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喜剧,又不乏哲学和信仰方面的深意,一个想拯救全世界的人的真诚,换来的是众人的欺骗、嘲笑、不屑,他越努力,在别人看起来也越好笑,而他真正能拯救的人,也只有他自己。
这种隐喻值得深思,我试着理解一下:世界上的人分四种:第一种是苏格拉底般的智者、先知,他们参透真相,并且希望拯救众人,希望大家都能活在真相中,不自我蒙蔽,自我麻木;第二种是能够理解这些智者、先知的人,他们内心澄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愿意相信并接受智者的指点,他们也活在真相中,但不是发现真相的人;第三种是装着理解,实则不屑的庸人,他们往往是第一种人的亲人、朋友,以帮助智者的名义,做着智者伪善的追随者。
他们的不屑在他们和真相之间铸造了一堵墙,使他们成为与真相擦肩而过的人。
第四种是芸芸众生,他们不明真相,以看热闹的心态去看智者拯救世界的表演,殊不知自己处在麻木、愚蠢并固执地坚持的状态之中。
纵观影片:第一种人是极少数,他们得不到大众的理解,甚至被歧视,卫仁磊(卫人类)就是这种先知,他们受到启发而参透真相,并且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希望拯救所有蒙在鼓里的人,他的“表演”是真诚的,掏心窝子的,但真正虔诚的或许只有他自己。
第二种人也是少数,他们理解并相信先知的预言,但也被大众所不齿,电影里就是小男孩、奶奶之类的看起来心智不成熟或不健全的人。
第三种人是那些看起来迫于亲情的压力想提供帮助,但又碍于面子不想与第一种人为伍的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面子,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胸怀远没有第一种人辽阔,电影里就是卫仁磊的记者朋友、家人。
他们其实是很可能被拯救的,但因为欺骗地顺从,反而让他们离真相更远了。
第四种人就是那些看卫仁磊表演的人们,他们看着热闹,嘲笑着,其实不知道最可笑的是自己,当真相降临的时候,悔之晚矣。
仿佛听到卫人磊在唱:“因为爱你,我才选择表演 这种成全。
”
最开始知道这部电影是在抖音上看到有人推荐的,于是决定来看看。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马上想到是《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跟《树先生》的表现手法都比较相似。
在《海带》中先用夸张的手法(飞碟的出现)引出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去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我相信导演更倾向于去表达人性的一些劣根性的(就像在对朋友之间关系的描述时)。
比如对于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飞碟),父母的不理解,便会认为你不正常(表达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朋友的不理解,最后导致了被利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缺乏的信任)等方面在讨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烘托了主题。
最后以飞碟真的出现,全民恐慌来结尾,应该总结为:在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年代,导演更希望去鼓励这些为自己心中追求而执着的人,在他们心中种下那一米阳光。
在《海带》中,飞碟可以去表示为一种每一个人所追求的或者拥有的却不被所有人所认同的品质、想法或者是行为。
然后在一个思想高度多元化的年代,在这样一个“能看到飞碟”的人的周边,都会存在一些只相信眼见为实,科学至上的强权“院长”,也会有很多以过来人自称打着“我是在为你好”的“父母”,还有一些笑里藏刀,说是在帮你实际是在利用的“朋友”(主要指胖子同学)。
最后“能看到飞碟的人”就会被这些不相信的人折磨至真的有问题。
然而,当“能看到飞碟的人”面对这众说纷纭的世界时,导演也给给了他们一个保护自己的办法(奶奶人物的塑造)。
或许在面对太多争议,只有拥有像奶奶那样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才能苟活。
从没写过,但也不是水军。
这部片刚看的时候,以为他的好兄弟真的相信他。
但是并没有。
作为一个有过精神病的人说出这种话,放在现实,我们肯定都觉得他还没好呢!
但是作为好兄弟,他还是陪他演了这场戏。
在我看来他的这个好兄弟已经很厚道了,为了不打击他的兄弟他很尽力地去配合他了。
从结尾那段也能看出来,他衣着光鲜在演讲,讲述他的好兄弟。
说他虽然是个精神病,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正常的,只是饱受幻觉的折磨,我觉得他应该是在呼吁大家不应该看不起身体或精神残疾的人,希望大家能有包容与平等。
也许这也可能是导演借他的口来说出本片的主题吧(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这么理解)。
他的奶奶,开头就介绍,奶奶已经完全听不见了。
但是,最后她的奶奶却在最后把海带交给主角。
奶奶选择了相信,但是她为什么不自己也套上海带呢?
我觉得,奶奶和主人公一样,同样是“残疾”人,在我看来,这个奶奶唯一的牵挂应该就是孙子了,在这个社会无法公平地去对待和包容,奶奶最后坐在椅子上选择了解脱,她没有畏惧,因为她的孙子会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
主人公最后说了一句话 地球毁灭的那天,就是他们挣脱枷锁的时候。
这应该就是这个病入膏肓的世界的讽刺吧。
这世上其实没有真正不合理的存在,只有少见多怪,以多欺少的众人(借鉴楼上)。
说实话,看这类电影不能说自己看懂了。
只能说自己看懂感触了那些。
主角演技很不错,比很多演员都好。
导演把精神病者的内心世界观研究的非常彻底了吧,这种电影要耐心看,国产这种电影应该点赞。
表达了很多社会的现象,很有暗示。
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
《海带》20171011国产电影。
有点科幻有点黑色幽默。
男主总让我想到一些别的演员,比如《灵魂摆渡》的男主刘智扬;《Dr.伦太郎》的男主堺雅人。
估计是小成本电影吧,演员都很新,特效很假,最后末日的场景也没做出来就the end了。
(你不然剪辑一段美国灾难片毁灭世界的特效进去也可以啊!
)以下涉及剧透。
如果一个曾经有精神病史的人告诉你世界末日就要在十三号星期五到来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想?
即便所谓的精神病史是抑郁症?
当一个曾经有精神病史的人想拯救世界,又有多少人会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呢?
男主角有个好听的名字卫任磊。
翻译过来就是(为人类)。
场景从他在海上钓鱼开始说起,钓上来的海带中夹杂了一个海带状的外星人,外星人为报不杀之恩告诉了他世界末日的准确时间以及自救方法就开着自己的飞船离开了。
而当片头一过之后,才发现男主的真实身份,一个正在精神病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精神病人。
这种特殊的身份安排就注定了以后人们看待他的方式和对待他所言所语的结果。
不过电影也正是因为男主角特殊的身份架构而让观众产生了一份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卫任磊当时看到的外星人是不是真的?
世界末日和那种缠海带模拟海带飘动的方式到底能不能拯救人类的生命?
这些都是电影一开始就设下的悬念,不到最后一刻揭晓都会让观众带着充满问题的好奇心继续看下去。
其实想知道结果的观众从这里便可以直接拖动进度条到片尾,世界真的末日了,卫任磊和他的304房病友都缠着海带飞上了宇宙飞船。
从科幻片的开头到科幻片的结尾。
不过我会推荐你好好把中间的过程看一遍。
男主想了很多方法来告诫人类世界末日这件事,比如发微博,录视频,找专家教授,找宗教集会,找年轻人宣传这件事。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信了他的话。
本来以为是卫任磊好兄弟的李某,也只不过是通过他这种就算得了精神病也依旧想着拯救人类的精神来写作投稿做演讲,把他当成了一个说教的真实案例。
最后一次的家族聚会上,姨夫讲明了全家的配合只不过是表演,是为了替他治病的妥协。
没人相信卫任磊的话,从一开头就没有。
人类之间失去了信任,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突然想到最近看的《晓说》——高晓松先生录制的一档博古论今的节目——中提到的《三体》的猜疑链。
人类因为可以说谎,所以就会有猜疑。
而卫任磊虽然作为一个人却被划分到了说的话都不能相信这么一个群体之中——精神病人。
人类总喜欢划分出不同群体。
比如专家、教派、80后这些代名词。
专家说的话即便再假都是有权威性的。
精神病人就算说的是真话也拯救不了人类。
结尾卫任磊又被家人送回了那个监牢,最爱他的奶奶给他带来了很多海带便离开了。
一个艳阳天,精神病院里组织了病人表演,似乎是精神病院里来了高层视察。
在众目睽睽之下卫任磊带着他病房的病友飞天了。
结尾让我有种黑色幽默的讽刺感。
当他回归社会的那片刻时间都想着怎么去爱别人,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世人。
世人却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他。
这里又让我想到唐寅那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电影阐述的内涵是极好的。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体会了。
我能想到的这些估计也仅仅是沧海一粟,希望大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让我做井底之蛙。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所有,转载需告知。
20171011晚 射洪伏河
昨晚打开爱奇艺,翻看电影页面时候,看到了这部《海带》,说实话当时心想打开随便翻看一眼,但是不知不觉就被剧情勾住了,直到结束都没有感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部大电影的时间。
今天上班路上,一直在想这部电影的立意和镜头。
有一种细微之处见真知的感觉。
《海带》讲的是发生在海边城市的一个荒诞故事。
画面进入,海面上男主在钓鱼,很荒唐的有了一个和所谓的“海带星人”的对话。
开篇十分钟,作为观众大概都会觉得这就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幻片。
但很显然,导演想要的并不是科幻本身,而是“荒诞”这个点。
男主是个被关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非正常人”。
剧情的第一次转折在主人公想说出自己和“海带星人”的对话, 但排在他之前的病友率先讲出实情后,被当作没有精神病没有康复的症状,被再次推上电击治疗。
此刻的主人公内心其实是非常惶恐的。
他小心的保守着这个秘密,他觉得这这是精神病院的不正常。
他只要出院,一切都是新的,有希望的。
这里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希望。
因为观众在看的时候,也期待主人公的出院,我们和主人公一起认为,外面的世界是正常的。
外面的人是正常的。
剧情进展到第二个转折点是,男主人公的同学出场。
因为主人公发现,家人、同事和这个世界都对他不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就对这个世界绝望。
因为还有朋友。
因为朋友的相信,生活似乎出现了曙光。
家人也跟着一起信了。
这一段也是整部电影中最轻松最充满希望的的一段场景。
剧情的第三处转折出现在所有人告知男主真相的那一刻。
所有先前建立的信心和对肩负的责任感,其实都是被大家看笑话。
此刻的男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再一次彻底坍塌。
他发现所有人的信任其实只是一场戏。
最后的一个转折点是在男主重回医院的剧情中。
在此不和大家透露剧情了。
这四个转折点,从男主自身的境遇着手。
从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到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再到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最后再到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坍塌。
完整的一个心路历程。
他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轻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这代人走出校园,惶恐但又充满期待的走进这个世界。
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倾诉的自己的梦想。
但大家“欺瞒”式的鼓励,再到朋友对自己的欺骗,再到自己所有努力得不到回报。
这和男主的遭遇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故事不过是借助一个精神病人作为载体,完整的讲述了所有的“正常人”、“普通人”的日常。
最真实的日常。
说完故事的立意,我还想讲一讲故事里的一些细节。
男主出院的第一场戏,是全家一起吃饭,家里人劝他认真上班。
虽然每个人都表面上在祝贺男主“康复”,但是大家还是在讨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精神病”的可怕。
这个点其实也是在影射现实生活中的大家对现代年轻人心理状况的误解。
对待抑郁患者像是躲避瘟疫,立马带上有色眼镜,退避三舍。
看到剧情我真的被戳到了。
因为我自己也算是一个长期陷入焦虑的人。
被家人这样去认知,非常感同身受了。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大家对常识的认知。
吃猪心,听专家,做电击可以拯救“精神病”,让他康复。
作为故事的局外人,看起来十分荒谬。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多到数不胜数。
没有一个人是这个世界的例外。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人做为帮凶出现。
我还想说的是男主朋友这件事。
其实到最后,我始终相信主人公的记者朋友,仍然是想要出自真心来帮助男主的。
但他的不信任也是真的。
换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朋友哪里都是。
最后想来说说这部电影的配乐和摄影。
电影用了很多插曲。
欣喜的是我居然听出了海绵宝宝和数码宝贝的配乐。
剧情本身节奏进攻性不强,加上这些配乐还有节奏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因为是在青岛拍的。
整部影片有一种海的味道。
淡蓝色的滤镜,所有的镜头都带着风。
精神病院的镜头都带着明亮的感觉。
镜头的构图也很好,有一些可以直接截图做壁纸了。
希望后期片方能多上一些截图来豆瓣让大家欣赏。
最后电影看似是一个癫狂的荒谬的精神病故事,但是这其实也是小人物的平凡人生。
很多普通人也有大梦想,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拯救人类),但当他们往往在和身边的人说的时候,没有人会相信他们,甚至会歧视他们。
至亲至爱还会“演戏”给自己看。
跌跌撞撞,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这一代人该信任谁?
该坚定什么才是对的?
该如何抉择?
到底是世界疯还是自己魔?
我们每个人没有必要为了社会的进步,把自己搞的粉身碎骨。
把自己是病人的秘密藏在心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海带精来的时候,茫茫人海你会就被擦亮,被标识,拥有一点点不平庸的权利。
差点因为这个中二的设定和海带的配音错过一部还可以的电影,到底是谁病了?
是张扬自我的人还是循规蹈矩的人,尤其饭桌那一句“逗你们玩呢”有多绝望……有多少家长只接受自己的认知,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孩子样子,去束缚了孩子的天真幻想?
知不知道你们抑杀了多少肖邦,牛顿,爱因斯坦,史蒂芬金,斯皮尔伯格,迪卡普里奥?
你们知不知道?!
看的时候真的让我想起了那些送孩子戒网瘾的家长,可悲可气也可怜…
2017年,喜剧科幻电影《海带》 作为喜剧电影,这个片儿算是将将及格了,在烂片涌现的大陆市场也算是清流了,倒是再次证明好的故事远比特效重要。
但是这个特效。。
确实有些寒酸。。
上来也是要吐槽下,男主家的装修好犀利。。
让人感觉都不是一般人家呢。。
奶奶这个角色很有亮点啊,可惜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暗喻?
讽刺?
那也过于含糊了。
(我个人是没有看出什么端倪)但是,说好的话,也只是将将及格的水准,中间拖沓的剧情发展,感觉已经没的可以再尬演的反复折磨你的观影体验,这样的铺垫让人感觉乏味,最后的高潮又如此仓促,不如一出现就戛然而止或者让我们好好体验下他们的忏悔。。
这样尴尬的结尾处理,真是糟糕。
这个虽然老套的题材却没有拍出来,也是非常可惜,中间的BGM也是莫名其妙,抛去表演,又没剩下什么闪光点了。
人性的主题升华倒是瞥见一斑,主要是为了喜剧效果,有点偏离主题,如果有一个刚出精神病院的人告诉你穿上海带跳舞,你会相信吗?
其实错的不是世界,只是主角自己。
--我是海带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还算有点意思,不过挺牵强的,无聊的时候乐呵一下,倒是还算可以了。
这世界需要离奇的想法吗?
这世界需要荒诞的怪人吗?
电影《海带》在欢声笑语的剧情背后,也向我们揭示着一个真理:存在即合理。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恰恰是提醒人们包容与平等的可贵。
人们怀疑,轻视,却又爱护,担忧。
外星人,精神病患者这样夺人眼球的元素,紧凑而引人入胜的剧情,都是电影的卖点。
但是,对人性的探索与剖析却也同样精彩,使我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这世上其实没有真正不合理的存在,只有少见多怪,以多欺少的众人。
当然,不单是剧情,这部剧在制作上也绝对超水准,在我看过的网络电影中更是个中翘楚。
无论是演员精彩真实的演技,还是震撼炫目的特效,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很高兴有机会观看这部电影并且与主创们互动,真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
写个评第一次写影评,旨在解释下许多看不懂或者觉得无聊的观众和我对制作团队的吐槽。
1、弹幕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从头到尾都有人发看不懂,看不明白,不看了等等,说不看的 拜托你别看到电影都快完了再发行吗,你们居心何在?
看不懂看不明白的其中可能包含两种人,年龄较低人群和对宏观事物不感兴趣的人,这些人不能说不好,只是他们关心到的事物和接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对于他们的评论不必太在意。
电影其实想表达的意义比较杂乱,有关于人性的,关于到底谁才是精神病的,关于环保的,关于弱者和强者的,想要讽刺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让我感觉除了年轻气盛的“愤青”文艺青年之外,没人能写得出拍得出这样的电影。
很好,开头很好中间较平淡,结尾有两处大爆发,差点哭了,因为触动到了我,拯救人类,关心社会,何尝不是我在某些时刻的“中二”想法,这样的文艺团队才能拍出这样的触动80,90后心灵的的电影,大导演已经不屑于拍或者已经拍不出或者就压根没有这个创新和思维拍出这样的电影的能力了。
这就是代沟,我们的时代需要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导演,电影中的许多配乐听得出也是用了心思的,平时没少听虾米和网易云吧,我的加油我感觉不算数,假如你们愿意听,我还是想比较伤感的说句加油。
虽然很难。
未来之作,有寓意有深度,而且还是在科幻这一国产近乎空白区上进行创作,非常值得鼓励,90后年轻的导演却有不俗的水准,这才是国产电影的未来。男主邓飞未来可期,群演表现也很好,画面构图,立意叙事,配乐运用都很用心。它值得让人抛弃其他电影的评分标准给予鼓励。
没有过分夸张,刻意讽刺的部分,感觉就是现实中会发生的。制作组没有刻意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想很平静地讲完这个故事,加一点趣味性。片子里没有特别傻的人,都是普通人。如果你告诉我缠着海带跳舞能逃离世界末日,我也不信。我更想知道被飞船接走后会发生什么,要是被外星人做实验,还不如和大家一起。
太模式化
配乐真的是亮点,表演也可圈可点,可以看出导演水平有限,剪得很乱,客观说只值3⭐-,但感觉豆瓣人对华语科幻片实在过分苛责,所以加一星来拉高评分。
海带星人
不工作就容易胡思乱想
想法不错,完成度还是不够,部分段落有点尬。好在结局的情绪渲染还行。
隐喻意味浓厚,最后的结局看着真是爽快,BGM配的有点意思,不知名的主演演技不错。
碌碌之恶,平凡之恶:“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半是蠢,一半是恶”……PS.剧情软榻是个问题,但电影内核坚挺,立意不俗,更标志着90后手握导筒登上舞台…
创意尚可,制作太粗
幼稚的剧情,幼稚的具有报复心里的导演
哈哈 好玩
结尾再来个精神病人的YY
魔幻还是现实
个人感觉,完成度还是挺高的
一个正常人类都会认为他是精神病。
对于电影人来说特别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有想法但是没才华。
杨叫兽跟冷漠的你球人全部炸了,爽!
如何让人相信一个精神病人的花?剧情愈发精彩,最后五分钟全片升华。
这大概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世界末日”这个概念?制作粗糙,但值得鼓励。男主角为了拯救地球,宁愿是自己疯了。我觉得,如果中庸得和所有其他人都一样才能叫正常,那我宁愿自己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