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题为 ”当你老了”,诗中写到:多少人曾爱过你容光焕发的楚楚魅力,爱你的倾城容貌,或是真心,或是做戏,但只有一个人爱的是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我不以为然,诗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热烈是短暂的,浪漫的情绪也是不稳定的。
当时的叶芝只有28岁,而他的女神毛特冈妮芳龄27岁。
何以来的年华已逝去,两鬓斑白?
诗人的真挚情感固然可爱,才华横溢固然可贵,但试问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多少人是会真真实实地爱上一个长期与地球引力抗争,松弛,下垂,黑斑爬满全身的老太婆?
至少诗人他没有,年轻任性的毛特嫁给了别人,却不幸遭遇家暴,颠沛流离,当两人历经艰辛最终走到一起时,却没有持续一年半载。
叶芝冷静的写到:the tragedy of sexual intercourse is the perpetual virginity of the soul. 是啊,诗人柏拉图式的爱情怎能经受真实肉体的冲击?
如果烂漫的诗人是有能力美化“老了”的结果却无能受用”老去”这一缓慢过程,那么其他艺术家又会是怎样?
讽刺的是天才艺术家似乎都去得早,不论他杀还是自杀。
梵高惊世骇俗地活了47岁,济慈,雪莱,拜伦没一个活过40岁,莫扎特死时才35岁,伟大的电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27岁死于毒品过量,而被爱人抛弃歌剧女王卡拉斯离世时不过54岁,大家都把她作为传奇。
越早死的天才似乎更能得到大众的青睐,所以古人有句“天妒英才”,西方有个27岁俱乐部。
粉丝们似乎把“早死”这一结果与艺术成就直接挂钩了,悲剧似乎更容易写成传奇。
每年的4月还有大量歌迷为Kurt Cobain烧香,为张国荣放“为你钟情”。
同样技巧非凡的花腔,心碎而去的玛利亚卡拉斯似乎比活了差不多100岁的琼萨瑟兰赢得了更多的赞美与爱慕。
对于那些进入古稀耄耋之年的艺术家,我们似乎都更愿意将他们遗忘,如果其中有不服老者,人民甚至会表现出厌恶。
看看保罗麦卡特尼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记得奥林匹克开幕式,我在外培训和几百个同事一道在礼堂里看直播,他一出场,大家就嘘他,结果他走音了,大家嘘得更厉害,一直到最后他自己一个人忘乎所以地进入高潮,让大家合他一起唱,礼堂里的人高举啤酒罐让老人家赶紧回家洗洗睡,多惨!
一个古稀老人在艺术生涯的末端,卖力地演出,却被看成笑话,残酷的现实让人悲叹,这时列侬或许在某个地方偷笑吧。
胡思乱想了一串,想说本片的切入点是新颖的:表演艺术家老去的形式及渐变的内心状态。
无论曾经的辉煌,荣耀,天赋,美貌,财富,当生命走到尽头时,究竟什么才是永恒的?
是继续走在对艺术无止境追求的道路上吗?
是独自坐在昏暗的角落回忆昔日舞台上那完美的高音吗?
是孜孜不倦地把才华与经历分享于年轻的一代吗?
剧情在此起彼伏的歌剧桥段中展开:当艺术家老去时,和常人一样,他们也会眼昏耳聋,健忘痴呆,孤僻暴躁,耍孩子气,大惊小怪,卖弄经验,病疾缠身,害怕黑夜,恐惧死亡,各种各样老人症都会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你不开门,它们就爬窗。
但比起常人他们又要幸运一些,他们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寻找内心的安宁,与上帝交谈与天地共鸣。
倘若他们无法释怀掌声与鲜花,唏嘘逝去的才能,那么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一条人间正道的选择:相爱,结婚。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虽然先相爱再结婚的机率从今天看来并不是特别高,但达斯丁霍夫曼坚持,爱情在某一个阶段,自有它纯真之处,哪怕是在七老八十的人生边上。
影片是聚集了英国当下最负盛名的老演员:招牌的黑脸祖母Maggie Smith,校长Michael Gambon,寂寞的长跑者Tom Courtenay,班卓琴大爷Wiiliam Connolly,等待第二春的女人Pauline Collins。
个人觉得Pauline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她的一惊一乍的神态,让我想起痴呆多年的外婆,一种时时刻刻在清醒与糊涂间徘徊的状态,每当胡乱说东道西的时候,她会冷不防来句豁然开朗的真话。
她去世的之前还叨唠着没人给她剪指甲。
群众演员都是清一色科班出身的音乐艺术家,可算前所未有。
乐师歌手云集,自然琴声无处不悠扬,景色无处不如画,浮云飞絮,绿树清泉,夕阳西下,一片静好。
如果有天我老了也能这样,那肯定是上辈子功德无量了。
影片一开始我就期待着那四个巨星一起走到前台来重现维瓦尔第“美人,我记得有一天曾和你相遇”的一幕,可惜到头来老头老太们还是好面子,不愿唱,导演随便用个远景把我们忽悠过去,前辈们不够勇敢,不妨看看新版《悲惨世界》里的两个澳大利亚男人吧,尽力就好,完美的人籁是少数。
整个电影的色调都太美了!
在森林里有个这么美丽的地方。
电影刚刚开始的时候钢琴曲听起来好愉快。
弹钢琴的老太太也好有气质!
果然音乐能让人感受到太多,非常治愈的电影。
老实说感觉老了之后,能跟这样一群朋友去养老院也挺好的。
但是我又害怕老去,不敢见到自己白发苍苍的那一天!
触动心灵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年代去审美他们的美好的年代!
敬伟大的艺术家!!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涵盖了诸多人生的哲理。
艺术家的老年生活丰富风趣。
我老了也要如此,活波轻松优雅。
其实现在就应该这样。
很温情的电影,音乐也好听到哭,全剧最喜欢的就是古典音乐,太打动人心了。
Opera as a way is singing for our stage, rap as a way is trying to get us paid.We just talk and you're singing out.Opera is making you feel pain,too.We wake up,sixteen years old.We look outside,sky stays cold seeming that pain of my heart.Everyday I wake up and I've been damaged,but opera,you're singing out loud and you're stabbed in your back ,you seem to be managed.Everybody thinks that opera and rap are definitely different things,but it's just talking for us,and for you it's just a way to sing,and everyone knows how we do...
爱与音乐都很美,还有大自然。
最美最美,最美最美。
为什么要看轻它,看不清它的价值所在?
音乐,这样平易近人,又这么美。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如果能体味到其中那甘醇的美,那就已经是得到了造物主无比的青睐,是最幸运的人了。
这部四重唱,以及之前的纯真年代,都让我有一种离爱情非常近的感觉。
纯真年代诉说了爱情的沉重,四重唱则是爱的飘忽与解脱。
我们可以犯很多错误,虚度一生,基本上,所有人在见识到终点之前,总要后悔。
每一个决定,都让人后悔……但是又能怎样?
有趣的是,即便我们无法放过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在结局之时,爱情却会意外地宽容。
不再有那样喧嚣的期许,激烈的不安——有什么还值得辗转反侧?
太多的未来都变成了has been,要在意吗,要计较吗,也许下一周你和我就死掉了哦……那个时候的你和我,又老,又美。
那个时候的我和你,终于可以不再计较,宽容又舒展,我们在KTV里怎么唱的来着?
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往前一步是颜面尽失,狼狈不堪。
背后是灯光璀璨,光辉与成就倏忽而逝……衰老面前,什么还能定义我们的存在?
曾经属于我们的一切都已在剥落,在衰老面前惊慌失措,心惊胆战,恐惧地瞪大双眼……然后在人生最后的百分之五,突然明白了活着是怎样的一件事情。
爱情压轴出演。
终于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OK。
我们关于老去的期待是什么? 一个头发花白,皮肤褶皱,弯腰驼背,反应迟钝的老人,我们对他的期待是什么?
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着,找到一个阳光好的地方坐下来,路过的行人冲他打招呼,他也微笑着点头示意。
时间是这样的稀少可是又可以这样尽情地用来在阳光下挥霍,因为这时大概可以什么都不必在乎,什么都不必再去追赶。
我们期待的老去,好像就是这样阅尽千帆终于看淡,然后以一种平和的姿态面对人生。
可是这不是老去,我们的肉体生老病死,精神上却永远在各种各样的迷茫,痛苦和选择之中。
对年龄进行期待毫无意义,只有这个时刻想要的,没有应该的。
热爱的每样事物都在生命里刻下痕迹,我们应该怎样去接受一切事物平静如死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永不平静。
就好像这部电影里的reggie一样,影片开头他是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文质彬彬,恰到好处的死板,如他所说,正在“庄严地老去”。
可是在简出现的那一刻他突然碎了,身体颤抖,没有礼貌地大发脾气,躲在教堂的阴影里,不小心发出声响被简找到的时候懊恼叹气。
所以爱出现的证据之一是不是它会让人生动起来?教堂里的对话大概是一个转折,他们再次坦白面对彼此。
reggie在jane的脆弱面前并不是无动于衷,或许正是她毫不顾忌地为了往事而痛苦才让他愿意坦诚。
然后他们才开始平和地沟通。
年少时的喜欢好像都是骄傲脆弱的,所以尽管难过也不愿意表露生怕显现出自己的在乎,尽量表现得好像“你一点都不重要”用来维护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所以时间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终于可以坦诚。
散步的时候jane问起,所以当时的演出他是否都是因为她而退出,reggie看着她的眼睛一次又一次点头,就像是迟来的表白,把很多年的伤痛一点点铺开展现在对方面前。
我不知道他看着她流泪心里是否有一丝快意,但是此刻他们都是坦诚的。
小插曲是回去时碰巧看见一对小情侣慌乱地从草丛里走出来,女孩子赶紧解释“我们什么都没发生”jane回答“我们也是”,reggi震惊地看向她,真是好高级的暧昧啊哈哈哈好像说了什么实际什么也没说。
我这样描述的时候,我只觉得他们是这样可爱的一对,有过遗憾,慢慢缝合,苍老的只是肉体,我们的心反而在时间里拥有更多坚定的力量。
所以最后在舞台上,reggie镇定地微笑着求婚时,才有那么多感动。
那一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爱不会老去,仅仅只有时间流逝而已。
#quartet#剧情相当之简单,但是细节精致到流泪!
配乐与音效的配合,几位老戏骨的小动作,小细节里的心意,简直诚意满满👍👍👍把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们对生活的认真热情,对天赋不在的寂寞不甘刻画的入木三分💔Reggie帅一脸Reggie帅一脸Reggie帅一脸😍给小孩子讲歌剧的那个lecture简直是人物性格刻画的点睛之笔,美妙到我近视眼度数可以少100度!
“my gift deserted me.”“it deserts us all jean.”“are you telling me to go out and smell the roses”"the roses are long gone but the chrysanthemums are magnificent"#希望年老以后的我也能这么有爱##oh my darling. old age is not for sissies#
感谢春日影展这个活动,让我能够知道和观看这部电影正好我是一个古典音乐,又是歌剧的学习者,所以对电影里面的歌剧片段或者其他古典音乐片段都看的精精有味。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心里面的乌托邦,整体电影的色彩是偏暖的色调,在森林中央有一个别墅,别墅里面都是住着最顶尖的老艺术家,他们老了以后都能受到最悉心的照顾,偶尔闹点小情绪但是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和老友之间开一点音乐沙龙,组组重奏,组组重唱。
平时还有跳舞老师,私人的泳池。
导演的第一个思考来自于把歌剧和Rap比较,他心里面可能也觉得这是变老的艺术,导演只是有一两个镜头给到了家人,电影主要矛盾还是来自于功成名就的女高音歌唱家是否愿意加入四重唱和以前的丈夫和解上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只能算是中等的电影,第一个理由是,这部电影对于不是学音乐和歌剧的朋友来说太不友好,因为基本上通篇都是堆砌的各种咏叹调台词里面更是古典音乐知识。
如果没有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会很乏味。
第二,是剧本的平庸,我看到一半已经知道了结局是什么和大概讲了什么,剧情也是老套的老友之间做了很多让她感动的事又重归于好。
我能感受导演在尽力挽回。
四重唱 (2012)8.12012 / 英国 / 剧情 喜剧 / 达斯汀·霍夫曼 / 玛吉·史密斯 汤姆·康特奈
英国电影《四重唱》是一部视觉上非常优雅的电影,主角们是一群住在养老院里的音乐家——不同于一般老人,这家养老院只接收退休的音乐演员,他们中有小号手,小提琴手,歌剧男演员,歌剧女演员等,尽管垂垂老矣,这里的老人们精神面貌与形象打扮都有着受过音乐教养陶冶一生的风雅,与养老院这栋有着历史风霜的古老建筑,茵茵绿草、精心修剪的园艺相得益彰。
茶余饭后,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排练,唱歌,散步,打球,不亦乐乎。
著名女歌唱家简女士的到来有点与众不同,她曾经在舞台上更加声名显赫,所以来到这里她住的是更好的套间,让工作人员单独把她的早餐拿进屋内。
作为故事的女主角,简明显有一个盛气凌人的架势,更加自我,尽管简是高雅的老妇人。
最后,当然简和关爱她的朋友们融合在了一起,加入了四重唱小团体,是他的朋友们让她不至于走向孤独。
电影其实想要告诉我们,不管您曾经是谁,不管您曾经有多么声明显赫,到了人生的冬季,离开社会走进退休生活后就不要再被过去的荣誉所累,不要放不下社会上的“专业评价”与虚浮的傲慢和过份自我。
更随和一点,与大家和谐相处,没有什么比晚年拥有一个良好的脾气和会给自己找乐的能力更重要的事了。
做一个让自己与周围人都开心的老人。
“我的天赋离我而去了”“我们全都是这样,这就是人生。
”像看着自己的身高缩水腰围渐宽前列腺越来越肥大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自己的失望度与夜间起来上洗手间的次数显然成正比,尽管还能说着咸湿的荤段子,意淫着工作人员挺拔的胸脯,但很遗憾,我们仅仅是意淫而已。
对于一个随时都忍不住要在大树地下撒个尿的帅气老头来说,无论曾经有多会唱歌剧,他也不过是一个会唱歌剧的帅气老头。
对,老头。
天赋和器官一样,它的衰弱和老人身体里陈旧的系统器官此消彼长,把身心俱疲的老人们折磨得脆弱不堪,我们尽管长期在电影里看生龙活虎甚至活蹦乱跳多的矍铄老人代表,甚至面部紧绷神采飞扬,可就算是童颜如林志颖,你能想象七十岁的时候他还能满脸褶子去开赛车吗?
能在年老色衰时还能持续燃烧对生活的热情什么的,才真的是不虚此生。
电影里,四重唱之一患着阿茨海默症的茜茜对另一位主唱简说,“怕什么,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徘徊在清醒与糊涂边缘的老太太茜茜总是会蹦出发人深省的句子。
而简,就是那个害怕天赋离去的老太太。
老戏骨玛吉•史密斯把她演得像一个妙龄少女,可妙龄少女的天赋也即将失去。
老人电影不易拍,以老人为主角的群戏电影更难博得同理心。
更何况,达斯汀•霍夫曼把《四重唱》拍成了节奏缓慢风景秀丽的庄园电影,一群衣着优雅颇具才情的老头老太太,从音乐圈歌剧圈退休来到这所堪称“媲美唐顿庄园”的专属老人院,准备一台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演出机会。
和《涉外大饭店》里那群有故事的老人结构很相似,不过要论起优雅来,这群音乐老头老太太可真是优雅太多了。
庄园一样漂亮的老人院,老头老太太们严格遵守唐顿庄园里也就是他们年轻时严谨地穿衣规则,晨衣和晚礼服丝毫不乱,西装比年轻人的鼻子还要笔挺,把他们衰老又美好的身体包裹在华服里,心却和简一样害怕并且恐惧继续老去。
只要起夜不那么多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老头说。
就像简担心在四重唱《弄臣》时能不破了那该死的高音就心满意足。
很多诗人赞美着老了时炉火旁打盹的安详,自己却难以忍受逐渐老去的过程。
有人偷笑,幸好,莫扎特英年早逝,列侬也去的那么早。
当艺术家老去,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事情。
也是让人期待的事情,只要你不是胆小鬼。
故事围绕着这四重唱的几个老人以及说服简放下曾经的偶像包袱参加四重唱表演,结果当然是大获成功,霍夫曼用远景带过了最后的演出,戏骨们羞涩的装作唱完谢幕,我们知道老人们完成了最后一梦。
最后,管理这所老人院的霍根博士说:“我深深感激这些由我们照料的老人们,是他们鼓舞了我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你们所知,极具感染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真心的,非常感谢。
”剧情平淡而老套,可老戏骨众多,连群众演员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年老音乐家,这群耄耋之年的艺术家满头白发地弹着钢琴,唱着祝酒歌,却仍有人说愤怒地敲出“这是一部无聊到令人发指的电影”,年轻人啊,你真是不懂老人的心。
一群可爱的老戏骨,加上熟悉的古典乐,还是挺充实温暖的英式喜剧。要是真能四重唱就好了。
老年生活理想范本。也许咱这辈子都没办法这么优雅的老去,可是要保持一颗追求美追求艺术的心直至最后一息。PS,最后出credit的时候放出了各位爷爷奶奶年轻时的照片,一个个都是大美人,气质极好!令人羡慕
比较平淡的故事,没有太大触动。可是画面真的很棒!爱死古典田园风!
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得哭成傻逼。 The BEST film I've watched in 2014.
剧情太薄弱是本片最大最深的硬伤。
“You look very handsome"”You look very beautiful""We are both old now""Then let's get married."←放到这一段大家都wow了起来估计只有我和r妹哭了TvT觉得Reggie超级帅超级绅士啊!Wilf和Cissy超级萌!Jean就不用说了,法克鱿安得有说得好霸气w关键这片居然还有Luke Newberry小哥真是一本满足!
松散拖沓,再好的表演也掩盖不了拙劣的导演
接受自己变老了不会像以前那么完美了(中年危机的老年版本。内容比较无聊,但是风景是真好啊!
为什么人们非要老去。
太爱我家Maggie老太太了~~画面好美~~觉得其实我真正喜欢的音乐风格还是opera啊 classic之类的 实在太美妙了
老头老太们唱得很用力。可讲故事也够不走心的。就知道这种片子会豆瓣高分。呵呵,大家装逼愉快啊。
老年不是留给胆小鬼的,一群可爱又可敬的音乐家们
LFF的票賣光了。。。
就这么完了?
美丽又感伤
可爱的文艺老爷爷奶奶们~
达斯汀·霍夫曼导演拍了一部很英式的老年人喜剧,一群老戏骨最终也没有飚戏的机会,尽管如此每个人身上也全是戏。爷爷奶奶们瞎侃聊天,嘴上谈着古典音乐,耳边的古典音乐也从未间断,反正这种片子除了看看主创的私人品位,就是看人了。★★☆
*故事本身不算特别精彩,故事相对平淡了些。但胜在几个老戏骨的演技,还有好的音乐。其实每次看这些老人家演戏,都有一种舍不得看完,看一点就少一点了的感觉。算算看,导演达斯丁霍夫曼,加上这些主演的年龄加起来是多少,想一想我就觉得很感动。
太有爱了
嗯……