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一件东西保持独特,就最好不要让它走入主流走入大众审美。
当大家都觉得独特的时候,那其实就是平庸。
当年coco特立独行,鄙视贵妇们千篇一律的浮华服饰。
当她的品牌也被承认代表了品味和时尚的时候,贵妇们又蜂拥而上了。
看见大街上那些拎着或真或假chanel手袋招摇而过的女人们,和电影表现的coco的个性和形象八竿子也打不着。
真是讽刺。
我有一个记者朋友,大学毕业后曾在一个小城市做过酒店大堂接线员。
看他如今在媒体游刃有余的样子,完全想不到还曾有这样的潦倒经历。
但他说那段时间受益匪浅:后来无论客人以何等无理要求来质询刁难,他都可以说服对方平心静气离去。
可以想见这种强大的游说能力让他在日后的新闻采访中多么无往不利。
接着他郑重告诉我:要知道,每一段经历都不是白费的。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在三年后看到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儿》时,这句话仍言犹在耳。
在我看来,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之所以不厌其烦展示可可•香奈儿成名之前的详细经历,就是要把每个细节掰碎了来证明这个道理。
面对这个二十世纪独领风骚的女王,影片轻巧地避开了她在时尚界叱咤风云的经历,而把所有关注放在她建立“香奈儿王国”之前的命运上。
假设观众不把它看做香奈儿的传记片,只当做一个贫民女孩的奋斗史,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因为在这个角度上,大名鼎鼎的香奈儿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没什么不同。
她一样会纠结于感情和事业的两难选择,丢不下柔情蜜意,又对不可知的未来跃跃欲试;她一样会在遭到否定之后自我怀疑,如同其他狮子座女人一样,只因为爱面子不肯对外流露丝毫。
她的人生又比普通人来得更加艰辛。
早年丧母,父亲耽于玩乐将她寄养在修道院;成年后在针织店里当小店员,每日忍受店主的颐指气使;好不容易通过一首名为 Coco的歌曲——这也成了她日后的昵称,人们反而记不得这个伶俐女孩的真名——吸引来心仪的军官爱人,对方却只接受爱情而拒绝婚姻。
在上世纪初欧洲女子的行为规范里,柔弱接受一切便是最佳美德。
她却带着浑身的执拗,不甘于生来贫寒的命运,不安于做花瓶般的贵妇人,不屑于男权社会强加的种种约束。
凭着超乎常人的胆识,她把裙摆拉高,头发剪短,以简洁、舒适、自由的风格感染了整个世界。
此后关于“香奈儿5号”或是经典小黑裙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影片也没再费力去讲。
它只是让自信的香奈儿吐一口烟,坚定道来:“我们的勇气来源于一场场的失败,而不是什么成功。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艰辛都可以换一种方式诠释:早年被遗弃令她变得独立坚强,决心此生再不受人怜悯;针织店里她学习到缝纫知识和社交礼仪,并有机会与社会上流人士接触;与军官一起的生活使她真正了解到贵族们的生活,为日后化繁为简的设计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提供了创业的资本。
即便在成为七十老妪之后,她依然能在失败中汲取力量。
二战之后她重回巴黎,复出的第一个系列遭到尖刻批评,公司面临易手困境。
她却从中生出勇气,坚持自己的风格,终于在第二个系列大获成功。
当她坐在镶满玻璃镜子的楼梯转角得意微笑时,我们很容易跟着一起欣慰。
传记片最是精于此道,将名人还原为普通人,或者在普通人身上挖掘出金子般的闪光点,让无数置身相仿环境的人们感同身受,以为自己也可有朝一日喷薄而出大放异彩。
现在困苦没什么,将来这些经历不都是会起作用的吗?
这与我朋友提供的经验如此一致,可见在成功人士那里,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尤其,这还不仅仅限于解释个人的命运,放在更宏大的范围也是一样。
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观念不正是如此吗?
他认为中国自古至今的发展,每一段也都不可或缺,诸如清末至民国的大粉碎,蒋介石接手后的上层建筑建设,都为此后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作为学术意义上的总结研究,以如此乐观态度给一切变故赋予其合理性,未免有些轻视了历史的偶然和曲折反复。
然而对于渺小的个人而言,盲目乐观似乎是必要的,不然如何有勇气度过人生中诸多艰难时光?
于是,在凌晨时分硬生生将传记片看成励志片之后,我吹着门缝里窜进的寒风,看着墙角漏雨留下的痕迹,倒觉得可以安心睡个好觉。
现下的小艰难没什么,没准儿它们日后发挥什么神奇作用,预备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呢。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成为简奥斯丁,一样是杰出女性人物传记片,一样是描绘她们成名之前的故事。
好在这部电影比起后者趣味性更足,当年看成为简奥斯丁时,后排竟然传来打呼声,足见催眠功效。
这部电影故事其实很简单,人物很少,就是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可以看作是夏奈尔女士的长篇八卦纪录片,当然真实性值得怀疑。
老实说看完这部电影我真不觉得COCO又怎么奋斗过,或许她有一个不怎么幸福的童年,但是在她遇见巴桑先生并被他包养之后,她的人生看来一帆风顺,衣食无忧,顶多没有个名分,间歇性和颇似张震的帅哥搞搞外遇,没事儿干的时候骑骑小马,做做衣服,最后甩了可怜的巴桑先生,只身一人跑去巴黎开创自己的事业。
这样的夏奈尔女士值得所有小三学习!
男人不可能靠一辈子,女人还得靠自己!
当然在COCO的眼中始终流露出的是寂寞,她将一生投入工作,或许也只有工作才能让她忘记男人。
当然在平淡的剧情中不时出现的种种夏奈尔日后标志性的元素却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想要尖叫。
男装女穿,马裤,白衬衣,海魂衫,黑色礼帽,黑色小礼服,珍珠项链,斜纹软尼等等等,倒是山茶花只是在英国帅小伙的西装礼服上出现了一次。
TAUTOU的水准一如既往,不得不说她老了,人也瘦的有些夸张,但是却与夏奈尔女士惊人的相像,特别是中年时期。
有几个镜头特别美,COCO穿着白色睡衣站在院子里,镜头是从高处拍摄,拉的很远,天海相接,一片绿色中只有COCO一点白;其二是COCO躺在一片落叶中,头枕在满是青苔的树根上,镜头同样是从高往下越拉越近。
当然穿着海魂衫的COCO也有让我惊艳,想着是不是自己也要去买一件来穿穿。
还有工作时穿着黑色西装嘴里叼着烟的CHANEL同样让人惊艳!
影片的最后是全片的精华,一场跨越时代浓缩COCO一生的时装秀,将CHANEL的全部经典元素浓缩,而创造这一切的正是穿着经典套装优雅的坐在楼梯上的夏奈尔,此时的她已不再是COCO而是CHANEL。
庆幸于老佛爷KARL,至今还保留着CHANEL的原味,而其余的那些品牌呢?
DIOR的光怪陆离,YSL与VALENTINO皆在创始人卸任后渐渐没落,GIVENCHY更是几乎快被LVMH集团遗忘。
倒是BALENCIAGA在NICOLAS的引领下复兴。
法式优雅在这个时代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而CHANEL同样让我感叹时装界或还是需要更多杰出的女性设计师。
Phoebe Philo打响CHLOE之后却回归家庭,CHLOE因此缺乏当年的意气风发,如今Phoebe Philo重出江湖,入住CELNE我看来合适得很。
说起CELINE,当年Celine Vipiana创立的这个品牌也一直以优雅著称,可惜一直没有遇上好的设计师,渐渐没落,不知PHOEBE的加盟是否可以重现辉煌。
倒是PRADA在Miuccia手上越发蓬勃。
而DONATELLA也出色的继承了哥哥的VERSACE精神。
STELLA MCTENNY如今却有些落寞,自己的品牌一直不见好转,倒是和PUMA的合作引人注目。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上述的这些女性设计师的作品,都更为朴素,优雅,简约大方,干净利落,以女性的眼光将女性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更追求实用主义。
而男性设计师,更喜欢的是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因此他们的衣服看似华丽,女性在穿着时或许苦不堪言(比如ALEXANDER的驴头鞋)。
但奇怪的是当今时装界依旧还是男性设计师为主导,难道真是男人比女人更了解女人嘛?
无论怎么说,CHANEL都是一个精神的象征。
独立,干练,才华,叛逆。
女人们永远需要CHANEL,去模仿,去奋斗,同样也可以用CHANEL来炫耀来扮美。
男人们也需要穿CHANEL的女人去膜拜,宠爱,炫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需要CHANEL评论写的仓促,水平也不好,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看電影的時候我忍不住一直想起王爾德的那句「我喜歡有過去的女人和有未來的男人。
」對於我這個中四時已覺得30歲的女人比18歲的更有魅力的女孩而言,我只能用"I couldn't agree more"來回應這句話。
如果她不是一個孤兒如果她不是窮得要白天做裁縫、晚上當歌女如果她沒有死皮賴臉地在Balsan家當一個連僕人也看不起的隱形女友她就沒有那種獨立自強的意志、絕佳的縫紉技術和遇到Boy的機會而她也不會成為CHANEL所以人們總是說:「沒有一種經驗是白費的」電影的衣服美、氣氛對但是就像Luc所說的,戲中大量使用特寫鏡頭去交代故事實在是對演員的一大考驗在特寫的放大下,Audrey Tautou在影片前段表演的僵硬變得相當明顯也進一步曝露出Audrey Tautou沒有辦法把歌女時期Coco的心理活動展現出來或許我們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負擔CHANEL昂貴的衣飾但是我總是相信比CHANEL的衣飾更有魅力的是品牌背後所提倡女性要追求的獨立、自信不再為社會枷鎖和男權主義束縛的主張而這,是當你退去一身華美衣裳後依舊存在的。
今天补了一直以来都很想看的电影——「Coco avant Chanel」。
先说说对Chanel女士的个人情感。
从14岁起,我就对这个女人感到敬畏。
是的,敬畏。
每每读到她的故事,看到她讲过的话,心中总是感慨良多。
觉得这是一个只有女人才能懂的女人,男人永远懂不了。
不过这个下边再去讲。
其实对她更多的是感谢之心。
从14岁接触时尚起,到如今7年来,有若干设计师和品牌俘获我心:Marc Jacobs和他的LV,Valentino Garavani,Christopher Bailey和他的Burberry...太多太多。
但Chanel总莫名在我的心里保留着一个特别的位置。
无论一众奢侈品牌怎么斗艳,Chanel永远是最讲究最傲气最出色的那个:包包的防尘袋最精致,service最到位,不打折不促销...其设计本身更不用说,想来能抵抗Chanel斜纹软呢,蝴蝶结和山茶花诱惑的女人也不是真女人...我拎自己就在LV和Prada出街时以及拎2.55出街时心情和气场截然不同。
只有2.55在肩时我才会觉得今天有什么是不一样的,才会觉得是最自信最惬意最个性最真实的我自己。
男人们不会懂,但拥有Chanel的女人都懂。
讲回电影。
这电影大半都很平淡,不过是说Chanel傍上个有钱情人,又利用他傍上了另一个有钱情人的事。
但彼时,年轻的Coco小姐就有着出众的着装品味。
可以说,她走上时尚这条道路是天注定的。
Chanel终生未嫁,坚持让别人称呼她为"女士"而不是"夫人"这点,早在很多书籍和资料中读到过。
可实际听到她对此生挚爱Arthur Boy Capel的这段台词时,还是令人心碎,她说道:"我早就知道自己不会是任何人的妻子。
也不会是你的。
只是有时候我一时忘了。
"这个强大又柔软的女人啊。
后来,这个她"一生唯一爱上的男人"因车祸去世。
作为情妇的Chanel连葬礼都去不成,只得跪在车子的残骸前哭泣。
但擦干眼泪,她竟握起拳头说:"我发誓,要让全天下所有女人都为你穿上黑色!"这便是时装史上大名鼎鼎的LBD——小黑裙的诞生。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啊!狠狠地用尽一切去爱,又冷静地不让它将自己拖住,还进而把它化作了人生的力量。
怪不得Chanel说,自己的字典里没有"不成功"几个字。
也正如结局所示,她的一腔才情终得绽放结果。
可不知怎的,那最后一场戏,浮华怀绕下的悲凉感却让我差点落泪。
看这部电影时,我总想到香颂传奇Edith Piaf。
这两个女人的经历颇为相似:不仅都出身法国,都是才华横溢的女性,且Piaf的爱人——拳击手Marcel Cerdan也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
不过从这以后,她们各自的展开就大不一样了:Chanel女士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时尚王国,并最终成为影响了20世纪历史的伟大女性;而深受打击的Piaf变得脆弱不堪,酒精和麻醉剂摧毁了她,直至生命的终结。
无疑Chanel是内心更强大的女性,但我却一直觉得她是更让人心疼的那个。
这个不允许自己软弱,不允许自己堕落,不允许自己成为男人附属品的女人。
如此这般对爱情缱绻却不迷失于男人,想来容易,做来却是极难的。
这样一个女人她说道:"我从不是女英雄。
但是我选择了我想成为的样子,而我现在正如自己所愿。
即使我不被爱、不讨人喜欢又能怎样。
"是啊,又能怎样,照样是芳华绝代,独一无二,流传百年的奇女子。
Chanel女士说过:"我既不聪明也不蠢笨,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寻常的人物。
"她说得很对。
电影拍得还行,中规中距吧。
我对Coco Chanel的生平不甚了解,但知道她是从贫寒出身,历经艰苦奋斗,终于成为时尚大亨,亦可谓传奇人生。
不过,看过这部电影,对于她如何能致富的秘诀,总算见识一番。
虽然不知道她真实的致富经历如何,但看过电影,却不难明白电影中的赚取第一桶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伴大款。
(当然,电影主要讲的当然不是伴大款这一点啦,作为关于Coco的传记电影,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纪念她,因此当然主要是选择她的好的一面来拍。
为尊者讳,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在西方也从来不缺乏这样的做法。
更何况,Chanel公司出了大笔钱来拍这部电影,是绝对不可能容忍丑化Coco的。
事实上,这部电影,也确实表现出了Coco的才华和机智,以及她的独特个性和想法,能够巾帼不让须眉,她可不是简单人物。
我只是专门从“伴大款”这一点来看。
)电影中她伴了两个大款,第一个是某某退伍军人Pierre,富得流油,整天就想着怎么骑马、宴会、玩女人。
Coco在她唱歌的小酒馆认识他的,一不小心,半推半就和他上了床,后来居然玩红拂夜奔,自动地现身于他的城堡,委身为他的情人,从此住在他家,虽然一直没有与他结婚。
其实,他倒是慢慢对她有了感情,愿意娶她的,不过,她已经另谋新欢,更何况,她的野心已经使她决定,不再甘心于成为一个男人的附庸,而决定去巴黎闯天下的。
但是,正是在他家里,她才得以结交许多上层人士,为她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
第二个,则是在城堡认识的一个英国Gentelman,长得很帅气,优雅,马上就与Coco互相吸引了,就在城堡里就上床了。
而且,居然能够获得Pierre的允许,双双去海边渡假。
法国人在这方面也够开放的,居然能同意自己的情人与另一个男人去渡假,而且还可以接受这个女人回来。
对此,作为一个老套的中国人,实在无法理解背后的情感逻辑。
后来,这位英国人出车祸死了,让Coco痛心了一把。
但是,Coco之所以能开店,英国人可是出了本钱的。
而她的帽店之所以能在巴黎慢慢赢得市场,在城堡认识的一位Madame功不可没。
总之,在我眼中看来,Coco avant Chanel,只不过一个伴大款的故事。
因为Coco成了名人,当然要把这种伴大款演绎成爱情。
如果说Coco和英国男人算得上是真心相爱,那么她对第一个男人Pierre,就完全是利用对方了。
片中不止一次,表现Pierre的粗俗和Coco对他的厌恶,但是,为了生活,她还是和他在一起了。
而一旦她的生活可以有新的方向,她当然也就毫不犹豫地把他甩掉。
看完这部电影,对Coco Chanel没有增加一丝敬意。
虽然许多小资们一定喜欢这部电影,一定厌恶我的这样一种评论。
我不排除对这部电影有别的解读,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可惜,Coco avant chanel,在我眼中,仍然只不过是一部伴大款的故事。
COCO Chanel一个时尚界的传奇 Chanel Chanel 总喜欢跟着电影这样轻轻念法兰西式的高贵优雅终于看到了这部Coco avant Chanel 当她还叫GABRIELLE CHANEL的时候 就不乏天赋成就今天的帝国机遇和运气她都没有错过就像她的CHANEL NO.5幸运的5号香水她的第一个LOVER只赋予了她COCO这个名字从此她有机会接触上流社会 “他让我开了眼界"但她不干于站在男人身后做情妇在人前也可以很高傲是她自己充实了COCO CHANEL这个名字COCO这个名字从此变成有力量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女人她把繁复的女装改成简单的男装模式难以忘记她简单的小黑裙扯下窗帘的白纱当做围脖顿时变成轻盈的天使完美的搭配仿佛让我看见赫本塔图的演技很好高傲扬起的下巴高挑的眉毛很似当年的CHANEL一个失去了挚爱便让全世界女人陪她穿黑色的女人(当时的女人只有在葬礼才穿黑色)失败固然痛苦 维持原状 则更为悲哀 一个女人要有内涵从衣着上就可以看出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味在我看来你永远不必去追赶时尚因为你自己就是一个STYLEYOU CAN MAKE FASHION就像CHANEL说过的那句话流行稍纵即逝,但风格永存
久仰香奈儿大名,看后稍有些失望,表面上是酒池肉林、紫醉金迷,但最后却把名流和情妇们刻画得那么有情有义,风度不凡;明明是摆不上桌面的关系,最后还搞得令人向往,似乎上流社会的任何勾当都可以优雅地进行……至于表演方面,奥黛丽从头到尾都是木讷的,倒是很喜欢贝诺特·波尔沃尔德的深沉。
如果抛开炒作的成分,所谓『时尚』就是一种尘世化的艺术。
而对于艺术来说,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并非那些视觉语言的修饰、堆砌,而更多是在于艺术家本人深邃的精神世界,及其想传达的深层意义。
Coco,香奈儿。
一个伟大的时尚设计师。
一个同样伟大的艺术创作者。
多年以后,当她已经变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她还是可以桀骜地叼着她的香烟,站在雍容华贵的时装发布现场上款款登场、自信满溢、俯瞰众生。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打垮她的自尊。
这个根本/从来也不曾向命运低头的女人,也许没有人会真正在意她的过去,和她所背负的那些过往。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命运纠结和积淀,才可以锻造出如此耐人寻味到极致的设计品味,和其背后所笼罩的坚韧、强大却温暖的精神力量。
其实对所有的人来说,这世界上的每一份幸福或苦难都是天赐之物。
感恩也好、诅咒也罢,生命既是一场改变不了的事实,也是你必须拥抱这个世界的全部意义。
http://www.leeforce.com
她没有议会与国土,却统治得比任何一位政治家永久,她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超越国界而在世界上具备法律般的效果。
——《时代》周刊评Coco Chanel那个女孩一心想要与众不同:骑马的时候她穿上了男人的马裤,参加宴会的时候她穿着用窗帘缝制的礼服就出场了,还有她那永远没有什么花边和多余修饰的黑帽子……在保守的十九世纪的大街上,宴会里随处招摇着。
Coco Chanel最少早生了半个世纪,谁知道呢,也许那些引领潮流的厉害角色正是被上帝提前派遣下来改变世界的。
这个贫民的女孩,自小在孤儿院长大,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但是,她硬是革命性的改变了时装,仅仅凭借一件黑色套头衫与几串珍珠项链,就跻身与毕加索.戴高乐齐名的法国世纪名人录。
奥黛丽 塔图饰演的香奈儿备受瞩目,还未上映,首先就赢得了电影和时尚粉丝的高度期待。
如今我们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这部电影了。
《Coco avant Chanel》又译为《少女香奈儿》,即重点演绎了少女Coco。
如果电影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你让我打分,我可能会给5星……但全片看完的时候,我只能很遗憾的给出3星半的分数,画面再精致又有什么用呢?
两个毫无魅力的男主角,一个太老太胖,一个又太瘦太小……千万别告诉我这样是为了忠实原型,塔图还不像香奈儿呢,谁能像那个“伟大而充满野心的女人”呢,要知道她可是法国的时装女皇,创立了整个香奈儿帝国呢。
塔图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最可惜剧情到中断就急转直下,亮点稀少……潦草的剧本倒可惜了个好演员。
虽然开头的一段还是蛮精彩的,酒吧中唱歌的穷少女似乎早已看破红尘:恋爱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做爱。
所以她搭上有钱的大兵,立即就跟他上床了:荣誉和财富就在前方,巴黎在等着我们呢。
这段情节若是在中国演出,恐有名人的后代子孙跳出来上告维护先人声名,是香奈儿倒完全省了这桩枝节:这个女人虽然一生情人无数,但压根就终身未嫁。
只此一点,就又超越了很多个世纪。
萝莉身御姐心的COCO CHANEL与两个大叔不得不说的流水帐一样的故事
一百年前的衣服现在都可以穿。。。。。。另,塔图越发显老了。
电影语言跟香奈儿一样简练 @2010-05-01 19:29:47
传奇故事的一部分
最后坐在台阶上看一生跌宕转瞬而过,实在是叫人唏嘘不已。
对于法国的影片总是觉得理解有限。
可可永远都是那个姿态,右手拿一只烟,自信的眼神,与众不同的服饰,独特的眼光。
我觉得比较失败,塔图的化妆过的鼻子看起来还真像迈克尔·杰克逊,囧。故事角度也找的不好,coco应该是有更精彩的逸事。
看這部電影說不是慕Chanel的鼎鼎大名, 也不是爲了 Audrey Tautou, 只因為片子這兩年比較火, 但口碑似乎並不是很高. 不管電影中的人物有多大部份取材自真實, 但就電影來說, 並不能讓人眼前一亮.
没内个故事性强
喜欢女主角
情婦史嗎...
冲着奥黛丽·塔图看
冲着衣服来的
艾美丽长大了
看了之后还是纳闷她怎么创立的chanel...不过话说黑白色还真的是经典..
傻瓜的中性女人评头论足,哂笑别人而已,哪里有coco chanel的风采!!!
确实,boy在coco的生命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激发了她的事业和灵感,也造就了她一生孤独。比起之前许多的coco chanel传记来说,这个版本是最切入要点的。
三个人都很性感
只看到了情妇,没看到励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