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恐怖电影爱好者来说,2016年绝对是大丰收的一年。
今年出现的恐怖电影不仅数量多、类型多,而且质量高。
其中大受关注的既有《招魂》的续作《招魂2》,《科洛弗档案》的续作《科洛弗道10号》,也有丧尸电影《釜山行》;还有一些稍微小众但同样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关灯后》、《女巫》、《好友请求》、《屏住呼吸》等;另外还有像《一路向南》这样的恐怖片类型集锦的电影。
这些恐怖电影各有所长,或有鬼怪或无鬼怪,有些血腥暴力,有些惊险刺激,还有些隐含着深沉的文化背景,但都同样达到了让观众脊背发凉的恐怖效果,都是值得推荐一看的好电影。
但是在上述的这个恐怖电影的粗略清单中,有一部没有被提及的恐怖电影——《好邻居》。
之所以没有把这部电影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是一部反类型、反套路的恐怖电影。
这部电影既没有邪魔鬼怪,也没有血腥刺激,甚至连恐怖片标配的诡异音乐和铺垫的悬念都用得很少。
用插叙和正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平淡的故事,最后却让人为之震惊,大呼创意十足,还证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好邻居》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两个高中男生无事可做,想以邻居中的一位孤寡独居老人为对象进行一项社会学实验。
他们潜入老人的家中,安装了各种监控设备和可远程操控的仪器。
然后,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对老人的生活做出一些细微的操控,并观察老人相应的变化。
电影的开头曾解释过这个实验曾在英国进行过,他们告诉一组志愿者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可能会有一些受雇佣者潜入你的生活,他们可能是餐厅服务员也可能是周围的路人。
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些潜入者,但是志愿者们却从内心开始疑神疑鬼,害怕风吹草动,为之担惊受怕,甚至有一位志愿者从此开始信奉了宗教。
两位男生正是希望能够模仿这次实验,以此证明该实验得出的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改变一生。
而整部电影便是实验外的摄像头,完整地记录下这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其中既有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彼此的反应,并插入部分实验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回忆,整体构成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实验过程。
电影作为一部恐怖片,其最反套路的地方在于该实验的本质便是通过人为操控让实验对象产生屋中有鬼的错觉,称之为“闹鬼计划”。
整个计划的大前提是,这间屋子确实以及肯定没有鬼怪。
首先,他们通过操控电子设备无规律地扰乱老人家中所有的电器,比如让电灯闪烁,电视机花屏,当然这只是让老人开始怀疑家中的电力出现了问题而已;接着,他们有通过机械设备让老人家中的一扇门不断地自动开合。
此时故事出现了不一样东西。
因为老人曾经就这扇门的问题和去世的妻子有过争吵,老人由此开始怀疑这是妻子亡灵的暗示。
当然这一切对于两个男生来说是未知的,而老人也不知道这是被两个男生人为操控的。
一道互相不了解的分水岭由此出现,而观众作为“上帝视角”看清了这一切,明白了所谓的鬼魂或者灵异事件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出来的。
之后,两个男生让老人家中的音响自动播放,窗户玻璃自动碎裂,恒温器失效,而这一切竟然巧合地都与老人关于亡妻的记忆有关。
比如亡妻曾经酒醉放着音乐要求老人一起跳舞、老人曾在低温的家中与人偷情等。
这一连串的巧合让老人越发相信这是妻子亡灵的暗示。
一个鬼魂就在这些巧合下被人为创造出来了。
整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悬念便是老人家中的地下室到底有什么,当然这个悬念对于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并不是问题。
但是对于无法接触实验对象的两个男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疑惑,因为老人经常半夜进入地下室直到早晨才会出来。
为了查清地下室中的状况,两个男生甚至不惜报警告诉警察听见地下室中有女人的尖叫,以此让警察前去了解情况。
但是这又一次让老人误解了,因为地下室中放着他亡妻的一些遗物,而这个所谓的女人尖叫声,让老人越发坚信妻子亡灵的存在。
最后两个男孩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潜入老人的地下室看见了一切,并又一次在细微处作出改变:把老人亡妻遗物中的一个铃铛放到了客厅。
这个铃铛是老人在亡妻卧床病危时送给她的礼物,在她有需求的时候可以摇铃铛以召唤老人。
所以当老人在客厅看见这个铃铛时,关于妻子亡灵的想法越发真实了。
他坚信这是妻子亡灵在召唤他,所以他一无反顾地吞枪自杀了。
最后两个男生被捕,因为非法侵入和私自破坏的罪名,被判两年监禁缓刑和社区劳动500小时的惩罚。
电影由此结束,关于两个男生是否被判过轻和他们是否悔改的问题同样值得探讨。
但是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还是上文中所说的,鬼魂或者灵异事件是如何被人为创造出来的。
相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遇见过一些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事情,有些人会因此转而向神鬼之道求解。
比如所谓的鬼压床、鬼打墙之类的事件。
虽然目前科学已经可以解释大部分所谓的灵异事件了,但也依然存在一些解释不通的地方。
但是从这部电影来看,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是缘自巧合而已。
正如电影中,如果老人不是恰好有着这些关于亡妻的记忆,他并不会真的就因此相信鬼魂的存在。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世间无数的故事都只是因为巧合而已。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原文配图,可戳
看完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片名《好邻居》是个讽刺,与老美提倡的“好邻居”相对的是像老头这样孤僻、古怪的坏邻居。
老头之死除了是因为2个无知愚蠢的2B青年的恶作剧实验之外,还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对于异类“除之而后快”的偏见,因为某个人孤僻和捕风捉影的谣言,所以他被窥视、被抓弄也是罪有应得的这种心理。
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
一开始老头的形象是怪癖的、暴躁的,当看到他用斧头砍门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他是疯狂的,及至他在地下室过夜,他的“变态”形象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人们一向认为“眼见为实”,然而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像肖在片中所说的那样,“人们看到的是他们想看到的”。
有时你看到的可能只是部分的真实,有时候甚至只是假象而已。
然而通过电影的闪回(老头的回忆),我们也慢慢发现与老头固有形象不符的事:1.他对于患病的妻子很温柔,甚至对她凌晨3点跳舞的行为也很容忍。
2.人们说他有杀过狗,但是他养了一只猫——暗示了他不是个毫无爱心的动物杀手。
为什么老头性格如此古怪呢?
我们可以从镜头不止一次扫过的那张他和妻子的结婚照(穿着军装)和他退伍军人的身份推断出来:他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具体表现为暴力倾向(砍门)、情绪管理失败(家暴、暴躁易怒)等。
可以看出老婆死后老头很自责,加上对老婆深深的爱,老头基本上是守在房子里混吃等死的状态了。
可以说,两个2B青年的实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个闹鬼的把戏恰好与老头妻子有关的几件事重合,使得老头以为妻子鬼魂召唤他,于是这个本来就毫无求生意志的人毅然赴死。
这部电影有几个很有趣的“矛盾”的对比设定,一个是老头的古怪暴躁形象和爱妻子行为的反差,另一个是两个主角这对基友的设定。
伊森是个典型的小混混,而肖则是有钱的优等生,这两个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是好基友,甚至在实验开始后形影不离,这其实是很奇怪的。
在肖知道伊森在自己房间装摄像头之后,他脾气大爆发,并且戳穿了伊森如此执着于这个实验的真正目的:报复间接导致父母离婚的老头。
而伊森也毫不示弱地吼回去:要不是我,你哪有现在的风生水起?
这才是他心底的真正想法,其实他是瞧不起这个书呆子的,并且认为对方是占了他的光。
这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混在一起其实是不是因为伊森看上了肖的钱和聪明的脑子……这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对比,肖发现自己房间也被装了摄像头后暴跳如雷,然而他和伊森两个人却不止偷窥老头,还做闹鬼实验,即便他知道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窥视别人和被窥视他是有双重标准的。
然而这部电影最大的讽刺是,由于偷窥和闹鬼实验造成老头死亡的2个人,最后却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在社会舆论的谴责下,渴望成为网红的伊森毫无愧意,甚至为自己终于红了而洋洋得意。
这部电影除了探讨心理暗示实验对于实验对象的伤害,还探讨了人们的窥视欲和偏见的可怕,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
实在不明白这种片子拍出来有什么意义,完全慕名奇妙的故事,两个智障演员演技差的一比,故弄玄虚的dv视角,并没有抄的高级,特别的鸡肋和莫名。
整个片子看着就来气。
太差太差了。
无法理解的差!!!!!!!!!!!!!!
实在不理解编剧写这个本子的意义,最差的还是导演的表现形式和选角,简直就是灾难。
学生作业都比这个好。
感觉老头对她的妻子心中有愧,所以那些骚扰他的东西他都默默忍受了,是这样吗?
另外说这个电影被删减过,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哪里可以看到完整版呢。
老头和女护士有出轨吗,那点没看懂,他们说的准备到底是准备什么呢?
感觉老头对她的妻子心中有愧,所以那些骚扰他的东西他都默默忍受了,是这样吗?
另外说这个电影被删减过,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哪里可以看到完整版呢。
老头和女护士有出轨吗,那点没看懂,他们说的准备到底是准备什么呢?
电影的结尾,Ethan站在法院门口,周围镁光灯闪烁,那表情就像在说:“我终于红了!
”讽刺而令人齿冷。
两个大学生,Ethan和Sean,对一名独居的邻居——一位丧偶老人展开一系列“恶作剧”。
“哇塞!
好腻害!
竟然可以用超市买到的工具模拟恐怖片的场景:忽明忽暗的灯光,忽闪忽现的电视,自动开合的木门,深夜莫名播放舞曲的碟片机,突然炸裂的玻璃。
这是一篇科普揭秘电影吧。
”“不愧是MIT高才生,动手能力真绝了!
可是私自侵入他人住宅,安装监视器是非法的吧。
”“真是两个熊孩子,把别人家弄成鬼屋,还冠冕堂皇地说成‘行为干预’实验。
”——以上是我的内心OS,infinit,有些无聊了。
至于我的三个疑问,电影也妥帖地给出了答案。
Q1:实验对象是如何选择的?
“他(邻居)酗酒,虐狗,打老婆!
就不是个好人。
”这是S的发言。
而且,离得近,方便近距离观察和及时做出反应。
Q2:实验时间长达六周,S的母亲多次进入S的卧室,对三个大显示屏全无反应。
要知道,这两位实验人员可是24小时不间断获取实验数据啊?
“20多岁小伙子,不泡夜店,不混黑帮,不吸毒,只是总盯着大屏幕,至于在看什么…亩们家孩儿可乖了好吗!
”这是S妈妈的发言。
而且,乱的像“犬科的家”,估计还有味道,母亲的内心戏应该是“可劲儿造吧”。
Q3: 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闹鬼事件”,邻居没有选择报警?
实际上,在第一次“灯光电视鬼事”中,警员发现电压不稳,及时上门:“Would you mind……”我们的中学英文老师教过,这是委婉语气“您是否介意……”,在警员提出要进入屋内检查时,邻居的回答是:“Yes,I do.”(真是个没礼貌的老头儿啊。
)邻居出门倒垃圾,垃圾桶倒在半路,一位遛狗人士和他的狗路过,狗狗“吧唧”踩了几脚垃圾,狗的主人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大个儿垃圾桶倒了),邻居的回答是“带着你的狗圆润地走开,否则我会把他大卸八块装进盒子里寄给你!
”(啧啧啧,真暴力啊,古怪地老头儿!
)“他(邻居)在发生闹鬼事件后进入的地下室一定藏着秘密,一定是他杀了自己的妻子,把尸体藏在那里。
所以,他怎么敢让警察进屋搜查呢!
”这是S的发言。
S不顾E的劝阻,执意要到地下室去一探究竟,事实证明那真的只是普通的杂物间。
S鬼使神差地带出了一只铃铛,在他拿起铃铛时,铃声把邻居吵醒了。
S来不及跑出去,他躲在客厅一张桌子地帘子里面,手里拿着一把枪,屏息以待。
邻居看到了那只铃铛,他回房,再回到客厅后,手里也拿着枪。
“bang!”一声枪响,邻居倒在血泊中。
老人自杀了。
之后两人在拆除监视设备和准备搬运尸体地时候,警员破门而入。
S和E所做地一切都由他们自己记录下来,这就是呈堂证供。
法官在判决书中把他们的行为定义为“torture”,再确切不过了。
一位身躯佝偻,头发花白,孤独的老人一遍一遍地承受着折磨:那扇门是妻子催促他修理的,看到门修好妻子很欣慰。
可是妻子不在了,门有什么意义呢?
邻居挥动斧头砍了它。
那台碟片机播放的是妻子喜欢的音乐,当妻子得知自己患了重病时,精神崩溃,邻居拥着她跳舞鼓励她。
那只铃铛是邻居送给妻子的礼物,妻子连大声呼喊的力气都没有了,邻居再把铃铛送给她的时候说:“只要你摇晃铃铛,不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赶到你身边。
”生命的消亡不该出于愚弄!
S和E的处罚是两年的社区教育,他们的行为都是轻罪,美国法律规定,只有再重罪的实施过程中导致的被害人死亡才能被控谋杀。
然而,案件本身却引起了广泛争议,所以实验者是真的红了,讽刺而令人齿冷。
毫无缘由的恶是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炸弹,把自己变成魔鬼,把善良埋入坟墓。
社会中道德和良善的缺失使法律成为某些人唯一的行为准则,他们是功利主义的信徒,获利和惩罚的大小成为判断是否值得一试的砝码。
在电影中,“变红”的违法成本太低——即使老人死亡,他们也只是两年的社区矫正教育。
我不禁揣测,在XXXX随意举报XXXX的背后,也是这样一个逻辑。
“我只是随手以某种更易举报成功的格式写了举报,没想到真的成功删文。
”“我没想到文章被删除后,金钱赞赏也会随之退回,让人损失了大几千,我感到愧疚。
”EXM???
因为发生了金钱损失才感到愧疚。
不为上万读者看不到文章而愧疚,不为别人辛辛苦苦酝酿的作品夭折而愧疚,不为自己的恶意伤害了别人而愧疚,只是因为金钱损失而愧疚。
只能说,法律意识很强。
大概会有很多人觉得XXXX做得不对,但更多的“理智”的人应该只是不了了之。
因为举报不犯法,最终删除文章的决定权也不在举报者;而且举报者这么坦荡地承认错误,我们应该宽容。
但谁能否认,连XXXX自己都没有否认,举报行为不为别的,只为了试试XX删文的规则,至于其他人是否会因此遭受损失,不在考虑之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下面的话我自己觉得都矫情,但因其真实我还是决定写出来:我想生活在善良的世界——尊重,平等,互助蔚然成风。
如果别人没有善良,那我自己要学着做一个善良的人。
PS:我的长辈曾经跟我说,找老公不一定要能力卓绝,但是一定要善良,要会心软。
周围结婚几年的姐姐都深以为然,恶是无差别的杀伤性武器啊。
被惊悚分类骗了,看完泪流满面啊!
男一(长发)因为儿时经历讨厌隔壁老人,认为老人是个酗酒、暴力、古怪的人。
然而老人是个很爱他妻子的人,温柔又敏感啊,思念妻子而不想离开房子。
男一和男二的见鬼恶作剧让老人回想起和妻子相处的种种事情。
最后老人看到他送给妻子的铃铛——无论任何时候你只要摇响铃铛我都会来找你,开枪自杀。
两个熊孩子害死了一个老人
有时候好的电影是需要好观众的,幸好耐下心来看完了。
这部电影在最后在悬疑中留一股温油,最后的铃铛是一种约定,老头平静赴死是以为老伴在呼唤她,于是他就以死回应了。
就算这对老头来说是十二年的思念的解放,但也不能为那两个变态男孩的罪行开脱,特别是Ethan,a piece of shit. 并不是说这电影多有新意或者拍的多好,单就剧情设置,演员没有过度渲染,往事穿插也没有把主线打乱来看,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
接下来是几个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细节:1. 半夜两个变态少年把老头的房间温度调到最低,导致卧室窗户的玻璃破碎后,老头不慌不忙开始梳头发,整理妆容,然后耐心的坐在床尾。
可以看出来因为房间太冷了,吐出来的气都成了雾气。
但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什么,从3点坐到5点。
后来才知道他可能是觉得他老伴回来了,于是想以精神点的样子见她,一直等她“现身”。
这也对应了之前那两个变态少年说,不管屋子怎么闹鬼,老头一点都不害怕。
2. 警察半夜来瞧他们家的门,说邻居投诉他们家地下室有女人尖叫的声音。
他问,你确定是女人的叫声吗?
警察说“是”的时候,老头的表情根本没有恐惧,而是一种有趣又奇怪的“欣喜”。
后来才知道,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老伴回来了。
3.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头看到铃铛就拿枪崩了自己。
刚看的时候就隐约猜到铃铛可能是他和老伴之间的一个约定。
看到回忆里他送给老伴那个铃铛那一段,差点泪目了…“只要你需要我一定来”,这十二年可能老头也是在等这一刻,等一个trigger(触发器)。
这段拍的真的很好,因为片段很少,反转却一点也不僵硬,因为在老伴死后,老头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的脾气乖张、充满戾气、没有灵魂的怪老头。
4. 没有人关心你所谓的真相。
里面最让我生气的一个点是,在Ethan执拗的一定要去老头的地下室去看时,他一直在重复“你不想知道真相吗?
我们有权利知道真相!
”我真想冲进电影里打爆他的头,然后告诉他“没人在乎你的狗屁真相,你没有所谓的狗屁权利去别人家找东西而目的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
”5. 色彩。
在现实世界中老头的家里真的是鬼片标配滤镜,高对比度的冷色调,阴暗冰冷。
而暖色调的家只能永远的存在于老头的记忆里。
即使是改造成病房的房间也是洒满阳光的。
6. 老头子十多年前保护了Ethan的妈妈。
这里只是猜测,如果不是老头在十多年前报警把Ethan的亲爹抓起来,他和他妈妈都有可能被他爸家暴弄si了。
他妈妈一直没有办理这个社区就说明,他妈妈和这个老头一家人做邻居并没有觉得不安全或者不舒服。
总的来说,恶魔也不可貌相。
一直吊着胆子以为是个变态杀手的恐怖惊悚片,肾上激素随时准备着。
随着剧情地展开,预计的刺激并没有到来,镜头平铺直叙地展示了故事的始末,反而让最后的结局来得猝不及防。
讲道理,从法律层面来讲,最后的判决公平公正(希望不是像弹幕说的,只判2年,我疑似看了个删减版),两个无知的年轻人从一开始的作案动机就不单纯。
伊桑是为了报复(家暴的父亲被母亲离异并坐牢),肖恩的盲从是为了证明自己(明明是个优等生,却拼命想摆脱富二代的称号,孩子啊,你们还是太年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误解...讲人性,老人从一开始的表现就像是个脾气暴躁的老人(冷漠、骂邻居、威胁杀狗),到后来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一个痛失所爱的深情男人逐渐浮现在观众眼前,他的冷漠是出自军人出身,他的暴躁是因为痛失所爱(后来证人说的:他失去了一切开心美好的东西),他沉浸在悲伤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只是军人的自律在维持着他的生活。
对于两个熊孩子捣的鬼,老人似乎还带有着一丝期待,剧中他曾问警官:确定是女人的尖叫?
--让看到后续剧情的我回想起来忍不住差点泪目。
在最后,老人看到客厅桌上的铃铛(实际是被伊森从地下室拿出来仓忙间忘在了桌上),回想起妻子在世的点滴,坚定地相信是妻子在召唤自己,便毫不犹豫地开了枪,悲剧就此尘埃落定。
全片氛围不阴森、不恐怖、不压抑、不刺激,直到最后答案揭晓,才让人因回想起每一幕剧情而倍感沉痛。
遗憾于这个故事的结局,但也释然于老人的解脱。
12年了,老人孤独煎熬了12年,终于去到了他的挚爱身边。
(最后,想向肖恩们说一句:珍惜生命,远离脑残)
邻居是一个孤僻的老头,两个熊孩子在老人家装上监控和操控他家门和电器的远程开关,想看看他在发生类似鬼事件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发现老人的行为举止怪异,而且常常去地下室一待好几个小时。
于是两个熊孩子愈发的好奇,变本加厉的搞事情。
过程好好看啊,悬疑的节奏掌握得太好了,全程以为老人是什么可怕凶手,等真相揭晓的时候,我只想落泪。
老人反常的砍门窗,是回忆起妻子抱怨过家里的门窗总是合不上,老人听到半夜突然想起的歌声,是因为妻子用这首曲子和他跳过舞,在地下室久久不出,是因为妻子的遗物在里面,他在思念。
最后让他轻生的念头,是因为他送给妻子一个铃铛,这样她生病时候就可以不用大声喊他,而他答应听到铃铛声会排出万难来到她身边。
十几年对妻子的思念让他愈发孤单,看到铃铛在桌子上出现,老人就以为是妻子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在呼唤他,让他去到她身边,于是在夜晚选择了自杀。
啊好难过呀!
特别结局熊孩子并没有收到严厉的惩罚,让我更加怒不可遏!
令我又想起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和我是传奇,真的好看不得人在孤寂又漫长的岁月中,孤独归去的故事。
太悲伤了😫
主线故事:两个小青年为了心理学实验和窥私欲,监视了邻居阿伯的生活,并伪造了他家里有鬼的迹象去恐吓他。
后来实验一发不可收拾,导致了阿伯自杀身亡,二人被法庭判刑。
1.亮点1:梗很好。
”三次元的人以观赏二次元人的生活为消遣,最后发现自己在被反监视——二次元人诞生了自我意识,而且一直在伪装,设法弄懂自己生活的真相。
”总结一下,这种梗的中心套路是“主次颠倒”。
影视作品有《楚门的世界》《W两个世界》《变焦》《西部世界》;小说作品很多,多为科幻,如《艾比斯之梦》中的一个短篇故事。
凡是涉及这个题材的作品,多可以给人绚丽的迷离感。
这个题材还没有被彻底开发。
2.亮点2:在现实生活中对不知情的人做心理学实验,这是一个极大的噱头。
心理学实验本身就是噱头。
被实验者不知情,这让我想到《恐吓运动》,这种发展可以很好玩。
另外,这样的题材很容易挖立意,逼格可以很高。
3.缺点1:故事节奏不足。
全片很有戏剧性,但是中间部分反转没有处理好。
①阿伯地下室有秘密,他可能是个杀人犯 ②小青年想企图闯入阿伯家,探寻地下室秘密 ③升级版的冰点实验 ④就是否继续实验这个问题,两个小青年因为道德观而发生分歧——这都是剧烈的高潮,但是没有被重点刻画。
全片中间显得很平,因为观众一直在期待反转,但是导演没有满足观众这种期待感。
4.缺点2:对观众的情绪引导错误。
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过一般创作者不会犯这种错误,反而那些特别有天赋的创作者,最容易在这上面犯错(比如《大护法》的不思凡)。
这部电影的角色分为两组:阿伯组,小青年组。
观众需要一个放置感情的对象,小青年显然不是适合的对象,他们太坏了,而且逼格不够高。
看了20分钟,观众应该已经把感情放在了受害者阿伯身上,他脾气坏,但是很顽强,是个不错的移情对象。
既然观众对他移情了,那他们就会期待他的反杀。
但是没有反杀,阿伯一直在被虐,甚至小青年最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
观众会很不悦。
(最后的反转分量不够。
)①假如就是要用阿伯来做移情对象,参考《屏住呼吸》和《魔屋》,虽然很套路,但是阿伯反杀很必要。
套路有套路存在的原因,因为观众需要自己的移情对象可以反击或者复仇。
假如不存在复仇,那就是《伊甸湖》,虽然很恐怖很压抑,不过够惊悚也可以接受。
②假如移情对象选定小青年,那他们两就要坏得够逼格。
现在这种坏太低级了,更接近无聊的窥私欲。
“坏主角”的刻画可以参考《夜行者》,或者《当你熟睡》也可以。
其实这两个人本来是可以刻画得更好的,“为了心理学实验而泯灭良知的疯狂学者”,这种设定多带感。
而且两个小青年的道德矛盾也是可以深入刻画一下的,会形成不错的冲击。
感觉这个故事雏形很好,改一下就会变成闪闪发亮的剧本。
结局是有深意的。可惜过程太没意思了
很有意思的反套路片,里面的实验让我想起了雷米的《心理罪:教化场》,私自把不知情的人作为实验对象,很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影响他人的一生。真的很有意思,淘到宝了。
低成本但有创意的良心之作,两个无聊的熊孩子恶意监控并打扰着邻家孤老的生活,在身临其境的纪实拍摄画面下,观众的偷窥欲一并得到满足,其后一个个异变陡升,充满悬念的讲述手法让一个简单的故事高潮迭起,结尾对人性的审判也颇有发人深省的意味,虽然画面简陋但不乏可看性,总体分值:3星半
真正绝佳的悬疑设计不是伪纪录,不是地下室,而是一切的外面包着一个庭审,真的厉害,三星半,
惩治太少
看了推荐,结局很温情感人,熊孩子该受惩罚
小赤佬作大死。小畜生长大变成嚯嚯人的大畜生。
挺好的一个故事。
气死了,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这么多熊孩子
4.5。正规视频网站都是大约87分钟,部分删减,尤其是结尾从法官宣判开场词就戛然而止,搞得像说是终身监禁。但是,看评论后面大相径庭,刑罚很轻,媒体热度很高,我有点无语。。。
3.5述
好无聊的电影
555
铃铛的突然出现,老人的dna动了,那是逝去妻子对自己的呼唤,老人毅然开枪自尽赴死,既然老人相信鬼魂显灵并乐于追随亡妻,那么熊孩子的恶作剧何尝不是一种神助攻呢?
《教父》里的詹姆斯·肯恩都这么老了啊。俩小伙监视邻居家的独居孤僻老头,编导可能是想编出点新花样,把老头设定成沉溺在对亡妻思念中的无辜者——如果老头真有问题,那不成了又一版《地狱来的芳邻》了?巧合的很,16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上,这片子和《屏住呼吸》同步亮相,它俩故事很像,但设定是反着来的。片子用了很多监视器和俩主角自拍的角度,跟《隐藏摄像机》《解除好友》之类在形式上一个系统,有点批判技术干扰生活的意思,片尾还让俩小伙走出法庭接受群众的审判,其实我觉得编导的姿态很可疑——你要真觉得这俩人做的不对,那全片营造的紧张气氛又给谁看?核心动机还是出于编个不一样的结局、做个新电影产品罢了。开场部分因俩小伙怂,气氛一直绷着,长发小伙到底出没出事的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轰趴那段节奏明显垮
本片充分证明:信息不对等往往使人因片面信息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与制裁他人,却无意中做了恶的分子,忽略掉人性的多面及复杂!前半段层层递进,到警察进入地下室悬疑惊悚达到高潮…… 太吓人了…… 然而主要情节居然是一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作为小成本电影,算不错了,精彩程度胜于《网络迷踪》,但《网络迷踪》的新鲜感和主题,注定了更受大众欢迎。对于新人制片人而言,这种剧本简直是宝贝。不过整体而言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两个大主题无法相辅相成,反而会淡化另一个主题的情绪,对死去老伴的爱和青少年犯罪,也太怪了。
这两人应该被虐下
本质上还是一篇故事会
烂透了 浪费时间啥也不是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