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是不会被时间所改变,自私,占有欲才会怀疑已经拥有的爱情,才会摧毁爱情,最终毁掉自己。
如果是真爱,女猪脚怎么会不记得不熟悉他的一举一动或是他的眼神或是他的气息或是他的习惯呢?
又怎么会愚蠢到,把任何一个出现在她视线里的男人认作是整形后的他呢?
又怎么会用那么笨的办法,去试他们的手的大小了,结果不是照样什么都是不出来吗?
因为她从来都不记得他的手是什么样子的。
你以为那个爱着你的男的是你啊,会像你一样愚蠢,整形后在故意出现在你的视线里,勾引你诱惑你,再毁掉爱情啊。
你想多了,你太自恋了,你太虚荣了,你整个一神经病,你并不是那电影里的那些人说的那样你太爱他了,是你太想占有了。
我不明白导演是怎么理解这种爱情的,居然在电影里安排出那么多的那句“她太爱你了”,还有那么多的对身边那些各种男人试探,简直是狗屁,导演太水货了。
因为从来没有真正的爱过,付出过,只是想一味的被爱,占有那个爱着她的男人的爱情,才会害怕失去他,担心时间的过去他不再爱自己,才会想出这法子最终把自己弄得不人不鬼,无法自拔,也害的爱他的人痛苦不堪,为她做一切改变而意外地死去。
在我认为结尾有点黑色幽默,破烂的脸,四分五裂的爱情,无尽的恶性循环!
电影的浓烈金基德色彩 看似荒诞却又真实的残酷 鬼才就是鬼才 喜欢他的这种电影语言 时空的错乱轮回 大胆的不合理假设 或说这种电影寓言 时间改变了什么 是容颜 记忆 性格 或是其他的什么 而谁又能在时间中保持不变?
金基德又一次证明了他是韩国电影史的奇迹人物
你厌倦了我的脸了嘛?
你要找其他女人了吧?
那我换一张脸重新回到你身边好吗?
爱到极端,爱到疯狂。
只看《时间》,一定觉得导演金基德很关心社会问题,向全世界提出了整容这个严肃的话题。
但是,系统看过他的影片的影迷会知道,金基德只是在重复诉说他的情爱观,整容是个容器,是个工具而已。
他还是在描述一种偏执的狂烈的互虐式的边缘情感。
与他以往的影片确有不同,改变沉默不语的空白,而是正常数量的对白,启用了陌生的演员,拍摄场景也变化多端。
但,还是有一汪水,还是有执着的眼神,还是那冷飕飕的基调。
看完后背脊发凉,毛骨悚然。
故事很简单,世喜和男友智宇交往了两年,热情归于平静,她发现智宇会贪看其他漂亮女孩了,嫉妒让她发狂。
她把一切归咎于时间让对方厌倦,她要让男友保持新鲜感。
有一天她忽然失踪,半年后,以一副全新的脸孔出现在智宇面前。
虽然智宇和她在一起了,可她发现智宇爱的是从前的她。
她开始痛不欲生,心像要爆炸一样。
当她戴着世喜的面具与智宇相约见面时,智宇完全崩溃,他不明白他深爱的女人怎么会用这种方式来理解爱情。
最终,智宇也选择整容,让世喜半年后去寻找他。
结局是悲剧,在寻找过程中,世喜仅仅凭着十指相握的感觉来确认,却一次次认错,在焦灼的等待和挫败里,世喜走向疯癫。
当世喜在绝望之际再度走进整容医院,要求再换一张脸时,她漂亮的脸蛋已经失去了所有神采,那样苍白的神经质。
她已经疯了。
而智宇真的死了吗?
就算没死,心也死了吧。
这样的爱情,几度看着揪心。
我不想说整容该不该,仅仅让个别部位变得漂亮,似乎也无可厚非。
要讨论的是爱情和时间。
每对恋人都会经历时间的冲击,时间流逝让情感淡化,如何保证爱情的长久?
依靠新鲜感又能保持多久?
真正投入爱过的人或许会明白,我们能做的绝对不是保证爱情的不变,而是在爱情转化为亲情后的依赖感的维系。
不要疯狂,而是温情脉脉,用相互扶持来牵住两人的心。
凡是疯狂的没有好下场,都是短暂的传奇故事,绚烂颓靡,终至两败俱伤。
以一个人的一生来讲,无疑是细水长流更喜人。
金基德应是批判偏激的方式的,因为他设立的都是悲剧。
但,他会一再选择极端的题材,肯定自身带有这种倾向性。
他试图抗衡失衡的倾向,用电影来宣泄达到平衡。
人们在期待金基德的转型,认为《时间》是契机。
我想他这第13部作品并非改变,实质的内核没有变。
对于喜爱他的人,不需改变,仅仅延续即可。
我们沉迷于他的空镜头,他的沉默,他的残酷,他的一针见血。
多闷骚的题目,我好得意啊,它脱胎于尤瑟纳尔的《时间,这永恒的雕刻家》……毫无疑问,时间有多重人格,且善用障眼法。
我对金基德缺乏热爱,尽管他拍出了叫我澎湃而沉默的《空房间》,可实际上,他很少能打动我(《空房间》算例外好了)。
年前看了《撒玛丽亚女孩》,十几岁的光洁身体们试图救赎几十岁的肮脏灵魂们,我始终记得那个女孩儿跳楼之前着纯白内裤跃上窗台时的那一回眸、一轻笑,妩媚到幼稚,我这一沟死水,确实在那时候波动了那么一小下,再有就是某嫖客拒绝探望垂死女孩儿的时候,又波动了一小下,而后就一丝涟漪也无地平静到剧终…… 金基德,他似在追求一种貌似淡然的撕心裂肺,可我总看到些惺惺作态的痕迹,没有表达,没有流露,除了男人的猥琐、父亲的愤怒,似乎,每一个动作,总在为了动作而动作,每一个表情,总在为了表情而表情。
刻意透了。
这让我想到某些弄巧成拙的所谓文艺片,总在为了情色而情色,总在莫名其妙脱衣莫名其妙野合,没有缘起,没有过程。
蠢透了。
我始终认为《撒玛丽亚女孩》是他大大的败笔之一……嗯?
得奖了么?
什么奖啊?
管他什么奖反正我不认。
综合之前的《漂流欲室》、《弓》,等等等等,我总结了他的特点:血肉模糊。
血肉模糊可以是总体的血肉模糊,也可以拆分为三部分来理解,一为血,二为肉,三为模糊。
一二为镜头,三为情感。
尽管他习惯极端,比如他的男人总在杀人他的女人总在做妓女(《空房间》又是例外,《空房间》形式上的极端集合于沉默……看嘛,我喜欢的总是他的“例外”、他的非常态,看嘛,我说我对他缺乏热爱是有根据的),可他并不锐利,真的,他充其量只能算奇巧。
缺乏热爱,却总旺盛着好奇心,等他的新片;一点儿都不矛盾,我只是太想知道他又拍了什么怪东西。
时间过得倒快,2006年,他公映《时间》,我擒住盗版DVD如狼似虎扑上去,并再一次确认了我对他的不待见。
我可以不喜欢那个女主角么?
成贤娥,貌似,她现在很红,《爱人》拍得异常辣呢,大篇幅展示了她的曼妙身体迷蒙眼神,颇有点儿个人秀的意味,包括之前的《红字》,她戏份不多,可多数时候裸着,要么就湿着,我总觉得导演在欺负她(插一句哈,有人看过《夕阳天使》么?
就是舒琪莫文蔚赵薇合演的那一部“中国版霹雳娇娃”,某次长途旅行中大巴上的VCD,一来一往,我碰巧看了两遍,深刻体会有二:一,美女打架真好看;二、美女穿很少打架怎么那么凄凉……其实莫文蔚跟赵薇还都穿得挺正常的,就舒淇,一堆布条儿似的。
剧中,她与赵薇演姐妹,二人有一通浴室里的胡闹,我注意到赵薇穿的是四角裤,她啥都没穿,就那么窜来窜去,只是镜头把该躲的都躲了,末了闹完了,她回身裹了个浴巾,摇摇欲坠……我当时就感觉导演居心不良,时时处处提醒受众,这女人拍过三级片哦……舒淇得金马奖的时候能不哭么?
你说她这些年过得多憋屈啊,人家烟花女子有钱还能从良呢……不好意思,插了N句)……身体是她资本,可我实在不喜欢她面貌,笑起来嘴歪其实也不算缺点,关键是她那眼神儿,摆到哪儿都是一成不变的暧昧,忒腻味。
不客气地说,这是典型劣质花瓶的表情,其恶俗程度几可与杏眼圆睁惊声尖叫相媲美……嗯,其实在《时间》里她也不是没有杏眼圆睁惊声尖叫过。
不过公平讲,这回成贤娥同志还是有进步的,有一个镜头是她心灰意冷冲镜头不阴不阳地笑,看得我都发毛了,算震撼吧,于是我认定这个表情非同一般,总还是有些内容,有些力量的…… 以上废话敬请略过,现在我正式开始说《时间》。
它还有另一个译名,叫“谎颜”,是延伸了影片内容意译来的,我以为更淫巧些。
三年,女人以为此恋情已然算得上马拉松,认为男人已经彻底厌倦了她,遽然自男人的生活里消失,去做了全面整形,六个月以后,她带着漂亮脸蛋(我不觉得漂亮哈)以陌生人的面貌重新出现,以自作聪明的新鲜感不断刺激男人,床,又是床,又是曼妙身体迷蒙眼神,可诡异的是,男人的身体不停背叛,精神却无比忠贞,口口声声“依然”爱着他不辞而别的“前女友”……其实这六个月,男人一点儿也没闲着,集体约会、伙同狐朋狗友公然嫖妓,简直无恶不作,他却还有脸讲“依然”。
可见时间的长期磨蚀并未将欲望风化掉,反而在催发它,某一时刻,负负得正,厌倦加厌倦,搞不好就是所谓留恋。
其实女人先前所以为的“厌倦”至少有一半是针对时间的,她那张无奇的脸,实在无辜。
“留恋”这一假象,掺杂着旧爱的习惯势力,汹涌而来,笨女人立时感动,并开始了无比自恋地无端自怜。
现在的问题是,脸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张了,我们要怎么办,时间要怎么办。
无疑,相对于你我有限的生命,时间总显得没完没了,就好像因为我们看不到银河系外面,于是总也闹不明白,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所谓永恒,不过是我们到死也看不到它死掉、并且不晓得它到底会不会死掉的一个老妖精,而时间,永恒寄生于人类腰腹、面目、骨髓、大脑皮层,加速稀松、老迈、厌倦、忍无可忍……终点,我们慈祥回望,指望它来送终,可它无色无味无体无形无意识无感情,绝非我等同类,时间,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它只是上帝的玩笑,只是被神施了魔法的,蚂蟥或者黑洞的,寄生胎。
它永恒吸食。
我们被耍了。
男人女人,统统被耍了。
怎么办,时间不会告诉我们,我们只能自作主张。
于是女人自作主张地换了脸,于是男人在知晓真相之后同样自作主张地……也换了一张脸——他毅然决然找到那个整形医生,来了个以牙还牙。
他竟然这么办了。
悔恨异常的女人在这新的,等待的六个月里,于茫茫人海中不停遇见男人,每遇见一个都天真地以为是他回来了,却又同样于交谈抑或交握的瞬间发现,不,不是他……她甚至已经在某个房间焦急等待某个男人从浴室出来却又崩溃于一本插满那个新男人从小到大按部就班完整性极强的全套照片的相册之前,不对,又不对,于是逃,狠命逃…… 逃与追,是这对男女的基态,当后来女人终于找到男人的时候,男人依然在逃,女人依然在追,我泼辣的母狼姐姐看了一定会骂:都爱得死去活来了,好不容易重逢还不快抱起来啃,玩儿什么猫捉老鼠,吃饱了撑的啊。
结局倒是震撼,在一追一逃中,男人不幸给呼啸而过的车撞死,我们与女人,都未来得及见到他的新脸,车轮下,又是一团血肉模糊……我终于惊心了一下,多半是惊心于转折的意外,这一惊,犹如整形医生手术刀下漏网于麻醉之外的颤抖……嗯,就是这时候,成贤娥杏眼圆睁惊声尖叫了。
于是我恢复了平静。
姜文讲,一部电影是不是好电影关键看它是否能使人兴奋。
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于我,算不得好电影。
警示:太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构筑,正是彻头彻尾的毁坏;推敲:爱情于时光之中的弥散能否依靠不择手段的拼争再被寻回;提问:我们总在刻意改变,意图完美,我们改变衣着,改变神态,改变语言,甚至改变自己原生的脸……我们是否得不偿失。
这种种,是否主旨?
我不打算追究。
追究出来的结果常常只是一厢情愿,当日刘镇伟见到他人对于《大话西游》“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评价,还不是一头雾水。
我们的原则是,只看谜题,不问正解。
况且,你若讲不出,金基德反而高兴,他有血有肉有模糊嘛。
而如果他真有心探讨整容手术对韩国社会的深远影响,那,算他半个清晰。
我始终认为他对他的主人公缺乏体解,他始终极跳脱地,站在圈外,他的主人公在戏中九死一生的时候,他不批判,也不悲悯,只是远远观望这一场滑稽的,皮影戏……他在我脑中的意象,是一张刚硬的、冷笑的脸。
我假想中的麻木不仁。
刚硬的脸就这样模糊下去。
我不喜欢的面目。
近日读到英国批评家戴维·达契斯的论调:悲剧家总是想参与、分享这个世界,得到他应有的一份,时时意识到他在世界上的位置,具极强占有欲;反之,喜剧家放弃了这世界,不要他的那一份,退为全然超脱的旁观者,不再顾念他在人间的一席之地了。
(整理自郭松棻评木心散文《喜剧·彼岸·知性》)生搬硬套下来,如此,金基德是个喜剧家了?
可也太不像了,除了《空房间》(又除了《空房间》),还找得出“喜剧”来么?
又或许你认为《漂流欲室》里划破下体的鱼钩是一种对欲望抑或母性的嘲讽?
爱默生讲:愚蠢的人祈祷,天才是轻快的嘲笑者。
天晓得是否是我这个愚蠢的人意味不了他“轻快的嘲笑”。
他的“不投入”对我来说非常地不安全,我甚至怀疑过他的诚意。
最不意外的解释是性别差异。
天哪就让我永恒祈祷。
不是不注目,只是不喜欢。
不喜欢于是有理由吹毛求疵。
时间流驶,两小时,男人已经搭了一生进去。
爱不爱的,我懒得讲了,金基德的惺惺之态有如痼疾,出现得毫无意外,我实在不觉得“爱”是什么主题,道具吧,还是打磨得不太灵光的道具,有些微生硬,极端一根筋;讲风格的话,总觉得,这般疯癫的编导,找乖巧的韩国人来演实在扭曲(不过整形之风盛行这个大背景倒是选得恰当),有一法国片儿,叫《两小无猜》,好看极了,那对男女比他们疯癫,比他们狂热,比他们还“吃饱了撑的”……《时间》总给我一种错觉,一群韩国人,在演法国事儿;而且动不动就上床的习惯实在不适合在韩剧里演了二十多集还不好意思牵手的恋人们,倒像咖啡与床仅隔一英尺的意大利作派。
总起来说这一片金基德拍得很国际主义啊,亲欧亲得厉害。
哈哈哈。
不过对于他在本土卖不好的事实,我一点儿都不觉得奇怪,韩国人的口味是《我的野蛮女友》、《假如爱有天意》,非要加些厚重进去的话,就是《王的男人》,在一派温暖而调笑的光影里,金基德实在是个异数。
我喜欢异数,比如朴赞郁,但是不喜欢金基德——无疑,他是我的,异数中的异数。
倒也不是死活看不明白他——我也会如同他的某粉丝一般,看完电影没话,一郁闷郁闷半天,只是他认为他是被“击中”了,而我,认为我是被“玩弄”了。
他的人物,生活状态边缘,思维方式单线,总叫我想到草履虫那样的单细胞生物,简单到没有线条。
人文关怀之一种?
或许。
这样的人物自有其迷人之处,只是我不喜欢……再加上我对他“面目”的种种猜疑……似乎注定,我得一直这么若即若离下去了(说白了就是:焦心等他出片,出了,又埋怨他拍得不对我胃口,本质上就是贱……自知中)。
又或许,仅仅是表达方式上的不认同呢,可恰恰,又是他的表达方式,一直在吸引我。
那么,既然时间这个永恒的寄生胎如此奸猾狡诈无所不能,我不如再静心等等,等待金基德的下一部怪东西,看他可有改变,看我可有倒戈。
PS.有兴趣没喜欢,这态度算不算暧昧;嗯,无数人讲他作品“有力量”,其实我也不是觉得他无力,他次次都能把我弄郁闷了他怎么会无力,我只是不爱他冷硬,有时我特别希望他是个女人;见仁见智的事儿,喜欢金基德的人类尽可以来讲我没有品位,我一定乖乖承认,并且继续等他的下一部:) 不过我更得承认,金基德很敢,并且极难得地具有非凡想象力,镜头奇拔而丰沛……不然我等他做嘛?
時間是讓人憂慮的,它帶來了一切事物的不確定。
折磨人的不是愛或不愛,而是在時間裡漂浮的愛。
對著我這麼多年,你厭倦了吧?
——你會多少次這樣問。
然而你的內心知道,經過這麼多年,我依然只迷戀你。
其實和時間有多少關係呢?
誰也不能逃脫時間的魔法。
但是,愛也許更是心靈狀況的返照。
消失半年,用陌生的容貌出現在戀人的眼前,這種深切的痛只有順熙自己能夠瞭解。
她不是為了測探智友的心,她甚至只是想以此讓他再次象初識時那樣愛。
智友是一直愛她的,在人生最孤獨的時候,他的心也只能被她佔據。
然而她從前不曾確信。
所以她比從前更悲傷,所以她的手握著他,就象自己手上的一陣痙攣。
智友的易容和她是不同的。
順熙的改變如同對生活的撞擊,卻被愛情的柔軟緩衝,用舊的臉孔來對待戀人的新模樣在心理上是很難承受的。
所以他將用半年,來喚回他們的記憶,那會是一場新的愛情嗎?
那只是一場迴圈的追尋?
順熙遇到了很多男人,她只是在尋找這個不可代替的戀人。
他們看過潮漲潮落,在雕塑上相擁,手掌上的階梯指向遙遠的天際,静静存在。
他們愛得太深,以致無法用過去的容顏相互面對。
即使那個死去的男人不是智友,在她的一生中,這份遺憾和悲痛也是永留心間的。
有一段話和它有著古怪的貼切之處,如同隱喻。
也收錄在此:這一個總是通過另一個在迴圈的運動中流動,他應該審慎地追隨其物件的迂回路線,並在一種發現的精神中,作為一個螺旋而穿透其夜晚。
(抱歉忘記出處了)
记得一位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常说的话,无可奈何之时,学着把一切交给时间--Table it for a while, and time will tell.两年。
恋情日趋平淡,爱不再是口中的誓言,情不再有懵懂的心跳。
时间磨平激情。
人也企图逃离。
当女人用尽全力爱一个人的时候,自我就成了上辈子的事。
古时女为悦己者容,今世仍存为爱痴狂。
女人永远是心思细密的动物。
对视一瞬,即从眼神观出爱意是否如初;一握手感,便知心思有无异念。
她疯了,为了获得爱意长久,不惜忍受剧痛换新颜。
切肤之痛半年即逝,而心中的失落需要医治多久?
扔了照片,换了公寓,变了脸孔,半年光景,世喜变成思喜。
不忘旧爱,难拒新欢,痛过之后,一晌贪欢,智宇何去何从?
海边如故,雕塑如初,一样的男女,相似的合影,有没有相同的爱情?
如果爱是灵与肉的结合。
为什么容颜的角色在影片中举足轻重?
原来脸变了,心境就变了;相变了,情变了没有?
为什么脸变了,她就一并摒弃曾经的一切?
旧照片和老号码。
为什么脸变了,他就辨不出熟悉的声音、双手和身体?
爱到最终更是不顾一切。
她在乎他究竟爱谁,相处2年的过去的她,还是似曾相识的如今的她。
她对着熟睡的他无可奈何,只有一记耳光才能传达心中的焦虑与疑惑。
她比较着半年前后的自己,自我嫉妒又自相矛盾。
不论他中意哪个,另一个总是咬牙切齿痛不欲生。
如此这般,精神分裂。
至此,我思忆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子,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两张脸一段感情。
一张脸一场命运。
时间能否拯救的一切,时间是否解释一切,时间是否承认改变,时间是否承诺永远。
如果无法面对,就再回到初次整容的地方,再换一个心境,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
有没有可能,一对爱人因为太爱,而忘记了面孔。
当他们长吻之后,他们可以喘息着面对对面那不熟悉的脸孔,而心里还是把他当原来的他。
他们可以压制心底对陌生脸孔的新鲜感,压制跟陌生人亲近的偷欢感,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跟过去一样。
但是一旦他们分开了一小会儿,他们如何从滚滚人流那些脸孔下分辨出哪具躯体的内里,藏着他们的爱人?
金基德导的时间。
也许讲了一个这样的好故事,同时又一次发现女人的嫉妒之心多可怕。
我 想我可以理解那个女人,跟男友分手,然后整容后再让他爱上作为另一个人存在的自己。
每个女人在时间的洪流中,紧紧抓住她们的男人的时候,都会在想,这样的 情话以后会否重复给另一个女人,这样的身躯以后‘会否被另一个女人取代,她们甚至很想知道,他在另一个女人面前,是怎么提及自己的,是说很爱自己,还是隐 瞒自己的存在。
她们很好奇,一段爱,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怎么变成几句话这样既抽象又符号化的东西。
只是女人没有预料到,男人到一定的年龄,就会突然觉得追求肉体的乐趣是那么乏味,男人开始变得需要从心里去爱一个人。
她们更不知道,男人可以喜欢很多女人,却只能爱一个。
是时间还是脸孔隔阂了爱人之间的熟悉。
你有勇气说你会永远爱一个人吗?
抛却了脸孔身体的,深入灵魂的爱一个人。
或者说人最真实的,其实是外在的皮囊,脸孔?
最后那个整容后的男人死在车轮下,那个固执而并不讨好的女子终于崩溃,她到低爱的是灵魂还是躯体,自己也没搞明白。
而如果他们真的如新生的两个人相遇了,他们在陌生的脸孔之下,寻得到那种熟悉的亲吻吗?
抑或是他们真的就不会再相遇了。
(汗。。。
此片又构成了强有力的,劝我不拍拖的理由)
详细内容见:http://blog.sina.com.cn/u/4b02e88a010005yv节选内容:金基德的作品喜欢以极端的方式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许这样的处理方式才能烘托戏剧的冲突,也才能放大问题。
爱与不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每个恋爱中的女人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爱不爱我?
你有多爱我?
虽然明明知道答案,可还是要一次次的问。
在一次次的问与回答中得到满足,得到安全感。
总是奇怪为什么人一旦恋爱,就变得弱智,两个人每天在一起,说一些无聊的话,发一些无聊的誓,还乐此不疲。
可一旦自己恋爱了,也一样智商变为负数,把肉麻当甜蜜,把无聊当有趣。
是谁说过,爱情总是输给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女人不再问:你爱不爱我?
从知道问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开始,热情减少了,或者理智,或者神经质,爱情向两个方向发展,亲情可以长久,可以升华。
可是如果没有爱情,亲情没有建立起来,恋爱中的两个人还剩下什么?
怀疑,总是带来伤害,伤害让我们自我保护,让我们封闭自己,也让我们再去伤害对方。
这也是为什么“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情到深处人孤独,曾经以为独一无二的爱情,在短短的时间抚过后,面目全非。
说得有点远了,世喜和智宇,都深爱对方,可是没有为爱找到出路。
在痛苦的挣扎后,世喜决定整容,这个极端的方式彻底毁了两个人,导演在这里想抛出一个问题:相貌在爱情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中国人说:女为悦己者容。
很多男士当着自己的GF偷瞄辣妹流口水。
可是在爱情中,真的喜欢一个人,应该是喜欢她的一切,包括她不太完美的容貌。
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或者说在爱情中盲目的人不懂。
智宇发现了真相,也决定整容。
对于这个极端的方式,说实在的,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报复。
你为什么可以改变父母给你的容貌,我也要改变。
你为什么可以失踪再不声不响的出现,我也要让你在茫茫人海中等待和找寻。
失去你,我有多痛苦,你也要体会这样的孤独和苦痛。
爱人,是最残忍的敌人。
在金基德的作品中,无论是坏小子中将爱人变为妓女,还是这部作品中,改变容貌,爱情,真的是一种致命的武器,自己的爱人,深爱你的人,拿着这武器,伤害你,也伤害自己。
智宇死了,爱情还活着,这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还是输给了时间,一点都没有留下,就算是爱人的笑脸。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是否真的是谋杀爱情的凶手?是否那些所谓的爱情真的敌不过时间?女主角在和男友相恋两年,爱情里渐渐少了激情少了当初的新鲜感,女人的敏锐与小心眼,使她心生惶惑她爱他,他爱她,但是这并不是很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她开始自卑,开始悲伤,开始疑惑,开始疯狂...她在爱的前提下失去了理智伤害着男友同时也在伤害着自己头上蒙着被子的她无声的哭泣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因为爱情的无力感,因为对爱人的在乎她做了整容,对医生说,我不要漂亮,我只要一个全新的我恐怖心寒的手术过程阻挡不了她坚定的信念男友突遭爱人的离去,痛苦不知何由,半年的时光使他孤独以至另觅新欢可暗处时时陪伴的她却一次次破坏直至遇到另一个全新的"她""她"身上有着她的影子,深深的吸引了他他对"她"的眷恋日益升温,可是他深爱的却还是原来的那个她明明是自己想要的,为什么心那么痛深深的夜晚,她在无尽的海边哭泣有一天男主角终于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感觉受到了欺骗和玩弄为了报复他决定也去做整容手术,让女主角去茫茫人海中寻找面目全非的他极端的爱与恨,终于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划上了句号可是这样的故事却还是依次上演...
时间让我们没有忘记爱,但让我们忘记了去爱谁。
爱情有没有有保质期?
爱情如何可以抵挡时光的流逝?
是否凭借外表的改变就可以让爱情经历时间的磨砺而不褪色呢?
新鲜感一过,还爱么?
故事就像麦琪的礼物一样,面面相觑的发生了。。。
借助整容变成另外一副样子,而不再是自己。
在极端的爱与恨背后,在伤感与无奈背后,时间早已匆匆时间会改变一切,我害怕时间。
过了多长时间,随着时间流逝,时间把我们变的都不认识了,我拼了命的找你唉。
但你会牵我的手,很适合。
时间像酒让人醉。
最后面对时间我只能苦笑不得。
赢不了的时间。
感谢消逝的时间。
时间改变了一切,时间让我们没有忘记爱,却让我们忘记了去爱谁,让我知道我还爱你。
ps:花絮由于拍片经常惹来争议,导演金基德表示"以后我将放弃我的电影在韩国国内的上映权。
如果想要上映我的电影,到时可能需要进口。
"而《时间》在国际影坛享有声誉,其版权已销售到了30多个国家,在国际上有着极高的威望。
但因电影存在众多争议,始终没能得到韩国国内的上映许可,电影的首映等于是遭到了封杀。
对此,电影进口商表示,"我们作为电影进口公司,一直致力于国内艺术电影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进口过众多的国外影片,基于这一理念这次我们决定进口金基德导演的电影版权。
"由此《时间》上演了一幕韩国人进口韩国电影的新鲜事。
pps:用我双子座的怀疑态度去想,我怀疑后面这个女的真的是世喜么?
pss: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
金基德 (Ki-duk Kim)
韩国女人真够丑的。。。发自内心的感叹。男人也丑,而且是那种别具一格的丑 = = ,整容也要多元化学学人家日本吧
从别人家垃圾桶里捡来垃圾碎片拼凑在一起 这就是金基德的电影
整容大国居然敢拍这种电影。因为是金基德拍的,所以没看懂。
金基德的电影无论节奏怎样,都能让你坚持看到最后,因为你总想知道这逼到底要干嘛
又见一个轮回,虽然以整容为题材较有新意,可是却少了很多金基德电影独自的标签,可以说缺失,也可以说突破,终究还是看故事。
这是我认为金基德最垃圾的一部片子,从各个方面看都是很垃圾的,是不是真是金基德拍的?
2006的新片.过于阴暗
男人的整容再次看到了金基德的极端,接尾的环形叙事更曾加了思考空间,其间的叙述有失真实,形式上向现实靠拢的改变,骨子里还是金基德的反常规思路,深究剧情思维陷阱重重。因果难辩的错置,源于谎颜下迷乱的欲求
结尾的风格犹如坏小子照片那段意味深长,老金每部电影都在情欲下探讨人性,开头整容那被恶心到了,面具那被吓到了,尼玛跟惊悚片似的。
也只有女人才会做出这么自虐变态的打着爱情旗号的愚蠢事!
影视理论批评最后一节课。精神分析。拉康,镜像
如果想留住一个人的爱是这么痛苦的事,那么,爱情从来就不会与幸福有关联了~还有信任,我知道,没有信任,那么会害死自己也会害死自己所爱的人。
当猜疑成了爱的中心,爱就变味了~ 爱情真的不应该是这样的~
看点是整容手术的过程,很真实。演员不好看,剧情不吸引我,但是题材选的挺好。女主太不相信男友了,醋意太浓,太小心眼。
真是超爱这个海报。我很讨厌太形式化的电影,觉得很作做,讨厌歇斯底里的表演。但是又很喜欢这个立意。我们都很容易因为颜而喜欢一个人,但是如果曾经喜欢的人完全变了相貌,就算是变美,我想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吧。所以我们具体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P.S.我有轻微脸盲证,好几个演员分不清。。。
看金基德的电影有一点爽,永远都不怕闷,一旦开头就恨不得一口气看完。。。
金基德以整容现象为切入点,展现虚幻与真实的两面。整容后的生活是虚幻的,金基德想讽刺的是那些妄图用整容来达到对生活产生新鲜感的人,而现在与过去的连接,或许才能感受真实的存在。但当虚幻与真实相遇,也很难说哪里是虚幻的,哪里是真实的。
太失望了
真正爱一个人时,四面八方也是你,上天入地也是你,佛也是你,魔也是你,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为了一个所谓丧失爱情新鲜感的男人,拿自己的身体换取他的爱情不值得,而且也不持久,这样的爱情你终究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