定会转身跑开。
Tessa对一切因病而带来的不同都嗤之以鼻,所以电台直播中她拒绝成为有病的弱者,也拒绝成为抗争的强者,她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女孩。
这个女孩幼稚,将吸毒偷窃当做活过的证据。
这个女孩固执,烧掉自己的过往,毫不留恋,也不让家人留恋。
这个女孩自私,从不顾及别人感受,哪怕是如此爱她的父亲。
有人说这部电影矫情,其实不然,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一个将死的病人,无论是高大上真善美的“我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益的事情”,还是破罐破摔的“我就看谁都不顺眼,我就要别人跟我一起痛苦”才都是矫情。
而Tessa的时而不羁,时而温柔,才是这个年龄,这个状况的人该有的心理波动。
Tessa对Adam的好感,源于关系里她的主动。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她去他院子里烧东西,第二次是她看见他从车里搬东西主动打招呼,第三次是她去车库找他,他正在修摩托车,第四次她看见他和朋友吃饭,短信给他。
虽然是Adam扶起晕倒的她,带她去森林醒毒,带她去悬崖聊天,他骑摩托载她赶海。
但无一例外的都是Tessa主动找他。
虽然本质上被照顾的还是Tessa,但依然足够满足她不喜欢被别人要求的偏执。
流血的一场戏足够震撼,妈妈的手足无措,Adam的呆若木鸡。
王子冲入屋内不是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而是呆呆的站在那里。
而妈妈能做的也只是呼叫救护车,并且无法给医生提供任何信息。
你们也爱她,但爱无法在这个时候提供任何帮助。
你们会希望爸爸在这里,他会知道怎么处理。
而这是用他全部的生活换来的。
这部电影并没有声嘶力竭,却让人感同身受。
不管最后陪着家人吃饭、抱起闺蜜孩子的长发Tessa,是现实中的她,还是飘回的灵魂。
至少我们看到的结局还算美好。
花絮:1.Jeremy Irvine因本片拒绝了扮演《饥饿游戏》主角'Peeta Mellark'的邀约。
试想如果他出演饥饿游戏最起码在身高上和Jennifer Lawrence般配的多。
2.本片根据Jenny Downham小说《Before I Die》改变。
3.Naomi Watts原先被考虑扮演本片中的妈妈,后来Olivia Williams取得了这个角色。
对于妈妈这个角色Naomi Watts还是太漂亮了些。
This gorgeous movie by Fanning should also be called"Before I die", which is the original version as a famous book. Too many Chinese parents do too many right wrongs. For all girls, parents' home is her harbor while boy friend is just like a lifeboat. Everything before I die may seem to be very tired and powerless. Lov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ares but also looks like a bond. If I know when I die or lose. I want to be famous, famous enough for the whold world to stop what it's doing and personally come and say goodbye to me when I die. I am afraid to be forgotten. I am afraid things I thought matter and relat to me don't matter any more. All these are just like firworks, explode at a very splendid moment, then soon being forgotten.How is it like to be a parent? When you were a baby, parents used to lie awake at night watching you breathe.They were convinced that if stopped looking, you'd forget how to do it. As your kids get older, it's a different kind of worry. It never ever goes. Parents would never ever leave you alone however worst your situation is. Or what if he lets you down? Don't worry, i'll still have you, like always.Compared to parents and lovers, friends may seem less important sometimes. They accompany for the whole life scale. For your bestie, I just hope to be there when you need. Also, I want to be one of the first people in the world to ever hold your baby. Friends are like a tree, to keep you warm when cold and to embrace you when down.For the one. The most and the least that we dare to lose. I want you. I want you at Nightime, sleeping together, waking up together, and breakfast. I want you to be with me in the dark. To hold me. To keep loving me. To help me when I get scared. To come right to the edge and see what's there. I like us to be WE.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 Each one is a journey to the end. Let them go.
故事的本身就充斥了一种死亡即将来临的氛围,不喜欢,有种因为和所以的感觉但其实对生命来说,每一天都值得被尊重。
只是大多数的人可能不会有tessa那么幸运,所有的临终前的梦想都被实现,爱她的家人,以及男朋友。
最开始知道血癌这个可怕的名字的时候,也是第一次觉得生命原来在我们之间是那么的脆弱,初中的同学,小飞,高高的个子,大大的骨架,不太好动,皮肤有点白,但是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生病的模样。
从知道她生病开始,到生命结束,短短半年的时间,对于我们还活着的人,遗愿清单远远比不上梦想清淡,生活在梦想里,比生活在对死亡的打卡里要好无数多倍。
活在当下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患了4年白血病的17岁的女生TESSA主动放弃化疗后直到弥留之际感悟出生命的意义的生活片段。
电影的开始是TESSA和她的父亲一起去电台接受采访,但是TESSA看起来非常不配合父亲,总是和父亲对着干,说一些伤害父亲的话。
看到电影快结束时,父亲得知他的女儿没有多少天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时,看到TESSA墙上的愿望清单,像个孩子一样在女儿面前哭泣:这就是你的清单吗?
为什么不能告诉我呢?
有些我或许可以帮你实现在。
喔不,其实我不能……我不想让你走,我不想让你走……父亲他一直不愿意面对,一直不肯放手,一直想拼尽全力,把女儿留住,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
可是谁也做不到。
TESSA放弃化疗后遇到了新搬来的卡尔一见钟情,一起去做了很多清单上想要做的事情,中间有犹豫,有退缩,有希望,有努力……卡尔在第一次TESSA血流不止送去医院急救,他没有上去帮忙,而是一整夜,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子写满了TESSA的名字,因为TESSA说过,她希望被这个世界记住。
弥留之际,痛哭着紧握着不放手,嘶声裂肺也好,但是你留不住,你留不住的。
那么做点什么吧?
TESSA得知卡尔又准备去上大学了,以为被遗弃了,不想最怕被遗弃无法面对余下生活的却是卡尔。
他害怕TESSA走后的日子,一个人不知道如何面对,所以提前去了学校参观。
你留不住的,留不住的,你应该说再见的,那么现在做点什么吧?
我只是无聊到不知道干什么,就写写影评打发时间。
活在当下,一般这样恶俗的绝症电影,我看都懒得看,更不要说特意写影评,= =。
这么说,只是表明,活在当下是个好电影。
故事就那样。
不想花心思整理,简单说一下吧,主角是个绝症妹子,父母分居,父亲很爱她,一直陪着她,有个弟弟,有个闺蜜,死前遇到真爱了。
真爱是个帅哥,她的邻居。
电影拍得很漂亮,次奥- -!
果然还是写不下去了就这样。
换韩国导演拍又是另一个味道了
da跟kaya是不是一对啊?因为怀了崽吵架 然后那场和解戏da握着kaya的手说我要陪着你生崽 我要做这世上第一个抱着你孩子的人 ←难道不是经典梗吗真的很让人困惑啊……顺便说da妆容精致的 她又不是在医院等死!她还出门呢 得了病就要自暴自弃一脸死人样吗 别说她还没死 就是死人都还得化妆呢呲一一
这都啥啊...
太理想主义。
偶尔在公交车上听到广播推荐,可真不咋地,连励志片都不能算!
没什么感觉,女配好漂亮
真他妹妹烂!一整就癌症了,一整就没几天活了,美国人有几个健康地不?地沟油烤面包了吧?
范宁开始挑战角色噜,短发,白血病患者,一出青春少女的遗愿清单
很怕我也会有这么一天
真是受不了这种励志言情片&gt;&lt;拖了3天都看不完 Dakota Fanning越长越残了!我还是喜欢妹妹Elle Fanning
女版《抗癌的我》
Anyway不管有多少豆瓣红人叫嚣这个片子空洞乏味,我还是被蓝眼睛小姐小伙感动了。生动诠释Live like it&#39;s the last day of your life.
01&#39;21&#39;15 翻箱倒櫃 -- 結局
遗愿清单什么的也许有点意义,但是不明白男女主的感情为何浓烈。
隔了差不多一年看这部在电影院被预告片秒杀的片儿(主要是被范宁的头发秒杀)短发仍然没有剪成。全片都觉得有点太作,不过后来爸爸哭出来喋喋地说i cant help you, i dont want you leave....我竟还是流泪了0 0 感觉英国电影要么就是很特别 要么就是[自认为很特别]。。
so so
还挺动人
live like theres no tomorrow
癌症类型电影核心在于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东西,积极是有了,向上丝毫不见得,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就必须以我为中心,啥事都得顺着我,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这种调调到结尾既不治愈也不致郁,平庸毫无新意的癌症片,长大的童星达科塔范宁是唯一的看点。
范宁的新形象给人以惊艳。虽然是屡见不鲜的题材与故事,不过情绪拿捏的很好。摄影和音乐十分出色。最迷人的依旧是那些美好的青春的浪漫,最动人的依然是生活中细微的闪光点,以及带给我们平静思考的生命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