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评】关于德普,我还是最喜欢他出道时的《忠奸人》(Donnie Brasco)。
那时的他俊朗而略带忧伤,一副内心凶狠又极其拧巴的样,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vulnerabilty。
后来他演了无数角色上了许多个奇怪造型,渐成偶像却与演技越来越无关。
到在一堆烂片中屡屡登场,就失去了一线实力男演员的地位。
直到最近这一部《黑势力》(Black Mass. 注意Mass应该指的是马萨诸塞,而不是弥撒),德普用一个糟践自己的造型演绎一个美国历史上最心狠手辣的黑帮头子,似乎要扳回演技派的一垒。
但这部电影中的他,是个平淡而徒有其表的人物。
这个主席头和过度的化妆,将德普的脸弄成一个假面,自始至终我也没有能深入此人的内心,更谈不上对其人有任何同理之心。
德普只是端着架子努力在表演那个黑帮老大的凶残和怪癖。
其实情节里安排了可以出戏并展现恶魔另一面的兄弟情和父子情,德普也似乎在拼命地演,然并卵。
最可惜的是兄弟这条线,本来卷福扮演的政客小弟,和黑帮兄长之间的纠葛,会给警匪勾结的主线加上漂亮的戏码,但电影没有这样走,卷福最后也就沦为一个打酱油的配角,你只会评论说“这孙子原来说话可以不带英国腔的”。
还好打酱油的道路上卷福并不孤独,陪伴他的是Kevin Bacon. 这些本来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演员,大概因为要给德普面子凑成了一个巨大卡司,结果演出了一个平淡的黑帮片。
问题还在剧本和导演,所谓有野心没能力。
如果你是德普的粉,或是喜欢匪帮片,这部电影可以一看。
如果你看过马丁斯科塞斯版的《无间道》,那这部片不看也罢。
我还是给它一个三星半吧。
#Black Mass# #黑色弥撒#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都会罩上传奇色彩,不过这部根据美国波士顿黑帮头目#James Joseph Bulger#改编的影片,除了#Johnny Depp#的表演霸气侧漏外,在叙事方面出奇的闷,长达两个小时的片长都是用重要的事件来组成,并没有具体到一个事件的详细描述。
不管怎样,真实传奇的故事作为蓝本总会令人兴奋。
Black Mass
一双手,摸了摸撒了椒盐粉的花生豆。
当他把手都沾满了咸味的时候。
他会毫不在意的在一群“怎么样都行的”“唯我独尊的”人面前将手指一个一个地塞进嘴巴里,用他那厚肥的嘴巴,以发出令人讨厌的“吸溜”声响,津津有味地舔着直至整个手掌。
好了,现在整个手都被贴上了一层粘乎乎的有着老男人口中的烟味和食物残存发酵混合味道的透明膜。
这让他再次去这么做的时候,能够更多更满地将那盐粉提溜出来。
坐在他边上的另外一个。
同样是令人讨厌的,而更多的是你只能缄默在他冷冷的眼神中。
因为,他在做出有碍于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总不会事先对受害人警告,总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喜欢拿着一把“沙喷子”或“左轮”抵着人家的脑袋久久不开枪的,看着对方伸出无力的手掌挡在面门上乞求着。
尤其重要的是,他总喜欢在没人看到的情况底下让事情就这么滑过去。
那就等于一切都没发生过。
就像手湟一样。
事实是,你清楚的知道那已经发生了。
但,没有恶心到你,避开就行了。
很遗憾,你将会越来越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特别是他开玩笑的时候,总让人觉不出好笑的味道。
他们契入人们看起来环环相扣的系统里。
环里的人轻易触碰,也必然成为这块楔形木块的一部分。
人名,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再大,也无关痛痒。
你的迫在眉睫永远没办法用告知某人遥远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事而撼动别人去帮助你。
利用白毛巴尔杰的冬山帮来消灭意大利黑手党,约翰·康纳利从小崇拜巴尔杰因为他小时候被欺负白毛帮他,他帮白毛掩盖罪行告诉他线人名字杀死线人,后来他和白毛手下被抓他还不指证白毛坐牢40年,白毛手下指证白毛杀了十几个人只判了几年。
真不愧一个街区长大的爱尔兰人,他说的义气,傻。
白毛弟弟参议员不做去做麻州大学校长,被发现和白毛联系后下台,白毛潜逃2012年还是被捕无期徒刑
故事拍的接近真实,央视6套看的,之前并不知道这故事还有原形,等我知道后,我愈发觉得里面的演员演的真不赖,把美国的现实展露无遗,把人性的黑暗表现到点滴,我甚至觉得这部并不比《那个杀手不太冷》的黑帮+警匪的电影差。
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那个杀手不太冷的主角本领近乎神化、对待小萝莉过于温情,这些东西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国产神剧,太不真实,虽然主角演技很靓,虽然年代更久,可我最多只能打8分。
年代久的电影并不一定都可以成为经典,我也并不赞同大家的一致高分认可,有些东西是具有迷惑性的,一件错的事做的人多了也不可能变对,同理,我们也不能因为做错的人更多,就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边。
不得不说德普的这次的表演真的很棒,气场很强大,说是德普个人秀并不过分存在感极强, 几次的细微表情做的很到位,几场戏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特别是与康纳利老婆的那场对手戏, 还有之前预告片中的那个讨论牛排的戏。
谁要再说德普只会带着浓妆演逗逼 那真是没啥意思了 纯黑子。
但可惜整部电影做的并不完美, 特别是角色上的单调 。
先说巴尔杰 电影的最后审讯室中他的手下说他就是一个恶棍 ,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本人的观点, 总之导演着重于塑造他的狠,特别是对于告密者的狠 电影中有多场杀人戏, 可是过程的重复性太强了 ,有大概三次杀人戏都是白毛先安抚对方再将其干掉, 不得不说有点单调 。
当那个女的进了别墅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会发生什么 。
对于巴尔杰其他方面的刻画有些不足, 虽然也展现了作为人父 儿子 兄长的的一面, 但内容太少了,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事,还有巴尔杰与其他黑帮的纷争和巴尔杰除杀人以外的其他犯罪事件都做的太笼统。
康纳利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就是没完没了的向同事,上级 ,检察官解释巴尔杰没犯罪 我们该利用他 除此以外就是和巴尔杰不痛不痒的对手戏 和东窗事发后谁也说服不了的落魄 ,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太少 不过乔尔埃哲顿演的确实出彩 。
至于其余的一概角色皆为脸谱话包括卷福在内。
本来还以为巴尔杰母亲葬礼后 在客厅里 三位演技高手要飙戏了 结果康纳利居然离开了。
所以在角色塑造上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剧情方面导演选择了用比较纪实的手法拍电影 ,不动声色的平铺直叙 有种冰凉真实的感觉 ,但剧情本身太过平淡,似乎所有的惊爆点全放在了杀人戏上,对于美国司法的问题 ,线人合法性的问题挖掘的不够深 ,该有的倒是都有但缺乏重点,似乎导演把该演的都拍出来让观众自己找重点 。
总的来说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画面很精致配乐也可以,但对于德普影迷 黑帮片爱好者外的观众来说真不能保证你们不睡着或是中途玩手机。
这不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黑帮片,而是一部很写实的电影 所以电影的平淡似乎有了理由,因为真实的生活兴许就是这样,但电影毕竟是电影 需要戏剧性需要张力,而编剧的表现只能给及格,因为除了正常叙事外看不到他们的点睛之笔冲奥的话 德普最多提个名吧 角色本身受限获奖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德普粉丝,可以一遍遍看下去不觉厌烦。
而单独站在电影爱好者的角度来评价,不得不说斯考特库伯这次可谓是严重失手。
这部影片大概一开始就是冲着冲奖来拍,无论是题材、选角、拍摄手法还是节奏,都可谓是中规中矩地将一切撸奖元素叠加在一起。
然而经典不是简单的做菜放调味料,靠投机取巧的手法也无法拯救太过平庸的原料。
人物传记向来是奥奖如同必须政治正确一样病态执念的题材,且陷入了越是催眠越是经典的奇特状况。
但作为一部横跨了传奇犯罪和心理悬疑题材的、讲诉著名罪犯头子“白毛”巴尔杰的作品,将其单纯地当做人物传记来拍绝对是巨大的失策。
我能理解影片将绝大部分的篇幅处理为独角戏,以期表现“白毛”这个罪犯的恐怖邪恶和其微弱人性的一面。
巴尔杰在犯罪上有着天生领袖的创意和勇气,多疑敏感深藏不露,对身边的人从不信任说杀就杀。
无论是餐桌谈话的阴冷柔情天生残忍并存,还是掐手下妻子脖子时的病态冷酷多疑,以及多处表演绝妙的处理叛徒桥段,每一段单独截出来都可谓是演技爆表完全hold住令人不寒而栗。
而本片也聪明地将德普绝妙的表演直接截出作为预告,这可谓是吸引人的妙招。
本片预售首周的良好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观众已经太久没有看过德普曾经可以称得上是天赋的严肃演技了。
而一旦正式上映,哪怕是德普堪称完美的表演也不能拯救整部影片苍白平庸的事实。
后续票房跌幅超预期、演员好评而影片差评的普遍观影体验只能说是意料之中。
作为一部完整的真实犯罪改编电影,不知道导演是出于什么考量将其拍成完完全全平庸无波澜的个人纪录片。
既没有可以与主角在气场上抗衡的对立人物,也没有可以支撑主角形象的侧面人物——将BC和乔尔艾哲顿两位颇具天赋的演员换成路人甲乙也不会有任何区别。
更不用说在剧情选择上的严重失误——不是对这位美国历史上排前列的罪犯有所了解的观众,看完影片甚至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成功的犯罪题材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群戏,哪怕主角是在相关题材作品上从不失手的约翰尼德普,也不可能通过个人表演解救一部独角戏烂剧本。
同时,必须要庆幸本片主角是没有失手的德普叔,将imdb和烂番茄的评分保在了好评区域。
且由于戏烂人不烂所以可一看的广泛评价,没有让本片成为华纳今年赔到脱裤子的又一力作。
总而言之,如果是对表演有丝毫兴趣,或者对德普叔许久不见的教科书一般的天赋演技有所期许,又不执念于作品本身的观众,这部影片推荐一看。
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语成谶。
这部电影在选角阶段就频频曝光露脸,Johnny Depp和BC的搭档让人激动,Depp在新一部加勒比海盗杀青之前,还需要一部正剧来奠定地位,毕竟已经52岁,眼看就演不动海盗了,而其他类型片已经随着发福的身体越来越不被观众买账,《魔法黑森林》《贵族大盗》《超验骇客》这几部不同类型的片子却被以相同的形式吐槽——太“斯派洛”了,更别提那部金酸莓提名的《独行侠》。
BC从英剧、舞台剧中走到好莱坞,全球拥趸无数,在迅速积累口碑的同时,在异国他乡早日拿下荣誉更是当前工作重点。
这两位大咖都是奔着冲奥来的,期待值爆棚也就不足为奇。
另一位配角乔尔·艾哲顿、导演斯科特·库珀、Dakota Johnson也都需要一部好电影来打开电影市场。
大家心往一块想,可惜劲儿没往一块使。
一切都是照着“标准”来的,甚至包括南波士顿黑帮笼罩下永远不会停的雨。
以小角色的自述回忆开始,人物逐渐出场,四平八稳的。
本来很复杂的故事,却几乎在每个点上都处理的有些简单,像是着急进入高潮部分,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却迟迟不来。
有着很多黑帮片的影子,却只是影子,人物内心的变化、故事逐层剥茧抽丝、明暗线的展开等,都展现的有些平,加上昏暗的灯光,更看得人有点发闷。
经常处于一种介于“奥斯卡可以提名”、“还是稍微差一点”之间的感觉。
不知道是否出于两大主演最近的作品必有足够量级的卡司搭戏的缘故考虑,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要邀请这两位来出演(据说BC的角色Bill Bulger最早是邀请盖·皮尔斯来出演),之前憧憬了很久的两大影帝级的组合其实并没有碰撞出太多火花。
真实事件中詹姆斯·巴尔杰有六个兄弟,bill只是其中之一,兄弟情被稀释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
但电影里两人同时在场的镜头少的可怜,对话不多,而且印象中似乎也没有面部特写,想象中的飚戏场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飚戏场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飚戏场面并没有。
Depp的表现很棒,棒到目前可以先预定一个奥斯卡提名。
剩下的,真不是他能带起来的了, 有时候甚至会感觉其他人搭不上感觉反而显得戴普的表情有些“绷”。
虽然还想在出了精校字幕之后再刷一遍,但我想我不会在日后闲来无事打开再来回味一遍。
詹姆斯-约瑟夫-巴尔杰,一九二九年九月三日生于波士顿罗切斯特,爱尔兰裔美国人。
家境十分贫寒。
有多个弟弟(兄弟六个!
)。
后来成为马萨诸塞州参议院主席的威廉-巴尔杰就是他的一个弟弟。
此公50年代混迹黑道,小有所成,1975年投靠美国联邦调查局。
联邦调查局的官员通过他提供的情报获取打黑政绩,他借联邦调查局这把利剑兵不血刃清除对手,迅速在黑道做大。
民主党人威廉-巴尔杰同时在政坛步步高升,后来竟在马萨诸塞州参院做了18年的参院主席(威廉的选区正好就在他哥哥控制的波士顿南部)。
整个巴尔杰一家在波士顿黑白两道一时权势熏天。
詹姆斯巴尔杰做大之后,开始动用银弹战术编织了一张覆盖联邦调查局等各级执法部门的庞大关系网。
当年联邦调查局负责发展巴尔杰为内线的警官约翰·康纳利(巴尔杰的发小)也被巴尔杰拉下水,沦为巴尔杰的内线。
有人声称巴尔杰手下一时间有不少联邦密探和地方警察为其充当小弟,从1975年起到1990年代初期,波士顿南部地区呈现出一派“警匪一家其乐融融,升斗小民提心吊胆”的景象。
仅巴尔杰手上就有19宗血案。
90年代初,当地媒体披露了詹姆斯巴尔杰的罪行。
1994年,美国缉毒署、麻省警方、波士顿市警方组建的联合办案小组开始追查詹姆斯巴尔杰的犯罪行为,FBI为了挽回名誉也开始追查,但詹姆斯提前一年就听到风声。
詹姆斯在转移好财产后与女友从容出逃,直至2011年才落网。
美国执法当局也试图追究威廉巴尔杰包庇兄长阻碍司法的行径,但因抓不到具体证据而被迫作罢。
在詹姆斯本人落网之前,马丁斯科塞斯以香港电影《无间道》的情节框架为骨(美方花了1750万美元购买改编权,还将美版电影的香港和大陆发行权给了香港寰亚公司),媒体报道的詹姆斯案件部分真实案情和人物性格为肉,拍成电影《The departed》(无间道风云)。
电影拍成后名利双收,还获得奥斯卡奖项。
但波士顿当地有民众投诉,指责该电影拿老百姓的心头伤疤赚钱,还有人指责该电影对美国警方进行了美化,未能展现当年巴尔杰团伙与各级执法部门沆瀣一气警匪一家的混乱景象。
今次的《黑色弥撒》,是好莱坞首次打正旗号拍摄巴尔杰案件。
当年《无间道风云》华纳只拿下美加地区发行权,结果赚得眉开眼笑。
这回华纳自己啃起了回头草,希望能拍得更好。
德普、卷福、坏警察等一干角色逐次粉墨登场,但,都缺乏一些层次递进感,毕竟是跨度将近20年的故事,人物的命运及相互间的关系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编剧并没有把这点表现得明显。
比如可以以三兄弟每次家庭聚餐为一个段落点。
尤其德普的角色,从一个胡同串子到南城大哥,总是在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社交圈子、跟班配置等各方面,有一些升级或变化吧,并没有。
私信揣度着导演是想塑造当时的人物群像,所以并没有更多地着力刻画德普,导致了这个主人公的观感有些单一,就是一个狠,而缺乏了一些立体的血肉的表达(母亲及孩子的离世并没有使人物更加立体起来)音乐、美术、摄影都不错,但编剧有些差强人意。
“你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些关于我的扯谈,大部分都是假的,纯属虚构。你知道我们拎了多少袋现金、搬了多少箱酒送给了那些政府工作人员。”
格局小了点。
作为电影上位不够精彩。中立的角度给他的犯罪生涯加了许多人情维系。总体有点意思,但太平铺直叙。depp的颜值演坏人还是偏高,能算是他中年后经典角色。家庭线简单了。connorlly值得更多挖掘。片尾的处理和配乐是为了缔造史诗感而已吧。指证的两个亲信和一直联系的弟弟。靠2fbi能为非作歹成这样有点扯
把马萨诸塞州翻译成弥撒……不要拿意译当挡箭牌
啊啊啊我好想看本马达搞那个白毛片啊啊
一不小心犯了脸盲
这导演就是那种部部片子都算计着学院派审美口味来拍,这回他又搞砸了,至于约翰尼·德普的表演也还是杰克船长那种端着的演法,他出彩的只是扮丑凹出的造型,扮相倒是很奥斯卡范儿。故事投学院派所好,以反派人物展开,可惜它选择了群像,到最后无论是事件和人物都浮于表面的发力没了情感内核。★★★
所以Johnny Depp还是会演戏的啊 流水叙事黑帮纪实 还是能看的
片子太平庸了。
实在无聊。
算是故事比较简单的黑帮传记片,拍的比较闷,整体叙事很平淡,素材也选了些很生活化的事件,黑道争霸的戏码几乎没有,所谓传奇黑老大仅从本片拍出来的效果看好像没什么传奇的地方,人文色彩比较重一些,剧本的着眼点更多的是放在白毛的为人上面。核心表达点好像是双方的“成也告密,败也告密”,FBI助纣为虐。德普提个演员工会也算不小的褒奖了。
这卡司确实屌!但是剧情稍沉闷
珠玉、糟粕俱在前,难脱窠臼。试图以供词串连人物和故事,最终受制于此,故事不亮,人也不亮,让“一代传奇恶棍”在幕间词般的供述里演起话剧来,精彩度大打折扣。好在腕儿多,演技还能撑一撑。真实故事改编,片尾的影像资料力度强于正片。发小儿还是挺血性的,为故事注入了时代性。两星半。
这样的演员阵容能拍成这样,绝了
德普一生黑
剧情还是弱了点,德普这扮相神似马尔科维奇
题材不错,可惜平铺直叙拍的四平八稳的,没高潮没煽情,差点意思
两个小时被普叔的演技撼动着心灵
黑帮手下纷纷出卖老大换得减刑,唯有身为FBI探员的童年好友守口如瓶拒绝告密,莫大的讽刺。
论德普的特殊扑街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