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战争片相比,我觉得这部片子很新颖,首先,故事本身的立场没有很强烈的倾斜,所以看起来很自然,比起那些正邪不两立,黑白分明的片子看着要舒服的多其次,拍摄的手法上,战争场面拍的很真实,很专业,却没有过分的血腥,孩子的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叉应用,巧妙地避开了一些本来可能会很血腥的场景和画面,比如孩子的爸爸和爷爷奶奶遭遇坦克炮击的那个场景,本应是爸爸支离破碎,爷爷奶奶血肉模糊的残酷场面被孩子想象中的机器人伙伴被击毁的画面代替,既避开了血腥,又不会显得突兀和不自然,不得不说,真的是很聪明虽然是好片子,但是细节上的处理的确不够严谨,比如那个被RPG穿死的上尉,用私人手机毫无顾忌的跟女主角说出了部队集结休整的地点;比如兵哥把军用无线电交给女主角,而女主角被好心的格鲁吉亚兵哥送出来之后,貌似那台无线电就扔在车上给人家拉回去了;比如最后格鲁吉亚把火炮,坦克凑在开阔地上摆成密集整齐的方阵然后等着俄罗斯的灰机过来轰炸。。。
细节处理上的业余和战争场景描写上的专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觉怪怪的。
这一点上,丢分不少。
以上。
总体上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在开头我想说,这不是一部所谓的妈妈找小蝌蚪的故事,而是一部十分高明的宣扬战争的影片,至于具体原因会在下面举出。
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母亲在战火中寻找自己儿子的故事,但是每个情节都十分地不真实,想想看一群士兵在战场上因为感动开坦克护送一个平民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为什么导演要设计出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
这是每个看完的人所疑惑的,但其实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导演脑残,而是导演刻意而为。
尽管这个故事情节脱离实际,它还是能表现出一种母爱,这种母爱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对于这部电影,他表现出的又不仅仅是母爱,而是一种隐喻。
俄罗斯因为南奥塞梯去攻打格鲁吉亚的立场好像不能让人民完全接受,但是如果是一个母亲为了救孩子的人性角度,那么无论是谁都能完全同意了。
另外一个小细节,母亲去救儿子的每一段情节,都是通过诸如军车载着走、士兵们开坦克掩护等军备方式达到的,其实就是在为观众潜意识里洗脑,军事的力量很大,军事能做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事,或者在辩解我们用军事解决南奥塞梯问题是很有效的很正当的,诸如此类。
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小男孩的士兵父亲在战争前很傻比地把自己的儿子接到自己所在的南奥塞梯,因为他并不知道这里将要要发生战争。
这其实就给我们灌输一种意识,俄罗斯的军队不知道格鲁吉亚的行动,所以一点准备都没有,他们打这场战争完全是没有预谋的,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呵呵,只有鬼才知道。
然后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小男孩幻想自己是“魔尘侠”和机器人同伴与邪恶强大的魔王战斗,幻想中小男孩一直被魔王追杀,并处于被动的一方。
而在后来的情节中,小男孩的父亲被射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直接表现出血淋淋的场景,而表现小男孩将魔王(格鲁吉亚部队),杀掉幻想成自己的机器人同伴(士兵父亲)的场景。
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就是为了联系开头小男孩的幻想,给观众灌输一种潜意识,俄罗斯部队像小男孩的幻想一样,是被动的、弱势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知道比起格鲁吉亚,强大的俄罗斯才更像是一个“魔王”,导演为了掩饰这种实事实,就使用这样一个障眼法,给观众错觉。
由此可见导演是多么的高明,硬生生地将一个宣扬战争精神的片子包装成一个所谓宣扬母爱的商业片,这才是宣传片的楷模。
再看看描述同一战争的《五日战争》简直弱爆了,虽然用的是战地实拍的真实资料,但是偏向性太明显,就给人一种虚假做作的感觉,结果被骂成狗。
再看看人家俄罗斯,暗地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给你灌些阴风鬼火。
首先,有必要提一下原名《八月八日》,和前前前*n热门网游做一个区分_(:з」∠)_此片讲的是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时间正好在奥运会期间,此时全世界的目光多数被吸引到奥运会而非这场战争上了,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度自然低了不少(不得不说普京心里还是有点小九九的)。
关于战争定性,俄罗斯和西方各执一词,但是普京对南奥塞梯的果断出兵还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既稳定了大后方,也凭借强硬态度为他获得了更高支持率。
回到影片上,八月八日作为战争片,还是有不少亮点的。
本片延续了苏俄战争片的写实风格,军事装备、战术考究到位,如T-72自动装填机的固定运作时间、巷战(有点回到两次车臣战争的即视感)等等,苏俄军军迷们不容错过。
片中的机器人是涉世未深的小男孩对各种战争机器的认识的具象表现,以此在片中穿插,虽然导演想法很好,但是看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丢丢说不出的违和。
至于本片的感情线,我看到吐槽的比较多,其原因大致能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观众习惯了好莱坞式的感情线,另一方面是本片人物关系稍乱加上电影还想要表达的战争、人性内涵与之杂糅,使得人物感情线有些许混乱羸弱。
关于本片的暂且就评这么多,总的来说作为战争片,本片还是挺不错的,当然了,最后还是要补充一下,建议看的时候跳出好莱坞的套路,让自己有个不同的观影体验。
最后的最后,安利一下本片主题曲柳拜Любэ的Просто любовь
俄罗斯(苏联)的电影老实说一直不太喜欢,可是这部穿越火线我的确很喜欢。
如果去除掉母寻子的情节,就是一部经典战争片,尤其小队护送难民那一段战斗,我们自己的电影就是怎么也拍不出来的,其专业性、战斗的真实性,绝不输于任何美国战争大片;有人说这部片子中加入母寻子元素有点挂羊头卖狗肉,可是我觉得正是这个情节点加入,这部片子才更丰满更完整,因为战争,不管怎样残酷,还是人参与的,还会有各种人情在战争中闪亮。
在片子中,还有时时引我发笑的片段,如那个有点口吃的侦察兵。
唯一有点不认同的就是小孩子幻想的变形金刚元素的加入,有点不协调,另外这个变形金刚的电脑制作和好莱坞比起来,还真是有点粗糙,哈哈。
另外,看的很明显,小男孩幻想的守护者就是他母亲的形象
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主线是体现母爱和亲情,其他的都是辅助。
母亲为了救儿子,不顾一切穿越火线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成功,途中大家对于这位勇敢的母亲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甚至连敌军的那个小伙子都帮她,这些都是因为看到她坚定而伟大的母爱。
很感人的一个小情节:那位战士在打仗时接到母亲的电话让他回家,还听到了枪声,战士安慰母亲说不要担心只是演戏。
世上的每位妈妈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在外即使有危险但为了不让她担心都会说没事没事……至于战争场面就不用说了,武器装备都很先进,场面异常真实,很多人说模仿好莱坞,真是眼瞎。
殊不知俄罗斯人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喜欢特立独行,根本不叼米国。
如果你曾经看过俄罗斯电影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战争场面都比好莱坞强。
《爸爸摔跤吧》上映时好评不断,很多人说想不到印度电影这么好,真的是井底之蛙!
印度的好电影非常多,阿米尔汗就有多部优秀作品,远比我们的国产电影拍的好。
再说说那些幻想的机器人情节,这是好多人吐槽的地方,我倒认为是加分项。
这是一个天真爱幻想的可爱男孩,应该平时很喜欢看这类动画片,在他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就是那样。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我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就幻想自己是郭靖,有很厉害的武功,看《奥特曼》的时候又幻想自己会变身。
小结:不得不说俄罗斯人的思维比较简单直接,没有像米国电影那样卖弄和装逼。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一部俄罗斯的战争电影,虽然没有很多立意。
但是,战争的激烈和母爱的伟大,还是张力得不错。
以前不怎么喜欢看战争片,这回看了还是有点感触。
因为总觉得俄罗斯人表现的手法不太一样。
所以,就马上看了。
俄罗斯电影,除了那部《回归》(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就再也没有看过其他的了。
俄罗斯人的思路就是不太一样。
但看完之后,又感觉被情感升华了一次。
影片对于装备和战争场面有些的刻意强调。
不过,这也无妨。
因为,这成为了一大看点。
此外,这种展现也更能够让人体会到战争中的危险,以及交战过程中人的状态,这替代了血腥场面,却很好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此片思路简单,好像就是俄罗斯人叙事的风格,而且不太讲究逻辑和思辨。
但是,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点情感,也算不错啦。
我承认,我被所谓的俄国版变形金刚骗去看的,甚至影片的开头我都以为是儿童版变形金刚,我错了。
影片的意义在于,一是看到了目前俄国的社会风气、物质水平,虽然大家挤得的是陈旧的大巴车,穿的不时髦,看见靓女会吹口哨起哄,但大家融洽相处和现在的我们真是天壤之别。
二是俄军的巷战水平拍出来比国产片、某些好莱坞片强很多,没有英雄主义,只有娴熟的技能和团队。
三是满天飞的火箭弹好壮观,比看烟花过瘾。。。
和第九连比,这个商业性浓些,但可观性多了,值得一看。
打四分吧,是几年来最好的战争片之一,还有一部是2016年的美国那部军医片。
嗯,俄罗斯拍这部片至少没老美那么虚伪,战争的起源至少提及了地缘格局因素。
少了南奥塞梯,不但会使得俄罗斯抛弃了占南奥大部分比例的俄族同胞,还会导致俄在地缘格局中被进一步削弱,因为一旦妥协抛弃南奥,格鲁吉亚彻底倒向西方北约了,就如同之后的乌克兰,这一仗非打不可。
为了地缘格局开战永远是战争的第一考虑要素,至于老美经常用的别的什么借口,如mz啊打倒独裁啊之类的意识形态因素,全尼玛是胡扯,沙特这么大个君主独裁制国家就没见老美动过手。
总的来说,场面很宏大,战斗很激烈,影片的色彩特别艳丽,不管是服饰还是风景,看上去都让人感觉很明媚一开场还让人以为是魔幻类的,原来只是小朋友的臆想。
后面的过渡太长了,为了交代清楚来龙去脉,一直到23分钟才开始踏上征途。
私人长途车上的场面很有乡土气息,虽然努力想表现一种平和、悠闲、自在的气氛,可是女猪脚的画面不时出现,让人绷着的心越发紧张,虽然小鸡仔的镜头让人一亮,进隧道前突然出现的迎面呼啸而过的汽车又再次加重了沉闷紧张的气氛,而长长的隧道,也暗示了这次拯救之旅的艰辛、漫长。
车终于出了隧道,暗无天日也算告一段落,总算松了一口气,车却坏了。
好在柳暗花明,有路过的车愿意拉绳牵引,也暗示了拯救途中遇到困难会有好心人相助。
可惜战争是无情的,炸弹的出现,打破了车厢里的活跃气氛,也炸醒了女猪脚的美梦,等她醒来,面对别人无情的拒绝,她决定只身上路,只有靠自己,才能去解救儿子。
她的固执,让好心的男猪脚违反规定带上了她,“出租车”的笑料,在后面又出现了一次,为男猪脚后面的帮助行动做出暗示铺垫,既然可以破例一次,再违反几次也没什么的吧……后面她到市政府躲避炮火,碰到了一个牛人,学会了怎么样不用钥匙发动汽车,也是为后面做铺垫。
再然后,政府终于出现了,虽然镜头不多,交代得比较清楚,政府方面的顾虑、大员们的不同看法等等,总之一句话:俄罗斯是不想打仗的,我们不是好战分子,都是被逼的,你们格鲁吉亚是恐怖分子行径,你们枪杀平民,所以为了维护正义,我们必须要采取实质行动。
后面孩儿他爸的牺牲有点悲壮色彩,一个傻乎乎的维和人员,一直觉得战争离得很远,喊了十几年也没打起来,也难怪他思想松懈了。
碰到敌军,他想的不是逃命,而是下车表明立场:我是维和人员,我没有武器,我把钢盔摘下来给你看,你有枪炮,我有脑袋……(再一次表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多么的有必要,为了维护真正的长久和平,战争是很有必要的)女猪脚决定再次独自上路了,可惜她没法行动。
于是她很聪明地利用不够光明正大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一张可以在战区通行的记者证。
这也是在暗示她的心理发展,为了救儿子,做什么都可以。
还没到目的地,同行的记者在她眼前中弹倒下,再次让她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性,她必须变得勇敢,必须直面恐惧,才能在这个子弹纷飞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一个救护人员的质朴实话,让人很有体会:姑娘,现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吃饭……在战争区,没有什么比吃饭活命更重要的了。
男猪脚廖荷的队员在居民家里对着一个苹果眼睛发亮,于是苹果跟小鸡仔儿、熊公仔、手机一起,成了另一个重要的剧情发展元素。
后面他为了一个看似没有危险的苹果负伤,眼看即将咬到嘴里的诱人苹果,换来一串索命的子弹……接下来得战斗很是精彩,女猪脚穿上防弹衣,扣紧钢盔,像一个战士一样勇敢上路了。
面对敌人的坦克,经验丰富的男猪脚数了7秒后急转弯,躲过了迎面而来的炮弹,这一重要经历在后面救了女猪脚的命。
地下室的难民从20变成了100多,男猪脚和队员要留下来救人,女猪脚必须独自上路去救自己的儿子。
男猪脚说,行动时必须脱下防弹衣和钢盔,不然会被格鲁吉亚军当成士兵射杀的。
她终于在桥头脱下军事装备,在战争面前,平民只能用躲避的办法来拯救自己,而不是枪炮,毕竟她不是士兵,战争和杀戮对她来说,只是人生中的一场不幸遭遇。
顺利地接到儿子,她偷了一辆军用吉普载着儿子开始逃亡,为了不让小东西昏迷,她不停地假装成儿子臆想中的宇宙战士的搭档机器人找儿子对话,看到这里真是绝望啊,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旁边副驾驶座位上那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儿子,真是担心,就算救出来,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何况女猪脚自己也有点神经质,碰到刺激就不停叨叨。
自己人的空袭来得太及时了,那个炸飞的坦克炮筒朝下直插大地,看上去夸张而富有喜感,让人觉得罪有应得,这估计也是导演的用意所在吧,主动挑起战争的好战分子是木有好下场的。
眼看就要到达自己人所在的区域,她碰到了格军。
这个勇敢的母亲用自己的英勇情怀打动了对方,被护送到了安全地区,这和前面的母狗护崽后来被杀遥相呼应。
导演再次告诉观众: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大家都不喜欢打仗,和平才是主旋律,军队高层除外……女猪脚抱着自己的儿子往安全的后方走,停下的坦克嫌她挡住了部队前进的路,耽误了他们推进敌方首都的进程。
平民和部队的方向永远都是相反的,一个走向战争,另一个背道而驰。
结尾真是皆大欢喜,叽叽喳喳的小鸡仔儿,微微摇摆的小熊挂件,生活又回归到了平静和谐。
家里电话的自动答录机里,悔悟的某男和最后那个廖荷的电话,隐晦的讲述着现实中还没有结束的故事。
特别是她那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儿子终于正常了,真是感谢老天,生活太美好了,阿门!
为了让自己的赠券不要像上次一样在有效期内过期,决定还是去随便选一部电影,在俄罗斯的《穿越火线》和大陆的《全民目击》之间纠结了一会儿,还是决定选一下前者,插播我对《全民目击》其实很有好奇心,如果不是因为女主的话,孙红雷和郭富城的飙戏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不知道总局为什么要引进这部片子,也许是传播正能量?
不过从上座率来说,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不知道会不会让俄罗斯人民失望了。
不扯闲篇,说回片子本身,实话讲,真是比较一般,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版《潘神的迷宫》,或者说是俄罗斯版的变形金刚。
凭心而论,俄罗斯的变形金刚做的很不错呢。
在看整部片子的过程中,有个影评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如果没有那个白痴儿子的话,这还是一部不错的《潘神的迷宫》。
我也非常有同感,影片中的小男孩看着很机灵,但确实有点不大聪明。
OK,我们都认同孩子们有时候会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但是像这个孩子这般入戏,生死存亡关头,想到的不是朝夕相处的妈妈,而是幻想中的铁甲机器人,也够难为他的了。
归家路上想想,要不发条微博算数,然而龟毛处女座还是觉得140个字难以尽言,多少还是得啰嗦几句纠结着推荐这部电影的理由。
第一、俄罗斯版变形金刚做的真的不错,这个视觉效果很赞,值得去看一看;第二、以及之后的所有原因,是希望看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片子里面的人与人这件的真情,不仅仅是影片想着力歌颂的母子情。
从小男孩把临死前的父亲想象成是铁甲机器人的那一刻,我们还是能够明白,在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在父亲身边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父亲其实是他心目中不朽的传奇英雄。
他也是一名军人,这部片子中其实最值得歌颂的反而是人性,特别是强调“军人也是人”八卦消息说这部影片其实是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五日战争为背景,因此影片在格鲁尼亚被禁放,然后俄罗斯也被塑造成被迫参战的受害者,政治上的东东我们不讨论,重点是军人对待平民的感情很是值得深思。
在真正的战争面前,似乎只有军人的臂膀格外安全.影片中与几处暖心小细节非常值得推荐:女主第一次到达国会大厦时,赶上了空袭,无意间碰上的政府高层并未因为她是一介平民就自顾自逃命,而是不由分说带她一起走,沿途还一路救起其他平民,直到把他们带到安全地带,自己才转身投入战斗;第二次丈夫的战友伊卡璐尽心帮她,没有谁因为她是去找儿子而感觉添乱,所有的军人都在帮助她;在救援的同时,耳边是炮弹的呼啸,勇敢的士兵还在电话里欺骗母亲,说是隔壁邻居在装修,作为一队之长,相信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有爱的欺骗了;第三次最后5公里,为了转移藏在地下室的1200多名平民,几乎已经暗生情愫的队长只能保证自己会完成任务后第一时间回来找她,这就看出美国和俄罗斯的不同了,这故事要是发生在好莱坞,那多半会给白痴儿子顺便找回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老爸,然后大家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再在通过最后屏障的时候,女主人不幸遇到了小狗妈妈的挡道,狗妈妈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才拦住了她的路,无奈中她只好把她当成可以听得懂自己说话的小狗来哀求请狗妈妈不要叫,请她体会同为母亲的心情,悄悄地放她过去。
我宁愿相信这是导演的特别安排,因为在女主成功救到儿子折返时,我们看到镜头扫过狗妈妈被炮弹击中的遗骸,不得不说,那一刻,我非常之震撼,战争,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无论对谁,都是不可饶如的罪行。
当然最后一个彩蛋就是敌方军人竟然开车护送了女主一程,再次让我们感到在战争中那仅存的人性温暖。
影片在中国宣传海报上写着“没有必死的决心,就没有求生的可能”,其实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无论多么猛烈的炮火,也掩盖不住人性的光辉”。
不知所云!
还不错
战争场面不输老美么,而且作为半脉相承的军备大国,很多武器看着还蛮亲切的,尤其坦克(T50还是T80)和疑似米格的战斗机群。相比腻腻歪歪的欧美姑娘,还是喜欢长脖子利索的俄国姑娘啊啊哈哈~
比好莱坞的傻逼洗脑大片好看多了
表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
前半部节奏很慢,后半部音画俱佳,总体来说不过瘾不爽快。
不愧是战斗种族母亲的千里寻子……
其实导演是有一颗文艺的心稍微,有些画面很细腻,但是我一遍看一遍在玩手机,完全没有代入感。
对敌人的描写太过脸谱化。
伟大母亲穿越火线拯救有臆想症儿子的故事。
情节叙述很拖沓,不过给小孩子的世界和母爱点个赞
这海报也太有欺骗性质了吧~!
两星给拖到死的剧情,看了三天才看完= =。一星给所有的麻麻,为了小孩,就算是林志玲也照样能变成米拉·乔沃维奇,横穿两国战场,上天入地打怪兽。一星给战争效果特技,要是3D&影院应该很碉堡。
单论战争情节绝对值5星,只是中间穿插的小孩子的幻想让我很是受不了
也就孩子的幻想那段精彩
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相信剧情简介。以及科幻标签是谁标上去的我真的很想揍你。明明是战争、剧情!让人怀着错误的期待看别怪我打三星。还有这个情节我不知道该说真实呢,还是蠢……
海报疑似俄罗斯山寨《变形金刚》,其实是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关于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对美国视角的宣传片《五日战争》,一次有力回击!战争、动作场面,亮点多多,但整体上,节奏略显拖沓。
神马玩意。。
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