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总给人一种宁静安和的感觉,无论是阳光下的原野,海风轻拂的海岸,还是深夜里的食堂,镜头缓慢拉开,人们轻声细语交谈,仿佛那样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很喜欢电影开始的背景音乐,铃木常吉的「思ひ出」,映衬着灯影闪烁车水马龙的东京别有一番韵味,而围绕饭桌展开的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温情而真实。
其实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深夜食堂》,但我不知道它是一档综艺节目,抑或是电影电视剧,只觉得既然取这样的名字那必然跟吃有关。
听说王磊最近也参演了刚翻拍的《深夜食堂》,抽空去看下,但很先入为主地觉得很难拍出那个味道。
在中国拍美食相关的节目拍得比较好的应该算《舌尖上的中国》,但很显然它们是不同类型的东西。
城市太大,需要人情和事物来堆积温暖。
我没试过三更半夜还在外面吃夜宵,倒是周末喜欢找朋友看个电影聚个餐。
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自然是好事,但聊一下彼此最近的生活,交流下彼此的心事才是重点吧。
记得以前在花都上班,下班后,我们办公室几个小伙伴经常到外面吃饭,番茄蛋,辣子鸡,林林总总五六个菜,吃饭时聊点八卦家常,这样的日子倒也让人怀念。
当然,能在深夜去找东西吃的人,自然不是那种生活一帆风顺的常客,这些人多半有心事,有故事。
脸上有刀疤的老板,做人情妇的玉子,年过半百的同性恋,直爽豪放的脱衣舞娘,沉默寡言的黑社会大哥,这些看着“独特”的人,聚在一起却出乎意料地融洽。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玉子的故事。
玉子是见不得光的情妇,情夫死后,她和没钱没权的年轻人好上了,当她知道情夫留有她的遗产时,她果断地甩了现任男友。
食堂三个女人你一言我一句地劝她要自力更生,但显然玉子不领情。
我觉得女人自己挣钱挺好的,花得心安理得,也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小林薰演的老板为人简单且充满人情味。
除了做得一手好菜外,他还好心地收留了落魄的美知留,把陌生人留下的骨灰留在佛堂供奉。
他不轻易发表意见,只是很认真地倾听,他偶尔发表的观点,也是处处为人着想的。
他没有因为食客独特的职业而鄙视他们,而是把他们当朋友般真诚以待。
第三个故事关于大石谦三,一个由于疯抢追求明美乃至带给她无穷困扰的人。
说实话我很讨厌死缠烂打的,别人都说不喜欢你了还非得缠着不放,有意思吗?
真心喜欢一个人,不是为了去困扰她,而是希望她过得更好。
平凡人的小故事,在深夜食堂轮番上映,而简单的厚蛋和山药饭,食客吃得津津有味。
最近我特别想学做菜,做甜点,感觉真正的生活就是用心的做好每一道饭菜,虽然会很矫情地拍照留念,但我觉得当你回看照片发现自己原来做过那么多饭菜,一定会很有成就感。
片尾时,大家开心的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即使外面的雪花也不能阻隔这浓浓的人情味。
深夜食堂,就这么安静而独特地存在着。
一部有着浓郁日本风味的电影,料理不是关键却又是关键。
首先,片头曲响起,画面是繁华的东京夜市,歌声为这个城市添了空洞,这是深夜食堂存在的理由。
中年男人声音低缓,琴声持续,简单悲伤却让人有走下去的勇气,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传达给我们的意义。
看这部电影,可以算作是逃避,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去品尝别人的故事。
但置身于事外,却与里面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东京夜市电影不长,却讲了三个完整的故事。
一、玉子和阿初
第一次相见食客说,玉子不知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只喜欢钱,还辜负了阿初。
就是这样的,玉子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能力,渴望爱情。
做情妇依靠别人,导致她不相信自己。
听惯了别人的评价导致自己也无所谓了。
(作为出轨率最高的国家,三观还挺正?
)所以她依靠阿初,是把整个心都给了他,而结果并不像她想的那样,阿初贪恋她的肉体,在她决定离开时,阿初没有悲伤,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欲望中,说一些男人的甜言蜜语,他不懂玉子要的是什么。
(大概男生都是这样的吧...)
分手时玉子想要什么?
钱?
她想要的是自我。
最后玉子拿到放贷赚的钱后,她是真的开心,因为证明了自己有这个能力。
而食客的眼中,她新赚的钱,不过是从另一个男人身上捞来的。
无人理解,情妇的第一定位决定了所有,无能为力。
阿初,死宅。
他不像表面上踏实害羞。
而是拥有极大的欲望。
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
玉子最后问老板“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不合适吧?
”谁真谁假,老板选择沉默。
大家都在逃避。
二、美知留多好听的名字。
开始时看她大口喝水,大口吃东西真的好爽(想喝日本自来水),于是人们猜想,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喝水
吃饭食客说,她肯定是遇到难事了,这个吃霸王餐的家伙。
而她只不过是想填满自己,从农村来到城市,还以为自己会大展身手,然后梦想碰壁。
像现在无数的人一样,用酒,用游戏,仅仅是因为缺乏什么,靠此来填满自己,大家都是孑身一人。
乱入一张哈哈哈她的历程还算是温暖的。
机缘巧合遇上了大叔,也是生命的转折点。
从流浪到有依靠,认认真真学习,最后当上了大厨。
随大叔开始工作因为没有依靠,美知留一直懂的感受自己。
感受自己就是清楚自己的状况,保持独立,对未来虽然没有方向,但自己会想办法。
住在大叔提供的小天地因为小时候失去过朋友,也就对朋友特别珍惜。
得到朋友赞赏,产生了自己的梦想
给外卖小妹加油关于他和大叔的关系,电影朦朦胧胧。
绝大多数是感激,(最后给大家送拼盘)是朋友,是家人,告诉他小时候秀子的故事,毫无保留,美知留是真正信任这个人的,这个指路人。
能收到这样的卡片真的好温暖谁的人生都有失意的时候,甚至活下去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愿望。
但只要累了,去洗个澡,洗掉自己身上的味道,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PS.三、明美与谦三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
人存在着两个极端,最温暖的人也是最阴暗的,最无所畏惧的人也是最担惊受怕的。
明美是一个志愿者,帮助了在海啸中丧偶的谦三,大家都认为她是个天使,然而她却与上司有不正当关系,志愿者也是她逃避自己的一种方式,只有帮助别人才让自己不要显得这么无助。
谦三在最脆弱的时候遇见了明美,他选择了依靠明美,来到东京,求婚,死缠烂打。
拒绝求婚时食客说,你放弃吧,不要在死缠烂打困扰别人了。
然而大家却忘了他还沉浸在丧偶之痛中。
疯狂追求明美也只是为了逃避自己。
食客说,在灾难中,有的人变得更好,有的人变得更坏。
看谦三变坏,还真是痛心呢。
谦三变坏了吗?
深爱的妻子连骨灰都无法找到,又怎么能怪他呢。
明美喝了酒去找谦三,告诉他,就保持志愿者和受助者的姿态不行吗。
她也许是觉得亏欠了谦三吧。
由主动的一方变为被动,以自己不怕受伤的态度去帮助别人,就真的可以不受伤害。
(想起小王子和他的玫瑰,因为我是爱你的一方,你可以无条件的消耗我的爱,你可以任性,我会保护你,但是当我决定离开,你却无能为力。
)
离开最后,谦三对明美说,我们都期待你来给我们做咖喱饭,也算是男人对喝醉女人的谅解承诺了,明美很开心,她可以恢复她高高的姿态了,继续逃避。
不痛不痒的爱情,没有结果,无疾而终。
四、关于骨灰盒虽然整部电影作了很多铺垫,但我还是觉得莫名其妙。
店铺里竟然收到骨灰盒,骨灰盒了装着的竟然只是泥土,离奇中蕴含着不离奇。
泥土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前夫珍视的宝物,平淡中蕴含着不平淡。
原因
谦三的苦最后,希望看了电影的人,能感受到温暖,能有走下去的力量。
2015年,美食电影《深夜食堂电影版》,感觉很好啊,暖暖的样子。。。
由很多个故事组成,这个在大都市小巷里发生的一个又一个五味杂陈的故事,配上美丽的食物,有种让人说不出的美感,其实不由得想起北京小巷里的那些热闹的小饭馆,也是别有风味。。。
深夜,美食,故事。。。
很有味道的电影,不错!
推荐指数:★★★★(8/10分),吃货必看电影,从评分上讲不如电视剧,不过也算是不错的作品了,值得观看!
夜幕笼罩下的东京霓虹闪烁,在城市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充满温情的深夜食堂悄然开张。
平凡人的小故事,在深夜食堂内交替上演。
手捧一袋薯片,在午后慢慢看完,这是一部温暖治愈系的温情电影,故事温馨感人,正如此刻秋后的暖阳,很温暖,还有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烹饪画面,看着都觉得好吃,更让我满意的是,淡淡的剧情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真实、亲近的感觉。
“人世间所有的所有五味杂陈,都包裹在每一份食物里。
”品过后,意犹未尽,人生有所经历,更觉充实精彩。
小田切让在《深夜食堂》电影版中只是一个新宿小巷的巡夜警察,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配角,却让我仿佛再次触及《彩虹老人院》中守卫者的温暖体温,让时光尘雾中那个英挺俊逸又落寞的身影在脑海里一点点鲜活明朗。
横滨大学的野史老师曾问我最喜欢的日本演员是谁,那一刻,我想到了高仓健,想到了坂本龙一,还有西村和彦、田边诚一、阿部宽、妻夫木聪、池内博之、谷口贤志一张张俊朗又富有神采的面影在脑海里闪现,但我脱口而出的名字却是让自己也错愕了数秒:小田切让。
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彩虹老人院》中那个清朗落寞的守护者身上似乎凝聚了一种可以穿越时间的力量。
他已不知不觉间在我心底扎下了根,只要提及他的名字,他身上所蕴含的一种巨大的苍凉与孤独就会如空气般将我紧紧围绕。
他的微笑是清新又英朗的,他的味道如海风般咸湿,却又如厚厚云层边沿逐步明亮起来的朝霞,可以给你温暖的庇护,但深邃的眼神里是永远走不出的苍凉。
《深夜食堂》所勾勒渲染的美学氛围无疑与小田切让的气质是相吻合的,电影版也承袭了电视剧版朴素自然娓娓道来的风格,以一种类似自言自语、低调内敛的方式传递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反衬出东方禅学含蓄丰富的人生意境。
比如炎炎夏日过后,深夜食堂的客人们分享一牙清凉的冰镇西瓜,夜风中道不尽的心事绵长。
食物本身并不重要,由简易的食物穿搭出来的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及对生命本身由衷的热爱,才是领悟故事妙境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田切让也是真正活出东方古典意境的男人,他的气质与肢体语言,也恰如其分地诠释出东方美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儒雅、庄重、含蓄、内敛,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电影版中出现了一个迷恋小田切让警察的送饭的胖女孩。
她依依不舍地抱着警察说,我想闻你的味道。
小田切让就这样傻傻地站在当地,让女孩靠在他的胸前,尽情享受他温热的体温,给那个雪花纷飞的圣诞夜留下长久的念想。
個人評分:★★★☆这部漫画改编的日本式的鸡汤电影,尝起来其实是比中国式的鸡汤要淡,但温度要来得更暖一点。
在之前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我就尝试看过一集,然而没有坚持下去,原因是我感觉自己坚持不了用电视剧这么长篇幅、且慢节奏的形式去喝鸡汤,哪怕这几碗鸡汤的汤底很醇厚值得回味。
然而现在浓缩成电影,我倒便不排斥了,周末晚上闲来无事便打开来耐心看完。
也正如许多网友所说,故事其实就是用若干个小故事拼凑完成,以小食堂为媒介,让忙碌的都市人互相“窥探”大家的生活,同时食客、老板们也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各阶层和社会百态都跟美食一样端放在桌面上,时而心酸时而又温暖人心。
其实应该找不到比日本电影更适合的风格去演绎这种小温情故事的了,这大概是源于日本人情感上的多元性的关系,社会对百姓的情感多元性的包容,造就出了这种社会的百态性,因此看惯了社会各阶层生活的人们往往能地把这些故事说得更自然不做作。
特别喜欢电影里面东京闹市夜景与小店所在小巷的几个镜头切换对比,大概善良的城市人的生活大多就如这个小店吧——在繁忙的大都市中尚能且总能保存几分内心的热忱。
“天色已晚,人们都赶在回家的路上,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在夜晚的霓虹灯下,一座川流不息的城市正在忙起来。
独自一人徘徊到凌晨,这个时候的肚子发出一阵阵咕咕叫的声音,“肚子饿了”,需要来一份暖心的食物。
于是,来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弄堂里一家深夜食堂,坐下来,点一份美食煎蛋卷,再来一个鸡蛋烧,最后来一份章鱼香肠。
这些美食都是电影《深夜食堂》的第一部电影,是否心动了,为什么不在家自己动手做自己的深夜食堂呢?
特意把《深夜食堂》里的美食,整理了一遍,猫苘就做过鸡蛋烧和章鱼香肠,还不错呢。
鸡蛋烧的做法调味料随你喜好搭配,可以是酒、砂糖、盐等,加入蛋液混合搅拌加了少许油的平底锅烧热把蛋倒入平底锅中蛋会立即膨胀,用筷子往自己的方向均匀搅散打散后,底部差不多熟了,用筷子往自己的方向卷好卷好后,将蛋推到一边在空白部分倒入剩余蛋液,起泡的地方就把它弄破重复卷起,直到用完蛋液
红色香肠的做法香肠的一头切3刀 ,形成章鱼须卷心菜切丝西兰花切块锅内加入少许油,烧热,放入切好的香肠炸至翘起呈章鱼状就行了
那不勒斯意大利面的做法拿出意大利面一人份的一小把,煮熟意大利面,按照包装上的时间煮,水里可以加点盐不粘锅里加入少量橄榄油,加热放入切好洋葱、香肠、蘑菇片、青椒,一起翻炒炒到洋葱稍微变软,蘑菇熟了,加入意大利面,翻炒几下加入番茄酱,出锅,适量加点盐和黑胡椒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平底锅里抹一层油,烧热倒入打好的蛋液,中小火煎熟在蛋皮上倒上意面,就好了
山药泥拌饭的做法米饭煮好放在一边铁棍山药削皮,切成任意小段,放到蒸格上煮熟取出山药,加入牛奶,也可以加点少量盐,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磨成泥盛饭在米饭上放上一小块黄油,其实猫苘还是吃惯了猪油拌饭,加入猪油也可以的倒上山药做出的泥,可以照着自己的喜好吃法来
咖喱饭的做法(电影没有菜谱视频,所以参考百度的,加上自己的实际操作)牛腩土豆胡萝卜洋葱洗净切块备用加油热锅加入土豆胡萝卜洋葱翻炒,变的稍微软之后加入牛腩翻炒一下后加水,沸腾后转中火煮二十分钟加入咖喱块,全部融化后,小火炖煮,按自己喜好的稠度关火,就好了
老板端出来的菜并不是那些大菜,都是一些朴实无华的,正好都是每位客人的喜欢的,静静的品尝人生百态。
图片源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注明内容出处以及联系本猫苘,如若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猫苘。
在很疲困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强烈,想要写东西的欲望。
很久没有随意写点什么,漫不经心那样,不考虑措辞,不考虑布局。
为什么会突然这样想?
大概还是看了太阳写的那篇散文后。
曾经也爱这样调侃的笔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真假难分读者自便。
但又不知道从何时起,写作成为了一种有压力的事情,需要担心别人的感受。
已经好久没在blogbus上写东西了。
但还是不想轻易放弃那片耕种过的土地。
能不能,像信步沙滩那样自由,不是为了谁,只是为了自己。
我想起那些拖欠了很久的影评,当然还有别的更紧要的工作。
很少人告诉我,在他们印象里,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Milky仔当时说,问这种问题的人最傻了。
自己是怎样的人,你自己能不清楚吗。
你会不会也希望有人来肯定你。
有人说我把情绪都写在脸上,但其实很善良。
其实,我们身边都是一群善良的人。
可是善良有什么用。
噢,对了,那些拖了很久的影评,好像它们会传递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总要十分细心打磨,有时也会十分痛苦。
喜欢让思绪漫无目的地游走,不喜欢那些再三思量敲打出来的话。
所以总是特别啰嗦。
严谨的思考是好的,但我却因此丢失了什么。
你也许会说,丢失了浮躁和鲁莽。
也许吧。
也许,还有自己该有的气息与情怀。
才发现,原来我也怀念它们。
心无郁郁结 也无千千问 迟迟未提笔 唯独意难平总觉得,说过的事就要努力执行才是,虽然这不应当算是我拖欠的一片影评.11月下旬了,却还没有一丝入冬的意图。
跑在维港旁,都没有碰过一样的人,一样的景。
也许是欣赏过,却从未真正放在心上。
就像我们普通人生活里听过的,看过的,经历过的故事,好像都一样,但每个又是独立的存在。
曾经有段时间也做过夜归人,也并不是事情真的多到每天要忙到凌晨,但是11点后才回家便是那时的习惯。
也许是习惯了不拥挤的天桥却同样忙碌的过海隧道。
再更久以前,会站在天桥边,看那些在车站等车的人。
回港岛的,回新界的。
两个不同的归宿。
旁边的烟呛得我厉害,也不一定是男人抽的烟,所以也只是停下两秒,就继续回家。
并不是每次都会肚子饿,有时候真的饿得不行了,又实在太困了,走到便利店买些面包,啃着回家,匆匆了事。
可是,有时候,不知怎么的,就是想吃那家的鳗鱼饭。
据说店家是日本人,这家店开在这一头已经算是老字号了。
和朋友吃过一两次,但是略嫌贵,就很少帮衬。
可是有时候,就是很想享受一碗热气腾腾又饱满的鳗鱼饭,慰藉下自己的胃囊。
餐牌都是中日文双语翻译,旁边的价钱被覆盖了好几层修正纸,在这不断涨价的餐单背后,是这家店的历史吧。
他家老板掌厨,好像只有一个服务生,也许是到了深夜的关系。
那么晚还会来店里吃饭的,多数是年轻人,三两结伴,或许他们刚睡醒。
对他们来说,生活刚刚开始,不过这些热闹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对面的M记似乎更适合他们。
也许真的是一种文化,像极了深夜食堂的老板,不多话,也没什么表情,但让人有种安全感。
始终,一家小店的气氛和那些充满野心的连锁品牌是不一样的。
在这些装修不华丽,甚至有点简陋的小店,鼻子变得异常敏感,总是嗅到多一份用心。
也许这是个无聊的偏见,又或者这是心理学上说的,我们要通过欺骗来弥补认知和行为的不平衡。
在味蕾已经有些疲倦的深夜,对食物的满足,也许更多的是来自我们那还未饱满的内心。
就像这部电影。
越是空虚的内心,越需要浓郁的香气。
所以有人想吃那不勒斯风情面,有人只要了一碗山药饭,有人则需要一碟咖喱盖饭。
而那些同样开到凌晨的粥粉面饭,那些随意、不拘束的街坊档,你不能期待他们给你端上什么精致的美食,但那里,是深夜的另一番景象。
夜深后的的人基本是一些刚刚下班的司机,保安,或者只是坐在那吹水度日的老人家。
主客之间已经熟悉到好像在自己家吃饭一样,有调侃,有黄段子,有粗口,完全无视我这个第一次来光顾的客人。
下单是要吼的,不然他们没空搭理你,不过你想太久,也没人怪你。
我要了个云吞河。
没想到那两粒云吞那么大。
有个老街坊,声音很大,你没办法不留意他讲的话,尽管他说的话毫无内容可言。
奇怪的是,那次之后,我竟然经常在红磡街头听到他的声音。
原来日夜的流荡,是他的生活。
这是香港的深夜食堂,在这个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在新界九龙港岛,深夜里美食,不过是和自己的对话。
你慢下脚步,在美食面前放下防备,终于可以窥探一下自己的内心,和自己和解,再心满意足地睡去。
维港的一段路封了,还说一封就是三年。
我会怀念那段路的景色,但不会感觉失落。
晚安。
早安。
《深夜食堂》通过几份食物,引出了主人公的故事。
深夜,晚归的人进入这间小餐馆,点着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每一份食物的背后都是每个人的故事。
每个人点的食物不同,故事也就不同。
平凡的餐馆,平凡的食物,平凡的故事,却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深夜食堂》的电影版更像一个合集。
电视剧版是每一集是一个故事,电影版是将三四个故事合到一起,通过这间小餐馆,老板做的美食将大家联系到了一起。
客人可以点自己想吃的东西,老板就会做出相应的食物。
每一份食物的背后都有着客人自己的故事。
老板默默地做着食物,默默地看着事情的发生。
老板可能已经预测到事情的结局,但是老板并不会去干涉事情的发展。
不同的食客,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大家在这间小小的餐馆里相聚,吃着平凡的食物,温暖着每个人的胃,同时也温暖着每个人的人生。
在开头东映的标志那儿,我就想笑了。
倒不是因为电影,是因为刚好背景是一块儿海上的礁石,弹幕说孙悟空要出来了2333还挺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的。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炫酷的打斗场景,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感情,可以说是平淡了,但又不是无聊的那种平淡。
这种电影比较适合一个人的时候观看,看着电影里那些平凡的人和他们的日常故事,加上安静的环境,和着自己的小想法,所有的一切都归于平静。
这个世界上还是平凡的人占大多数,但这些平凡的日常,却夹杂着各不相同的情感。
我有时候很喜欢坐在窗边看来来往往的人,看他们身上各自的故事。
不知不觉就会给日本的电影打高分,深夜食堂好像也拍了中国版,不知道国内能不能拍出这种感觉。
希望是有中国特色的感觉,而不是照搬过来的,那样会很奇怪。
那不勒斯式意面、山药拌饭、咖喱饭,串起充满温情的小世界!
淡饭
你喜欢什么呢?铁板烧的意大利拌面,还是黏糊糊的山药泥拌饭,亦或是独家秘制的咖喱饭?无论哪一种味道,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情感、一个故事,一个你,可能还有我和他。
果然不适合拍成电影啊,剧中的小确幸放到电影中就显得冗长而琐碎,单集的叙述方式挪到电影里则暴露了结构松散的缺点。但是摄影超赞,光打得太舒服了。
电影就像深夜发的美食照片一样,温暖感人,因为隔着距离,会觉得看起来很好吃。其实,我想说的是,朋友圈心灵鸡汤的泛滥,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大众真的需要,所以才有市场。三星。
三星半,电影版舍弃了很多电视剧版原有的吸引人的点,大叔走出了那个小饭馆的时候也就变得再平常不过,观众并不想知道他之外的生活,观众可以靠联想每天饭馆的事情来想象他饭馆之外的生活。被演出来反而多了。
超级日式大散文
电影里营造的小店氛围看着真不错,但又一想,一个90%都是熟客光顾的夜宵小馆,社恐人士大概会避之不及。
暖
我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规律,就是小品加小品
吃过tororo soba很喜欢,想吃山药饭~
好喜欢这种温情脉脉的小共同体社会,乡邻之间的关系这么和谐,深夜的一杯酒一碗饭,都是喧嚣大都市中的一点温暖。
上海电影节-嘉定影剧院。看的时候正好闻着邻座的麦当劳香味……有4D电影的效果哈哈哈。美食的背后总有故事。淡淡的暖暖的电影。想看剧咯。
昏黄微暗的色调果然让人有食欲啊
这就不算个电影
即便很温馨,但炒冷饭令人难以下咽
就算是电影也不改那份气质啊;第一季人马纷纷回归还是相当温暖,尽管大多都是酱油;余贵美子跟田中裕子是惊喜。
作为电影还是有些碎片化 从食物看人生。
治愈
是的,我也没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