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BIFF抢票,很顺利抢到了《家族之苦2》很靠中间的位置,很开心。
上来作为家里最大长辈的爷爷周造就要当一个固执的老司机,把家里的车蹭得伤痕累累。
大儿子一直想动员全家人劝服老爷子别再开车了。
但老爷子坚持要开车。
(这我就开始要想歪了。。。
)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前半部分,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服老的故事,家里的小辈也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但又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管束曾经是一家之主的父亲。
于是大哥推大嫂,大嫂推二姐,二姐推小弟,小弟推弟媳。
一家子最后没人能劝得动老爷子。
老太太呢,为了要在有生之年见一次极光,直接就去斯堪的纳维亚了。
故事中段,周造遇见了自己的中学同学,七十好几的人了,还要穿着荧光服,在街上疏导交通,不知道周造心里有没有一点骄傲(至少自己比人家境遇好),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有的。
他曾经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嘲笑的这个人,曾经经营过一家大厂,后来生意惨淡,看来是关门大吉了。
但是他们曾经喜欢过的一个女生,当年却是下嫁给了这个同学,当然后来也离婚了,这还是让人有些感慨的。
没错,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是有很多人说,这种情节似曾相识。
很多人都在评论的时候说,啊,用了好多老梗,没什么新意之类的。
但这种生活化的电影本来就是应该有一些让你感觉发生过的情节,这样才能赢得共鸣。
我一个快三十岁的人还会感慨,为什么当年那个长得好看的妹子最后嫁了一个长得像杨臣刚的人,后来,又离婚了。
我始终没有再见过她,但我总觉得她的人生十分曲折。
还有一个当年闺蜜的前男友,在一次旧相识的婚礼上,曾经见过。
当时的美少年现在还是眉清目秀,但他身边的人却并不是很客气的样子。
后来听说他结婚了,也生了孩子,但强势的妻子还是经常会跟他吵架……后来flag就立了起来,当年希望自己死前最后一顿吃的是银杏果的同学,终于在吃完银杏果那天晚上住在了周造家,并且死在了周造家里。
于是,一场像舞台剧一样的大戏在这个本来就不算宽敞的家里开始了。
这大概是最精彩的一场群戏。
虽然前面还有各种笑料,但都不够这场戏多。
大家都一直笑啊笑的,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死了一个人,但山田洋次却把这里处理得喜剧十足。
尤其是周造,在知道同学死了之后,表现得十分淡然。
“啊,又走了一个啊。
”这就是他的说法。
我有时候觉得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说出来的话可能就是导演想说的话。
因为到那个年龄之后,可能对于生与死就看得比较淡了,每天都要有人走。
周造想让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谁陪他去参加一下同学的葬礼。
他觉得他应该去送送他。
虽然很多年都没有什么联系了,但是他觉得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比如再遇见,比如死在了自己家里。
或许有些仪式性的事情需要完成吧。
小儿子和儿媳说本来也要去参加葬礼的,因为儿媳觉得死去的老爷子挺可怜。
那时候的我,也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就那么孤独终老,会不会觉得很孤独。
其实不会。
因为有些爱面子的人,还是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一点一点衰老,不管身边有谁,都希望自己还是十八岁的自己,像戏里苍井优的外婆那样,一个人躺在床上,还是会唱着年轻时会唱的歌。
虽然没有人会理了,但自己还是会唱得很开心。
葬礼那天早晨,意外地,所有的晚辈(除了孙子辈的)都到了。
大概在他们内心,虽然都说忙事情,但还是都赶到了。
可真正要参加葬礼的人却迟到了。
原来他们去买了银杏果。
当时就有点想哭的冲动。
当周造说,你再等等我们,就过去了。
我想想,人生也不过就是这样吧。
当他们再一次唱起年少时唱的歌送别同学的时候,我真的完全就绷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当年看《茶馆》的时候,最后有人扔纸钱喊的那句“主家赏钱一百二十吊!
”如果要说回忆的话,大概人生中会有很多片段,但一定是在上学的时候最开心,那时候没有太多艰辛,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当我们慢慢迈向社会,好多事情都不愿意在回忆起来。
曾经美好的事情,都会当作幸福的事情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在聚会的时候提起来,那些记忆就好像变成了永恒一样,一直烙印在脑中的沟回中。
好像是最近看《怒》的时候,里面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人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会发现值得珍惜的事情越来越少,后来就发现没什么是必须抓住的了。
参加完葬礼,老爷子也是很感激,跟大儿子说,辛苦你啦,还跑一趟,好好去上海吧。
大儿子临走说了一句,等我从上海回来咱们得好好讨论一下你驾照的问题!
诶?
你就有种,“到底谁是爸爸”的疑问。
不过想想看是这样的,父辈终于变成了固执的孩子。
很多时候他们坚信自己没有老,有时候他们又觉得自己老了,甚至还想倚老卖老。
不管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对待他们,他们都是可爱的。
这才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而且老爷子也说了一句,“你们都是好人啊,我真的是幸福”。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导演啊,如果您还想拍,就一直拍下去吧,我们会看下去的。
没看过1或3,在六维上看到种子就下下来看。
一开始看老爷子的剧情真的莫名其妙,嫌弃老妻舔脸找酒馆老板娘,又倔强任性不听家人劝,后来知道第一部讲的是妻子想离婚有点明白了,难怪妻子那么佛系。
本人最受不了老人的剧情,基本上是有一次哭一次的…这次看了两遍去世老爷爷临终晚上的独白,有历经沧桑的感慨,有辛苦生活的卑微,也有对温馨家庭的渴望。
每次看到老人都让我想到姥姥姥爷和奶奶。
但是也没办法了,天人永隔,再见面就是下辈子了吧。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生活,到了老年会不会凄凉,也不知道到那时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遗憾当年怎么没再辛苦一点,怎么不做那个选择做这个选择…谁知道呢,怎么样都是一辈子,人生本来就是充满了麻烦,慢慢走每一步吧,做现在能做的最不后悔的事情,慢慢变老吧。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貌,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不器。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
“你所习以为常的东西,柔软的床铺,白果与酒。
对他人来说,也许却是遥不可及的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总是会想起另一位日本导演是枝裕和。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够将生活中的平淡琐事描绘地感人至深。
不同的是是枝裕和善于刻画家庭之中的细腻温情,而山田洋次更善于通过家庭普通琐事来表现亲人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羁绊。
一 东方文化中内敛的感情表达在东方文化中,对感情的表达都是比较隐晦而克制的。
日本尤其如此。
比如说,在西方文化中,喜欢某个人可以直接说“我喜欢你”。
但夏目漱石认为,这样的表达对于日本人来说太过强烈,他们不会说“あなたがすきです”(我喜欢你),而是会说“つきがきれいですね”(今晚月色真美)。
恋人之间的感情表达尚且如此内敛,家人之间的感情更不会被明确地表达出来。
比如说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里,“谢谢”和“对不起”都是不会被经常使用的词汇,那会让人感到疏离和严肃。
而在西方欧美国家,家人之间的互相帮忙都会说“Thank you”。
这样就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东亚人比较内敛,不太会表达。
但其实说起家庭成员关系,东方文化内的家族成员关系绝对比西方文化内的家族成员更加紧密。
得益于发达的社会福利体系和提倡个人主义的传统,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当疏离的。
内敛而深沉的亲情绝对算得上是东方文化的特色。
是枝裕和的一部电影的名字——《比海更深》,是对这种东方式的亲情表达方式的最恰当的注解。
亲情就是像大海,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古井无波,但是平静的海面之下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深不见底的情感。
不过长久以来,善于刻画这种亲情的电影作品并不多,而是枝裕和和山田洋次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是枝裕和和山田洋次都擅长通过描绘家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来表现东方家族中的这种内敛而深沉的亲情。
但是他们对矛盾关系的选取、表现方式和空间视角都是很不一样的,从而成为他们各自的特色。
二 是枝裕和镜头下的家庭是枝裕和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
故事往往发生在几天之内,场景变换不多,情节亦平淡,但平静的镜头之下却总给人一种“静水流深”的感觉。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总有一种模糊的墙横亘在某些家庭成员之间,那是一种感情受损而又逐渐修复的感觉。
电影中,某些家庭成员之间总是有着矛盾,而且矛盾往往在电影描绘的时空之前就早已存在。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的爱意会逐渐传达过去,抚平这些矛盾,达成和解。
这个传达的过程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
是枝裕和便善于刻画这种“和解”的过程。
他的着眼点总是落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事情上,然后引出一个平静关系之下的长久悬而未决的矛盾。
作品描绘的总是矛盾关系达成和解的那最后几天发生的事情。
在《步履不停》中,衡山良多长和父亲的关系便是一个需要达成和解的关系。
衡山良多久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与父亲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夏天里,一家人坐到一起吃着母亲的炸天妇罗,谈论着过往。
哥哥的死亡是一家人共同的伤痛。
良多的父亲虽然表面上说着如果“你大哥还在的话……”让良多很是没有面子。
但是背地里却收集着关于良多的新闻,可见他其实也是为良多骄傲着的,只是作为父亲的尊严却无法让他说出口而已。
家庭聚会结束后,家人各自安好,良多和妻子踏上了去城市的电车,姐姐也和姐夫一家乘坐面包车离开,家里于是又剩下了年老的父亲和母亲。
一切似乎未曾改变,却好似有什么东西慢慢起了变化。
在《比海更深》中,矛盾关系同样集中于父子和解,不同的是父子的和解发生在父亲死后一段时间。
影片中,由阿部宽饰演的筱田良多中年失意,有写小说的梦想和才能却不愿妥协现实写跟风的作品,因此生活潦倒。
事业无望的他却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将仅有的一点收入都投入到赌马之中。
最终,妻子也和他离婚。
影片描绘的是这个背景下,在一个暴风雨之夜,良多和他的前妻、儿子、母亲在一个狭小的公寓的生活了一晚的故事。
在父亲在生前,良多和父亲并不亲近,良多的父亲以为儿子不喜欢自己,良多也以为父亲看不上自己。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彼此都没有表达,但父子双方都怀有对对方的感情。
良多是在与小卖部的大爷聊天后才知道父亲一直因为有一个当作家的儿子而骄傲着。
终于,父亲的这种爱传递给了良多,可这时的父亲已不在人世。
《海街日记》中三姐妹和父亲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一种和解过程,不过和解是通过对新成员的接受完成的。
三姐妹从小被父亲抛弃,母亲早逝,三人相依为命。
如何看待父亲,这是一个早就横亘在她们面前的问题。
这个漫长的对父亲的“接受”的过程随着铃融入了这个姐妹集体而彻底完成。
在参加完父亲的葬礼之后,在接受了最小的妹妹铃之后,三姐妹最终实现了与父亲的“和解”。
父亲这个词不再是她们心中的一根刺,不再是一个被提起就让大家有很大情绪波动的人物,而更像是被包裹住的沙粒,虽然存在却不能再让她们疼痛。
三 山田洋次镜头下的家庭在是枝裕和式的家庭中,人物间的矛盾在电影描绘的时空之前就存在了。
是枝裕和描绘的只是矛盾关系达成和解的那最后几天发生的事情。
相比之下,《家族之苦》中不存在一个早已存在的需要达成谅解的矛盾关系,因而描绘的更像是一般的那种家庭。
在家族之苦中,矛盾都是立即凸显而又很快解决的,且矛盾的出现和解决都是在同一部电影时空中就完成的。
在第一部中,周造老爷子和妻子富子闹起了离婚矛盾,全家人也因此鸡飞狗跳。
这种矛盾在影片一开始就爆发开来,随着电影的结束,矛盾被抚平。
周造老爷子学会对老伴表达感谢,老伴之间的感情战胜了离婚冲动。
一家人的生活重归琐碎与平静,只等着另一场风波扬起波澜。
不出意外地,在第二部中,新的矛盾又起。
除了老奶奶富子去挪威看极光圆年轻时的梦想,全家人齐上阵劝老爷子上交驾照,放弃开车。
故事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老爷子的高中同学丸田吟平的迟暮人生和葬礼。
面对同样的人生,周造老爷子感受到的是家人唠叨,丸田看到是子孙满堂,儿女承欢膝下。
老爷子习以为常的柔软的床铺,唾手可得的白果与酒,对丸田来说也许却是遥不可及的幸福。
丸田的晚景凄凉让老爷子说出“我还真是幸福呐”。
故事的最后,关于老爷子会不会上交驾照,电影并没有明确回答。
也许导演是想告诉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或许并不总会有一个答案吧。
家族之苦便是这么一个“无论旧波平未平,总有新波起”的系列故事。
终于把《家族之苦2》看了,盼了好久。
还是第一部的感觉,却比第一部更好。
山田洋次算是除是枝裕和以外目前最喜欢的日本导演,用一种接地气的搞笑幽默把死亡这件事讲得朴实平常,没有浓墨重彩却又让人印象深刻。
没有爱情又不愿分离的夫妇 开篇每个人的出场都被定格了一个表情,简单却又甚是喜欢。
两部都围绕着上图两个老人家的事情展开,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开家庭会议,第一部是两个人想离婚,这一部是为了没收平田老爷子的驾照;两部中大媳妇都点了鳗鱼饭,却都因为突发事件没吃成;小孙子还是喜欢倒坐在楼梯杆上从二楼滑向客厅...都是小细节,却仿佛把人拉回第一部的故事中,看着熟悉又亲切。
Part 01想改变,却始终延续。
第一部里面老两口闹离婚,原因也很简单——两个人没有了爱情。
妻子富子性格平和,晚年爱上了写小说,整天和一群老太太混在一起;丈夫周造性格古怪,喜欢怼家人,要说有什么爱好的话,大概是爱在居酒屋喝酒聊天,当然居酒屋的老板娘佳代也是深解人意、深得他心。
二楼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床,离婚不是因为佳代或任何人,而是因为富子再也受不了周造回到家中总是把臭袜子反面朝外的扔在床上,片末富子说她忍了他一辈子...两人最终没有离婚,大概有周造突然进医院差点死掉的原因。
第一部最后一个画面印象极其深刻“外面下着大雨,富子回到二楼房间,发现周造躺在椅子上睡着了,电视里播放着《东京物语》,富子默默的收走了床上依然翻着面的臭袜子。
” 以为经过死亡和离婚的事情,这一大家子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改变。
然后这一部告诉我们一切都一如往常,没有任何改变:
在佳代面前判若两人的老爷子-01-爱情没有对与不对,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周造仍然古怪,并且总是喜欢去佳代的居酒屋。
开片就是老爷子为了去见佳代偷喷了大儿子的香水。
妻子和老太太们去欧洲看极光去了,周造马上高兴地在阳台给佳代打电话,邀请她共进晚餐,还笑说自己现在是单身贵族。
开车接到佳代,在车上两人有说有笑,因为开车经常擦挂,全家都反对周造开车,要求他上交驾照,佳代却一脸真诚的夸他车技好,于是周造一脸傲娇的说起自己人车合一的驾驶技术;途中遇到40多年没见的高中足球队老友丸田吟平,于是和佳代感叹丸田以前是绸缎厂老板的儿子,却家道中落,如今70多岁却要穿着施工工人的大褂子在道路施工现场挥舞着红棒子指挥交通,佳代又善解人意的让周造开车回去和丸田聚聚,自己打车回家。
我想这些就是老爷子喜欢去居酒屋喝酒的原因吧。
剧中还有两幕印象深刻,富子到达目的地之后,打电话回来报平安,周造拿起手机之前,满是期待,看到是妻子的电话一下子变回严肃脸。
妻子热情平常的跟周造说起旅途的新奇,周造一脸不耐烦,将手机扔在了属于妻子的那张床上。
另外一幕就是当大儿子幸之助告诉富子和其他家人说:看到老爷子喷了香水见一个性感的女人。
富子笑着说“难怪我闻到他身上有股怪味”,其他人也是当玩笑听听,表情和言语里没有妒忌和怨恨,倒像是一种经历世事后的无所谓,好似那个人是和她完全没关系的陌生人一般。
妻子没有哪里不好,也没犯任何错误。
但是爱情没有对与不对,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面对爱人,没有了荷尔蒙和巴多安,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仍然选择在一起生活,即便睡在两张床上,是责任,也是习惯。
突然也觉得老爷子晚年能遇到像佳代这样让自己安心、快乐的人也是一种幸福,他们之间没有性,或许也不叫爱,就是安心和舒服,这种距离的快乐和幸福也挺好。
-02-生活就是一家人在一起互怼和依靠。
周造和大儿子之间互相看不惯,但好笑的是:在三个儿女之中,大儿子是最像周造的一个,唠叨、固执以及不怎么招人喜欢,周造自己也说:“那个男人粗糙的不得了,大概是像他吧,连秃顶都和他一模一样”。
周造总是说“这个家什么时候变得冷冰冰的了”“这个家没有了家样”;一家人三代在楼下吃蛋糕,肆无忌惮说着老爷子的坏话,哈哈大笑,于是老爷子从二楼下来一脸说不出的表情,大喊着“这个家没救了”;周造说得铁石心肠,我却看到了幸福,毕竟一大家子要聚在一起开个玩笑,多难。
一家人可以为“不让父亲开车”这样的事,一个群发短信,就能聚齐开家庭聚会,多好。
一家人各自有不同的性格,打闹玩笑,多好。
一家人平日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老爷子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富子去欧洲旅游,大儿子加班,大儿媳去看歌舞伎,两个孙子打完棒球比赛,肆无忌惮的吃披萨...多好。
老爷子高中时代的同学丸田去世,老爷子请求大家去送他一程,除了小儿子一家,大家都搪塞着不去,最后却没经商量却又一个没少的站在灵堂,多好。
生活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家长里短,互怼玩笑,却又彼此牵挂,互相扶持,这大概就是最平实的幸福。
Part 02 你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 周造始终认为自己的家不幸福,或者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幸福。
他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
周造意外遇到了高中最球队队友丸田吟平,不苟言笑,却和校园时期的女神结婚,之后被抛弃,有一个女儿,却不知所踪。
七十岁还要在太阳下挥着红棒子工作,一间不大的就房间,没有床,有一家三口的合影,女儿小时候的兔子玩偶,年轻时的照片,当然还有彼岸花...专门上网查了下彼岸花的日本花语—悲伤的记忆。
看着丸田穿着西装参加同学聚会,好像看到了年轻时气壮笔挺的影子,整洁的西装却又真切的透漏着哀怜和不幸。
丸田宿醉在周造家里,看到周造家里的情况说:“你也算是儿孙饶膝,家族兴旺,有气质的老婆,温柔的儿媳,可爱的孙子”。
周造却习以为常的说:“儿媳很唠叨,孙子很任性,总在背后说他坏话,家快没个家样了。
” 丸田甚至羡慕周造每天在柔软的床铺上入睡,在我们看起来,丸田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可怜老头。
在丸田离世后,警察辗转联系到他的亲哥哥,却拒绝认领遗体。
邻居说“他喝着好喝的酒,在朋友家中的床上去世,比起在这个破公寓去世好”,当人们一无所有时,别人只要给予一点点,好像都是无比宏达的幸福。
还有三儿媳宪子的娘家也很清苦,母亲和父亲离婚后,一边干着保险的工作,一边照顾卧床不起的外婆,面对女儿女婿都是感恩,全然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只是宪子和庄太离开后,当她一个人吃着泡面时,总能感觉到一种落寞、孤独和无奈。
所以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幸与不幸呢,知足常乐,知足者最幸福。
但我们的幸福总在别人的眼里,自己觉得窸窣平常,别人却认为这是种不可求的幸福。
幸福没有可度量的维度,幸福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幸福。
所以能发现自己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Part 03纵然有再多的哀苦,总有温暖相伴 庄太担心宪子妈妈太辛苦撑不下去,让宪子的妈妈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宪子说:“你真是体贴”。
最后丸田死了,彼岸花枯萎了...老爷子突然之间变得温柔了。
固执的老人好像第一次用请求的语气请大家去送丸田最后一程,当大儿子儿媳拒绝后,没有生气和不满,而是一种无奈,这种无奈让人看了心疼。
得知庄太和宪子主动要求去参加丸田的仪式,脸上满是惊喜和欣慰。
上楼的时候,小孙子在后面小心的搀着他,边佝偻的上楼梯边自顾自的说:“你们真是温柔,我也真是幸福。
”一时语塞... 素不相识的一家人,阔别三十余年的老友,陪丸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带着他最爱吃的白果。
就连最后这样严肃的场面,导演山田洋次也不忘幽默,而这种幽默让人泪流满面。
周造和向井匆匆赶来送老友,两人将带来的白果洒在丸田身边,周造温柔的扒去掉在丸田脸上的两粒白果,说“丸田你在那边等着我们,我们很快就过来找你,到时我们三人再一起喝酒”,当周造不断的说着“丸田,永别了,永别了”,当向井做着他们年轻时候的动作,已经泪流满面。
白果在火里爆炸,我们看到丸田好似微笑的脸。
这是七十岁和七十岁的告别!
影片的最后,还是回归一家人的小阁楼,一家三代在楼下嬉笑,周造一个人在二楼看报纸,最后被小孙在推推搡搡着下楼加入到家长里短中。
日本2017年喜剧《家族之苦2》,导演是86岁高龄的大导演山田洋次。
日本有句老话叫一生悬命,翻译过来就是拼命的意思。
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拼,让大把虚掷光阴的我实在汗颜。
日本人拍的喜剧也看过不少了,貌似只是生活中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点滴,没有国产喜剧的生动洋溢的喜感,更不用说没心没肺的无厘头了,都说日本人没有幽默感,大概确实吧!
不过,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
音乐久石让,从配器及作曲风格上,明显与前不久看过的《明月几时有》的节奏近似,片尾一段,让人如躺在一条晃荡前行的小船上,促人奋进。
很少会给电影评满分,这次犹豫之下,我还是给了5星好评。
究其原因,大概是这种温情电影竟然让我落泪了😭可见导演及演员功力之深厚。
这一部主线是劝爷爷驾照放弃驾照的故事,不过真正的内核是爷爷高中同学的去世😭
日本老龄化真的严重,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老掉时的写照吧。
一个孤寡老人,没有钱也没有亲人(女儿和弟弟都不赶来)在身旁,独自住在阴暗出租屋,他不是没有风光幸福过啊,但是世事弄人,最后他只能孤独死去。
所以是幸运吧,死在老友家,老友家恰好又是善良的一家人,最后有老友及老友家人告别,无论如何不算潦草。
其实想想即使亲人在旁风光大葬,又如何?
死人又不懂体面了,不过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寄托。
这样子三五好友的告别也许就是我们普通大众最好的告别世界的方式。
最近很多触动,也突然有了想要组建家庭的想法,不过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我都会尽力过得快乐自由。
这部剧之所以优秀,还在于其高超的幽默感,这样既不会陷入悲情,又真实自然,实在是高。
最后表白帅哥美女,此剧三观及五官代表
我看家族系列的顺序是:先看了家族之苦1,然后是2。
再然后才发现家族之苦1中出现的海报,是之前2013年还有的东京家族。
可以有了这个观赏顺序之后,才能发现打磨剧本的厉害。
家族之苦1-2实际上是对东京家族的一个提炼和段位的提升,人物相对东京家族更加鲜活和饱满。
因为除了大儿子家的孩子之外,基本保持了所有的演员团队,所以仔细观赏是能够看得出细节的区别的。
妻夫木聪和苍井优这对角色在家族之苦中相对在东京家族中更加讨观众的喜欢,毕竟颜值高就一定代表心美嘛!
而在早些的东京家族中,木聪的角色实际上是有一些玩世不恭和不靠谱的,苍井优的角色也没有这么完美和女神,更加接近人,时而有些生活家常的小顾虑。
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大儿子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是一个医生的角色,冷静工作忙碌,但是轮廓不鲜明,但是到了家族之苦中变成了小自私又懦弱,处处要拜托父亲的影子但是却又其实最像父亲的普通白领之后,角色立刻鲜活了起来。
而父亲的角色在东京家族中有些过于沉默。
而在家族之苦中,结合着小心眼,小碎碎念,儿童般的大男子主义和一些古怪的臭脾气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了。
当然还有“吃软饭”的女婿,在家族之苦中也立刻形象了起来。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细微的调节,但是有了这些微调之后,才能知道是否更加仔细打磨一个剧本,在同样的演员身上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也决定了家族之苦相比东京家族又高了一个境界。
当然有了这个对比之后,才能自知,能将白开水一样的平凡一家起居生活,拍摄得这么有意思,观影全程无拉进度条,背后的努力有多少。
另外,还有一部倒霉催的中国版的《麻烦家族》,完全是试图一模一样拷贝《家族之苦1》,但是真的是荒腔走板,完全失去了韵味,一点都不像样了。
身处幸福中的人大部分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就像你问一个精神病人有精神病吗,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幸福是一种唯心的、细碎的、慢慢沁润的、层层叠加的纯粹情感需求,是灵魂的温度欲求,同时也是易逝的,稍不留心就像拂过身体的清风转瞬不见,小日本的这种家庭电影一直都注重慢慢烘托这种细腻温润走心的感觉,影片通过一些不相干的但巧妙安排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的冲突对立,构图的明亮色彩、有意思的人物对白慢慢融合成一个大的电影主题,观后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说实话我是被苍井优这个演员吸引进来的,看了半天才发现和苍井空没什么关系,但电影还是挺好的。
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家庭的一个早晨,老爷子也就是男主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二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也都结婚成家立业了,面对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大家早起的早起、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儿媳忙着做早饭照顾家人,老爷子忙着趁早上锻炼身体的时机泡妞,还喷香水,老太太忙着报旅行社到北极看极光,对老爷子无所谓,知道老爷子年龄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了,不服老而已。
大儿媳发现老爷子因为年龄大、反应慢又把车刮擦了,十分担心的告诉了大儿子,想让老爷子把驾照注销不要开车了,但由于怕惹老爷子不高兴谁都不敢说,于是决定让妹妹也就是二女儿劝说老爷子上交驾照。
二女儿和女婿商量了半天也不敢说,刚好弟弟也就是老爷子小儿子在家里修理钢琴,于是又把劝说的任务交给了小儿子和小儿媳。
不出意外果然受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一眼就看穿了几个儿子和儿媳的心思,并且坚定的表达了自己必须开车的意愿,还说家里亲情冷冰冰,事情到这也就僵在哪了。
老太太自己去北极旅游看极光,剩下老爷子一个人高兴了,可以无视小辈意见肆无忌惮喝酒、泡妞、会朋友了,开车拉着新结识的红颜高高兴兴去吃天妇罗,路上遇见了30多年没见的同学丸田,同学境遇不太好,70多岁了还在在工地干活,正在吹牛车技好的时候结果一分心出了追尾车祸,幸亏新结识的红颜比较机灵,用现金安抚对方司机并了结了事故。
老爷子通过同学会找到了丸田,拉着丸田在新结识的红颜店里喝酒,回忆过往心里非常高兴,酒也喝的尽兴,天也晚了同学也回不去了,于是邀请丸田在家里留宿,结果同学丸田心脏病发在幸福中死去。
吓坏了第二天要开家庭会劝说老爷子放弃开车的全家人,在如何处理死去的丸田期间又闹了很多笑话。
老爷子决定去殡仪馆料理丸田后事,觉得只有一个人去送行丸田很凄凉,商量来商量去只有小儿子和儿媳愿意陪同,在这一点上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人挺有意思,好像人的生存和死亡只是在世界上不同的环境罢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在殡仪馆大家庭的小辈却全都来了,影片至此把所有不相干事情全都汇集到了一个主题,通过在丸田的棺木中倒满白果,火化的时候噼啪乱响这种诙谐的情节安排,用欢乐去送别悲伤也是绝了。
观影结束后心里留下的淡淡温暖犹如冬日阳光。
挺好。
人到老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古怪毛病,有身体上的,也是性格上的。
比方说我的奶奶,80岁了,前些年还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近一两年来就经常抱恙,身体就像长年累月作业后的机器,经常性的出现些小毛病,严重的时候总是躺在床上,有气无力,说话的声音如同蚊子叫声,尽管如此,她却仍旧坚持住在老家,不愿意搬到城里去。
这是她的老毛病了,持续了很多很多年,以前拗不过后人,也会偶尔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但总会自己跑回乡下。
她喜欢老物件老故事,听没人听花鼓戏,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早些年身体尚好时,每回喝了酒,总会念叨着过往年岁里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旧事,激动时,双目怒睁,动情处,两眼泪流。
她总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凡事总还要争个明白弄个清楚,被子孙辈怼回去后,又急得像个小孩,有些时候,又落寞委屈的让人心疼。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身边的故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深知自己离终点其实也不远了,但承认自己老去的过程还是那样艰难,于是总显得有些不安分,执意去做一些从前得心应手如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事情,就像是在对抗时光一样。
电影《家族之苦2》中周造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固执蛮拗不安分,每天在家里板着面孔,假装着“耀武扬威”,耍着一家之主的“威风”,其实也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是该放弃了,可就是忍不住要由着性子的去坚持。
在电影里,对周造而言,这件表明自己还没有老的事情就是开车的权利,毕竟人老了,家里的老被他开得伤痕累累,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碰撞,家里大大小小都非常担心。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老父亲坚持开车一事,惊动了全家上下所有人,大家商量该如何劝服老头,但又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管束曾经是一家之主的父亲,于是互相推诿,互相“角力”。
像第一部一样,《家族之苦2》就以一个小事件为由头,在电影的前半段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家庭“笑话”。
在一片笑声之余,体会到的是满满的温情和对死亡对亲情的触碰。
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关于一个孤寡老人的离世,他是老爷子的中学同学,七十好几了,还穿着荧光服在烈日下干着疏导交通的工作,他曾是富人子弟,后来家里工厂经营不善而倒闭,家道中落,妻离子散,无人依靠,到老了只得一个人蜗居在一间出租房内,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老爷子一开始遇见他的时候,心里面一定是复杂的,一方面带着某种优越感,毕竟如今自己的家境好过昔日同学太多,一方面也有侧隐之心,重遇老同学也有某种重回青春的痛快,他立刻张罗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酒过三巡,往事上头,老同学说起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就像是讲述他人的故事一样,让人不忍泪下。
山田洋次的电影总是处理的那样点到即止,在最残忍最戳心的时刻仍旧有一股子老玩童的心态。
老爷子把醉醺醺的老同学带往自己家里留宿一夜,没想到第二日一早,他已经死了,身体已然僵硬,即使是如此严肃而残酷的故事里,电影依旧为这场戏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笑点。
当老爷子得知同学离世的准确消息,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啊,又走了一个。
到了一定的年岁之后,生与死会看得很淡很淡吧。
电影最大的泪点是老同学的告别仪式上,一家人都出席了这场告别仪式。
老爷子此前说:觉得自己应该去送一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重逢,又最后死在自己的家里,也算是一种缘分。
他没有亲人相送,这些仪式性的事情还是需要人去完成吧。
儿女们都出席了让老爷子很感动,在告别仪式上,老爷子带来了同学生平最爱吃的银杏果,铺满了一棺木,他给同学唱过去年岁里他们唱的歌。
这一段戏看得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下一个镜头竟然是火葬时,熊熊烈火下,银杏果在安详的同学脸庞边噼里啪啦四处炸裂的画面,老爷子怯怯私欲,想到这个画面竟然又狡黠的笑出声来,此刻的观众们大概就像我一下,笑出眼泪。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死亡在他眼里也并非那么庄严那么肃穆的事情,也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
电影处理的总是那么准确而微妙,多一点就有些戏谑,少一分又过于沉重,就是那种恰如其分的拿捏,一切都那样的乐观和开明,即使是面对死亡这件事情。
看电影《家族之苦2》是一次笑泪有加的愉悦过程,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没有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就是在那些信手拈来啼笑皆非的生活碰撞里,触碰到了最温情的时刻。
尽管总是拌嘴赌气,回转过身时,老爷子也偷偷的对子辈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都是好人啊,我真的是幸福”,当老人老的像个小孩,实在是太可爱了。
头图:《家族之苦2》海报你还可以:从此故乡是路人并没有什么可以从头来过的人生
北影节4月18日,耀莱看的。生活小事,有点像话剧。挺好看。
つらいな
为啥我笑不出来
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开篇松散几欲入睡,结尾倒是有力,山田洋次到底还是大师,懂得于剧情渐入佳境之时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明年旬报十佳预定,不进我吃屎。另,本片再度证明《与母亲一起生活》纯粹被二宫和也自以为是的浮夸演技糟蹋了,山田监督的人生滑铁卢全都出在j社偶像身上,难过。
没觉得好看……老头色眯眯的,老婆一走就去约会其他女人,脾气也坏,这家的大儿媳太惨了,免费保姆伺候一大家子
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倒是家庭之外的孤寡老人让人印象深刻,家庭之伤,老无所依,孤独终老;虽说世事艰难,命运无常,性格使然,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吧。
一個人死在小破屋子裏又有什麼可憐 死了就是死了 活著的人開心難過都和人家沒有關係了 人不要出於對幸福的主觀判斷而同情他人 或感到自傲。
下次别点鳗鱼饭了;靠一些小“洋相”来填充的情景剧,唯一欣慰在奶奶看到了极光,也看出来一家子“庸人”没一个能撑起来的。
第一部的叨逼叨改到第二部的活着就得装X,在本儿生活过的人绝对觉得这种家庭太常见了。实在不能明白国人羡慕什么,只是演出来的真善美吗?
实在是太好了。爆开的银杏简直神来之笔。
如果累了,不妨看这部家庭轻喜剧轻松一下,没有太核心的思想要灌输,只是简单平静地描绘一家人生活,顺便探讨下日本老年人的生活与工作。
一点也不觉得老爷爷可爱,就是个老色批糟老头子,已经看不下去了。
苦乐兼悲,人生是也 ~————— 📀 2017·日本【2018年 5月【➊】】【《家族之苦》·系列 第2部 作品】【≈ 113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完全预见后半部分,白果不能吃太多!
家族之情犹如一盘白果,噼里啪啦炒(吵)过之后,方觉苦中带甜。
魔都电影节第二弹,我对山田大叔真的没有任何抵抗力,笑到飙泪。
笑点更甚,泪点却也多了起来,爷爷的很多特写镜头,都是迟缓、落寞,老去的无奈都能溢出屏幕。
家长里短还是温情里带点悲伤啊。
三星半吧。
日本的家庭电影,总是在欢乐中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